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與葉公諸梁。
子穀曰:“右領差車與左史老皆相令尹司馬以伐陳,其可使也。
”子高曰:“率賤1民慢之,懼不用命焉。
”子穀曰:“觀丁父鄀俘也,武王2以為軍率,是以克州蓼,服随唐,大啟群蠻。
彭仲爽,申俘也,文王以為令尹,實縣申息,朝陳蔡,封畛于汝。
唯其任也,何賤之有?”子高曰:“天命不3,令尹有憾于陳,天若亡之,其必令尹之子是與,君盍舍焉4,臣懼右領與左史有二俘之賤,而無其令德也。
”王蔔之,武城尹5吉,使帥師取陳麥,陳人禦之敗,遂圍陳。
秋,七月,己卯,楚公孫朝帥師滅陳。
王與葉公枚蔔子良以為令尹,沈尹朱曰:“吉,過于其志。
”葉公曰:“王子而相國,過将何為?”他日改蔔子國,而使為令尹。
今注 1率賤:右領、左史皆楚國的賤官。
2武王:楚武王。
3天命不:天命不會疑惑。
4君盍舍焉:你為什麼不舍開右領同左史。
5武城尹:子西的兒子公孫朝。
今譯 楚國白公作亂的時候,陳人仗着他的聚積而侵略楚國。
楚國既然安定了,就要來取陳國的麥子。
楚王就問太師子穀跟沈諸梁,派什麼人統率軍隊。
太師子穀回答說:“右領差車同左史老皆曾輔佐着令尹子西同司馬子期讨伐過陳國,現在還可以用他們去伐陳國,大約是可以的。
”沈諸梁說:“統帥如果低賤,人民看不起他們,恐怕不會聽從他的命令。
”子穀又說:“觀丁父是鄀的俘虜,楚武王叫他做軍率的官,所以能夠戰勝了州蓼兩國,使随與唐全都服從,開發了群蠻的土地。
彭仲爽是申國的俘虜,楚文王叫他做令尹,就把申息兩國并成楚國的縣,使陳國同蔡國全到楚國朝貢,封疆到了汝水的邊上。
隻要他能夠負責任,又何必在乎他是賤人呢?”沈諸梁就說:“天命是不可以懷疑的,令尹子西對于陳國頗有遺憾,天若使陳國滅亡,必當用令尹的兒子,君何不舍棄右領同左史呢?我恐怕他們隻有俘虜的下賤,而沒有好的德行。
”惠王又占蔔,子西的兒子武城尹公孫朝吉祥,就叫他率領着軍隊去取陳國的麥子,陳人抵抗,被他打敗。
就圍了陳國都城。
秋天七月,己卯這天,楚國公孫朝率領軍隊滅了陳國。
楚惠王同沈諸梁占蔔他的弟弟子良能否做令尹,沈尹朱說:“吉祥,過于他的願望。
”沈諸梁說:“王的兒子做宰相,超過願望又将怎麼樣呢?”另一天就改換占蔔公孫甯,就命他做令尹。
傳衛侯夢于北宮,見人登昆吾之觀1,被發北面而噪曰:“登此昆吾之虛,綿綿生之瓜,餘為渾良夫,叫天無辜!”公親筮之,胥彌赦2占之曰:“不害。
”與之邑,寘之而逃奔宋。
衛侯貞蔔3,其繇曰:“如魚竀尾4,衡流而方羊,裔焉,大國滅之,将亡,阖門塞窦,乃自後逾。
”冬,十月,晉複伐衛,入其郛,将入城。
簡子曰:“止。
叔向有言曰:‘怙亂滅國者無後!’”衛人出莊公而與晉平,晉立襄公之孫般師而還。
十一月,衛侯自鄄入,般師出。
初,公登城以望見戎州5,問之,以告。
公曰:“我姬姓也,何戎之有焉?”翦之6。
公使匠久,公欲逐石圃7,未及而難作。
辛巳,石圃因匠氏攻公,公阖門而請,弗許。
逾于北方而隊折股,戎州人攻之,大子疾公子青8逾從公,戎州人殺之。
公入于戎州己氏。
初,公自城上見己氏之妻發美,使髡之以為呂姜髢9。
既入焉,而示之璧曰:“活我,吾與女璧。
”己氏曰:“殺女,璧其焉往?”遂殺之而取其璧。
衛人複公孫般師而立之。
十二月,齊人伐衛,衛人請平,立公子起10。
執般師以歸,舍諸潞11。
今注 1昆吾之觀:衛國設有一個觀在昆吾氏之虛,叫昆吾之觀。
《彙纂》說:今河北濮陽縣西南有濮陽城,古颛顼之墟,曰帝邱。
夏時為昆吾氏所居。
2胥彌赦:衛國占蔔的史官。
3衛侯貞蔔:衛侯在蔔夢的吉兇。
4如魚竀尾:竀音撐。
如魚勞則尾變紅。
5戎州:《彙纂》說:山東曹縣有楚邱故城,漢置己氏縣,以戎州己氏而名也。
6翦之:翦壞他的城。
7石圃:石惡兄弟的兒子。
8公子青:太子疾的弟弟。
9呂姜髢:髢音迪(舊音弟)。
呂姜是莊公的夫人。
髢是假發。
10公子起:靈公的兒子。
11潞:齊地,在齊都城的郊外。
今譯 衛侯在北宮中做夢,看見人到昆吾的觀上,披着頭發,向北嚷着說:“我現在登上昆吾的荒墟,我曾經使衛侯得國,好像使瓜由小成大。
我就是渾良夫呢!現在已在上天那裡喊冤了!”莊公便親自蔔筮,胥彌赦占得蔔辭,假言說:“沒有什麼禍害。
”公給了他一所縣邑,他卻丢了逃往宋國去。
衛莊公又蔔問夢的吉兇,他的蔔辭說:“好像魚遊得紅了尾巴,橫在水流中,來來去去,隻在水邊。
大國要來滅它,它就将要亡了,關上門,塞了洞,就從後面爬出去。
”冬天十月,晉國果來伐衛,攻進他的郭中,将要進城了。
趙鞅說:“且停止,叔向有句話說:‘趁人擾亂滅了他,要沒有後代的!’”衛人便逐出莊公,同晉人講和。
晉人立了襄公的孫子名叫般師的做衛君,方才回去。
十一月中,衛莊公蒯聩又從鄄進衛國,般師便出去。
以前,衛莊公登到城上去遠望,看見了戎州這地方,問那裡是什麼地方?從人告訴他是戎州。
公說:“我是姬姓,為什麼有戎狄的地方呢?”便翦滅了那州邑。
公又使用匠人,長久不使他休息,公想要逐去石圃,可是還沒有逐出,禍難卻已經起了。
辛巳那天,石圃利用匠人怨莊公,便和他們攻莊公。
莊公閉了門求饒,石圃不答應他,便從北面爬牆出來,卻跌傷了腿骨。
戎州人又來攻打,太子疾和他的兄弟公子青,都爬牆跟着莊公。
戎州人卻把他二人殺死。
莊公逃入戎州的己氏家裡去,當初莊公曾從城上看見己氏的妻頭發很好,莊公便使她剃發,将頭發給呂姜做假發。
這時走進他家中,便把璧玉給他們看,對他們說:“你們能夠救活我,我就把玉給你。
”己氏說:“殺了你,璧玉還逃到哪裡去呢?”便把他殺死,拿了他的璧玉,衛人便請公孫般師回國,再立他為君。
十二月,齊人又來伐衛,衛人請求講和,齊國人立了公子起做君,齊人捉了般師回國,讓他居住在潞這地方。
傳公會齊侯盟于蒙1,孟武伯相,齊侯稽首,公拜。
齊人怒,武伯曰:“非天子,寡君無所稽首。
”武伯問于高柴曰:“諸侯盟,誰執牛耳?”季羔曰:“鄫衍2之役,吳公子姑曹。
發揚3之役,衛石魋。
”武伯曰:“然則彘也。
” 今注 1蒙:《山東通志》說:蒙陰故城,在蒙陰縣南十五裡。
2鄫衍:盟在哀公七年。
3發揚:在哀公十二年。
今譯 魯哀公同齊平公在蒙這地方盟會,孟孫洩相禮,齊平公向着魯哀公稽首,魯哀公回拜。
齊人全發怒了,孟孫洩就說:“除了對天子以外,寡君全都不稽首。
”孟孫洩問高柴說:“諸侯盟會時,誰執牛耳?”高柴說:“鄫衍那次是吳國公子姑曹,發揚那次是衛國的石魋。
”孟孫洩就說:“那麼這次就是我執了。
” 傳宋皇瑗1之子麇,有友曰田丙,而奪其兄劖般邑以與之。
劖般愠而行,告桓司馬之臣子儀克。
子儀克适宋,告夫人曰:“麇将納桓氏。
”公問諸子仲2。
初,子仲将以杞姒之子非我為子3,麇曰:“必立伯4也,是良材。
”子仲怒弗從,故對曰:“右師則老矣,不識麇也5。
”公執之6。
皇瑗奔晉,召之。
今注 1皇瑗:宋右師。
2子仲:即皇野。
3杞姒之子非我為之:杞姒是子仲的夫人,想把她的兒子非我立為嫡子。
4立伯:伯是非我的哥哥。
5不識麇也:對于麇就不能保險他不反叛。
6公執之:把麇逮起來。
今譯 宋國皇瑗的兒子皇麇,有一個朋友叫田丙,奪了他哥哥劖般的封邑給了他。
劖般心裡不高興就逃走,告訴桓司馬的臣子儀克。
子儀克到宋國去,告訴宋夫人說:“麇将使桓氏歸國。
”桓公問了皇野。
當初,皇野将拿杞姒所生的兒子皇非我做嫡子,皇麇說:“必定要立他的哥哥,他的才幹很好。
”皇野惱怒,不聽他的話,所以回答說:“皇野已經老了,不能作亂,但我并不知道麇能不能作亂。
”宋反就把麇逮捕了,皇瑗害怕就逃到晉國去,宋公叫他回來。
哀公十有八年(公元前四七七年) 傳十八年,春,宋殺皇瑗,公聞其情,複皇氏之族,使皇緩1為右師。
今注 1皇緩:皇瑗的侄子。
今譯 十八年春天,宋殺了皇瑗,宋景公知道了經過以後,就恢複皇氏的家族,派皇瑗的侄子皇緩做右師的官。
傳巴人伐楚圍鄾1。
初,右司馬子國之蔔也,觀瞻2曰:“如志。
”故命之3。
及巴師至,将蔔帥,王曰:“甯如志,何蔔焉?”使帥師而行,請承4,王曰:“寝尹、工尹勤先君者也。
”三月,楚公孫甯、吳由于、薳固敗巴師于鄾,故封子國于析5。
君子曰:“惠王知志。
《夏書》曰:‘官占唯能蔽志,昆命于元龜6,’其是之謂乎?志曰:‘聖人不煩蔔筮。
’惠王其有焉。
” 今注 1鄾:在今湖北省襄陽縣東北。
2觀瞻:楚國的開蔔大夫。
3故命之:所以就叫他為右司馬。
4請承:請輔佐的。
5析:在今河南省内鄉縣。
6官占唯能蔽志,昆命于元龜:這是《逸書》,占蔔的官隻能先決斷以後,方能用龜去占蔔。
今譯 巴國伐楚國,圍了鄾這地方。
當初,子國占蔔是否能出任右司馬,開蔔大夫觀瞻說:“他能滿足意願。
”所以就叫他做右司馬。
等到巴國軍隊來了,将占一位防禦的統帥,楚王說:“子國既能滿足意願,又何必另占蔔呢?”就派他率領着軍隊去。
他再請幫助的人,楚王就說:“吳由于、薳固都是對昭王盡過心力的人。
”三月,楚國公孫甯、吳由于、薳固在鄾這地方打敗巴國的軍隊,所以将子國封在析這地方。
君子說:“惠王知道人的意願。
《夏書》說:‘占蔔的官先能斷定意願,然後方能命龜占蔔。
’恐怕就是這種說法。
《志書》也說:‘聖人不常要求占蔔。
’惠王恐怕就是如此。
” 傳夏,衛石圃逐其君起,起奔齊。
衛侯辄自齊複歸。
逐石圃而複石魋與大叔遺。
今譯 夏天,衛國石圃将他的君起驅逐出國,起就奔到齊國。
衛出公自齊又回到衛國,驅逐了石圃并召回石魋同太叔遺。
哀公十有九年(公元前四七六年) 傳十九年,春,越人侵楚,以誤吳也1。
今注 1以誤吳也:使吳人不會預備。
今譯 十九年春天,越國人侵略楚國,使吳國誤以為它不侵略吳國,而沒有防備。
傳夏,楚公子慶、公孫寬追越師至冥1,不及乃還。
今注 1冥:在今江西信江流域内。
今譯 夏天,楚公子慶、公孫寬追越國軍隊到冥這地方,沒有趕上就回去了。
傳秋,楚沈諸梁伐東夷,三夷男女及楚師盟于敖1。
今注 1敖:當在皖南浙西山地的西部。
今譯 秋天,楚國沈諸梁讨伐東夷,同越國聯絡的三種夷人男女與楚國軍隊在敖這地方盟誓。
傳冬,叔青1如京師,敬王崩2故也。
今注 1叔青:叔還的兒子。
2敬王崩:敬王死。
今譯 冬天,叔還的兒子叔青到周的京城去,因為周敬王死了。
哀公二十年(公元前四七五年) 傳二十年,春,齊人來征會。
夏,會于廪丘1,為鄭故謀伐晉。
鄭人辭諸侯,秋,師還。
今注 1廪丘:在今山東省範縣東南。
今譯 二十年春天,齊國人到魯國要求會盟。
夏天,在廪丘會盟,是為了鄭國,打算讨伐晉國。
鄭人辭謝諸侯。
秋天,魯國軍隊回國。
傳吳公子慶忌驟谏吳子曰:“不改必亡。
”弗聽,出居于艾1,遂适楚,聞越将伐吳。
冬,請歸平越,遂歸,欲除不忠者以說于越,吳人殺之。
今注 1艾:《方輿紀要》說:艾城在今江西甯州西百裡之龍崗坪,今修水縣西。
今譯 吳國公子慶忌屢次谏诤吳王說:“要不改革必定要亡國。
”吳王不聽,公子慶忌就逃到艾這地方,後又到楚國去,聽說越王勾踐将要伐吳國。
冬天,請求回去同越國講和,就回到吳國去。
想着除掉幾個不忠的人來取悅越國,吳王卻把他殺了。
傳十一月,越圍吳,趙孟1降于喪食。
楚隆2曰:“三年之喪,親昵之極也,主又降之,無乃有故乎?”趙孟曰:“黃池之役,先主與吳王有質曰:‘好惡同之。
’今越圍吳,嗣子不廢舊業而敵之3,非晉之所能及也,吾是以為降。
”楚隆曰:“若使吳王知之,若何?”趙孟曰:“可乎?”隆曰:“請嘗之。
”乃往,先造于越軍,曰:“吳犯間上國多矣,聞君親讨焉,諸夏之人莫不欣喜,唯恐君志之不從,請入視之。
”許之。
告于吳王曰:“寡君之老無恤使陪臣隆敢展謝其不共,黃池之役,君之先臣志父得承齊盟,曰:‘好惡同之。
’今君在難,無恤不敢憚勞,非晉國之所能及也,使陪臣敢展布之。
”王拜稽首曰:“寡人不佞,不能事越,以為大夫憂,拜命之辱。
”與之一箪珠4,使問趙孟曰:“勾踐将生憂寡人,寡人死之不得矣。
”王曰:“溺人必笑,吾将有問也。
史黯何以得為君子5?”對曰:“黯也進不見惡,退無謗言。
”王曰:“宜哉。
” 今注 1趙孟:趙襄子無恤。
2楚隆:趙襄子的家臣。
3嗣子不廢舊業而敵之:嗣子是趙襄子自稱,不廢舊的盟誓,而想抵抗越國。
4與之一箪珠:給他一小笥珍珠。
5史黯何以得為君子:因為從前晉國史黯說過,不到四十年吳就要亡了,吳王感此事而問。
今譯 十一月,越國軍隊圍了吳國的都城,晉大夫趙無恤這時正居父喪,聽見吳被越國攻打,便比居喪的飲食還要減少。
他的家臣楚隆說:“三年的喪期,已經親密到極點了。
如今主子飲食又降下去,莫非有别的原因嗎?”趙孟說:“黃池那次的會盟,先主和吳王曾有盟誓的,說:‘吳晉的好惡,應當齊同着的。
’如今越兵圍吳,我做繼嗣的要是不丢掉先主的舊盟,去抵抗越國,這卻不是我們晉國的兵力能夠做得到的。
我無可奈何,隻得再比居喪的飲食減少些了。
”楚隆說:“雖然不能救吳,如使吳王得知此意,好嗎?”趙孟說:“可以嗎?”楚隆說:“我請求去試試看。
”便先到越軍中去,說:“吳人侵犯離間着中國,已經多次了,我君聞知越君親自舉兵,讨伐吳罪,許多中原的人,沒有一個不快意,隻怕你君不遂意,讓我進去看看他的動靜。
”越人允許了。
楚隆既進吳軍,告訴吳王說:“寡君的老臣無恤,差我陪臣隆來,緻歉說他不能供奉舊職。
從前黃池的盟會,寡君的先臣志父,曾經奉承了諸侯,受齊的盟約說:‘兩國如有好惡,應當大家是齊同的。
’如今你吳君在這災難中,無恤雖然不敢怕辛勞,卻不是晉國的兵力能做得到的。
所以差陪臣來陳述這意思。
”吳王下拜叩頭到地說:“寡人沒有才幹,不能服侍越王,倒成了大夫你的憂愁,謝謝你君的命令。
”便拿出珠子一小匣,交與楚隆,使他送給趙孟說:“勾踐要使我活着難過,我現在竟是求死不得了。
”王又說:“且不要急,好像淹死的人,必定還要笑着,我還要問你,你們的史黯怎能算是君子呢?”楚隆說:“黯的為人,進朝廷去沒有誰怨他,退了也沒有人毀謗他。
”王說:“這般說來,真應該算得君子了!” 哀公二十有一年(公元前四七四年) 傳二十一年,夏,五月,越人始來。
今譯 二十一年夏天五月,越國第一次派人來聘問魯國。
傳秋,八月,公及齊侯、邾子盟于顧1,齊人責稽首。
因歌之曰:“魯人之臯,數年不覺,使我高蹈。
唯其儒書,以為二國2憂。
”是行也,公先至于陽谷。
齊闾丘息3曰:“君辱舉玉趾以在寡君之軍,群臣将傳遽以告寡君,比其複也。
君無乃勤,為仆人之未次4,請除館于舟道5。
”辭曰:“敢勤仆人6。
” 今注 1顧:《山東通志》說:在今泛縣東南五十裡,有顧城。
2二國:齊國同邾國。
3闾丘息:是齊大夫。
闾丘明的後人。
4仆人之未次:因為仆人還沒有預備好住的地方。
5舟道:今山東東阿縣境。
6敢勤仆人:不敢勞動仆人。
今譯 秋天八月,魯哀公同齊侯、邾子在顧這地方盟會,齊國人仍舊責備上回齊對魯哀公稽首,而魯哀公隻行拜禮。
就歌唱說:“魯國人的緩慢,數年不感覺,使我勞苦遠行。
他們全是根據《周禮》,使齊國同邾國發愁。
”這一次魯哀公先到了陽谷。
齊國闾丘息說:“勞駕君王光臨,到了寡君的軍隊中,群臣将坐着車,趕緊去告訴寡君,等到他回來。
你來得太早了,我們傭人尚沒有預備好住的地方,請在舟道這地方修除你的館舍。
”魯人辭謝說:“不敢勞動你的仆人。
” 哀公二十有二年(公元前四七三年) 傳二十二年,夏,四月,邾隐公自齊奔越曰:“吳為無道,執父立子。
”越人歸之,大子革奔越1。
今注 1大子革奔越:邾隐公的太子革逃到越國去。
今譯 二十二年,夏天四月,邾隐公從齊國逃到越國說:“吳國沒有道理,逮着他父親,而立他的兒子。
”越人叫他回到邾國,太子革逃到越國。
傳冬,十一月,丁卯,越滅吳,請使吳王居甬東1。
辭曰:“孤老矣,焉能事君?”乃缢,越人以歸2。
今注 1甬東:《一統志》說:今浙江定海縣東三十裡有翁山,一名滃洲,即春秋之甬東。
2越人以歸:越人把屍首拿回去。
今譯 冬天十一月丁卯,越人滅了吳國,派人叫夫差到甬東去住。
夫差辭謝說:“我老了,怎麼能夠侍奉你?”就上吊自殺,越國人把他的屍首拿回去。
哀公二十有三年(公元前四七二年) 傳二十三年,春,宋景曹卒1。
季康子使冉有吊,且送葬曰:“敝邑有社稷之事,使肥2與有職競焉,是以不得助執绋。
”使求3從輿人曰:“以肥之得備彌甥也,有不腆先人之産馬,使求薦諸夫人之宰,其可以稱旌繁4乎?” 今注 1宋景曹:是宋元公的夫人,小邾的女兒,季桓子的外祖母。
2肥:季康子的名字。
3求:冉有的名字。
4旌繁:馬的裝飾。
今譯 二十三年春天,宋元公的夫人景曹死了。
她的曾外孫季孫肥派冉有去吊喪,并且送葬說:“我們國裡,有國家的事情,我肥有職位,正在繁忙,所以不能夠參加執绋。
”使冉求跟衆人說:“因為我肥可以做遠房的外甥,有不好的先人的一匹馬,使冉求交給夫人的家宰,尚可以用作馬的裝飾呢!” 傳夏,六月,晉荀瑤1伐齊,高無帥師禦之,知伯視齊師,馬駭,遂驅之曰:“齊人知餘旗,其謂餘畏而反也。
”及壘而還。
将戰,長武子2請蔔,知伯曰:“君告于天子,而蔔之以守龜于宗祧,吉矣,吾又何蔔焉?且齊人取我英丘3,君命瑤,非敢耀武也,治英丘也4,以辭伐罪足矣,何必蔔?”壬辰,戰于犁丘5,齊師敗績,知伯親禽顔庚6。
今注 1荀瑤:荀爍的孫子,知伯襄子。
2長武子:晉大夫。
3英丘:應近犁丘。
4治英丘也:為了治理英丘這件事。
5犁丘:《續山東考古錄》說:現析入濟陽縣。
6顔庚:齊大夫顔涿聚。
今譯 夏天六月,晉國荀瑤伐齊國,高無率領軍隊抵抗,荀瑤去窺探齊師時,他的馬受到驚吓,就往前趕着馬說:“齊國人認識我的旗子,恐怕他們說我害怕而回去了。
”到了齊國的堡壘就回來了。
将要打仗,晉大夫長武子請求占蔔,荀瑤說:“晉君告訴過天子,而在宗廟中用守龜來占蔔,已經吉祥了,我又何必占蔔呢?并且齊人取了我的英丘,晉君命我,不是敢顯耀武功,為的治理英丘,用伐齊國的罪狀的文辭足夠了,何必占蔔呢?”壬辰,在犁丘這地方作戰,齊國軍隊大敗,荀瑤逮住了齊大夫顔涿聚。
傳秋,八月,叔青如越,始使越也。
越諸鞅來聘,報叔青也1。
今注 1報叔青也:報叔青的聘問。
今譯 秋天八月,魯國叔青到越國去,這是開始聘問越國。
越國派諸鞅來聘問,這是報答叔青的聘問。
哀公二十有四年(公元前四七一年) 傳二十四年,夏,四月,晉侯将伐齊,使來乞師曰:“昔臧文仲以楚師伐齊,取穀1,宣叔以晉師伐齊,取汶陽2,寡君欲徼福于周公,願乞靈于臧氏。
”臧石3帥師會之,取廪丘,軍吏令繕将進4,萊章5曰:“君卑政暴,往歲克敵6,今又勝都7,天奉多矣,又焉能進?是躗言也8,役将班矣。
”晉師乃還,饩9臧石牛,大史謝之曰:“以寡君之在行,牢禮不度,敢展謝之。
” 今注 1穀:在今山東東阿縣東二十六裡。
2汶陽:在今山東甯陽縣東。
3臧石:臧賓如的兒子。
4軍吏令繕将進:晉國的軍吏叫他們修理戰備。
5萊章:齊大夫。
6往歲克敵:去年打勝敵人,擒了顔庚。
7又勝都:占據廪丘。
8是躗言也:是不可信的話。
躗音衛。
9饩:生肉叫作饩。
今譯 二十四年夏天四月,晉侯将伐齊國,派人來魯國請求出兵說:“從前臧文仲用楚國的軍隊來伐齊國,占據了穀這地方,臧宣叔用晉國的軍隊伐齊國,占據了汶陽,寡君現在想着要求周公給福祿,願向臧氏乞求威靈。
”臧石就率領軍隊會合他,取了廪丘。
晉國的軍吏下令修理戰備,将往前進,齊大夫萊章說:“君地位卑下,政治很暴虐,前年戰勝敵人,今年又占據了一個大城,天給晉國很多了,又焉能往前進?這是過分的言論,晉國軍隊将回去了。
”晉國軍隊就班師,晉國送臧石生牛肉,晉大史又謝他說:“因為我們晉君在軍隊裡,牢的禮節不合适,我們向你緻謝。
” 傳邾子又無道,越人執之以歸,而立公子何1,何亦無道。
今注 1公子何:太子革的弟弟。
今譯 邾子暴虐無道,越人把他逮回去了,而立了太子革的弟弟公子何,公子何也暴虐無道。
傳公子荊1之母嬖,将以為夫人,使宗人釁夏獻其禮,對曰:“無之。
”公怒曰:“女為宗司,立夫人,國之大禮也,何故無之?”對曰:“周公及武公娶于薛,孝惠2娶于商,自桓以下娶于齊,此禮也則有,若以妾為夫人,則固無其禮也。
”公卒立之,而以荊為大子,國人始惡之3。
今注 1公子荊:是哀公的庶子。
2孝惠:魯孝公同魯惠公。
3國人始惡之:國人開始厭惡哀公。
今譯 公子荊的母親很得寵愛,哀公将立她為夫人,使宗人釁夏獻相關禮節,釁夏回答說:“沒有。
”哀公發怒說:“你做宗司的官,立夫人是國家大禮節,為什麼沒有呢?”回答說:“周公同武公在薛國娶夫人,孝公同惠
子穀曰:“右領差車與左史老皆相令尹司馬以伐陳,其可使也。
”子高曰:“率賤1民慢之,懼不用命焉。
”子穀曰:“觀丁父鄀俘也,武王2以為軍率,是以克州蓼,服随唐,大啟群蠻。
彭仲爽,申俘也,文王以為令尹,實縣申息,朝陳蔡,封畛于汝。
唯其任也,何賤之有?”子高曰:“天命不3,令尹有憾于陳,天若亡之,其必令尹之子是與,君盍舍焉4,臣懼右領與左史有二俘之賤,而無其令德也。
”王蔔之,武城尹5吉,使帥師取陳麥,陳人禦之敗,遂圍陳。
秋,七月,己卯,楚公孫朝帥師滅陳。
王與葉公枚蔔子良以為令尹,沈尹朱曰:“吉,過于其志。
”葉公曰:“王子而相國,過将何為?”他日改蔔子國,而使為令尹。
今注 1率賤:右領、左史皆楚國的賤官。
2武王:楚武王。
3天命不:天命不會疑惑。
4君盍舍焉:你為什麼不舍開右領同左史。
5武城尹:子西的兒子公孫朝。
今譯 楚國白公作亂的時候,陳人仗着他的聚積而侵略楚國。
楚國既然安定了,就要來取陳國的麥子。
楚王就問太師子穀跟沈諸梁,派什麼人統率軍隊。
太師子穀回答說:“右領差車同左史老皆曾輔佐着令尹子西同司馬子期讨伐過陳國,現在還可以用他們去伐陳國,大約是可以的。
”沈諸梁說:“統帥如果低賤,人民看不起他們,恐怕不會聽從他的命令。
”子穀又說:“觀丁父是鄀的俘虜,楚武王叫他做軍率的官,所以能夠戰勝了州蓼兩國,使随與唐全都服從,開發了群蠻的土地。
彭仲爽是申國的俘虜,楚文王叫他做令尹,就把申息兩國并成楚國的縣,使陳國同蔡國全到楚國朝貢,封疆到了汝水的邊上。
隻要他能夠負責任,又何必在乎他是賤人呢?”沈諸梁就說:“天命是不可以懷疑的,令尹子西對于陳國頗有遺憾,天若使陳國滅亡,必當用令尹的兒子,君何不舍棄右領同左史呢?我恐怕他們隻有俘虜的下賤,而沒有好的德行。
”惠王又占蔔,子西的兒子武城尹公孫朝吉祥,就叫他率領着軍隊去取陳國的麥子,陳人抵抗,被他打敗。
就圍了陳國都城。
秋天七月,己卯這天,楚國公孫朝率領軍隊滅了陳國。
楚惠王同沈諸梁占蔔他的弟弟子良能否做令尹,沈尹朱說:“吉祥,過于他的願望。
”沈諸梁說:“王的兒子做宰相,超過願望又将怎麼樣呢?”另一天就改換占蔔公孫甯,就命他做令尹。
傳衛侯夢于北宮,見人登昆吾之觀1,被發北面而噪曰:“登此昆吾之虛,綿綿生之瓜,餘為渾良夫,叫天無辜!”公親筮之,胥彌赦2占之曰:“不害。
”與之邑,寘之而逃奔宋。
衛侯貞蔔3,其繇曰:“如魚竀尾4,衡流而方羊,裔焉,大國滅之,将亡,阖門塞窦,乃自後逾。
”冬,十月,晉複伐衛,入其郛,将入城。
簡子曰:“止。
叔向有言曰:‘怙亂滅國者無後!’”衛人出莊公而與晉平,晉立襄公之孫般師而還。
十一月,衛侯自鄄入,般師出。
初,公登城以望見戎州5,問之,以告。
公曰:“我姬姓也,何戎之有焉?”翦之6。
公使匠久,公欲逐石圃7,未及而難作。
辛巳,石圃因匠氏攻公,公阖門而請,弗許。
逾于北方而隊折股,戎州人攻之,大子疾公子青8逾從公,戎州人殺之。
公入于戎州己氏。
初,公自城上見己氏之妻發美,使髡之以為呂姜髢9。
既入焉,而示之璧曰:“活我,吾與女璧。
”己氏曰:“殺女,璧其焉往?”遂殺之而取其璧。
衛人複公孫般師而立之。
十二月,齊人伐衛,衛人請平,立公子起10。
執般師以歸,舍諸潞11。
今注 1昆吾之觀:衛國設有一個觀在昆吾氏之虛,叫昆吾之觀。
《彙纂》說:今河北濮陽縣西南有濮陽城,古颛顼之墟,曰帝邱。
夏時為昆吾氏所居。
2胥彌赦:衛國占蔔的史官。
3衛侯貞蔔:衛侯在蔔夢的吉兇。
4如魚竀尾:竀音撐。
如魚勞則尾變紅。
5戎州:《彙纂》說:山東曹縣有楚邱故城,漢置己氏縣,以戎州己氏而名也。
6翦之:翦壞他的城。
7石圃:石惡兄弟的兒子。
8公子青:太子疾的弟弟。
9呂姜髢:髢音迪(舊音弟)。
呂姜是莊公的夫人。
髢是假發。
10公子起:靈公的兒子。
11潞:齊地,在齊都城的郊外。
今譯 衛侯在北宮中做夢,看見人到昆吾的觀上,披着頭發,向北嚷着說:“我現在登上昆吾的荒墟,我曾經使衛侯得國,好像使瓜由小成大。
我就是渾良夫呢!現在已在上天那裡喊冤了!”莊公便親自蔔筮,胥彌赦占得蔔辭,假言說:“沒有什麼禍害。
”公給了他一所縣邑,他卻丢了逃往宋國去。
衛莊公又蔔問夢的吉兇,他的蔔辭說:“好像魚遊得紅了尾巴,橫在水流中,來來去去,隻在水邊。
大國要來滅它,它就将要亡了,關上門,塞了洞,就從後面爬出去。
”冬天十月,晉國果來伐衛,攻進他的郭中,将要進城了。
趙鞅說:“且停止,叔向有句話說:‘趁人擾亂滅了他,要沒有後代的!’”衛人便逐出莊公,同晉人講和。
晉人立了襄公的孫子名叫般師的做衛君,方才回去。
十一月中,衛莊公蒯聩又從鄄進衛國,般師便出去。
以前,衛莊公登到城上去遠望,看見了戎州這地方,問那裡是什麼地方?從人告訴他是戎州。
公說:“我是姬姓,為什麼有戎狄的地方呢?”便翦滅了那州邑。
公又使用匠人,長久不使他休息,公想要逐去石圃,可是還沒有逐出,禍難卻已經起了。
辛巳那天,石圃利用匠人怨莊公,便和他們攻莊公。
莊公閉了門求饒,石圃不答應他,便從北面爬牆出來,卻跌傷了腿骨。
戎州人又來攻打,太子疾和他的兄弟公子青,都爬牆跟着莊公。
戎州人卻把他二人殺死。
莊公逃入戎州的己氏家裡去,當初莊公曾從城上看見己氏的妻頭發很好,莊公便使她剃發,将頭發給呂姜做假發。
這時走進他家中,便把璧玉給他們看,對他們說:“你們能夠救活我,我就把玉給你。
”己氏說:“殺了你,璧玉還逃到哪裡去呢?”便把他殺死,拿了他的璧玉,衛人便請公孫般師回國,再立他為君。
十二月,齊人又來伐衛,衛人請求講和,齊國人立了公子起做君,齊人捉了般師回國,讓他居住在潞這地方。
傳公會齊侯盟于蒙1,孟武伯相,齊侯稽首,公拜。
齊人怒,武伯曰:“非天子,寡君無所稽首。
”武伯問于高柴曰:“諸侯盟,誰執牛耳?”季羔曰:“鄫衍2之役,吳公子姑曹。
發揚3之役,衛石魋。
”武伯曰:“然則彘也。
” 今注 1蒙:《山東通志》說:蒙陰故城,在蒙陰縣南十五裡。
2鄫衍:盟在哀公七年。
3發揚:在哀公十二年。
今譯 魯哀公同齊平公在蒙這地方盟會,孟孫洩相禮,齊平公向着魯哀公稽首,魯哀公回拜。
齊人全發怒了,孟孫洩就說:“除了對天子以外,寡君全都不稽首。
”孟孫洩問高柴說:“諸侯盟會時,誰執牛耳?”高柴說:“鄫衍那次是吳國公子姑曹,發揚那次是衛國的石魋。
”孟孫洩就說:“那麼這次就是我執了。
” 傳宋皇瑗1之子麇,有友曰田丙,而奪其兄劖般邑以與之。
劖般愠而行,告桓司馬之臣子儀克。
子儀克适宋,告夫人曰:“麇将納桓氏。
”公問諸子仲2。
初,子仲将以杞姒之子非我為子3,麇曰:“必立伯4也,是良材。
”子仲怒弗從,故對曰:“右師則老矣,不識麇也5。
”公執之6。
皇瑗奔晉,召之。
今注 1皇瑗:宋右師。
2子仲:即皇野。
3杞姒之子非我為之:杞姒是子仲的夫人,想把她的兒子非我立為嫡子。
4立伯:伯是非我的哥哥。
5不識麇也:對于麇就不能保險他不反叛。
6公執之:把麇逮起來。
今譯 宋國皇瑗的兒子皇麇,有一個朋友叫田丙,奪了他哥哥劖般的封邑給了他。
劖般心裡不高興就逃走,告訴桓司馬的臣子儀克。
子儀克到宋國去,告訴宋夫人說:“麇将使桓氏歸國。
”桓公問了皇野。
當初,皇野将拿杞姒所生的兒子皇非我做嫡子,皇麇說:“必定要立他的哥哥,他的才幹很好。
”皇野惱怒,不聽他的話,所以回答說:“皇野已經老了,不能作亂,但我并不知道麇能不能作亂。
”宋反就把麇逮捕了,皇瑗害怕就逃到晉國去,宋公叫他回來。
哀公十有八年(公元前四七七年) 傳十八年,春,宋殺皇瑗,公聞其情,複皇氏之族,使皇緩1為右師。
今注 1皇緩:皇瑗的侄子。
今譯 十八年春天,宋殺了皇瑗,宋景公知道了經過以後,就恢複皇氏的家族,派皇瑗的侄子皇緩做右師的官。
傳巴人伐楚圍鄾1。
初,右司馬子國之蔔也,觀瞻2曰:“如志。
”故命之3。
及巴師至,将蔔帥,王曰:“甯如志,何蔔焉?”使帥師而行,請承4,王曰:“寝尹、工尹勤先君者也。
”三月,楚公孫甯、吳由于、薳固敗巴師于鄾,故封子國于析5。
君子曰:“惠王知志。
《夏書》曰:‘官占唯能蔽志,昆命于元龜6,’其是之謂乎?志曰:‘聖人不煩蔔筮。
’惠王其有焉。
” 今注 1鄾:在今湖北省襄陽縣東北。
2觀瞻:楚國的開蔔大夫。
3故命之:所以就叫他為右司馬。
4請承:請輔佐的。
5析:在今河南省内鄉縣。
6官占唯能蔽志,昆命于元龜:這是《逸書》,占蔔的官隻能先決斷以後,方能用龜去占蔔。
今譯 巴國伐楚國,圍了鄾這地方。
當初,子國占蔔是否能出任右司馬,開蔔大夫觀瞻說:“他能滿足意願。
”所以就叫他做右司馬。
等到巴國軍隊來了,将占一位防禦的統帥,楚王說:“子國既能滿足意願,又何必另占蔔呢?”就派他率領着軍隊去。
他再請幫助的人,楚王就說:“吳由于、薳固都是對昭王盡過心力的人。
”三月,楚國公孫甯、吳由于、薳固在鄾這地方打敗巴國的軍隊,所以将子國封在析這地方。
君子說:“惠王知道人的意願。
《夏書》說:‘占蔔的官先能斷定意願,然後方能命龜占蔔。
’恐怕就是這種說法。
《志書》也說:‘聖人不常要求占蔔。
’惠王恐怕就是如此。
” 傳夏,衛石圃逐其君起,起奔齊。
衛侯辄自齊複歸。
逐石圃而複石魋與大叔遺。
今譯 夏天,衛國石圃将他的君起驅逐出國,起就奔到齊國。
衛出公自齊又回到衛國,驅逐了石圃并召回石魋同太叔遺。
哀公十有九年(公元前四七六年) 傳十九年,春,越人侵楚,以誤吳也1。
今注 1以誤吳也:使吳人不會預備。
今譯 十九年春天,越國人侵略楚國,使吳國誤以為它不侵略吳國,而沒有防備。
傳夏,楚公子慶、公孫寬追越師至冥1,不及乃還。
今注 1冥:在今江西信江流域内。
今譯 夏天,楚公子慶、公孫寬追越國軍隊到冥這地方,沒有趕上就回去了。
傳秋,楚沈諸梁伐東夷,三夷男女及楚師盟于敖1。
今注 1敖:當在皖南浙西山地的西部。
今譯 秋天,楚國沈諸梁讨伐東夷,同越國聯絡的三種夷人男女與楚國軍隊在敖這地方盟誓。
傳冬,叔青1如京師,敬王崩2故也。
今注 1叔青:叔還的兒子。
2敬王崩:敬王死。
今譯 冬天,叔還的兒子叔青到周的京城去,因為周敬王死了。
哀公二十年(公元前四七五年) 傳二十年,春,齊人來征會。
夏,會于廪丘1,為鄭故謀伐晉。
鄭人辭諸侯,秋,師還。
今注 1廪丘:在今山東省範縣東南。
今譯 二十年春天,齊國人到魯國要求會盟。
夏天,在廪丘會盟,是為了鄭國,打算讨伐晉國。
鄭人辭謝諸侯。
秋天,魯國軍隊回國。
傳吳公子慶忌驟谏吳子曰:“不改必亡。
”弗聽,出居于艾1,遂适楚,聞越将伐吳。
冬,請歸平越,遂歸,欲除不忠者以說于越,吳人殺之。
今注 1艾:《方輿紀要》說:艾城在今江西甯州西百裡之龍崗坪,今修水縣西。
今譯 吳國公子慶忌屢次谏诤吳王說:“要不改革必定要亡國。
”吳王不聽,公子慶忌就逃到艾這地方,後又到楚國去,聽說越王勾踐将要伐吳國。
冬天,請求回去同越國講和,就回到吳國去。
想着除掉幾個不忠的人來取悅越國,吳王卻把他殺了。
傳十一月,越圍吳,趙孟1降于喪食。
楚隆2曰:“三年之喪,親昵之極也,主又降之,無乃有故乎?”趙孟曰:“黃池之役,先主與吳王有質曰:‘好惡同之。
’今越圍吳,嗣子不廢舊業而敵之3,非晉之所能及也,吾是以為降。
”楚隆曰:“若使吳王知之,若何?”趙孟曰:“可乎?”隆曰:“請嘗之。
”乃往,先造于越軍,曰:“吳犯間上國多矣,聞君親讨焉,諸夏之人莫不欣喜,唯恐君志之不從,請入視之。
”許之。
告于吳王曰:“寡君之老無恤使陪臣隆敢展謝其不共,黃池之役,君之先臣志父得承齊盟,曰:‘好惡同之。
’今君在難,無恤不敢憚勞,非晉國之所能及也,使陪臣敢展布之。
”王拜稽首曰:“寡人不佞,不能事越,以為大夫憂,拜命之辱。
”與之一箪珠4,使問趙孟曰:“勾踐将生憂寡人,寡人死之不得矣。
”王曰:“溺人必笑,吾将有問也。
史黯何以得為君子5?”對曰:“黯也進不見惡,退無謗言。
”王曰:“宜哉。
” 今注 1趙孟:趙襄子無恤。
2楚隆:趙襄子的家臣。
3嗣子不廢舊業而敵之:嗣子是趙襄子自稱,不廢舊的盟誓,而想抵抗越國。
4與之一箪珠:給他一小笥珍珠。
5史黯何以得為君子:因為從前晉國史黯說過,不到四十年吳就要亡了,吳王感此事而問。
今譯 十一月,越國軍隊圍了吳國的都城,晉大夫趙無恤這時正居父喪,聽見吳被越國攻打,便比居喪的飲食還要減少。
他的家臣楚隆說:“三年的喪期,已經親密到極點了。
如今主子飲食又降下去,莫非有别的原因嗎?”趙孟說:“黃池那次的會盟,先主和吳王曾有盟誓的,說:‘吳晉的好惡,應當齊同着的。
’如今越兵圍吳,我做繼嗣的要是不丢掉先主的舊盟,去抵抗越國,這卻不是我們晉國的兵力能夠做得到的。
我無可奈何,隻得再比居喪的飲食減少些了。
”楚隆說:“雖然不能救吳,如使吳王得知此意,好嗎?”趙孟說:“可以嗎?”楚隆說:“我請求去試試看。
”便先到越軍中去,說:“吳人侵犯離間着中國,已經多次了,我君聞知越君親自舉兵,讨伐吳罪,許多中原的人,沒有一個不快意,隻怕你君不遂意,讓我進去看看他的動靜。
”越人允許了。
楚隆既進吳軍,告訴吳王說:“寡君的老臣無恤,差我陪臣隆來,緻歉說他不能供奉舊職。
從前黃池的盟會,寡君的先臣志父,曾經奉承了諸侯,受齊的盟約說:‘兩國如有好惡,應當大家是齊同的。
’如今你吳君在這災難中,無恤雖然不敢怕辛勞,卻不是晉國的兵力能做得到的。
所以差陪臣來陳述這意思。
”吳王下拜叩頭到地說:“寡人沒有才幹,不能服侍越王,倒成了大夫你的憂愁,謝謝你君的命令。
”便拿出珠子一小匣,交與楚隆,使他送給趙孟說:“勾踐要使我活着難過,我現在竟是求死不得了。
”王又說:“且不要急,好像淹死的人,必定還要笑着,我還要問你,你們的史黯怎能算是君子呢?”楚隆說:“黯的為人,進朝廷去沒有誰怨他,退了也沒有人毀謗他。
”王說:“這般說來,真應該算得君子了!” 哀公二十有一年(公元前四七四年) 傳二十一年,夏,五月,越人始來。
今譯 二十一年夏天五月,越國第一次派人來聘問魯國。
傳秋,八月,公及齊侯、邾子盟于顧1,齊人責稽首。
因歌之曰:“魯人之臯,數年不覺,使我高蹈。
唯其儒書,以為二國2憂。
”是行也,公先至于陽谷。
齊闾丘息3曰:“君辱舉玉趾以在寡君之軍,群臣将傳遽以告寡君,比其複也。
君無乃勤,為仆人之未次4,請除館于舟道5。
”辭曰:“敢勤仆人6。
” 今注 1顧:《山東通志》說:在今泛縣東南五十裡,有顧城。
2二國:齊國同邾國。
3闾丘息:是齊大夫。
闾丘明的後人。
4仆人之未次:因為仆人還沒有預備好住的地方。
5舟道:今山東東阿縣境。
6敢勤仆人:不敢勞動仆人。
今譯 秋天八月,魯哀公同齊侯、邾子在顧這地方盟會,齊國人仍舊責備上回齊對魯哀公稽首,而魯哀公隻行拜禮。
就歌唱說:“魯國人的緩慢,數年不感覺,使我勞苦遠行。
他們全是根據《周禮》,使齊國同邾國發愁。
”這一次魯哀公先到了陽谷。
齊國闾丘息說:“勞駕君王光臨,到了寡君的軍隊中,群臣将坐着車,趕緊去告訴寡君,等到他回來。
你來得太早了,我們傭人尚沒有預備好住的地方,請在舟道這地方修除你的館舍。
”魯人辭謝說:“不敢勞動你的仆人。
” 哀公二十有二年(公元前四七三年) 傳二十二年,夏,四月,邾隐公自齊奔越曰:“吳為無道,執父立子。
”越人歸之,大子革奔越1。
今注 1大子革奔越:邾隐公的太子革逃到越國去。
今譯 二十二年,夏天四月,邾隐公從齊國逃到越國說:“吳國沒有道理,逮着他父親,而立他的兒子。
”越人叫他回到邾國,太子革逃到越國。
傳冬,十一月,丁卯,越滅吳,請使吳王居甬東1。
辭曰:“孤老矣,焉能事君?”乃缢,越人以歸2。
今注 1甬東:《一統志》說:今浙江定海縣東三十裡有翁山,一名滃洲,即春秋之甬東。
2越人以歸:越人把屍首拿回去。
今譯 冬天十一月丁卯,越人滅了吳國,派人叫夫差到甬東去住。
夫差辭謝說:“我老了,怎麼能夠侍奉你?”就上吊自殺,越國人把他的屍首拿回去。
哀公二十有三年(公元前四七二年) 傳二十三年,春,宋景曹卒1。
季康子使冉有吊,且送葬曰:“敝邑有社稷之事,使肥2與有職競焉,是以不得助執绋。
”使求3從輿人曰:“以肥之得備彌甥也,有不腆先人之産馬,使求薦諸夫人之宰,其可以稱旌繁4乎?” 今注 1宋景曹:是宋元公的夫人,小邾的女兒,季桓子的外祖母。
2肥:季康子的名字。
3求:冉有的名字。
4旌繁:馬的裝飾。
今譯 二十三年春天,宋元公的夫人景曹死了。
她的曾外孫季孫肥派冉有去吊喪,并且送葬說:“我們國裡,有國家的事情,我肥有職位,正在繁忙,所以不能夠參加執绋。
”使冉求跟衆人說:“因為我肥可以做遠房的外甥,有不好的先人的一匹馬,使冉求交給夫人的家宰,尚可以用作馬的裝飾呢!” 傳夏,六月,晉荀瑤1伐齊,高無帥師禦之,知伯視齊師,馬駭,遂驅之曰:“齊人知餘旗,其謂餘畏而反也。
”及壘而還。
将戰,長武子2請蔔,知伯曰:“君告于天子,而蔔之以守龜于宗祧,吉矣,吾又何蔔焉?且齊人取我英丘3,君命瑤,非敢耀武也,治英丘也4,以辭伐罪足矣,何必蔔?”壬辰,戰于犁丘5,齊師敗績,知伯親禽顔庚6。
今注 1荀瑤:荀爍的孫子,知伯襄子。
2長武子:晉大夫。
3英丘:應近犁丘。
4治英丘也:為了治理英丘這件事。
5犁丘:《續山東考古錄》說:現析入濟陽縣。
6顔庚:齊大夫顔涿聚。
今譯 夏天六月,晉國荀瑤伐齊國,高無率領軍隊抵抗,荀瑤去窺探齊師時,他的馬受到驚吓,就往前趕着馬說:“齊國人認識我的旗子,恐怕他們說我害怕而回去了。
”到了齊國的堡壘就回來了。
将要打仗,晉大夫長武子請求占蔔,荀瑤說:“晉君告訴過天子,而在宗廟中用守龜來占蔔,已經吉祥了,我又何必占蔔呢?并且齊人取了我的英丘,晉君命我,不是敢顯耀武功,為的治理英丘,用伐齊國的罪狀的文辭足夠了,何必占蔔呢?”壬辰,在犁丘這地方作戰,齊國軍隊大敗,荀瑤逮住了齊大夫顔涿聚。
傳秋,八月,叔青如越,始使越也。
越諸鞅來聘,報叔青也1。
今注 1報叔青也:報叔青的聘問。
今譯 秋天八月,魯國叔青到越國去,這是開始聘問越國。
越國派諸鞅來聘問,這是報答叔青的聘問。
哀公二十有四年(公元前四七一年) 傳二十四年,夏,四月,晉侯将伐齊,使來乞師曰:“昔臧文仲以楚師伐齊,取穀1,宣叔以晉師伐齊,取汶陽2,寡君欲徼福于周公,願乞靈于臧氏。
”臧石3帥師會之,取廪丘,軍吏令繕将進4,萊章5曰:“君卑政暴,往歲克敵6,今又勝都7,天奉多矣,又焉能進?是躗言也8,役将班矣。
”晉師乃還,饩9臧石牛,大史謝之曰:“以寡君之在行,牢禮不度,敢展謝之。
” 今注 1穀:在今山東東阿縣東二十六裡。
2汶陽:在今山東甯陽縣東。
3臧石:臧賓如的兒子。
4軍吏令繕将進:晉國的軍吏叫他們修理戰備。
5萊章:齊大夫。
6往歲克敵:去年打勝敵人,擒了顔庚。
7又勝都:占據廪丘。
8是躗言也:是不可信的話。
躗音衛。
9饩:生肉叫作饩。
今譯 二十四年夏天四月,晉侯将伐齊國,派人來魯國請求出兵說:“從前臧文仲用楚國的軍隊來伐齊國,占據了穀這地方,臧宣叔用晉國的軍隊伐齊國,占據了汶陽,寡君現在想着要求周公給福祿,願向臧氏乞求威靈。
”臧石就率領軍隊會合他,取了廪丘。
晉國的軍吏下令修理戰備,将往前進,齊大夫萊章說:“君地位卑下,政治很暴虐,前年戰勝敵人,今年又占據了一個大城,天給晉國很多了,又焉能往前進?這是過分的言論,晉國軍隊将回去了。
”晉國軍隊就班師,晉國送臧石生牛肉,晉大史又謝他說:“因為我們晉君在軍隊裡,牢的禮節不合适,我們向你緻謝。
” 傳邾子又無道,越人執之以歸,而立公子何1,何亦無道。
今注 1公子何:太子革的弟弟。
今譯 邾子暴虐無道,越人把他逮回去了,而立了太子革的弟弟公子何,公子何也暴虐無道。
傳公子荊1之母嬖,将以為夫人,使宗人釁夏獻其禮,對曰:“無之。
”公怒曰:“女為宗司,立夫人,國之大禮也,何故無之?”對曰:“周公及武公娶于薛,孝惠2娶于商,自桓以下娶于齊,此禮也則有,若以妾為夫人,則固無其禮也。
”公卒立之,而以荊為大子,國人始惡之3。
今注 1公子荊:是哀公的庶子。
2孝惠:魯孝公同魯惠公。
3國人始惡之:國人開始厭惡哀公。
今譯 公子荊的母親很得寵愛,哀公将立她為夫人,使宗人釁夏獻相關禮節,釁夏回答說:“沒有。
”哀公發怒說:“你做宗司的官,立夫人是國家大禮節,為什麼沒有呢?”回答說:“周公同武公在薛國娶夫人,孝公同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