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召南》的一篇詩。
3民之主也:這篇詩裡說在上不忘降。
所以可以做人民的主人。
4《鹑之贲贲》:《詩經·鄘風》的一篇詩。
5《黍苗》之四章:《詩經·小雅》的一篇詩。
意思恭維召伯,比趙孟于召伯。
6《隰桑》:《詩經·小雅》的一篇詩。
7《野有蔓草》:《詩經·鄭風》的一篇詩。
8《蟋蟀》:《詩經·唐風》的一篇詩。
9《桑扈》:《詩經·小雅》的一篇詩。
今譯 鄭伯在垂隴設享禮招待宴享趙武,鄭大夫子展、伯有、子西、子産、子大叔、印段、公孫段作陪。
趙武說:“七位随從着君,這是賜武以榮光,請全都賦詩,以完成鄭君的賞賜,我也可以看你們七位的志向。
”子展賦《草蟲》這詩。
趙武說:“好啊,這是百姓的主人,但是我武不足以承當。
”伯有賦《鹑之贲贲》這篇詩。
趙武說:“床笫的話不出門限,何況在野地呢?這不是使人所應當聽見的。
”子西賦《黍苗》詩的四章。
趙武說:“有我們晉國的君在,我武怎麼能當?”子産賦《隰桑》這首詩。
趙武說:“武請接受末了那章。
”子大叔賦《野有蔓草》這詩。
趙武說:“這是大夫的恩惠。
”印段賦《蟋蟀》這詩。
趙武稱善說:“這是保衛家的主人,我有希望了。
”公孫段賦《桑扈》這詩。
趙武說:“不驕不傲,福澤還會跑到哪裡去?保有這句話,要想辭掉福祿,能夠嗎?”享宴完了,趙武告訴叔向說:“伯有将被殺害。
詩所以表示志向,伯有之詩侮辱他的國君,而公開了怨望,以此為客人的榮耀,這還能久嗎?能後亡是大幸。
”叔向說:“對了,他很奢侈,所謂不到五年,說的就是這個人。
”趙武說:“其餘的人全是可以傳幾輩的大夫,子展是最後亡的一個,在上位而心不忘降抑。
印氏是第二個,樂有節制,樂以安定人民,不過分地來使用他們,最後亡不也可以嗎?” 傳宋左師請賞曰:“請免死之邑。
”公與之邑六十,以示子罕。
子罕曰:“凡諸侯小國,晉楚所以兵威之,畏而後上下慈和,慈和而後能安靖其國家,以事大國,所以存也。
無威則驕,驕則亂生,亂生必滅,所以亡也。
天生五材1,民并用之,廢一不可,誰能去兵?兵之設久矣,所以威不軌而昭文德也,聖人以興2,亂人以廢3,廢興存亡,昏明之術,皆兵之由也。
而子求之,不亦誣乎?以誣道蔽諸侯,罪莫大焉,縱無大讨,而又求賞,無厭之甚也。
”削而投之4。
左師辭邑。
向氏欲攻司城5,左師曰:“我将亡,夫子存我,德莫大焉,又可攻乎?”君子曰:“彼己之子,邦之司直6。
”樂喜之謂乎?“何以恤我,我其收之7?”向戌之謂乎? 今注 1天生五材:金、木、水、火、土五種材。
2聖人以興:指商湯、周武王而說。
3亂人以廢:指夏桀同商纣。
4削而投之:子罕将宋公賞向戌所寫的竹簡,削去字迹,扔到地上。
5司城:子罕。
6彼己之子,邦之司直:這是《詩經·鄭風》的一句話。
他這人是國中管理直道的。
7何以恤我,我其收之:這是一句逸詩。
怎麼樣憐恤我,我全能夠接受。
今譯 宋國向戌請宋君賞賜他說:“請免下臣死罪,賜我城邑。
”宋公給他城邑六十,向戌把文件給樂喜看。
樂喜說:“凡是諸侯的小國,晉、楚大國拿兵來威脅他,害怕了就能上下慈和,慈和然後就能安定他們的國家,以侍奉大國,這是小國能夠生存的原因。
沒有威脅則驕傲,驕傲就禍亂生,禍亂生國家就必定滅亡,這是小國滅亡的原因。
天生金、木、水、火、土五材,百姓把它們樣樣使用,缺一不可。
能夠去除軍隊嗎?軍隊的設立很久了,這為的是威脅不軌而昭明文德,聖人如湯、武就興起來,亂人如桀、纣就廢除了,廢興存亡,昏亂和明白的策略,皆是兵的由來。
而你想把軍隊去掉,這不是胡想嗎?以胡想來蒙蔽諸侯,沒有比這再大的罪過了,縱然沒有大的讨伐,而又求賞賜,這是不滿足到了極點。
”把封賞的竹簡削掉字迹扔在地上。
向戌辭掉賞邑。
向氏想着攻打樂喜,向戌說:“我将亡,他救了我,這個德行很大,還可以攻打嗎?”君子說:“他這個人是邦中的管直道的。
”豈非指樂喜而說的?“怎樣憐恤我,我全接受他。
”豈不是指着向戌說的? 傳齊崔杼生成及彊而寡,娶東郭姜,生明,東郭姜以孤入,曰棠無咎1,與東郭偃2相崔氏。
崔成有病3而廢之,而立明,成請老于崔,崔子許之,偃與無咎弗予曰:“崔宗邑也,必在宗主4。
”成與彊怒,将殺之,告慶封曰:“夫子5之身亦子所知也,唯無咎與偃是從,父兄莫得進矣。
大恐害夫子,敢以告。
”慶封曰:“子姑退,吾圖之。
”告盧蒲嫳6。
盧蒲嫳曰:“彼君之仇也7,天或者将棄彼矣。
彼實家亂,子何病焉?崔之薄,慶之厚也。
”他日又告8。
慶封曰:“苟利夫子,必去之,難,吾助女。
”九月庚辰,崔成崔彊殺東郭偃、棠無咎于崔氏之朝,崔子怒而出,其衆皆逃,求人使駕不得,使圉人駕,寺人禦而出,且曰:“崔氏有福,止餘猶可。
”遂見慶封。
慶封曰:“崔、慶一也,是何敢!然請為子讨之。
”使盧蒲嫳帥甲以攻崔氏,崔氏堞其宮9而守之,弗克,使國人助之,遂滅崔氏,殺成與彊,而盡俘其家,其妻缢10。
嫳複命于崔子,且禦而歸之,至則無歸矣,乃缢11。
崔明夜辟諸大墓。
辛巳,崔明來奔,慶封當國。
今注 1棠無咎:是棠公的兒子。
2東郭偃:是東郭姜的弟弟。
3有病:有惡疾。
4必在宗主:必屬于宗主,就是要歸崔明管。
5夫子:指崔杼。
6盧蒲嫳:嫳是慶封的屬大夫。
7君之雠也:君是指齊莊公,他為崔杼所弑。
8他日又告:另一天成、彊又來告訴慶封。
9堞其宮:在他宮裡築短牆來防守。
10其妻缢:東郭姜也上吊了。
11乃缢:崔杼也上吊了。
今譯 齊大夫崔杼先娶的妻,生了二子:一個名叫成,一個名叫彊。
沒多時,他的妻子便死了。
後來又娶了東郭姜,生子名叫明,東郭姜又帶了先夫兒子來,名叫棠無咎,是和東郭偃一同輔佐崔氏的。
崔成有了惡疾,被廢掉,立崔明做世子,崔成便請求要終老在崔邑。
崔杼應許他了,東郭偃和無咎不答應,說:“崔地是宗廟所在的地方,一定要歸承宗主。
”成和彊很生氣,想要殺死偃和無咎,前去告訴慶封說:“我們夫子的重要,你素來是知道的,現在隻聽棠無咎和偃的話了,崔氏的諸父諸兄沒一個能夠說得上話了,恐怕要害了夫子呢,所以敢來告訴你一聲。
”慶封說:“你且退去,讓我考慮一下吧。
”慶封就把這件事告訴盧蒲嫳,盧蒲嫳說:“崔杼原是君主的冤家!天或者要除掉他了,他實在是自己家中有亂子,與你有什麼關系呢?須知崔氏勢力的衰薄,便是我慶氏的強厚呢。
”過了幾天,成和彊又來告訴了,慶封說:“如果有益于夫子的,自然定要去掉他,倘有為難,我來幫助你就好了。
”九月庚辰那天,崔成、崔彊在崔氏的朝上殺死東郭偃和棠無咎,崔杼大怒走出,他手下的人衆也都逃走了,叫人駕車子叫不到,便差養馬的套了車子,叫太監趕了走出,崔杼說:“崔氏如果有福氣,單傷我一人還不妨。
”便去見慶封。
慶封說:“崔、慶如同一家,這些人怎敢這樣?我來替你讨伐他們。
”便差盧蒲嫳領了甲兵去攻打崔氏,崔氏築短牆守宮,攻打不破,便再差國人幫助,方才滅掉崔氏,殺死成和彊,并且把他家中的人都擄來,崔杼的妻子便自己吊死。
盧蒲嫳向崔杼複命,而且替崔子駕了車子回家,到了家中,卻沒有什麼地方可回歸的了,便也自己吊死,隻有崔明是趁夜掘開先人的墳墓,躲藏在那裡,沒有被擄去。
辛巳那天,崔明奔到魯國來,于是慶封便一人獨當齊國的政權。
傳楚薳罷1如晉莅盟,晉侯享之,将出,賦《既醉》2。
叔向曰:“薳氏之有後于楚國也宜哉,承君命不忘敏,子蕩将知政矣。
敏以事君,必能養民,政其焉往3?” 今注 1薳罷:楚國令尹子蕩。
2将出,賦《既醉》:宴罷将退出來,就賦《既醉》這篇詩。
這是《詩經·大雅》的一篇詩。
3政其焉往:那政權不歸他,歸誰呢? 今譯 楚國的薳罷到晉國去參加盟會,晉平公設享禮招待他。
宴罷将要退出的時候,他就賦《既醉》這篇詩。
叔向說:“薳氏在楚國有後人,這是很應當的。
承受君的命令,不忘敏捷,薳罷将管政權了。
敏捷以侍奉君,必能養活人民,政權不歸他将歸誰呢?” 傳崔氏之亂1,申鮮虞來奔,仆賃于野以喪莊公。
冬,楚人召之,遂如楚為右尹。
今注 1崔氏之亂在襄公二十五年。
今譯 崔氏那次叛亂,申鮮虞逃到魯國來,在郊外雇用了仆人,為齊莊公服喪。
到了冬天,楚國人召他去,就到楚國做右尹的官。
經冬十有二月乙卯朔,日有食之。
傳十一月乙亥朔,日有食之。
辰在申,司曆過也,再失閏矣1。
今注 1再失閏矣:已經兩次失掉了閏月。
今譯 十一月乙亥朔,魯國有日食。
北鬥指着申,應該是九月,這是司曆的錯誤,魯國已經兩次應該置閏月而沒有置。
襄公二十有八年(公元前五四五年) 經二十有八年春,無冰。
傳二十八年春,無冰。
梓慎1曰:“今茲宋、鄭其饑乎?歲在星紀而淫于玄枵2,以有時菑,陰不堪陽3,蛇乘龍4,龍,宋、鄭之星也,宋、鄭必饑。
玄枵,虛中也5。
枵,秏名也。
土虛而民秏6,不饑何為?” 今注 1梓慎:魯大夫。
2歲在星紀而淫于玄枵:歲是歲星,應當在星紀就是在醜,而錯行至玄枵,就是錯行至子。
3以有時菑,陰不堪陽:時菑指無冰的現象,菑音義同“災”。
這是由于陰不能抗陽。
4蛇乘龍:龍就是歲星,龍在下邊,而蛇在上面,所以說蛇乘龍。
5玄枵虛中也:玄枵包括三宿,而虛星在中間。
6土虛而民秏:土虛而不實,人民不生産。
今譯 二十八年春,沒有冰。
魯國大夫梓慎說:“今年宋國同鄭國恐怕要鬧饑荒了。
歲星應當在醜,而錯走到子,因此就沒有冰,陰氣戰勝不了陽氣。
蛇乘坐在歲星龍以上,龍是宋國、鄭國的星辰,所以宋、鄭必定要鬧饑荒。
玄枵包括三宿,虛星在它們中間。
枵,同秏相近。
土地虛耗,而人民不生産,不鬧饑荒怎麼可能呢?” 傳夏,齊侯、陳侯、蔡侯、北燕伯、杞伯、胡子、沈子1、白狄朝于晉,宋之盟故也。
齊侯将行,慶封曰:“我不與盟,何為于晉?”陳文子曰:“先事後賄,禮也。
小事大,未獲事焉,從之如志,禮也。
雖不與盟,敢叛晉乎?重丘之盟2,未可忘也,子其勸行。
” 今注 1胡子、沈子:是楚國的屬國。
在宋盟誓的時候說:“晉楚之從交相見”,所以他們全去朝見晉國。
2重丘之盟:在襄公二十五年。
今譯 夏天,齊侯、陳侯、蔡侯、北燕伯、杞伯、胡子、沈子、白狄到晉國朝見,這是因為在宋國盟誓的緣故。
齊景公準備出行,慶封說:“我們沒有參加盟誓,為什麼要到晉國朝見?”陳須無說:“先考慮侍奉大國後考慮财貨,這是合于禮的。
小國侍奉大國,如果沒有得到侍奉的機會,先從事大國所希望的,這是合于禮的。
雖然沒有參加宋的盟,齊國還敢反叛晉國嗎?我們不要忘了重丘的盟會,你還是勸國君出行。
” 經夏,衛石惡出奔晉。
傳衛人讨甯氏之黨,故石惡出奔晉。
衛人立其從子圃以守石氏之祀1,禮也。
今注 1立其從子圃以守石氏之祀:就立石惡兄弟的兒子石圃,以保存石氏的祭祀。
因為石惡的祖先石碏曾有大功于衛國。
今譯 衛國人讨伐甯喜的黨羽,所以石惡逃奔到晉國去。
衛國人立他的侄子石圃,以保存石氏的祭祀,這是合于禮的。
經邾子來朝。
傳邾悼公來朝,時事也1。
今注 1時事也:這是按着時候來朝見,不是宋的盟誓的關系。
今譯 邾悼公來魯國朝見,這是照例來的,不是宋盟的關系。
經秋八月,大雩。
傳秋八月,大雩,旱也。
今譯 秋天八月,魯國舉行求雨的典禮,因為有旱災。
傳蔡侯歸自晉,入于鄭。
鄭伯享之,不敬。
子産曰:“蔡侯其不免乎?日其過此也1,君使子展迋勞于東門之外而傲,吾曰猶将更之,今還,受享而惰,乃其心也。
君小國事大國,而惰傲以為己心,将得死乎?若不免,必由其子,其為君也,淫而不父2。
僑聞之,如是者恒有子禍。
” 今注 1日其過此也:從前到晉國去的時候,也經過鄭國。
2淫而不父:他荒淫而不能做父親,因為他同他的太子班的夫人相通。
今譯 蔡侯從晉國回國,經過鄭國,鄭伯設享禮招待他,蔡侯不恭敬。
子産說:“蔡侯恐怕不能免于禍害了,以前他往晉國去路過鄭國的時候,鄭君派子展到鄭國都城東門之外去慰勞他,當時蔡侯很驕傲,我還希望他将來會更改。
現在回來的時候,接受到享禮而顯得怠惰,這恐怕是他的本性。
作為小國國君,侍奉大國,反而将怠惰或驕傲作為自己的本性,這還能夠善終嗎?要不能夠免于禍難,必定由于他的兒子。
他這做人君的荒淫而不守父道。
我聽說過,這種人必定有兒子的禍患。
” 經仲孫羯如晉。
傳孟孝伯如晉,告将為宋之盟故如楚也。
蔡侯之如晉也,鄭伯使遊吉如楚,及漢,楚人還之曰:“宋之盟,君實親辱。
今吾子來,寡君謂吾子姑還,吾将使驲奔問諸晉而以告1。
”子大叔曰:“宋之盟,君命将利小國而亦使安定其社稷,鎮撫其民人,以禮承天之休2,此君之憲令,而小國之望也。
寡君是故使吉奉其皮币,以歲之不易,聘于下執事3。
今執事有命曰:女何與政令之有?必使而君棄而封守,跋涉山川,蒙犯霜露,以逞君心,小國将君是望,敢不唯命是聽,無乃非盟載之言,以阙君德,而執事有不利焉。
小國是懼,不然其何勞之敢憚4?”子大叔歸複命,告子展曰:“楚子将死矣!不修其政德,而貪昧于諸侯,以逞其願,欲久,得乎?《周易》有之,在複?之頤?5,曰:‘迷複兇6。
’其楚子之謂乎?欲複其願7,而棄其本8,複歸無所,是謂迷複,能無兇乎?君其往也,送葬而歸,以快楚心。
楚不幾十年,未能恤諸侯也。
吾乃休吾民矣。
”裨竈9曰:“今茲周王及楚子皆将死,歲棄其次而旅于明年之次,以害鳥帑10,周楚惡之。
” 今注 1使驲奔問諸晉而以告:驲音日,是驿車。
将派驿車馬到晉國去問,再回來告訴你。
2以禮承天之休:用禮節接受上天的福祿。
3聘于下執事:鄭伯不能來楚國朝見,所以派我來聘問楚國的執事官。
4其何勞之敢憚:那我不敢怕什麼辛苦。
5在複之頤:在複卦變到頤卦。
6迷複兇:這是複卦的上六爻辭。
意思是說居到上邊的位子而失迷,這是很兇的。
7欲複其願:楚王願意鄭君來朝見達到他的願望。
8而棄其本:而不修德就是丢掉他的本心。
9裨竈:鄭大夫。
10以害鳥帑:鳥帑是指朱鳥的尾。
今譯 仲孫羯到晉國去,告訴晉國魯襄公因為宋盟的緣故,要到楚國去朝見。
蔡侯到晉國去的時候,鄭伯派遊吉到楚國,到了漢水的時候,楚國人讓他回去,說:“宋的盟會,鄭君親自參加,現在改派大夫來,我君要我告訴你說,你姑且回去,我将派人乘驿車到晉國去問明白,再告訴你知道。
”遊吉說:“宋的盟會,楚王命令将對小國有利而使小國能夠安定他們的社稷,鎮撫他們的人民,用禮節承受上天的福祿,這是君王的法令,也是小國的希望。
所以我們的國君使我帶着财禮,因為年歲的不容易,就叫我來聘問執事們。
現在執事們說你參與什麼政令,一定要使你們的國君棄掉他的封守,跋涉山川,冒着霜或露,以使楚王的心滿足,小國全都指望着你,不敢不唯命是聽,但是這不是盟書上所說的話,這是使君德有阙。
而對于執事,也有不利的地方。
小國隻是害怕,要不然我又何必怕勞苦呢?”遊吉回到鄭國,告訴子展說:“楚王将死,不修他的政德,而貪昧于諸侯,以滿足他的願望,想要活得長久,可以嗎?在《周易》中有這句話,在複卦變到頤卦,說‘迷複兇’,這就是指楚王說的。
想滿足他的願望,而扔掉他的本心,想回來沒有歸路,這叫作迷複。
能沒有兇事嗎?你就去吧,送了葬再回國,使楚人心裡全都快樂。
楚國沒有幾十年,不能争霸,我們可以讓百姓休息。
”鄭大夫裨竈說:“今年周王及楚王皆将死,歲星丢掉它的次序,而錯行于明年的次序,以害到朱鳥的尾巴,周、
3民之主也:這篇詩裡說在上不忘降。
所以可以做人民的主人。
4《鹑之贲贲》:《詩經·鄘風》的一篇詩。
5《黍苗》之四章:《詩經·小雅》的一篇詩。
意思恭維召伯,比趙孟于召伯。
6《隰桑》:《詩經·小雅》的一篇詩。
7《野有蔓草》:《詩經·鄭風》的一篇詩。
8《蟋蟀》:《詩經·唐風》的一篇詩。
9《桑扈》:《詩經·小雅》的一篇詩。
今譯 鄭伯在垂隴設享禮招待宴享趙武,鄭大夫子展、伯有、子西、子産、子大叔、印段、公孫段作陪。
趙武說:“七位随從着君,這是賜武以榮光,請全都賦詩,以完成鄭君的賞賜,我也可以看你們七位的志向。
”子展賦《草蟲》這詩。
趙武說:“好啊,這是百姓的主人,但是我武不足以承當。
”伯有賦《鹑之贲贲》這篇詩。
趙武說:“床笫的話不出門限,何況在野地呢?這不是使人所應當聽見的。
”子西賦《黍苗》詩的四章。
趙武說:“有我們晉國的君在,我武怎麼能當?”子産賦《隰桑》這首詩。
趙武說:“武請接受末了那章。
”子大叔賦《野有蔓草》這詩。
趙武說:“這是大夫的恩惠。
”印段賦《蟋蟀》這詩。
趙武稱善說:“這是保衛家的主人,我有希望了。
”公孫段賦《桑扈》這詩。
趙武說:“不驕不傲,福澤還會跑到哪裡去?保有這句話,要想辭掉福祿,能夠嗎?”享宴完了,趙武告訴叔向說:“伯有将被殺害。
詩所以表示志向,伯有之詩侮辱他的國君,而公開了怨望,以此為客人的榮耀,這還能久嗎?能後亡是大幸。
”叔向說:“對了,他很奢侈,所謂不到五年,說的就是這個人。
”趙武說:“其餘的人全是可以傳幾輩的大夫,子展是最後亡的一個,在上位而心不忘降抑。
印氏是第二個,樂有節制,樂以安定人民,不過分地來使用他們,最後亡不也可以嗎?” 傳宋左師請賞曰:“請免死之邑。
”公與之邑六十,以示子罕。
子罕曰:“凡諸侯小國,晉楚所以兵威之,畏而後上下慈和,慈和而後能安靖其國家,以事大國,所以存也。
無威則驕,驕則亂生,亂生必滅,所以亡也。
天生五材1,民并用之,廢一不可,誰能去兵?兵之設久矣,所以威不軌而昭文德也,聖人以興2,亂人以廢3,廢興存亡,昏明之術,皆兵之由也。
而子求之,不亦誣乎?以誣道蔽諸侯,罪莫大焉,縱無大讨,而又求賞,無厭之甚也。
”削而投之4。
左師辭邑。
向氏欲攻司城5,左師曰:“我将亡,夫子存我,德莫大焉,又可攻乎?”君子曰:“彼己之子,邦之司直6。
”樂喜之謂乎?“何以恤我,我其收之7?”向戌之謂乎? 今注 1天生五材:金、木、水、火、土五種材。
2聖人以興:指商湯、周武王而說。
3亂人以廢:指夏桀同商纣。
4削而投之:子罕将宋公賞向戌所寫的竹簡,削去字迹,扔到地上。
5司城:子罕。
6彼己之子,邦之司直:這是《詩經·鄭風》的一句話。
他這人是國中管理直道的。
7何以恤我,我其收之:這是一句逸詩。
怎麼樣憐恤我,我全能夠接受。
今譯 宋國向戌請宋君賞賜他說:“請免下臣死罪,賜我城邑。
”宋公給他城邑六十,向戌把文件給樂喜看。
樂喜說:“凡是諸侯的小國,晉、楚大國拿兵來威脅他,害怕了就能上下慈和,慈和然後就能安定他們的國家,以侍奉大國,這是小國能夠生存的原因。
沒有威脅則驕傲,驕傲就禍亂生,禍亂生國家就必定滅亡,這是小國滅亡的原因。
天生金、木、水、火、土五材,百姓把它們樣樣使用,缺一不可。
能夠去除軍隊嗎?軍隊的設立很久了,這為的是威脅不軌而昭明文德,聖人如湯、武就興起來,亂人如桀、纣就廢除了,廢興存亡,昏亂和明白的策略,皆是兵的由來。
而你想把軍隊去掉,這不是胡想嗎?以胡想來蒙蔽諸侯,沒有比這再大的罪過了,縱然沒有大的讨伐,而又求賞賜,這是不滿足到了極點。
”把封賞的竹簡削掉字迹扔在地上。
向戌辭掉賞邑。
向氏想着攻打樂喜,向戌說:“我将亡,他救了我,這個德行很大,還可以攻打嗎?”君子說:“他這個人是邦中的管直道的。
”豈非指樂喜而說的?“怎樣憐恤我,我全接受他。
”豈不是指着向戌說的? 傳齊崔杼生成及彊而寡,娶東郭姜,生明,東郭姜以孤入,曰棠無咎1,與東郭偃2相崔氏。
崔成有病3而廢之,而立明,成請老于崔,崔子許之,偃與無咎弗予曰:“崔宗邑也,必在宗主4。
”成與彊怒,将殺之,告慶封曰:“夫子5之身亦子所知也,唯無咎與偃是從,父兄莫得進矣。
大恐害夫子,敢以告。
”慶封曰:“子姑退,吾圖之。
”告盧蒲嫳6。
盧蒲嫳曰:“彼君之仇也7,天或者将棄彼矣。
彼實家亂,子何病焉?崔之薄,慶之厚也。
”他日又告8。
慶封曰:“苟利夫子,必去之,難,吾助女。
”九月庚辰,崔成崔彊殺東郭偃、棠無咎于崔氏之朝,崔子怒而出,其衆皆逃,求人使駕不得,使圉人駕,寺人禦而出,且曰:“崔氏有福,止餘猶可。
”遂見慶封。
慶封曰:“崔、慶一也,是何敢!然請為子讨之。
”使盧蒲嫳帥甲以攻崔氏,崔氏堞其宮9而守之,弗克,使國人助之,遂滅崔氏,殺成與彊,而盡俘其家,其妻缢10。
嫳複命于崔子,且禦而歸之,至則無歸矣,乃缢11。
崔明夜辟諸大墓。
辛巳,崔明來奔,慶封當國。
今注 1棠無咎:是棠公的兒子。
2東郭偃:是東郭姜的弟弟。
3有病:有惡疾。
4必在宗主:必屬于宗主,就是要歸崔明管。
5夫子:指崔杼。
6盧蒲嫳:嫳是慶封的屬大夫。
7君之雠也:君是指齊莊公,他為崔杼所弑。
8他日又告:另一天成、彊又來告訴慶封。
9堞其宮:在他宮裡築短牆來防守。
10其妻缢:東郭姜也上吊了。
11乃缢:崔杼也上吊了。
今譯 齊大夫崔杼先娶的妻,生了二子:一個名叫成,一個名叫彊。
沒多時,他的妻子便死了。
後來又娶了東郭姜,生子名叫明,東郭姜又帶了先夫兒子來,名叫棠無咎,是和東郭偃一同輔佐崔氏的。
崔成有了惡疾,被廢掉,立崔明做世子,崔成便請求要終老在崔邑。
崔杼應許他了,東郭偃和無咎不答應,說:“崔地是宗廟所在的地方,一定要歸承宗主。
”成和彊很生氣,想要殺死偃和無咎,前去告訴慶封說:“我們夫子的重要,你素來是知道的,現在隻聽棠無咎和偃的話了,崔氏的諸父諸兄沒一個能夠說得上話了,恐怕要害了夫子呢,所以敢來告訴你一聲。
”慶封說:“你且退去,讓我考慮一下吧。
”慶封就把這件事告訴盧蒲嫳,盧蒲嫳說:“崔杼原是君主的冤家!天或者要除掉他了,他實在是自己家中有亂子,與你有什麼關系呢?須知崔氏勢力的衰薄,便是我慶氏的強厚呢。
”過了幾天,成和彊又來告訴了,慶封說:“如果有益于夫子的,自然定要去掉他,倘有為難,我來幫助你就好了。
”九月庚辰那天,崔成、崔彊在崔氏的朝上殺死東郭偃和棠無咎,崔杼大怒走出,他手下的人衆也都逃走了,叫人駕車子叫不到,便差養馬的套了車子,叫太監趕了走出,崔杼說:“崔氏如果有福氣,單傷我一人還不妨。
”便去見慶封。
慶封說:“崔、慶如同一家,這些人怎敢這樣?我來替你讨伐他們。
”便差盧蒲嫳領了甲兵去攻打崔氏,崔氏築短牆守宮,攻打不破,便再差國人幫助,方才滅掉崔氏,殺死成和彊,并且把他家中的人都擄來,崔杼的妻子便自己吊死。
盧蒲嫳向崔杼複命,而且替崔子駕了車子回家,到了家中,卻沒有什麼地方可回歸的了,便也自己吊死,隻有崔明是趁夜掘開先人的墳墓,躲藏在那裡,沒有被擄去。
辛巳那天,崔明奔到魯國來,于是慶封便一人獨當齊國的政權。
傳楚薳罷1如晉莅盟,晉侯享之,将出,賦《既醉》2。
叔向曰:“薳氏之有後于楚國也宜哉,承君命不忘敏,子蕩将知政矣。
敏以事君,必能養民,政其焉往3?” 今注 1薳罷:楚國令尹子蕩。
2将出,賦《既醉》:宴罷将退出來,就賦《既醉》這篇詩。
這是《詩經·大雅》的一篇詩。
3政其焉往:那政權不歸他,歸誰呢? 今譯 楚國的薳罷到晉國去參加盟會,晉平公設享禮招待他。
宴罷将要退出的時候,他就賦《既醉》這篇詩。
叔向說:“薳氏在楚國有後人,這是很應當的。
承受君的命令,不忘敏捷,薳罷将管政權了。
敏捷以侍奉君,必能養活人民,政權不歸他将歸誰呢?” 傳崔氏之亂1,申鮮虞來奔,仆賃于野以喪莊公。
冬,楚人召之,遂如楚為右尹。
今注 1崔氏之亂在襄公二十五年。
今譯 崔氏那次叛亂,申鮮虞逃到魯國來,在郊外雇用了仆人,為齊莊公服喪。
到了冬天,楚國人召他去,就到楚國做右尹的官。
經冬十有二月乙卯朔,日有食之。
傳十一月乙亥朔,日有食之。
辰在申,司曆過也,再失閏矣1。
今注 1再失閏矣:已經兩次失掉了閏月。
今譯 十一月乙亥朔,魯國有日食。
北鬥指着申,應該是九月,這是司曆的錯誤,魯國已經兩次應該置閏月而沒有置。
襄公二十有八年(公元前五四五年) 經二十有八年春,無冰。
傳二十八年春,無冰。
梓慎1曰:“今茲宋、鄭其饑乎?歲在星紀而淫于玄枵2,以有時菑,陰不堪陽3,蛇乘龍4,龍,宋、鄭之星也,宋、鄭必饑。
玄枵,虛中也5。
枵,秏名也。
土虛而民秏6,不饑何為?” 今注 1梓慎:魯大夫。
2歲在星紀而淫于玄枵:歲是歲星,應當在星紀就是在醜,而錯行至玄枵,就是錯行至子。
3以有時菑,陰不堪陽:時菑指無冰的現象,菑音義同“災”。
這是由于陰不能抗陽。
4蛇乘龍:龍就是歲星,龍在下邊,而蛇在上面,所以說蛇乘龍。
5玄枵虛中也:玄枵包括三宿,而虛星在中間。
6土虛而民秏:土虛而不實,人民不生産。
今譯 二十八年春,沒有冰。
魯國大夫梓慎說:“今年宋國同鄭國恐怕要鬧饑荒了。
歲星應當在醜,而錯走到子,因此就沒有冰,陰氣戰勝不了陽氣。
蛇乘坐在歲星龍以上,龍是宋國、鄭國的星辰,所以宋、鄭必定要鬧饑荒。
玄枵包括三宿,虛星在它們中間。
枵,同秏相近。
土地虛耗,而人民不生産,不鬧饑荒怎麼可能呢?” 傳夏,齊侯、陳侯、蔡侯、北燕伯、杞伯、胡子、沈子1、白狄朝于晉,宋之盟故也。
齊侯将行,慶封曰:“我不與盟,何為于晉?”陳文子曰:“先事後賄,禮也。
小事大,未獲事焉,從之如志,禮也。
雖不與盟,敢叛晉乎?重丘之盟2,未可忘也,子其勸行。
” 今注 1胡子、沈子:是楚國的屬國。
在宋盟誓的時候說:“晉楚之從交相見”,所以他們全去朝見晉國。
2重丘之盟:在襄公二十五年。
今譯 夏天,齊侯、陳侯、蔡侯、北燕伯、杞伯、胡子、沈子、白狄到晉國朝見,這是因為在宋國盟誓的緣故。
齊景公準備出行,慶封說:“我們沒有參加盟誓,為什麼要到晉國朝見?”陳須無說:“先考慮侍奉大國後考慮财貨,這是合于禮的。
小國侍奉大國,如果沒有得到侍奉的機會,先從事大國所希望的,這是合于禮的。
雖然沒有參加宋的盟,齊國還敢反叛晉國嗎?我們不要忘了重丘的盟會,你還是勸國君出行。
” 經夏,衛石惡出奔晉。
傳衛人讨甯氏之黨,故石惡出奔晉。
衛人立其從子圃以守石氏之祀1,禮也。
今注 1立其從子圃以守石氏之祀:就立石惡兄弟的兒子石圃,以保存石氏的祭祀。
因為石惡的祖先石碏曾有大功于衛國。
今譯 衛國人讨伐甯喜的黨羽,所以石惡逃奔到晉國去。
衛國人立他的侄子石圃,以保存石氏的祭祀,這是合于禮的。
經邾子來朝。
傳邾悼公來朝,時事也1。
今注 1時事也:這是按着時候來朝見,不是宋的盟誓的關系。
今譯 邾悼公來魯國朝見,這是照例來的,不是宋盟的關系。
經秋八月,大雩。
傳秋八月,大雩,旱也。
今譯 秋天八月,魯國舉行求雨的典禮,因為有旱災。
傳蔡侯歸自晉,入于鄭。
鄭伯享之,不敬。
子産曰:“蔡侯其不免乎?日其過此也1,君使子展迋勞于東門之外而傲,吾曰猶将更之,今還,受享而惰,乃其心也。
君小國事大國,而惰傲以為己心,将得死乎?若不免,必由其子,其為君也,淫而不父2。
僑聞之,如是者恒有子禍。
” 今注 1日其過此也:從前到晉國去的時候,也經過鄭國。
2淫而不父:他荒淫而不能做父親,因為他同他的太子班的夫人相通。
今譯 蔡侯從晉國回國,經過鄭國,鄭伯設享禮招待他,蔡侯不恭敬。
子産說:“蔡侯恐怕不能免于禍害了,以前他往晉國去路過鄭國的時候,鄭君派子展到鄭國都城東門之外去慰勞他,當時蔡侯很驕傲,我還希望他将來會更改。
現在回來的時候,接受到享禮而顯得怠惰,這恐怕是他的本性。
作為小國國君,侍奉大國,反而将怠惰或驕傲作為自己的本性,這還能夠善終嗎?要不能夠免于禍難,必定由于他的兒子。
他這做人君的荒淫而不守父道。
我聽說過,這種人必定有兒子的禍患。
” 經仲孫羯如晉。
傳孟孝伯如晉,告将為宋之盟故如楚也。
蔡侯之如晉也,鄭伯使遊吉如楚,及漢,楚人還之曰:“宋之盟,君實親辱。
今吾子來,寡君謂吾子姑還,吾将使驲奔問諸晉而以告1。
”子大叔曰:“宋之盟,君命将利小國而亦使安定其社稷,鎮撫其民人,以禮承天之休2,此君之憲令,而小國之望也。
寡君是故使吉奉其皮币,以歲之不易,聘于下執事3。
今執事有命曰:女何與政令之有?必使而君棄而封守,跋涉山川,蒙犯霜露,以逞君心,小國将君是望,敢不唯命是聽,無乃非盟載之言,以阙君德,而執事有不利焉。
小國是懼,不然其何勞之敢憚4?”子大叔歸複命,告子展曰:“楚子将死矣!不修其政德,而貪昧于諸侯,以逞其願,欲久,得乎?《周易》有之,在複?之頤?5,曰:‘迷複兇6。
’其楚子之謂乎?欲複其願7,而棄其本8,複歸無所,是謂迷複,能無兇乎?君其往也,送葬而歸,以快楚心。
楚不幾十年,未能恤諸侯也。
吾乃休吾民矣。
”裨竈9曰:“今茲周王及楚子皆将死,歲棄其次而旅于明年之次,以害鳥帑10,周楚惡之。
” 今注 1使驲奔問諸晉而以告:驲音日,是驿車。
将派驿車馬到晉國去問,再回來告訴你。
2以禮承天之休:用禮節接受上天的福祿。
3聘于下執事:鄭伯不能來楚國朝見,所以派我來聘問楚國的執事官。
4其何勞之敢憚:那我不敢怕什麼辛苦。
5在複之頤:在複卦變到頤卦。
6迷複兇:這是複卦的上六爻辭。
意思是說居到上邊的位子而失迷,這是很兇的。
7欲複其願:楚王願意鄭君來朝見達到他的願望。
8而棄其本:而不修德就是丢掉他的本心。
9裨竈:鄭大夫。
10以害鳥帑:鳥帑是指朱鳥的尾。
今譯 仲孫羯到晉國去,告訴晉國魯襄公因為宋盟的緣故,要到楚國去朝見。
蔡侯到晉國去的時候,鄭伯派遊吉到楚國,到了漢水的時候,楚國人讓他回去,說:“宋的盟會,鄭君親自參加,現在改派大夫來,我君要我告訴你說,你姑且回去,我将派人乘驿車到晉國去問明白,再告訴你知道。
”遊吉說:“宋的盟會,楚王命令将對小國有利而使小國能夠安定他們的社稷,鎮撫他們的人民,用禮節承受上天的福祿,這是君王的法令,也是小國的希望。
所以我們的國君使我帶着财禮,因為年歲的不容易,就叫我來聘問執事們。
現在執事們說你參與什麼政令,一定要使你們的國君棄掉他的封守,跋涉山川,冒着霜或露,以使楚王的心滿足,小國全都指望着你,不敢不唯命是聽,但是這不是盟書上所說的話,這是使君德有阙。
而對于執事,也有不利的地方。
小國隻是害怕,要不然我又何必怕勞苦呢?”遊吉回到鄭國,告訴子展說:“楚王将死,不修他的政德,而貪昧于諸侯,以滿足他的願望,想要活得長久,可以嗎?在《周易》中有這句話,在複卦變到頤卦,說‘迷複兇’,這就是指楚王說的。
想滿足他的願望,而扔掉他的本心,想回來沒有歸路,這叫作迷複。
能沒有兇事嗎?你就去吧,送了葬再回國,使楚人心裡全都快樂。
楚國沒有幾十年,不能争霸,我們可以讓百姓休息。
”鄭大夫裨竈說:“今年周王及楚王皆将死,歲星丢掉它的次序,而錯行于明年的次序,以害到朱鳥的尾巴,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