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4請蔡于楚,弗許。
今注 1厥:《大事表》說:“在今河南省新鄉縣境。
” 2盈而罰之:使楚的惡貫滿盈再來懲罰他。
3王惡周矣:王的罪惡已經到歲星一周。
4狐父:晉大夫。
今譯 秋天,在厥會盟,這是打算救蔡國。
鄭國子皮将去,子産說:“到蔡國的路并不遠,此去也不能救蔡國。
蔡國小而不順從,楚國大而沒有道德。
上天将丢掉蔡國,以增加楚國的壞事,楚國壞事滿了,上天就降給他懲罰。
蔡必定亡了,并且丢掉了君而能守着國家,這是很少的,三年以後楚王恐怕有災殃,美同惡隻能轉一個圈,楚王的惡已經轉一圈了。
”晉國派他的大夫狐父請求釋放蔡國,楚國不答應。
傳單子會韓宣子于戚,視下言徐,叔向曰:“單子其将死乎?朝有著定1,會有表,衣有襘,帶有結。
會朝之言必聞于表著之位,所以昭事序也。
視不過結襘之中,所以道容貌也。
言以命之,容貌以明之,失則有阙。
今單子為王官伯而命事于會,視不登帶,言不過步,貌不道容而言不昭矣。
不道不共,不昭不從,無守氣矣。
” 今注 1朝有著定:每上朝的時候,有一定的地位。
今譯 周國的卿士單成公到戚這地方會見晉國的韓起,眼睛向下看而說話很慢。
叔向就說:“單成公恐怕要死了。
上朝的時候必有定次,開會時一定有表位,衣服上有領子,帶子上有結,朝會說的話必定是表位的地方能聽見,所以使人能夠明白事理。
看東西不過領子同衣帶的中間,所以表示他的容貌。
語言以表示命令,用容貌來說明,失掉就有阙失。
現在單成公做周王的卿士,而來這裡開會,眼睛不在帶子以上,說的話使聽見的人不能超過一步,貌不能說明他的樣子,而言語不能使人聽見。
不道就不恭,不使人聽見就不能服從,這已經沒有守體的神氣了。
” 經九月,己亥,葬我小君齊歸。
傳九月,葬齊歸,公不慼。
晉士之送葬者歸以語史趙。
史趙曰:“必為魯郊1。
”侍者曰:“何故?”曰:“歸姓也。
不思親,祖不歸也。
”叔向曰:“魯公室其卑乎?君有大喪,國不廢蒐,有三年之喪而無一日之慼,國不恤喪,不忌君也。
君無慼容,不顧親也。
國不忌君,君不顧親,能無卑乎?殆其失國。
” 今注 1必為魯郊:必定在魯國的郊外。
今譯 九月,葬齊歸,昭公不難過。
晉國人來送葬的回去告訴史趙,史趙說:“昭公必定被趕出到郊野去。
”旁邊人問:“這什麼緣故?”史趙說:“他是歸姓之子,不想他的母親,祖先不會來保佑。
”叔向說:“魯國的公室恐怕要卑下了?國君有大的喪事,而國家不廢除在比蒲的大蒐,有三年的喪事,而沒有一天的慼感,國家不憐恤喪事,這是不怕魯君,國君沒有悲慼的容貌,是不管他的母親。
國家不怕君,君不管他的母親,能不卑下嗎?恐怕要丢掉國家了。
” 經冬,十有一月,丁酉,楚師滅蔡,執蔡世子有以歸用之。
傳冬,十一月,楚子滅蔡,用隐大子于岡山1,申無宇曰:“不祥,五牲不相為用,況用諸侯乎?王必悔之。
” 今注 1用隐大子于岡山:把蔡靈公的太子,在岡山來用作祭祀。
岡山是地名,《方輿紀要》說:“今河南上蔡縣東十五裡有蔡岡,是為岡山。
”隐太子是蔡侯廬的父親。
今譯 冬十一月,楚王把蔡國滅掉,用隐太子在岡山祭祀,申無宇說:“這不祥,牛、羊、雞、犬、豕五牲不能互相使用,何況用諸侯呢?王将來必定後悔。
” 傳十二月,單成公卒。
今譯 十二月,單成公死了。
傳楚子城陳、蔡不羹1,使棄疾為蔡公。
王問于申無宇曰:“棄疾在蔡何如?”對曰:“擇子莫如父,擇臣莫如君。
鄭莊公城栎2而寘子元焉,使昭公不立。
齊桓公城穀3而寘管仲焉,至于今賴之。
臣聞五大不在邊,五細不在庭,親不在外,羁不在内。
今棄疾在外,鄭丹在内4,君其少戒。
”王曰:“國有大城何如?”對曰:“鄭京栎實殺曼伯,宋蕭亳實殺子遊5,齊渠丘實殺無知6,衛蒲戚實出獻公7。
若由是觀之,則害于國。
末大必折,尾大不掉8,君所知也。
” 今注 1不羹:《一統志》說:“東不羹在河南舞陽縣西北,西不羹在襄城縣東南二十裡,俗呼堯城。
” 2栎:在今河南省禹縣。
3穀:齊邑,今山東省東阿縣治。
4鄭丹在内:在襄公十九年,鄭丹奔到楚國去。
5宋蕭亳實殺子遊:在魯莊公十二年時。
6齊渠丘實殺無知:在魯莊公九年。
7衛蒲戚實出獻公:蒲是甯殖的邑,戚是孫林父的邑。
就把衛獻公驅逐出去,在魯襄公十四年。
8末大必折,尾大不掉:末端要是太大了必定折斷,尾巴大了就沒法周旋。
今譯 楚子大修陳蔡兩個不羹的城,派棄疾做蔡公。
楚王就問申無宇說:“棄疾在蔡怎麼樣?”回答說:“選擇兒子莫如父親,選擇臣莫如君。
鄭莊公修了栎這個城,而把子元擱在那裡,就因此昭公不能立。
齊桓公修穀這個城,而将管仲擺在那裡,到現在全仰仗着他。
我聽說五種大臣不能在邊疆上,五種小臣不能在朝廷裡邊,親不能在外面,逃來的人不能在裡面。
現在棄疾在外面,鄭丹在裡面,你可以稍為戒備了。
”王又說:“國家有大城怎麼樣?”回答說:“鄭國的京栎兩城,實在殺了曼伯,宋國的蕭亳兩城,實在殺了子遊,齊國渠丘實在殺了無知,衛國蒲戚兩城,實在使獻公出奔。
要由這裡看起來,大城就有害于國家。
樹的末尾大必定斷,魚的尾大就沒有方法轉,這是君所知道的。
” 昭公十有二年(公元前五三〇年) 經十有二年,春,齊高偃帥師納北燕伯于陽。
傳十二年,春,齊高偃納北燕伯款于唐,因其衆也1。
今注 1因其衆也:因為唐地衆人希望他回來。
今譯 十二年春天,齊國的高偃把北燕伯款送回到唐,這是因為唐地衆人希望他回來。
經三月,壬申,鄭伯嘉卒。
傳三月,鄭簡公卒,将為葬除1,及遊氏之廟,将毀焉。
子大叔使其除徒執用以立,而無庸毀,曰:“子産過女,而問何故不毀。
乃曰:‘不忍廟也。
’諾,将毀矣。
”既如是,子産乃使辟之。
司墓之室有當道者2,毀之則朝而塴3,弗毀則日中而塴,子大叔請毀之曰:“無若諸侯之賓何?”子産曰:“諸侯之賓能來會吾喪,豈憚日中?無損于賓而民不害,何故不為?”遂弗毀,日中而葬。
君子謂子産于是乎知禮,禮無毀人以自成也。
今注 1将為葬除:為下葬開辟道路。
2司墓之室有當道者:管墓地的人住的房子,有擋着道路的。
3毀之則朝而塴:要毀了這個房子,早晨就可以下棺材。
今譯 三月,鄭簡公死了,将為葬事而開辟道路,到了遊氏的廟中,将把廟毀掉。
遊吉叫他們的人拿着毀廟用具站到那裡,但是不要将廟毀掉,就告訴他們說:“子産要來了,問你們為什麼不毀廟,就說:‘這是不忍毀這廟。
’如果你們答應諾,那就要毀廟了。
”既然這樣回答,子産就叫他們避開這裡。
有一個管墳的房子,恰好擋着這個道路,要毀掉他,早晨就可以下棺材,要不毀就中午才能下棺材,遊吉請求毀掉這個房屋,說:“不要使諸侯的客人因為這個緣故,而留得過久?”子産就說:“諸侯的客人可以來會同我們下葬,難道怕過了中午?既然對賓客沒有損失,對人民沒有害處,那為什麼不做呢?”于是就沒有毀,中午才下葬。
君子說子産很知道禮,論禮是不要毀人以自己成全。
經夏,宋公使華定來聘。
傳夏宋華定來聘,通嗣君也,享之,為賦《蓼蕭》1,弗知又不答賦。
昭子曰:“必亡。
宴語之不懷,寵光之不宣,令德之不知,同福之不受,将何以在?” 今注 1《蓼蕭》:這是《詩經·小雅》的一篇。
今譯 夏天宋國華定來聘問,這是為的宋元公新即位的緣故。
給他宴享,為他歌唱《蓼蕭》這篇詩,華定不懂,又不能回答賦詩。
叔孫婼說:“他必定逃亡,對于宴會語言也不想,對于優待他也不宣揚,令德也不知道,同享天祿也不接受,他怎麼能夠存在呢?” 傳齊侯、衛侯、鄭伯、如晉,朝嗣君也。
今譯 齊侯、衛侯、鄭伯全到晉國,為朝晉昭公的緣故。
經公如晉,至河乃複。
傳公如晉,至河乃複。
取郠之役1,莒人愬于晉,晉有平公之喪,未之治也,故辭公,公子2遂如晉。
晉侯享諸侯,子産相鄭伯,辭于享,請免喪而後聽命。
晉人許之,禮也。
晉侯以齊侯晏,中行穆子相,投壺,晉侯先。
穆子曰:“有酒如淮,有肉如坻,寡君中此,為諸侯師。
”中之。
齊侯舉矢曰:“有酒如渑,有肉如陵,寡人中此,與君代興。
”亦中之。
伯瑕謂穆子曰:“子失辭,吾固師諸侯矣,壺何為焉,其以中隽也。
齊君弱吾君,歸弗來矣。
”穆子曰:“吾軍帥彊禦,卒乘競勸,今猶古也,齊将何事?”公孫傁3趨進曰:“日旰君勤,可以出矣。
”以齊侯出。
今注 1取郠之役:在魯昭公十年。
2公子:魯大夫。
3公孫傁:齊大夫。
今譯 魯昭公也到晉國,到了河邊上就回來了。
因為占領郠這件事,莒國人到晉國指控魯國,晉國恰好有平公的喪事,所以沒法管這件事,就辭讓昭公不要去,魯大夫公子就到晉國去。
晉昭公享宴諸侯,子産給鄭伯相禮,鄭伯辭掉享宴,因為鄭簡公還沒有下葬,請求免喪之後再聽從晉國的命令,晉國人答應他,這是很合禮的。
晉昭公宴齊侯,荀吳相禮,行投壺的禮節,晉侯先投壺,荀吳說:“有酒跟淮水一樣,跟坻山那麼多的肉,寡君要投壺中了,就做諸侯的師。
”投壺果然中了。
齊侯也舉起投壺的箭說:“有酒跟渑水那麼多,有肉如山陵,寡人投壺若中了,就跟你晉君代興。
”也投中了。
伯瑕對荀吳說:“你說錯話了,我已經做諸侯的老師了,壺有什麼用,以為投中就奇怪嗎?齊國君看不起我們君,回去就不再來。
”荀吳說:“我的軍隊很強盛,将士全都很努力,現在同古代一樣,齊國有什麼辦法呢?”齊大夫公孫傁跑進去說:“天色已晚,人君也勞累了,我們可以出去了。
”就領着齊侯出去。
經五月,葬鄭簡公,楚殺其大夫成熊。
傳楚子謂成虎若敖之餘也,遂殺之,或谮成虎于楚子,成虎知之而不能行。
書曰:楚殺其大夫虎,懷寵也1。
今注 1懷寵:他因為懷念楚王的寵愛。
今譯 楚子說成虎是若敖的餘黨,就把他殺掉了。
有人對楚王說成虎的壞話,成虎已經知道,但是他不能走。
《春秋》上寫着楚子殺他大夫成虎,這是因為成虎懷念楚王的寵愛。
傳六月,葬鄭簡公。
今譯 六月,葬鄭簡公。
經秋,七月。
傳晉荀吳僞會齊師者,假道于鮮虞1,遂入昔陽2。
秋,八月,壬午,滅肥3,以肥子綿臯歸。
今注 1鮮虞:友人陳槃先生說:“以昭十五年《左傳》:‘晉荀吳帥師伐鮮虞。
’《晉語》作:‘中行穆子帥師伐狄。
’荀吳即中行穆子,彼雲伐鮮虞,此雲伐狄,是鮮虞狄類。
”杜注似無誤。
又錢大昕《通鑒》注,引《姓譜》雲:“武王封箕子于朝鮮,支子仲食釆于于,因以鮮于為氏。
是鮮虞與鮮于,是一非二矣。
初封為子姓國,其後晉滅子姓之鮮虞而封以姬姓,故曰先子姓,後姬姓耳。
”(見《春秋大事表譔異》續編四)。
2昔陽:程發轫先生說:“此年之昔陽當以今河北省晉縣為最确。
” 3肥:《彙纂》說:“即今河北藁城縣西南七裡之肥累城是也。
” 今譯 晉荀吳假作會合齊國軍隊,在鮮虞借道,就攻入昔陽。
秋天八月壬午,滅掉肥,逮着肥子綿臯回到晉國
今注 1厥:《大事表》說:“在今河南省新鄉縣境。
” 2盈而罰之:使楚的惡貫滿盈再來懲罰他。
3王惡周矣:王的罪惡已經到歲星一周。
4狐父:晉大夫。
今譯 秋天,在厥會盟,這是打算救蔡國。
鄭國子皮将去,子産說:“到蔡國的路并不遠,此去也不能救蔡國。
蔡國小而不順從,楚國大而沒有道德。
上天将丢掉蔡國,以增加楚國的壞事,楚國壞事滿了,上天就降給他懲罰。
蔡必定亡了,并且丢掉了君而能守着國家,這是很少的,三年以後楚王恐怕有災殃,美同惡隻能轉一個圈,楚王的惡已經轉一圈了。
”晉國派他的大夫狐父請求釋放蔡國,楚國不答應。
傳單子會韓宣子于戚,視下言徐,叔向曰:“單子其将死乎?朝有著定1,會有表,衣有襘,帶有結。
會朝之言必聞于表著之位,所以昭事序也。
視不過結襘之中,所以道容貌也。
言以命之,容貌以明之,失則有阙。
今單子為王官伯而命事于會,視不登帶,言不過步,貌不道容而言不昭矣。
不道不共,不昭不從,無守氣矣。
” 今注 1朝有著定:每上朝的時候,有一定的地位。
今譯 周國的卿士單成公到戚這地方會見晉國的韓起,眼睛向下看而說話很慢。
叔向就說:“單成公恐怕要死了。
上朝的時候必有定次,開會時一定有表位,衣服上有領子,帶子上有結,朝會說的話必定是表位的地方能聽見,所以使人能夠明白事理。
看東西不過領子同衣帶的中間,所以表示他的容貌。
語言以表示命令,用容貌來說明,失掉就有阙失。
現在單成公做周王的卿士,而來這裡開會,眼睛不在帶子以上,說的話使聽見的人不能超過一步,貌不能說明他的樣子,而言語不能使人聽見。
不道就不恭,不使人聽見就不能服從,這已經沒有守體的神氣了。
” 經九月,己亥,葬我小君齊歸。
傳九月,葬齊歸,公不慼。
晉士之送葬者歸以語史趙。
史趙曰:“必為魯郊1。
”侍者曰:“何故?”曰:“歸姓也。
不思親,祖不歸也。
”叔向曰:“魯公室其卑乎?君有大喪,國不廢蒐,有三年之喪而無一日之慼,國不恤喪,不忌君也。
君無慼容,不顧親也。
國不忌君,君不顧親,能無卑乎?殆其失國。
” 今注 1必為魯郊:必定在魯國的郊外。
今譯 九月,葬齊歸,昭公不難過。
晉國人來送葬的回去告訴史趙,史趙說:“昭公必定被趕出到郊野去。
”旁邊人問:“這什麼緣故?”史趙說:“他是歸姓之子,不想他的母親,祖先不會來保佑。
”叔向說:“魯國的公室恐怕要卑下了?國君有大的喪事,而國家不廢除在比蒲的大蒐,有三年的喪事,而沒有一天的慼感,國家不憐恤喪事,這是不怕魯君,國君沒有悲慼的容貌,是不管他的母親。
國家不怕君,君不管他的母親,能不卑下嗎?恐怕要丢掉國家了。
” 經冬,十有一月,丁酉,楚師滅蔡,執蔡世子有以歸用之。
傳冬,十一月,楚子滅蔡,用隐大子于岡山1,申無宇曰:“不祥,五牲不相為用,況用諸侯乎?王必悔之。
” 今注 1用隐大子于岡山:把蔡靈公的太子,在岡山來用作祭祀。
岡山是地名,《方輿紀要》說:“今河南上蔡縣東十五裡有蔡岡,是為岡山。
”隐太子是蔡侯廬的父親。
今譯 冬十一月,楚王把蔡國滅掉,用隐太子在岡山祭祀,申無宇說:“這不祥,牛、羊、雞、犬、豕五牲不能互相使用,何況用諸侯呢?王将來必定後悔。
” 傳十二月,單成公卒。
今譯 十二月,單成公死了。
傳楚子城陳、蔡不羹1,使棄疾為蔡公。
王問于申無宇曰:“棄疾在蔡何如?”對曰:“擇子莫如父,擇臣莫如君。
鄭莊公城栎2而寘子元焉,使昭公不立。
齊桓公城穀3而寘管仲焉,至于今賴之。
臣聞五大不在邊,五細不在庭,親不在外,羁不在内。
今棄疾在外,鄭丹在内4,君其少戒。
”王曰:“國有大城何如?”對曰:“鄭京栎實殺曼伯,宋蕭亳實殺子遊5,齊渠丘實殺無知6,衛蒲戚實出獻公7。
若由是觀之,則害于國。
末大必折,尾大不掉8,君所知也。
” 今注 1不羹:《一統志》說:“東不羹在河南舞陽縣西北,西不羹在襄城縣東南二十裡,俗呼堯城。
” 2栎:在今河南省禹縣。
3穀:齊邑,今山東省東阿縣治。
4鄭丹在内:在襄公十九年,鄭丹奔到楚國去。
5宋蕭亳實殺子遊:在魯莊公十二年時。
6齊渠丘實殺無知:在魯莊公九年。
7衛蒲戚實出獻公:蒲是甯殖的邑,戚是孫林父的邑。
就把衛獻公驅逐出去,在魯襄公十四年。
8末大必折,尾大不掉:末端要是太大了必定折斷,尾巴大了就沒法周旋。
今譯 楚子大修陳蔡兩個不羹的城,派棄疾做蔡公。
楚王就問申無宇說:“棄疾在蔡怎麼樣?”回答說:“選擇兒子莫如父親,選擇臣莫如君。
鄭莊公修了栎這個城,而把子元擱在那裡,就因此昭公不能立。
齊桓公修穀這個城,而将管仲擺在那裡,到現在全仰仗着他。
我聽說五種大臣不能在邊疆上,五種小臣不能在朝廷裡邊,親不能在外面,逃來的人不能在裡面。
現在棄疾在外面,鄭丹在裡面,你可以稍為戒備了。
”王又說:“國家有大城怎麼樣?”回答說:“鄭國的京栎兩城,實在殺了曼伯,宋國的蕭亳兩城,實在殺了子遊,齊國渠丘實在殺了無知,衛國蒲戚兩城,實在使獻公出奔。
要由這裡看起來,大城就有害于國家。
樹的末尾大必定斷,魚的尾大就沒有方法轉,這是君所知道的。
” 昭公十有二年(公元前五三〇年) 經十有二年,春,齊高偃帥師納北燕伯于陽。
傳十二年,春,齊高偃納北燕伯款于唐,因其衆也1。
今注 1因其衆也:因為唐地衆人希望他回來。
今譯 十二年春天,齊國的高偃把北燕伯款送回到唐,這是因為唐地衆人希望他回來。
經三月,壬申,鄭伯嘉卒。
傳三月,鄭簡公卒,将為葬除1,及遊氏之廟,将毀焉。
子大叔使其除徒執用以立,而無庸毀,曰:“子産過女,而問何故不毀。
乃曰:‘不忍廟也。
’諾,将毀矣。
”既如是,子産乃使辟之。
司墓之室有當道者2,毀之則朝而塴3,弗毀則日中而塴,子大叔請毀之曰:“無若諸侯之賓何?”子産曰:“諸侯之賓能來會吾喪,豈憚日中?無損于賓而民不害,何故不為?”遂弗毀,日中而葬。
君子謂子産于是乎知禮,禮無毀人以自成也。
今注 1将為葬除:為下葬開辟道路。
2司墓之室有當道者:管墓地的人住的房子,有擋着道路的。
3毀之則朝而塴:要毀了這個房子,早晨就可以下棺材。
今譯 三月,鄭簡公死了,将為葬事而開辟道路,到了遊氏的廟中,将把廟毀掉。
遊吉叫他們的人拿着毀廟用具站到那裡,但是不要将廟毀掉,就告訴他們說:“子産要來了,問你們為什麼不毀廟,就說:‘這是不忍毀這廟。
’如果你們答應諾,那就要毀廟了。
”既然這樣回答,子産就叫他們避開這裡。
有一個管墳的房子,恰好擋着這個道路,要毀掉他,早晨就可以下棺材,要不毀就中午才能下棺材,遊吉請求毀掉這個房屋,說:“不要使諸侯的客人因為這個緣故,而留得過久?”子産就說:“諸侯的客人可以來會同我們下葬,難道怕過了中午?既然對賓客沒有損失,對人民沒有害處,那為什麼不做呢?”于是就沒有毀,中午才下葬。
君子說子産很知道禮,論禮是不要毀人以自己成全。
經夏,宋公使華定來聘。
傳夏宋華定來聘,通嗣君也,享之,為賦《蓼蕭》1,弗知又不答賦。
昭子曰:“必亡。
宴語之不懷,寵光之不宣,令德之不知,同福之不受,将何以在?” 今注 1《蓼蕭》:這是《詩經·小雅》的一篇。
今譯 夏天宋國華定來聘問,這是為的宋元公新即位的緣故。
給他宴享,為他歌唱《蓼蕭》這篇詩,華定不懂,又不能回答賦詩。
叔孫婼說:“他必定逃亡,對于宴會語言也不想,對于優待他也不宣揚,令德也不知道,同享天祿也不接受,他怎麼能夠存在呢?” 傳齊侯、衛侯、鄭伯、如晉,朝嗣君也。
今譯 齊侯、衛侯、鄭伯全到晉國,為朝晉昭公的緣故。
經公如晉,至河乃複。
傳公如晉,至河乃複。
取郠之役1,莒人愬于晉,晉有平公之喪,未之治也,故辭公,公子2遂如晉。
晉侯享諸侯,子産相鄭伯,辭于享,請免喪而後聽命。
晉人許之,禮也。
晉侯以齊侯晏,中行穆子相,投壺,晉侯先。
穆子曰:“有酒如淮,有肉如坻,寡君中此,為諸侯師。
”中之。
齊侯舉矢曰:“有酒如渑,有肉如陵,寡人中此,與君代興。
”亦中之。
伯瑕謂穆子曰:“子失辭,吾固師諸侯矣,壺何為焉,其以中隽也。
齊君弱吾君,歸弗來矣。
”穆子曰:“吾軍帥彊禦,卒乘競勸,今猶古也,齊将何事?”公孫傁3趨進曰:“日旰君勤,可以出矣。
”以齊侯出。
今注 1取郠之役:在魯昭公十年。
2公子:魯大夫。
3公孫傁:齊大夫。
今譯 魯昭公也到晉國,到了河邊上就回來了。
因為占領郠這件事,莒國人到晉國指控魯國,晉國恰好有平公的喪事,所以沒法管這件事,就辭讓昭公不要去,魯大夫公子就到晉國去。
晉昭公享宴諸侯,子産給鄭伯相禮,鄭伯辭掉享宴,因為鄭簡公還沒有下葬,請求免喪之後再聽從晉國的命令,晉國人答應他,這是很合禮的。
晉昭公宴齊侯,荀吳相禮,行投壺的禮節,晉侯先投壺,荀吳說:“有酒跟淮水一樣,跟坻山那麼多的肉,寡君要投壺中了,就做諸侯的師。
”投壺果然中了。
齊侯也舉起投壺的箭說:“有酒跟渑水那麼多,有肉如山陵,寡人投壺若中了,就跟你晉君代興。
”也投中了。
伯瑕對荀吳說:“你說錯話了,我已經做諸侯的老師了,壺有什麼用,以為投中就奇怪嗎?齊國君看不起我們君,回去就不再來。
”荀吳說:“我的軍隊很強盛,将士全都很努力,現在同古代一樣,齊國有什麼辦法呢?”齊大夫公孫傁跑進去說:“天色已晚,人君也勞累了,我們可以出去了。
”就領着齊侯出去。
經五月,葬鄭簡公,楚殺其大夫成熊。
傳楚子謂成虎若敖之餘也,遂殺之,或谮成虎于楚子,成虎知之而不能行。
書曰:楚殺其大夫虎,懷寵也1。
今注 1懷寵:他因為懷念楚王的寵愛。
今譯 楚子說成虎是若敖的餘黨,就把他殺掉了。
有人對楚王說成虎的壞話,成虎已經知道,但是他不能走。
《春秋》上寫着楚子殺他大夫成虎,這是因為成虎懷念楚王的寵愛。
傳六月,葬鄭簡公。
今譯 六月,葬鄭簡公。
經秋,七月。
傳晉荀吳僞會齊師者,假道于鮮虞1,遂入昔陽2。
秋,八月,壬午,滅肥3,以肥子綿臯歸。
今注 1鮮虞:友人陳槃先生說:“以昭十五年《左傳》:‘晉荀吳帥師伐鮮虞。
’《晉語》作:‘中行穆子帥師伐狄。
’荀吳即中行穆子,彼雲伐鮮虞,此雲伐狄,是鮮虞狄類。
”杜注似無誤。
又錢大昕《通鑒》注,引《姓譜》雲:“武王封箕子于朝鮮,支子仲食釆于于,因以鮮于為氏。
是鮮虞與鮮于,是一非二矣。
初封為子姓國,其後晉滅子姓之鮮虞而封以姬姓,故曰先子姓,後姬姓耳。
”(見《春秋大事表譔異》續編四)。
2昔陽:程發轫先生說:“此年之昔陽當以今河北省晉縣為最确。
” 3肥:《彙纂》說:“即今河北藁城縣西南七裡之肥累城是也。
” 今譯 晉荀吳假作會合齊國軍隊,在鮮虞借道,就攻入昔陽。
秋天八月壬午,滅掉肥,逮着肥子綿臯回到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