治道篇第四
關燈
小
中
大
或問:哀帝屢誅大臣,而卒不威,何也?空同子:人主以無威為為威,有代天之相,則百官自正;有執法之吏,則百度自貞。
君何為哉?故自用者小。
侵下者煩,煩小之政,挾之誅戮,則人心離,矧哀非正已之君乎? 賈氏曰:廉遠地則堂高。
君子以遏惡揚善,順天休命。
遏者,止之之義,而揚者,彰之之名也。
火在天上,既無所不照,物無遁形,善惡畢露,使遽賞罰之,則四海兆民勝罰之邪?又能盡爵之邪?故聖人不口聞而曰遏,遏之不遏,則罰行;不曰賞而曰揚,揚之又揚則賞行。
天命有善而無惡,又火在天丨,故曰順天。
言有非我者,遏之揚之,吾何心哉?真僞兩在,不逆其僞,功罪具疑,則重其功,上之道也。
群居而和,一君子每蓋數小人,陽統陰也。
私起而争,一小人每害數君子,陰賊陽也。
反複之道也。
天地能使陰無哉?在統之有道耳。
衆美容惡,群惡不容美。
如華屋有穢,隻見其華,而茅屋之丁,著一雕器,則詫眼難觀矣。
故衆君子中不無小人,而群小人内絕無君子。
故治朝君子七而小人三,不害其治。
而亂世容一君子,不得言治者,必曰唐、虞,何也?聖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也。
堯在位二百一年,舜在位八十年,又禹繼之,則二百餘年矣。
即有堯、舜,而年或不及,則于變亦難。
孔子王者必世而後仁,謂此也。
郊上辛,社稷上戊,祭孔子上丁,戊在丁後,故先丁。
如十日丁,則三日戊,當先戊而後丁。
以下不常十,故人鮮知二日之戊。
弘治間,吏部主事楊子器上言,戊從初十之丁,則次戊,非上戊也。
時無谙禮者,竟寝不行。
大人以天下為度,書雲: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言度也。
論相者曰:鼻吸三鬥醋,曰腹内好撐。
船亦以度言也。
相必言度者,以狹人氣勝也。
氣勝則偏,偏則窒,窒則瞢。
天下之務,大人恒澄明,澄明則鑒物也。
今人但知宰相包容,不知包容中有鑒也。
不然,模棱胡塗,亦謂天下之度可。
天地父母萬物,聖人父母萬民,其心無二息忘之,故孔有莫知之歎,孟有不得巳之辯。
即如父每育嬰兒,有一息忘之邪?莊周齊物之論最達天,然亦最害治。
使人皆知彭殇孔跖,同盡同歸,則孰肯自修?或又知清濁經泯沌,金石銷铄,孰彭孰殇,孰孔孰跖,肯自修乎?故百害治。
孔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人之病痰火八九,老人不宜盡去火,虛人不宜盡去痰,去之則愈病,斯救世之譬也。
書曰:汝惟風,下民惟草。
又曰:彰善瘅惡,樹之風聲。
孔子曰: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
政之行,風行之也。
關羽威振華夏,陶侃千裡不拾遺,亦其風耳。
李斯論囚,渭水為赤,而關東盜愈繁。
漢武令直指使者誅捕無道,而海内愈擾,以不知風耳。
傳曰:知風之自。
五誓以君行,故其詞嚴;胤征以臣行,故其言詳。
一君二民之道也。
疾威上帝,其命多辟,命之天者也。
天生烝民,其命匪谌,秉之人者也。
命一也。
蕩之世乃辟,乃匪谌,乃有初無終,皆詩人疑怪之辭也。
天不湎爾以酒,不義從式。
言酗酒者,不制之義。
酒伐德,故愆爾止又亂性,故無明晦号呼。
俾書作夜者,靡明靡晦也,斯自事耳,非天湎之也。
颠沛之揭者,本實先撥也,非枝葉之害也。
治天下有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也。
人無賢愚,嗜酒必跲,然纣甚,是故詩書言酒禍于纣切也。
居土貴寬,太寬則弛;臨事貴簡,太簡則漏。
故曰:寬而栗,又曰:居敬而行簡。
聖人重祿位者,本人情而順天心也。
天之禍福主德,人之好惡主利。
孔子稱舜曰: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祿。
又日: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書曰:我有周,惟其大介赉爾,迪簡在王庭,是以名位歆之也。
詩亦曰:爾公爾侯,逸豫無期。
聖人豈内好爵而外隐約哉?民之所好,好之又天以是德也。
故今将喬其官,則高廣紅黃,夢寐嘉美,星命拱吉,固知天未始不祿之重也。
又曰:期人以名位,不若勉人以德業。
空同子曰:無其德,無其業,無其業,無其位,無其位,無其名,即有之,幸耳矣。
空同子曰:使孔子得位,二帝、三王之治,難哉!或問:何難也?曰:堯、舜、禹之世,則有益、稷、臯、契、夔、龍,湯有伊、尹、萊、朱,文武有太公、周、召,孔門惟一顔子,王佐才,不幸而蚤死。
設使孔子得位,則參、雍、遊夏、季路輩能為益、稷諸所事否乎?以沛中豪傑,南陽貴人觀之,則佐命未生,亦孔子不王之兆也。
為政在人,非其人而用之則不官;取人以身,非其身而取之則不人。
不人而曰世無人,不官而曰世無官,有是理哉?孟子曰:虞不用百裡奚而亡,秦穆公用之而霸。
劉基、徐達輩,固元生之也,我太祖用
君何為哉?故自用者小。
侵下者煩,煩小之政,挾之誅戮,則人心離,矧哀非正已之君乎? 賈氏曰:廉遠地則堂高。
君子以遏惡揚善,順天休命。
遏者,止之之義,而揚者,彰之之名也。
火在天上,既無所不照,物無遁形,善惡畢露,使遽賞罰之,則四海兆民勝罰之邪?又能盡爵之邪?故聖人不口聞而曰遏,遏之不遏,則罰行;不曰賞而曰揚,揚之又揚則賞行。
天命有善而無惡,又火在天丨,故曰順天。
言有非我者,遏之揚之,吾何心哉?真僞兩在,不逆其僞,功罪具疑,則重其功,上之道也。
群居而和,一君子每蓋數小人,陽統陰也。
私起而争,一小人每害數君子,陰賊陽也。
反複之道也。
天地能使陰無哉?在統之有道耳。
衆美容惡,群惡不容美。
如華屋有穢,隻見其華,而茅屋之丁,著一雕器,則詫眼難觀矣。
故衆君子中不無小人,而群小人内絕無君子。
故治朝君子七而小人三,不害其治。
而亂世容一君子,不得言治者,必曰唐、虞,何也?聖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也。
堯在位二百一年,舜在位八十年,又禹繼之,則二百餘年矣。
即有堯、舜,而年或不及,則于變亦難。
孔子王者必世而後仁,謂此也。
郊上辛,社稷上戊,祭孔子上丁,戊在丁後,故先丁。
如十日丁,則三日戊,當先戊而後丁。
以下不常十,故人鮮知二日之戊。
弘治間,吏部主事楊子器上言,戊從初十之丁,則次戊,非上戊也。
時無谙禮者,竟寝不行。
大人以天下為度,書雲: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言度也。
論相者曰:鼻吸三鬥醋,曰腹内好撐。
船亦以度言也。
相必言度者,以狹人氣勝也。
氣勝則偏,偏則窒,窒則瞢。
天下之務,大人恒澄明,澄明則鑒物也。
今人但知宰相包容,不知包容中有鑒也。
不然,模棱胡塗,亦謂天下之度可。
天地父母萬物,聖人父母萬民,其心無二息忘之,故孔有莫知之歎,孟有不得巳之辯。
即如父每育嬰兒,有一息忘之邪?莊周齊物之論最達天,然亦最害治。
使人皆知彭殇孔跖,同盡同歸,則孰肯自修?或又知清濁經泯沌,金石銷铄,孰彭孰殇,孰孔孰跖,肯自修乎?故百害治。
孔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人之病痰火八九,老人不宜盡去火,虛人不宜盡去痰,去之則愈病,斯救世之譬也。
書曰:汝惟風,下民惟草。
又曰:彰善瘅惡,樹之風聲。
孔子曰: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
政之行,風行之也。
關羽威振華夏,陶侃千裡不拾遺,亦其風耳。
李斯論囚,渭水為赤,而關東盜愈繁。
漢武令直指使者誅捕無道,而海内愈擾,以不知風耳。
傳曰:知風之自。
五誓以君行,故其詞嚴;胤征以臣行,故其言詳。
一君二民之道也。
疾威上帝,其命多辟,命之天者也。
天生烝民,其命匪谌,秉之人者也。
命一也。
蕩之世乃辟,乃匪谌,乃有初無終,皆詩人疑怪之辭也。
天不湎爾以酒,不義從式。
言酗酒者,不制之義。
酒伐德,故愆爾止又亂性,故無明晦号呼。
俾書作夜者,靡明靡晦也,斯自事耳,非天湎之也。
颠沛之揭者,本實先撥也,非枝葉之害也。
治天下有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也。
人無賢愚,嗜酒必跲,然纣甚,是故詩書言酒禍于纣切也。
居土貴寬,太寬則弛;臨事貴簡,太簡則漏。
故曰:寬而栗,又曰:居敬而行簡。
聖人重祿位者,本人情而順天心也。
天之禍福主德,人之好惡主利。
孔子稱舜曰: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祿。
又日: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書曰:我有周,惟其大介赉爾,迪簡在王庭,是以名位歆之也。
詩亦曰:爾公爾侯,逸豫無期。
聖人豈内好爵而外隐約哉?民之所好,好之又天以是德也。
故今将喬其官,則高廣紅黃,夢寐嘉美,星命拱吉,固知天未始不祿之重也。
又曰:期人以名位,不若勉人以德業。
空同子曰:無其德,無其業,無其業,無其位,無其位,無其名,即有之,幸耳矣。
空同子曰:使孔子得位,二帝、三王之治,難哉!或問:何難也?曰:堯、舜、禹之世,則有益、稷、臯、契、夔、龍,湯有伊、尹、萊、朱,文武有太公、周、召,孔門惟一顔子,王佐才,不幸而蚤死。
設使孔子得位,則參、雍、遊夏、季路輩能為益、稷諸所事否乎?以沛中豪傑,南陽貴人觀之,則佐命未生,亦孔子不王之兆也。
為政在人,非其人而用之則不官;取人以身,非其身而取之則不人。
不人而曰世無人,不官而曰世無官,有是理哉?孟子曰:虞不用百裡奚而亡,秦穆公用之而霸。
劉基、徐達輩,固元生之也,我太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