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楚全要受此兇禍。
” 傳九月,鄭遊吉如晉,告将朝于楚以從宋之盟。
子産相鄭伯以如楚,舍不為壇1。
外仆2言曰:“昔先大夫相先君,适四國,未嘗不為壇。
自是至今,亦皆循之。
今子草舍,無乃不可乎?”子産曰:“大适小則為壇,小适大,苟舍而已,焉用壇?僑聞之,大适小有五美:宥其罪戾,赦其過失,救其災患,賞其德刑,教其不及。
小國不困,懷服如歸,是故作壇以昭其功,宣告後人無怠于德。
小适大有五惡:說其罪戾3,請其不足,行其政事4,共其職貢,從其時命5,不然則重其币帛,以賀其福而吊其兇,皆小國之禍也,焉用作壇以昭其禍?所以告子孫無昭禍焉可也。
” 今注 1舍不為壇:做個草房子,不做個土壇。
2外仆:管居住地方的人。
3說其罪戾:自己解說它的罪狀。
4行其政事:奉行大國的政令。
5從其時命:從着大國朝會的命令。
今譯 九月,鄭國遊吉到晉國去,告訴鄭君遵從宋的盟誓,将到楚國朝見。
子産輔佐鄭伯到楚國去,住到草房子裡,不封土為壇。
管住的仆人說:“從前我們大夫們,輔佐着先君們,到諸侯的國家,未嘗不封土成壇,一直到現在,全都遵循他。
現在你蓋了一間草屋,大約是不可以吧!”子産回答說:“大國到小國那裡去,就封土成壇。
小國往大國那兒去,蓋個草房子就可以了,何必用壇呢!我聽說,大國到小國那兒去有五件美事:宥它的罪戾,赦它的過失,救它的禍患,賞它修德守法,教導它不知道的。
小國不困乏,想念和順服大國好像回到家裡一樣,因此築壇,以昭明大國的勳功,使後人全都明白,對于修行德行不要懈怠。
至于小國到大國那兒去,有五件壞的事情:向小國掩飾自己的罪戾,請求得到它所缺乏的東西,要求小國奉行大國的政事,供給大國所要的職貢,聽從它随時發布的命令,不然就加重小國進貢的财禮,用來祝賀大國的福,而吊大國的兇災,這全是小國的災禍,又何必築壇以昭示小國的禍?隻要告訴子孫不要昭禍就是了。
” 經冬,齊慶封來奔。
傳齊慶封好田,而耆酒,與慶舍1政,則以其内實遷于盧蒲嫳氏2,易内而飲酒,數日,國遷朝焉3,使諸亡人得賊者以告而反之4,故反盧蒲癸,癸臣子之5,有寵妻之6。
慶舍之士謂盧蒲癸曰:“男女辨姓,子不辟宗,何也?”曰:“宗不餘辟,餘獨焉辟之?賦詩斷章,餘取所求焉,惡識宗?”癸言王何而反之,二人皆嬖7,使執寝戈而先後之。
公膳日雙雞8,饔人竊更之以鹜,禦者知之,則去其肉而以其洎饋9。
子雅、子尾10怒,慶封告盧蒲嫳,盧蒲嫳曰:“譬之如禽獸,吾寝處之矣。
”使析歸父告晏平仲11。
平仲曰:“嬰之衆不足用也,知無能謀也,言弗敢出12,有盟可也。
”子家13曰:“子之言雲,又焉用盟?”告北郭子車14,子車曰:“人各有以事君,非佐15之所能也。
”陳文子謂桓子16曰:“禍将作矣,吾其何得?”對曰:“得慶氏之木百車于莊17。
”文子曰:“可慎守也已!”盧蒲癸、王何蔔攻慶氏,示子之兆18曰:“或蔔攻仇,敢獻其兆。
”子之曰:“克,見血。
”冬十月,慶封田于萊,陳無宇從。
丙辰,文子使召之,請曰:“無宇之母疾病,請歸。
”慶季19蔔之,示之兆,曰:“死。
”奉龜而泣20,乃使歸。
慶嗣21聞之,曰:“禍将作矣。
”謂子家22速歸,禍作必于嘗,歸猶可及也。
子家弗聽,亦無悛志。
子息23曰:“亡矣,幸而獲在吳越。
”陳無宇濟水而戕舟發梁。
盧蒲姜24謂癸曰:“有事而不告我,必不捷矣。
”癸告之。
姜曰:“夫子25愎,莫之止,将不出,我請止之。
”癸曰:“諾。
”十一月乙亥,嘗于大公之廟,慶舍莅事26。
盧蒲姜告之,且止之,弗聽,曰:“誰敢者?”遂如公。
麻嬰為屍27,慶奊為上獻28,盧蒲癸、王何執寝戈,慶氏以其甲環公宮29。
陳氏、鮑氏之圉人為優30,慶氏之馬善驚,士皆釋甲束馬31而飲酒,且觀優,至于魚裡32,栾、高、陳、鮑之徒介慶氏之甲,子尾抽桷擊扉三,盧蒲癸自後刺子之,王何以戈擊之,解其左肩,猶援廟桷動于甍33,以俎壺34投殺人而後死,遂殺慶繩35麻嬰。
公懼,鮑國曰:“群臣為君故也。
”陳須無以公歸,稅服而如内宮。
慶封歸,遇告亂者,丁亥,伐西門,弗克,還伐北門,克之,入伐内宮,弗克。
反陳于嶽36,請戰,弗許,遂來奔,獻車于季武子,美澤可以鑒。
展莊叔37見之曰:“車甚澤,人必瘁,宜其亡也。
”叔孫穆子食慶封,慶封氾祭38,穆子不說,使工為之誦《茅鸱》39,亦不知,既而齊人來讓40,奔吳,吳句餘予之朱方41,聚其族焉,而居之,富于其舊。
子服惠伯謂叔孫曰:“天殆富淫人,慶封又富矣!”穆子曰:“善人富,謂之賞;淫人富,謂之殃。
天其殃之也,其将聚而殲旃42。
” 今注 1慶舍:慶封的兒子。
2以其内實遷于盧蒲嫳氏:内實指寶物同妻妾。
把他的寶物同妻妾全搬到盧蒲嫳的家中。
3國遷朝焉:于是凡朝見慶封的,全到盧蒲嫳家中去朝見。
4使諸亡人得賊者以告而反之:亡人是指因為崔氏的難而奔到外國去的人。
得到賊人告訴給慶封,慶封叫他們全回來。
5子之:慶舍。
6有寵妻之:慶舍很寵愛他,就把他的女兒嫁給盧蒲癸。
7二人皆嬖:王何同盧蒲癸現在皆為慶氏所寵愛。
8公膳日雙雞:齊景公每天吃兩隻雞。
9洎饋:洎是肉湯。
盛湯給齊景公喝。
10子雅、子尾:全都是齊惠公的孫子。
11使析歸父告晏平仲:使齊大夫析歸父、晏平仲一同計謀子雅跟子尾。
12言弗敢出:但是不敢洩露計謀。
13子家:析歸父。
14北郭子車:齊大夫。
15佐:子車的名字。
16桓子:陳須無的兒子陳無宇。
17得慶氏之木百車于莊:可以得到慶氏的木材一百輛車之多在大道上。
18兆:占蔔的龜兆。
19慶季:即慶封。
20奉龜而泣:無宇捧着龜甲就哭了。
21慶嗣:慶封的族人。
22子家:慶封。
23子息:慶嗣。
24盧蒲姜:盧蒲癸的妻子,慶舍的女兒。
25夫子:指慶舍。
26事:臨祭事。
27麻嬰為屍:麻嬰做祭祀所用的屍。
28慶奊為上獻:慶奊做先獻。
29環公宮:包圍着公的住所,因為大公的廟在公宮裡頭。
30優:演戲的。
31士皆釋甲束馬:慶氏的軍隊,全都把盔甲取下了,拴上馬。
32魚裡:齊國都城中的裡名。
33猶援廟桷動于甍:還能攀援大公的廟屋椽,全屋震動。
34俎壺:祭祀用的茶壺。
35慶繩:慶奊。
36嶽:裡名。
37展莊叔:魯大夫。
38氾祭:遠出散祭品。
39《茅鸱》:是一篇逸詩,諷刺不敬的人。
40來讓:責讓魯國。
41吳句餘予之朱方:吳王夷末給他朱方那塊地方。
朱方在今江蘇省鎮江縣城南。
42其将聚而殲旃:就把他的族人聚集在一塊殺害。
今譯 齊國慶封喜歡打獵,又喜歡喝酒,把政權交給他的兒子慶舍。
把他所有的寶物、妻妾全遷到盧蒲嫳的家中,交換妻妾而飲酒,幾天以後,齊國要見慶封的,全到盧蒲嫳家裡,很多逃亡崔杼禍難的人,得到崔氏餘黨的信息而告訴慶封,慶封就叫他們回來。
因此使盧蒲癸回來。
盧蒲癸做慶舍的家臣,慶舍很喜愛他,就把女兒嫁給他。
慶舍的家人對盧蒲癸說:“男女結婚應該分辨是否同姓,你為什麼不躲避同宗的女人?”他回答說:“是同宗的人不躲避我,我怎麼樣能躲避他呢?這等于賦詩一樣,斷章取義,我隻取我所要求的,又怎麼知道誰是同宗呢?”盧蒲癸又對慶舍說起王何,使他回來,二個人全得寵于慶氏,使他們拿着寝戈作為随身警衛。
齊景公每天吃兩隻雞,做飯的偷着改了鴨,送飯的人知道了,去掉了鴨肉,隻拿着湯來給景公喝。
惠公的孫子子雅、子尾很生氣,慶封把他們生氣的事告訴盧蒲嫳。
盧蒲嫳說:“譬如禽獸,我可以殺它們,而睡在它們的皮上。
”慶封使析歸父告訴晏嬰,想對付子雅、子尾。
晏嬰說:“我的家衆不夠用,他們也不能夠謀劃,你這幾句話我也不敢洩露,我可以對你們盟誓。
”析歸父說:“你已經這樣說了,何必用盟呢?”告訴北郭子車。
子車說:“人各有事君的能力,這件事不是我能做的。
”陳須無對他兒子陳無宇說:“禍亂将作了,我會得到什麼呢?”他就回答說:“可以在大街上得到慶氏的木料一百車。
”陳須無說:“可以謹慎地守住他。
”盧蒲癸同王何占蔔攻打慶氏,把所得的龜兆獻給慶舍看,說:“有人占蔔攻打他的仇人,我敢供獻他的龜兆給你看。
”慶舍說:“成功,必定流血。
”冬十月,慶封到萊這個地方田獵,陳無宇随從去了。
丙辰這天,陳須無叫他兒子回來,就說:“無宇的母親病得厲害,請準許他回來。
”慶封占蔔,把卦象給陳無宇看,陳無宇說:“要死。
”陳無宇捧着龜甲就哭,就叫他回去。
慶封的族人慶嗣說:“禍亂将發作了。
”叫慶封趕緊回家,說“禍亂作必定在秋祭,趕緊回去,仍舊趕得上”。
慶封不聽,也沒有改悔的意思。
慶嗣就說:“要逃亡了,幸運的話,還能逃奔到吳越。
”陳無宇過河就毀掉船,把橋也拆掉。
盧蒲姜對盧蒲癸說:“有事情而不告訴我知道,必定不能成功。
”盧蒲癸告訴他們想殺慶舍。
盧蒲姜說:“我父慶舍很剛愎,要不勸止他,他将不出來,我請去勸止他。
”盧蒲癸說:“好吧!”十一月乙亥,在太公的廟中,行秋祭典禮,慶舍去管祭事。
盧蒲姜告訴他,有人要發動叛亂,并且勸他不要去,他不聽,說:“誰敢來對付我?”就到太廟主持祭祀。
麻嬰充當祭屍,慶奊做先獻的人,盧蒲癸、王何拿着寝戈,慶氏用他的甲兵環繞公宮。
陳氏、鮑氏的馬夫唱戲,慶氏的馬匹很容易受驚吓。
兵士都棄掉盔甲,把馬拴住,一面喝酒,且聽唱戲,一直到魚裡,子雅、子尾、陳須無、鮑國他們的軍隊,穿了慶氏的盔甲,子尾抽出槌子,敲門三下,盧蒲癸在後面就用槍刺慶舍,王何在前面用戈打他,把他的左肩膀解下,慶舍還能攀援廟椽上,使全屋震動,用祭祀的壺投過來殺人而後死。
盧蒲癸等人就殺了慶奊同麻嬰。
齊景公害怕了,鮑國說:“群臣是為的你啊!”陳須無陪着景公回來,脫了祭服就到宮裡邊去。
慶封回來,遇見有人告訴亂事起了。
丁亥,攻打西門,未能成功,又繞到北門,攻克了,想攻宮内,沒能成功。
回去擺陣在嶽這地方,慶封請戰,沒有得到允許,就逃亡到魯國來,把車獻給季孫宿,車輛很美,光彩可以照人。
魯大夫展莊叔看見就說:“車很有光彩,人必定憔悴,他的逃亡是應當的。
”叔孫豹請慶封吃飯,慶封的祭祀不恭敬,叔孫豹不高興,叫樂工給他唱《茅鸱》這篇詩,慶封也不明白。
後來齊國人來責讓魯國,慶封就逃奔到吳國,吳子夷末給他朱方的地方,聚集他的族人住在那兒,不久他的财富比以前還多。
子服惠伯對叔孫豹說:“天很使壞人富貴,慶封又有财富了。
”叔孫豹說:“善人有财富叫作賞,壞人有财富叫作殃,天大概是要降災于他,必将聚他族人然後來殲滅他。
” 傳癸巳,天王崩。
未來赴,亦未書,禮也。
今譯 癸巳這天,周天王死了。
沒有來告喪,《春秋》也沒有記載,這是合于禮的。
傳崔氏之亂,喪群公子,故在魯,叔孫還在燕,賈在句渎之丘1,及慶氏亡,皆召之,具其器用而反其邑焉。
與晏子邶殿2其鄙六十,弗受。
子尾曰:“富人之所欲也,何獨弗欲?”對曰:“慶氏之邑足欲,故亡,吾邑不足欲也,益之以邶殿乃足欲,足欲,亡無日矣。
在外不得宰吾一邑,不受邶殿,非惡富也,恐失富也。
且夫富如布帛之有幅焉,為之制度,使無遷也。
夫民生厚而用利,于是乎正德以幅之,使無黜嫚,謂之幅利。
利過則為敗,吾不敢貪多,所謂幅也。
”與北郭佐邑六十,受之。
與子雅邑,辭多受少。
與子尾邑,受而稍緻之。
公以為忠,故有寵。
釋盧蒲嫳于北竟。
求崔杼之屍,将戮之,不得。
叔孫穆子曰:“必得之,武王有亂臣十人,崔杼其有乎?不十人不足以葬。
”既,崔氏之臣曰:“與我其拱璧,吾獻其柩。
”于是得之。
十二月乙亥朔,齊人遷莊公殡于大寝,以其棺屍崔杼于市。
國人猶知之,皆曰崔子也。
今注 1句渎之丘:此事在魯襄公二十一年。
2邶殿:《一統志》說:“都昌在今山東昌邑縣西二裡。
”邶殿疑近都昌。
今譯 崔杼那個亂子的時候,齊國很多公子各自逃亡,所以在魯,叔孫還在燕,賈在句渎之丘。
等到慶氏敗亡以後,齊景公全叫他們回國,給他們預備好了器用,并且送還他們的封邑。
另外,封給晏嬰邶殿邊上的六十個城邑,晏嬰不接受。
子尾說:“富是人人所願的,為什麼獨你不要呢?”晏嬰回答說:“慶封的邑滿足他的願望,所以他滅亡了,我本來的邑不滿足欲望,再加上邶殿,就滿足了欲望,我離逃亡就沒有幾天了。
在外邊我不能管我的一個邑,所以不接受邶殿,不是怕富,是恐怕丢掉富。
并且富等于布或綢子是有幅度的,給它定了一個幅度,就是使它不要遷移。
總是想生活豐厚、器用富饒,因此就要端正道德,加以限制。
讓它不要不夠也不要過分,這叫作限制利益。
利益過了頭,就會敗壞,我不敢貪多,就是所謂幅度。
”齊景公給北郭佐六十個城邑,他接受了;給子雅的邑,他辭謝多的,就受少的;給子尾的邑,先接受而慢慢地還給景公。
景公以為他很忠心,就很得到寵愛。
驅放盧蒲嫳到北邊的邊境上。
齊國人接着求崔杼的屍首,準備戮屍,但是得不到。
叔孫豹說:“必然可以得到,周武王有治亂的能力的臣子十人,崔杼能夠有嗎?不到十個人不能夠下葬。
”不久,崔杼的臣就說:“把他的大璧給我,我就把他的棺材獻出。
”于是就得到了崔杼的屍體。
十二月乙亥初一,齊國人把莊公的棺材遷到路寝去,再舉行殡禮,拿他的舊棺材,擺在崔杼的屍首旁邊。
貴族們全知道,就說這是崔杼。
經十有一月,公如楚。
傳為宋之盟故,公及宋公、陳侯、鄭伯、許男如楚。
公過鄭,鄭伯不在,伯有迋勞于黃崖1,不敬。
穆叔曰:“伯有無戾于鄭,鄭必有大咎。
敬,民之主也,而棄之,何以承守?鄭人不讨,必受其辜。
濟澤之阿2,行潦之藻3,寘諸宗室4,季蘭屍之5,敬也。
敬可棄乎?”及漢,楚康王卒,公欲反。
叔仲昭伯6曰:“我楚國之為,豈為一人?行也!”子服惠伯曰:“君子有遠慮,小人從迩,饑寒之不恤,誰遑其後?不如姑歸也。
”叔孫穆子曰:“叔仲子專之矣7,子服子始學者也。
”榮成伯8曰:“遠圖者忠也。
”公遂行。
宋向戌曰:“我一人之為,非為楚也。
饑寒之不恤,誰能恤楚?姑歸而息民,待其立君而為之備。
”宋公遂反。
今注 1黃崖:在今河南省新鄭縣東二十裡。
2濟澤之阿:很薄的土壤。
3行潦之藻:小河中的賤菜。
4寘諸宗室:擱到宗廟中。
5季蘭屍之:由女子來管理。
6叔仲昭伯:叔仲帶。
7叔仲子專之矣:叔仲子可以專任。
8榮成伯:魯大夫榮駕鵝。
今譯 由于宋的盟誓的緣故,魯襄公同宋公、陳侯、鄭伯、許男到楚國去。
魯襄公經過鄭國,鄭伯不在都城,伯有就到黃崖這地方去慰問,表現得不恭敬。
叔孫豹說:“伯有若不叫鄭國所誅戮,鄭國必得到大災害。
恭敬是人民的主宰,現在放棄它,就沒法繼承先祖、守自己的家。
鄭國人若不讨伐伯有,必定受到他的禍害。
濟澤的薄土,小河中的藻賤菜,擺到宗廟裡頭,由女子來管理,是因為恭敬。
恭敬可以丢棄嗎?”到了漢水,楚康王死了,魯襄公想回國,叔仲帶說:“我們是為的楚國,豈是為他一個人?繼續走吧!”子服惠伯說:“君子有遠慮,小人隻看眼前,饑寒都顧不上,誰顧他以後的事情,不如姑且歸魯國。
”叔孫豹說:“叔仲帶可以專門任用了,子服隻是開始學習。
”榮駕鵝說:“遠圖的人是忠于國家的。
”魯襄公就仍舊前往。
宋國向戌說:“我們是專為一個人,不是為的楚國。
饑寒都顧不上,誰還能夠顧得上楚國呢?姑且回到宋國去,安息人民。
等到楚國立了新君以後再看他怎麼樣,來防備他。
”宋公就回國。
經十有二月甲寅,天王崩。
傳王人來告喪,問崩日,以甲寅告,故書之以徵過也。
今譯 周人來告訴靈王的喪事,問他是哪天死的,回答說是甲寅那天,所以就這樣寫着,以證明這是過錯。
經乙未,楚子昭卒。
傳楚屈建卒,趙文子喪之如同盟,禮也。
今譯 楚國令尹屈建死了,趙武去吊喪好像對待盟國一樣,這是很合于禮的。
” 傳九月,鄭遊吉如晉,告将朝于楚以從宋之盟。
子産相鄭伯以如楚,舍不為壇1。
外仆2言曰:“昔先大夫相先君,适四國,未嘗不為壇。
自是至今,亦皆循之。
今子草舍,無乃不可乎?”子産曰:“大适小則為壇,小适大,苟舍而已,焉用壇?僑聞之,大适小有五美:宥其罪戾,赦其過失,救其災患,賞其德刑,教其不及。
小國不困,懷服如歸,是故作壇以昭其功,宣告後人無怠于德。
小适大有五惡:說其罪戾3,請其不足,行其政事4,共其職貢,從其時命5,不然則重其币帛,以賀其福而吊其兇,皆小國之禍也,焉用作壇以昭其禍?所以告子孫無昭禍焉可也。
” 今注 1舍不為壇:做個草房子,不做個土壇。
2外仆:管居住地方的人。
3說其罪戾:自己解說它的罪狀。
4行其政事:奉行大國的政令。
5從其時命:從着大國朝會的命令。
今譯 九月,鄭國遊吉到晉國去,告訴鄭君遵從宋的盟誓,将到楚國朝見。
子産輔佐鄭伯到楚國去,住到草房子裡,不封土為壇。
管住的仆人說:“從前我們大夫們,輔佐着先君們,到諸侯的國家,未嘗不封土成壇,一直到現在,全都遵循他。
現在你蓋了一間草屋,大約是不可以吧!”子産回答說:“大國到小國那裡去,就封土成壇。
小國往大國那兒去,蓋個草房子就可以了,何必用壇呢!我聽說,大國到小國那兒去有五件美事:宥它的罪戾,赦它的過失,救它的禍患,賞它修德守法,教導它不知道的。
小國不困乏,想念和順服大國好像回到家裡一樣,因此築壇,以昭明大國的勳功,使後人全都明白,對于修行德行不要懈怠。
至于小國到大國那兒去,有五件壞的事情:向小國掩飾自己的罪戾,請求得到它所缺乏的東西,要求小國奉行大國的政事,供給大國所要的職貢,聽從它随時發布的命令,不然就加重小國進貢的财禮,用來祝賀大國的福,而吊大國的兇災,這全是小國的災禍,又何必築壇以昭示小國的禍?隻要告訴子孫不要昭禍就是了。
” 經冬,齊慶封來奔。
傳齊慶封好田,而耆酒,與慶舍1政,則以其内實遷于盧蒲嫳氏2,易内而飲酒,數日,國遷朝焉3,使諸亡人得賊者以告而反之4,故反盧蒲癸,癸臣子之5,有寵妻之6。
慶舍之士謂盧蒲癸曰:“男女辨姓,子不辟宗,何也?”曰:“宗不餘辟,餘獨焉辟之?賦詩斷章,餘取所求焉,惡識宗?”癸言王何而反之,二人皆嬖7,使執寝戈而先後之。
公膳日雙雞8,饔人竊更之以鹜,禦者知之,則去其肉而以其洎饋9。
子雅、子尾10怒,慶封告盧蒲嫳,盧蒲嫳曰:“譬之如禽獸,吾寝處之矣。
”使析歸父告晏平仲11。
平仲曰:“嬰之衆不足用也,知無能謀也,言弗敢出12,有盟可也。
”子家13曰:“子之言雲,又焉用盟?”告北郭子車14,子車曰:“人各有以事君,非佐15之所能也。
”陳文子謂桓子16曰:“禍将作矣,吾其何得?”對曰:“得慶氏之木百車于莊17。
”文子曰:“可慎守也已!”盧蒲癸、王何蔔攻慶氏,示子之兆18曰:“或蔔攻仇,敢獻其兆。
”子之曰:“克,見血。
”冬十月,慶封田于萊,陳無宇從。
丙辰,文子使召之,請曰:“無宇之母疾病,請歸。
”慶季19蔔之,示之兆,曰:“死。
”奉龜而泣20,乃使歸。
慶嗣21聞之,曰:“禍将作矣。
”謂子家22速歸,禍作必于嘗,歸猶可及也。
子家弗聽,亦無悛志。
子息23曰:“亡矣,幸而獲在吳越。
”陳無宇濟水而戕舟發梁。
盧蒲姜24謂癸曰:“有事而不告我,必不捷矣。
”癸告之。
姜曰:“夫子25愎,莫之止,将不出,我請止之。
”癸曰:“諾。
”十一月乙亥,嘗于大公之廟,慶舍莅事26。
盧蒲姜告之,且止之,弗聽,曰:“誰敢者?”遂如公。
麻嬰為屍27,慶奊為上獻28,盧蒲癸、王何執寝戈,慶氏以其甲環公宮29。
陳氏、鮑氏之圉人為優30,慶氏之馬善驚,士皆釋甲束馬31而飲酒,且觀優,至于魚裡32,栾、高、陳、鮑之徒介慶氏之甲,子尾抽桷擊扉三,盧蒲癸自後刺子之,王何以戈擊之,解其左肩,猶援廟桷動于甍33,以俎壺34投殺人而後死,遂殺慶繩35麻嬰。
公懼,鮑國曰:“群臣為君故也。
”陳須無以公歸,稅服而如内宮。
慶封歸,遇告亂者,丁亥,伐西門,弗克,還伐北門,克之,入伐内宮,弗克。
反陳于嶽36,請戰,弗許,遂來奔,獻車于季武子,美澤可以鑒。
展莊叔37見之曰:“車甚澤,人必瘁,宜其亡也。
”叔孫穆子食慶封,慶封氾祭38,穆子不說,使工為之誦《茅鸱》39,亦不知,既而齊人來讓40,奔吳,吳句餘予之朱方41,聚其族焉,而居之,富于其舊。
子服惠伯謂叔孫曰:“天殆富淫人,慶封又富矣!”穆子曰:“善人富,謂之賞;淫人富,謂之殃。
天其殃之也,其将聚而殲旃42。
” 今注 1慶舍:慶封的兒子。
2以其内實遷于盧蒲嫳氏:内實指寶物同妻妾。
把他的寶物同妻妾全搬到盧蒲嫳的家中。
3國遷朝焉:于是凡朝見慶封的,全到盧蒲嫳家中去朝見。
4使諸亡人得賊者以告而反之:亡人是指因為崔氏的難而奔到外國去的人。
得到賊人告訴給慶封,慶封叫他們全回來。
5子之:慶舍。
6有寵妻之:慶舍很寵愛他,就把他的女兒嫁給盧蒲癸。
7二人皆嬖:王何同盧蒲癸現在皆為慶氏所寵愛。
8公膳日雙雞:齊景公每天吃兩隻雞。
9洎饋:洎是肉湯。
盛湯給齊景公喝。
10子雅、子尾:全都是齊惠公的孫子。
11使析歸父告晏平仲:使齊大夫析歸父、晏平仲一同計謀子雅跟子尾。
12言弗敢出:但是不敢洩露計謀。
13子家:析歸父。
14北郭子車:齊大夫。
15佐:子車的名字。
16桓子:陳須無的兒子陳無宇。
17得慶氏之木百車于莊:可以得到慶氏的木材一百輛車之多在大道上。
18兆:占蔔的龜兆。
19慶季:即慶封。
20奉龜而泣:無宇捧着龜甲就哭了。
21慶嗣:慶封的族人。
22子家:慶封。
23子息:慶嗣。
24盧蒲姜:盧蒲癸的妻子,慶舍的女兒。
25夫子:指慶舍。
26事:臨祭事。
27麻嬰為屍:麻嬰做祭祀所用的屍。
28慶奊為上獻:慶奊做先獻。
29環公宮:包圍着公的住所,因為大公的廟在公宮裡頭。
30優:演戲的。
31士皆釋甲束馬:慶氏的軍隊,全都把盔甲取下了,拴上馬。
32魚裡:齊國都城中的裡名。
33猶援廟桷動于甍:還能攀援大公的廟屋椽,全屋震動。
34俎壺:祭祀用的茶壺。
35慶繩:慶奊。
36嶽:裡名。
37展莊叔:魯大夫。
38氾祭:遠出散祭品。
39《茅鸱》:是一篇逸詩,諷刺不敬的人。
40來讓:責讓魯國。
41吳句餘予之朱方:吳王夷末給他朱方那塊地方。
朱方在今江蘇省鎮江縣城南。
42其将聚而殲旃:就把他的族人聚集在一塊殺害。
今譯 齊國慶封喜歡打獵,又喜歡喝酒,把政權交給他的兒子慶舍。
把他所有的寶物、妻妾全遷到盧蒲嫳的家中,交換妻妾而飲酒,幾天以後,齊國要見慶封的,全到盧蒲嫳家裡,很多逃亡崔杼禍難的人,得到崔氏餘黨的信息而告訴慶封,慶封就叫他們回來。
因此使盧蒲癸回來。
盧蒲癸做慶舍的家臣,慶舍很喜愛他,就把女兒嫁給他。
慶舍的家人對盧蒲癸說:“男女結婚應該分辨是否同姓,你為什麼不躲避同宗的女人?”他回答說:“是同宗的人不躲避我,我怎麼樣能躲避他呢?這等于賦詩一樣,斷章取義,我隻取我所要求的,又怎麼知道誰是同宗呢?”盧蒲癸又對慶舍說起王何,使他回來,二個人全得寵于慶氏,使他們拿着寝戈作為随身警衛。
齊景公每天吃兩隻雞,做飯的偷着改了鴨,送飯的人知道了,去掉了鴨肉,隻拿着湯來給景公喝。
惠公的孫子子雅、子尾很生氣,慶封把他們生氣的事告訴盧蒲嫳。
盧蒲嫳說:“譬如禽獸,我可以殺它們,而睡在它們的皮上。
”慶封使析歸父告訴晏嬰,想對付子雅、子尾。
晏嬰說:“我的家衆不夠用,他們也不能夠謀劃,你這幾句話我也不敢洩露,我可以對你們盟誓。
”析歸父說:“你已經這樣說了,何必用盟呢?”告訴北郭子車。
子車說:“人各有事君的能力,這件事不是我能做的。
”陳須無對他兒子陳無宇說:“禍亂将作了,我會得到什麼呢?”他就回答說:“可以在大街上得到慶氏的木料一百車。
”陳須無說:“可以謹慎地守住他。
”盧蒲癸同王何占蔔攻打慶氏,把所得的龜兆獻給慶舍看,說:“有人占蔔攻打他的仇人,我敢供獻他的龜兆給你看。
”慶舍說:“成功,必定流血。
”冬十月,慶封到萊這個地方田獵,陳無宇随從去了。
丙辰這天,陳須無叫他兒子回來,就說:“無宇的母親病得厲害,請準許他回來。
”慶封占蔔,把卦象給陳無宇看,陳無宇說:“要死。
”陳無宇捧着龜甲就哭,就叫他回去。
慶封的族人慶嗣說:“禍亂将發作了。
”叫慶封趕緊回家,說“禍亂作必定在秋祭,趕緊回去,仍舊趕得上”。
慶封不聽,也沒有改悔的意思。
慶嗣就說:“要逃亡了,幸運的話,還能逃奔到吳越。
”陳無宇過河就毀掉船,把橋也拆掉。
盧蒲姜對盧蒲癸說:“有事情而不告訴我知道,必定不能成功。
”盧蒲癸告訴他們想殺慶舍。
盧蒲姜說:“我父慶舍很剛愎,要不勸止他,他将不出來,我請去勸止他。
”盧蒲癸說:“好吧!”十一月乙亥,在太公的廟中,行秋祭典禮,慶舍去管祭事。
盧蒲姜告訴他,有人要發動叛亂,并且勸他不要去,他不聽,說:“誰敢來對付我?”就到太廟主持祭祀。
麻嬰充當祭屍,慶奊做先獻的人,盧蒲癸、王何拿着寝戈,慶氏用他的甲兵環繞公宮。
陳氏、鮑氏的馬夫唱戲,慶氏的馬匹很容易受驚吓。
兵士都棄掉盔甲,把馬拴住,一面喝酒,且聽唱戲,一直到魚裡,子雅、子尾、陳須無、鮑國他們的軍隊,穿了慶氏的盔甲,子尾抽出槌子,敲門三下,盧蒲癸在後面就用槍刺慶舍,王何在前面用戈打他,把他的左肩膀解下,慶舍還能攀援廟椽上,使全屋震動,用祭祀的壺投過來殺人而後死。
盧蒲癸等人就殺了慶奊同麻嬰。
齊景公害怕了,鮑國說:“群臣是為的你啊!”陳須無陪着景公回來,脫了祭服就到宮裡邊去。
慶封回來,遇見有人告訴亂事起了。
丁亥,攻打西門,未能成功,又繞到北門,攻克了,想攻宮内,沒能成功。
回去擺陣在嶽這地方,慶封請戰,沒有得到允許,就逃亡到魯國來,把車獻給季孫宿,車輛很美,光彩可以照人。
魯大夫展莊叔看見就說:“車很有光彩,人必定憔悴,他的逃亡是應當的。
”叔孫豹請慶封吃飯,慶封的祭祀不恭敬,叔孫豹不高興,叫樂工給他唱《茅鸱》這篇詩,慶封也不明白。
後來齊國人來責讓魯國,慶封就逃奔到吳國,吳子夷末給他朱方的地方,聚集他的族人住在那兒,不久他的财富比以前還多。
子服惠伯對叔孫豹說:“天很使壞人富貴,慶封又有财富了。
”叔孫豹說:“善人有财富叫作賞,壞人有财富叫作殃,天大概是要降災于他,必将聚他族人然後來殲滅他。
” 傳癸巳,天王崩。
未來赴,亦未書,禮也。
今譯 癸巳這天,周天王死了。
沒有來告喪,《春秋》也沒有記載,這是合于禮的。
傳崔氏之亂,喪群公子,故在魯,叔孫還在燕,賈在句渎之丘1,及慶氏亡,皆召之,具其器用而反其邑焉。
與晏子邶殿2其鄙六十,弗受。
子尾曰:“富人之所欲也,何獨弗欲?”對曰:“慶氏之邑足欲,故亡,吾邑不足欲也,益之以邶殿乃足欲,足欲,亡無日矣。
在外不得宰吾一邑,不受邶殿,非惡富也,恐失富也。
且夫富如布帛之有幅焉,為之制度,使無遷也。
夫民生厚而用利,于是乎正德以幅之,使無黜嫚,謂之幅利。
利過則為敗,吾不敢貪多,所謂幅也。
”與北郭佐邑六十,受之。
與子雅邑,辭多受少。
與子尾邑,受而稍緻之。
公以為忠,故有寵。
釋盧蒲嫳于北竟。
求崔杼之屍,将戮之,不得。
叔孫穆子曰:“必得之,武王有亂臣十人,崔杼其有乎?不十人不足以葬。
”既,崔氏之臣曰:“與我其拱璧,吾獻其柩。
”于是得之。
十二月乙亥朔,齊人遷莊公殡于大寝,以其棺屍崔杼于市。
國人猶知之,皆曰崔子也。
今注 1句渎之丘:此事在魯襄公二十一年。
2邶殿:《一統志》說:“都昌在今山東昌邑縣西二裡。
”邶殿疑近都昌。
今譯 崔杼那個亂子的時候,齊國很多公子各自逃亡,所以在魯,叔孫還在燕,賈在句渎之丘。
等到慶氏敗亡以後,齊景公全叫他們回國,給他們預備好了器用,并且送還他們的封邑。
另外,封給晏嬰邶殿邊上的六十個城邑,晏嬰不接受。
子尾說:“富是人人所願的,為什麼獨你不要呢?”晏嬰回答說:“慶封的邑滿足他的願望,所以他滅亡了,我本來的邑不滿足欲望,再加上邶殿,就滿足了欲望,我離逃亡就沒有幾天了。
在外邊我不能管我的一個邑,所以不接受邶殿,不是怕富,是恐怕丢掉富。
并且富等于布或綢子是有幅度的,給它定了一個幅度,就是使它不要遷移。
總是想生活豐厚、器用富饒,因此就要端正道德,加以限制。
讓它不要不夠也不要過分,這叫作限制利益。
利益過了頭,就會敗壞,我不敢貪多,就是所謂幅度。
”齊景公給北郭佐六十個城邑,他接受了;給子雅的邑,他辭謝多的,就受少的;給子尾的邑,先接受而慢慢地還給景公。
景公以為他很忠心,就很得到寵愛。
驅放盧蒲嫳到北邊的邊境上。
齊國人接着求崔杼的屍首,準備戮屍,但是得不到。
叔孫豹說:“必然可以得到,周武王有治亂的能力的臣子十人,崔杼能夠有嗎?不到十個人不能夠下葬。
”不久,崔杼的臣就說:“把他的大璧給我,我就把他的棺材獻出。
”于是就得到了崔杼的屍體。
十二月乙亥初一,齊國人把莊公的棺材遷到路寝去,再舉行殡禮,拿他的舊棺材,擺在崔杼的屍首旁邊。
貴族們全知道,就說這是崔杼。
經十有一月,公如楚。
傳為宋之盟故,公及宋公、陳侯、鄭伯、許男如楚。
公過鄭,鄭伯不在,伯有迋勞于黃崖1,不敬。
穆叔曰:“伯有無戾于鄭,鄭必有大咎。
敬,民之主也,而棄之,何以承守?鄭人不讨,必受其辜。
濟澤之阿2,行潦之藻3,寘諸宗室4,季蘭屍之5,敬也。
敬可棄乎?”及漢,楚康王卒,公欲反。
叔仲昭伯6曰:“我楚國之為,豈為一人?行也!”子服惠伯曰:“君子有遠慮,小人從迩,饑寒之不恤,誰遑其後?不如姑歸也。
”叔孫穆子曰:“叔仲子專之矣7,子服子始學者也。
”榮成伯8曰:“遠圖者忠也。
”公遂行。
宋向戌曰:“我一人之為,非為楚也。
饑寒之不恤,誰能恤楚?姑歸而息民,待其立君而為之備。
”宋公遂反。
今注 1黃崖:在今河南省新鄭縣東二十裡。
2濟澤之阿:很薄的土壤。
3行潦之藻:小河中的賤菜。
4寘諸宗室:擱到宗廟中。
5季蘭屍之:由女子來管理。
6叔仲昭伯:叔仲帶。
7叔仲子專之矣:叔仲子可以專任。
8榮成伯:魯大夫榮駕鵝。
今譯 由于宋的盟誓的緣故,魯襄公同宋公、陳侯、鄭伯、許男到楚國去。
魯襄公經過鄭國,鄭伯不在都城,伯有就到黃崖這地方去慰問,表現得不恭敬。
叔孫豹說:“伯有若不叫鄭國所誅戮,鄭國必得到大災害。
恭敬是人民的主宰,現在放棄它,就沒法繼承先祖、守自己的家。
鄭國人若不讨伐伯有,必定受到他的禍害。
濟澤的薄土,小河中的藻賤菜,擺到宗廟裡頭,由女子來管理,是因為恭敬。
恭敬可以丢棄嗎?”到了漢水,楚康王死了,魯襄公想回國,叔仲帶說:“我們是為的楚國,豈是為他一個人?繼續走吧!”子服惠伯說:“君子有遠慮,小人隻看眼前,饑寒都顧不上,誰顧他以後的事情,不如姑且歸魯國。
”叔孫豹說:“叔仲帶可以專門任用了,子服隻是開始學習。
”榮駕鵝說:“遠圖的人是忠于國家的。
”魯襄公就仍舊前往。
宋國向戌說:“我們是專為一個人,不是為的楚國。
饑寒都顧不上,誰還能夠顧得上楚國呢?姑且回到宋國去,安息人民。
等到楚國立了新君以後再看他怎麼樣,來防備他。
”宋公就回國。
經十有二月甲寅,天王崩。
傳王人來告喪,問崩日,以甲寅告,故書之以徵過也。
今譯 周人來告訴靈王的喪事,問他是哪天死的,回答說是甲寅那天,所以就這樣寫着,以證明這是過錯。
經乙未,楚子昭卒。
傳楚屈建卒,趙文子喪之如同盟,禮也。
今譯 楚國令尹屈建死了,趙武去吊喪好像對待盟國一樣,這是很合于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