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定公十有二年(公元前四九八年)
經十有二年,春,薛伯定卒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春天,薛伯定死了。
經夏,葬薛襄公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夏天,給薛襄公行葬禮。
經衛公孟帥師伐曹。
傳十二年,夏,衛公孟伐曹,克郊1,還,滑羅殿2,未出3,不退于列4。
其禦曰:“殿而在列,其無勇乎?”羅曰:“與其素厲,甯為無勇5。
” 今注 1郊:在今山東省曹縣境。
2滑羅:衛大夫。
3未出:還沒有出曹境。
4不退于列:滑羅不退在行列的後面。
5與其素厲,甯為無勇:與其空有勇猛之名,甯可被人說沒有勇氣。
今譯 夏天,衛公孟伐曹,占據了郊這地方,回來的時候,滑羅殿後,沒有出曹境,滑羅不退到行列的後面,他的車夫說:“殿後而在行列中,這恐怕是缺乏勇氣吧?”滑羅說:“與其空有勇猛的名,甯可被人說沒有勇氣。
” 經叔孫州仇帥師堕郈。
經季孫斯、仲孫何忌帥師堕費。
傳仲由1為季氏宰,将堕三都2,于是叔孫氏堕郈。
季氏将堕費,公山不狃、叔孫辄帥費人以襲魯。
公與三子入于季氏之宮,登武子之台,費人攻之,弗克,入及公側3,仲尼命申句須、樂颀4下伐之,費人北,國人追之,敗諸姑蔑5,二子6奔齊,遂堕費。
将堕成,公斂處父謂孟孫:“堕成,齊人必至于北門,且成孟氏之保障也,無成是無孟氏也,子僞不知,我将不堕。
”冬,十二月,公圍成,弗克。
今注 1仲由:即子路。
2三都:指費、郈、成。
3入及公側:到了台的底下。
4申句須、樂颀:二人全是魯大夫。
5姑蔑:在今山東省泗水縣東南四十五裡。
6二子:指公山不狃同叔孫辄。
今譯 孔子弟子仲由做季氏宰,将毀掉費、郈、成三個大都。
這時叔孫氏毀掉郈。
季孫氏将毀費,公山不狃、叔孫辄率領費人來偷襲魯都城。
魯定公同仲孫何忌、叔孫州仇、季孫斯入了季氏的宮裡,登到季孫宿的台上,費人攻打他們,不能勝,隻攻到台下,仲尼叫申句須、樂颀下台來讨伐他們,費人被打敗,貴族們追上去,又在姑蔑打敗他,公山不狃同叔孫辄逃到齊國去,就毀掉費的城。
将毀成,公斂處父對孟孫說:“要是毀掉成,齊國人必定來到魯國都城的北門,并且成是孟孫氏的保障,沒有成就沒有孟孫氏了。
你假裝不知道,我将不毀去成。
”冬天十二月,魯定公圍了成,沒有能夠勝利。
經秋,大雩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秋天,魯國行求雨的典禮。
經冬,十月,癸亥,公會齊侯盟于黃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冬天十月癸亥,魯定公與齊侯在黃會盟。
經十有一月,丙寅朔,日有食之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十一月丙寅初一,魯國有日食。
經公至自黃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定公從黃回來。
經十有二月,公圍成,公至自圍成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十二月,魯定公圍成,後從圍成回來。
定公十有三年(公元前四九七年) 經十有三年,春,齊侯、衛侯次于垂葭。
傳十三年,春,齊侯、衛侯次于垂葭實郹氏1,使師伐晉,将濟河,諸大夫皆曰:“不可。
”邴意茲2曰:“可。
銳師伐河内3,傳必數日而後及绛,绛不三月不能出河,則我既濟水矣。
”乃伐河内,齊侯皆斂諸大夫之軒,唯邴意茲乘軒。
齊侯欲與衛侯乘4,與之宴,而駕乘廣載甲焉。
使告曰:“晉師至矣。
”齊侯曰:“比君之駕也,寡人請攝5。
”乃介而與之乘,驅之。
或告曰:“無晉師。
”乃止。
今注 1垂葭實郹氏:《續山東考古錄》:菏澤縣在周時有葭密邑。
《左傳地名補注》:以垂葭即葭密,在菏澤縣西北二十五裡。
2邴意茲:齊大夫。
3河内:《彙纂》說:今河南汲縣縣治。
4齊侯欲與衛侯乘:齊侯想同衛侯坐在一輛車上。
5寡人請攝:請用我的車代用。
今譯 齊侯、衛侯在垂葭,實在就是郹氏,叫軍隊去讨伐晉國,将渡過黃河,諸大夫都說:“不可以。
”隻有齊大夫邴意茲說:“可以。
派了強的軍隊過河去伐河内的地方,要是河内派人去告訴晉國,必須幾天的工夫才能到晉國首都绛,由绛這地必須三個月晉國軍隊方能達到黃河。
這時間我們已經渡過黃河了。
”齊侯就叫軍隊去伐河内,齊侯把各大夫的軒車全都收了,隻有邴意茲獨乘軒車。
齊侯想與衛侯共乘一輛車,請衛侯吃飯,而駕了兵車載着盔甲,使人詐告說:“晉國軍隊來了。
”齊侯對衛侯說:“等你預備好,我先拿我的車代替你的車。
”就穿上盔甲跟他坐着車一同往前去。
有人告訴齊侯說:“并沒有晉國軍隊。
”他就止住了。
經夏,築蛇淵囿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夏天,魯國築蛇淵囿。
經大蒐于比蒲1。
今注 1比蒲:疑即魯東門外之蒲圃。
此經無傳。
今譯 在比蒲大蒐。
經衛公孟帥師伐曹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衛國公孟率領着軍隊讨伐曹國。
經秋,晉趙鞅入于晉陽以叛。
經冬,晉荀寅、士吉射入于朝歌以叛,晉趙鞅歸于晉。
傳晉趙鞅謂邯鄲午曰:“歸我衛貢五百家,吾舍諸晉陽。
”午許諾。
歸告其父兄,父兄皆曰:“不可,衛是以為邯鄲1,而寘諸晉陽,絕衛之道也。
不如侵齊而謀之。
”乃如之而歸之于晉陽。
趙孟怒,召午而囚諸晉陽,使其從者說劍而入2,涉賓3不可。
乃使告邯鄲人曰:“吾私有讨于午也,二三子唯所欲立4。
”遂殺午。
趙稷5、涉賓以邯鄲叛。
夏,六月,上軍司馬籍秦圍邯鄲。
邯鄲午,荀寅之甥也,荀寅,範吉射之姻也6,而相與睦,故不與圍邯鄲,将作亂。
董安于7聞之,告趙孟曰:“先備諸!”趙孟曰:“晉國有命,始禍者死,為後可也。
”安于曰:“與其害于民,甯我獨死,請以我說。
”趙孟不可。
秋,七月,範氏、中行氏伐趙氏之宮,趙鞅奔晉陽,晉人圍之。
範臯夷8無寵于範吉射,而欲為亂于範氏,梁嬰父嬖于知文子,文子欲以為卿,韓簡子與中行文子9相惡,魏襄子亦與範昭子相惡10,故五子11謀,将逐荀寅而以梁嬰父代之,逐範吉射而以範臯夷代之。
荀跞言于晉侯曰:“君命大臣,始禍者死,載書在河,今三臣始禍,而獨逐鞅,刑已不鈞矣,請皆逐之。
”冬,十一月,荀跞、韓不信、魏曼多奉公以伐範氏、中行氏,弗克。
二子将伐公,齊高彊12曰:“三折肱知為良醫13,唯伐君為不可,民弗與也,我以伐君在此矣。
三家未睦,可盡克也,克之君将誰與?若先伐君,是使睦也。
”弗聽,遂伐公。
國人助公,二子敗,從而伐之,丁未,荀寅、士吉射奔朝歌,韓魏以趙氏為請,十二月,辛未,趙鞅入于绛,盟于公宮。
今注 1衛是以為邯鄲:因為衛國有五百家在邯鄲,所以和邯鄲親近。
2說劍而入:摘下寶劍進來。
3涉賓:邯鄲午的家臣。
4二三子唯所欲立:你們随便立什麼人都可以。
5趙稷:邯鄲午的兒子。
6荀寅、範吉射之姻也:荀寅的兒子娶了範吉射的女兒。
7董安于:趙氏家臣。
8範臯夷:範氏的庶子。
9中行文子:即荀寅。
10魏襄子、範昭子:魏襄子是魏曼多,範昭子是士吉射。
11五子:範臯夷、梁嬰父、知文子、韓不信、魏曼多。
12齊高彊:齊國子尾的兒子。
昭公十年逃到魯國,後又逃到晉國。
13三折肱知為良醫:如果胳膊斷了三次,找醫生多了,久之,自己有了經驗,也可成為良醫了。
今譯 晉國趙鞅對邯鄲午說:“将衛國所貢的五百家交給我,我要把他們搬到晉陽去住。
”邯鄲午答應了。
他回去就告訴他的尊長,他的尊長全說:“不可以。
衛國是因為有五百家在邯鄲,所以跟你很親善,把他們遷到晉陽,這是斷絕衛的道路。
不如侵略齊國,然後再用計謀把他們遷到晉陽。
”就這樣把他們遷到晉陽。
趙鞅發怒,叫邯鄲午到晉陽去,把他囚在那裡,把随他去的人,全叫他們摘下寶劍再進去,邯鄲午的家臣涉賓不肯摘寶劍,趙鞅就派人告訴邯鄲人說:“我是私人對邯鄲午,讨他的罪,你們可以商議立邯鄲午的宗親。
”趙鞅就殺了邯鄲午。
邯鄲午的兒子同涉賓就以邯鄲反叛了。
夏天六月,晉國上軍司馬籍秦圍了邯鄲。
邯鄲午是荀寅的外甥,而荀寅是範吉射的親家,他們幾個人素來很和睦,所以他們兩人不參加圍邯鄲的事,而想反叛。
趙鞅的臣董安于聽見了,就告訴趙鞅說:“何不先預備呢?”趙鞅說:“晉國的命令,先造成禍亂的要被判死刑,可以稍晚一點。
”董安于說:“與其傷害人民,不如我獨自死,以後請拿我來解釋。
”趙鞅認為不可以。
秋天七月,範氏、中行氏來讨伐趙鞅住的宮室,趙鞅就逃到晉陽去了,晉人派軍隊圍了晉陽。
範臯夷得不到範吉射的寵愛,而想在範氏作亂,梁嬰父甚為荀跞所寵愛,荀跞想叫他做晉國的卿,韓不信同荀寅很不好,魏曼多也同範吉射很不好。
所以他們五人謀算,想着驅逐掉荀寅,而以梁嬰父替代他,驅逐掉範吉射,而以範臯夷替代他。
荀跞對晉侯說:“你有命令說大臣們始作禍亂的就得死,這個盟誓的書沉到黃河裡,現在荀寅、範吉射、趙鞅開始作亂,而單獨驅逐趙鞅,這刑罰已經不平等,請把他們三人全驅逐出去。
”冬天十一月,荀跞、韓不信、魏曼多奉着晉侯去讨伐範氏、中行氏。
沒能打勝。
韓不信、魏曼多二人将讨伐晉侯。
齊國的高彊說:“三次折斷手臂,找醫生多了,久之,自己有了經驗,也可成為良醫了。
隻是伐君不可以,因為人民不願參與,我就因為伐君所以逃到晉國。
現在範、魏、韓三家并不和睦,可以把他們全打敗了,把他們打敗了,晉侯将依靠誰呢?要是你先伐君,這是使他們和睦。
”他們不聽,就伐晉侯。
國人幫助晉侯,韓不信同魏曼多失敗了,大家一起讨伐他們。
丁未,荀寅、範吉射逃到朝歌去,韓不信、魏曼多請求寬恕趙鞅,十二月辛未,趙鞅回到绛,在公的宮中盟誓。
經薛弑其君比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薛人弑殺他的君比。
傳初,衛公叔文子朝,而請享靈公,退見史1而告之。
史曰:“子必禍矣,子富而君貪,其及子乎?”文子曰:“然,吾不先告子,是吾罪也。
君既許我矣,其若之何?”史曰:“無害,子臣可以免。
富而能臣,必免于難,上下同之。
戍2也驕,其亡乎。
富而不驕者鮮,吾唯子之見。
驕而不亡者,未之有也,戍必與焉。
”及文子卒,衛侯始惡于公叔戍,以其富也。
公叔戍又将去夫人之黨3,夫人愬之曰:“戍将為亂。
” 今注 1史:即史魚,是衛大夫。
2戍:公叔文子的兒子。
3夫人之黨:衛靈公的夫人的黨徒。
今譯 當初,衛國公叔發入朝請衛靈公到他家中享宴,回來見到史告訴他這件事。
史說:“你必定引了禍患來,你很有錢,而君很貪心,罪過必然落到你的身上。
”公叔發說:“對了,我不早先告訴你知道,是我的過錯。
現在君已經答應我,那怎麼辦呢?”史說:“不要緊,你要保持着君臣的禮節,就可以免除罪狀,有錢而當人臣,必定免于禍難,上下是一樣的。
你的兒子戍驕傲,恐怕要逃亡了。
有錢而不驕傲這種人很少,我隻看見你。
驕傲而不逃亡的世上沒有過,戍必定是其中的一個。
”到了公叔發死了,衛侯開始厭惡公叔戍,因為他太有錢,公叔戍又想去掉衛靈公的夫人南子的黨徒。
夫人告訴衛靈公說:“公叔戍将作亂了。
” 定公十有四年(公元前四九六年) 經十有四年,春,衛公叔戍來奔。
衛趙陽出奔宋。
傳十四年,春,衛侯逐公叔戍與其黨,故趙陽1奔宋,戍來奔。
今注 1趙陽:趙氏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春天,薛伯定死了。
經夏,葬薛襄公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夏天,給薛襄公行葬禮。
經衛公孟帥師伐曹。
傳十二年,夏,衛公孟伐曹,克郊1,還,滑羅殿2,未出3,不退于列4。
其禦曰:“殿而在列,其無勇乎?”羅曰:“與其素厲,甯為無勇5。
” 今注 1郊:在今山東省曹縣境。
2滑羅:衛大夫。
3未出:還沒有出曹境。
4不退于列:滑羅不退在行列的後面。
5與其素厲,甯為無勇:與其空有勇猛之名,甯可被人說沒有勇氣。
今譯 夏天,衛公孟伐曹,占據了郊這地方,回來的時候,滑羅殿後,沒有出曹境,滑羅不退到行列的後面,他的車夫說:“殿後而在行列中,這恐怕是缺乏勇氣吧?”滑羅說:“與其空有勇猛的名,甯可被人說沒有勇氣。
” 經叔孫州仇帥師堕郈。
經季孫斯、仲孫何忌帥師堕費。
傳仲由1為季氏宰,将堕三都2,于是叔孫氏堕郈。
季氏将堕費,公山不狃、叔孫辄帥費人以襲魯。
公與三子入于季氏之宮,登武子之台,費人攻之,弗克,入及公側3,仲尼命申句須、樂颀4下伐之,費人北,國人追之,敗諸姑蔑5,二子6奔齊,遂堕費。
将堕成,公斂處父謂孟孫:“堕成,齊人必至于北門,且成孟氏之保障也,無成是無孟氏也,子僞不知,我将不堕。
”冬,十二月,公圍成,弗克。
今注 1仲由:即子路。
2三都:指費、郈、成。
3入及公側:到了台的底下。
4申句須、樂颀:二人全是魯大夫。
5姑蔑:在今山東省泗水縣東南四十五裡。
6二子:指公山不狃同叔孫辄。
今譯 孔子弟子仲由做季氏宰,将毀掉費、郈、成三個大都。
這時叔孫氏毀掉郈。
季孫氏将毀費,公山不狃、叔孫辄率領費人來偷襲魯都城。
魯定公同仲孫何忌、叔孫州仇、季孫斯入了季氏的宮裡,登到季孫宿的台上,費人攻打他們,不能勝,隻攻到台下,仲尼叫申句須、樂颀下台來讨伐他們,費人被打敗,貴族們追上去,又在姑蔑打敗他,公山不狃同叔孫辄逃到齊國去,就毀掉費的城。
将毀成,公斂處父對孟孫說:“要是毀掉成,齊國人必定來到魯國都城的北門,并且成是孟孫氏的保障,沒有成就沒有孟孫氏了。
你假裝不知道,我将不毀去成。
”冬天十二月,魯定公圍了成,沒有能夠勝利。
經秋,大雩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秋天,魯國行求雨的典禮。
經冬,十月,癸亥,公會齊侯盟于黃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冬天十月癸亥,魯定公與齊侯在黃會盟。
經十有一月,丙寅朔,日有食之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十一月丙寅初一,魯國有日食。
經公至自黃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定公從黃回來。
經十有二月,公圍成,公至自圍成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十二月,魯定公圍成,後從圍成回來。
定公十有三年(公元前四九七年) 經十有三年,春,齊侯、衛侯次于垂葭。
傳十三年,春,齊侯、衛侯次于垂葭實郹氏1,使師伐晉,将濟河,諸大夫皆曰:“不可。
”邴意茲2曰:“可。
銳師伐河内3,傳必數日而後及绛,绛不三月不能出河,則我既濟水矣。
”乃伐河内,齊侯皆斂諸大夫之軒,唯邴意茲乘軒。
齊侯欲與衛侯乘4,與之宴,而駕乘廣載甲焉。
使告曰:“晉師至矣。
”齊侯曰:“比君之駕也,寡人請攝5。
”乃介而與之乘,驅之。
或告曰:“無晉師。
”乃止。
今注 1垂葭實郹氏:《續山東考古錄》:菏澤縣在周時有葭密邑。
《左傳地名補注》:以垂葭即葭密,在菏澤縣西北二十五裡。
2邴意茲:齊大夫。
3河内:《彙纂》說:今河南汲縣縣治。
4齊侯欲與衛侯乘:齊侯想同衛侯坐在一輛車上。
5寡人請攝:請用我的車代用。
今譯 齊侯、衛侯在垂葭,實在就是郹氏,叫軍隊去讨伐晉國,将渡過黃河,諸大夫都說:“不可以。
”隻有齊大夫邴意茲說:“可以。
派了強的軍隊過河去伐河内的地方,要是河内派人去告訴晉國,必須幾天的工夫才能到晉國首都绛,由绛這地必須三個月晉國軍隊方能達到黃河。
這時間我們已經渡過黃河了。
”齊侯就叫軍隊去伐河内,齊侯把各大夫的軒車全都收了,隻有邴意茲獨乘軒車。
齊侯想與衛侯共乘一輛車,請衛侯吃飯,而駕了兵車載着盔甲,使人詐告說:“晉國軍隊來了。
”齊侯對衛侯說:“等你預備好,我先拿我的車代替你的車。
”就穿上盔甲跟他坐着車一同往前去。
有人告訴齊侯說:“并沒有晉國軍隊。
”他就止住了。
經夏,築蛇淵囿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夏天,魯國築蛇淵囿。
經大蒐于比蒲1。
今注 1比蒲:疑即魯東門外之蒲圃。
此經無傳。
今譯 在比蒲大蒐。
經衛公孟帥師伐曹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衛國公孟率領着軍隊讨伐曹國。
經秋,晉趙鞅入于晉陽以叛。
經冬,晉荀寅、士吉射入于朝歌以叛,晉趙鞅歸于晉。
傳晉趙鞅謂邯鄲午曰:“歸我衛貢五百家,吾舍諸晉陽。
”午許諾。
歸告其父兄,父兄皆曰:“不可,衛是以為邯鄲1,而寘諸晉陽,絕衛之道也。
不如侵齊而謀之。
”乃如之而歸之于晉陽。
趙孟怒,召午而囚諸晉陽,使其從者說劍而入2,涉賓3不可。
乃使告邯鄲人曰:“吾私有讨于午也,二三子唯所欲立4。
”遂殺午。
趙稷5、涉賓以邯鄲叛。
夏,六月,上軍司馬籍秦圍邯鄲。
邯鄲午,荀寅之甥也,荀寅,範吉射之姻也6,而相與睦,故不與圍邯鄲,将作亂。
董安于7聞之,告趙孟曰:“先備諸!”趙孟曰:“晉國有命,始禍者死,為後可也。
”安于曰:“與其害于民,甯我獨死,請以我說。
”趙孟不可。
秋,七月,範氏、中行氏伐趙氏之宮,趙鞅奔晉陽,晉人圍之。
範臯夷8無寵于範吉射,而欲為亂于範氏,梁嬰父嬖于知文子,文子欲以為卿,韓簡子與中行文子9相惡,魏襄子亦與範昭子相惡10,故五子11謀,将逐荀寅而以梁嬰父代之,逐範吉射而以範臯夷代之。
荀跞言于晉侯曰:“君命大臣,始禍者死,載書在河,今三臣始禍,而獨逐鞅,刑已不鈞矣,請皆逐之。
”冬,十一月,荀跞、韓不信、魏曼多奉公以伐範氏、中行氏,弗克。
二子将伐公,齊高彊12曰:“三折肱知為良醫13,唯伐君為不可,民弗與也,我以伐君在此矣。
三家未睦,可盡克也,克之君将誰與?若先伐君,是使睦也。
”弗聽,遂伐公。
國人助公,二子敗,從而伐之,丁未,荀寅、士吉射奔朝歌,韓魏以趙氏為請,十二月,辛未,趙鞅入于绛,盟于公宮。
今注 1衛是以為邯鄲:因為衛國有五百家在邯鄲,所以和邯鄲親近。
2說劍而入:摘下寶劍進來。
3涉賓:邯鄲午的家臣。
4二三子唯所欲立:你們随便立什麼人都可以。
5趙稷:邯鄲午的兒子。
6荀寅、範吉射之姻也:荀寅的兒子娶了範吉射的女兒。
7董安于:趙氏家臣。
8範臯夷:範氏的庶子。
9中行文子:即荀寅。
10魏襄子、範昭子:魏襄子是魏曼多,範昭子是士吉射。
11五子:範臯夷、梁嬰父、知文子、韓不信、魏曼多。
12齊高彊:齊國子尾的兒子。
昭公十年逃到魯國,後又逃到晉國。
13三折肱知為良醫:如果胳膊斷了三次,找醫生多了,久之,自己有了經驗,也可成為良醫了。
今譯 晉國趙鞅對邯鄲午說:“将衛國所貢的五百家交給我,我要把他們搬到晉陽去住。
”邯鄲午答應了。
他回去就告訴他的尊長,他的尊長全說:“不可以。
衛國是因為有五百家在邯鄲,所以跟你很親善,把他們遷到晉陽,這是斷絕衛的道路。
不如侵略齊國,然後再用計謀把他們遷到晉陽。
”就這樣把他們遷到晉陽。
趙鞅發怒,叫邯鄲午到晉陽去,把他囚在那裡,把随他去的人,全叫他們摘下寶劍再進去,邯鄲午的家臣涉賓不肯摘寶劍,趙鞅就派人告訴邯鄲人說:“我是私人對邯鄲午,讨他的罪,你們可以商議立邯鄲午的宗親。
”趙鞅就殺了邯鄲午。
邯鄲午的兒子同涉賓就以邯鄲反叛了。
夏天六月,晉國上軍司馬籍秦圍了邯鄲。
邯鄲午是荀寅的外甥,而荀寅是範吉射的親家,他們幾個人素來很和睦,所以他們兩人不參加圍邯鄲的事,而想反叛。
趙鞅的臣董安于聽見了,就告訴趙鞅說:“何不先預備呢?”趙鞅說:“晉國的命令,先造成禍亂的要被判死刑,可以稍晚一點。
”董安于說:“與其傷害人民,不如我獨自死,以後請拿我來解釋。
”趙鞅認為不可以。
秋天七月,範氏、中行氏來讨伐趙鞅住的宮室,趙鞅就逃到晉陽去了,晉人派軍隊圍了晉陽。
範臯夷得不到範吉射的寵愛,而想在範氏作亂,梁嬰父甚為荀跞所寵愛,荀跞想叫他做晉國的卿,韓不信同荀寅很不好,魏曼多也同範吉射很不好。
所以他們五人謀算,想着驅逐掉荀寅,而以梁嬰父替代他,驅逐掉範吉射,而以範臯夷替代他。
荀跞對晉侯說:“你有命令說大臣們始作禍亂的就得死,這個盟誓的書沉到黃河裡,現在荀寅、範吉射、趙鞅開始作亂,而單獨驅逐趙鞅,這刑罰已經不平等,請把他們三人全驅逐出去。
”冬天十一月,荀跞、韓不信、魏曼多奉着晉侯去讨伐範氏、中行氏。
沒能打勝。
韓不信、魏曼多二人将讨伐晉侯。
齊國的高彊說:“三次折斷手臂,找醫生多了,久之,自己有了經驗,也可成為良醫了。
隻是伐君不可以,因為人民不願參與,我就因為伐君所以逃到晉國。
現在範、魏、韓三家并不和睦,可以把他們全打敗了,把他們打敗了,晉侯将依靠誰呢?要是你先伐君,這是使他們和睦。
”他們不聽,就伐晉侯。
國人幫助晉侯,韓不信同魏曼多失敗了,大家一起讨伐他們。
丁未,荀寅、範吉射逃到朝歌去,韓不信、魏曼多請求寬恕趙鞅,十二月辛未,趙鞅回到绛,在公的宮中盟誓。
經薛弑其君比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薛人弑殺他的君比。
傳初,衛公叔文子朝,而請享靈公,退見史1而告之。
史曰:“子必禍矣,子富而君貪,其及子乎?”文子曰:“然,吾不先告子,是吾罪也。
君既許我矣,其若之何?”史曰:“無害,子臣可以免。
富而能臣,必免于難,上下同之。
戍2也驕,其亡乎。
富而不驕者鮮,吾唯子之見。
驕而不亡者,未之有也,戍必與焉。
”及文子卒,衛侯始惡于公叔戍,以其富也。
公叔戍又将去夫人之黨3,夫人愬之曰:“戍将為亂。
” 今注 1史:即史魚,是衛大夫。
2戍:公叔文子的兒子。
3夫人之黨:衛靈公的夫人的黨徒。
今譯 當初,衛國公叔發入朝請衛靈公到他家中享宴,回來見到史告訴他這件事。
史說:“你必定引了禍患來,你很有錢,而君很貪心,罪過必然落到你的身上。
”公叔發說:“對了,我不早先告訴你知道,是我的過錯。
現在君已經答應我,那怎麼辦呢?”史說:“不要緊,你要保持着君臣的禮節,就可以免除罪狀,有錢而當人臣,必定免于禍難,上下是一樣的。
你的兒子戍驕傲,恐怕要逃亡了。
有錢而不驕傲這種人很少,我隻看見你。
驕傲而不逃亡的世上沒有過,戍必定是其中的一個。
”到了公叔發死了,衛侯開始厭惡公叔戍,因為他太有錢,公叔戍又想去掉衛靈公的夫人南子的黨徒。
夫人告訴衛靈公說:“公叔戍将作亂了。
” 定公十有四年(公元前四九六年) 經十有四年,春,衛公叔戍來奔。
衛趙陽出奔宋。
傳十四年,春,衛侯逐公叔戍與其黨,故趙陽1奔宋,戍來奔。
今注 1趙陽:趙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