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襄公一
襄公元年(公元前五七二年)
經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1。
今注 1按:襄公名午,成公的兒子,母親叫定姒。
谥法:“因事有功曰襄,或辟土有德曰襄。
”此經無傳。
今譯 襄公元年春天正月,魯襄公行即位禮。
經仲孫蔑會晉栾黡、宋華元、衛甯殖、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圍宋彭城。
傳元年春己亥1,圍宋彭城,非宋地2,追書也。
于是為宋讨魚石,故稱宋,且不登叛人也3,謂之宋志。
彭城降晉,晉人以宋五大夫在彭城者歸,寘諸瓠丘4。
齊人不會彭城,晉人以為讨,二月,齊大子光5為質于晉。
今注 1己亥:按此己亥必是正月。
< 2非宋地:這不是宋國的地方。
因為在魯成公十八年楚國取彭城這地方以封魚石等,所以說它不是宋國的地方。
3且不登叛人也:并且是不願意使反叛的人成功。
4瓠丘:晉地。
據《寰宇記》說:“在今山西省垣曲縣東南,南邊臨着黃河。
” 5齊大子光:是齊靈公的太子。
今譯 元年春己亥這天,圍了宋國的彭城,這不是宋國的地方,《春秋》之所以這樣記載,這是追記以前的情況。
當時是為宋國伐讨魚石,所以稱宋,因為魚石反叛過宋國。
《春秋》不贊成使叛人成功,這是宋國的志願。
彭城就投降晉國,晉國人将在彭城的宋國五個大夫帶回晉國,安置在瓠丘這地方。
齊國人不到彭城來開會,晉國人因此來讨伐齊國,二月,齊靈公的太子光到晉國作為人質。
經夏,晉韓厥帥師伐鄭。
經仲孫蔑會齊崔杼、曹人、邾人、杞人次于鄫。
傳夏五月,晉韓厥、荀偃帥諸侯之師伐鄭,入其郛,敗其徒兵于洧上1。
于是東諸侯之師次于鄫2以待晉師。
晉師自鄭以鄫之師侵楚焦夷及陳。
晉侯、衛侯次于戚,以為之援3。
今注 1敗其徒兵于洧上:徒兵是步兵。
打敗了鄭國的步兵在洧水的上遊。
2東諸侯之師次于鄫:東方的諸侯指齊、魯、曹、邾、杞等國的軍隊,駐在鄫這地方。
鄫,據江永說:“在今河南省睢縣東南有鄫亭。
” 3以為之援:來做韓厥的援助。
今譯 夏五月,晉國的韓厥、荀偃率領諸侯的軍隊讨伐鄭國,進入它的外城,在洧水上遊打敗了它的步兵。
于是東方齊、魯、曹、邾、杞等國的軍隊全留在鄭國的鄫這地方,等候着晉國的軍隊。
晉國的軍隊從鄭國用鄫這地方的軍隊侵略楚國的焦夷并侵犯陳國。
晉悼公同衛侯就住在戚這地方,作為韓厥的後援。
經秋,楚公子壬夫帥師侵宋。
傳秋,楚子辛救鄭,侵宋呂留1,鄭子然侵宋,取犬丘2。
今注 1呂留:宋地,《江南通志》說:“呂在今江蘇銅山縣東五十裡,留在江蘇沛縣東南五十裡。
” 2犬丘:《一統志》說:“今河南永城縣西北三十裡有犬邱集。
” 今譯 秋天,楚國的令尹子辛救鄭國,于是侵了宋國的呂同留兩個地方,鄭國的子然也侵略宋國,奪到犬丘這地方。
經九月辛酉,天王崩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九月辛酉這天,周簡王死了。
經邾子來朝。
傳九月,邾子來朝1,禮也。
今注 1邾子來朝:邾宣公到魯國朝見。
今譯 邾宣公到魯國朝見,這是合于禮的。
經冬,衛侯使公孫剽來聘。
經晉侯使荀?來聘。
傳冬,衛子叔、晉知武子來聘,禮也。
凡諸侯即位,小國朝之,大國聘焉,以繼好、結信、謀事、補阙1,禮之大者也。
今注 1繼好、結信、謀事、補阙:繼續和好,鞏固信譽,計謀事情,補正阙失。
今譯 冬天,衛國子叔、晉國知武子來聘問,這是合于禮的。
凡是諸侯初即位的時候,小國來朝見他,大國來聘問他,這是所以繼續和好、鞏固信用、商量計謀、補正阙失,這是禮儀中的大事。
襄公二年(公元前五七一年) 經二年春王正月,葬簡王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二年春正月,葬周天子簡王。
經鄭師伐宋。
傳二年春,鄭師侵宋,楚令也1。
今注 1楚令也:這是楚國所命令的。
今譯 二年春,鄭國的軍隊侵略宋國,這是楚國所命令的。
傳齊侯伐萊,萊人使正輿子賂夙沙衛1以索馬牛皆百匹,齊師乃還,君子是以知齊靈公之為靈也2。
今注 1夙沙衛:是齊國太監。
2是以知齊靈公之為靈也:谥法說靈是亂而不損。
意思說他的行為同他的谥号相同。
今譯 齊侯讨伐萊國,萊國人使萊國的大夫正輿子賄賂齊國的太監夙沙衛,用精選的馬同牛各一百匹,齊國軍隊就回去了。
君子所以知道齊靈公很合于他的谥法的稱謂。
經夏五月庚寅,夫人姜氏薨。
傳夏,齊姜薨1。
初,穆姜使擇美槚2。
以自為榇與頌琴3,季文子取以葬。
君子曰:“非禮也,禮無所逆4。
婦養姑者也,虧姑以成婦5,逆莫大焉。
《詩》曰:‘其惟哲人,告之話言,順德之行6。
’季孫于是為不哲矣。
且姜氏君之妣也。
《詩》曰:‘為酒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禮,降福孔偕7。
’” 今注 1齊姜薨:齊姜是成公的夫人。
2穆姜使擇美槚:穆姜是成公的母親,選擇一種好的槚樹。
3自為榇與頌琴:自己做了棺木同殉葬的頌琴。
4禮無所逆:凡事不可逆禮而行。
5虧姑以成婦:虧待了婆婆以成就兒媳婦。
6其惟哲人,告之話言,順德之行:這是《詩經·大雅·抑》篇的一句詩。
意思是說明哲的人告訴他好話,他就順從德行來做。
7為酒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禮,降福孔偕:這是《詩經·周頌》篇的一句詩。
意思是說做酒同做好的酒,敬忌祖先同祖母,這是合于百種禮節的,而鬼神會降很大的福祿。
今譯 夏天,魯成公的夫人齊姜死了。
當初,成公的母親穆姜使人選了好的槚木,自己做了貼身的棺木、送終的頌琴,季文子就拿了這些來給齊姜下葬。
君子說:“這是不合于禮的,凡事不可逆禮而行。
兒媳婦是奉養婆婆的,虧待了婆婆而成全了兒媳婦,沒有再比這更大的違禮。
《詩經·大雅》說:‘唯獨明智的人,才能告訴他好的話,他就能夠順着德行來做。
’季孫這樣就是不明哲了。
并且姜氏是襄公的嫡母。
《詩經·周頌》也說過:‘做酒,做好酒給祖妣用,這是合乎各種禮節的,神就能夠降給很多福祿。
’” 傳齊侯使諸姜宗婦來送葬,召萊子,萊子不會,故晏弱城東陽1以偪之。
今注 1東陽:今山東省臨朐縣東。
今譯 齊侯使姜姓的宗婦皆來給齊姜送葬,召萊子,萊子不來,所以晏弱修築齊國邊境的東陽城來逼迫萊國。
傳鄭成公疾,子驷請息肩于晉。
公曰:“楚君以鄭故,親集矢于其目1,非異人任,寡人也2。
若背之,是棄力與言,其誰昵我?免寡人唯二三子。
” 今注 1親集矢于其目:謂鄢陵之戰楚共王被射中眼睛。
2非異人任,寡人也:這不是為的别人,而是為我自己。
今譯 鄭成公有病了,鄭國大夫子驷請求與晉國和好,以免除侍奉楚國的負擔。
鄭成公就說:“楚王由于鄭國,他自己的眼睛被箭射中,這不是為的旁人,而是為着我。
要是違背他,這是丢棄他的功勞同我自己的誓言,以後誰還敢親近我?隻有你們幾個人可以糾正我的阙失,使我免于罪過。
” 經六月庚辰,鄭伯睔卒。
經晉師、宋師、衛甯殖侵鄭。
經秋七月,仲孫蔑會晉荀?、宋華元、衛孫林父、曹人、邾人于戚。
己醜,葬我小君齊姜。
傳秋七月庚辰,鄭伯睔卒。
于是子罕當國1,子驷為政,子國為司馬。
晉師侵鄭,諸大夫欲從晉,子驷曰:“官命未改2。
”會于戚,謀鄭故也。
孟獻子曰:“請城虎牢以偪鄭3。
”知武子曰:“善。
鄫之會,吾子聞崔子之言,今不來矣4。
滕、薛、小邾之不至,皆齊故也。
寡君之憂不唯鄭,?将複于寡君而請于齊,得請而告5,吾子之功也。
若不得請,事将在齊6。
吾子之請,諸侯之福也,豈唯寡君賴之?” 今注 1子罕當國:子罕是鄭穆公的兒子,主持政權。
2官命未改:成公還沒有下葬,所以說是先君的政見還沒有改。
3請城虎牢以偪鄭:請把虎牢這個城修整以逼迫鄭國。
虎牢是從前鄭國的城,現已歸屬晉國。
在今河南省汜縣西。
4今不來矣:現在已經不再來開會。
5得請而告:得請假設齊人答應來開會,就告訴各國來築虎牢城。
6事将在齊:那麼我們将對齊國實行讨伐。
今譯 秋七月庚辰,鄭成公死了。
于是,子罕就主持政權,子驷做正卿,子國做管軍隊的官。
晉國軍隊來侵略鄭國,鄭國的大夫們全要服從晉國,子驷說:“現在成公還沒有下葬,不能夠違背他的意思。
”于是諸侯在戚這地方會盟,這是為着謀算鄭國的緣故。
孟獻子就說:“請把虎牢這地方的城修理好,以逼迫鄭國。
”晉國知武子說:“很好。
在鄫這地方開會的時候,你聽見過齊國崔杼的話,果然他不再來了。
滕、薛同小邾各國皆不來,都是因為齊國。
我們君的憂慮不隻是鄭國,我将報告我的君,而請齊國來開會。
要是齊國接受,就告諸侯城虎牢,這完全是大夫的功勞。
要是齊國不聽,我們将讨伐齊國。
大夫這個請求,是諸侯全體的福祿,豈止我們君依賴他呢?” 經叔孫豹如宋。
傳穆叔聘于宋,通嗣君也1。
今注 1通嗣君也:這是為着來通告宋國的新君即位的事。
今譯 叔孫穆叔到宋國去聘問,這是為的通告宋國的新君即位的事。
經冬,仲孫蔑會晉荀?、齊崔杼、宋華元、衛孫林父、曹人、邾人、滕人、薛人、小邾人于戚,遂城虎牢。
傳冬,複會于戚,齊崔武子及滕、薛、小邾之大夫皆會,知武子之言故也1。
遂城虎牢2,鄭人乃成。
今注 1知武子之言故也:這是知武子所說的話的緣故。
2遂城虎牢:就修理虎牢的城。
今譯 冬天,再在戚開會,齊國崔杼同滕、薛、小邾各大夫全來開會,這是知武子所說的話的緣故。
就修築虎牢城,鄭國人這才要求講和。
經楚殺其大夫公子申。
傳楚公子申為右司馬,多受小國之賂,以偪子重、子辛1,楚人殺之。
故書曰楚殺其大夫公子申。
今注 1以偪子重、子辛:對于子重同子辛實行壓迫。
今譯 楚國公子申做右司馬,經常接受小國的賄賂,以壓迫子重同子辛,楚國人把他殺了。
所以《春秋》上說楚國殺了它的大夫公子申。
襄公三年(公元前五七〇年) 經三年春,楚公子嬰齊帥師伐吳。
傳三年春,楚子重伐吳,為簡之師1,克鸠茲至于衡山2,使鄧廖帥組甲三百,被練三千3,以侵吳。
吳人要而擊之,獲鄧廖,其能免者組甲八十,被練三百而已。
子重歸既飲至4,三日,吳人伐楚取駕5。
駕,良邑也,鄧廖亦楚之良也,君子謂子重于是役也,所獲不如所亡6。
楚人以是咎子重,子重病之,遂遇心病而卒。
今注 1為簡之師:訓練好的軍隊。
2克鸠茲至于衡山:鸠茲是吳地,《一統志》說:“今安徽蕪湖縣東四十裡有鸠茲港,今訛稱勾茲港。
”衡山也是吳地,《彙纂》說:“烏程去蕪湖甚遠,今安徽當塗縣東北六十裡有橫山,似為近之。
” 3使鄧廖帥組甲三百,被練三千:鄧廖是楚大夫,他率領着組甲。
組甲是一種盔甲上面載着組的花紋。
被練是甲上有練條的。
4既飲至:當時子重尚不知道鄧廖的失敗,所以就飲酒賀勝利。
5駕:在今安徽省巢縣左近。
6所獲不如所亡:所得到的不如所失掉的多。
今譯 三年春,楚國子重讨伐吳國,選練好的軍隊,侵占了鸠茲一直到衡山,派鄧廖率領穿組甲的軍隊三百,穿被練的軍隊三千,以侵略吳國。
吳人由中途來攻打他,逮着鄧廖,隻有組甲軍隊八十、被練的軍隊三百人逃走了。
子重回來的時候,他還不知道鄧廖的失敗,依舊慶賀喝酒,三天以後,吳國人就讨伐楚國,奪取駕這地方。
駕是一個好的地方,鄧廖也是楚國的良将,君子說子重在這次戰役中所得的不如他所失的多。
楚國人也就因此歸罪于子重,子重就以為憾事,恰巧碰到心髒病發作死了。
經公如晉。
傳公如晉,始朝也1。
今注 1始朝也:開始朝見晉悼公。
今譯 魯襄公到晉國去,這是他即位以後,初次朝見晉悼公。
經夏,四月壬戌,公及晉侯盟于長樗。
傳夏,盟于長樗1,孟獻子相,公稽首2。
知武子曰:“天子在而君辱稽首,寡君懼矣。
”孟獻子曰:“以敝邑介在東表,密迩仇雠3,寡君将君是望,敢不稽首。
” 今注 1長樗:大約在今山西省汾城縣及新绛縣的中間。
2公稽首:襄公稽首,稽首是頭到地面的禮節。
3密迩仇雠:離着仇敵的國家很近,仇敵是指楚國及齊國。
今譯 夏天,在長樗這地方盟會,孟獻子相禮,襄公就叩首一直到地上。
知說:“天子尚且在,而你竟至于叩首,我們的君很害怕了。
”孟獻子就說:“因為我們國家在東方,離着齊國同楚國這種仇敵很近,我們的國君隻有希望晉君幫助,所以不敢不稽首。
” 傳晉為鄭服故,且欲修吳好,将合諸侯,使士匄告于齊曰:“寡君使匄以歲之不易,不虞之不戒1,寡君願與一二兄弟相見,以謀不協,請君臨之,使匄乞盟。
”齊侯欲勿許而難為不協,乃盟于耏外2。
今注 1以歲之不易,不虞之不戒:因為這一年很困難,不能不戒備意想不到的事情。
2耏外:耏音而。
耏水就是時水。
今譯 晉國因為鄭國服從,并且想與吳國修好,将要會合諸侯,派士匄告于齊國說:“我們的君使我匄前來,因為今年的多禍難,不能不戒備意外,我們的君很想和各國相見,以商讨解決彼此不和睦的事,請君來參加,所以使我來求盟會。
”齊侯本想不答應,但是又覺得不合适,隻好在耏水的外邊盟會。
經公至自晉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魯襄公從晉國回來。
傳祁奚請老1,晉侯問嗣焉2,稱解狐,其仇也,将立之而卒3。
又問焉,對曰:“午也可4。
”于是羊舌職死矣,晉侯曰:“孰可以代之?”對曰:“赤也可5。
”于是使祁午為中軍尉,羊舌赤佐之。
君子謂祁奚于是能舉善矣,稱其仇不為谄,立其子不為比,舉其偏不為黨。
《商書》曰:“無偏無黨,王道蕩蕩6。
”其祁奚之謂矣。
解狐得舉,祁午得位,伯華得官,建一官而三物成7,能舉善也夫。
唯善故能舉其類。
《詩》雲:“惟其有之,是以似之8。
”祁奚有焉。
今注 1祁奚請老:祁奚請求歸老還鄉。
2晉侯問嗣焉:晉悼公就問什麼人可繼續他的職務。
3将立之而卒:将要立解狐,解狐就死了。
4午也可:祁午是祁奚的兒子。
5赤也可:羊舌赤是羊舌職的兒子。
他的号叫伯華。
6無偏無黨,王道蕩蕩:這是《商書·洪範》篇的話,意思是沒有偏心,也沒有黨派,王的道路是很直的。
7建一官而三物成:建立了一個官而三件事情完全成功。
8惟其有之,是以似之:這是《詩經·小雅·裳裳者華》篇的一句詩。
意思是說隻是有德的人方能推行同類的人物。
今譯 祁奚想告老,晉悼公問什麼人可以繼續他的職務,他就推舉解狐,這正是他的仇人,将要立時而解狐死了。
晉悼公又問他,他就回答說:“午也可以。
”這時間,羊舌職已經死了,晉悼公說:“誰可以替代他?”他又回答說:“赤就可以。
”所以祁午就做了中軍尉,羊舌赤輔佐他。
君子說祁奚真是能夠推舉善人,推舉他的仇人,不算是讒谄,立他的兒子,不算是有私,推舉他的屬掾,不算是黨派。
《商書·洪範》篇裡說:“沒有偏心也沒有黨派,王道是很直的。
”這不就是祁奚嗎?解狐被推舉,祁午得到位子,羊舌赤得到官,建立一個官而成全三件事,這是能推舉賢人的緣故。
唯獨善人才能推舉他的同類。
《詩經·小雅》篇說:“因為他是有德,所以能夠推舉同類的人。
”祁奚就是這樣的人。
經六月,公會單子、晉侯、宋公、衛侯、鄭伯、莒子、邾子、齊世子光,己未,同盟于雞澤。
傳六月,公會單頃公及諸侯,己未,同盟于雞澤1。
晉侯使荀會逆吳子于淮上,吳子不至。
今注 1雞澤:在今河北省永年縣西南。
今譯 六月,魯襄公同周王卿士單頃公以及諸侯們己未這天在雞澤盟會。
晉悼公派荀會到淮水上迎接吳王,吳王沒有來。
經陳侯使袁僑如會。
戊寅,叔孫豹及諸侯之大夫及陳袁僑盟。
傳楚子辛為令尹,侵欲于小國,陳成公使袁僑1如會求成。
晉侯使和組父告于諸侯。
秋,叔孫豹及諸侯之大夫及陳袁僑盟,陳請服也2。
今注 1袁僑:是陳國濤塗的四世孫。
2陳請服也:陳國請求服從晉國。
今譯 楚國子辛做令尹官,對小國都有侵占的欲望,陳成公因此害怕了,就派袁僑到會中跟晉國求和。
今注 1按:襄公名午,成公的兒子,母親叫定姒。
谥法:“因事有功曰襄,或辟土有德曰襄。
”此經無傳。
今譯 襄公元年春天正月,魯襄公行即位禮。
經仲孫蔑會晉栾黡、宋華元、衛甯殖、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圍宋彭城。
傳元年春己亥1,圍宋彭城,非宋地2,追書也。
于是為宋讨魚石,故稱宋,且不登叛人也3,謂之宋志。
彭城降晉,晉人以宋五大夫在彭城者歸,寘諸瓠丘4。
齊人不會彭城,晉人以為讨,二月,齊大子光5為質于晉。
今注 1己亥:按此己亥必是正月。
< 2非宋地:這不是宋國的地方。
因為在魯成公十八年楚國取彭城這地方以封魚石等,所以說它不是宋國的地方。
3且不登叛人也:并且是不願意使反叛的人成功。
4瓠丘:晉地。
據《寰宇記》說:“在今山西省垣曲縣東南,南邊臨着黃河。
” 5齊大子光:是齊靈公的太子。
今譯 元年春己亥這天,圍了宋國的彭城,這不是宋國的地方,《春秋》之所以這樣記載,這是追記以前的情況。
當時是為宋國伐讨魚石,所以稱宋,因為魚石反叛過宋國。
《春秋》不贊成使叛人成功,這是宋國的志願。
彭城就投降晉國,晉國人将在彭城的宋國五個大夫帶回晉國,安置在瓠丘這地方。
齊國人不到彭城來開會,晉國人因此來讨伐齊國,二月,齊靈公的太子光到晉國作為人質。
經夏,晉韓厥帥師伐鄭。
經仲孫蔑會齊崔杼、曹人、邾人、杞人次于鄫。
傳夏五月,晉韓厥、荀偃帥諸侯之師伐鄭,入其郛,敗其徒兵于洧上1。
于是東諸侯之師次于鄫2以待晉師。
晉師自鄭以鄫之師侵楚焦夷及陳。
晉侯、衛侯次于戚,以為之援3。
今注 1敗其徒兵于洧上:徒兵是步兵。
打敗了鄭國的步兵在洧水的上遊。
2東諸侯之師次于鄫:東方的諸侯指齊、魯、曹、邾、杞等國的軍隊,駐在鄫這地方。
鄫,據江永說:“在今河南省睢縣東南有鄫亭。
” 3以為之援:來做韓厥的援助。
今譯 夏五月,晉國的韓厥、荀偃率領諸侯的軍隊讨伐鄭國,進入它的外城,在洧水上遊打敗了它的步兵。
于是東方齊、魯、曹、邾、杞等國的軍隊全留在鄭國的鄫這地方,等候着晉國的軍隊。
晉國的軍隊從鄭國用鄫這地方的軍隊侵略楚國的焦夷并侵犯陳國。
晉悼公同衛侯就住在戚這地方,作為韓厥的後援。
經秋,楚公子壬夫帥師侵宋。
傳秋,楚子辛救鄭,侵宋呂留1,鄭子然侵宋,取犬丘2。
今注 1呂留:宋地,《江南通志》說:“呂在今江蘇銅山縣東五十裡,留在江蘇沛縣東南五十裡。
” 2犬丘:《一統志》說:“今河南永城縣西北三十裡有犬邱集。
” 今譯 秋天,楚國的令尹子辛救鄭國,于是侵了宋國的呂同留兩個地方,鄭國的子然也侵略宋國,奪到犬丘這地方。
經九月辛酉,天王崩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九月辛酉這天,周簡王死了。
經邾子來朝。
傳九月,邾子來朝1,禮也。
今注 1邾子來朝:邾宣公到魯國朝見。
今譯 邾宣公到魯國朝見,這是合于禮的。
經冬,衛侯使公孫剽來聘。
經晉侯使荀?來聘。
傳冬,衛子叔、晉知武子來聘,禮也。
凡諸侯即位,小國朝之,大國聘焉,以繼好、結信、謀事、補阙1,禮之大者也。
今注 1繼好、結信、謀事、補阙:繼續和好,鞏固信譽,計謀事情,補正阙失。
今譯 冬天,衛國子叔、晉國知武子來聘問,這是合于禮的。
凡是諸侯初即位的時候,小國來朝見他,大國來聘問他,這是所以繼續和好、鞏固信用、商量計謀、補正阙失,這是禮儀中的大事。
襄公二年(公元前五七一年) 經二年春王正月,葬簡王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二年春正月,葬周天子簡王。
經鄭師伐宋。
傳二年春,鄭師侵宋,楚令也1。
今注 1楚令也:這是楚國所命令的。
今譯 二年春,鄭國的軍隊侵略宋國,這是楚國所命令的。
傳齊侯伐萊,萊人使正輿子賂夙沙衛1以索馬牛皆百匹,齊師乃還,君子是以知齊靈公之為靈也2。
今注 1夙沙衛:是齊國太監。
2是以知齊靈公之為靈也:谥法說靈是亂而不損。
意思說他的行為同他的谥号相同。
今譯 齊侯讨伐萊國,萊國人使萊國的大夫正輿子賄賂齊國的太監夙沙衛,用精選的馬同牛各一百匹,齊國軍隊就回去了。
君子所以知道齊靈公很合于他的谥法的稱謂。
經夏五月庚寅,夫人姜氏薨。
傳夏,齊姜薨1。
初,穆姜使擇美槚2。
以自為榇與頌琴3,季文子取以葬。
君子曰:“非禮也,禮無所逆4。
婦養姑者也,虧姑以成婦5,逆莫大焉。
《詩》曰:‘其惟哲人,告之話言,順德之行6。
’季孫于是為不哲矣。
且姜氏君之妣也。
《詩》曰:‘為酒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禮,降福孔偕7。
’” 今注 1齊姜薨:齊姜是成公的夫人。
2穆姜使擇美槚:穆姜是成公的母親,選擇一種好的槚樹。
3自為榇與頌琴:自己做了棺木同殉葬的頌琴。
4禮無所逆:凡事不可逆禮而行。
5虧姑以成婦:虧待了婆婆以成就兒媳婦。
6其惟哲人,告之話言,順德之行:這是《詩經·大雅·抑》篇的一句詩。
意思是說明哲的人告訴他好話,他就順從德行來做。
7為酒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禮,降福孔偕:這是《詩經·周頌》篇的一句詩。
意思是說做酒同做好的酒,敬忌祖先同祖母,這是合于百種禮節的,而鬼神會降很大的福祿。
今譯 夏天,魯成公的夫人齊姜死了。
當初,成公的母親穆姜使人選了好的槚木,自己做了貼身的棺木、送終的頌琴,季文子就拿了這些來給齊姜下葬。
君子說:“這是不合于禮的,凡事不可逆禮而行。
兒媳婦是奉養婆婆的,虧待了婆婆而成全了兒媳婦,沒有再比這更大的違禮。
《詩經·大雅》說:‘唯獨明智的人,才能告訴他好的話,他就能夠順着德行來做。
’季孫這樣就是不明哲了。
并且姜氏是襄公的嫡母。
《詩經·周頌》也說過:‘做酒,做好酒給祖妣用,這是合乎各種禮節的,神就能夠降給很多福祿。
’” 傳齊侯使諸姜宗婦來送葬,召萊子,萊子不會,故晏弱城東陽1以偪之。
今注 1東陽:今山東省臨朐縣東。
今譯 齊侯使姜姓的宗婦皆來給齊姜送葬,召萊子,萊子不來,所以晏弱修築齊國邊境的東陽城來逼迫萊國。
傳鄭成公疾,子驷請息肩于晉。
公曰:“楚君以鄭故,親集矢于其目1,非異人任,寡人也2。
若背之,是棄力與言,其誰昵我?免寡人唯二三子。
” 今注 1親集矢于其目:謂鄢陵之戰楚共王被射中眼睛。
2非異人任,寡人也:這不是為的别人,而是為我自己。
今譯 鄭成公有病了,鄭國大夫子驷請求與晉國和好,以免除侍奉楚國的負擔。
鄭成公就說:“楚王由于鄭國,他自己的眼睛被箭射中,這不是為的旁人,而是為着我。
要是違背他,這是丢棄他的功勞同我自己的誓言,以後誰還敢親近我?隻有你們幾個人可以糾正我的阙失,使我免于罪過。
” 經六月庚辰,鄭伯睔卒。
經晉師、宋師、衛甯殖侵鄭。
經秋七月,仲孫蔑會晉荀?、宋華元、衛孫林父、曹人、邾人于戚。
己醜,葬我小君齊姜。
傳秋七月庚辰,鄭伯睔卒。
于是子罕當國1,子驷為政,子國為司馬。
晉師侵鄭,諸大夫欲從晉,子驷曰:“官命未改2。
”會于戚,謀鄭故也。
孟獻子曰:“請城虎牢以偪鄭3。
”知武子曰:“善。
鄫之會,吾子聞崔子之言,今不來矣4。
滕、薛、小邾之不至,皆齊故也。
寡君之憂不唯鄭,?将複于寡君而請于齊,得請而告5,吾子之功也。
若不得請,事将在齊6。
吾子之請,諸侯之福也,豈唯寡君賴之?” 今注 1子罕當國:子罕是鄭穆公的兒子,主持政權。
2官命未改:成公還沒有下葬,所以說是先君的政見還沒有改。
3請城虎牢以偪鄭:請把虎牢這個城修整以逼迫鄭國。
虎牢是從前鄭國的城,現已歸屬晉國。
在今河南省汜縣西。
4今不來矣:現在已經不再來開會。
5得請而告:得請假設齊人答應來開會,就告訴各國來築虎牢城。
6事将在齊:那麼我們将對齊國實行讨伐。
今譯 秋七月庚辰,鄭成公死了。
于是,子罕就主持政權,子驷做正卿,子國做管軍隊的官。
晉國軍隊來侵略鄭國,鄭國的大夫們全要服從晉國,子驷說:“現在成公還沒有下葬,不能夠違背他的意思。
”于是諸侯在戚這地方會盟,這是為着謀算鄭國的緣故。
孟獻子就說:“請把虎牢這地方的城修理好,以逼迫鄭國。
”晉國知武子說:“很好。
在鄫這地方開會的時候,你聽見過齊國崔杼的話,果然他不再來了。
滕、薛同小邾各國皆不來,都是因為齊國。
我們君的憂慮不隻是鄭國,我将報告我的君,而請齊國來開會。
要是齊國接受,就告諸侯城虎牢,這完全是大夫的功勞。
要是齊國不聽,我們将讨伐齊國。
大夫這個請求,是諸侯全體的福祿,豈止我們君依賴他呢?” 經叔孫豹如宋。
傳穆叔聘于宋,通嗣君也1。
今注 1通嗣君也:這是為着來通告宋國的新君即位的事。
今譯 叔孫穆叔到宋國去聘問,這是為的通告宋國的新君即位的事。
經冬,仲孫蔑會晉荀?、齊崔杼、宋華元、衛孫林父、曹人、邾人、滕人、薛人、小邾人于戚,遂城虎牢。
傳冬,複會于戚,齊崔武子及滕、薛、小邾之大夫皆會,知武子之言故也1。
遂城虎牢2,鄭人乃成。
今注 1知武子之言故也:這是知武子所說的話的緣故。
2遂城虎牢:就修理虎牢的城。
今譯 冬天,再在戚開會,齊國崔杼同滕、薛、小邾各大夫全來開會,這是知武子所說的話的緣故。
就修築虎牢城,鄭國人這才要求講和。
經楚殺其大夫公子申。
傳楚公子申為右司馬,多受小國之賂,以偪子重、子辛1,楚人殺之。
故書曰楚殺其大夫公子申。
今注 1以偪子重、子辛:對于子重同子辛實行壓迫。
今譯 楚國公子申做右司馬,經常接受小國的賄賂,以壓迫子重同子辛,楚國人把他殺了。
所以《春秋》上說楚國殺了它的大夫公子申。
襄公三年(公元前五七〇年) 經三年春,楚公子嬰齊帥師伐吳。
傳三年春,楚子重伐吳,為簡之師1,克鸠茲至于衡山2,使鄧廖帥組甲三百,被練三千3,以侵吳。
吳人要而擊之,獲鄧廖,其能免者組甲八十,被練三百而已。
子重歸既飲至4,三日,吳人伐楚取駕5。
駕,良邑也,鄧廖亦楚之良也,君子謂子重于是役也,所獲不如所亡6。
楚人以是咎子重,子重病之,遂遇心病而卒。
今注 1為簡之師:訓練好的軍隊。
2克鸠茲至于衡山:鸠茲是吳地,《一統志》說:“今安徽蕪湖縣東四十裡有鸠茲港,今訛稱勾茲港。
”衡山也是吳地,《彙纂》說:“烏程去蕪湖甚遠,今安徽當塗縣東北六十裡有橫山,似為近之。
” 3使鄧廖帥組甲三百,被練三千:鄧廖是楚大夫,他率領着組甲。
組甲是一種盔甲上面載着組的花紋。
被練是甲上有練條的。
4既飲至:當時子重尚不知道鄧廖的失敗,所以就飲酒賀勝利。
5駕:在今安徽省巢縣左近。
6所獲不如所亡:所得到的不如所失掉的多。
今譯 三年春,楚國子重讨伐吳國,選練好的軍隊,侵占了鸠茲一直到衡山,派鄧廖率領穿組甲的軍隊三百,穿被練的軍隊三千,以侵略吳國。
吳人由中途來攻打他,逮着鄧廖,隻有組甲軍隊八十、被練的軍隊三百人逃走了。
子重回來的時候,他還不知道鄧廖的失敗,依舊慶賀喝酒,三天以後,吳國人就讨伐楚國,奪取駕這地方。
駕是一個好的地方,鄧廖也是楚國的良将,君子說子重在這次戰役中所得的不如他所失的多。
楚國人也就因此歸罪于子重,子重就以為憾事,恰巧碰到心髒病發作死了。
經公如晉。
傳公如晉,始朝也1。
今注 1始朝也:開始朝見晉悼公。
今譯 魯襄公到晉國去,這是他即位以後,初次朝見晉悼公。
經夏,四月壬戌,公及晉侯盟于長樗。
傳夏,盟于長樗1,孟獻子相,公稽首2。
知武子曰:“天子在而君辱稽首,寡君懼矣。
”孟獻子曰:“以敝邑介在東表,密迩仇雠3,寡君将君是望,敢不稽首。
” 今注 1長樗:大約在今山西省汾城縣及新绛縣的中間。
2公稽首:襄公稽首,稽首是頭到地面的禮節。
3密迩仇雠:離着仇敵的國家很近,仇敵是指楚國及齊國。
今譯 夏天,在長樗這地方盟會,孟獻子相禮,襄公就叩首一直到地上。
知說:“天子尚且在,而你竟至于叩首,我們的君很害怕了。
”孟獻子就說:“因為我們國家在東方,離着齊國同楚國這種仇敵很近,我們的國君隻有希望晉君幫助,所以不敢不稽首。
” 傳晉為鄭服故,且欲修吳好,将合諸侯,使士匄告于齊曰:“寡君使匄以歲之不易,不虞之不戒1,寡君願與一二兄弟相見,以謀不協,請君臨之,使匄乞盟。
”齊侯欲勿許而難為不協,乃盟于耏外2。
今注 1以歲之不易,不虞之不戒:因為這一年很困難,不能不戒備意想不到的事情。
2耏外:耏音而。
耏水就是時水。
今譯 晉國因為鄭國服從,并且想與吳國修好,将要會合諸侯,派士匄告于齊國說:“我們的君使我匄前來,因為今年的多禍難,不能不戒備意外,我們的君很想和各國相見,以商讨解決彼此不和睦的事,請君來參加,所以使我來求盟會。
”齊侯本想不答應,但是又覺得不合适,隻好在耏水的外邊盟會。
經公至自晉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魯襄公從晉國回來。
傳祁奚請老1,晉侯問嗣焉2,稱解狐,其仇也,将立之而卒3。
又問焉,對曰:“午也可4。
”于是羊舌職死矣,晉侯曰:“孰可以代之?”對曰:“赤也可5。
”于是使祁午為中軍尉,羊舌赤佐之。
君子謂祁奚于是能舉善矣,稱其仇不為谄,立其子不為比,舉其偏不為黨。
《商書》曰:“無偏無黨,王道蕩蕩6。
”其祁奚之謂矣。
解狐得舉,祁午得位,伯華得官,建一官而三物成7,能舉善也夫。
唯善故能舉其類。
《詩》雲:“惟其有之,是以似之8。
”祁奚有焉。
今注 1祁奚請老:祁奚請求歸老還鄉。
2晉侯問嗣焉:晉悼公就問什麼人可繼續他的職務。
3将立之而卒:将要立解狐,解狐就死了。
4午也可:祁午是祁奚的兒子。
5赤也可:羊舌赤是羊舌職的兒子。
他的号叫伯華。
6無偏無黨,王道蕩蕩:這是《商書·洪範》篇的話,意思是沒有偏心,也沒有黨派,王的道路是很直的。
7建一官而三物成:建立了一個官而三件事情完全成功。
8惟其有之,是以似之:這是《詩經·小雅·裳裳者華》篇的一句詩。
意思是說隻是有德的人方能推行同類的人物。
今譯 祁奚想告老,晉悼公問什麼人可以繼續他的職務,他就推舉解狐,這正是他的仇人,将要立時而解狐死了。
晉悼公又問他,他就回答說:“午也可以。
”這時間,羊舌職已經死了,晉悼公說:“誰可以替代他?”他又回答說:“赤就可以。
”所以祁午就做了中軍尉,羊舌赤輔佐他。
君子說祁奚真是能夠推舉善人,推舉他的仇人,不算是讒谄,立他的兒子,不算是有私,推舉他的屬掾,不算是黨派。
《商書·洪範》篇裡說:“沒有偏心也沒有黨派,王道是很直的。
”這不就是祁奚嗎?解狐被推舉,祁午得到位子,羊舌赤得到官,建立一個官而成全三件事,這是能推舉賢人的緣故。
唯獨善人才能推舉他的同類。
《詩經·小雅》篇說:“因為他是有德,所以能夠推舉同類的人。
”祁奚就是這樣的人。
經六月,公會單子、晉侯、宋公、衛侯、鄭伯、莒子、邾子、齊世子光,己未,同盟于雞澤。
傳六月,公會單頃公及諸侯,己未,同盟于雞澤1。
晉侯使荀會逆吳子于淮上,吳子不至。
今注 1雞澤:在今河北省永年縣西南。
今譯 六月,魯襄公同周王卿士單頃公以及諸侯們己未這天在雞澤盟會。
晉悼公派荀會到淮水上迎接吳王,吳王沒有來。
經陳侯使袁僑如會。
戊寅,叔孫豹及諸侯之大夫及陳袁僑盟。
傳楚子辛為令尹,侵欲于小國,陳成公使袁僑1如會求成。
晉侯使和組父告于諸侯。
秋,叔孫豹及諸侯之大夫及陳袁僑盟,陳請服也2。
今注 1袁僑:是陳國濤塗的四世孫。
2陳請服也:陳國請求服從晉國。
今譯 楚國子辛做令尹官,對小國都有侵占的欲望,陳成公因此害怕了,就派袁僑到會中跟晉國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