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何怕人家說話。
’我是不改的。
”子寬就說:“子産恐怕要先滅亡了,君子作法的時候薄,他的弊病猶在于貪,作法于貪上,這弊病怎麼辦呢?姬姓在諸侯裡頭的,蔡及曹滕是先亡的,因為受他國逼迫而自身又無禮。
鄭國在衛國之前亡,因為受他國逼迫而自身又沒有法度。
施政不遵守法律,而好惡由心,民各有心,還有什麼尊上呢?” 傳冬,吳伐楚,入棘、栎、麻1,以報朱方之役。
楚沈尹射奔命于夏汭,葴尹宜咎2城鐘離,薳啟彊城巢,然丹城州來。
東國水不可以城,彭生3罷賴之師。
今注 1棘、栎、麻:程發轫說“則棘、栎、麻三邑亦應在壽春之東,……故麻邑不在黃州之麻,而以砀山之麻最合。
”至于栎邑與栗通假,《一統志》說:“栗縣故城,不今夏邑縣治。
” 2葴尹宜咎:宜咎本來是陳大夫,襄公二十四年奔楚。
3彭生:楚大夫。
今譯 冬天,吳伐楚,入棘、栎、麻,為的報複朱方的戰役。
楚國沈尹射逃命到夏汭,葴尹宜咎修鐘離城,薳啟彊修巢這城,然丹修州來的城。
在楚國東邊以上三城都有水沒方法修,所以彭生取消對賴國出兵。
經冬,十有二月,乙卯,叔孫豹卒。
傳初穆子去叔孫氏,及庚宗1,遇婦人,使私為食而宿焉。
問其行,告之故,哭而送之。
适齊娶于國氏,生孟丙、仲壬,夢天壓己弗勝,顧而見人,黑而上偻,深目而豭喙2,号之曰:“牛助餘!”乃勝之。
旦而皆召其徒,無之。
且曰志之。
及宣伯奔齊,饋之。
宣伯曰:“魯以先子之故,将存吾宗,必召女。
召女何如?”對曰:“願之久矣。
”魯人召之,不告而歸,既立,所宿庚宗之婦人獻以雉,問其姓3,對曰:“餘子長矣,能奉雉而從我矣。
”召而見之,則所夢也。
未問其名,号之曰牛,曰:“唯。
”皆召其徒使視之,遂使為豎,有寵,長使為政。
公孫明4知叔孫于齊,歸未逆國姜,子明取之。
故怒5。
其子長而後使逆之。
田于丘莸6,遂遇疾焉。
豎牛欲亂其室而有之,強與孟盟,不可。
叔孫為孟鐘曰:“爾未際7,飨大夫以落之。
”既具,使豎牛請日,入弗谒。
出命之日,及賓至,聞鐘聲,牛曰:“孟有北婦人之客8。
”怒将往,牛止之,賓出,使拘而殺諸外9。
牛又強與仲盟,不可。
仲與公禦萊書10觀于公,公與之環。
使牛入示之11,入不示,出命佩之。
牛謂叔孫,見仲而何12。
叔孫曰:“何為?”曰:“不見既自見矣,公與之環,而佩之矣。
”遂逐之,奔齊。
疾急,命召仲,牛許而不召,杜洩見,告之饑渴,授之戈。
對曰:“求之而至,又何去焉?”豎牛曰:“夫子疾病,不欲見人。
”使寘饋于個而退。
牛弗進,則置虛命徹。
十二月癸醜,叔孫不食。
乙卯卒,牛立昭子13而相之,公使杜洩葬叔孫。
豎牛賂叔仲昭子與南遺,使惡杜洩于季孫而去之。
杜洩将以路葬14,且盡卿禮。
南遺謂季孫曰:“叔孫未乘路,葬焉用之?且冢卿無路,介卿以葬,不亦左乎?”季孫曰:“然。
”使杜洩舍路,不可,曰:“夫子受命于朝而聘于王,王思舊勳而賜之路,複命而緻之君,君不敢逆王命而複賜之,使三官書之。
吾子為司徒,實書名。
夫子為司馬與工正,書服,孟孫為司空,以書勳,今死而弗以,是棄君命也。
書在公府而弗以,是廢三官也。
若命服生弗敢服,死又不以,将焉用之?”乃使以葬。
季孫謀去中軍,豎牛曰:“夫子固欲去之。
” 今注 1庚宗:《彙纂》說:“今山東泗水縣東有庚宗亭與費縣接界。
” 2黑而上偻,深目而豭喙:面色很黑而他的肩膀是彎曲的,眼睛很深而嘴巴像豬。
3問其姓:問她有沒有兒子。
4公孫明:齊大夫。
5故怒:怒其妻國姜。
6丘莸:在山東省疑在魯之北境。
7爾未際:你沒有同諸位大夫會見過。
8孟有北婦人之客:孟丙他請公孫明為客人。
9使拘而殺諸外:就叫牛把孟丙殺在城外。
10萊書:魯昭公趕車的與仲同往公宮。
11使牛入示之:使牛拿進去給叔孫豹看。
12牛謂叔孫,見仲而何:牛告訴叔孫:令仲壬去見國君意下如何? 13昭子:叔孫豹的庶子叔孫婼。
14杜洩将以路葬:杜洩拿周王所賞給叔孫的車來葬他。
今譯 當初叔孫豹避僑如的患難,離開叔孫氏奔往齊國,到了庚宗地方,碰着一個婦人,差她私下弄些食物吃了,便和她同宿。
那婦人問他到什麼地方去?便告訴了緣故。
那婦人卻哭了送他的行。
既到齊國以後,便娶妻于國氏,生了孟丙、仲壬。
他一天夢着天壓自己,氣力支撐不住了,一回頭去,卻見一人,面色很黑,上肩是彎下的,眼睛很深,嘴巴像豬一般,穆子便喊他說:“牛來幫我!”才撐過來。
到第二日,天亮了,将跟随都召集攏來,卻沒有一個和牛相像的人,就對那些人說:“這事你們都給我記着。
”等到僑如也奔到齊國去,穆子送食物給他吃。
僑如說:“魯國因為我們先人的功勞,将要存留我們的宗族,一定來召你的,你便怎樣?”穆子回答說:“希望他來召已經好久了!”後來魯人果然來召他,他便不告訴僑如就回去了。
既然立做卿以後,他那宿過庚宗的婦人,獻給他一隻野雞,穆子問她有兒子嗎,婦人回答說:“我的兒子已經大了,能夠捧了野雞跟我來了。
”便喊他來一看,哪知就是夢中所看見的,便不問他叫什麼名字,喊他叫“牛”。
那孩子便答應一聲:“唯!”叔孫豹便喊那些跟随,使他們來看。
就叫他做個小童,很寵用他,等到牛長大了,便叫他管理家政。
齊大夫公孫明本和叔孫很要好的,叔孫回國去,卻不來迎接國姜,子明就把她娶了去,所以叔孫豹很怒。
他的兒子年長了,叔孫方才使人去迎接他們,叔孫豹有一天在丘莸地方打獵,就生了病,豎牛要想擾亂他的家室,據為己有,強迫孟丙和他訂盟,孟丙不肯,叔孫本替孟丙鑄了口鐘,對他說:“你還沒有和諸大夫交際過,可以在塗鐘縫落成的時候,宴會那些大夫了!”孟丙既備辦了酒筵,便使豎牛進去向父親要個日期,豎牛進去後,卻不告明叔孫,出來便詐說一個日期。
等到賓客都來了,叔孫聽得打鐘的聲音,便詫怪問豎牛,牛說:“孟丙有你北方那個婦人的堂客在家中呢!”叔孫便大怒,要去看他。
豎牛攔阻他,不放他出去,及賓客既去,便使他拘執起來,殺孟丙在門外。
牛又強迫和仲壬訂盟,仲也不肯,後來仲和昭公的禦士萊書遊觀在公的宮中,公賞賜他一隻玉環。
仲壬便使豎牛拿玉環給叔孫觀看,牛進去了,不給他看。
出來就詐稱叫你佩戴了吧!牛一面又對叔孫說:“叫仲壬去見國君,怎麼樣?”叔孫說:“這是什麼話?”牛說:“你不使他引見,他已自己去引見過了,公給他玉環,他已經佩戴的了!”叔孫便把他驅逐出境,仲壬就逃到齊國去。
叔孫病重了,叫他去叫仲壬回來,牛應許了卻并不去叫,管家杜洩進去見,叔孫告訴他饑餓口渴,給他一把長槍,叫他去殺牛。
杜洩回答說:“你隻向他要食物,他自會來的,為什麼要去掉他呢?”豎牛後來就索性說:“穆子害了病,不喜歡見人。
”便一概不見,使他們送食物的,隻放在東西廂便退出去,牛卻并不将食物送進去,隻把倒空的食器放在那裡,便叫他們撤去。
十二月癸醜那天,叔孫得不到食物,乙卯那天便死了,牛就立了昭子,自己做他的家相。
昭公派杜洩去葬叔孫。
豎牛便私賄叔仲昭子,和季氏的家臣南遺,使他們在季孫那裡說杜洩的壞話,要想除去他。
杜洩正要用路車葬叔孫,而且都要用卿禮。
南遺便對季孫說:“叔孫活着的時候,還沒有乘過路車,葬的時候為什麼倒要用起來呢?而且最長的卿尚且沒有路車,次卿倒要用路車葬,在禮法上不是說不過去嗎?”季孫說:“是的。
”便使杜洩不要用路車,杜洩不肯,他說:“夫子是受命在朝中,去朝聘過天王的,天王因他有禮,想念他先人的舊功,才賞給他路車,他不敢自乘,複命的時候,送進君主那裡,君主不敢違背王命,仍舊賞給了他,使三位官員記錄下來。
那時你做司徒,是寫定名位的,我們夫子做司馬兼作工正,記上車服的器用,孟孫做司空,是記功勞的,如今死了再不用,這分明是棄掉君命了。
記錄的文書還在公府中,仍舊不用,這分明是廢掉三官了。
若是王命的服,活着的時候不敢穿,死了又不用他,還有什麼用處呢?”季孫便使他拿去葬。
季孫後來又打算廢去中軍,豎牛說:“夫子本來早想廢去他的。
” 昭公五年(即公元前五三七年) 經五年春,王正月,舍中軍。
傳五年春,王正月,舍中軍,卑公室也1。
毀中軍于施氏,成諸臧氏。
初作中軍,三分公室,而各取其一。
季氏盡征之2,叔孫氏臣其子弟3,孟氏取其半焉4。
及其舍之也,四分公室,季氏擇二,二子各一,皆盡征之,而貢于公5。
以書使杜洩告于殡6曰:“子固欲毀中軍,既毀之矣,故告。
”杜洩曰:“夫子唯不欲毀也,故盟諸僖闳,詛諸五父之衢。
”受其書而投之,帥士而哭之。
叔仲子謂季孫曰:“帶受命于子叔孫曰:‘葬鮮者自西門7。
’”季孫命杜洩8。
杜洩曰:“卿喪自朝,魯禮也。
吾子為國政,未改禮而又遷之,群臣懼死,不敢自也9。
”既葬而行。
仲至自齊,季孫欲立之。
南遺曰:“叔孫氏厚則季氏薄,彼實家亂,子勿與知,不亦可乎?”南遺使國人助豎牛以攻諸大庫之庭10,司宮射之,中目而死。
豎牛取東鄙三十邑以與南遺。
昭子即位,朝其家衆曰:“豎牛禍叔孫氏,使亂大從,殺適立庶,又披其邑,将以赦罪,罪莫大焉!必速殺之。
”豎牛懼奔齊,孟仲之子殺諸塞關11之外,投其首于甯風12之棘上。
仲尼曰:“叔孫昭子之不勞,不可能也。
周任有言曰:‘為政者不賞私勞,不罰私怨。
’《詩》雲:‘有覺德行,四國順之13。
’”初,穆子之生也,莊叔以《周易》筮之,遇明夷?之謙?14,以示蔔楚丘,曰“是将行15,而歸為子祀。
以讒人入,其名曰牛,卒以餒死。
明夷,日也,日之數十,故有十時,亦當十位。
自王已下,其二為公,其三為卿,日上其中,食日為二,旦日為三,明夷之謙,明而未融,其當旦乎?故曰為子祀。
日之謙當鳥,故曰明夷于飛。
明而未融,故曰垂其翼。
象日之動,故曰君子于行。
當三在旦,故曰三日不食。
離,火也;艮,山也。
離為火,火焚山,山敗。
于人為言,敗言為讒,故曰有攸往。
主人有言,言必讒也。
純離為牛,世亂讒勝,勝将适離,故曰其名曰牛。
謙不足,飛不翔,垂不峻,翼不廣,故曰其為子後乎。
吾子亞卿也,抑少不終。
” 今注 1卑公室也:這是将公室降低。
2季氏盡征之:一點也不歸給公家。
3叔孫氏臣其子弟:以他的子弟歸叔孫氏,以他的父兄歸公家。
4孟氏取其半焉:孟氏更以子弟的一半歸公家。
5而貢于公:國中的人民皆屬于三家,隻随意貢獻給公而已。
6以書使杜洩告于殡:用信使杜洩告知叔孫豹的殡。
7葬鮮者自西門:鮮者是指不能善終的人,下葬的出都城西門。
8季孫命杜洩:命以叔孫的喪禮自西門出。
9不敢自也:不敢遵從這種辦法。
10大庫之庭:曲阜原是大庭氏之虛,在原地作庫,所以稱為大庭氏之庫,外邊空地因稱為大庫之庭。
11塞關:齊魯邊界上關口。
12甯風:杜預以為齊地,程發轫先生則以為祭祀名,俟考。
13有覺德行,四國順之:這是《詩經·大雅》中的一句詩,意思是說德行直則四方全順從他。
14遇明夷之謙:遇見從明夷卦變到謙卦。
15是将行:他将出奔。
今譯 五年春,王正月,舍去中軍,這是為的降卑公室。
毀中軍之議開始于施氏,完成于臧氏。
最初作中軍,三分公室,三家各分一份。
季孫全都征收他們,叔孫氏隻把他子弟作臣,孟孫氏隻拿他子弟的一半。
等到舍中軍的時候,四分公家,季孫氏選其中的兩份,叔孫氏同孟孫氏各分一份,全都把他征收,隻對公家獻貢。
寫了一封信叫杜洩在叔孫氏的棺材前面讀過:“你很願意毀中軍,現在已經毀了,特别告訴你。
”杜洩說:“他因為不願意毀中軍,所以到僖公的廟門去盟誓,又到五父的道上去詛咒。
”接到他這封信,扔到地下,率他的家衆去哭。
叔仲帶對季孫說:“帶聽叔孫說過:‘給不壽終的人下葬,由國都的西門出。
’”季孫告訴杜洩如此做。
杜洩就說:“卿的喪事由朝中出來,這是魯國素來行的禮。
你現在掌國的政權,沒有改禮,而又換了新辦法,大家怕死,不敢遵從。
”等着給叔孫下葬以後,杜洩就走了。
叔孫的兒子仲從齊國回來,季孫想立他為叔孫的後人。
南遺說:“叔孫氏要厚,季孫氏就薄了,他是家中有亂事,你不管不也可以嗎?”南遺叫國裡人幫着豎牛在大庫的庭上攻打仲壬,司宮射他,恰好中在眼睛,就死了。
豎牛取了叔孫氏的東部三十邑給了南遺。
叔孫婼即位,告訴他家裡衆人說:“豎牛禍害了叔孫氏,使亂了大的順序,殺了嫡出,立了庶出,又分散他的田邑,他還想減輕罪,他的罪狀沒有再大的。
必定把他殺掉。
”豎牛害怕了逃到齊國去。
孟丙的兒子及仲壬的兒子把他殺在塞關的外頭,将他的腦袋扔到甯風的棘草上。
仲尼就說:“叔孫婼要不居功是不能夠的,周任說一句話:‘做政治的人不賞對私人有功的人,也不罰對私人有怨的人。
’《詩經·大雅》一句詩說:‘有德行的人,四國全都順他。
’”當初,叔孫豹生的時候,他的父親叫人拿《周易》來占蔔,遇見明夷的卦變到謙卦,他給占卦的人蔔楚丘看,說:“他先要出奔,然後回來,給你奉祭祀,跟着回來的有一個壞人,這個叫作牛,末了要餓死。
明夷就等于日,日是有十數,所以有十個時辰,也等于十個位置,由壬以下數起來,第二是公,第三是卿,日最高是最盛明,是王位。
食時之日,是公位。
早晨的位置第三,是卿,明夷變到謙,天明而沒有完全出太陽,這是早晨,所以說回來給你奉祭祀。
日光不足的時候當鳥,所以說明夷于飛。
天明而沒有完全亮,所以說垂着翅膀,表示太陽的動作,所以說君子要出奔。
當三在早晨,所以說三天不吃東西,離是火、艮是山,離是火,火燒了山,山就毀。
在人是講話,毀了說話,就是讒言,所以說主人有說話必定是讒言。
純正的離卦等于牛,世事亂了,讒言就多了,多了就到了離,所以說叫作牛。
謙不夠,飛也不高,翅膀垂下,也不夠寬廣,所以說将做你的後人,你雖是次卿,到末了不得善終。
” 經楚殺其大夫屈申。
傳楚子以屈申為貳于吳,乃殺之。
以屈生1為莫敖,使與令尹子蕩如晉逆女。
過鄭,鄭伯勞子蕩于汜2,勞屈生于菟氏3。
晉侯送女于邢丘4,子産相鄭伯會晉侯于邢丘。
今注 1屈生:屈建的兒子。
2汜:鄭地,即南汜,在今河南省襄城縣。
3菟氏:鄭地,《寰宇記》說:“菟氏城在河南尉氏縣西北四十裡。
” 4邢丘:晉地,在今河南省溫縣東二十裡。
今譯 楚靈王以為屈申是同吳國有二心,把他殺掉。
叫屈生做莫敖,使他同令尹子蕩到晉國去迎接女子。
回來過鄭國,鄭伯郊勞子蕩在汜這地方,郊勞屈生在菟氏這地方。
晉侯送女兒一直到邢丘,子産給鄭伯相禮,到邢丘會見晉平公。
經公如晉。
傳公如晉1,自郊勞至于贈賄2,無失禮3。
晉侯謂女叔齊曰:“魯侯不亦善于禮乎?”對曰:“魯侯焉知禮。
”公曰:“何為自郊勞至于贈賄,禮無違者,何故不知?”對曰:“是儀也,不可謂禮。
禮所以守其國,行其政令,無失其民者也。
今政令在家4,不能取也,有子家羁5,弗能用也。
奸大國之盟,陵虐小國6,利人之難7,不知其私。
公室四分8,民食于他。
思莫在公,不圖其終,為國君,難将及身,不恤其所。
禮之本末,将于此乎在,而屑屑焉習儀以亟,言善于禮,不亦遠乎?”君子謂叔侯于是乎知禮。
今注 1公如晉:初即位所以往晉朝見。
2自郊勞至于贈賄:初到晉國時有郊勞禮,以後尚有各種贈賄的禮。
3無失禮:各種禮節皆沒有錯誤。
4今政令在家:魯國的政令皆為各大夫所掌管。
5子家羁:莊公的玄孫子家懿伯。
6陵虐小國:指伐莒國取郓地。
7利人之難:指乘莒亂遂取鄫。
8公室四分:四分公室指今年的事。
今譯 魯昭公到晉國去,從郊勞一直到送禮,他全沒有失錯的地方。
晉平公問司馬侯說:“魯侯豈不也對于禮很擅長嗎?”回答說:“魯侯哪裡知道禮。
”晉平公說:“為什麼從郊勞至送禮,沒有違禮,怎可說不知道?”他說:“這是儀節,不可以叫作禮。
禮是為的所以守他的國家,行他的政令
’我是不改的。
”子寬就說:“子産恐怕要先滅亡了,君子作法的時候薄,他的弊病猶在于貪,作法于貪上,這弊病怎麼辦呢?姬姓在諸侯裡頭的,蔡及曹滕是先亡的,因為受他國逼迫而自身又無禮。
鄭國在衛國之前亡,因為受他國逼迫而自身又沒有法度。
施政不遵守法律,而好惡由心,民各有心,還有什麼尊上呢?” 傳冬,吳伐楚,入棘、栎、麻1,以報朱方之役。
楚沈尹射奔命于夏汭,葴尹宜咎2城鐘離,薳啟彊城巢,然丹城州來。
東國水不可以城,彭生3罷賴之師。
今注 1棘、栎、麻:程發轫說“則棘、栎、麻三邑亦應在壽春之東,……故麻邑不在黃州之麻,而以砀山之麻最合。
”至于栎邑與栗通假,《一統志》說:“栗縣故城,不今夏邑縣治。
” 2葴尹宜咎:宜咎本來是陳大夫,襄公二十四年奔楚。
3彭生:楚大夫。
今譯 冬天,吳伐楚,入棘、栎、麻,為的報複朱方的戰役。
楚國沈尹射逃命到夏汭,葴尹宜咎修鐘離城,薳啟彊修巢這城,然丹修州來的城。
在楚國東邊以上三城都有水沒方法修,所以彭生取消對賴國出兵。
經冬,十有二月,乙卯,叔孫豹卒。
傳初穆子去叔孫氏,及庚宗1,遇婦人,使私為食而宿焉。
問其行,告之故,哭而送之。
适齊娶于國氏,生孟丙、仲壬,夢天壓己弗勝,顧而見人,黑而上偻,深目而豭喙2,号之曰:“牛助餘!”乃勝之。
旦而皆召其徒,無之。
且曰志之。
及宣伯奔齊,饋之。
宣伯曰:“魯以先子之故,将存吾宗,必召女。
召女何如?”對曰:“願之久矣。
”魯人召之,不告而歸,既立,所宿庚宗之婦人獻以雉,問其姓3,對曰:“餘子長矣,能奉雉而從我矣。
”召而見之,則所夢也。
未問其名,号之曰牛,曰:“唯。
”皆召其徒使視之,遂使為豎,有寵,長使為政。
公孫明4知叔孫于齊,歸未逆國姜,子明取之。
故怒5。
其子長而後使逆之。
田于丘莸6,遂遇疾焉。
豎牛欲亂其室而有之,強與孟盟,不可。
叔孫為孟鐘曰:“爾未際7,飨大夫以落之。
”既具,使豎牛請日,入弗谒。
出命之日,及賓至,聞鐘聲,牛曰:“孟有北婦人之客8。
”怒将往,牛止之,賓出,使拘而殺諸外9。
牛又強與仲盟,不可。
仲與公禦萊書10觀于公,公與之環。
使牛入示之11,入不示,出命佩之。
牛謂叔孫,見仲而何12。
叔孫曰:“何為?”曰:“不見既自見矣,公與之環,而佩之矣。
”遂逐之,奔齊。
疾急,命召仲,牛許而不召,杜洩見,告之饑渴,授之戈。
對曰:“求之而至,又何去焉?”豎牛曰:“夫子疾病,不欲見人。
”使寘饋于個而退。
牛弗進,則置虛命徹。
十二月癸醜,叔孫不食。
乙卯卒,牛立昭子13而相之,公使杜洩葬叔孫。
豎牛賂叔仲昭子與南遺,使惡杜洩于季孫而去之。
杜洩将以路葬14,且盡卿禮。
南遺謂季孫曰:“叔孫未乘路,葬焉用之?且冢卿無路,介卿以葬,不亦左乎?”季孫曰:“然。
”使杜洩舍路,不可,曰:“夫子受命于朝而聘于王,王思舊勳而賜之路,複命而緻之君,君不敢逆王命而複賜之,使三官書之。
吾子為司徒,實書名。
夫子為司馬與工正,書服,孟孫為司空,以書勳,今死而弗以,是棄君命也。
書在公府而弗以,是廢三官也。
若命服生弗敢服,死又不以,将焉用之?”乃使以葬。
季孫謀去中軍,豎牛曰:“夫子固欲去之。
” 今注 1庚宗:《彙纂》說:“今山東泗水縣東有庚宗亭與費縣接界。
” 2黑而上偻,深目而豭喙:面色很黑而他的肩膀是彎曲的,眼睛很深而嘴巴像豬。
3問其姓:問她有沒有兒子。
4公孫明:齊大夫。
5故怒:怒其妻國姜。
6丘莸:在山東省疑在魯之北境。
7爾未際:你沒有同諸位大夫會見過。
8孟有北婦人之客:孟丙他請公孫明為客人。
9使拘而殺諸外:就叫牛把孟丙殺在城外。
10萊書:魯昭公趕車的與仲同往公宮。
11使牛入示之:使牛拿進去給叔孫豹看。
12牛謂叔孫,見仲而何:牛告訴叔孫:令仲壬去見國君意下如何? 13昭子:叔孫豹的庶子叔孫婼。
14杜洩将以路葬:杜洩拿周王所賞給叔孫的車來葬他。
今譯 當初叔孫豹避僑如的患難,離開叔孫氏奔往齊國,到了庚宗地方,碰着一個婦人,差她私下弄些食物吃了,便和她同宿。
那婦人問他到什麼地方去?便告訴了緣故。
那婦人卻哭了送他的行。
既到齊國以後,便娶妻于國氏,生了孟丙、仲壬。
他一天夢着天壓自己,氣力支撐不住了,一回頭去,卻見一人,面色很黑,上肩是彎下的,眼睛很深,嘴巴像豬一般,穆子便喊他說:“牛來幫我!”才撐過來。
到第二日,天亮了,将跟随都召集攏來,卻沒有一個和牛相像的人,就對那些人說:“這事你們都給我記着。
”等到僑如也奔到齊國去,穆子送食物給他吃。
僑如說:“魯國因為我們先人的功勞,将要存留我們的宗族,一定來召你的,你便怎樣?”穆子回答說:“希望他來召已經好久了!”後來魯人果然來召他,他便不告訴僑如就回去了。
既然立做卿以後,他那宿過庚宗的婦人,獻給他一隻野雞,穆子問她有兒子嗎,婦人回答說:“我的兒子已經大了,能夠捧了野雞跟我來了。
”便喊他來一看,哪知就是夢中所看見的,便不問他叫什麼名字,喊他叫“牛”。
那孩子便答應一聲:“唯!”叔孫豹便喊那些跟随,使他們來看。
就叫他做個小童,很寵用他,等到牛長大了,便叫他管理家政。
齊大夫公孫明本和叔孫很要好的,叔孫回國去,卻不來迎接國姜,子明就把她娶了去,所以叔孫豹很怒。
他的兒子年長了,叔孫方才使人去迎接他們,叔孫豹有一天在丘莸地方打獵,就生了病,豎牛要想擾亂他的家室,據為己有,強迫孟丙和他訂盟,孟丙不肯,叔孫本替孟丙鑄了口鐘,對他說:“你還沒有和諸大夫交際過,可以在塗鐘縫落成的時候,宴會那些大夫了!”孟丙既備辦了酒筵,便使豎牛進去向父親要個日期,豎牛進去後,卻不告明叔孫,出來便詐說一個日期。
等到賓客都來了,叔孫聽得打鐘的聲音,便詫怪問豎牛,牛說:“孟丙有你北方那個婦人的堂客在家中呢!”叔孫便大怒,要去看他。
豎牛攔阻他,不放他出去,及賓客既去,便使他拘執起來,殺孟丙在門外。
牛又強迫和仲壬訂盟,仲也不肯,後來仲和昭公的禦士萊書遊觀在公的宮中,公賞賜他一隻玉環。
仲壬便使豎牛拿玉環給叔孫觀看,牛進去了,不給他看。
出來就詐稱叫你佩戴了吧!牛一面又對叔孫說:“叫仲壬去見國君,怎麼樣?”叔孫說:“這是什麼話?”牛說:“你不使他引見,他已自己去引見過了,公給他玉環,他已經佩戴的了!”叔孫便把他驅逐出境,仲壬就逃到齊國去。
叔孫病重了,叫他去叫仲壬回來,牛應許了卻并不去叫,管家杜洩進去見,叔孫告訴他饑餓口渴,給他一把長槍,叫他去殺牛。
杜洩回答說:“你隻向他要食物,他自會來的,為什麼要去掉他呢?”豎牛後來就索性說:“穆子害了病,不喜歡見人。
”便一概不見,使他們送食物的,隻放在東西廂便退出去,牛卻并不将食物送進去,隻把倒空的食器放在那裡,便叫他們撤去。
十二月癸醜那天,叔孫得不到食物,乙卯那天便死了,牛就立了昭子,自己做他的家相。
昭公派杜洩去葬叔孫。
豎牛便私賄叔仲昭子,和季氏的家臣南遺,使他們在季孫那裡說杜洩的壞話,要想除去他。
杜洩正要用路車葬叔孫,而且都要用卿禮。
南遺便對季孫說:“叔孫活着的時候,還沒有乘過路車,葬的時候為什麼倒要用起來呢?而且最長的卿尚且沒有路車,次卿倒要用路車葬,在禮法上不是說不過去嗎?”季孫說:“是的。
”便使杜洩不要用路車,杜洩不肯,他說:“夫子是受命在朝中,去朝聘過天王的,天王因他有禮,想念他先人的舊功,才賞給他路車,他不敢自乘,複命的時候,送進君主那裡,君主不敢違背王命,仍舊賞給了他,使三位官員記錄下來。
那時你做司徒,是寫定名位的,我們夫子做司馬兼作工正,記上車服的器用,孟孫做司空,是記功勞的,如今死了再不用,這分明是棄掉君命了。
記錄的文書還在公府中,仍舊不用,這分明是廢掉三官了。
若是王命的服,活着的時候不敢穿,死了又不用他,還有什麼用處呢?”季孫便使他拿去葬。
季孫後來又打算廢去中軍,豎牛說:“夫子本來早想廢去他的。
” 昭公五年(即公元前五三七年) 經五年春,王正月,舍中軍。
傳五年春,王正月,舍中軍,卑公室也1。
毀中軍于施氏,成諸臧氏。
初作中軍,三分公室,而各取其一。
季氏盡征之2,叔孫氏臣其子弟3,孟氏取其半焉4。
及其舍之也,四分公室,季氏擇二,二子各一,皆盡征之,而貢于公5。
以書使杜洩告于殡6曰:“子固欲毀中軍,既毀之矣,故告。
”杜洩曰:“夫子唯不欲毀也,故盟諸僖闳,詛諸五父之衢。
”受其書而投之,帥士而哭之。
叔仲子謂季孫曰:“帶受命于子叔孫曰:‘葬鮮者自西門7。
’”季孫命杜洩8。
杜洩曰:“卿喪自朝,魯禮也。
吾子為國政,未改禮而又遷之,群臣懼死,不敢自也9。
”既葬而行。
仲至自齊,季孫欲立之。
南遺曰:“叔孫氏厚則季氏薄,彼實家亂,子勿與知,不亦可乎?”南遺使國人助豎牛以攻諸大庫之庭10,司宮射之,中目而死。
豎牛取東鄙三十邑以與南遺。
昭子即位,朝其家衆曰:“豎牛禍叔孫氏,使亂大從,殺適立庶,又披其邑,将以赦罪,罪莫大焉!必速殺之。
”豎牛懼奔齊,孟仲之子殺諸塞關11之外,投其首于甯風12之棘上。
仲尼曰:“叔孫昭子之不勞,不可能也。
周任有言曰:‘為政者不賞私勞,不罰私怨。
’《詩》雲:‘有覺德行,四國順之13。
’”初,穆子之生也,莊叔以《周易》筮之,遇明夷?之謙?14,以示蔔楚丘,曰“是将行15,而歸為子祀。
以讒人入,其名曰牛,卒以餒死。
明夷,日也,日之數十,故有十時,亦當十位。
自王已下,其二為公,其三為卿,日上其中,食日為二,旦日為三,明夷之謙,明而未融,其當旦乎?故曰為子祀。
日之謙當鳥,故曰明夷于飛。
明而未融,故曰垂其翼。
象日之動,故曰君子于行。
當三在旦,故曰三日不食。
離,火也;艮,山也。
離為火,火焚山,山敗。
于人為言,敗言為讒,故曰有攸往。
主人有言,言必讒也。
純離為牛,世亂讒勝,勝将适離,故曰其名曰牛。
謙不足,飛不翔,垂不峻,翼不廣,故曰其為子後乎。
吾子亞卿也,抑少不終。
” 今注 1卑公室也:這是将公室降低。
2季氏盡征之:一點也不歸給公家。
3叔孫氏臣其子弟:以他的子弟歸叔孫氏,以他的父兄歸公家。
4孟氏取其半焉:孟氏更以子弟的一半歸公家。
5而貢于公:國中的人民皆屬于三家,隻随意貢獻給公而已。
6以書使杜洩告于殡:用信使杜洩告知叔孫豹的殡。
7葬鮮者自西門:鮮者是指不能善終的人,下葬的出都城西門。
8季孫命杜洩:命以叔孫的喪禮自西門出。
9不敢自也:不敢遵從這種辦法。
10大庫之庭:曲阜原是大庭氏之虛,在原地作庫,所以稱為大庭氏之庫,外邊空地因稱為大庫之庭。
11塞關:齊魯邊界上關口。
12甯風:杜預以為齊地,程發轫先生則以為祭祀名,俟考。
13有覺德行,四國順之:這是《詩經·大雅》中的一句詩,意思是說德行直則四方全順從他。
14遇明夷之謙:遇見從明夷卦變到謙卦。
15是将行:他将出奔。
今譯 五年春,王正月,舍去中軍,這是為的降卑公室。
毀中軍之議開始于施氏,完成于臧氏。
最初作中軍,三分公室,三家各分一份。
季孫全都征收他們,叔孫氏隻把他子弟作臣,孟孫氏隻拿他子弟的一半。
等到舍中軍的時候,四分公家,季孫氏選其中的兩份,叔孫氏同孟孫氏各分一份,全都把他征收,隻對公家獻貢。
寫了一封信叫杜洩在叔孫氏的棺材前面讀過:“你很願意毀中軍,現在已經毀了,特别告訴你。
”杜洩說:“他因為不願意毀中軍,所以到僖公的廟門去盟誓,又到五父的道上去詛咒。
”接到他這封信,扔到地下,率他的家衆去哭。
叔仲帶對季孫說:“帶聽叔孫說過:‘給不壽終的人下葬,由國都的西門出。
’”季孫告訴杜洩如此做。
杜洩就說:“卿的喪事由朝中出來,這是魯國素來行的禮。
你現在掌國的政權,沒有改禮,而又換了新辦法,大家怕死,不敢遵從。
”等着給叔孫下葬以後,杜洩就走了。
叔孫的兒子仲從齊國回來,季孫想立他為叔孫的後人。
南遺說:“叔孫氏要厚,季孫氏就薄了,他是家中有亂事,你不管不也可以嗎?”南遺叫國裡人幫着豎牛在大庫的庭上攻打仲壬,司宮射他,恰好中在眼睛,就死了。
豎牛取了叔孫氏的東部三十邑給了南遺。
叔孫婼即位,告訴他家裡衆人說:“豎牛禍害了叔孫氏,使亂了大的順序,殺了嫡出,立了庶出,又分散他的田邑,他還想減輕罪,他的罪狀沒有再大的。
必定把他殺掉。
”豎牛害怕了逃到齊國去。
孟丙的兒子及仲壬的兒子把他殺在塞關的外頭,将他的腦袋扔到甯風的棘草上。
仲尼就說:“叔孫婼要不居功是不能夠的,周任說一句話:‘做政治的人不賞對私人有功的人,也不罰對私人有怨的人。
’《詩經·大雅》一句詩說:‘有德行的人,四國全都順他。
’”當初,叔孫豹生的時候,他的父親叫人拿《周易》來占蔔,遇見明夷的卦變到謙卦,他給占卦的人蔔楚丘看,說:“他先要出奔,然後回來,給你奉祭祀,跟着回來的有一個壞人,這個叫作牛,末了要餓死。
明夷就等于日,日是有十數,所以有十個時辰,也等于十個位置,由壬以下數起來,第二是公,第三是卿,日最高是最盛明,是王位。
食時之日,是公位。
早晨的位置第三,是卿,明夷變到謙,天明而沒有完全出太陽,這是早晨,所以說回來給你奉祭祀。
日光不足的時候當鳥,所以說明夷于飛。
天明而沒有完全亮,所以說垂着翅膀,表示太陽的動作,所以說君子要出奔。
當三在早晨,所以說三天不吃東西,離是火、艮是山,離是火,火燒了山,山就毀。
在人是講話,毀了說話,就是讒言,所以說主人有說話必定是讒言。
純正的離卦等于牛,世事亂了,讒言就多了,多了就到了離,所以說叫作牛。
謙不夠,飛也不高,翅膀垂下,也不夠寬廣,所以說将做你的後人,你雖是次卿,到末了不得善終。
” 經楚殺其大夫屈申。
傳楚子以屈申為貳于吳,乃殺之。
以屈生1為莫敖,使與令尹子蕩如晉逆女。
過鄭,鄭伯勞子蕩于汜2,勞屈生于菟氏3。
晉侯送女于邢丘4,子産相鄭伯會晉侯于邢丘。
今注 1屈生:屈建的兒子。
2汜:鄭地,即南汜,在今河南省襄城縣。
3菟氏:鄭地,《寰宇記》說:“菟氏城在河南尉氏縣西北四十裡。
” 4邢丘:晉地,在今河南省溫縣東二十裡。
今譯 楚靈王以為屈申是同吳國有二心,把他殺掉。
叫屈生做莫敖,使他同令尹子蕩到晉國去迎接女子。
回來過鄭國,鄭伯郊勞子蕩在汜這地方,郊勞屈生在菟氏這地方。
晉侯送女兒一直到邢丘,子産給鄭伯相禮,到邢丘會見晉平公。
經公如晉。
傳公如晉1,自郊勞至于贈賄2,無失禮3。
晉侯謂女叔齊曰:“魯侯不亦善于禮乎?”對曰:“魯侯焉知禮。
”公曰:“何為自郊勞至于贈賄,禮無違者,何故不知?”對曰:“是儀也,不可謂禮。
禮所以守其國,行其政令,無失其民者也。
今政令在家4,不能取也,有子家羁5,弗能用也。
奸大國之盟,陵虐小國6,利人之難7,不知其私。
公室四分8,民食于他。
思莫在公,不圖其終,為國君,難将及身,不恤其所。
禮之本末,将于此乎在,而屑屑焉習儀以亟,言善于禮,不亦遠乎?”君子謂叔侯于是乎知禮。
今注 1公如晉:初即位所以往晉朝見。
2自郊勞至于贈賄:初到晉國時有郊勞禮,以後尚有各種贈賄的禮。
3無失禮:各種禮節皆沒有錯誤。
4今政令在家:魯國的政令皆為各大夫所掌管。
5子家羁:莊公的玄孫子家懿伯。
6陵虐小國:指伐莒國取郓地。
7利人之難:指乘莒亂遂取鄫。
8公室四分:四分公室指今年的事。
今譯 魯昭公到晉國去,從郊勞一直到送禮,他全沒有失錯的地方。
晉平公問司馬侯說:“魯侯豈不也對于禮很擅長嗎?”回答說:“魯侯哪裡知道禮。
”晉平公說:“為什麼從郊勞至送禮,沒有違禮,怎可說不知道?”他說:“這是儀節,不可以叫作禮。
禮是為的所以守他的國家,行他的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