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昭公七
昭公二十有七年(公元前五一五年)
經二十有七年,春,公如齊。
公至自齊,居于郓。
傳二十七年,春,公如齊。
公至自齊,處于郓,言在外也1。
今注 1言在外也:意思表示在魯國都城以外。
今譯 二十七年春,魯昭公到齊國去。
後又從齊國回來,居住在西郓,意思是說他不在魯國都城裡。
經夏,四月,吳弑其君僚。
傳吳子欲因楚喪而伐之,使公子掩餘、公子燭庸1帥師圍潛2,使延州來季子聘于上國,遂聘于晉以觀諸侯。
楚莠尹然、王尹麇3帥師救潛,左司馬沈尹戌帥都君子與王馬之屬以濟師4,與吳師遇于窮5,令尹子常以舟師及沙汭6而還,左尹郤宛、工尹壽帥師至于潛,吳師不能退7。
吳公子光曰:“此時也,弗可失也。
”告鱄設諸曰:“上國有言曰:‘不索何獲?’我王嗣也8,吾欲求之,事若克,季子雖至,不吾廢也。
”鱄設諸曰:“王可弑也,母老子弱,是無若我何9。
”光曰:“我爾身也!”夏,四月,光伏甲于堀室而享王,王使甲坐于道及其門10,門階戶席皆王親也,夾之以铍11,羞者獻體,改服于門外,執羞者坐行12而入,執铍者夾承之,及體以相授也。
光僞足疾入于堀室。
鱄設諸寘劍于魚中以進,抽劍刺王,铍交于胷,遂弑王。
阖廬13以其子為卿。
季子至曰:“苟先君無廢祀,民人無廢主,社稷有奉,國家無傾,乃吾君也。
吾誰敢怨?哀死事生,以待天命。
非我生亂,立者從之,先人之道也。
”複命哭墓14,複位而待。
吳公子掩餘奔徐,公子燭庸奔鐘吾15,楚師聞吳亂而還。
今注 1公子掩餘、公子燭庸:他們兩人全是吳王僚的母弟。
2潛:《彙纂》說:“今安徽霍山縣東北三十裡有灊城。
” 3莠尹然、王尹麇:莠尹同王尹皆是楚國的官名,然同麇是他們兩人的名字。
4都君子與王馬之屬以濟師:都君子是都邑中的士人,王馬之屬是楚王的養馬官吏,使他們增加入軍隊。
5窮:《一統志》說:“在霍邱縣西。
” 6沙汭:《水道提綱》則以沙河上承穎汝諸水,至正陽關入淮,則以颍口為沙汭。
7吳師不能退:楚國軍隊強,所以吳國軍隊沒法退下去。
8我王嗣也:公子光是吳王諸樊的兒子,所以他說我是王繼嗣的人。
9是無若我何:因為鱄設諸的母親甚老,兒子很年輕,使我怎麼辦呢? 10王使甲坐于道及其門:王使軍隊坐在道邊一直到門口。
11夾之以铍:铍等于劍。
兩邊的人拿着劍來夾着他。
12坐行:拿膝蓋走。
13阖廬:即公子光。
14複命哭墓:到吳王僚的墓上哭,表示他已經回報使命。
15鐘吾:《一統志》說:“今江蘇宿遷縣西北六十裡有司吾城。
” 今譯 吳王要想趁楚平王的喪事,去伐楚國。
使公子掩餘、公子燭庸領了軍隊去圍住了潛,差延州來季子,聘問中央各國,順便聘問晉國,去觀察諸侯的強弱。
楚國的莠尹然、王尹麇領軍隊去救潛,左司馬沈尹戌領了都邑的士人,和替王養馬的官屬,增添了楚國軍隊,和吳國兵相遇于窮這個地方。
令尹子常用水兵行到沙水邊便回去。
左尹郤宛、工尹壽領軍隊到潛這地方,吳師夾住中間,不能退卻。
吳公子光說:“此刻是可以弑王的時候了,弗可以再失機會的。
”告訴鱄設諸說:“中原有句話說:‘不去找尋,哪裡能夠得到?’我是王的嫡嗣,我定要求得王位的。
事情若能成就,季劄雖來,也不會廢掉我的。
”鱄設諸說:“王倒容易弑的,不過我母親已老,兒子還小,這真沒法,叫我怎麼辦呢?”光說:“我就是你的身子,你的母子我自然應該養他們的。
”夏天四月中,光伏甲士在地屋中請王宴會,王差甲士坐在道旁,直到光的門首,當門當階的,主戶主席的,都是王親信的人。
又拿短劍兩面夾護着,凡獻食的人定要解了衣,在門外換了衣服,才得進去。
拿小菜的,要跪着走進,拿短劍的又兩人夾着他,把劍接近他的身體,然後才可呈獻給王,公子光卻假裝害了腳病,躲入地屋中,鱄設諸就放把劍在魚腹中獻進去,正抽劍刺那王,兩邊的劍便加交在鱄設諸胸前,便弑掉了王。
阖廬後來把他的兒子做了卿。
季劄既回吳國說:“如果先君沒有廢祀的禍,人民沒有廢主的憂愁,社稷有人奉承,國家沒有傾覆的災難,這便是我的君主,我怎敢怨誰?我不過哀傷死的,服侍生的,等候天命罷了。
這又不是自我發生的亂子,立了誰就從誰,這是先人起的頭呢。
”便複使命在王僚的墓旁,痛哭了一場,才還他本來的官位,等待王的命令。
吳公子掩餘逃到徐國去,公子燭庸逃到鐘吾去。
楚師聽得吳國起了亂子,便退師回去。
經楚殺其大夫郤宛。
傳郤宛直而和1,國人說之。
鄢将師為右領2,與費無極比而惡之3,令尹子常賄而信讒,無極谮郤宛焉,謂子常曰:“子惡4欲飲酒。
”又謂子惡:“令尹欲飲酒于子氏。
”子惡曰:“我賤人也,不足以辱令尹。
令尹将必來辱,為惠已甚,吾無以酬之,若何?”無極曰:“令尹好甲兵,子出之,吾擇焉。
”取五甲五兵曰:“寘諸門,令尹至必觀之,而從以酬之5。
”及飨日帷諸門左6。
無極謂令尹曰:“吾幾禍子。
子惡将為子不利,甲在門矣,子必無往。
且此役也7,吳可以得志,子惡取賂焉而還,又誤群帥,使退其師曰:‘乘亂不祥。
’吳乘我喪,我乘其亂,不亦可乎?”令尹使視郤氏,則有甲焉,不往。
召鄢将師而告之8,将師退,遂令攻郤氏且爇之。
子惡聞之,遂自殺也。
國人弗爇,令曰:“不爇郤氏,與之同罪。
”或取一編菅焉,或取一秉稈焉9,國人投之,遂弗爇也,令尹炮之,盡滅郤氏之族黨,殺陽令終與其弟完及佗與晉陳10及其子弟。
晉陳之族呼于國曰:“鄢氏、費氏自以為王,專禍楚國,弱寡王室,蒙王與令尹以自利也,令尹盡信之矣。
國将如何?”令尹病之。
今注 1直而和:以直道侍奉楚王,對于同事全用和順。
2右領:官名。
3比而惡之:聯合而恨郤宛。
4子惡:就是郤宛。
5從以酬之:就這樣來酬報他。
6帷諸門左:将軍器擱到門左的帷帳中。
7且此役也:這是指春天救潛的戰役。
8召鄢将師而告之:叫鄢将師來而告訴他,郤宛門口有甲兵想害令尹。
9或取一編菅焉,或取一秉稈焉:有的拿着一束柴,有的拿着一把草。
10晉陳:楚大夫,郤氏的一黨。
今譯 楚左尹郤宛既然正直又和氣,國人很歡迎他。
鄢将師做了右領的官,卻和費無極結黨厭惡那郤宛。
令尹子常又喜歡私賄,相信壞話的,無極便去講郤宛的短處。
有一天,對子常說:“郤宛要請你喝酒呢。
”一面又對郤宛道:“令尹要在你家中喝酒呢。
”郤宛說:“我是賤人啊!夠不上屈令尹的駕,令尹如果一定要來屈臨,那是光榮極了,隻我沒有什麼可以酬報他,怎麼樣呢?”無極說:“令尹是喜歡甲兵的,你隻把甲兵搬些出來,讓我替你選擇一下。
”便取了五副鐵甲衣和五種兵器,對郤宛說:“放這些在門首,令尹到了,定要看的,便可這樣酬報他。
”到了宴會那一天,便張起帷帳在門的左邊。
把鐵甲衣兵器放在那中間。
無極便一面又對令尹說:“我幾乎害了你,郤宛将要不利于你呢。
鐵甲衣已擺放門前了,你定然不可去的。
并且救潛那回戰争,吳國是可以敗得的,隻因為郤宛得了私賄,便退了回來,又迷惑許多将官,使他們退兵,說:‘趁人家的亂子,是不吉利的。
’你想吳國也是趁我有喪事的,我趁了他有亂子,不也是可以的嗎?”令尹便差人到郤氏去查看,果然有鐵甲衣陳設着在門前,便不去,喊了鄢将師來告訴他,将師退下去,便發令攻打郤氏,并且放火燒他。
郤宛聽得這消息,竟把自己殺死。
國人卻知道他冤枉,不肯去燒他的房屋。
因下令說:“不肯燒郤氏的,和他同罪!”于是有的拿了一束柴,有的拿了一把稻草,國人都丢在那裡便走,燒也燒不起來。
令尹便燒死那郤宛,完全滅掉郤氏的宗族戚黨,殺死陽令終和他的弟完及佗,還有他的同黨晉陳,以及他的子弟。
于是晉陳的族人,在國中大呼說:“鄢氏費氏,自以為就是王了,專權害着楚國,使王室寡弱起來,欺瞞了王和令尹,專謀自私自利,連令尹也完全相信他們了,國家怎麼得了?”令尹因此就厭惡他們。
經秋,晉士鞅、宋樂祁犁、衛北宮喜、曹人、邾人、滕人會于扈。
傳秋,會于扈1,令城周2,且謀納公也。
宋衛皆利納公,固請之。
範獻子取貨于季孫,謂司城子梁與北宮貞子3曰:“季孫未知其罪而君伐之,請囚請亡,于是乎不獲。
君又弗克,而自出也,夫豈無備,而能出君乎?季氏之複4,天救之也,休公徒之怒,而啟叔孫氏之心,不然,豈其伐人而說甲執冰以遊。
叔孫氏懼禍之濫,而自同于季氏,天之道也。
魯君守齊三年而無成,季氏甚得其民,淮夷與之。
有十年之備,有齊楚之援,有天之贊,有民之助,有堅守之心,有列國之權而弗敢宣5也,事君如在國,故鞅以為難。
二子皆圖國者也,而欲納魯君,鞅之願也,請從二子以圍魯,無成死之。
”二子懼皆辭,乃辭小國,而以難複6。
孟懿子陽虎7伐郓,郓人将戰,子家子曰:“天命不慆久矣8,使君亡者必此衆也。
天既禍之而自福也,不亦難乎?猶有鬼神此必敗也。
嗚呼!為無望也夫,其死于此乎。
”公使子家子如晉,公徒敗于且知9。
今注 1扈:鄭地。
在今河南省原武縣西北。
2令城周:城字原作成,誤,今改作城。
3司城子梁、北宮貞子:司城子梁即宋國樂祁,北宮貞子是衛國北宮喜。
4複:安定。
5宣:用。
6而以難複:以魯昭公回國甚為困難,回複晉君。
7陽虎:季孫氏的家臣。
8天命不慆久矣:天命不可以疑惑已經很久了。
9且知:《續山東考古錄》說:“且知:在郓城東。
” 今譯 秋天,在扈這地方開會,為的使諸侯修周都城,并且計謀使魯昭公回都城。
宋國同衛國全以為使魯昭公回國有利,堅決地請求晉國。
士鞅受到季孫的賄賂,對宋國的樂祁同衛國的北宮喜說:“季孫不知道他的罪狀,而魯君就讨伐他,季孫請求囚禁,請求逃亡,全不獲準。
魯君也沒有打勝仗而自己逃出來,季孫氏毫無預備,就能使君出亡嗎?季孫氏的安定是為天所救助,使公的黨徒怒氣止息,而使叔孫氏發生同心,要不如此,豈有伐人而脫下甲胄,拿着箭筒來遊逛。
叔孫氏很怕禍亂更大了,因此就同季氏同心,這是天的道理。
魯君守在齊國三年的工夫,毫無成就。
季孫氏很得到人民的愛護,連淮夷全都跟他們相連。
有十年的預備,有齊國楚國的援助,有天的贊許,有人民的幫助,有堅守的心,有國君的權力,而不敢宣布,侍奉魯君如在國内一樣,所以我以為這件事很難。
你們二位全是想圖謀國家的人,你們想使魯君回國,這是我的願望,請随從着兩位,以圍魯國都城,若不成功,我們就死。
”樂祁同北宮喜害怕了,就辭退想納昭公回魯的各小國,而以難叫魯君回國告訴晉君。
仲孫何忌同季孫氏的家臣陽虎,讨伐郓,郓人想打仗,子家羁說:“天命對魯君已經毫不懷疑,使你逃亡的必是這班人。
天既然降災禍,而自以為福氣,這不也很難嗎?假設尚有鬼神,這必定要失敗的。
哎呀!沒有希望了,你一定死在這裡。
”魯昭公派子家羁到晉國去,昭公的黨徒在且知這地方失敗了。
經冬,十月,曹伯午卒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冬天十月曹伯午死了。
經邾快來奔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邾國的大夫邾快逃到魯國來。
傳楚郤宛之難,國言未已,進胙者莫不謗令尹。
沈尹戌言于子常曰:“夫左尹與中廄尹1莫知其罪,而子殺之,以興謗讟,至于今不已,戌也惑之。
仁者殺人以掩謗,猶弗為也。
今吾子殺人以興謗而弗圖,不亦異乎!夫無極,楚之讒人也,民莫不知。
去朝吳2,出蔡侯朱3,喪大子建,殺連尹奢4,屏王之耳目,使不聰明,不然,平王之溫惠共儉有過成莊,無不及焉,所以不獲諸侯,迩無極也5。
今又殺三不辜以興大謗6,幾及子矣。
子而不圖,将焉用之?夫鄢将師矯子之命以滅三族。
三族,國之良也,而不愆位7,吳新有君8,疆埸日駭,楚國若有大事,子其危哉?知者除讒以自安也,今子愛讒以自危也,甚矣其惑也!”子常曰:“是瓦之罪,敢不良圖。
”九月,己未,子常殺費無極與鄢将師,盡滅其族,以說于國,謗言乃止。
今注 1左尹與中廄尹:左尹是郤宛,中廄尹是陽令終。
2去朝吳:在魯昭公十五年。
3出蔡侯朱:在魯昭公二十一年。
4喪大子建殺連尹奢:在魯昭公二十年。
5迩無極也:阮刊本作“迩無及也”,今據《四部叢刊》影宋本校正。
6殺三不辜以興大謗:三不辜指郤氏、陽氏、晉陳氏。
以興了大的怨恨。
7而不愆位:他們在職位上并沒有過錯。
8吳新有君:吳國新立了阖廬。
今譯 楚子常殺郤宛以後,貴族們一直談論着不歇,凡進祭肉祝福的人,沒有一個不毀謗令尹的。
沈尹戌便對子常說:“左尹郤宛和中廄尹陽令終并沒有哪個知道他們犯什麼罪,你卻把他殺了,因而興起了許多毀謗怨恨你的話來,直到現在還沒有停歇,我戌倒很疑心這事呢。
慈善的人以殺人來遮蓋那不好聽的話,還不肯做的。
現在你倒殺了人興起那不好聽的話來,還不肯早些打算,這不是很詫異的嗎?那個無極是楚國挑撥是非的壞人,百姓沒一個不
公至自齊,居于郓。
傳二十七年,春,公如齊。
公至自齊,處于郓,言在外也1。
今注 1言在外也:意思表示在魯國都城以外。
今譯 二十七年春,魯昭公到齊國去。
後又從齊國回來,居住在西郓,意思是說他不在魯國都城裡。
經夏,四月,吳弑其君僚。
傳吳子欲因楚喪而伐之,使公子掩餘、公子燭庸1帥師圍潛2,使延州來季子聘于上國,遂聘于晉以觀諸侯。
楚莠尹然、王尹麇3帥師救潛,左司馬沈尹戌帥都君子與王馬之屬以濟師4,與吳師遇于窮5,令尹子常以舟師及沙汭6而還,左尹郤宛、工尹壽帥師至于潛,吳師不能退7。
吳公子光曰:“此時也,弗可失也。
”告鱄設諸曰:“上國有言曰:‘不索何獲?’我王嗣也8,吾欲求之,事若克,季子雖至,不吾廢也。
”鱄設諸曰:“王可弑也,母老子弱,是無若我何9。
”光曰:“我爾身也!”夏,四月,光伏甲于堀室而享王,王使甲坐于道及其門10,門階戶席皆王親也,夾之以铍11,羞者獻體,改服于門外,執羞者坐行12而入,執铍者夾承之,及體以相授也。
光僞足疾入于堀室。
鱄設諸寘劍于魚中以進,抽劍刺王,铍交于胷,遂弑王。
阖廬13以其子為卿。
季子至曰:“苟先君無廢祀,民人無廢主,社稷有奉,國家無傾,乃吾君也。
吾誰敢怨?哀死事生,以待天命。
非我生亂,立者從之,先人之道也。
”複命哭墓14,複位而待。
吳公子掩餘奔徐,公子燭庸奔鐘吾15,楚師聞吳亂而還。
今注 1公子掩餘、公子燭庸:他們兩人全是吳王僚的母弟。
2潛:《彙纂》說:“今安徽霍山縣東北三十裡有灊城。
” 3莠尹然、王尹麇:莠尹同王尹皆是楚國的官名,然同麇是他們兩人的名字。
4都君子與王馬之屬以濟師:都君子是都邑中的士人,王馬之屬是楚王的養馬官吏,使他們增加入軍隊。
5窮:《一統志》說:“在霍邱縣西。
” 6沙汭:《水道提綱》則以沙河上承穎汝諸水,至正陽關入淮,則以颍口為沙汭。
7吳師不能退:楚國軍隊強,所以吳國軍隊沒法退下去。
8我王嗣也:公子光是吳王諸樊的兒子,所以他說我是王繼嗣的人。
9是無若我何:因為鱄設諸的母親甚老,兒子很年輕,使我怎麼辦呢? 10王使甲坐于道及其門:王使軍隊坐在道邊一直到門口。
11夾之以铍:铍等于劍。
兩邊的人拿着劍來夾着他。
12坐行:拿膝蓋走。
13阖廬:即公子光。
14複命哭墓:到吳王僚的墓上哭,表示他已經回報使命。
15鐘吾:《一統志》說:“今江蘇宿遷縣西北六十裡有司吾城。
” 今譯 吳王要想趁楚平王的喪事,去伐楚國。
使公子掩餘、公子燭庸領了軍隊去圍住了潛,差延州來季子,聘問中央各國,順便聘問晉國,去觀察諸侯的強弱。
楚國的莠尹然、王尹麇領軍隊去救潛,左司馬沈尹戌領了都邑的士人,和替王養馬的官屬,增添了楚國軍隊,和吳國兵相遇于窮這個地方。
令尹子常用水兵行到沙水邊便回去。
左尹郤宛、工尹壽領軍隊到潛這地方,吳師夾住中間,不能退卻。
吳公子光說:“此刻是可以弑王的時候了,弗可以再失機會的。
”告訴鱄設諸說:“中原有句話說:‘不去找尋,哪裡能夠得到?’我是王的嫡嗣,我定要求得王位的。
事情若能成就,季劄雖來,也不會廢掉我的。
”鱄設諸說:“王倒容易弑的,不過我母親已老,兒子還小,這真沒法,叫我怎麼辦呢?”光說:“我就是你的身子,你的母子我自然應該養他們的。
”夏天四月中,光伏甲士在地屋中請王宴會,王差甲士坐在道旁,直到光的門首,當門當階的,主戶主席的,都是王親信的人。
又拿短劍兩面夾護着,凡獻食的人定要解了衣,在門外換了衣服,才得進去。
拿小菜的,要跪着走進,拿短劍的又兩人夾着他,把劍接近他的身體,然後才可呈獻給王,公子光卻假裝害了腳病,躲入地屋中,鱄設諸就放把劍在魚腹中獻進去,正抽劍刺那王,兩邊的劍便加交在鱄設諸胸前,便弑掉了王。
阖廬後來把他的兒子做了卿。
季劄既回吳國說:“如果先君沒有廢祀的禍,人民沒有廢主的憂愁,社稷有人奉承,國家沒有傾覆的災難,這便是我的君主,我怎敢怨誰?我不過哀傷死的,服侍生的,等候天命罷了。
這又不是自我發生的亂子,立了誰就從誰,這是先人起的頭呢。
”便複使命在王僚的墓旁,痛哭了一場,才還他本來的官位,等待王的命令。
吳公子掩餘逃到徐國去,公子燭庸逃到鐘吾去。
楚師聽得吳國起了亂子,便退師回去。
經楚殺其大夫郤宛。
傳郤宛直而和1,國人說之。
鄢将師為右領2,與費無極比而惡之3,令尹子常賄而信讒,無極谮郤宛焉,謂子常曰:“子惡4欲飲酒。
”又謂子惡:“令尹欲飲酒于子氏。
”子惡曰:“我賤人也,不足以辱令尹。
令尹将必來辱,為惠已甚,吾無以酬之,若何?”無極曰:“令尹好甲兵,子出之,吾擇焉。
”取五甲五兵曰:“寘諸門,令尹至必觀之,而從以酬之5。
”及飨日帷諸門左6。
無極謂令尹曰:“吾幾禍子。
子惡将為子不利,甲在門矣,子必無往。
且此役也7,吳可以得志,子惡取賂焉而還,又誤群帥,使退其師曰:‘乘亂不祥。
’吳乘我喪,我乘其亂,不亦可乎?”令尹使視郤氏,則有甲焉,不往。
召鄢将師而告之8,将師退,遂令攻郤氏且爇之。
子惡聞之,遂自殺也。
國人弗爇,令曰:“不爇郤氏,與之同罪。
”或取一編菅焉,或取一秉稈焉9,國人投之,遂弗爇也,令尹炮之,盡滅郤氏之族黨,殺陽令終與其弟完及佗與晉陳10及其子弟。
晉陳之族呼于國曰:“鄢氏、費氏自以為王,專禍楚國,弱寡王室,蒙王與令尹以自利也,令尹盡信之矣。
國将如何?”令尹病之。
今注 1直而和:以直道侍奉楚王,對于同事全用和順。
2右領:官名。
3比而惡之:聯合而恨郤宛。
4子惡:就是郤宛。
5從以酬之:就這樣來酬報他。
6帷諸門左:将軍器擱到門左的帷帳中。
7且此役也:這是指春天救潛的戰役。
8召鄢将師而告之:叫鄢将師來而告訴他,郤宛門口有甲兵想害令尹。
9或取一編菅焉,或取一秉稈焉:有的拿着一束柴,有的拿着一把草。
10晉陳:楚大夫,郤氏的一黨。
今譯 楚左尹郤宛既然正直又和氣,國人很歡迎他。
鄢将師做了右領的官,卻和費無極結黨厭惡那郤宛。
令尹子常又喜歡私賄,相信壞話的,無極便去講郤宛的短處。
有一天,對子常說:“郤宛要請你喝酒呢。
”一面又對郤宛道:“令尹要在你家中喝酒呢。
”郤宛說:“我是賤人啊!夠不上屈令尹的駕,令尹如果一定要來屈臨,那是光榮極了,隻我沒有什麼可以酬報他,怎麼樣呢?”無極說:“令尹是喜歡甲兵的,你隻把甲兵搬些出來,讓我替你選擇一下。
”便取了五副鐵甲衣和五種兵器,對郤宛說:“放這些在門首,令尹到了,定要看的,便可這樣酬報他。
”到了宴會那一天,便張起帷帳在門的左邊。
把鐵甲衣兵器放在那中間。
無極便一面又對令尹說:“我幾乎害了你,郤宛将要不利于你呢。
鐵甲衣已擺放門前了,你定然不可去的。
并且救潛那回戰争,吳國是可以敗得的,隻因為郤宛得了私賄,便退了回來,又迷惑許多将官,使他們退兵,說:‘趁人家的亂子,是不吉利的。
’你想吳國也是趁我有喪事的,我趁了他有亂子,不也是可以的嗎?”令尹便差人到郤氏去查看,果然有鐵甲衣陳設着在門前,便不去,喊了鄢将師來告訴他,将師退下去,便發令攻打郤氏,并且放火燒他。
郤宛聽得這消息,竟把自己殺死。
國人卻知道他冤枉,不肯去燒他的房屋。
因下令說:“不肯燒郤氏的,和他同罪!”于是有的拿了一束柴,有的拿了一把稻草,國人都丢在那裡便走,燒也燒不起來。
令尹便燒死那郤宛,完全滅掉郤氏的宗族戚黨,殺死陽令終和他的弟完及佗,還有他的同黨晉陳,以及他的子弟。
于是晉陳的族人,在國中大呼說:“鄢氏費氏,自以為就是王了,專權害着楚國,使王室寡弱起來,欺瞞了王和令尹,專謀自私自利,連令尹也完全相信他們了,國家怎麼得了?”令尹因此就厭惡他們。
經秋,晉士鞅、宋樂祁犁、衛北宮喜、曹人、邾人、滕人會于扈。
傳秋,會于扈1,令城周2,且謀納公也。
宋衛皆利納公,固請之。
範獻子取貨于季孫,謂司城子梁與北宮貞子3曰:“季孫未知其罪而君伐之,請囚請亡,于是乎不獲。
君又弗克,而自出也,夫豈無備,而能出君乎?季氏之複4,天救之也,休公徒之怒,而啟叔孫氏之心,不然,豈其伐人而說甲執冰以遊。
叔孫氏懼禍之濫,而自同于季氏,天之道也。
魯君守齊三年而無成,季氏甚得其民,淮夷與之。
有十年之備,有齊楚之援,有天之贊,有民之助,有堅守之心,有列國之權而弗敢宣5也,事君如在國,故鞅以為難。
二子皆圖國者也,而欲納魯君,鞅之願也,請從二子以圍魯,無成死之。
”二子懼皆辭,乃辭小國,而以難複6。
孟懿子陽虎7伐郓,郓人将戰,子家子曰:“天命不慆久矣8,使君亡者必此衆也。
天既禍之而自福也,不亦難乎?猶有鬼神此必敗也。
嗚呼!為無望也夫,其死于此乎。
”公使子家子如晉,公徒敗于且知9。
今注 1扈:鄭地。
在今河南省原武縣西北。
2令城周:城字原作成,誤,今改作城。
3司城子梁、北宮貞子:司城子梁即宋國樂祁,北宮貞子是衛國北宮喜。
4複:安定。
5宣:用。
6而以難複:以魯昭公回國甚為困難,回複晉君。
7陽虎:季孫氏的家臣。
8天命不慆久矣:天命不可以疑惑已經很久了。
9且知:《續山東考古錄》說:“且知:在郓城東。
” 今譯 秋天,在扈這地方開會,為的使諸侯修周都城,并且計謀使魯昭公回都城。
宋國同衛國全以為使魯昭公回國有利,堅決地請求晉國。
士鞅受到季孫的賄賂,對宋國的樂祁同衛國的北宮喜說:“季孫不知道他的罪狀,而魯君就讨伐他,季孫請求囚禁,請求逃亡,全不獲準。
魯君也沒有打勝仗而自己逃出來,季孫氏毫無預備,就能使君出亡嗎?季孫氏的安定是為天所救助,使公的黨徒怒氣止息,而使叔孫氏發生同心,要不如此,豈有伐人而脫下甲胄,拿着箭筒來遊逛。
叔孫氏很怕禍亂更大了,因此就同季氏同心,這是天的道理。
魯君守在齊國三年的工夫,毫無成就。
季孫氏很得到人民的愛護,連淮夷全都跟他們相連。
有十年的預備,有齊國楚國的援助,有天的贊許,有人民的幫助,有堅守的心,有國君的權力,而不敢宣布,侍奉魯君如在國内一樣,所以我以為這件事很難。
你們二位全是想圖謀國家的人,你們想使魯君回國,這是我的願望,請随從着兩位,以圍魯國都城,若不成功,我們就死。
”樂祁同北宮喜害怕了,就辭退想納昭公回魯的各小國,而以難叫魯君回國告訴晉君。
仲孫何忌同季孫氏的家臣陽虎,讨伐郓,郓人想打仗,子家羁說:“天命對魯君已經毫不懷疑,使你逃亡的必是這班人。
天既然降災禍,而自以為福氣,這不也很難嗎?假設尚有鬼神,這必定要失敗的。
哎呀!沒有希望了,你一定死在這裡。
”魯昭公派子家羁到晉國去,昭公的黨徒在且知這地方失敗了。
經冬,十月,曹伯午卒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冬天十月曹伯午死了。
經邾快來奔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邾國的大夫邾快逃到魯國來。
傳楚郤宛之難,國言未已,進胙者莫不謗令尹。
沈尹戌言于子常曰:“夫左尹與中廄尹1莫知其罪,而子殺之,以興謗讟,至于今不已,戌也惑之。
仁者殺人以掩謗,猶弗為也。
今吾子殺人以興謗而弗圖,不亦異乎!夫無極,楚之讒人也,民莫不知。
去朝吳2,出蔡侯朱3,喪大子建,殺連尹奢4,屏王之耳目,使不聰明,不然,平王之溫惠共儉有過成莊,無不及焉,所以不獲諸侯,迩無極也5。
今又殺三不辜以興大謗6,幾及子矣。
子而不圖,将焉用之?夫鄢将師矯子之命以滅三族。
三族,國之良也,而不愆位7,吳新有君8,疆埸日駭,楚國若有大事,子其危哉?知者除讒以自安也,今子愛讒以自危也,甚矣其惑也!”子常曰:“是瓦之罪,敢不良圖。
”九月,己未,子常殺費無極與鄢将師,盡滅其族,以說于國,謗言乃止。
今注 1左尹與中廄尹:左尹是郤宛,中廄尹是陽令終。
2去朝吳:在魯昭公十五年。
3出蔡侯朱:在魯昭公二十一年。
4喪大子建殺連尹奢:在魯昭公二十年。
5迩無極也:阮刊本作“迩無及也”,今據《四部叢刊》影宋本校正。
6殺三不辜以興大謗:三不辜指郤氏、陽氏、晉陳氏。
以興了大的怨恨。
7而不愆位:他們在職位上并沒有過錯。
8吳新有君:吳國新立了阖廬。
今譯 楚子常殺郤宛以後,貴族們一直談論着不歇,凡進祭肉祝福的人,沒有一個不毀謗令尹的。
沈尹戌便對子常說:“左尹郤宛和中廄尹陽令終并沒有哪個知道他們犯什麼罪,你卻把他殺了,因而興起了許多毀謗怨恨你的話來,直到現在還沒有停歇,我戌倒很疑心這事呢。
慈善的人以殺人來遮蓋那不好聽的話,還不肯做的。
現在你倒殺了人興起那不好聽的話來,還不肯早些打算,這不是很詫異的嗎?那個無極是楚國挑撥是非的壞人,百姓沒一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