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同族。
今譯 春天,衛侯驅逐公叔戍同他的黨徒,所以趙陽逃到宋國,公叔戍逃到魯國。
傳梁嬰父惡董安于,謂知文子曰:“不殺安于,使終為政于趙氏,趙氏必得晉國。
盍以其先發難也,讨于趙氏。
”文子使告于趙孟曰:“範、中行氏雖信為亂,安于則發之,是安于與謀亂也,晉國有命,始禍者死,二子1既伏其罪矣,敢以告2。
”趙孟患之。
安于曰:“我死而晉國甯,趙氏定,将焉用生?人誰不死,吾死莫矣。
”乃缢而死。
趙孟屍諸市而告于知氏曰:“主命戮罪人,安于既伏其罪矣,敢以告。
”知伯3從趙孟盟,而後趙氏定,祀安于于廟。
今注 1二子:指士吉射同荀寅。
2敢以告:意思說董安于有罪。
3知伯:荀跞。
今譯 梁嬰父厭惡董安于,便對荀跞說:“不殺董安于,使他終久在趙氏掌握政權,那麼趙氏必定要得到晉國。
何不在他發難以前,先讨伐趙鞅呢?”荀跞使人告訴趙鞅說:“範氏同中行氏,雖然曾經作亂,但是這個禍亂是董安于引起來的,就是安于曾經參加這個禍亂,晉國的命令,開始作亂的人處死刑,範吉射同荀寅已經得到他們的罪狀,我敢把這情形告訴你。
”趙鞅聽了這話,頗以為患。
董安于說:“我若死了,晉國得到安甯,趙氏得到安定,何必活着,人誰不死,我已經死得很晚了。
”就上吊死了。
趙鞅把他屍首擺到市面上,告訴荀跞說:“你命我殺罪人,董安于已服了他的罪,謹此奉告。
”荀跞就同趙鞅盟誓,然後趙氏安定,就把董安于祭祀在趙氏的廟中。
經二月,辛巳,楚公子結、陳公孫佗人帥師滅頓,以頓子牂歸。
傳頓子牂欲事晉背楚而絕陳好,二月,楚滅頓。
今譯 頓子牂想侍奉晉國背叛楚國而斷絕與陳國的友好,二月,楚國就把頓國滅掉了。
經夏,衛北宮結來奔。
傳夏,衛北宮結來奔,公叔戍之故也。
今譯 夏天,衛國北宮結逃到魯國,是公叔戍的緣故。
經五月,於越敗吳于槜李。
經吳子光卒。
傳吳伐越,越子句踐1禦之,陳于槜李2。
句踐患吳之整也,使死士再禽焉,不動3,使罪人三行屬劍于頸4而辭曰:“二君有治5,臣奸旗鼓6,不敏于君之行前,不敢逃刑,敢歸死。
”遂自刭也。
師屬之目,越子因而伐之,大敗之。
靈姑浮7以戈擊阖廬,阖廬傷将指8,取其一屦9,還,卒于陉10,去槜李七裡。
夫差使人立于庭,苟出入,必謂己曰:“夫差,而忘越王之殺而父乎?”則對曰:“唯,不敢忘。
”三年乃報越。
今注 1句踐:越王允常的兒子。
2槜李:槜音醉。
在秀水縣西南七十裡。
按秀水在今浙江省嘉興縣,槜李在縣南四十五裡。
3不動:吳國軍隊不為驚動。
4屬劍于頸:把劍擱到脖子上。
5二君有治:二位君治理軍隊。
6臣奸旗鼓:我犯了軍令。
7靈姑浮:越大夫。
8将指:腳上的大腳趾。
9取其一屦:靈姑浮拿到他的一隻鞋。
10陉:在槜李北七裡。
今譯 吳國讨伐越國,越王句踐來抵禦吳兵,在槜李這裡擺開陣勢。
越王句踐頗為吳國軍隊的整齊憂慮,使敢死隊兩次進攻,生擒了吳軍前列士卒,而吳國軍隊仍不被驚動。
句踐又派了罪人排成三行把寶劍擱到脖子上,然後說:“二位君方治理軍隊,我們幹犯了軍令,在君主的隊列前顯示出無能,我也不敢逃脫刑罰,人敢一死而已。
”就自殺了。
吳國軍隊全看着他們,越王就乘這機會去進攻他們,把他們打敗。
靈姑浮用戈來打阖廬,阖廬傷了腳上的大腳趾,靈姑浮拿了他一隻鞋,阖廬回去的時候死在陉這地方,離槜李七裡遠。
他的兒子夫差叫人立到庭中,不管是出進,必對他說:“夫差,你忘了越王殺你的父親嗎?”就回答說:“是,不敢忘記!”經過了三年,就報複了越國。
經公會齊侯、衛侯于牽。
經公至自會1。
今注 1此經無傳。
經秋,齊侯、宋公會于洮。
經天王使石尚來歸脤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周天王使石尚來魯國送祭社神的肉。
經衛世子蒯聩出奔宋。
經衛公孟出奔鄭。
傳晉人圍朝歌,公會齊侯、衛侯于脾、上梁之間1,謀救範、中行氏,析成鲋、小王桃甲2率狄師以襲晉,戰于绛中,不克而還,士鲋奔周,小王桃甲入于朝歌。
秋,齊侯、宋公會于洮3,範氏故也。
衛侯為夫人南子召宋朝4,會于洮,大子蒯聩5獻盂6于齊,過宋野,野人歌之曰:“既定爾婁豬,盍歸吾艾豭7。
”大子羞之,謂戲陽速8曰:“從我而朝少君9,少君見我,我顧乃殺之。
”速曰:“諾。
”乃朝夫人,夫人見大子,大子三顧,速不進。
夫人見其色10,啼而走,曰:“蒯聩将殺餘!”公執其手以登台,大子奔宋,盡逐其黨,故公孟出奔鄭,自鄭奔齊。
大子告人曰:“戲陽速禍餘!”戲陽速告人曰:“大子則禍餘。
大子無道,使餘殺其母,餘不許,将戕于餘。
若殺夫人,将以餘說,餘是故許而弗為,以纾餘死。
諺曰:‘民保于信’,吾以信義也。
” 今注 1脾、上梁之間:即牽。
在河南省浚縣北十八裡。
2析成鲋、小王桃甲:二人全是晉大夫,範氏、中行氏的黨羽。
3洮:在今山東省濮縣。
4宋朝:南子是衛靈公夫人,是宋國的女兒。
宋朝是宋公子,以前與南子私通。
5大子蒯聩:是衛靈公的太子。
6盂:在今河南省濮陽縣東南。
7既定爾婁豬,盍歸吾艾豭:既然定了你的婁豬,為什麼不還給我老的雄豬。
婁豬是生子的豬,指南子而言。
8戲陽速:是太子家臣。
9少君:指南子而言。
10夫人見其色:夫人看見太子的臉色有變化。
今譯 晉國軍隊圍了朝歌,魯定公到牽這地方與齊侯、衛侯相會,這是因為打算去救範氏、中行氏的,析成鲋同小王桃甲率領狄國軍隊去偷襲晉國,在晉都城绛打仗,沒有成功就回來,析成鲋逃到周,小王桃甲逃到朝歌。
秋天,齊侯、宋公在洮盟會,這也是因為想救範氏。
衛侯為他的夫人南子叫宋朝到衛國來,在洮會盟時,衛國太子蒯聩獻盂這地方給齊國,經過宋國野地時,野地人唱着說:“既然安定了你的生子的豬,何不把我們的老豬歸還呢?”太子以為羞恥,對他的家臣戲陽速說:“跟着我去朝見夫人,夫人要見我,我回頭,你就把她殺掉。
”戲陽速說:“好。
”就去朝見夫人,夫人也接見太子,太子三次回頭,而戲陽速不往前進。
夫人看見太子變臉色,吓得哭了,去見靈公說:“蒯聩将要殺我。
”靈公拉着她的手登到台上去。
太子就逃到宋國去,衛靈公把太子黨羽全趕走了,所以公孟逃到鄭國,從鄭國又逃到齊國。
太子告訴旁人說:“戲陽速給我引起禍患。
”戲陽速告訴旁人說:“是太子害了我,太子沒道理,派我把他母親殺掉。
我若不答應,就要殺我。
我若殺夫人,就賴在我身上,所以我答應而不做,以免我的死。
俗話說:‘人民以信用保其身。
’我是拿義來做信用。
” 經宋公之弟辰自蕭來奔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宋公之弟辰從蕭逃到魯國。
經大蒐于比蒲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在比蒲大蒐。
經邾子來會公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邾子到魯國與定公會盟。
傳冬,十二月,晉人敗範、中行氏之師于潞,獲籍秦、高彊。
又敗鄭師及範氏之師于百泉1。
今注 1百泉:《方輿紀要》說:蘇門山在今河南輝縣西北七裡,一名百門山,有百門泉。
今譯 冬天十二月,晉人在潞這地方打敗了範氏同中行氏的軍隊,捕獲籍秦、高彊,又在百泉這地方,打敗了鄭國軍隊同範氏軍隊。
經城莒父及霄1。
今注 1莒父及霄:莒父在今山東省莒縣西南,有子夏祠,《論語·子夏》為莒父宰是也。
霄在今莒縣境。
此經無傳。
今譯 魯國修莒父同霄的城。
定公十有五年(公元前四九五年) 經十有五年,春,王正月,邾子來朝。
傳十五年,春,邾隐公來朝,子貢觀焉。
邾子執玉高,其容仰,公受玉卑,其容俯。
子貢曰:“以禮觀之,二君者皆有死亡焉!夫禮,死生存亡之體也,将左右周旋進退俯仰于是乎取之,朝祀喪戎于是乎觀之。
今正月相朝,而皆不度1,心已亡矣,嘉事不體,何以能久?高仰驕也,卑俯替也,驕近亂,替近疾,君為主,其先亡乎!” 今注 1而皆不度:都不合法度。
今譯 春天,邾隐公來魯國朝見,子貢去看。
邾子玉拿得很高,他的臉往上仰,魯定公受玉很謙卑,他的表現低下。
子貢就說:“以禮貌來看,兩個君全将死亡;禮,是死生存亡的表現,将由左右周旋,進或退、俯或仰來看他,由上朝祭祀、喪祭打仗去觀看。
現在是正月相朝見,而全不合于法度,心已經失禮了,上朝的禮節不合适,怎麼樣能長久呢?高仰是驕傲,卑俯是失敗,驕傲近于亂,失敗近有病,魯君做主人,恐怕要先死了!” 經鼷鼠食郊牛,牛死,改蔔牛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小老鼠吃了祭天的牛,牛死了,就改占蔔用。
經二月,辛醜,楚子滅胡,以胡子豹歸。
傳吳之入楚也,胡子盡俘楚邑之近胡者。
楚既定,胡子豹又不事楚,曰:“存亡有命,事楚何為?多取費焉。
”二月,楚滅胡。
今譯 吳國攻入楚國時,胡子把楚國近于胡國的城的人民全都俘虜了。
楚國安定以後,胡子豹又不侍奉楚國,他說:“存亡全都有天命,何必侍奉楚國呢?隻是多花錢而已。
”二月,楚國滅了胡國。
經夏,五月,辛亥,郊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夏天五月辛亥這天,郊天。
經壬申,公薨于高寝。
傳夏,五月,壬申,公薨。
仲尼曰:“賜1不幸言而中,是使賜多言者也。
” 今注 1賜:即子貢,姓端木。
今譯 五月壬申,魯定公死在高寝宮裡。
仲尼說:“端木賜不幸把事情說中了,是叫賜多說話了。
” 經鄭罕達帥師伐宋。
傳鄭罕達1敗宋師于老丘2。
今注 1罕達:是子齹的兒子。
2老丘:《寰宇記》說:今河南陳留縣東北四十五裡,有老邱城。
今譯 鄭國罕達在老丘這地方打敗了宋國軍隊。
經齊侯、衛侯次于渠蒢。
傳齊侯、衛侯次于蘧挐1,謀救宋也。
今注 1蘧挐:在今河南省長垣縣北。
今譯 齊侯同衛侯住到蘧挐,是打算救宋國。
經邾子來奔喪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邾子來魯國奔喪。
經秋,七月,壬申,姒氏卒。
經八月,庚辰,朔,日有食之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八月,庚辰初一,魯國有日食。
經九月,滕子來會葬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九月滕子來參加葬禮。
經丁巳,葬我君定公,雨不克葬。
戊午,日下昃乃克葬。
辛巳,葬定姒。
傳秋,七月,壬申,姒氏卒,不稱夫人,不赴且不袝也1。
葬定公,雨不克襄事,禮也。
葬定姒,不稱小君,不成喪也。
今注 1不赴且不袝也:不告訴旁國喪事,并且不袝在她婆婆的廟中。
今譯 秋七月壬申,定公夫人定姒死了,不稱夫人,因為不訃告給諸侯而且不袝在她婆婆的廟中。
葬定公,天下雨,不能夠辦事,這是合禮的。
葬定姒,《春秋》上不寫小君,因為沒有成喪禮。
經冬,城漆。
傳冬,城漆1,書不時告也2。
今注 1漆:邾邑,在今山東鄒縣北。
2書不時告也:不按時候通知别處。
今譯 冬天,修漆城,《春秋》上這麼寫表示不按時候通知旁處。
今譯 春天,衛侯驅逐公叔戍同他的黨徒,所以趙陽逃到宋國,公叔戍逃到魯國。
傳梁嬰父惡董安于,謂知文子曰:“不殺安于,使終為政于趙氏,趙氏必得晉國。
盍以其先發難也,讨于趙氏。
”文子使告于趙孟曰:“範、中行氏雖信為亂,安于則發之,是安于與謀亂也,晉國有命,始禍者死,二子1既伏其罪矣,敢以告2。
”趙孟患之。
安于曰:“我死而晉國甯,趙氏定,将焉用生?人誰不死,吾死莫矣。
”乃缢而死。
趙孟屍諸市而告于知氏曰:“主命戮罪人,安于既伏其罪矣,敢以告。
”知伯3從趙孟盟,而後趙氏定,祀安于于廟。
今注 1二子:指士吉射同荀寅。
2敢以告:意思說董安于有罪。
3知伯:荀跞。
今譯 梁嬰父厭惡董安于,便對荀跞說:“不殺董安于,使他終久在趙氏掌握政權,那麼趙氏必定要得到晉國。
何不在他發難以前,先讨伐趙鞅呢?”荀跞使人告訴趙鞅說:“範氏同中行氏,雖然曾經作亂,但是這個禍亂是董安于引起來的,就是安于曾經參加這個禍亂,晉國的命令,開始作亂的人處死刑,範吉射同荀寅已經得到他們的罪狀,我敢把這情形告訴你。
”趙鞅聽了這話,頗以為患。
董安于說:“我若死了,晉國得到安甯,趙氏得到安定,何必活着,人誰不死,我已經死得很晚了。
”就上吊死了。
趙鞅把他屍首擺到市面上,告訴荀跞說:“你命我殺罪人,董安于已服了他的罪,謹此奉告。
”荀跞就同趙鞅盟誓,然後趙氏安定,就把董安于祭祀在趙氏的廟中。
經二月,辛巳,楚公子結、陳公孫佗人帥師滅頓,以頓子牂歸。
傳頓子牂欲事晉背楚而絕陳好,二月,楚滅頓。
今譯 頓子牂想侍奉晉國背叛楚國而斷絕與陳國的友好,二月,楚國就把頓國滅掉了。
經夏,衛北宮結來奔。
傳夏,衛北宮結來奔,公叔戍之故也。
今譯 夏天,衛國北宮結逃到魯國,是公叔戍的緣故。
經五月,於越敗吳于槜李。
經吳子光卒。
傳吳伐越,越子句踐1禦之,陳于槜李2。
句踐患吳之整也,使死士再禽焉,不動3,使罪人三行屬劍于頸4而辭曰:“二君有治5,臣奸旗鼓6,不敏于君之行前,不敢逃刑,敢歸死。
”遂自刭也。
師屬之目,越子因而伐之,大敗之。
靈姑浮7以戈擊阖廬,阖廬傷将指8,取其一屦9,還,卒于陉10,去槜李七裡。
夫差使人立于庭,苟出入,必謂己曰:“夫差,而忘越王之殺而父乎?”則對曰:“唯,不敢忘。
”三年乃報越。
今注 1句踐:越王允常的兒子。
2槜李:槜音醉。
在秀水縣西南七十裡。
按秀水在今浙江省嘉興縣,槜李在縣南四十五裡。
3不動:吳國軍隊不為驚動。
4屬劍于頸:把劍擱到脖子上。
5二君有治:二位君治理軍隊。
6臣奸旗鼓:我犯了軍令。
7靈姑浮:越大夫。
8将指:腳上的大腳趾。
9取其一屦:靈姑浮拿到他的一隻鞋。
10陉:在槜李北七裡。
今譯 吳國讨伐越國,越王句踐來抵禦吳兵,在槜李這裡擺開陣勢。
越王句踐頗為吳國軍隊的整齊憂慮,使敢死隊兩次進攻,生擒了吳軍前列士卒,而吳國軍隊仍不被驚動。
句踐又派了罪人排成三行把寶劍擱到脖子上,然後說:“二位君方治理軍隊,我們幹犯了軍令,在君主的隊列前顯示出無能,我也不敢逃脫刑罰,人敢一死而已。
”就自殺了。
吳國軍隊全看着他們,越王就乘這機會去進攻他們,把他們打敗。
靈姑浮用戈來打阖廬,阖廬傷了腳上的大腳趾,靈姑浮拿了他一隻鞋,阖廬回去的時候死在陉這地方,離槜李七裡遠。
他的兒子夫差叫人立到庭中,不管是出進,必對他說:“夫差,你忘了越王殺你的父親嗎?”就回答說:“是,不敢忘記!”經過了三年,就報複了越國。
經公會齊侯、衛侯于牽。
經公至自會1。
今注 1此經無傳。
經秋,齊侯、宋公會于洮。
經天王使石尚來歸脤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周天王使石尚來魯國送祭社神的肉。
經衛世子蒯聩出奔宋。
經衛公孟出奔鄭。
傳晉人圍朝歌,公會齊侯、衛侯于脾、上梁之間1,謀救範、中行氏,析成鲋、小王桃甲2率狄師以襲晉,戰于绛中,不克而還,士鲋奔周,小王桃甲入于朝歌。
秋,齊侯、宋公會于洮3,範氏故也。
衛侯為夫人南子召宋朝4,會于洮,大子蒯聩5獻盂6于齊,過宋野,野人歌之曰:“既定爾婁豬,盍歸吾艾豭7。
”大子羞之,謂戲陽速8曰:“從我而朝少君9,少君見我,我顧乃殺之。
”速曰:“諾。
”乃朝夫人,夫人見大子,大子三顧,速不進。
夫人見其色10,啼而走,曰:“蒯聩将殺餘!”公執其手以登台,大子奔宋,盡逐其黨,故公孟出奔鄭,自鄭奔齊。
大子告人曰:“戲陽速禍餘!”戲陽速告人曰:“大子則禍餘。
大子無道,使餘殺其母,餘不許,将戕于餘。
若殺夫人,将以餘說,餘是故許而弗為,以纾餘死。
諺曰:‘民保于信’,吾以信義也。
” 今注 1脾、上梁之間:即牽。
在河南省浚縣北十八裡。
2析成鲋、小王桃甲:二人全是晉大夫,範氏、中行氏的黨羽。
3洮:在今山東省濮縣。
4宋朝:南子是衛靈公夫人,是宋國的女兒。
宋朝是宋公子,以前與南子私通。
5大子蒯聩:是衛靈公的太子。
6盂:在今河南省濮陽縣東南。
7既定爾婁豬,盍歸吾艾豭:既然定了你的婁豬,為什麼不還給我老的雄豬。
婁豬是生子的豬,指南子而言。
8戲陽速:是太子家臣。
9少君:指南子而言。
10夫人見其色:夫人看見太子的臉色有變化。
今譯 晉國軍隊圍了朝歌,魯定公到牽這地方與齊侯、衛侯相會,這是因為打算去救範氏、中行氏的,析成鲋同小王桃甲率領狄國軍隊去偷襲晉國,在晉都城绛打仗,沒有成功就回來,析成鲋逃到周,小王桃甲逃到朝歌。
秋天,齊侯、宋公在洮盟會,這也是因為想救範氏。
衛侯為他的夫人南子叫宋朝到衛國來,在洮會盟時,衛國太子蒯聩獻盂這地方給齊國,經過宋國野地時,野地人唱着說:“既然安定了你的生子的豬,何不把我們的老豬歸還呢?”太子以為羞恥,對他的家臣戲陽速說:“跟着我去朝見夫人,夫人要見我,我回頭,你就把她殺掉。
”戲陽速說:“好。
”就去朝見夫人,夫人也接見太子,太子三次回頭,而戲陽速不往前進。
夫人看見太子變臉色,吓得哭了,去見靈公說:“蒯聩将要殺我。
”靈公拉着她的手登到台上去。
太子就逃到宋國去,衛靈公把太子黨羽全趕走了,所以公孟逃到鄭國,從鄭國又逃到齊國。
太子告訴旁人說:“戲陽速給我引起禍患。
”戲陽速告訴旁人說:“是太子害了我,太子沒道理,派我把他母親殺掉。
我若不答應,就要殺我。
我若殺夫人,就賴在我身上,所以我答應而不做,以免我的死。
俗話說:‘人民以信用保其身。
’我是拿義來做信用。
” 經宋公之弟辰自蕭來奔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宋公之弟辰從蕭逃到魯國。
經大蒐于比蒲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在比蒲大蒐。
經邾子來會公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邾子到魯國與定公會盟。
傳冬,十二月,晉人敗範、中行氏之師于潞,獲籍秦、高彊。
又敗鄭師及範氏之師于百泉1。
今注 1百泉:《方輿紀要》說:蘇門山在今河南輝縣西北七裡,一名百門山,有百門泉。
今譯 冬天十二月,晉人在潞這地方打敗了範氏同中行氏的軍隊,捕獲籍秦、高彊,又在百泉這地方,打敗了鄭國軍隊同範氏軍隊。
經城莒父及霄1。
今注 1莒父及霄:莒父在今山東省莒縣西南,有子夏祠,《論語·子夏》為莒父宰是也。
霄在今莒縣境。
此經無傳。
今譯 魯國修莒父同霄的城。
定公十有五年(公元前四九五年) 經十有五年,春,王正月,邾子來朝。
傳十五年,春,邾隐公來朝,子貢觀焉。
邾子執玉高,其容仰,公受玉卑,其容俯。
子貢曰:“以禮觀之,二君者皆有死亡焉!夫禮,死生存亡之體也,将左右周旋進退俯仰于是乎取之,朝祀喪戎于是乎觀之。
今正月相朝,而皆不度1,心已亡矣,嘉事不體,何以能久?高仰驕也,卑俯替也,驕近亂,替近疾,君為主,其先亡乎!” 今注 1而皆不度:都不合法度。
今譯 春天,邾隐公來魯國朝見,子貢去看。
邾子玉拿得很高,他的臉往上仰,魯定公受玉很謙卑,他的表現低下。
子貢就說:“以禮貌來看,兩個君全将死亡;禮,是死生存亡的表現,将由左右周旋,進或退、俯或仰來看他,由上朝祭祀、喪祭打仗去觀看。
現在是正月相朝見,而全不合于法度,心已經失禮了,上朝的禮節不合适,怎麼樣能長久呢?高仰是驕傲,卑俯是失敗,驕傲近于亂,失敗近有病,魯君做主人,恐怕要先死了!” 經鼷鼠食郊牛,牛死,改蔔牛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小老鼠吃了祭天的牛,牛死了,就改占蔔用。
經二月,辛醜,楚子滅胡,以胡子豹歸。
傳吳之入楚也,胡子盡俘楚邑之近胡者。
楚既定,胡子豹又不事楚,曰:“存亡有命,事楚何為?多取費焉。
”二月,楚滅胡。
今譯 吳國攻入楚國時,胡子把楚國近于胡國的城的人民全都俘虜了。
楚國安定以後,胡子豹又不侍奉楚國,他說:“存亡全都有天命,何必侍奉楚國呢?隻是多花錢而已。
”二月,楚國滅了胡國。
經夏,五月,辛亥,郊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夏天五月辛亥這天,郊天。
經壬申,公薨于高寝。
傳夏,五月,壬申,公薨。
仲尼曰:“賜1不幸言而中,是使賜多言者也。
” 今注 1賜:即子貢,姓端木。
今譯 五月壬申,魯定公死在高寝宮裡。
仲尼說:“端木賜不幸把事情說中了,是叫賜多說話了。
” 經鄭罕達帥師伐宋。
傳鄭罕達1敗宋師于老丘2。
今注 1罕達:是子齹的兒子。
2老丘:《寰宇記》說:今河南陳留縣東北四十五裡,有老邱城。
今譯 鄭國罕達在老丘這地方打敗了宋國軍隊。
經齊侯、衛侯次于渠蒢。
傳齊侯、衛侯次于蘧挐1,謀救宋也。
今注 1蘧挐:在今河南省長垣縣北。
今譯 齊侯同衛侯住到蘧挐,是打算救宋國。
經邾子來奔喪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邾子來魯國奔喪。
經秋,七月,壬申,姒氏卒。
經八月,庚辰,朔,日有食之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八月,庚辰初一,魯國有日食。
經九月,滕子來會葬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九月滕子來參加葬禮。
經丁巳,葬我君定公,雨不克葬。
戊午,日下昃乃克葬。
辛巳,葬定姒。
傳秋,七月,壬申,姒氏卒,不稱夫人,不赴且不袝也1。
葬定公,雨不克襄事,禮也。
葬定姒,不稱小君,不成喪也。
今注 1不赴且不袝也:不告訴旁國喪事,并且不袝在她婆婆的廟中。
今譯 秋七月壬申,定公夫人定姒死了,不稱夫人,因為不訃告給諸侯而且不袝在她婆婆的廟中。
葬定公,天下雨,不能夠辦事,這是合禮的。
葬定姒,《春秋》上不寫小君,因為沒有成喪禮。
經冬,城漆。
傳冬,城漆1,書不時告也2。
今注 1漆:邾邑,在今山東鄒縣北。
2書不時告也:不按時候通知别處。
今譯 冬天,修漆城,《春秋》上這麼寫表示不按時候通知旁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