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四

關燈
昭公四 昭公十有三年(公元前五二九年) 經十有三年,春,叔弓帥師圍費。

     傳十三年,春,叔弓圍費,弗克敗焉1。

    平子怒,令見費人執之以為囚俘。

    冶區夫2曰:“非也。

    若見費人,寒者衣之,饑者食之,為之令主而共其乏困,費來如歸,南氏亡矣,民将叛之,誰與居邑?若憚之以威,懼之以怒,民疾而叛,為之聚也,若諸侯皆然,費人無歸,不親南氏,将焉入矣!”平子從之,費人叛南氏。

     今注 1弗克敗焉:他沒有能成功,為費人所敗。

     2冶區夫:魯大夫。

     今譯 十三年春,叔弓圍了費城,沒有能成功,為費人所打敗。

    季孫意如就發怒,令看見費人就逮起來,作為俘虜。

    魯大夫冶區夫說:“這不對,要是看見費人,沒有衣服的就給他衣服,沒有吃的人就給他吃飯,做費人的好主人,而供給他的乏困,費人全來這兒歸依你,南氏就亡了。

    人民将對他反叛,誰肯住在那裡?要是拿威嚴來使他害怕,拿惱怒來威吓他,這使費人都害怕而叛,聚集到南氏那裡,要是諸侯全這樣辦,費人沒處可去,那麼他不同南氏親近,将到何處去呢?”季孫意如就聽從這話,費人對南氏反叛了。

     經夏,四月,楚公子比自晉歸于楚,弑其君虔于乾谿。

    楚公子棄疾殺公子比。

     傳楚子之為令尹也,殺大司馬薳掩而取其室1,及即位,奪薳居田2,遷許而質許圍3,蔡洧有寵于王,王之滅蔡也,其父死焉4,王使與于守而行。

    申之會5,越大夫戮焉,王奪鬬韋龜中犫6,又奪成然7邑,而使為郊尹,蔓成然故事蔡公,故薳氏之族。

    及薳居、許圍、蔡洧、蔓成然,皆王所不禮也,因群喪職之族,啟越大夫常壽過作亂,圍固城,克息舟8,城而居之。

    觀起之死也,其子從在蔡事朝吳9,曰:“今不封蔡,蔡不封矣,我請試之。

    ”以蔡公之命召子幹、子皙,及郊而告之情10,強與之盟,入襲蔡,蔡公将食,見之而逃。

    觀從使子幹食11,坎用牲加書而速行12,己徇于蔡曰:“蔡公召二子将納之,與之盟而遣之矣,将師而從之13。

    ”蔡人聚将執之14。

    辭曰:“失賊成軍,而殺餘何益?”乃釋之。

    朝吳曰:“二三子若能死亡,則如違之15,以待所濟;若求安定,則如與之,以濟所欲且違上,何适而可?”衆曰:“與之。

    ”乃奉蔡公,召二子而盟于鄧16,依陳蔡人以國。

    楚公子比、公子黑肱、公子棄疾、蔓成然、蔡朝吳帥陳蔡不羹許葉之師,因四族之徒,以入楚,及郊,陳蔡欲為名,故請為武軍。

    蔡公知之,曰:“欲速,且役病矣,請藩而已。

    ”乃藩為軍。

    蔡公使須務牟與史猈18先入,因正仆人殺大子祿及公子罷敵19。

    公子比為王,公子黑肱為令尹,次于魚陂20。

    公子棄疾為司馬,先除王宮,使觀從從師于乾谿,而遂告之21,且曰:“先歸複所,後者劓。

    ”師及訾梁22而潰。

    王聞群公子之死也,自投于車下曰:“人之愛其子也,亦如餘乎?”侍者曰:“甚焉!小人老而無子,知擠于溝壑矣。

    ”王曰:“餘殺人子多矣,能無及此乎?”右尹子革曰:“請待于郊,以聽國人。

    ”王曰:“衆怒不可犯也!”曰:“若入于大都而乞師于諸侯。

    ”王曰:“皆叛矣。

    ”曰:“若亡于諸侯以聽大國之圖君也。

    ”王曰:“大福不再,隻取辱焉。

    ”然丹乃歸于楚。

    王沿夏将欲入鄢,芋尹無宇之子申亥曰:“吾父再奸王命,王弗誅,惠孰大焉。

    君不可忍,惠不可棄,吾其從王。

    ”乃求王遇諸棘圍23以歸。

    夏,五月,癸亥,王缢于芋尹申亥氏,申亥以其二女殉而葬之。

     觀從謂子幹曰:“不殺棄疾,雖得國,猶受禍也。

    ”子幹曰:“餘不忍也。

    ”子玉24曰:“人将忍子,吾不忍俟也!”乃行。

    國每夜駭曰:“王入矣!”乙卯夜,棄疾使周走而呼曰:“王至矣!”國人大驚。

    使蔓成然走告子幹子皙曰:“王至矣!國人殺君司馬,将來矣。

    君若早自圖也,可以無辱。

    衆怒如水火焉,不可為謀。

    ”又有呼而走至者曰:“衆至矣!”二子皆自殺。

    丙辰,棄疾即位,名曰熊居,葬子幹于訾,實訾敖。

    殺囚,衣之王服而流諸漢,乃取而葬之,以靖國人。

    使子旗25為令尹。

    楚師還自徐,吳人敗諸豫章,獲其五帥26。

    平王封陳蔡,複遷邑27,緻群賂,施舍寬民,宥罪舉職。

    召觀從,王曰:“唯爾所欲。

    ”對曰:“臣之先佐開蔔。

    ”乃使為蔔尹。

    使枝如子躬聘于鄭,且緻犫栎之田,事畢弗緻。

    鄭人請曰:“聞諸道路,将命寡君以犫栎,敢請命。

    ”對曰:“臣未聞命。

    ”既複,王問犫栎,降服而對曰:“臣過失命,未之緻也。

    ”王執其手曰:“子毋勤,姑歸,不穀有事其告子也。

    ”他年芋尹申亥以王柩告,乃改葬之。

    初,靈王蔔曰:“餘尚得天下。

    ”不吉,投龜诟天而呼曰:“是區區者而不餘畀,餘必自取之。

    ”民患王之無厭也,故從亂如歸。

    初,共王無冢適,有寵子五人,無適立焉,乃大有事于群望,而祈曰:“請神擇于五人者使主社稷。

    ”乃遍以璧見于群望曰:“當璧而拜者,神所立也,誰敢違之。

    ”既乃與巴姬28,密埋璧于大室之庭29,使五人齊而長入拜30,康王跨之,靈王肘加焉,子幹、子皙皆遠之,平王弱,抱而入,再拜皆厭紐31。

    鬬韋龜屬成然焉,且曰:“棄禮違命,楚其危哉!”子幹歸,韓宣子問于叔向曰:“子幹其濟乎?”對曰:“難。

    ”宣子曰:“同惡相求,如市賈焉,何難?”對曰:“無與同好,誰與同惡?取國有五難,有寵而無人,一也。

    有人而無主,二也。

    有主而無謀,三也。

    有謀而無民,四也。

    有民而無德,五也。

    子幹在晉十三年矣,晉楚之從不聞達者,可謂無人。

    族盡親叛,可謂無主。

    無釁而動,可謂無謀。

    為羁終世,可謂無民。

    亡無愛征,可謂無德。

    王虐而不忌,楚君子幹涉五難以弑舊君,誰能濟之?有楚國者其棄疾乎?君陳蔡,城外屬焉。

    苛慝不作,盜賊伏隐,私欲不違,民無怨心,先神命之,國民信之。

    芈姓有亂,必季實立,楚之常也。

    獲神一也32。

    有民二也,令德三也,寵貴四也,居常五也33,有五利以去五難,誰能害之?子幹之官則右尹也,數其貴寵則庶子也,以神所命則又遠之,其貴亡矣,其寵棄矣,民無懷焉,國無與焉,将何以立?”宣子曰:“齊桓晉文不亦是乎?”對曰:“齊桓,衛姬之子也,有寵于僖,有鮑叔牙、賓須無、隰朋以為輔佐,有莒衛以為外主,有國高以為内主,從善如流,下善齊肅,不藏賄,不從欲,施舍不倦,求善不厭,是以有國,不亦宜乎?我先君文公,狐季姬之子也,有寵于獻,好學而不貳,生十七年,有士五人,有先大夫子餘、子犯以為腹心,有魏犫、賈佗以為股肱,有齊、宋、秦、楚,以為外主,有栾、郤、狐、先以為内主,亡十九年,守志彌笃,惠懷棄民,民從而與之,獻無異親,民無異望34,天方相晉,将何以代文?此二君者異于子幹。

    共有寵子35,國有奧主,無施于民,無援于外,去晉而不送,歸楚而不逆,何以冀國?” 今注 1殺大司馬薳掩而取其室:這件事發生在襄公三十年。

     2奪薳居田:薳居是薳掩的本家,奪到薳居的田地。

     3許圍:許大夫。

     4王之滅蔡也,其父死焉:楚靈王滅蔡國在魯昭公十一年。

    蔡洧的父親被打死。

     5申之會:在魯昭公四年。

     6韋龜中犫:鬬韋龜是令尹子文的玄孫。

    中犫:在今河南魯山。

     7成然:蔓成然。

     8息舟:在今河南省息縣東北四十裡有固城集。

     9朝吳:蔡大夫,聲子的兒子。

     10及郊而告之情:到了近郊才告訴實情,蔡公不知道這是計謀。

     11觀從使子幹食:觀從叫子幹在那裡吃飯。

     12坎用牲加書而速行:用牲穿地而祭,立下盟書,叫子幹趕緊走。

     13将師而從之:将率領着軍隊來幫助他。

     14将執之:将把觀從逮起來。

     15則如違之:那麼就不遵守蔡公的命令。

     16鄧:在今河南省郾城縣東南。

     17四族之徒:遠氏、許圍、蔡洧、蔓成然的黨羽。

     18須務牟、史猈:全是楚大夫。

     19大子祿、公子罷敵:全是楚靈王的兒子。

     20魚陂:《一統志》說:“甘魚陂在湖北省鐘祥縣南。

    ” 21遂告之:告訴他們對靈王反叛。

     22訾梁:《大事表》說:“在河南信陽縣界,有訾梁。

    ” 23棘圍:案《方輿紀要》:“河南新野鄉,有棘水,經古棘陽城,至縣東南入濟水,轉入于漢。

    ”又說:“棘水自新野縣東,而南流入于濟水,謂之為力口,棘力聲相近,當為棘口也。

    ”案棘圍即棘水之口,與王沿夏入鄢之路為便利。

     24子玉:觀從。

     25子旗:蔓成然。

     26五帥:指蕩侯、潘子、司馬督、嚣尹午、陵尹喜五人。

     27複遷邑:把昭公九年所遷的地方,全遷回去。

     28巴姬:共王的妾。

     29大室之庭:楚國祖廟中間的庭。

     30五人齊而長入拜:五個人齋戒論着長幼去拜。

    齊音義同齋。

     31再拜皆厭紐:兩次拜全都壓到玉的紐上。

     32獲神一也:當璧紐來拜。

     33居常五也:最小的。

     34獻無異親,民無異望:晉獻公的兒子九個人,這時隻剩下文公。

     35共有寵子:楚共王有寵愛的兒子楚平王。

     今譯 楚王做令尹的時候,殺了大司馬薳掩,并且占據他的家财,到了他即王位以後,又奪到薳居的田地,把許國遷居而把許大夫圍做人質,蔡洧為靈王所寵愛,靈王滅蔡的時候,他的父親被打死,靈王到乾谿的時候,就叫蔡洧看守着國家。

    在申開會時,越大夫被責備了,靈王又奪掉鬬韋龜中犫的地方,又奪掉他的兒子成然的封邑,但使他做郊尹的官,蔓成然本來侍奉蔡公,是薳氏的一族。

    到了薳居、許圍、蔡洧、蔓成然全是靈王所不禮愛的人,于是乘着沒有職位的各族,導緻越大夫常壽過作亂,圍了固城,修了息舟這城而住在那裡。

    觀起死的時候,他的兒子觀從在蔡侍奉以前蔡大夫朝吳,觀從說:“現在要不封蔡國,蔡國永遠不會被封,我請嘗試一下。

    ”拿蔡公的命令叫子幹同子皙等到了城外方告訴他們,蔡公并不知道這件事,強迫與他盟誓,進去攻擊蔡城,蔡公正要吃飯,見了他們就逃走了。

    觀從叫子幹在那兒吃飯,自己用牲穿地而祭,立下盟書,叫子幹趕緊走,觀從自己就告訴蔡人說:“蔡公叫了子幹子皙來,就要把他們納到楚國,同他們盟誓以後,叫他們先走,然後蔡公領着軍隊随他們去。

    ”蔡國人聚在一塊将把觀從逮起來,他就說:“失掉子幹同子皙,而蔡公又已成軍,把我殺了有什麼用處?”就放了他。

    朝吳說:“你們若能夠為靈王死亡,那就可不遵守蔡公命令,以看事的成敗;若是求着安定,就不如從着觀從,使蔡公能夠成功,并且違背了蔡公有什麼辦法呢?”大家說:“從着他。

    ”就奉蔡公叫了子幹、子皙到鄧的地方去盟誓,依靠着陳蔡的人成立國家。

    楚子幹、子皙、公子棄疾、蔓成然、蔡朝吳率陳蔡不羹許葉的軍隊,用薳氏、許圍、蔡洧、蔓成然四族的人民進入楚國,到了都城的郊外,陳蔡想為報仇的名義,請立了一個堡壘,蔡公聽說:“應該做得快,并且很勞苦,隻搭個竹籬笆。

    ”于是竹籬笆做武軍。

    蔡公派須務牟與史猈先進了都城,用仆人之長殺了太子祿同公子罷敵。

    子幹做了王,子皙做令尹,暫住到魚陂這地方。

    公子棄疾做司馬,先來掃除王宮,派觀從到乾谿的軍隊告訴他們,并且說:“先回來的,仍舊做原官,後回來的就削去鼻子。

    ”跟随靈王的軍隊回到訾梁,就潰散了。

    他聽說群公子死了,自己從車上跳下來說:“旁人喜歡他的兒子,也跟我一樣嗎?”侍從的人說:“比你還厲害啦!小人們老了沒有兒子,就明知道必定等于掉到壕溝裡死了。

    ”靈王說:“我殺别人的兒子很多,能不落到現在這個地步嗎?”子革就說:“請等在城郊以外,看着貴族們歸到哪一邊。

    ”靈王說:“衆人全怒了,沒有方法了!”子革又說:“若進到大城而向諸侯請求軍隊。

    ”靈王說:“大城全都反叛了。

    ”子革說:“若逃到旁的國以聽大國的救你。

    ”楚靈王說:“大福隻能有一次,不能再有,隻有等着羞辱了。

    ”子革就回到楚國都城。

    靈王順着漢水想到鄢城去,芋尹無宇的兒子申亥說:“我的父親兩次違反了王的命令,王不殺他,這恩惠還有再大的嗎?君不可以忍辱,恩惠不可以抛棄,我還是随從王吧!”就在棘圍遇見王同他回到家裡。

    夏五月癸亥,靈王在芋申亥家上吊,申亥把他兩個女兒做殉葬。

    觀從跟子幹說:“要不殺棄疾,雖然得了國家,也等于受禍亂。

    ”子幹說:“我忍不下心去。

    ”觀從說:“人能夠對你忍心,我不能夠等着。

    ”就走了。

    楚國每天夜裡全以為王要來。

    乙卯夜裡,棄疾派人轉着圈走喊着說:“王來了。

    ”貴族們全大驚。

    叫蔓成然去告訴子幹、子皙說:“王來了,國人已經把棄疾殺掉,他們要來殺你們。

    你若早預備可以不被羞辱。

    衆人的惱怒跟水火一樣,沒法商量。

    ”又有人喊着跑來說:“很多人來了!”子幹、子皙全自殺。

    丙辰,棄疾就做了王,改名叫熊居,葬子幹在訾這地方,稱他為訾敖。

    殺了一個囚犯,給他穿上王的衣服漂到漢水裡,再撈起來下葬,讓人知道王已死,安定大家情緒。

    派蔓成然做令尹。

    楚國軍隊從徐回來,吳國人在豫章把它打敗,得到它的五個将領。

    平王重新封了陳蔡,恢複九年所遷的邑,并還回從前所許的賄賂,大施舍,赦除罪人,舉了所廢的官職。

    叫觀從來,平王說:“随便你要什麼?”回答說:“我的祖上曾經幫助占蔔。

    ”就派他做蔔尹。

    叫枝如子躬到鄭國聘問,并且返回犫栎的田地,等到事情完了,他沒有送還田地。

    鄭人請求說:“聽見道路傳說,将拿犫栎還給我們君,敢問怎麼回事?”枝如子躬說:“我沒聽說過。

    ”等到回來,平王問對犫栎怎麼辦?他就降服回答說:“我忘了這個命令,并沒有給他們。

    ”平王拿着他的手說:“你不要着急,先回家吧,以後有事我才告訴你。

    ”另一年芋尹申亥拿靈王棺材所在告訴,就把他改葬了。

    最初時靈王占蔔說:“我可以得天下吧!”蔔兆不吉,把龜闆丢掉沖着天大罵說:“這一點東西,全不給我,我必定自己拿。

    ”人民對靈王的無厭很讨厭,所以跟着作亂和回家一樣的高興。

    最初的時候,共王并沒有嫡長的兒子,有五個兒子全很寵愛,但不知道哪個當立,就大祭祀各星辰山川,祈禱說:“請神在這五人裡頭,挑一人來掌管國家。

    ”就拿着玉石去見星辰山川說:“在玉石上邊去拜的這個人,就是神願意立的,誰也不敢違背他。

    ”後來就同他的妾巴姬秘密的把玉埋在祖廟的當中,使五個人吃過個齋,而依着次序去拜。

    康王跨過玉,靈王手臂加在玉上邊,子幹、子皙全都很遠,平王最年輕,抱着他進去,兩次拜全壓到玉石的紐上頭。

    鬬韋龜聽說了,就把他的兒子托給平王,并且說:“放棄立長的禮,違背當璧的天命,楚國恐怕很危險了!”子幹回楚國,韓起問叔向說:“子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