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奮戰而死。
吳兵追趕楚兵,到了清發河邊,将要攻擊他們了,夫王說:“已被圍困了的野獸,還要做最後的争鬥,何況是人呢?如果他們知道免不掉,出了死力,那麼定可敗我的。
如果使他們先渡過河,知道可以逃掉了,後渡的羨慕着先渡的,便沒有鬥的信念了,等他一半渡過的時候才可攻擊他們。
”吳王依了他的計劃,便又打敗楚師,楚人剛剛歇下做飯食,吳人追到了,楚人便逃,吳人吃了他們做的飯食,再追上去在雍澨這地方打敗他們。
總共戰了五次,便打進楚都郢城中去。
己卯那天,楚王帶了他的妹妹季芈畀我逃走。
渡過雎水時,鍼尹固和王坐在一艘船上,王便差他燒火把系在象尾上,去沖擊吳師。
庚辰這一天,吳師進了郢,依班次的尊卑,住在楚王的宮中。
吳王的兒子子山住在令尹的宮中,夫王怒他傾軋自己,要攻擊他,子山吓得逃去。
夫王便住進令尹的宮中。
左司馬沈尹戌到了息這地方,聽得楚師已敗,便帶兵回來。
他在雍澨那裡打敗吳兵,身上受了重傷,司馬因從前曾經做過阖廬的臣子,恥于被吳擒去,便對他的手下人說:“誰能夠取了我的頭逃脫的?”吳句卑說:“我身份低微,可用嗎?”司馬說:“我實在沒看出你是賢人,有什麼不可以呢?”司馬經過三次戰争,都是受了重傷的,因說:“我再也沒用了!”便死去,句卑就用布裙,斬了司馬的頭裹好了,藏匿了他的屍體,單拿他的頭逃脫。
楚子渡過雎水,又渡過江,走進雲夢的澤中去,正卧着,有個強盜去劫他,用戈刺王,王孫由于在旁邊,便用自己的背去受刺來的戈,中在肩上,王趁勢便逃到鄖城去。
鐘建馱了季羋,跟着楚昭王,王孫漸漸地蘇醒過來,也跟了楚王。
鄖公辛的兄弟叫懷,将要殺王,說:“平王殺我父親,我現在殺他的兒子,不也是可以的嗎?”辛說:“那是君讨臣,誰敢和他為仇?君命猶如天一般,如果死在天命,還可和哪個做仇人呢?《詩經》上說:‘柔弱的也不淩辱他,剛強的也不畏懼他。
不要欺侮鳏寡,不要怕那強暴。
’這是隻有仁心的人能夠做到的。
害怕強的欺侮弱的,便不是勇敢;趁他人危險時害他,便不是仁;犯了滅宗廢祀的罪,便不是孝;舉動沒有好名譽,便不是聰明;你如果一定要做這事,我便先要殺了你了。
”鬬辛便和他的兄弟巢,同楚王逃往随國去。
吳人還追趕着,對随人說:“周的子孫在漢川的,楚國實在是全都滅盡了。
天使他良心發現,弄這懲罰給楚國,你君卻又窩藏他,周室究竟有什麼罪?你君如果顧全周室,連帶施恩于我,成就天意的,這就是你君的恩惠,漢陽的田畝,你君都可以用。
”楚子那時在随宮的北面,吳人在他的南面,子期的相貌很像楚昭王,他想使王逃去,自己扮作王,因此說:“把我給了他們,你王定可免禍了。
”随人占蔔把楚王給吳軍的結果,卻是不吉利,便辭謝吳人說:“我随國偏僻弱小,卻接近了楚國,楚國實在是保全我的,世代有盟誓,直到現在還沒有改過,如果有了災難便丢開不管,怎樣可以事君呢?你執事的憂患,不單是楚王一人。
如果以後安甯了楚國,哪敢不聽你的命令!”吳人因此便退去。
鑢金當初是在子期那裡做官的,暗中實在是他先和随人說定了,不要将楚王給吳國的,并且要放脫子期。
後來楚王知道了,喜歡他有這忠心,使他進去見,鑢金推辭說:“我不敢靠這一說就弄好處呢!”楚王又因子期盡忠,就在子期的胸口,割出血來,和随人訂盟,表示至心誠意。
當初伍員和申包胥是很要好的朋友,後來伍員逃出來的時候,對申包胥說:“我定要報複這楚國的。
”申包胥說:“大家勉力去做,你能報複它,我定能複興它的。
”等到楚昭王逃到随國去,申包胥便逃到秦國去借救兵。
說:“吳國竟像封豕長蛇一般,屢次侵犯中原,它的酷虐,開始于楚國,寡君失了社稷,逃在草莽中,差我下臣來告急說:‘蠻夷是貪得無厭的,如果和你君緊鄰,便是你邊疆上的禍患呢!趁吳國還沒有安定的時候,你君也可分些楚國田地的。
如果楚國從此便亡,這就是你君的土地,若靠你君的威靈,仍舊安定過來,那麼我們便世代服侍你的君王。
’”秦伯使人去辭謝他說:“寡人已經知道了,你姑且到客館中去等待,等我們打算好了,再來告訴你。
”申包胥回答說:“寡君逃在草莽中,不得安居,下臣怎敢安居呢?”便靠了庭牆哭泣,日夜不斷,一滴水都不進口,總共哭了七日,秦哀公給他賦《無衣》的一章詩。
申包胥便叩了九個頭坐着,秦國軍隊方才出動。
定公五年(公元前五○五年) 經五年,春,王三月,辛亥,朔,日有食之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五年春王三月辛亥朔,魯國有日食。
傳五年,春,王人殺子朝于楚1。
今注 1這是乘楚國亂事的緣故。
今譯 五年春,周王的人在楚國殺了王子朝。
經夏,歸粟于蔡。
傳夏,歸粟于蔡,以周亟矜無資1。
今注 1以周亟矜無資:為的是救助急難并憐憫無幫助的人。
今譯 夏天,魯國送糧食到蔡國,為的是救助有急難的人,并且憐憫沒有得到幫助的人。
經於越入吳。
傳越入吳,吳在楚也1。
今注 1吳在楚也:因為吳國軍隊正在楚國。
今譯 越國攻擊吳國,因為吳國軍隊在楚國。
經六月,丙申,季孫意如卒。
傳六月,季平子行東野1,還未至,丙申,卒于房2。
陽虎将以璵璠3斂,仲梁懷4弗與,曰:“改步改玉5。
”陽虎欲逐之,告公山不狃6,不狃曰:“彼為君也7,子何怨焉?”既葬,桓子8行東野,及費,子洩為費宰,逆勞于郊,桓子敬之,勞仲梁懷,仲梁懷弗敬。
子洩怒,謂陽虎子行之乎9? 今注 1東野:《左通補釋》說東野應近山東費縣。
2房:當以山東省曲阜縣東二十裡防山為近似。
3璵璠:是魯君所佩美玉。
4仲梁懷:季氏的家臣。
5改步改玉:所佩的玉随着地位改變。
6公山不狃:季氏臣,費宰,字子洩。
7彼為君也:家臣稱季氏為君。
8桓子:意如的兒子,季孫斯。
9謂陽虎子行之乎:叫陽虎可以逐仲梁懷。
今譯 六月,季孫意如到東野這地方去,回來沒到魯國都城,丙申死在房這地方。
陽虎将要把璵璠擱在棺材裡,而季孫家臣仲梁懷不給他,并且說:“改了地位,就改了所佩的玉。
”陽虎想把他驅逐出去,告訴費宰公山不狃,不狃說:“他是為了季孫,你何必怨恨呢?”下葬以後,季孫意如的兒子季孫斯到東野去,路過費這地方,公山不狃做費宰,到郊外去迎接,季孫斯對他很恭敬,他也勞問仲梁懷,仲梁懷對他不恭敬。
公山不狃惱了,對陽虎說,可以驅逐仲梁懷了! 經秋,七月,壬子,叔孫不敢卒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秋七月,壬子,叔孫不敢死了。
傳申包胥以秦師至,秦子蒲、子虎帥車五百乘以救楚。
子蒲曰:“吾未知吳道1。
”使楚人先與吳人戰而自稷2會之,大敗夫王于沂3,吳人獲薳射4于柏舉,其子帥奔徒5,以從子西,敗吳師于軍祥6。
秋,七月,子期、子蒲滅唐7。
九月,夫王歸,自立也,以與王戰而敗,奔楚為堂谿氏。
吳師敗楚師于雍澨8,秦師又敗吳師,吳師居麇9,子期将焚之,子西曰:“父兄親暴骨焉,不能收,又焚之,不可。
”子期曰:“國亡矣,死者若有知也,可以歆舊祀,豈憚焚之?”焚之而又戰,吳師敗。
又戰于公婿之谿10,吳師大敗,吳子乃歸,囚闉輿罷11。
闉輿罷請先,遂逃歸。
葉公諸梁12之弟後臧從其母于吳,不待而歸,葉公終不正視。
今注 1吾未知吳道:我不知道吳國打仗的方法。
2稷:《彙纂》說:在今河南省桐柏縣境。
3沂:《彙纂》說:在今河南省正陽縣境。
4薳射:是楚大夫。
5奔徒:類似于遊擊隊。
6軍祥:《彙纂》說:當在随縣西南,近鐘祥之地。
7子期、子蒲滅唐:楚國司馬子期同秦國派來的援軍子蒲,因為唐國幫助吳國伐楚國,就滅了唐國。
8雍澨:在今湖北省天門縣西南,水名,通于漢江。
9麇:據《太平禦覽》,鄖鄉縣本古麇國,是其明證。
10公婿之谿:《釋地》謂在今雲夢北之義堂鎮。
11闉輿罷:是楚大夫。
12葉公諸梁:即沈諸梁。
今譯 申包胥領了秦兵到來,秦國的子蒲、子虎帶了兵車五百乘來救楚國,子蒲說:“我不知道吳國軍隊的戰術。
”便派楚人先和吳人交戰,秦兵從稷地會合攏去,在沂地大敗夫王。
吳人在柏舉地方捉住薳射,他的兒子便領了敗兵,跟着子西,敗吳師于軍祥。
秋天七月,子期、子蒲滅掉唐國。
九月,夫王便回國,自立為吳王,和阖廬戰,被打敗,仍舊逃到楚國,後來變為堂谿氏。
吳兵在雍澨打敗楚兵,秦兵又出來殺敗吳兵。
吳兵屯紮在麇那裡,楚子期要用火燒他。
子西說:“父兄親族的骸骨,都暴露在野外,不能收拾,卻又用火燒他,不好!”子期說:“國家已經亡了,死的人如果有知覺,恢複了楚國,可以祭祀不廢,難道還怕火燒嗎?”便燒了再戰,吳師果然敗了,又戰于公婿的谿上,吳師又大敗,吳王便回國,囚住了闉輿罷。
闉輿罷請求先趕往吳國去,趁空卻逃回楚國。
楚國葉公諸梁的兄弟後臧,跟了他的母親同在吳國做俘虜,後來聽說楚國又安定了,便不等他母親,隻管自己回去,葉公厭惡他不義,從來沒有正眼看過他。
傳乙亥,陽虎囚季桓子及公父文伯1而逐仲梁懷,冬,十月,丁亥,殺公何藐2。
己醜,盟桓子于稷門3之内。
庚寅,大詛,逐公父歜及秦遄4,皆奔齊。
今注 1公父文伯:即公父歜。
2公何藐:是季氏的族人。
3稷門:魯南城門。
4秦遄:季孫意如的姑姑的女婿。
今譯 乙亥,陽虎把季孫斯同公父文伯囚起來,而驅逐仲梁懷。
冬十月丁亥,殺了公何藐。
己醜,在稷門裡面與季孫斯盟誓。
庚寅大詛咒,驅逐了公父文伯同秦遄,他們全逃到齊國去。
傳楚子入于郢。
初,鬬辛聞吳人之争宮也,曰:“吾聞之,不讓則不和,不和不可以遠征。
吳争于楚必有亂,有亂則必歸,焉能定?”楚王之奔随也,将涉于成臼1,藍尹亹2涉其帑,不與王舟。
及甯,王欲殺之。
子西曰:“子常唯思舊怨以敗,君何效焉?”王曰:“善,使複其所,吾以志前惡。
”王賞鬬辛、王孫由于、王孫圉、鐘建、鬬巢、申包胥、王孫賈、宋木、鬬懷3。
子西曰:“請舍懷也。
”王曰:“大德滅小怨,道也。
”申包胥曰:“吾為君也,非為身也。
君既定矣,又何求?且吾尤子旗4,其又為諸?”遂逃賞。
王将嫁季芈,季芈辭曰:“所以為女子,遠丈夫也,鐘建負我矣。
”以妻鐘建,以為樂尹5。
王之在随也,子西為王輿服以保路,國于脾洩6,聞王所在而後從王。
王使由于城麇,複命,子西問高厚焉,弗知。
子西曰:“不能如辭7,城不知高厚小大,何知。
”對曰:“固辭不能,子使餘也。
人各有能有不能,王遇盜于雲中,餘受其戈,其所猶在。
”袒而視之背曰:“此餘所能也,脾洩之事,餘亦弗能也。
” 今注 1成臼:《一統志》說:臼水在今湖北鐘祥縣東南三十裡,其入漢處仍名臼口。
2藍尹亹:是楚大夫。
3鬬辛、王孫由于、王孫圉、鐘建、鬬巢、申包胥、王孫賈、宋木、鬬懷:這九個人全都是跟從楚昭王出奔有功的人。
4子旗:是蔓成然。
5樂尹:管樂器的大夫。
6脾洩:《彙纂》說:地近郢都,當在荊州府境。
7不能如辭:要是自己知道不能夠,當辭掉這種職務。
今譯 楚子居然回去,進了郢城。
當初,鬬辛聽得吳人争宮的事情,便說:“我聽說不讓便是不和,不和便不可以到遠地去征讨的。
現在吳人争于楚境,一定有亂子,有了亂子,那麼一定要回去,哪裡能夠平定楚國呢!”楚王逃往随國的時候,将要渡過臼水,藍尹叫亹的,先要渡他的妻子,不肯把船給王。
等到太平了,王要殺他,子西說:“子常為了舊怨才失敗的,君為什麼要學他呢?”王說:“對的,使他恢複到老職務去,記着我日前的過失。
”楚王又念着大家的功,賞了鬬辛、王孫
吳兵追趕楚兵,到了清發河邊,将要攻擊他們了,夫王說:“已被圍困了的野獸,還要做最後的争鬥,何況是人呢?如果他們知道免不掉,出了死力,那麼定可敗我的。
如果使他們先渡過河,知道可以逃掉了,後渡的羨慕着先渡的,便沒有鬥的信念了,等他一半渡過的時候才可攻擊他們。
”吳王依了他的計劃,便又打敗楚師,楚人剛剛歇下做飯食,吳人追到了,楚人便逃,吳人吃了他們做的飯食,再追上去在雍澨這地方打敗他們。
總共戰了五次,便打進楚都郢城中去。
己卯那天,楚王帶了他的妹妹季芈畀我逃走。
渡過雎水時,鍼尹固和王坐在一艘船上,王便差他燒火把系在象尾上,去沖擊吳師。
庚辰這一天,吳師進了郢,依班次的尊卑,住在楚王的宮中。
吳王的兒子子山住在令尹的宮中,夫王怒他傾軋自己,要攻擊他,子山吓得逃去。
夫王便住進令尹的宮中。
左司馬沈尹戌到了息這地方,聽得楚師已敗,便帶兵回來。
他在雍澨那裡打敗吳兵,身上受了重傷,司馬因從前曾經做過阖廬的臣子,恥于被吳擒去,便對他的手下人說:“誰能夠取了我的頭逃脫的?”吳句卑說:“我身份低微,可用嗎?”司馬說:“我實在沒看出你是賢人,有什麼不可以呢?”司馬經過三次戰争,都是受了重傷的,因說:“我再也沒用了!”便死去,句卑就用布裙,斬了司馬的頭裹好了,藏匿了他的屍體,單拿他的頭逃脫。
楚子渡過雎水,又渡過江,走進雲夢的澤中去,正卧着,有個強盜去劫他,用戈刺王,王孫由于在旁邊,便用自己的背去受刺來的戈,中在肩上,王趁勢便逃到鄖城去。
鐘建馱了季羋,跟着楚昭王,王孫漸漸地蘇醒過來,也跟了楚王。
鄖公辛的兄弟叫懷,将要殺王,說:“平王殺我父親,我現在殺他的兒子,不也是可以的嗎?”辛說:“那是君讨臣,誰敢和他為仇?君命猶如天一般,如果死在天命,還可和哪個做仇人呢?《詩經》上說:‘柔弱的也不淩辱他,剛強的也不畏懼他。
不要欺侮鳏寡,不要怕那強暴。
’這是隻有仁心的人能夠做到的。
害怕強的欺侮弱的,便不是勇敢;趁他人危險時害他,便不是仁;犯了滅宗廢祀的罪,便不是孝;舉動沒有好名譽,便不是聰明;你如果一定要做這事,我便先要殺了你了。
”鬬辛便和他的兄弟巢,同楚王逃往随國去。
吳人還追趕着,對随人說:“周的子孫在漢川的,楚國實在是全都滅盡了。
天使他良心發現,弄這懲罰給楚國,你君卻又窩藏他,周室究竟有什麼罪?你君如果顧全周室,連帶施恩于我,成就天意的,這就是你君的恩惠,漢陽的田畝,你君都可以用。
”楚子那時在随宮的北面,吳人在他的南面,子期的相貌很像楚昭王,他想使王逃去,自己扮作王,因此說:“把我給了他們,你王定可免禍了。
”随人占蔔把楚王給吳軍的結果,卻是不吉利,便辭謝吳人說:“我随國偏僻弱小,卻接近了楚國,楚國實在是保全我的,世代有盟誓,直到現在還沒有改過,如果有了災難便丢開不管,怎樣可以事君呢?你執事的憂患,不單是楚王一人。
如果以後安甯了楚國,哪敢不聽你的命令!”吳人因此便退去。
鑢金當初是在子期那裡做官的,暗中實在是他先和随人說定了,不要将楚王給吳國的,并且要放脫子期。
後來楚王知道了,喜歡他有這忠心,使他進去見,鑢金推辭說:“我不敢靠這一說就弄好處呢!”楚王又因子期盡忠,就在子期的胸口,割出血來,和随人訂盟,表示至心誠意。
當初伍員和申包胥是很要好的朋友,後來伍員逃出來的時候,對申包胥說:“我定要報複這楚國的。
”申包胥說:“大家勉力去做,你能報複它,我定能複興它的。
”等到楚昭王逃到随國去,申包胥便逃到秦國去借救兵。
說:“吳國竟像封豕長蛇一般,屢次侵犯中原,它的酷虐,開始于楚國,寡君失了社稷,逃在草莽中,差我下臣來告急說:‘蠻夷是貪得無厭的,如果和你君緊鄰,便是你邊疆上的禍患呢!趁吳國還沒有安定的時候,你君也可分些楚國田地的。
如果楚國從此便亡,這就是你君的土地,若靠你君的威靈,仍舊安定過來,那麼我們便世代服侍你的君王。
’”秦伯使人去辭謝他說:“寡人已經知道了,你姑且到客館中去等待,等我們打算好了,再來告訴你。
”申包胥回答說:“寡君逃在草莽中,不得安居,下臣怎敢安居呢?”便靠了庭牆哭泣,日夜不斷,一滴水都不進口,總共哭了七日,秦哀公給他賦《無衣》的一章詩。
申包胥便叩了九個頭坐着,秦國軍隊方才出動。
定公五年(公元前五○五年) 經五年,春,王三月,辛亥,朔,日有食之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五年春王三月辛亥朔,魯國有日食。
傳五年,春,王人殺子朝于楚1。
今注 1這是乘楚國亂事的緣故。
今譯 五年春,周王的人在楚國殺了王子朝。
經夏,歸粟于蔡。
傳夏,歸粟于蔡,以周亟矜無資1。
今注 1以周亟矜無資:為的是救助急難并憐憫無幫助的人。
今譯 夏天,魯國送糧食到蔡國,為的是救助有急難的人,并且憐憫沒有得到幫助的人。
經於越入吳。
傳越入吳,吳在楚也1。
今注 1吳在楚也:因為吳國軍隊正在楚國。
今譯 越國攻擊吳國,因為吳國軍隊在楚國。
經六月,丙申,季孫意如卒。
傳六月,季平子行東野1,還未至,丙申,卒于房2。
陽虎将以璵璠3斂,仲梁懷4弗與,曰:“改步改玉5。
”陽虎欲逐之,告公山不狃6,不狃曰:“彼為君也7,子何怨焉?”既葬,桓子8行東野,及費,子洩為費宰,逆勞于郊,桓子敬之,勞仲梁懷,仲梁懷弗敬。
子洩怒,謂陽虎子行之乎9? 今注 1東野:《左通補釋》說東野應近山東費縣。
2房:當以山東省曲阜縣東二十裡防山為近似。
3璵璠:是魯君所佩美玉。
4仲梁懷:季氏的家臣。
5改步改玉:所佩的玉随着地位改變。
6公山不狃:季氏臣,費宰,字子洩。
7彼為君也:家臣稱季氏為君。
8桓子:意如的兒子,季孫斯。
9謂陽虎子行之乎:叫陽虎可以逐仲梁懷。
今譯 六月,季孫意如到東野這地方去,回來沒到魯國都城,丙申死在房這地方。
陽虎将要把璵璠擱在棺材裡,而季孫家臣仲梁懷不給他,并且說:“改了地位,就改了所佩的玉。
”陽虎想把他驅逐出去,告訴費宰公山不狃,不狃說:“他是為了季孫,你何必怨恨呢?”下葬以後,季孫意如的兒子季孫斯到東野去,路過費這地方,公山不狃做費宰,到郊外去迎接,季孫斯對他很恭敬,他也勞問仲梁懷,仲梁懷對他不恭敬。
公山不狃惱了,對陽虎說,可以驅逐仲梁懷了! 經秋,七月,壬子,叔孫不敢卒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秋七月,壬子,叔孫不敢死了。
傳申包胥以秦師至,秦子蒲、子虎帥車五百乘以救楚。
子蒲曰:“吾未知吳道1。
”使楚人先與吳人戰而自稷2會之,大敗夫王于沂3,吳人獲薳射4于柏舉,其子帥奔徒5,以從子西,敗吳師于軍祥6。
秋,七月,子期、子蒲滅唐7。
九月,夫王歸,自立也,以與王戰而敗,奔楚為堂谿氏。
吳師敗楚師于雍澨8,秦師又敗吳師,吳師居麇9,子期将焚之,子西曰:“父兄親暴骨焉,不能收,又焚之,不可。
”子期曰:“國亡矣,死者若有知也,可以歆舊祀,豈憚焚之?”焚之而又戰,吳師敗。
又戰于公婿之谿10,吳師大敗,吳子乃歸,囚闉輿罷11。
闉輿罷請先,遂逃歸。
葉公諸梁12之弟後臧從其母于吳,不待而歸,葉公終不正視。
今注 1吾未知吳道:我不知道吳國打仗的方法。
2稷:《彙纂》說:在今河南省桐柏縣境。
3沂:《彙纂》說:在今河南省正陽縣境。
4薳射:是楚大夫。
5奔徒:類似于遊擊隊。
6軍祥:《彙纂》說:當在随縣西南,近鐘祥之地。
7子期、子蒲滅唐:楚國司馬子期同秦國派來的援軍子蒲,因為唐國幫助吳國伐楚國,就滅了唐國。
8雍澨:在今湖北省天門縣西南,水名,通于漢江。
9麇:據《太平禦覽》,鄖鄉縣本古麇國,是其明證。
10公婿之谿:《釋地》謂在今雲夢北之義堂鎮。
11闉輿罷:是楚大夫。
12葉公諸梁:即沈諸梁。
今譯 申包胥領了秦兵到來,秦國的子蒲、子虎帶了兵車五百乘來救楚國,子蒲說:“我不知道吳國軍隊的戰術。
”便派楚人先和吳人交戰,秦兵從稷地會合攏去,在沂地大敗夫王。
吳人在柏舉地方捉住薳射,他的兒子便領了敗兵,跟着子西,敗吳師于軍祥。
秋天七月,子期、子蒲滅掉唐國。
九月,夫王便回國,自立為吳王,和阖廬戰,被打敗,仍舊逃到楚國,後來變為堂谿氏。
吳兵在雍澨打敗楚兵,秦兵又出來殺敗吳兵。
吳兵屯紮在麇那裡,楚子期要用火燒他。
子西說:“父兄親族的骸骨,都暴露在野外,不能收拾,卻又用火燒他,不好!”子期說:“國家已經亡了,死的人如果有知覺,恢複了楚國,可以祭祀不廢,難道還怕火燒嗎?”便燒了再戰,吳師果然敗了,又戰于公婿的谿上,吳師又大敗,吳王便回國,囚住了闉輿罷。
闉輿罷請求先趕往吳國去,趁空卻逃回楚國。
楚國葉公諸梁的兄弟後臧,跟了他的母親同在吳國做俘虜,後來聽說楚國又安定了,便不等他母親,隻管自己回去,葉公厭惡他不義,從來沒有正眼看過他。
傳乙亥,陽虎囚季桓子及公父文伯1而逐仲梁懷,冬,十月,丁亥,殺公何藐2。
己醜,盟桓子于稷門3之内。
庚寅,大詛,逐公父歜及秦遄4,皆奔齊。
今注 1公父文伯:即公父歜。
2公何藐:是季氏的族人。
3稷門:魯南城門。
4秦遄:季孫意如的姑姑的女婿。
今譯 乙亥,陽虎把季孫斯同公父文伯囚起來,而驅逐仲梁懷。
冬十月丁亥,殺了公何藐。
己醜,在稷門裡面與季孫斯盟誓。
庚寅大詛咒,驅逐了公父文伯同秦遄,他們全逃到齊國去。
傳楚子入于郢。
初,鬬辛聞吳人之争宮也,曰:“吾聞之,不讓則不和,不和不可以遠征。
吳争于楚必有亂,有亂則必歸,焉能定?”楚王之奔随也,将涉于成臼1,藍尹亹2涉其帑,不與王舟。
及甯,王欲殺之。
子西曰:“子常唯思舊怨以敗,君何效焉?”王曰:“善,使複其所,吾以志前惡。
”王賞鬬辛、王孫由于、王孫圉、鐘建、鬬巢、申包胥、王孫賈、宋木、鬬懷3。
子西曰:“請舍懷也。
”王曰:“大德滅小怨,道也。
”申包胥曰:“吾為君也,非為身也。
君既定矣,又何求?且吾尤子旗4,其又為諸?”遂逃賞。
王将嫁季芈,季芈辭曰:“所以為女子,遠丈夫也,鐘建負我矣。
”以妻鐘建,以為樂尹5。
王之在随也,子西為王輿服以保路,國于脾洩6,聞王所在而後從王。
王使由于城麇,複命,子西問高厚焉,弗知。
子西曰:“不能如辭7,城不知高厚小大,何知。
”對曰:“固辭不能,子使餘也。
人各有能有不能,王遇盜于雲中,餘受其戈,其所猶在。
”袒而視之背曰:“此餘所能也,脾洩之事,餘亦弗能也。
” 今注 1成臼:《一統志》說:臼水在今湖北鐘祥縣東南三十裡,其入漢處仍名臼口。
2藍尹亹:是楚大夫。
3鬬辛、王孫由于、王孫圉、鐘建、鬬巢、申包胥、王孫賈、宋木、鬬懷:這九個人全都是跟從楚昭王出奔有功的人。
4子旗:是蔓成然。
5樂尹:管樂器的大夫。
6脾洩:《彙纂》說:地近郢都,當在荊州府境。
7不能如辭:要是自己知道不能夠,當辭掉這種職務。
今譯 楚子居然回去,進了郢城。
當初,鬬辛聽得吳人争宮的事情,便說:“我聽說不讓便是不和,不和便不可以到遠地去征讨的。
現在吳人争于楚境,一定有亂子,有了亂子,那麼一定要回去,哪裡能夠平定楚國呢!”楚王逃往随國的時候,将要渡過臼水,藍尹叫亹的,先要渡他的妻子,不肯把船給王。
等到太平了,王要殺他,子西說:“子常為了舊怨才失敗的,君為什麼要學他呢?”王說:“對的,使他恢複到老職務去,記着我日前的過失。
”楚王又念着大家的功,賞了鬬辛、王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