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至,必旆而疏陳之11,使乘車者左實右僞,以旆先12,輿曳柴而從之13。
齊侯見之,畏其衆也,乃脫歸。
丙寅晦,齊師夜遁。
師曠告晉侯曰:“鳥烏之聲樂14,齊師其遁。
”邢伯15告中行伯曰:“有班馬之聲16,齊師其遁。
”叔向告晉侯曰:“城上有烏,齊師其遁17。
”十一月丁卯朔,入平陰,遂從齊師,夙沙衛連大車以塞隧而殿18。
殖綽、郭最曰:“子殿國師,齊之辱也。
子姑先乎。
”乃代之殿。
衛殺馬于隘以塞道19。
晉州綽及之,射殖綽中肩,兩矢夾脰20,曰:“止,将為三軍獲;不止,将取其衷21。
”顧曰:“為私誓。
”州綽曰:“有如日。
”乃弛弓而自後縛之。
其右具丙22,亦舍兵而縛郭最,皆衿甲面縛23,坐于中軍之鼓下。
晉人欲逐歸者,魯衛請攻險24。
己卯,荀偃、士匄以中軍克京茲25。
乙酉,魏绛、栾盈以下軍克邿26,趙武、韓起以上軍圍盧27,弗克。
十二月戊戌,及秦周伐雍門之萩28,範鞅門于雍門,其禦追喜以戈殺犬于門中,孟莊子斬其橁以為公琴29。
己亥,焚雍門及西郭、南郭,劉難、士弱30率諸侯之師焚申池之竹木。
壬寅,焚東郭、北郭。
範鞅門于揚門31,州綽門于東闾32,左骖迫還于東門中,以杖數阖33。
齊侯駕,将走郵棠34,大子與郭榮35扣馬曰:“師速而疾,略也36,将退矣,君何懼焉?且社稷之主不可以輕,輕則失衆,君必待之。
”将犯之,大子抽劍斷鞅,乃止。
甲辰,東侵及濰37,南及沂38。
今注 1梗陽之巫臯:梗陽是晉國地方,《括地志》說:“梗陽故城,在清源縣南百二十步,分晉陽縣置。
”那裡頭有一個巫人,名叫臯。
2則可以逞:就可以得意。
3二瑴:即二珏,一對玉叫作珏,二珏是四塊玉。
4魯濟:濟水在魯國境内的,叫作魯濟。
5尋溴梁之言,同伐齊:溴梁之盟在魯襄公十六年,一同讨伐齊國。
6平陰:《續山東考古錄》說:“以平陰防門故地,現劃歸肥城,在肥城西北六十裡,今稱廣裡鋪。
” 7塹防門而守之廣裡:在防門外做一個地道,橫行寬一裡。
8莫如守險:沒有再比守險要的更好了。
9析文子:齊大夫子家。
10巫山:齊地,《彙纂》說:“今山東肥城縣西北七十五裡有孝堂山,即齊侯望晉師之巫山。
” 11必旆而疏陳之:必定在那兒擺上大旗,遠遠地一個一個擺成陣。
12以旆先:用大旗列在車前面。
13輿曳柴而從之:車後面拴的柴木,使塵土飛揚。
14鳥烏之聲樂:鳥同烏鴉得到一個空營棚,鳴聲很歡樂。
15邢伯:是晉大夫。
16有班馬之聲:一隊一隊的馬回去的聲音。
17城上有烏,齊師其遁:城上邊有烏鴉,齊國軍隊必定要逃走。
18連大車以塞隧而殿:他把很多大車連在一塊堵住隧道,而夙沙衛在軍隊的後面。
19衛殺馬于隘以塞道:夙沙衛把馬殺到隘道中加以堵塞。
20兩矢夾脰:兩個箭夾住脖子。
21不止,将取其衷:你要不聽話,我将再用箭射兩箭的中間。
22其右具丙:州綽的車右叫具丙。
23衿甲面縛:不去掉盔甲,臉沖到前邊被捕。
24攻險:攻險固的城。
25京茲:《續山東考古錄》說:“在肥城縣西境。
” 26邿:《一統志》說:“平陰縣西十二裡有郝山,今名亭山。
” 27盧:在今山東省長清縣東南。
28秦周伐雍門之萩:《方輿紀要》說:“古齊城周五十裡,有十三門,其可考者,西曰雍門,南曰稷門,亦作棘門,西南曰申門,門外有申池,西北曰揚門,東南曰鹿門,一作武鹿門,又有郭關,則齊郭門也。
”秦周是魯大夫,同趙武一同伐雍門的萩草。
29孟莊子斬其橁以為公琴:孟莊子即孺子速,把那橁樹砍掉,作為魯襄公的琴。
30劉難、士弱:這二人全是晉大夫。
31揚門:齊國都城西門。
32東闾:齊國都城東門。
在今臨淄縣北。
33以杖數阖:用馬鞭子數幾扇門。
34郵棠:今山東省即墨縣南八十裡有甘棠社即古郵棠。
35郭榮:是齊大夫。
36略也:這是侵略而沒有占領地方的意思。
37濰:《水經注》說:“濰水出琅玡箕縣(今莒縣)之濰山,過東武(諸城)平昌淳于(安邱)迳都昌(昌邑)入海”。
38沂:《一統志》說:“沂水源出今山東臨朐縣南之沂山,流經沂水臨沂二縣至江蘇邳縣入。
” 今譯 秋天,齊侯讨伐了魯國的北部邊境。
荀偃将要讨伐齊國,夢見與晉厲公打官司,沒有勝訴。
晉厲公用刀來攻擊他,荀偃的腦袋就掉到前面,他跪下來戴上脖子去,兩手捧着頭往前走,見到梗陽的巫臯。
過了幾天,在路上碰見這個巫臯,巫人也夢見同樣的夢,巫人說:“今年你必定要死,你若在東方打仗就可以成功。
”荀偃就答應了。
晉平公伐齊國,将過黃河的時候,荀偃用紅絲把兩對玉石系在一塊禱告說:“齊環仰仗着地形險要,仗着人多,放棄了和好,違背了盟約,欺淩虐待百姓,陪臣彪将率領諸侯去讨伐齊國,守臣荀偃在前後輔助。
假設能夠戰勝有功,不要使神明羞恥,荀偃不敢再次渡黃河,隻是聽從你神的命令。
”把玉石扔在河裡就渡過去了。
冬十月,在魯國的濟水旁邊相會,這是重申以前溴梁盟誓的話,一同讨伐齊國。
齊莊公在平陰抵禦,在防門外挖壕據守,長一裡。
夙沙衛說:“如果不能夠打仗,最好守險要。
”齊侯不聽。
諸侯的軍隊攻擊各門,齊人多戰死。
士匄告訴齊大夫析文子說:“我認識你,敢對你隐藏我們的軍情嗎?魯國人同莒國人皆要求用兵車一千輛,從他們的國家出發攻齊國,晉國已經答應他們了。
若他們的兵進入齊國,齊莊公必定喪失了國家,你何不細想想。
”析文子告訴了齊莊公,莊公害怕了。
晏嬰聽見就說:“君王本來就沒有勇氣,又聽見了這種話,不能長久支持了。
”齊莊公到巫山上遠望晉國軍隊,晉國人叫司馬排除山澤的險要地方,就是軍隊沒有到,也必定挂上大旗,表示軍隊已經到了,叫每個車上左邊有真實的軍官,右邊放上假人做軍官,用大旗做前導,戰車後拴着木柴在後面跟着發揚塵土。
齊莊公看見了,怕晉國軍隊很衆多,逃歸齊國。
丙寅這天,齊國軍隊夜裡逃走。
晉國的師曠告訴晉平公說:“飛的鳥同烏鴉鳴聲很歡樂,齊國軍隊必定要逃走。
”晉國大夫邢伯告訴荀偃說:“有一隊一隊馬回去的聲音,齊國軍隊必定逃走。
”叔向告訴晉平公說:“城上有烏鴉,齊國軍隊必定逃走。
”十一月丁卯朔,晉國軍隊進入平陰,追逐齊國的軍隊,夙沙衛連着很多大車堵塞隧道,自己殿後。
殖綽同郭最說:“你做齊國軍隊的殿後,這是齊國的羞辱。
你何不在前面呢?”他們就替他殿後。
夙沙衛将馬匹殺死擺在隘道中來堵塞道路。
晉國的州綽趕上了,射殖綽中他兩肩,兩支箭夾住他的脖子,就說:“你要站住就可以做俘虜,你要不站住我再射這兩箭的中間。
”殖綽回頭說:“你發誓。
”州綽就說:“有太陽為證。
”放下弓從後面捆綁殖綽的雙手。
州綽的車右具丙也扔下兵器,把郭最拴上,全都不解除盔甲,他們坐在中軍的鼓下面。
晉國想着追逐齊國逃兵,魯國、衛國請求攻打險要的城池。
己卯,荀偃、士匄用中軍占領京茲。
乙酉,魏绛、栾盈用下軍占領邿,趙武、韓起用上軍圍了盧,沒能戰勝。
十二月戊戌,趙武同魯國大夫秦周砍伐雍門外的萩樹,範鞅攻打雍門,他的禦者追喜用戈在門中殺死一條狗,孟孫速把那裡的橁木砍下給襄公做琴。
己亥,燒掉雍門及齊都城的西郭、南郭,劉難同士弱率領諸侯的軍隊燒掉申池的竹同樹木。
壬寅,又燒掉齊都城的東外郭、北外郭。
範鞅攻打都城的西門揚門,州綽攻打齊都城東門東闾,他左邊的馬匹在門中往還,用馬鞭子數他城門上的樹木,表示不懼。
齊莊公駕了車,将逃走到郵棠去,太子同齊大夫郭榮拉着馬說:“晉國的軍隊到得很快,這是略地的作用,晉國軍隊将要退了,你又何必害怕呢?而且一國之主,是不可以輕舉的,輕舉必定失掉衆心,你一定要等候。
”齊莊公還想逃,太子就抽劍将馬頸革帶砍斷,才停了下來。
甲辰,諸侯軍隊侵略東邊到濰水,南邊到沂水。
經曹伯負刍卒于師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曹伯負刍在軍隊中死了。
經楚公子午帥師伐鄭。
傳鄭子孔欲去諸大夫,将叛晉而起楚師以去之,使告子庚1,子庚弗許。
楚子聞之,使楊豚尹宜告子庚曰:“國人謂不穀主社稷,而不出師,死不從禮。
不穀即位于今五年,師徒不出,人其以不穀為自逸而忘先君之業矣。
大夫圖之,其若之何?”子庚歎曰:“君王其謂午懷安乎?吾以利社稷也。
”見使者稽首而對曰:“諸侯方睦于晉,臣請嘗之2。
若可,君而繼之,不可,收師而退,可以無害,君亦無辱。
”子庚帥師治兵于汾3。
于是子蟜、伯有、子張從鄭伯伐齊,子孔、子展、子西守。
二子4知子孔之謀,完守入保5,子孔不敢會楚師。
楚師伐鄭,次于魚陵6,右師城上棘7,遂涉颍,次于旃然8,子馮、公子格率銳師侵費滑、胥靡、獻于、雍梁9,右回梅山10,侵鄭東北,至于蟲牢而反。
子庚門于純門,信于城下而還,涉于魚齒之下11,甚雨及之,楚師多凍,役徒幾盡。
晉人聞有楚師,師曠曰:“不害,吾驟歌北風,又歌南風,南風不競12多死聲,楚必無功。
”董叔曰:“天道多在西北,南師不時必無功。
”叔向曰:“在其君之德也13。
” 今注 1子庚:楚令尹公子午。
2臣請嘗之:我請試一試。
3汾:在今河南省襄城縣東北。
4二子:子展、子西。
5完守入保:守着城内加以保守。
6魚陵:鄭地,即魚齒山,在南陽犨縣北。
7上棘:《一統志》說:“上棘城在河南禹縣西北。
” 8旃然:《一統志》說:“在今河南荥陽縣東南。
入汴水。
” 9胥靡、獻于、雍梁:全是鄭國的邑。
《彙纂》說:“胥靡在今河南偃師縣東南四十裡,雍氏城在禹縣東北,梁縣城在河南臨汝縣西南四十裡。
”程發轫教授說:“案:子馮子格,率銳師由費滑向東南侵鄭,胥靡即在偃師,雍梁在禹縣,則獻于應在登封縣境矣。
”可供參考。
10梅山:《一統志》說:“在今河南鄭縣西南三十裡,與密縣新鄭接界。
” 11魚齒之下:魚齒山的下邊。
12南風不競:南方的音調不能競争。
13在其君之德也:這還是在他君的德行。
今譯 鄭國的子孔想要除掉旁的大夫,他想先背叛晉國,發動楚國的軍隊來除掉他們,就派人去告訴楚國令尹公子午,公子午不答應。
楚王聽了,就派楊豚尹宜告訴公子午說:“國人認為我主持國家以後,并不出兵,我若死了以後,不能照着先君的禮節來安葬祭祀。
我現在即位已經五年了,從來沒有出動軍隊,人家必定說我自己安逸而忘記了先君的霸業。
大夫細想想怎麼樣辦呢?”公子午歎息着說:“君王是說我午隻想安甯嗎?我這是有利于國家呀。
”見了楚王所派來的使者,稽首而對答說:“諸侯對于晉國正在和睦,我請嘗試一下。
若可以,君王就繼續着,不可以就集合軍隊後退,這還沒有害處,在君王亦無羞辱。
”公子午于是率着軍隊到汾這地方訓練。
這時候子蟜、伯有、子張随從鄭伯去讨伐齊國,子孔、子展、子西留守。
子展、子西知道子孔的計謀,完備城郭裡邊的保衛。
子孔就不敢去會合楚國軍隊。
楚國軍隊伐鄭國,屯住在鄭國魚陵這個地方,楚國的右師修上棘城,渡過颍水,屯住在旃然,楚國的子馮、公子格率精銳的軍隊侵犯了鄭地費滑、胥靡、獻于、雍梁四地,向右繞過梅山,侵略鄭國的東北部,到了蟲牢這個地方就回去了。
公子午攻打鄭國都城的純門,在城下住了兩天就回楚國去了,在魚齒山的下邊渡過滍水,天還下着大雨,楚國軍隊全受凍,随從的人員,幾乎全凍死了。
晉國人聽見有楚國軍隊來,晉國的太師師曠說:“不要緊,我方才歌唱北風,然後歌唱南風,南風很微弱多有象征死亡的聲音,楚國必定不能成功。
”董叔說:“天道都在西北,南方的軍隊不合時宜,必不能成功。
”叔向說:“這要看他的君的德行啊!” 襄公十有九年(公元前五五四年) 經十有九年春王正月,諸侯盟于祝柯。
晉人執邾子。
傳十九年春,諸侯還自沂上,盟于督揚1曰:“大毋侵小2。
”執邾悼公,以其伐我故。
今注 1督揚:即祝柯。
大約在今山東省滋陽縣境。
2大毋侵小:大國不要侵略小國。
今譯 十九年春,包圍齊國的諸侯從沂水上回來,到督揚的地方去盟誓說:“大國不要侵略小國。
”把邾悼公逮着,是因為他伐魯國。
經公至自伐齊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魯襄公從伐齊國回來。
經取邾田,自漷水。
傳遂次于泗上,疆我田。
取邾田,自漷水歸之于我1。
晉侯先歸,公享晉六卿于蒲圃,賜之三命之服,軍尉、司馬、司空、輿尉、候奄皆受一命之服,賄荀偃束錦加璧乘馬,先吳壽夢之鼎2。
荀偃瘅疽生瘍于頭3,濟河及著雍病,目出4,大夫先歸者皆反。
士匄請見,弗内,請後,曰:“鄭甥可5。
”二月甲寅卒,而視不可含6。
宣子盥而撫之曰:“事吳敢不如事主7。
”猶視。
栾懷子曰:“其為未卒事于齊故也乎?”乃複撫之曰:“主苟終,所不嗣事于齊者,有如河。
”乃瞑受含。
宣子出曰:“吾淺之為丈夫也8!” 今注 1取邾田,自漷水歸之于我:《一統志》說:“漷水今名南汕河,源出山東滕縣直北連青山,西南流至三河口,會于薛河,又西南流入泗水。
邾因在漷水東,今山東滕縣東北。
” 2先吳壽夢之鼎:古代凡贈送物品,在重要的前面必先獻旁的物品,這次是吳壽夢之鼎為主要贈品,而以币同馬為先。
3瘅疽生瘍于頭:大而深的毒瘡生在頭上。
4目出:眼睛突出來。
5鄭甥可:鄭甥可以繼任卿位。
6視不可含:瞪着眼睛而嘴也不閉上,沒法把含的珠玉放在嘴裡。
7事吳敢不如事主:我侍奉着荀吳,不敢不如侍奉你一樣。
8吾淺之為丈夫也:我很不夠做一個大丈夫,意謂小看了荀偃。
今譯 于是就把軍隊駐紮到泗水邊上,劃定魯國的疆界。
取得了邾國的田地,漷水以西的地方都劃歸給魯國。
晉平公先回國了,魯襄公在蒲圃這個地方設享宴招待晉國六個卿,賜給他們每個人華麗的三命車服。
軍尉、司馬、司空、輿尉、候奄都賜給一命車服。
先送給荀偃五匹錦加玉璧四匹馬,再獻主要禮物吳壽夢的鼎。
荀偃頭上生了惡瘡,渡過黃河到了著雍的地方就病得厲害,眼睛突出,大夫們先回去的全都回來了。
士匄請求見荀偃,荀偃不肯讓他進來,士匄請示将來由誰繼任卿位,荀偃說:“鄭甥可以。
”二月甲寅這天,荀偃死了,瞪着眼,沒法給他在口中含玉。
士匄盥洗後撫着他說:“侍奉荀吳不敢不如侍奉你。
”眼睛還瞪着。
栾盈就說:“是因為沒有把齊國戰争進行完的緣故嗎?”就再撫屍說:“你死了以後,我如果不繼續完成對付齊國的戰事,敢用黃河為誓。
”荀偃這才閉上眼,接受含玉。
士匄出門就說:“我做大丈夫,實在是淺薄啊。
” 經季孫宿如晉。
傳季武子如晉拜師1,晉侯享之,範宣子2為政,賦《黍苗》3。
季武子興,再拜稽首曰:“小國之仰大國也,如百谷之仰膏雨焉。
若常膏之,其天下輯睦,豈唯敝邑。
”賦《六月》4。
季武子以所得于齊之兵作林鐘而銘魯功焉5。
臧武仲謂季孫曰:“非禮也。
夫銘,天子令德6,諸侯言時計功7,大夫稱伐8。
今稱伐則下等也,計功則借人也9,言時則妨民多矣,何以為銘?且夫大伐小,取其所得以作彜器,銘其功烈以示子孫,昭明德而懲無禮也。
今将借人之力以救其死,若之何銘之?小國幸于大國10,而昭所獲焉以怒之,亡之道也。
” 今注 1如晉拜師:到晉國拜謝晉國派兵幫助讨伐齊國。
齊侯見之,畏其衆也,乃脫歸。
丙寅晦,齊師夜遁。
師曠告晉侯曰:“鳥烏之聲樂14,齊師其遁。
”邢伯15告中行伯曰:“有班馬之聲16,齊師其遁。
”叔向告晉侯曰:“城上有烏,齊師其遁17。
”十一月丁卯朔,入平陰,遂從齊師,夙沙衛連大車以塞隧而殿18。
殖綽、郭最曰:“子殿國師,齊之辱也。
子姑先乎。
”乃代之殿。
衛殺馬于隘以塞道19。
晉州綽及之,射殖綽中肩,兩矢夾脰20,曰:“止,将為三軍獲;不止,将取其衷21。
”顧曰:“為私誓。
”州綽曰:“有如日。
”乃弛弓而自後縛之。
其右具丙22,亦舍兵而縛郭最,皆衿甲面縛23,坐于中軍之鼓下。
晉人欲逐歸者,魯衛請攻險24。
己卯,荀偃、士匄以中軍克京茲25。
乙酉,魏绛、栾盈以下軍克邿26,趙武、韓起以上軍圍盧27,弗克。
十二月戊戌,及秦周伐雍門之萩28,範鞅門于雍門,其禦追喜以戈殺犬于門中,孟莊子斬其橁以為公琴29。
己亥,焚雍門及西郭、南郭,劉難、士弱30率諸侯之師焚申池之竹木。
壬寅,焚東郭、北郭。
範鞅門于揚門31,州綽門于東闾32,左骖迫還于東門中,以杖數阖33。
齊侯駕,将走郵棠34,大子與郭榮35扣馬曰:“師速而疾,略也36,将退矣,君何懼焉?且社稷之主不可以輕,輕則失衆,君必待之。
”将犯之,大子抽劍斷鞅,乃止。
甲辰,東侵及濰37,南及沂38。
今注 1梗陽之巫臯:梗陽是晉國地方,《括地志》說:“梗陽故城,在清源縣南百二十步,分晉陽縣置。
”那裡頭有一個巫人,名叫臯。
2則可以逞:就可以得意。
3二瑴:即二珏,一對玉叫作珏,二珏是四塊玉。
4魯濟:濟水在魯國境内的,叫作魯濟。
5尋溴梁之言,同伐齊:溴梁之盟在魯襄公十六年,一同讨伐齊國。
6平陰:《續山東考古錄》說:“以平陰防門故地,現劃歸肥城,在肥城西北六十裡,今稱廣裡鋪。
” 7塹防門而守之廣裡:在防門外做一個地道,橫行寬一裡。
8莫如守險:沒有再比守險要的更好了。
9析文子:齊大夫子家。
10巫山:齊地,《彙纂》說:“今山東肥城縣西北七十五裡有孝堂山,即齊侯望晉師之巫山。
” 11必旆而疏陳之:必定在那兒擺上大旗,遠遠地一個一個擺成陣。
12以旆先:用大旗列在車前面。
13輿曳柴而從之:車後面拴的柴木,使塵土飛揚。
14鳥烏之聲樂:鳥同烏鴉得到一個空營棚,鳴聲很歡樂。
15邢伯:是晉大夫。
16有班馬之聲:一隊一隊的馬回去的聲音。
17城上有烏,齊師其遁:城上邊有烏鴉,齊國軍隊必定要逃走。
18連大車以塞隧而殿:他把很多大車連在一塊堵住隧道,而夙沙衛在軍隊的後面。
19衛殺馬于隘以塞道:夙沙衛把馬殺到隘道中加以堵塞。
20兩矢夾脰:兩個箭夾住脖子。
21不止,将取其衷:你要不聽話,我将再用箭射兩箭的中間。
22其右具丙:州綽的車右叫具丙。
23衿甲面縛:不去掉盔甲,臉沖到前邊被捕。
24攻險:攻險固的城。
25京茲:《續山東考古錄》說:“在肥城縣西境。
” 26邿:《一統志》說:“平陰縣西十二裡有郝山,今名亭山。
” 27盧:在今山東省長清縣東南。
28秦周伐雍門之萩:《方輿紀要》說:“古齊城周五十裡,有十三門,其可考者,西曰雍門,南曰稷門,亦作棘門,西南曰申門,門外有申池,西北曰揚門,東南曰鹿門,一作武鹿門,又有郭關,則齊郭門也。
”秦周是魯大夫,同趙武一同伐雍門的萩草。
29孟莊子斬其橁以為公琴:孟莊子即孺子速,把那橁樹砍掉,作為魯襄公的琴。
30劉難、士弱:這二人全是晉大夫。
31揚門:齊國都城西門。
32東闾:齊國都城東門。
在今臨淄縣北。
33以杖數阖:用馬鞭子數幾扇門。
34郵棠:今山東省即墨縣南八十裡有甘棠社即古郵棠。
35郭榮:是齊大夫。
36略也:這是侵略而沒有占領地方的意思。
37濰:《水經注》說:“濰水出琅玡箕縣(今莒縣)之濰山,過東武(諸城)平昌淳于(安邱)迳都昌(昌邑)入海”。
38沂:《一統志》說:“沂水源出今山東臨朐縣南之沂山,流經沂水臨沂二縣至江蘇邳縣入。
” 今譯 秋天,齊侯讨伐了魯國的北部邊境。
荀偃将要讨伐齊國,夢見與晉厲公打官司,沒有勝訴。
晉厲公用刀來攻擊他,荀偃的腦袋就掉到前面,他跪下來戴上脖子去,兩手捧着頭往前走,見到梗陽的巫臯。
過了幾天,在路上碰見這個巫臯,巫人也夢見同樣的夢,巫人說:“今年你必定要死,你若在東方打仗就可以成功。
”荀偃就答應了。
晉平公伐齊國,将過黃河的時候,荀偃用紅絲把兩對玉石系在一塊禱告說:“齊環仰仗着地形險要,仗着人多,放棄了和好,違背了盟約,欺淩虐待百姓,陪臣彪将率領諸侯去讨伐齊國,守臣荀偃在前後輔助。
假設能夠戰勝有功,不要使神明羞恥,荀偃不敢再次渡黃河,隻是聽從你神的命令。
”把玉石扔在河裡就渡過去了。
冬十月,在魯國的濟水旁邊相會,這是重申以前溴梁盟誓的話,一同讨伐齊國。
齊莊公在平陰抵禦,在防門外挖壕據守,長一裡。
夙沙衛說:“如果不能夠打仗,最好守險要。
”齊侯不聽。
諸侯的軍隊攻擊各門,齊人多戰死。
士匄告訴齊大夫析文子說:“我認識你,敢對你隐藏我們的軍情嗎?魯國人同莒國人皆要求用兵車一千輛,從他們的國家出發攻齊國,晉國已經答應他們了。
若他們的兵進入齊國,齊莊公必定喪失了國家,你何不細想想。
”析文子告訴了齊莊公,莊公害怕了。
晏嬰聽見就說:“君王本來就沒有勇氣,又聽見了這種話,不能長久支持了。
”齊莊公到巫山上遠望晉國軍隊,晉國人叫司馬排除山澤的險要地方,就是軍隊沒有到,也必定挂上大旗,表示軍隊已經到了,叫每個車上左邊有真實的軍官,右邊放上假人做軍官,用大旗做前導,戰車後拴着木柴在後面跟着發揚塵土。
齊莊公看見了,怕晉國軍隊很衆多,逃歸齊國。
丙寅這天,齊國軍隊夜裡逃走。
晉國的師曠告訴晉平公說:“飛的鳥同烏鴉鳴聲很歡樂,齊國軍隊必定要逃走。
”晉國大夫邢伯告訴荀偃說:“有一隊一隊馬回去的聲音,齊國軍隊必定逃走。
”叔向告訴晉平公說:“城上有烏鴉,齊國軍隊必定逃走。
”十一月丁卯朔,晉國軍隊進入平陰,追逐齊國的軍隊,夙沙衛連着很多大車堵塞隧道,自己殿後。
殖綽同郭最說:“你做齊國軍隊的殿後,這是齊國的羞辱。
你何不在前面呢?”他們就替他殿後。
夙沙衛将馬匹殺死擺在隘道中來堵塞道路。
晉國的州綽趕上了,射殖綽中他兩肩,兩支箭夾住他的脖子,就說:“你要站住就可以做俘虜,你要不站住我再射這兩箭的中間。
”殖綽回頭說:“你發誓。
”州綽就說:“有太陽為證。
”放下弓從後面捆綁殖綽的雙手。
州綽的車右具丙也扔下兵器,把郭最拴上,全都不解除盔甲,他們坐在中軍的鼓下面。
晉國想着追逐齊國逃兵,魯國、衛國請求攻打險要的城池。
己卯,荀偃、士匄用中軍占領京茲。
乙酉,魏绛、栾盈用下軍占領邿,趙武、韓起用上軍圍了盧,沒能戰勝。
十二月戊戌,趙武同魯國大夫秦周砍伐雍門外的萩樹,範鞅攻打雍門,他的禦者追喜用戈在門中殺死一條狗,孟孫速把那裡的橁木砍下給襄公做琴。
己亥,燒掉雍門及齊都城的西郭、南郭,劉難同士弱率領諸侯的軍隊燒掉申池的竹同樹木。
壬寅,又燒掉齊都城的東外郭、北外郭。
範鞅攻打都城的西門揚門,州綽攻打齊都城東門東闾,他左邊的馬匹在門中往還,用馬鞭子數他城門上的樹木,表示不懼。
齊莊公駕了車,将逃走到郵棠去,太子同齊大夫郭榮拉着馬說:“晉國的軍隊到得很快,這是略地的作用,晉國軍隊将要退了,你又何必害怕呢?而且一國之主,是不可以輕舉的,輕舉必定失掉衆心,你一定要等候。
”齊莊公還想逃,太子就抽劍将馬頸革帶砍斷,才停了下來。
甲辰,諸侯軍隊侵略東邊到濰水,南邊到沂水。
經曹伯負刍卒于師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曹伯負刍在軍隊中死了。
經楚公子午帥師伐鄭。
傳鄭子孔欲去諸大夫,将叛晉而起楚師以去之,使告子庚1,子庚弗許。
楚子聞之,使楊豚尹宜告子庚曰:“國人謂不穀主社稷,而不出師,死不從禮。
不穀即位于今五年,師徒不出,人其以不穀為自逸而忘先君之業矣。
大夫圖之,其若之何?”子庚歎曰:“君王其謂午懷安乎?吾以利社稷也。
”見使者稽首而對曰:“諸侯方睦于晉,臣請嘗之2。
若可,君而繼之,不可,收師而退,可以無害,君亦無辱。
”子庚帥師治兵于汾3。
于是子蟜、伯有、子張從鄭伯伐齊,子孔、子展、子西守。
二子4知子孔之謀,完守入保5,子孔不敢會楚師。
楚師伐鄭,次于魚陵6,右師城上棘7,遂涉颍,次于旃然8,子馮、公子格率銳師侵費滑、胥靡、獻于、雍梁9,右回梅山10,侵鄭東北,至于蟲牢而反。
子庚門于純門,信于城下而還,涉于魚齒之下11,甚雨及之,楚師多凍,役徒幾盡。
晉人聞有楚師,師曠曰:“不害,吾驟歌北風,又歌南風,南風不競12多死聲,楚必無功。
”董叔曰:“天道多在西北,南師不時必無功。
”叔向曰:“在其君之德也13。
” 今注 1子庚:楚令尹公子午。
2臣請嘗之:我請試一試。
3汾:在今河南省襄城縣東北。
4二子:子展、子西。
5完守入保:守着城内加以保守。
6魚陵:鄭地,即魚齒山,在南陽犨縣北。
7上棘:《一統志》說:“上棘城在河南禹縣西北。
” 8旃然:《一統志》說:“在今河南荥陽縣東南。
入汴水。
” 9胥靡、獻于、雍梁:全是鄭國的邑。
《彙纂》說:“胥靡在今河南偃師縣東南四十裡,雍氏城在禹縣東北,梁縣城在河南臨汝縣西南四十裡。
”程發轫教授說:“案:子馮子格,率銳師由費滑向東南侵鄭,胥靡即在偃師,雍梁在禹縣,則獻于應在登封縣境矣。
”可供參考。
10梅山:《一統志》說:“在今河南鄭縣西南三十裡,與密縣新鄭接界。
” 11魚齒之下:魚齒山的下邊。
12南風不競:南方的音調不能競争。
13在其君之德也:這還是在他君的德行。
今譯 鄭國的子孔想要除掉旁的大夫,他想先背叛晉國,發動楚國的軍隊來除掉他們,就派人去告訴楚國令尹公子午,公子午不答應。
楚王聽了,就派楊豚尹宜告訴公子午說:“國人認為我主持國家以後,并不出兵,我若死了以後,不能照着先君的禮節來安葬祭祀。
我現在即位已經五年了,從來沒有出動軍隊,人家必定說我自己安逸而忘記了先君的霸業。
大夫細想想怎麼樣辦呢?”公子午歎息着說:“君王是說我午隻想安甯嗎?我這是有利于國家呀。
”見了楚王所派來的使者,稽首而對答說:“諸侯對于晉國正在和睦,我請嘗試一下。
若可以,君王就繼續着,不可以就集合軍隊後退,這還沒有害處,在君王亦無羞辱。
”公子午于是率着軍隊到汾這地方訓練。
這時候子蟜、伯有、子張随從鄭伯去讨伐齊國,子孔、子展、子西留守。
子展、子西知道子孔的計謀,完備城郭裡邊的保衛。
子孔就不敢去會合楚國軍隊。
楚國軍隊伐鄭國,屯住在鄭國魚陵這個地方,楚國的右師修上棘城,渡過颍水,屯住在旃然,楚國的子馮、公子格率精銳的軍隊侵犯了鄭地費滑、胥靡、獻于、雍梁四地,向右繞過梅山,侵略鄭國的東北部,到了蟲牢這個地方就回去了。
公子午攻打鄭國都城的純門,在城下住了兩天就回楚國去了,在魚齒山的下邊渡過滍水,天還下着大雨,楚國軍隊全受凍,随從的人員,幾乎全凍死了。
晉國人聽見有楚國軍隊來,晉國的太師師曠說:“不要緊,我方才歌唱北風,然後歌唱南風,南風很微弱多有象征死亡的聲音,楚國必定不能成功。
”董叔說:“天道都在西北,南方的軍隊不合時宜,必不能成功。
”叔向說:“這要看他的君的德行啊!” 襄公十有九年(公元前五五四年) 經十有九年春王正月,諸侯盟于祝柯。
晉人執邾子。
傳十九年春,諸侯還自沂上,盟于督揚1曰:“大毋侵小2。
”執邾悼公,以其伐我故。
今注 1督揚:即祝柯。
大約在今山東省滋陽縣境。
2大毋侵小:大國不要侵略小國。
今譯 十九年春,包圍齊國的諸侯從沂水上回來,到督揚的地方去盟誓說:“大國不要侵略小國。
”把邾悼公逮着,是因為他伐魯國。
經公至自伐齊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魯襄公從伐齊國回來。
經取邾田,自漷水。
傳遂次于泗上,疆我田。
取邾田,自漷水歸之于我1。
晉侯先歸,公享晉六卿于蒲圃,賜之三命之服,軍尉、司馬、司空、輿尉、候奄皆受一命之服,賄荀偃束錦加璧乘馬,先吳壽夢之鼎2。
荀偃瘅疽生瘍于頭3,濟河及著雍病,目出4,大夫先歸者皆反。
士匄請見,弗内,請後,曰:“鄭甥可5。
”二月甲寅卒,而視不可含6。
宣子盥而撫之曰:“事吳敢不如事主7。
”猶視。
栾懷子曰:“其為未卒事于齊故也乎?”乃複撫之曰:“主苟終,所不嗣事于齊者,有如河。
”乃瞑受含。
宣子出曰:“吾淺之為丈夫也8!” 今注 1取邾田,自漷水歸之于我:《一統志》說:“漷水今名南汕河,源出山東滕縣直北連青山,西南流至三河口,會于薛河,又西南流入泗水。
邾因在漷水東,今山東滕縣東北。
” 2先吳壽夢之鼎:古代凡贈送物品,在重要的前面必先獻旁的物品,這次是吳壽夢之鼎為主要贈品,而以币同馬為先。
3瘅疽生瘍于頭:大而深的毒瘡生在頭上。
4目出:眼睛突出來。
5鄭甥可:鄭甥可以繼任卿位。
6視不可含:瞪着眼睛而嘴也不閉上,沒法把含的珠玉放在嘴裡。
7事吳敢不如事主:我侍奉着荀吳,不敢不如侍奉你一樣。
8吾淺之為丈夫也:我很不夠做一個大丈夫,意謂小看了荀偃。
今譯 于是就把軍隊駐紮到泗水邊上,劃定魯國的疆界。
取得了邾國的田地,漷水以西的地方都劃歸給魯國。
晉平公先回國了,魯襄公在蒲圃這個地方設享宴招待晉國六個卿,賜給他們每個人華麗的三命車服。
軍尉、司馬、司空、輿尉、候奄都賜給一命車服。
先送給荀偃五匹錦加玉璧四匹馬,再獻主要禮物吳壽夢的鼎。
荀偃頭上生了惡瘡,渡過黃河到了著雍的地方就病得厲害,眼睛突出,大夫們先回去的全都回來了。
士匄請求見荀偃,荀偃不肯讓他進來,士匄請示将來由誰繼任卿位,荀偃說:“鄭甥可以。
”二月甲寅這天,荀偃死了,瞪着眼,沒法給他在口中含玉。
士匄盥洗後撫着他說:“侍奉荀吳不敢不如侍奉你。
”眼睛還瞪着。
栾盈就說:“是因為沒有把齊國戰争進行完的緣故嗎?”就再撫屍說:“你死了以後,我如果不繼續完成對付齊國的戰事,敢用黃河為誓。
”荀偃這才閉上眼,接受含玉。
士匄出門就說:“我做大丈夫,實在是淺薄啊。
” 經季孫宿如晉。
傳季武子如晉拜師1,晉侯享之,範宣子2為政,賦《黍苗》3。
季武子興,再拜稽首曰:“小國之仰大國也,如百谷之仰膏雨焉。
若常膏之,其天下輯睦,豈唯敝邑。
”賦《六月》4。
季武子以所得于齊之兵作林鐘而銘魯功焉5。
臧武仲謂季孫曰:“非禮也。
夫銘,天子令德6,諸侯言時計功7,大夫稱伐8。
今稱伐則下等也,計功則借人也9,言時則妨民多矣,何以為銘?且夫大伐小,取其所得以作彜器,銘其功烈以示子孫,昭明德而懲無禮也。
今将借人之力以救其死,若之何銘之?小國幸于大國10,而昭所獲焉以怒之,亡之道也。
” 今注 1如晉拜師:到晉國拜謝晉國派兵幫助讨伐齊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