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一

關燈
叔向使他的俸祿與秦公子相同,他們的俸祿全夠養一百人。

    趙武說:“秦公子有錢。

    ”叔向說:“給俸祿是論德行,德行相同論年齡,年齡相同就以尊卑來算,公子是以國家尊卑來看,沒聽說他是否富足。

    并且拿車千輛離開他的國家,可見他已經很強。

    《詩經》說過:‘不欺負鳏寡,也不怕強有力的人。

    ’秦楚是相等的國家。

    ”叫秦鍼跟王子同列而坐。

    秦鍼就說:“我鍼是罪有所得,楚國公子在楚國待不住,所以都來到晉國,我們隻好聽着主人的命令。

    并且我同羁旅的客人同列似乎不可以的。

    史佚有句話說:‘不是羁旅為什麼尊敬他呢?’”楚靈王即位以後,使薳罷做令尹,薳啟彊做太宰。

    鄭國的遊吉到楚國為郏敖行葬禮,并且為新立的君聘問。

    回來就告訴子産說:“可以預備行裝了。

    楚王很驕侈,而很高興他的事情,必定要會合諸侯,我們前往不論日子了。

    ”子産說:“不幾年,他不能會合諸侯。

    ”十二月,晉國既行烝祭禮。

    趙孟往南陽,将祭他的曾祖,甲辰朔在溫這地方行烝祭禮。

    庚戌死了,鄭伯到晉國去吊唁,到了雍這地方就回來。

     昭公二年(公元前五四〇年) 經二年,春,晉侯使韓起來聘。

     傳二年,春,晉侯使韓宣子來聘,且告為政而來見,禮也。

    觀書于大史氏,見易象與魯《春秋》,曰:“周禮盡在魯矣!吾乃今知周公之德,與周之所以王也!”公享之,季武子賦《綿》之卒章1,韓子賦《角弓》2。

    季武子拜曰:“敢拜子之彌縫敝邑,寡君有望矣。

    ”武子賦《節》之卒章3。

    既享,宴于季氏,有嘉樹焉,宣子譽之。

    武子曰:“宿敢不封殖此樹,以無忘《角弓》。

    ”遂賦《甘棠》。

    宣子曰:“起不堪也,無以及召公。

    ”宣子遂如齊納币,見子雅,子雅召子旗4,使見宣子。

    宣子曰:“非保家之主也,不臣。

    ”見子尾,子尾見彊5,宣子謂之如子旗。

    大夫多笑之,唯晏子信之,曰:“夫子6君子也,君子有信,其有以知之矣。

    ”自齊聘于衛,衛侯享之,北宮文子賦《淇澳》7,宣子賦《木瓜》8。

    夏四月韓須9如齊逆女,齊陳無宇送女緻少姜。

    少姜有寵于晉侯,晉侯謂之少齊。

    謂陳無宇非卿,執諸中都10。

    少姜為之請曰:“送從逆班,畏大國也,猶有所易,是以亂作11。

    ” 今注 1賦《綿》之卒章:《綿》是《詩經·大雅》篇名,意在文王有四輔,文王以比晉君,四輔以比韓起。

     2《角弓》:是《詩經·小雅》的一篇,意謂“兄弟婚姻無相遠矣。

    ” 3《節》之卒章:是《詩經·小雅》的一篇,卒章言晉德能畜萬邦。

     4子旗:子雅的兒子。

     5彊:子尾的兒子。

     6夫子:指韓起。

     7《淇澳》:是《衛風》的一篇詩,意指韓起德行可比衛武公。

     8《木瓜》:同是《衛風》,意在厚報以為好。

     9韓須:韓起的兒子。

     10中都:江永說:“《水經注·沁水》篇雲:‘光溝水迳中都亭南,又南迳中都亭西,注于沁水。

    ’地在野王縣,今河南沁陽市東南,中都應在此,正當由齊适晉必經之地。

    ” 11猶有所易,是以亂作:言齊怕晉,改變禮法,以至于此,這是少姜所用客氣話。

     今譯 昭公二年,春天,晉侯派韓起來聘問,且告訴他已經掌管政權,為這個來見,這是很合于禮的。

    在太史氏看書,看見易象同魯國的《春秋》就說:“周禮全在魯國了。

    我現在才知道周公的德行,與周所以能夠稱王。

    ”昭公宴享他,季孫宿歌唱《綿》的末一段,韓起歌唱《角弓》這篇詩。

    季孫宿拜謝說:“拜謝你補合我們的國家,我們的寡君很有希望了。

    ”季孫宿歌唱《節》的最末一章。

    既然享禮完了以後,在季氏家複宴,季氏有一棵好的樹,韓起稱贊它,季孫宿說:“我敢不盡心培植這棵樹,以便不要忘了《角弓》這篇詩。

    ”就歌唱《甘棠》。

    韓起說:“我夠不上,比不上召公。

    ”韓起就到齊國去納訂婚的禮币,看見子雅,子雅叫他兒子子旗來見韓起。

    韓起說:“這個人不是保家的人,他沒有做臣的樣子。

    ”又看見子尾,子尾使他看他的兒子高彊,韓起批評他跟對子旗一樣。

    大夫們聽了這話都笑他,隻有晏嬰信服他的話說:“韓起是個君子,君子是有信實的,所以他能夠知道。

    ”從齊國到衛國聘問,衛侯宴享他,北宮佗歌唱《淇澳》這篇詩,韓起答以《木瓜》這篇詩。

    夏天四月韓起的兒子韓須到齊國迎接少姜,齊國陳無宇送少姜到晉國,少姜頗被晉侯寵愛,稱少姜為少齊。

    稱陳無宇不是卿,把他在中都這地方逮起來。

    少姜替他說話說:“送的人跟迎的人班次相同,這是怕大國的緣故,為此改易禮制,所以亂子就來了。

    ” 經夏,叔弓如晉。

     傳叔弓聘于晉,報宣子也。

    晉侯使郊勞1,辭曰:“寡君使弓來繼舊好,固曰女無敢為賓,徹命2于執事,敝邑弘矣,敢辱郊使,請辭。

    ”緻館辭曰:“寡君命下臣來繼舊好,好合使成,臣之祿也,敢辱大館3。

    ”叔向曰:“子叔子知禮哉!吾聞之曰:‘忠信,禮之器也。

    卑讓,禮之宗也。

    ’辭不忘國,忠信也。

    先國後己,卑讓也。

    《詩》曰:‘敬慎威儀,以近有德4。

    ’夫子近德矣。

    ” 今注 1郊勞:照聘禮,使人到,地主派人至郊外行郊勞禮。

     2徹命:達到命令。

     3臣之祿也,敢辱大館:這是臣的榮祿,不敢再接受館舍。

     4敬慎威儀,以近有德:這是《詩經·大雅》中的一句,意思是說恭敬慎重對待威儀,以接近有德行的人。

     今譯 叔弓到晉國聘問,是為的回報韓起的,晉侯派人到郊外慰勞他,他辭謝說:“我的君使弓來繼續舊的好,再三說你不要做賓客,把命令達到執事官,我們的國君就滿意了,哪裡敢接受郊勞,請辭謝。

    ”給他住的地方,也辭謝說:“我國的君叫我來繼續舊的友好,和好成功這是我的榮祿,哪裡敢住大的館舍。

    ”叔向說:“子叔子很懂得禮。

    我聽說:‘忠信是禮的器。

    卑讓是禮的宗。

    ’言辭不忘國家,這是忠信。

    先說國家而後自己,這是卑讓。

    《詩經》說過:‘恭敬慎重對待威儀,以接近有德的人。

    ’這位夫子可謂近于德行。

    ” 經秋,鄭殺其大夫公孫黑。

     傳秋,鄭公孫黑将作亂,欲去遊氏而代其位,傷疾作而不果。

    驷氏與諸大夫欲殺之。

    子産在鄙,聞之懼弗及,乘遽而至1,使吏數之曰:“伯有之亂2,以大國之事而未爾讨也,爾有亂心無厭,國不女堪,專伐伯有,而罪一也。

    昆弟争室3,而罪二也。

    薰隧之盟,女矯君位4,而罪三也。

    有死罪三,何以堪之?不速死,大刑将至。

    ”再拜稽首辭曰:“死在朝夕,無助天為虐。

    ”子産曰:“人誰不死,兇人不終,命也。

    作兇事,為兇人,不助天,其助兇人乎?”請以印為褚師5。

    子産曰:“印也若才,君将任之。

    不才,将朝夕從女。

    女罪之不恤,而又何請焉?不速死,司寇将至。

    ”七月壬寅缢,屍諸周氏之衢,加木焉6。

     今注 1乘遽而至:坐驿車快來。

     2伯有之亂:見襄公三十一年。

     3昆弟争室:指争娶徐吾犯的妹妹。

     4女矯君位:指使太史寫七子事。

     5請以印為褚師:要求用公孫黑的兒子印做市官。

     6加木焉:上邊加上木牌寫明罪狀。

     今譯 秋天,鄭國的公孫黑将作亂事,想去掉遊氏而接代他的位子,可惜他以前受的傷發作,就不能辦這件事。

    他的族人跟諸大夫全要殺他。

    子産在鄉下聽說了,怕趕不上,就趕緊坐着驿車跑來了,叫小吏數說他的罪狀說:“伯有的亂事,因為大國的事情勞苦而沒能夠讨伐你,你的亂心是無厭的,國家全受不住,專伐伯有,這是第一件罪狀。

    兄弟争娶徐吾犯的妹妹,這是第二件罪狀。

    薰隧的盟誓,你冒充君的位子,這是第三件罪狀。

    有這三件死罪,你怎麼受得了呢?你要不快死,大刑罰就來了。

    ”公孫黑就再叩頭說:“我的死亡在早晨或晚上,你不要幫着天做虐人。

    ”子産就說:“人誰不死呢?兇人不得善終,這合于命運的,作兇事,做兇人,我不幫助天,還能幫助兇人嗎?”公孫黑請把他的兒子做市官。

    子産說:“印要有才幹,君将任用他。

    要沒有才幹,将早晨晚上跟着你去,你的罪惡還不憐恤嗎?你還有什麼請求呢?你要不快死了,司寇将來了。

    ”七月壬寅這天上吊自殺,把他屍首擺在周氏的胡同裡,把他的罪狀寫在木頭上。

     經冬,公如晉,至河乃複。

     經季孫宿如晉。

     傳晉少姜卒,公如晉,及河,晉侯使士文伯來辭曰:“非伉俪也,請君無辱。

    ”公還,季孫宿遂緻服焉。

    叔向言陳無宇于晉侯曰:“彼何罪?君使公族逆之,齊使上大夫送之,猶曰不共,君求以貪,國則不共,而執其使,君刑已頗1,何以為盟主?且少姜有辭。

    ”冬十月,陳無宇歸。

     今注 1君刑已頗:你的刑罰已經不公平。

     今譯 晉少姜死了,魯昭公到晉國去,到了黃河邊,晉侯派士文伯來辭謝說:“不是正式的伉俪,請你不要親來勞問。

    ”昭公就回來,讓季孫宿留在那裡緻送喪服。

    叔向對晉侯說陳無宇:“他有什麼罪呢?你使公族大夫來迎接,齊國使上大夫來送,這你還說不恭敬,你的要求太貪心了,晉國也不恭敬,又把他的使臣逮起來,你的刑罰已經不公平,這怎麼能做盟主呢?并且少姜曾請釋陳無宇。

    ”冬天十月,陳無宇回到齊國。

     傳十一月,鄭印段如晉吊。

     今譯 十一月,鄭國的印段到晉國吊唁。

     昭公三年(公元前五三九年) 經三年,春,王正月。

     傳三年春王正月,鄭遊吉如晉,送少姜之葬,梁丙與張趯1見之。

    梁丙曰:“甚矣哉,子之為此來也2!”子大叔曰:“将得已乎?昔文襄之霸也,其務不煩諸侯,令諸侯三歲而聘,五歲而朝,有事而會,不協而盟,君薨大夫吊,卿共葬事,夫人,士吊,大夫送葬,足以昭禮命事謀阙而已,無加命矣。

    今嬖寵之喪,不敢擇位而數于守適,唯懼獲戾,豈敢憚煩,少姜有寵而死,齊必繼室,今茲吾又将來賀,不唯此行也。

    ”張趯曰:“善哉,吾得聞此數也!然自今,子其無事矣。

    譬如火焉3,火中寒暑乃退,此其極也,能無退乎?晉将失諸侯,諸侯求煩不獲。

    ”二大夫退,子大叔告人曰:“張趯有知,其猶在君子之後乎?” 今注 1梁丙與張趯:二人皆晉大夫。

     2子之為此來也:因為卿的地位而為晉公的妾下葬,這是超過禮節的。

     3譬如火焉:火是心星。

     今譯 三年春王正月,鄭國遊吉到晉國去送少姜的葬禮,梁丙跟張趯看見遊吉。

    梁丙說:“你這次來在禮數上真是太過了。

    ”遊吉說:“那有什麼辦法呢?從前文公襄公霸業的時候,這類葬禮不麻煩諸侯,叫諸侯們三年來聘問,五年來朝見,有事情就來商量,不調和就來盟誓,君死了大夫來吊唁,卿參加葬事,夫人死了,士來吊唁,大夫來送葬禮,這足以昭禮節,命事情謀算阙失,不過如此,沒有再有增加。

    現在嬖寵的喪事,不敢說她低下,而等于嫡夫人一樣,隻怕得罪晉國,豈敢怕麻煩呢?少姜有寵死了,齊國必将女兒送來,以後我也将來祝賀,不隻這趟。

    ”張趯說:“好啊!我聽到朝會吊唁的禮數了,恐怕自從今天以後,你大約就沒事情了。

    譬如心星一樣,它到天空正中時,寒暑也就退了,這已經到了極點,能不退嗎?晉國将失去諸侯的擁護了,諸侯想要麻煩還得不到呢。

    ”二位大夫退了以後,子大叔告人說:“張趯有智慧,可算是個憫時憂國的君子了。

    ” 經丁未,滕子原卒。

     傳丁未,滕子原卒,同盟,故書名。

     今譯 丁未,滕子原死了,因為同盟的緣故,所以寫上他的名字。

     傳齊侯使晏嬰請繼室于晉,曰:“寡君使嬰曰:‘寡人願事君,朝夕不倦,将奉質币,以無失時,則國家多難,是以不獲1。

    不腆先君之適,以備内官,焜燿寡人之望,則又無祿,早世隕命,寡人失望,君若不忘先君之好,惠顧齊國,辱收寡人,徼福于大公、丁公,照臨敝邑,鎮撫其社稷,則猶有先君之適,及遺姑姊妹若而人,君若不棄敝邑,而辱使董振,擇之以備嫔嫱,寡人之望也。

    ”韓宣子使叔向對曰:“寡君之願也。

    寡君不能獨任其社稷之事,未有伉俪在缞绖之中,是以未敢請,君有辱命,惠莫大焉。

    若惠顧敝邑,撫有晉國,賜之内主,豈唯寡君,舉群臣實受其贶,其自唐叔以下,實寵嘉之。

    ”既成昏2,晏子受禮,叔向從之宴,相與語。

    叔向曰:“齊其何如?”晏子曰:“此季世也,吾弗知,齊其為陳氏矣。

    公棄其民而歸于陳氏,齊舊四量,豆、區、釜、鐘,四升為豆,各自其四以登于釜,釜小則鐘,陳氏三量皆登一焉,鐘乃大矣。

    以家量貸而以公量收之3,山木如市,弗加于山,魚鹽蜃蛤,弗加于海。

    民參其力,二入于公,而衣食其一4。

    公聚朽蠹,而三老凍餒5。

    國之諸市,屦賤踴貴6,民人痛疾,而或燠休之,其愛之如父母,而歸之如流水,欲無獲民,将焉辟之?箕伯、直柄、虞遂、伯戲7,其相胡公大姬已在齊矣。

    ”叔向曰:“然,雖吾公室,今亦季世也,戎馬不駕,卿無軍行,公乘無人,卒列無長,庶民罷敝,而宮室滋侈,道殣相望,而女富溢尤8。

    民聞公命,如逃寇雠,栾、郤、胥、原、狐、續、慶、伯9,降在皂隸。

    政在家門,民無所依,君日不悛,以樂慆憂,公室之卑,其何日之有?讒鼎10之銘曰:‘昧旦丕顯,後世猶怠。

    ’況日不悛,其能久乎?”晏子曰:“子将若何?”叔向曰:“晉之公族盡矣。

    肸聞之,公室将卑,其宗族枝葉先落,則公室從之。

    肸之宗十一族,唯羊舌氏在而已。

    肸又無子11,公室無度,幸而得死,豈其獲祀。

    ”初,景公欲更晏子之宅,曰:“子之宅近市,湫隘嚣塵,不可以居,請更諸爽垲者。

    ”辭曰:“君之先臣容焉,臣不足以嗣之,于臣侈矣。

    且小人近市,朝夕得所求,小人之利也,敢煩裡旅。

    ”公笑曰:“子近市,識貴賤乎?”對曰:“既利之,敢不識乎。

    ”公曰:“何貴何賤。

    ”于是景公繁于刑,有鬻踴者,故對曰:“踴貴屦賤。

    ”既已告于君,故與叔向語而稱之,景公為是省于刑。

    君子曰:“仁人之言,其利博哉!晏子一言而齊侯省刑。

    《詩》曰:‘君子如祉,亂庶遄已12。

    ’其是之謂乎。

    ”及晏子如晉,公更其宅,反則成矣。

    既拜,乃毀之而為裡室,皆如其舊,則使宅人反之。

    曰諺曰:“非宅是蔔,唯鄰是蔔。

    二三子先蔔鄰矣,違蔔不祥。

    君子不犯非禮,小人不犯不祥,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