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公娶于宋國,從桓公以後從齊國娶妻,這種禮就有,要是以妾做夫人,就沒有這種禮節。
”哀公最終還是立她為夫人,而立公子荊做太子,貴族們開始厭惡哀公。
傳閏月,公如越,得大子适郢1,将妻公而多與之地。
公孫有山使告于季孫,季孫懼,使因大宰嚭而納賂焉,乃止。
今注 1得太子适郢:适郢是越王的太子,得是指魯哀公跟太子适郢非常親近。
今譯 閏月,哀公到越國去,同越王的太子适郢很親近,越國人将給哀公一個女子,而多給他地方。
公孫有山派人告訴季孫肥,季孫害怕了,就利用太宰嚭納了很多賄賂,越國人就止住了。
哀公二十有五年(公元前四七〇年) 傳二十五年,夏,五月,庚辰,衛侯出奔宋1。
衛侯為靈台于藉圃,與諸大夫飲酒焉,褚師聲子襪而登席2,公怒,辭曰:“臣有疾異于人,若見之,君将?之3,是以不敢。
”公愈怒,大夫辭之,不可。
褚師出,公戟其手4曰:“必斷而足。
”聞之,褚師與司寇亥乘曰:“今日幸而後亡!”公之入也,奪南氏5邑,而奪司寇亥政,公使侍人納公文懿子之車于池6。
初,衛人翦夏丁氏7,以其帑賜彭封彌子8,彌子飲公酒,納夏戊之女,嬖,以為夫人,其弟期9大叔疾之從孫甥也,少畜于公,以為司徒。
夫人寵衰,期得罪,公使三匠久,公使優狡盟拳彌10,而甚近信之,故褚師比、公孫彌牟、公文要、司寇亥、司徒期,因三匠與拳彌以作亂,皆執利兵,無者執斤,使拳彌入于公宮,而自大子疾之宮噪以攻公。
鄄子士11請禦之,彌援其手曰:“子則勇矣,将若君何?不見先君乎?君何所不逞欲?且君嘗在外矣,豈必不反?當今不可,衆怒難犯,休而易間也12。
”乃出,将适蒲13,彌曰:“晉無信,不可。
”将适鄄14,彌曰:“齊晉争我,不可。
”将适泠15,彌曰:“魯不足與,請适城16,以鈎越,越有君。
”乃适城,彌曰:“衛盜不可知也!請速,自我始。
”乃載寶以歸。
公為支離17之卒,因祝史揮18以侵衛,衛人病之。
懿子知之,見子之19請逐揮,文子曰:“無罪。
”懿子曰:“彼好專利而妄,夫見君之入也,将先道焉。
若逐之,必出于南門而适君所,夫越新得諸侯,将必請師焉,揮在朝,使吏遣諸其室。
”揮出,信弗内20,五日,乃館諸外裡21,遂有寵,使如越請師。
今注 1衛侯出奔宋:衛侯指出公辄。
2褚師聲子襪而登席:褚師比穿着襪子就上到席上。
按道理,見君必須脫去襪子。
3若見之,君将?之:你若看見了,恐怕要嘔吐。
?音護。
4公戟其手:公彎曲着手,如戟的形狀,表示罵他的意思。
5南氏:子南的兒子公孫彌牟。
6侍人納公文懿子之車于池:叫他的傭人把公文要的車投到水池。
7翦夏丁氏:這件事在魯哀公十一年。
8彭封彌子:就是彌子瑕。
9期:是夏戊的兒子。
10公使優狡盟拳彌:公派演戲的人名叫狡的與衛大夫拳彌盟誓。
11鄄子士:衛大夫。
12休而易間也:他們稍停就可以離間了。
13蒲:今河北省長垣縣治。
14鄄:今山東省濮縣。
15泠:《續山東考古錄》說:以郓城西南有泠莊河,地近魯,疑在此。
16城:近宋邑。
17支離:陣名。
18祝史揮:衛國的祝史。
19子之:公孫彌牟。
20信弗内:過了兩天不許他進城。
21外裡:衛出公所在的地方。
今譯 夏天,五月庚辰,衛出公逃奔到宋國。
衛出公在藉圃建築一個靈台,跟諸位大夫喝酒,褚師比穿着襪子就上了席,出公惱了,他說:“我有一種病跟旁人不同,你要是看見,必定嘔吐,所以不敢脫襪子。
”出公愈發惱怒,大夫們全替他解釋,出公的惱怒仍然不止。
褚師比出門,出公用手指着他說:“必定把你的腳切斷。
”褚師比聽見了,司寇亥與他同坐一輛車,他說:“今天幸而能夠逃亡!”出公回國的時候,奪掉了公孫彌牟的封邑,又奪掉司寇亥的政權,出公又叫太監們把公文要的車子扔到水池子裡。
當初,衛人翦伐夏丁氏,拿他的财産賜給彌子瑕,彌子瑕給出公喝酒,将夏戊的女兒送給他,出公對她很寵愛,叫她做了夫人,她的弟弟夏期,是太叔疾的從孫甥,從小的時候就住在公宮裡,出公叫他做司徒。
夫人漸漸地寵愛衰微,她的弟弟夏期有罪,出公使三個匠人工作很久,又叫唱戲的同拳彌盟誓,可是對拳彌仍舊很親信,所以褚師比、公孫彌牟、公文要、司寇亥、司徒期利用三個匠人同拳彌造反,皆拿着很鋒利的刀劍,沒有刀劍就拿斧子,使拳彌進入公宮,而從太子疾的宮裡喊叫着去攻打出公,衛大夫鄄子士請求抵抗,拳彌拉着他的手說:“你是很勇敢的,但是讓君怎麼辦呢?你沒看見先君莊公的結局嗎?你何處不能滿足欲望?并且君曾經在外國,難道永遠不回來嗎?但現在就不可以抵抗,因為衆怒的時候難犯,他們息怒了,就容易離間了。
”于是就出奔,将到晉國左近的蒲邑,拳彌就說:“晉國沒有信用,不可以去。
”又到齊晉交界的鄄,拳彌又說:“齊晉一定争我,不可以。
”又到魯國左近的泠,拳彌說:“魯國不能共事,請到城去,宋國南邊近越國,是為了跟越國勾結。
”就到了城,拳彌說:“衛國的盜賊很可怕,請速行,由我開始吧!”就載着寶物回衛國。
出公擺了支離的陣,用祝史揮去侵略衛國,衛人頗為擔心。
公文要知道了,去見公孫彌牟,請驅逐祝史揮,公孫彌牟說:“他似乎沒有罪。
”公文要說:“他很喜歡專權而且好利狂妄,他看見君将進都城,他必先去引導。
要驅逐他,必從南門出去,而到君所在的地方。
越新近得諸侯擁護,他必定到越國去請軍隊。
”祝史揮正在朝上,叫吏人把他家眷驅逐出去。
祝史揮也被逐出門,住兩天也不讓他回來,五天以後,就住到出公所在的地方,就有了寵愛,派他到越國請軍隊。
傳六月,公至自越1,季康子、孟武伯逆于五梧2,郭重仆,見二子曰:“惡言多矣!君請盡之。
”公宴于五梧,武伯為祝3,惡郭重曰:“何肥也?”季孫曰:“請飲彘也。
以魯國之密迩仇雠,臣是以不獲從君,克免于大行,又謂重也肥。
”公曰:“是食言多矣!能無肥乎?”飲酒不樂,公與大夫始有惡。
今注 1公至自越:前年魯哀公到越國去,現在方才回來。
2五梧:在今山東省費縣西南。
3為祝:獻上祝壽酒。
今譯 六月,魯哀公從越國回來,季孫肥、孟孫彘到五梧去迎接,郭重給魯哀公駕車,看見他們兩個人就對魯哀公說:“他們說你的壞話很多,請你全都聽聽吧。
”哀公在五梧設宴,孟孫彘獻上壽的酒,他看見郭重的相貌說:“你怎麼那樣肥胖呢?”季孫肥說:“請罰彘喝酒。
因為魯國離着仇人國家很近,所以我們不能夠随着君去,免得走的道路很遠,而他又說郭重很肥胖。
”魯哀公說:“他說的話,吃回去很多,能夠不胖嗎?”飲酒不歡樂,魯哀公同大夫們開始不相和。
哀公二十有六年(公元前四六九年) 傳二十六年,夏,五月,叔孫舒1帥師會越臯如、後庸2、宋樂茷納衛侯。
文子欲納之,懿子曰:“君愎而虐,少待之必毒于民,乃睦于子矣。
”師侵外州大獲3,出禦之大敗4,掘褚師定子之墓5,焚之于平莊之上,文子使王孫齊6私于臯如曰:“子将大滅衛乎?抑納君而已乎?”臯如曰:“寡君之命無他,納衛君而已。
”文子緻衆而問焉曰:“君以蠻夷伐國,國幾亡矣,請納之。
”衆曰:“勿納。
”曰:“彌牟亡而有益,請自北門出。
”衆曰:“勿出。
”重賂越人申開守陴而納公,公不敢入。
師還立悼公7。
南氏相之,以城與越人。
公曰:“期則為此,令苟有怨于夫人8者報之。
”司徒期聘于越,公攻而奪之币,期告王9,王命取之,期以衆取之。
公怒,殺期之甥之為大子者,遂卒于越。
今注 1叔孫舒:叔孫武叔的兒子叔孫文子。
2臯如、後庸:都是越大夫。
3師侵外州大獲:越國的軍隊侵略外州,大打勝仗。
外州在今山東省範縣郓城間。
4出禦之大敗:衛國軍隊出去抵抗,衛軍大敗。
5褚師定子之墓:褚師定子是褚師比的父親。
6王孫齊:衛大夫。
王孫賈的兒子。
7悼公:蒯聩的庶弟。
8夫人:是期的姐姐。
9期告王:期告訴越王。
今譯 二十六年夏天五月,叔孫舒率領軍隊,會合越國的臯如同後庸及宋國的樂茷送衛出公回衛國。
叔孫舒想把他納進城去,公文要說:“君剛愎暴虐,稍等一段必對人民毒害,然後人民就對你和睦。
”越國軍隊侵略外州大勝,衛國軍隊出來抵抗大敗,掘了褚師比父親的墳墓,在平莊的上面把他燒了,叔孫舒使衛大夫王孫齊私問臯如說:“你将滅衛國嗎?還隻是為接納衛君?”臯如回答說:“寡君的命令沒有别的,隻是為了接納衛君而已。
”叔孫舒把衛國衆人叫來問他們說:“君帶着蠻夷來伐衛國,衛國就要亡了,請叫君回來吧!”衆人回答說:“不要叫他回來。
”叔孫舒又說:“彌牟逃出,若對國家有利,請讓我從北門逃出。
”衆人回答說:“不要出去。
”公孫彌牟重賄賂越國人,重新開了城門,嚴設守備,出公不敢進去,越國軍隊退了,衛人就立了悼公。
公孫彌牟做宰相,拿城這地方給了越國。
出公說:“這全是司徒期做的,現在你們如果有人恨夫人就報複她。
”司徒期替衛悼公到越國聘問,出公派人打他,奪他的貨币。
司徒告訴越王,叫他奪回來,司徒期用衆人力量奪取。
出公很憤怒,殺了他做太子的外甥,出公就死在越國。
傳宋景公無子,取公孫周之子得與啟1,畜諸公宮,未有立焉。
于是皇緩為右師,皇非我為大司馬,皇懷2為司徒,靈不緩為左師,樂茷3為司城,樂朱4為大司寇,六卿三族降聽政5,因大尹以達。
大尹常不告,而以其欲稱君命以令。
國人惡之,司城欲去大尹,左師曰:“縱之使盈其罪,重而無基,能無敝乎?”冬,十月,公遊于空澤6。
辛巳,卒于連中7,大尹興空澤之士千甲8奉公自空桐入如沃宮9,使召六子曰:“聞下有師,君請六子畫。
”六子至,以甲劫之曰:“君有疾病,請二三子盟。
”乃盟于少寝之庭,曰:“無為公室,不利大尹。
”立啟,奉喪,殡于大宮,三日而後國人知之。
司城茷使宣言于國曰:“大尹惑蠱其君,而專利令,君無疾而死,死又匿之,是無他矣,大尹之罪也。
”得夢啟北首而寝于盧門之外10,己為烏而集于其上,咮加于南門,尾加于桐門11曰:“餘夢美,必立。
”大尹謀曰:“我不在盟12,無乃逐我,複盟之乎?”使祝為載書,六子在唐盂13,将盟之。
祝襄14以載書告皇非我,皇非我因子潞15、門尹得16、左師謀曰:“民與我逐之乎?”皆歸授甲。
使徇于國曰:“大尹惑蠱其君,以陵虐公室,與我者救君者也。
”衆曰:“與之!”大尹徇曰:“戴氏17皇氏将不利公室,與我者無憂不富。
”衆曰:“無别18。
”戴氏皇氏欲伐公19,樂得曰:“不可,彼以陵公有罪,我伐公則甚焉?”使國人施于大尹20。
大尹奉啟以奔楚,乃立得。
司城為上卿,盟曰:“三族共政,無相害也。
” 今注 1得、啟:得是宋昭公,啟是得的弟弟。
2皇懷:皇非我的堂弟。
3樂茷:樂溷的兒子。
4樂朱:樂挽的兒子。
5六卿三族降聽政:三族是皇氏、靈氏、樂氏一同掌政權。
6空澤:《一統志》說:空澤,即空桐澤,在河南虞城縣南,上有空桐亭。
7連中:館名。
8千甲:一千個甲士。
9奉公自空桐入如沃宮:奉着宋公的屍首從空桐進入沃宮。
空桐在虞城縣南五裡。
10盧門之外:宋東城北首的門外。
11咮加于南門、尾加于桐門:鳥嘴在南門上,尾巴在北門。
12我不在盟:我沒有參加少寝的盟誓。
13唐盂:今河南省商丘縣境。
14祝襄:宋國的祝史名襄。
15子潞:樂茷。
16門尹得:樂得。
17戴氏:即樂氏。
18無别:與君沒有分别,意謂以國家為己有。
19伐公:伐啟。
20使國人施于大尹:令貴族們對大尹加罪。
今譯 宋景公沒有兒子,要過公孫周的兒子昭公得同他弟弟啟,養在公宮裡,不知道要立誰為太子。
這時皇緩做右師,皇非我做大司馬,皇懷做司徒,靈不緩做左師,樂茷做司城,樂朱做大司寇,六位卿以及皇、靈、樂三族共同管理政治,結果就派大尹去告訴君。
大尹常常不報告,而把他喜歡的事稱君的命令傳下去。
貴族們全不喜歡他,樂茷想去掉大尹,靈不緩說:“聽從他,使他的罪狀滿盈,權重而沒有德為基本,必定要失敗的。
”冬天十月,宋景公到空澤遊曆,辛巳,死在連中館中,大尹興起空澤的甲士一千個人,奉着公的屍首,自空桐進入沃宮,派人叫六卿來說:“聽見下邑有軍隊來,請六位計劃計劃。
”六人來了,用軍隊劫着他們說:“君的病很厲害,請你們盟誓。
”就在少寝庭院中盟誓說:“不要因為公室,對于大尹不利。
”大尹立了啟為君,奉着喪到祖廟中出殡,三天以後貴族們方才都知道。
樂茷叫人在國中宣布說:“大尹蠱惑他的君,而專宋國的号令,現在君沒有病就死了,死了又藏匿他,這沒有别的原因,都是大尹的罪狀。
”得夢見啟頭向着北方,而睡在宋國都城東門的外邊,自己變成烏鴉,而在啟的上邊,嘴在南門上,尾巴在北方桐門上,他自己說:“我這個夢很好,我必定會立為君。
”大尹計劃說:“我未曾加入少寝的盟誓,是不是要驅逐我出走,那麼再跟他們會盟吧!”使祝人做盟誓載書,六卿在唐盂這地方,将與他盟誓。
祝襄拿載書的内容告訴皇非我,皇非我與樂茷、樂得、靈不緩計謀說:“人民會同我驅逐他嗎?”全都回到家裡,預備軍隊。
告訴國人說:“大尹蠱惑他的君,欺負公室,幫助我們是為了救君。
”大家說:“幫助他們。
”大尹也告訴國人說:“樂氏、皇氏将對于公室不利,幫助我的不用擔心沒有财富。
”大家說:“這種号令與君沒有分别。
”樂氏、皇氏想伐啟,樂得說:“不可以,大尹是因為欺負公有罪了,我若伐公,更厲害了。
”叫國人對大尹加罪。
大尹奉着啟,逃到楚國去,就立得為君。
樂茷做上卿,盟誓說:“三族共理政事,不要互相侵害。
” 傳衛出公自城使以弓問子贛,且曰:“吾其入乎?”子贛稽首受弓,對曰:“臣不識也。
”私于使者曰:“昔成公孫于陳1,甯武子、孫莊子為宛濮之盟而君入。
獻公孫于齊2,子鮮、子展為夷儀之盟而君入。
今君再在孫矣3,内不聞獻之親,外不聞成之卿,則賜不識所由入也。
《詩》曰:‘無競惟人,四方其順之4。
’若得其人,四方以為主,而國于何有?” 今注 1昔成公孫于陳:從前衛成公奔逃到陳國去。
在僖公二十八年。
2獻公孫于齊:衛獻公逃到齊國去,這件事在魯襄公十四年。
3今君再在孫矣:指哀公十五年出公逃到魯國,現在又逃到宋國。
4無競惟人,四方其順之:《詩經·周頌》的一句詩。
意思說隻要用到賢人,四方的人全會歸順他。
今譯 衛出公從城叫人拿弓去問子貢,并且說:“我能夠回衛國去嗎?”子貢稽首收了弓,回答說:“我不知道。
”又私下對使者說:“從前成公逃到陳國去,甯殖、孫莊子在宛濮盟誓,而君回國。
獻公逃到齊國去,子鮮、子展為夷儀的盟誓而君回來。
現在君已經兩次逃出國去,内裡不聽見說有獻公的親屬,外邊沒聽見有成公的官屬,所以我不知道怎麼能夠回國?《詩經·周頌》說:‘隻要能夠得到賢人,四方就能歸順他。
’若得到那人,可以為四方的主,又何止一國呢?” 哀公二十有七年(公元前四六八年) 傳二十七年,春,越子使後庸來聘,且言邾田封于骀上1。
二月,盟于平陽2,三子皆從3,康子病之,言及子贛,曰:“若在此,吾不及此夫?”武伯曰:“然,何不召?”曰:“固将召之。
”文子曰:“他日請念。
” 今注 1骀上:即狐骀,在今山東滕縣東南。
2平陽:在今山東鄒縣西三十裡。
3三子皆從:三子指季康子、叔孫文子、孟武伯。
今譯 二十七年春天,越王派後庸來魯國聘問,且談到魯國占據邾國的田地,一直到骀上。
二月,魯哀公同後庸在平陽這地方盟會,季孫肥、叔孫舒、孟孫彘,皆随從着他,季孫肥以跟蠻夷盟誓為羞恥,談論中說到子貢,季孫就說:“他若在這裡,我們大約不會到這種程度。
”孟孫彘說:“對了,何不叫他來?”季孫說:“就要召來。
”叔孫舒說:“以後請想着這句話。
” 傳夏,四月,己亥,季康子卒,公吊焉,降禮1。
今注 1公吊焉,降禮:公去吊唁他,禮節不完備。
今譯 夏天四月己亥,季孫肥死了,魯哀公去吊唁,行的禮節不完備。
傳晉荀瑤帥師伐鄭,次于桐丘1,鄭驷弘2請救于齊。
齊師将興,陳成子屬孤子三日朝,設乘車兩馬系五邑焉,召顔涿聚之子晉曰:“隰之役3,而父死焉。
以國之多難,未女恤也。
今君命女以是邑也,服車而朝,毋廢前勞。
”乃救鄭,及留舒4,違穀七裡,穀人不知。
及濮5雨不涉,子思6曰:“大國在敝邑之宇下,是以告急,今師不行,恐無及也。
”成子衣制杖戈7立于阪上,馬不出者助之鞭之。
知伯聞之乃還曰:“我蔔伐鄭,不蔔敵齊。
”使謂成子曰:“大夫陳子,陳之自出,陳之不祀,鄭之罪也8。
故寡君使瑤察陳衷焉,謂大夫其恤陳乎?若利本之颠,瑤何有焉?”成子怒曰:“多陵人者皆不在,知伯其能久乎?”中行文子9告成子曰:“有自晉師告寅者,将為輕車千乘以厭齊師之門,則可盡也。
”成子曰:“寡君命恒曰:‘無及寡,無畏衆’,雖過千乘,敢辟之乎?将以子之命告寡君。
”文子曰:“吾乃今知所以亡10!君子之謀也始衷終皆舉之,而後入焉。
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難乎11?” 今注 1桐丘:在河南省扶溝縣西二十裡。
2驷弘:驷歂的兒子。
3隰之役:在哀公二十三年。
4留舒:《山東通志》說:一作柳舒城,魚山上有柳舒城,即留舒之訛也。
在今山東東阿縣西北八裡。
5濮:程發轫氏說:是今日郓城巨野之西南。
6子思:國參。
7衣制杖戈:穿着雨衣,拿着戈。
8鄭之罪也:在哀公十七年。
楚國滅陳,與鄭無幹。
9中行文子:荀寅。
10吾乃今知所以亡:我現在才知道,我為什麼逃亡。
11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難乎:我現在全不知道而進去,這不是很困難嗎? 今譯 晉國荀瑤率領軍隊讨伐鄭國,住在桐丘這地方,鄭國驷弘到齊國去請救兵。
齊國軍隊将起兵,陳恒叫戰死的人的兒子,三天上朝,預備好一輛車同兩匹馬,加上五個城邑,叫顔涿聚的兒子晉說:“你的父親死在隰這次的戰役,因為國家的困難很多,所以尚沒有撫恤你們,現在君以這城邑賞給你,你可以穿着衣服,坐這車來上朝,為的是不廢除你父親從前的功勞。
”就去救鄭國,到了留舒這地方,離着穀城七裡,而穀人不知道。
到了濮,天下雨,沒法過濮水,國參說:“晉國就在我們鄭國附近,所以來告急,現在你軍隊不往前走,恐怕來不及了。
”陳恒穿着雨衣拿着戈立到山坡上,馬不往前走幫助他們,拿鞭子打它們。
荀瑤聽見就回去,并且說:“我隻占蔔打鄭國,沒有占蔔同齊國作戰。
”派人告訴陳恒說:“你大夫陳子,是出自陳國,陳國若不能得到享祀,是鄭國的罪,所以寡君使我荀瑤查看陳國的衷心,說大夫要憐恤陳國嗎?若以為根本可以颠覆,與我荀瑤有什麼關系?”陳恒生氣說:“經常欺負人的,現在全部不存在了,荀瑤能夠長久嗎?”荀寅這時候逃到齊國,告訴陳恒說:“有人來告訴我說,将拿輕車一千輛,來迫擊齊國軍隊的營門,齊國軍隊就全完了。
”陳恒說:“齊君命恒說:‘不要打少的人,也不要怕多的人。
’就是超過一千輛車,我敢躲避他們嗎?我将把你的話告訴我們齊君。
”荀寅說:“我現在才明白我為什麼逃亡。
君子計謀事情的時候,必定由開始到最後都想到,方才能夠辦。
現在我三件事全不知道就辦了,不也很難嗎?” 傳公患三桓之侈也,欲以諸侯去之1,三桓亦患公之妄也2,故君臣多間3。
公遊于陵阪4,遇孟武伯于孟氏之衢,曰:“請有問于子,餘及死乎5?”對曰:“臣無由知之。
”三問卒辭不對。
公欲以越伐魯而去三桓,秋,八月,甲戌,公如公孫有陉氏6,因孫于邾,乃遂如越,國人施公孫有山氏。
今注 1欲以諸侯去之:想借諸侯的力量去掉三桓。
2三桓亦患公之妄也:三桓也為魯哀公狂妄而擔心。
3故君臣多間:所以君臣之間很多猜忌。
4陵阪:應在曲阜城内。
5餘及死乎:我能夠壽終嗎? 6有陉氏:即公孫有山氏。
今譯 魯哀公很讨厭三桓的奢侈,想借諸侯力量去掉他們。
三桓也認為哀公狂妄,所以君臣之間很多嫌隙。
哀公到陵阪去遊玩,在孟氏的路上遇見孟孫彘就說:“請問你,我能夠善終嗎?”回答說:“我無從知道。
”三次問也不回答。
哀公想靠越國軍隊來伐魯國去掉三桓。
秋天八月甲戌,哀公到公孫有山氏處,就逃到邾國去了,由此又逃到越國,國人就公布公孫有山氏的罪狀。
傳悼之四年1,晉荀瑤帥師圍鄭,未至,鄭驷弘曰:“知伯愎而好勝2,早下之,則可行也3。
”乃先保南裡以待之,知伯入南裡,門于桔柣之門,鄭人俘酅魁壘4,賂之以知政5,閉其口而死。
将門,知伯謂趙孟入之,對曰:“主在此。
”知伯曰:“惡而無勇,何以為子6?”對曰:“以能忍恥,庶無害趙宗乎?”知伯不悛,趙襄子由是惎7知伯,遂喪之。
知伯貪而愎,故韓魏反而喪之8。
今注 1悼之四年:悼公是魯哀公的兒子。
悼之四年即公元前四六二年。
2知伯愎而好勝:知伯剛愎而好勝。
3則可行也:就可以去了。
4酅魁壘:晉國的兵士。
5賂之以知政:以财貨賄賂他出來管理政權。
6惡而無勇,何以為子:相貌很醜,而又沒有勇氣,為什麼立他為後。
7惎:狠毒。
8故韓魏反而喪之:故韓魏聯合起來把他毀掉。
今譯 悼公四年,晉國荀瑤率領軍隊圍了鄭國都城,還沒到鄭國,驷弘就說:“荀瑤剛愎而好勝,要早示弱,他就可以走。
”就守着城外的南裡等待他,荀瑤進了南裡,攻打桔柣的門,鄭國人逮着晉國的酅魁壘,用财貨賄賂他,叫他管理政權,他不聽,就閉上嘴死了。
将攻打鄭國都城的城門,荀瑤對趙無恤說:“你何不進去呢?”回答說:“你在此,
”哀公最終還是立她為夫人,而立公子荊做太子,貴族們開始厭惡哀公。
傳閏月,公如越,得大子适郢1,将妻公而多與之地。
公孫有山使告于季孫,季孫懼,使因大宰嚭而納賂焉,乃止。
今注 1得太子适郢:适郢是越王的太子,得是指魯哀公跟太子适郢非常親近。
今譯 閏月,哀公到越國去,同越王的太子适郢很親近,越國人将給哀公一個女子,而多給他地方。
公孫有山派人告訴季孫肥,季孫害怕了,就利用太宰嚭納了很多賄賂,越國人就止住了。
哀公二十有五年(公元前四七〇年) 傳二十五年,夏,五月,庚辰,衛侯出奔宋1。
衛侯為靈台于藉圃,與諸大夫飲酒焉,褚師聲子襪而登席2,公怒,辭曰:“臣有疾異于人,若見之,君将?之3,是以不敢。
”公愈怒,大夫辭之,不可。
褚師出,公戟其手4曰:“必斷而足。
”聞之,褚師與司寇亥乘曰:“今日幸而後亡!”公之入也,奪南氏5邑,而奪司寇亥政,公使侍人納公文懿子之車于池6。
初,衛人翦夏丁氏7,以其帑賜彭封彌子8,彌子飲公酒,納夏戊之女,嬖,以為夫人,其弟期9大叔疾之從孫甥也,少畜于公,以為司徒。
夫人寵衰,期得罪,公使三匠久,公使優狡盟拳彌10,而甚近信之,故褚師比、公孫彌牟、公文要、司寇亥、司徒期,因三匠與拳彌以作亂,皆執利兵,無者執斤,使拳彌入于公宮,而自大子疾之宮噪以攻公。
鄄子士11請禦之,彌援其手曰:“子則勇矣,将若君何?不見先君乎?君何所不逞欲?且君嘗在外矣,豈必不反?當今不可,衆怒難犯,休而易間也12。
”乃出,将适蒲13,彌曰:“晉無信,不可。
”将适鄄14,彌曰:“齊晉争我,不可。
”将适泠15,彌曰:“魯不足與,請适城16,以鈎越,越有君。
”乃适城,彌曰:“衛盜不可知也!請速,自我始。
”乃載寶以歸。
公為支離17之卒,因祝史揮18以侵衛,衛人病之。
懿子知之,見子之19請逐揮,文子曰:“無罪。
”懿子曰:“彼好專利而妄,夫見君之入也,将先道焉。
若逐之,必出于南門而适君所,夫越新得諸侯,将必請師焉,揮在朝,使吏遣諸其室。
”揮出,信弗内20,五日,乃館諸外裡21,遂有寵,使如越請師。
今注 1衛侯出奔宋:衛侯指出公辄。
2褚師聲子襪而登席:褚師比穿着襪子就上到席上。
按道理,見君必須脫去襪子。
3若見之,君将?之:你若看見了,恐怕要嘔吐。
?音護。
4公戟其手:公彎曲着手,如戟的形狀,表示罵他的意思。
5南氏:子南的兒子公孫彌牟。
6侍人納公文懿子之車于池:叫他的傭人把公文要的車投到水池。
7翦夏丁氏:這件事在魯哀公十一年。
8彭封彌子:就是彌子瑕。
9期:是夏戊的兒子。
10公使優狡盟拳彌:公派演戲的人名叫狡的與衛大夫拳彌盟誓。
11鄄子士:衛大夫。
12休而易間也:他們稍停就可以離間了。
13蒲:今河北省長垣縣治。
14鄄:今山東省濮縣。
15泠:《續山東考古錄》說:以郓城西南有泠莊河,地近魯,疑在此。
16城:近宋邑。
17支離:陣名。
18祝史揮:衛國的祝史。
19子之:公孫彌牟。
20信弗内:過了兩天不許他進城。
21外裡:衛出公所在的地方。
今譯 夏天,五月庚辰,衛出公逃奔到宋國。
衛出公在藉圃建築一個靈台,跟諸位大夫喝酒,褚師比穿着襪子就上了席,出公惱了,他說:“我有一種病跟旁人不同,你要是看見,必定嘔吐,所以不敢脫襪子。
”出公愈發惱怒,大夫們全替他解釋,出公的惱怒仍然不止。
褚師比出門,出公用手指着他說:“必定把你的腳切斷。
”褚師比聽見了,司寇亥與他同坐一輛車,他說:“今天幸而能夠逃亡!”出公回國的時候,奪掉了公孫彌牟的封邑,又奪掉司寇亥的政權,出公又叫太監們把公文要的車子扔到水池子裡。
當初,衛人翦伐夏丁氏,拿他的财産賜給彌子瑕,彌子瑕給出公喝酒,将夏戊的女兒送給他,出公對她很寵愛,叫她做了夫人,她的弟弟夏期,是太叔疾的從孫甥,從小的時候就住在公宮裡,出公叫他做司徒。
夫人漸漸地寵愛衰微,她的弟弟夏期有罪,出公使三個匠人工作很久,又叫唱戲的同拳彌盟誓,可是對拳彌仍舊很親信,所以褚師比、公孫彌牟、公文要、司寇亥、司徒期利用三個匠人同拳彌造反,皆拿着很鋒利的刀劍,沒有刀劍就拿斧子,使拳彌進入公宮,而從太子疾的宮裡喊叫着去攻打出公,衛大夫鄄子士請求抵抗,拳彌拉着他的手說:“你是很勇敢的,但是讓君怎麼辦呢?你沒看見先君莊公的結局嗎?你何處不能滿足欲望?并且君曾經在外國,難道永遠不回來嗎?但現在就不可以抵抗,因為衆怒的時候難犯,他們息怒了,就容易離間了。
”于是就出奔,将到晉國左近的蒲邑,拳彌就說:“晉國沒有信用,不可以去。
”又到齊晉交界的鄄,拳彌又說:“齊晉一定争我,不可以。
”又到魯國左近的泠,拳彌說:“魯國不能共事,請到城去,宋國南邊近越國,是為了跟越國勾結。
”就到了城,拳彌說:“衛國的盜賊很可怕,請速行,由我開始吧!”就載着寶物回衛國。
出公擺了支離的陣,用祝史揮去侵略衛國,衛人頗為擔心。
公文要知道了,去見公孫彌牟,請驅逐祝史揮,公孫彌牟說:“他似乎沒有罪。
”公文要說:“他很喜歡專權而且好利狂妄,他看見君将進都城,他必先去引導。
要驅逐他,必從南門出去,而到君所在的地方。
越新近得諸侯擁護,他必定到越國去請軍隊。
”祝史揮正在朝上,叫吏人把他家眷驅逐出去。
祝史揮也被逐出門,住兩天也不讓他回來,五天以後,就住到出公所在的地方,就有了寵愛,派他到越國請軍隊。
傳六月,公至自越1,季康子、孟武伯逆于五梧2,郭重仆,見二子曰:“惡言多矣!君請盡之。
”公宴于五梧,武伯為祝3,惡郭重曰:“何肥也?”季孫曰:“請飲彘也。
以魯國之密迩仇雠,臣是以不獲從君,克免于大行,又謂重也肥。
”公曰:“是食言多矣!能無肥乎?”飲酒不樂,公與大夫始有惡。
今注 1公至自越:前年魯哀公到越國去,現在方才回來。
2五梧:在今山東省費縣西南。
3為祝:獻上祝壽酒。
今譯 六月,魯哀公從越國回來,季孫肥、孟孫彘到五梧去迎接,郭重給魯哀公駕車,看見他們兩個人就對魯哀公說:“他們說你的壞話很多,請你全都聽聽吧。
”哀公在五梧設宴,孟孫彘獻上壽的酒,他看見郭重的相貌說:“你怎麼那樣肥胖呢?”季孫肥說:“請罰彘喝酒。
因為魯國離着仇人國家很近,所以我們不能夠随着君去,免得走的道路很遠,而他又說郭重很肥胖。
”魯哀公說:“他說的話,吃回去很多,能夠不胖嗎?”飲酒不歡樂,魯哀公同大夫們開始不相和。
哀公二十有六年(公元前四六九年) 傳二十六年,夏,五月,叔孫舒1帥師會越臯如、後庸2、宋樂茷納衛侯。
文子欲納之,懿子曰:“君愎而虐,少待之必毒于民,乃睦于子矣。
”師侵外州大獲3,出禦之大敗4,掘褚師定子之墓5,焚之于平莊之上,文子使王孫齊6私于臯如曰:“子将大滅衛乎?抑納君而已乎?”臯如曰:“寡君之命無他,納衛君而已。
”文子緻衆而問焉曰:“君以蠻夷伐國,國幾亡矣,請納之。
”衆曰:“勿納。
”曰:“彌牟亡而有益,請自北門出。
”衆曰:“勿出。
”重賂越人申開守陴而納公,公不敢入。
師還立悼公7。
南氏相之,以城與越人。
公曰:“期則為此,令苟有怨于夫人8者報之。
”司徒期聘于越,公攻而奪之币,期告王9,王命取之,期以衆取之。
公怒,殺期之甥之為大子者,遂卒于越。
今注 1叔孫舒:叔孫武叔的兒子叔孫文子。
2臯如、後庸:都是越大夫。
3師侵外州大獲:越國的軍隊侵略外州,大打勝仗。
外州在今山東省範縣郓城間。
4出禦之大敗:衛國軍隊出去抵抗,衛軍大敗。
5褚師定子之墓:褚師定子是褚師比的父親。
6王孫齊:衛大夫。
王孫賈的兒子。
7悼公:蒯聩的庶弟。
8夫人:是期的姐姐。
9期告王:期告訴越王。
今譯 二十六年夏天五月,叔孫舒率領軍隊,會合越國的臯如同後庸及宋國的樂茷送衛出公回衛國。
叔孫舒想把他納進城去,公文要說:“君剛愎暴虐,稍等一段必對人民毒害,然後人民就對你和睦。
”越國軍隊侵略外州大勝,衛國軍隊出來抵抗大敗,掘了褚師比父親的墳墓,在平莊的上面把他燒了,叔孫舒使衛大夫王孫齊私問臯如說:“你将滅衛國嗎?還隻是為接納衛君?”臯如回答說:“寡君的命令沒有别的,隻是為了接納衛君而已。
”叔孫舒把衛國衆人叫來問他們說:“君帶着蠻夷來伐衛國,衛國就要亡了,請叫君回來吧!”衆人回答說:“不要叫他回來。
”叔孫舒又說:“彌牟逃出,若對國家有利,請讓我從北門逃出。
”衆人回答說:“不要出去。
”公孫彌牟重賄賂越國人,重新開了城門,嚴設守備,出公不敢進去,越國軍隊退了,衛人就立了悼公。
公孫彌牟做宰相,拿城這地方給了越國。
出公說:“這全是司徒期做的,現在你們如果有人恨夫人就報複她。
”司徒期替衛悼公到越國聘問,出公派人打他,奪他的貨币。
司徒告訴越王,叫他奪回來,司徒期用衆人力量奪取。
出公很憤怒,殺了他做太子的外甥,出公就死在越國。
傳宋景公無子,取公孫周之子得與啟1,畜諸公宮,未有立焉。
于是皇緩為右師,皇非我為大司馬,皇懷2為司徒,靈不緩為左師,樂茷3為司城,樂朱4為大司寇,六卿三族降聽政5,因大尹以達。
大尹常不告,而以其欲稱君命以令。
國人惡之,司城欲去大尹,左師曰:“縱之使盈其罪,重而無基,能無敝乎?”冬,十月,公遊于空澤6。
辛巳,卒于連中7,大尹興空澤之士千甲8奉公自空桐入如沃宮9,使召六子曰:“聞下有師,君請六子畫。
”六子至,以甲劫之曰:“君有疾病,請二三子盟。
”乃盟于少寝之庭,曰:“無為公室,不利大尹。
”立啟,奉喪,殡于大宮,三日而後國人知之。
司城茷使宣言于國曰:“大尹惑蠱其君,而專利令,君無疾而死,死又匿之,是無他矣,大尹之罪也。
”得夢啟北首而寝于盧門之外10,己為烏而集于其上,咮加于南門,尾加于桐門11曰:“餘夢美,必立。
”大尹謀曰:“我不在盟12,無乃逐我,複盟之乎?”使祝為載書,六子在唐盂13,将盟之。
祝襄14以載書告皇非我,皇非我因子潞15、門尹得16、左師謀曰:“民與我逐之乎?”皆歸授甲。
使徇于國曰:“大尹惑蠱其君,以陵虐公室,與我者救君者也。
”衆曰:“與之!”大尹徇曰:“戴氏17皇氏将不利公室,與我者無憂不富。
”衆曰:“無别18。
”戴氏皇氏欲伐公19,樂得曰:“不可,彼以陵公有罪,我伐公則甚焉?”使國人施于大尹20。
大尹奉啟以奔楚,乃立得。
司城為上卿,盟曰:“三族共政,無相害也。
” 今注 1得、啟:得是宋昭公,啟是得的弟弟。
2皇懷:皇非我的堂弟。
3樂茷:樂溷的兒子。
4樂朱:樂挽的兒子。
5六卿三族降聽政:三族是皇氏、靈氏、樂氏一同掌政權。
6空澤:《一統志》說:空澤,即空桐澤,在河南虞城縣南,上有空桐亭。
7連中:館名。
8千甲:一千個甲士。
9奉公自空桐入如沃宮:奉着宋公的屍首從空桐進入沃宮。
空桐在虞城縣南五裡。
10盧門之外:宋東城北首的門外。
11咮加于南門、尾加于桐門:鳥嘴在南門上,尾巴在北門。
12我不在盟:我沒有參加少寝的盟誓。
13唐盂:今河南省商丘縣境。
14祝襄:宋國的祝史名襄。
15子潞:樂茷。
16門尹得:樂得。
17戴氏:即樂氏。
18無别:與君沒有分别,意謂以國家為己有。
19伐公:伐啟。
20使國人施于大尹:令貴族們對大尹加罪。
今譯 宋景公沒有兒子,要過公孫周的兒子昭公得同他弟弟啟,養在公宮裡,不知道要立誰為太子。
這時皇緩做右師,皇非我做大司馬,皇懷做司徒,靈不緩做左師,樂茷做司城,樂朱做大司寇,六位卿以及皇、靈、樂三族共同管理政治,結果就派大尹去告訴君。
大尹常常不報告,而把他喜歡的事稱君的命令傳下去。
貴族們全不喜歡他,樂茷想去掉大尹,靈不緩說:“聽從他,使他的罪狀滿盈,權重而沒有德為基本,必定要失敗的。
”冬天十月,宋景公到空澤遊曆,辛巳,死在連中館中,大尹興起空澤的甲士一千個人,奉着公的屍首,自空桐進入沃宮,派人叫六卿來說:“聽見下邑有軍隊來,請六位計劃計劃。
”六人來了,用軍隊劫着他們說:“君的病很厲害,請你們盟誓。
”就在少寝庭院中盟誓說:“不要因為公室,對于大尹不利。
”大尹立了啟為君,奉着喪到祖廟中出殡,三天以後貴族們方才都知道。
樂茷叫人在國中宣布說:“大尹蠱惑他的君,而專宋國的号令,現在君沒有病就死了,死了又藏匿他,這沒有别的原因,都是大尹的罪狀。
”得夢見啟頭向着北方,而睡在宋國都城東門的外邊,自己變成烏鴉,而在啟的上邊,嘴在南門上,尾巴在北方桐門上,他自己說:“我這個夢很好,我必定會立為君。
”大尹計劃說:“我未曾加入少寝的盟誓,是不是要驅逐我出走,那麼再跟他們會盟吧!”使祝人做盟誓載書,六卿在唐盂這地方,将與他盟誓。
祝襄拿載書的内容告訴皇非我,皇非我與樂茷、樂得、靈不緩計謀說:“人民會同我驅逐他嗎?”全都回到家裡,預備軍隊。
告訴國人說:“大尹蠱惑他的君,欺負公室,幫助我們是為了救君。
”大家說:“幫助他們。
”大尹也告訴國人說:“樂氏、皇氏将對于公室不利,幫助我的不用擔心沒有财富。
”大家說:“這種号令與君沒有分别。
”樂氏、皇氏想伐啟,樂得說:“不可以,大尹是因為欺負公有罪了,我若伐公,更厲害了。
”叫國人對大尹加罪。
大尹奉着啟,逃到楚國去,就立得為君。
樂茷做上卿,盟誓說:“三族共理政事,不要互相侵害。
” 傳衛出公自城使以弓問子贛,且曰:“吾其入乎?”子贛稽首受弓,對曰:“臣不識也。
”私于使者曰:“昔成公孫于陳1,甯武子、孫莊子為宛濮之盟而君入。
獻公孫于齊2,子鮮、子展為夷儀之盟而君入。
今君再在孫矣3,内不聞獻之親,外不聞成之卿,則賜不識所由入也。
《詩》曰:‘無競惟人,四方其順之4。
’若得其人,四方以為主,而國于何有?” 今注 1昔成公孫于陳:從前衛成公奔逃到陳國去。
在僖公二十八年。
2獻公孫于齊:衛獻公逃到齊國去,這件事在魯襄公十四年。
3今君再在孫矣:指哀公十五年出公逃到魯國,現在又逃到宋國。
4無競惟人,四方其順之:《詩經·周頌》的一句詩。
意思說隻要用到賢人,四方的人全會歸順他。
今譯 衛出公從城叫人拿弓去問子貢,并且說:“我能夠回衛國去嗎?”子貢稽首收了弓,回答說:“我不知道。
”又私下對使者說:“從前成公逃到陳國去,甯殖、孫莊子在宛濮盟誓,而君回國。
獻公逃到齊國去,子鮮、子展為夷儀的盟誓而君回來。
現在君已經兩次逃出國去,内裡不聽見說有獻公的親屬,外邊沒聽見有成公的官屬,所以我不知道怎麼能夠回國?《詩經·周頌》說:‘隻要能夠得到賢人,四方就能歸順他。
’若得到那人,可以為四方的主,又何止一國呢?” 哀公二十有七年(公元前四六八年) 傳二十七年,春,越子使後庸來聘,且言邾田封于骀上1。
二月,盟于平陽2,三子皆從3,康子病之,言及子贛,曰:“若在此,吾不及此夫?”武伯曰:“然,何不召?”曰:“固将召之。
”文子曰:“他日請念。
” 今注 1骀上:即狐骀,在今山東滕縣東南。
2平陽:在今山東鄒縣西三十裡。
3三子皆從:三子指季康子、叔孫文子、孟武伯。
今譯 二十七年春天,越王派後庸來魯國聘問,且談到魯國占據邾國的田地,一直到骀上。
二月,魯哀公同後庸在平陽這地方盟會,季孫肥、叔孫舒、孟孫彘,皆随從着他,季孫肥以跟蠻夷盟誓為羞恥,談論中說到子貢,季孫就說:“他若在這裡,我們大約不會到這種程度。
”孟孫彘說:“對了,何不叫他來?”季孫說:“就要召來。
”叔孫舒說:“以後請想着這句話。
” 傳夏,四月,己亥,季康子卒,公吊焉,降禮1。
今注 1公吊焉,降禮:公去吊唁他,禮節不完備。
今譯 夏天四月己亥,季孫肥死了,魯哀公去吊唁,行的禮節不完備。
傳晉荀瑤帥師伐鄭,次于桐丘1,鄭驷弘2請救于齊。
齊師将興,陳成子屬孤子三日朝,設乘車兩馬系五邑焉,召顔涿聚之子晉曰:“隰之役3,而父死焉。
以國之多難,未女恤也。
今君命女以是邑也,服車而朝,毋廢前勞。
”乃救鄭,及留舒4,違穀七裡,穀人不知。
及濮5雨不涉,子思6曰:“大國在敝邑之宇下,是以告急,今師不行,恐無及也。
”成子衣制杖戈7立于阪上,馬不出者助之鞭之。
知伯聞之乃還曰:“我蔔伐鄭,不蔔敵齊。
”使謂成子曰:“大夫陳子,陳之自出,陳之不祀,鄭之罪也8。
故寡君使瑤察陳衷焉,謂大夫其恤陳乎?若利本之颠,瑤何有焉?”成子怒曰:“多陵人者皆不在,知伯其能久乎?”中行文子9告成子曰:“有自晉師告寅者,将為輕車千乘以厭齊師之門,則可盡也。
”成子曰:“寡君命恒曰:‘無及寡,無畏衆’,雖過千乘,敢辟之乎?将以子之命告寡君。
”文子曰:“吾乃今知所以亡10!君子之謀也始衷終皆舉之,而後入焉。
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難乎11?” 今注 1桐丘:在河南省扶溝縣西二十裡。
2驷弘:驷歂的兒子。
3隰之役:在哀公二十三年。
4留舒:《山東通志》說:一作柳舒城,魚山上有柳舒城,即留舒之訛也。
在今山東東阿縣西北八裡。
5濮:程發轫氏說:是今日郓城巨野之西南。
6子思:國參。
7衣制杖戈:穿着雨衣,拿着戈。
8鄭之罪也:在哀公十七年。
楚國滅陳,與鄭無幹。
9中行文子:荀寅。
10吾乃今知所以亡:我現在才知道,我為什麼逃亡。
11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難乎:我現在全不知道而進去,這不是很困難嗎? 今譯 晉國荀瑤率領軍隊讨伐鄭國,住在桐丘這地方,鄭國驷弘到齊國去請救兵。
齊國軍隊将起兵,陳恒叫戰死的人的兒子,三天上朝,預備好一輛車同兩匹馬,加上五個城邑,叫顔涿聚的兒子晉說:“你的父親死在隰這次的戰役,因為國家的困難很多,所以尚沒有撫恤你們,現在君以這城邑賞給你,你可以穿着衣服,坐這車來上朝,為的是不廢除你父親從前的功勞。
”就去救鄭國,到了留舒這地方,離着穀城七裡,而穀人不知道。
到了濮,天下雨,沒法過濮水,國參說:“晉國就在我們鄭國附近,所以來告急,現在你軍隊不往前走,恐怕來不及了。
”陳恒穿着雨衣拿着戈立到山坡上,馬不往前走幫助他們,拿鞭子打它們。
荀瑤聽見就回去,并且說:“我隻占蔔打鄭國,沒有占蔔同齊國作戰。
”派人告訴陳恒說:“你大夫陳子,是出自陳國,陳國若不能得到享祀,是鄭國的罪,所以寡君使我荀瑤查看陳國的衷心,說大夫要憐恤陳國嗎?若以為根本可以颠覆,與我荀瑤有什麼關系?”陳恒生氣說:“經常欺負人的,現在全部不存在了,荀瑤能夠長久嗎?”荀寅這時候逃到齊國,告訴陳恒說:“有人來告訴我說,将拿輕車一千輛,來迫擊齊國軍隊的營門,齊國軍隊就全完了。
”陳恒說:“齊君命恒說:‘不要打少的人,也不要怕多的人。
’就是超過一千輛車,我敢躲避他們嗎?我将把你的話告訴我們齊君。
”荀寅說:“我現在才明白我為什麼逃亡。
君子計謀事情的時候,必定由開始到最後都想到,方才能夠辦。
現在我三件事全不知道就辦了,不也很難嗎?” 傳公患三桓之侈也,欲以諸侯去之1,三桓亦患公之妄也2,故君臣多間3。
公遊于陵阪4,遇孟武伯于孟氏之衢,曰:“請有問于子,餘及死乎5?”對曰:“臣無由知之。
”三問卒辭不對。
公欲以越伐魯而去三桓,秋,八月,甲戌,公如公孫有陉氏6,因孫于邾,乃遂如越,國人施公孫有山氏。
今注 1欲以諸侯去之:想借諸侯的力量去掉三桓。
2三桓亦患公之妄也:三桓也為魯哀公狂妄而擔心。
3故君臣多間:所以君臣之間很多猜忌。
4陵阪:應在曲阜城内。
5餘及死乎:我能夠壽終嗎? 6有陉氏:即公孫有山氏。
今譯 魯哀公很讨厭三桓的奢侈,想借諸侯力量去掉他們。
三桓也認為哀公狂妄,所以君臣之間很多嫌隙。
哀公到陵阪去遊玩,在孟氏的路上遇見孟孫彘就說:“請問你,我能夠善終嗎?”回答說:“我無從知道。
”三次問也不回答。
哀公想靠越國軍隊來伐魯國去掉三桓。
秋天八月甲戌,哀公到公孫有山氏處,就逃到邾國去了,由此又逃到越國,國人就公布公孫有山氏的罪狀。
傳悼之四年1,晉荀瑤帥師圍鄭,未至,鄭驷弘曰:“知伯愎而好勝2,早下之,則可行也3。
”乃先保南裡以待之,知伯入南裡,門于桔柣之門,鄭人俘酅魁壘4,賂之以知政5,閉其口而死。
将門,知伯謂趙孟入之,對曰:“主在此。
”知伯曰:“惡而無勇,何以為子6?”對曰:“以能忍恥,庶無害趙宗乎?”知伯不悛,趙襄子由是惎7知伯,遂喪之。
知伯貪而愎,故韓魏反而喪之8。
今注 1悼之四年:悼公是魯哀公的兒子。
悼之四年即公元前四六二年。
2知伯愎而好勝:知伯剛愎而好勝。
3則可行也:就可以去了。
4酅魁壘:晉國的兵士。
5賂之以知政:以财貨賄賂他出來管理政權。
6惡而無勇,何以為子:相貌很醜,而又沒有勇氣,為什麼立他為後。
7惎:狠毒。
8故韓魏反而喪之:故韓魏聯合起來把他毀掉。
今譯 悼公四年,晉國荀瑤率領軍隊圍了鄭國都城,還沒到鄭國,驷弘就說:“荀瑤剛愎而好勝,要早示弱,他就可以走。
”就守着城外的南裡等待他,荀瑤進了南裡,攻打桔柣的門,鄭國人逮着晉國的酅魁壘,用财貨賄賂他,叫他管理政權,他不聽,就閉上嘴死了。
将攻打鄭國都城的城門,荀瑤對趙無恤說:“你何不進去呢?”回答說:“你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