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晉悼公就派和組父告訴各國說陳國服從晉國了。
秋天,魯國的叔孫豹同諸侯的大夫們以及陳國的袁僑盟會,因為陳國服從晉國了。
經秋,公至自會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秋天,襄公自盟會回來。
傳晉侯之弟揚幹亂行于曲梁1。
魏绛戮其仆2。
晉侯怒,謂羊舌赤曰:“合諸侯以為榮也,揚幹為戮,何辱如之?必殺魏绛,無失也。
”對曰:“绛無貳志,事君不辟難,有罪不逃刑,其将來辭,何辱命焉3?”言終,魏绛至,授仆人書4,将伏劍,士鲂、張老止之。
公讀其書曰:“日君乏使,使臣斯司馬5,臣聞師衆以順為武6,軍事有死無犯為敬7,君合諸侯,臣敢不敬。
君師不武,執事不敬,罪莫大焉。
臣懼其死,以及揚幹,無所逃罪8,不能緻訓,至于用钺9。
臣之罪重,敢有不從,以怒君心10。
請歸死于司寇。
”公跣而出曰:“寡人之言親愛也,吾子之讨軍禮也。
寡人有弟,弗能教訓,使幹大命,寡人之過也。
子無重寡人之過11,敢以為請。
”晉侯以魏绛為能以刑佐民矣,反役與之禮食,使佐新軍。
張老為中軍司馬12,士富為候奄13。
今注 1揚幹亂行于曲梁:揚幹亂了行列,曲梁的故城,在今河北省永年縣東北。
2魏绛戮其仆:魏绛把他的駕車的人殺掉。
3其将來辭,何辱命焉:他必定有話來說,何必你下命令來拘他? 4授仆人書:交給晉悼公的用人一封信。
5使臣斯司馬:就叫我擔任這司馬的重任。
6臣聞師衆以順為武:臣聽說行兵要能服從才算威武。
7軍事有死無犯為敬:在軍隊裡就是有死也不敢違背就是恭敬。
8無所逃罪:魏绛恐怕犯了不武不敬的罪狀。
9至于用钺:一直到用斧钺來殺揚幹的車夫。
10以怒君心:不敢不聽從你的話,使你君的心更發怒。
11子無重寡人之過:你不要再加重我的過錯。
12張老為中軍司馬:張老就替代魏绛做中軍司馬。
13士富為候奄:士富是士會的族人,他替代張老做候奄的官。
今譯 晉侯的兄弟名叫揚幹,在曲梁亂了軍陣,魏绛就殺死他駕車的仆人。
晉侯便大怒,對羊舌赤說:“會合諸侯,是件榮耀的事,揚幹受了罰,還有什麼侮辱比這更大呢?一定要殺死魏绛,出這口氣,快給我将他拘執起來,不要被他逃走。
”羊舌赤答說:“魏绛一心為公!他服侍君王,能不避患難,有了罪孽,也定不肯逃避刑罰的。
他就要親自來說明了,何用你差人去拘執呢?”話方才說完,魏绛已到了。
給了晉侯的仆人一封奏書,便要去伏在劍上自殺。
幸虧有士鲂、張老阻止他,才得不死。
晉侯讀魏绛所上的奏書,見他書上說道:“日前,君缺乏了使臣,差臣充當司馬。
臣聽說行兵要能使士兵服從才算威武,在軍隊裡就是死也不敢違反命令,才算敬呢。
君會合諸侯,做臣的誰敢不敬嗎?你的軍隊,還不威武,臣治理的軍隊,還是不敬,罪沒有再大的了。
臣怕犯了死罪,以緻累及揚幹,罪責無可逃避;不能夠用訓誨感化他,甚至于動用斧钺。
臣的罪真很重了,哪還敢不服從懲罰來激怒君王呢?請容我死到司寇那裡去吧。
”晉悼公感悟了,便赤着腳走出來說:“寡人的話,是為對弟弟的親愛,你處罰他,是為維持軍紀。
寡人有個兄弟,不能教訓他,使他犯着軍中的号令,這是寡人的過錯。
你快不要自殺了,加重寡人的過錯,謹以此事求你。
”晉侯從此以為魏绛能用刑法治理百姓,從雞澤回國後,設了禮食優待他,差他幫辦新軍,差張老做了中軍司馬,差士富做了候奄。
傳楚司馬公子何忌侵陳,陳叛故也1。
今注 1陳叛故也:陳國反叛了楚國的緣故。
今譯 楚國的司馬公子何忌侵略陳國,因為陳國背叛了楚國。
經冬,晉荀?帥師伐許。
傳許靈公事楚,不會于雞澤,冬,晉知武子帥師伐許。
今譯 許靈公侍奉楚國,不到雞澤來開會。
冬天,晉國的荀率軍隊去讨伐他。
襄公四年(公元前五六九年) 經四年春王三月,己酉,陳侯午卒。
傳四年春,楚師為陳叛故,猶在繁陽1,韓獻子患之,言于朝曰:“文王帥殷之叛國以事纣,唯知時也2。
今我易之,難哉。
”三月,陳成公卒,楚人将伐陳,聞喪乃止。
陳人不聽命3。
臧武仲聞之曰:“陳不服于楚必亡,大國行禮焉而不服,在大猶有咎,而況小乎?”夏,楚彭名侵陳,陳無禮故也。
今注 1繁陽:據《一統志》說:“今河南新蔡縣北有繁陽亭。
” 2唯知時也:就是因為知道那個時間還不能夠相争。
3陳人不聽命:陳人不聽楚人的命令。
今譯 四年春,楚國的軍隊因為陳國的反叛,仍舊駐在繁陽這地方,晉國的韓厥以之為患,就在朝廷上說:“周文王率領着殷朝很多反叛的國家來侍奉商纣,就是因為他知道這時間不可以和纣相争。
現在我們反過來,這是很難的。
”三月,陳成公死了,楚國人正要讨伐他,聽見這個喪事,就停止前進,但是陳人仍不聽楚國的命令。
臧武仲聽見就說:“陳國不服從楚國,必定就亡了,大國有禮,而小國仍不服從,在大國如此尚有災害,何況是小國呢?”夏天,楚國的彭名侵略陳國,是因為陳國無禮。
經夏,叔孫豹如晉。
傳穆叔如晉,報知武子之聘也。
晉侯享之,金奏《肆夏》1之三,不拜,工歌《文王》之三,又不拜,歌《鹿鳴》之三,三拜2。
韓獻子使行人子員3問之曰:“子以君命辱于敝邑,先君之禮藉之以樂,以辱吾子,吾子舍其大而重拜其細,敢問何禮也?”對曰:“三《夏》天子所以享元侯也4,使臣弗敢與聞5。
《文王》兩君相見之樂也,臣不敢及。
《鹿鳴》君所以嘉寡君也,敢不拜嘉6?《四牡》君所以勞使臣也,敢不重拜7?《皇皇者華》,君教使臣曰:‘必谘于周8。
’臣聞之:訪問于善為咨9,咨親為詢10,咨禮為度11,咨事為诹12,咨難為謀13,臣獲五善14,敢不重拜15?” 今注 1《肆夏》:是一種夏朝的曲名。
2歌《鹿鳴》之三,三拜:《鹿鳴》是《詩經·小雅》的頭一篇,第三篇就是《皇皇者華》。
3行人子員:是晉國的行人官,名叫子員。
4天子所以享元侯也:這是天子所宴會牧伯的。
5使臣弗敢與聞:我是使臣,不敢聽此音樂。
6敢不拜嘉:我不敢不拜這個好意。
7敢不重拜:所以我不敢不拜第二次。
8必谘于周:必要詢問忠信的。
9訪問于善為咨:訪問善道就叫着咨。
10咨親為詢:問親戚叫作詢。
11咨禮為度:問禮節叫作度。
12咨事為诹:問政事叫作诹。
13咨難為謀:詢問患難叫作謀。
14臣獲五善:五善就是指着咨、詢、度、诹、謀五種。
15敢不重拜:敢不拜很多次。
今譯 魯國的叔孫豹到晉國去,是報答知的聘問。
晉侯設享禮招待,樂奏《肆夏》的樂曲三篇,他不拜謝;樂工歌唱《文王》的三篇,他又不拜謝;歌《鹿鳴》的三篇,他就行了三拜禮。
韓厥使行人名子員的問他說:“你奉着魯國的君命來到我們的國,我們行着先君所行的禮并再加以奏樂來招待大夫,你為什麼舍去那大節目而特别拜那小節目,我敢問這是什麼禮儀?”他回答說:“三《夏》是周天子所以用以宴享諸侯之長的,我這個使臣不敢來聽。
《文王》這篇詩是兩國的君見面時所奏的樂,我也不敢聽。
《鹿鳴》的詩是晉君用來嘉頌我們魯君的,這種嘉頌我敢不拜謝嗎?《四牡》這詩是晉君用它來慰勞使臣的,我敢不再拜一次嗎?至于《皇皇者華》這篇,晉君叫我說:‘必定去詢問忠信的人。
’我聽見說過訪問善道叫作咨,訪問親戚叫作詢,訪問禮儀叫作度,訪問政事叫作诹,訪問患難叫作謀。
我得到這五種善事,我敢不多拜謝嗎?” 經秋,七月戊子,夫人姒氏薨。
傳秋,定姒1薨,不殡于廟,無榇不虞2。
匠慶3謂季文子曰:“子為正卿,而小君之喪不成,不終君也4,君長誰受其咎5?”初,季孫為己樹六槚于蒲圃東門之外,匠慶請木,季孫曰:“略6。
”匠慶用蒲圃之槚,季孫不禦7。
君子曰:“志所謂多行無禮,必自及也,其是之謂乎。
” 今注 1定姒:是魯襄公的生母。
是成公的妾。
2無榇不虞:榇是貼身的棺材。
沒有貼身的棺材,也不行反哭禮。
3匠慶:是魯國的大匠。
4不終君也:不優待他的生母,那是沒有盡事君之道。
5君長誰受其咎:等到襄公年長以後,必定責備季孫。
6略:是不用正式地去取。
7季孫不禦:季孫不禁止他。
今譯 秋,襄公生母定姒死了,不在廟裡出殡,沒有貼身的棺木,也不反哭。
魯國的大匠叫慶的對季文子說:“你是最高的卿,而君的生母的喪不照儀式,這是沒有盡事君之道,等到君年長了以後必定要責備你的。
”起初,季文子為他自己種了六棵槚樹,在魯國都城東門的外面。
匠慶請用它來做定姒棺椁的木料,季文子說:“簡單點吧。
”匠慶還是用了蒲圃這個槚木,季文子也沒有阻止。
君子說:“書上所說多做沒有禮儀的事情,禍患必定到了自己身上,說的就是這個吧?” 經葬陳成公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給陳成公舉行葬禮。
經八月辛亥,葬我小君定姒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八月辛亥,給我小君定姒舉行葬禮。
經冬,公如晉。
傳冬,公如晉聽政1。
晉侯享公,公請屬鄫2,晉侯不許。
孟獻子曰:“以寡君之密迩于仇雠,而願固事君,無失官命3,鄫無賦于司馬4,為執事朝夕之命敝邑,敝邑褊小,阙而為罪5,寡君是以願借助焉6。
”晉侯許之。
今注 1公如晉聽政:魯襄公到晉國去聽受晉國所要的貢賦多少。
2請屬鄫:請求将鄫國暫時歸魯國管。
鄫國在今山東省峄縣東八十裡。
3無失官命:不要完不成晉國官吏下達的任務。
4鄫無賦于司馬:鄫國對于晉國的司馬并沒有上繳賦稅。
5阙而為罪:有所阙失,就有罪了。
6寡君是以願借助焉:所以我們想着借助鄫國的力量。
今譯 冬天,襄公到晉國去,他為的是聽晉國所要求的貢賦是多少。
晉悼公設享禮招待魯襄公,襄公就請把鄫國歸到魯國的屬下,晉侯先不答應。
孟獻子就說:“因為我們國家離仇人太近,又願意堅決侍奉晉國,不要耽誤執行君王的命令,鄫國并沒有向晉國的司馬繳納賦稅,而晉國的官吏卻經常對魯國發布命令,魯國太小了,無法執行這些命令就犯了罪,所以我們想得到鄫國作為助力。
”晉侯就答應了。
經陳人圍頓。
傳楚人使頓間陳1而侵伐之,故陳人圍頓。
今注 1頓間陳:楚國人使頓國利用陳的不防備來侵伐陳國。
今譯 楚國人使頓國乘着陳國不防備的時候去讨伐它,所以陳國人包圍了頓國都城。
傳無終子嘉父1使孟樂2如晉,因魏莊子納虎豹之皮以請和諸戎。
晉侯曰:“戎狄無親而貪,不如伐之。
”魏绛曰:“諸侯新服,陳新來和,将觀于我。
我德則睦,否則攜貳,勞師于戎,而楚伐陳,必弗能救,是棄陳也,諸華必叛。
戎,禽獸也,獲戎失華,無乃不可乎?夏訓有之曰:‘有窮後羿3。
’”公曰:“後羿何如?”對曰:“昔有夏之方衰也,後羿自遷于窮石4,因夏民以代夏政,恃其射也5,不修民事,而淫于原獸6,棄武羅、伯困、熊髡、尨圉7,而用寒浞。
寒浞伯明氏之讒子弟也8,伯明後寒棄之,夷羿收之9,信而使之,以為己相。
浞行媚于内,而施賂于外,愚弄其民,而虞羿于田10,樹之詐慝,以取其國家,外内鹹服。
羿猶不悛11,将歸自田,家衆殺而享之,以食其子,其子不忍食諸,死于窮門。
靡奔有鬲氏12,浞因羿室13,生澆及豷,恃其讒慝詐僞,而不德于民,使澆用師滅斟灌及斟尋氏14,處澆于過,處豷于戈15。
靡自有鬲氏收二國之燼,以滅浞而立少康16。
少康滅澆于過,後杼17滅豷于戈,有窮由是遂亡,失人故也18。
昔周辛甲19之為大史也,命百官官箴王阙,于《虞人之箴》20曰:‘芒芒禹迹,畫為九州,經啟九道21,民有寝廟,獸有茂草,各有攸處,德用不擾22。
在帝夷羿,冒于原獸,忘其國恤而思其麀牡23,武不可重,用不恢于夏家24。
獸臣司原,敢告仆夫。
’虞箴如是,可不懲乎?”于是晉侯好田,故魏绛及之。
公曰:“然則莫如和戎乎?”對曰:“和戎有五利焉,戎狄薦居,貴貨易土25,土可賈焉,一也。
邊鄙不聳26,民狎其野,穑人成功,二也。
戎狄事晉,四鄰振動,諸侯威懷,三也。
以德綏戎,師徒不勤,甲兵不頓27,四也。
鑒于後羿,而用德度,遠至迩安,五也。
君其圖之。
”公說,使魏绛盟諸戎,修民事,田以時。
今注 1無終子嘉父:江永引顧炎武曰:“無終之為今玉田,無可疑者,然比年無終子使孟樂如晉,請和諸戎。
昭公元年,晉中行穆子敗無終及狄于太原。
《漢書·樊哙傳》,擊陳豨,破得綦毋卯、尹潘軍于無終、廣昌。
則去玉田千有餘裡。
豈無終之國,先在雲中代郡之境,經中行穆子敗後,遷至右北平欤?” 2孟樂:戎國的使臣。
3有窮後羿:《一統志》說:“有窮在安徽省霍邱縣境,一說在英山縣境。
”後羿是有窮的君。
4後羿自遷于窮石:,據《彙纂》說:“今河南滑東十五裡有城,後歸衛。
”江永說窮石就是窮國,當在今河南省洛陽縣南邊。
5恃其射也:仗着他能夠射箭。
6不修民事,而淫于原獸:他不管民間的事情而喜歡打獵。
7棄武羅、伯困、熊髡、尨圉:他們全是羿的賢臣,而後羿不用。
8寒浞伯明氏之讒子弟也:《一統志》說:“寒在今山東省濰縣東北三十裡。
”寒浞是伯明氏一個不好的兒子。
9夷羿收之:後羿用他。
10而虞羿于田:他使後羿一天到晚打獵。
11羿猶不悛:後羿也不改變。
12靡奔有鬲氏:靡是夏後氏的舊臣,而侍奉後羿的,他就逃到有鬲氏去。
據《山東考古錄》說:“有鬲在今山東省德縣東南二十五裡之五甲莊。
” 13浞因羿室:寒浞就用羿的妻妾。
14使澆用師滅斟灌及斟尋氏:就派他的兒子澆用軍隊滅了斟灌同斟尋兩國。
斟灌同斟尋是夏的同姓國。
《續山東考古錄》說:“以觀國故城在觀城縣,斟權故城在壽光縣。
” 15處澆于過,處豷于戈:過,據《大事表》說:“在今山東掖縣北。
”戈,在今河南杞縣。
16少康:是夏後相的兒子。
17後杼:是少康的兒子。
18失人故也:這是失掉人心的緣故。
19辛甲:是周武王的太史。
20于《虞人之箴》:在管打獵的箴言。
21經啟九道:開啟九州的道路。
22德用不擾:人民的德行同禽獸的用途各不相擾害。
23思其麀牡:而想獵獲的獸是公或母。
24用不恢于夏家:他不能擴大夏國。
25戎狄薦居,貴貨易土:戎狄聚在一塊來住,他以貨物為重,而輕視土地。
26邊鄙不聳:邊疆不會發生戰事。
27甲兵不頓:各種軍器全都不會毀壞。
今譯 無終國的國王名叫嘉父,差他的臣子孟樂到晉國來,靠了魏绛的介紹,獻虎豹的皮給晉侯,請求晉國同諸戎講和。
晉侯說:“戎狄沒有什麼情義,卻隻有貪心,不如伐他得好。
”魏绛說:“諸侯新近來歸附,陳國新近來求和,都将觀察我們的行動。
我有德的,便同我和睦,否則便有二心了。
勞動了晉國的軍隊去伐戎狄,倘使楚國趁勢去伐陳國,晉國一定不能夠去救它,這便是棄掉陳國了。
中原諸侯一定都會背叛我們的。
戎狄是和禽獸一般的,得了戎狄,失去中原各國,恐怕不可以吧!《夏書》上說:‘有窮國的君叫後羿。
’……”晉悼公說:“後羿怎麼樣?”魏绛回答:“從前夏朝剛剛衰敗的時候,羿從的地方遷居到窮石,依靠夏民的擁戴取代了夏政,仗着他自己會射箭,不肯修明政治,卻放肆地隻管打獵,抛棄了武羅、伯因、熊髡、尨圉幾個賢臣,而任用寒浞。
寒浞是伯明氏的壞子弟,寒國的君王伯明氏不要他,夷羿卻收留了他,并且相信而使用他,叫他做了宰相。
寒浞對内媚着宮人,對外大肆賄賂,愚弄他的人民,而使羿專心打獵為樂,扶植了奸詐邪惡,靠這個取得了後羿的國家,裡裡外外都服從他的統治。
羿卻還不警醒,将要從打獵地方回來,他的手下竟殺了後羿把他煮了,拿肉給羿的兒子吃,他的兒子不忍吃,就把他殺死在窮門的地方。
夏朝有個遺臣名叫靡,便逃奔到有鬲氏去;寒浞把羿的妃妾當作自己的妃妾,生了澆和豷兩個兒子。
仗着讒慝詐僞,對于人民不肯修德,差澆用兵去滅了斟灌和斟尋兩國。
使澆住在過國,豷住在戈國。
靡從有鬲氏集合了斟灌斟尋兩國的遺民,依靠他們滅掉寒浞,立了少康。
少康滅澆于過國,後杼滅豷于戈國。
有窮國從此就亡了。
這都是失掉人心的緣故。
從前周武王時候有個太史,名叫辛甲,差百官各做箴規的歌辭,以鑒戒君王的過失。
《虞人之箴》上說:‘很廣大的禹迹,劃分成九個州,開通九州的道路,人民有房屋可以安生,有宗廟可以祭祀,禽獸有很茂盛的草木,可以栖息,人和神各有安處的所在,所以兩不相擾。
後羿身居帝位,貪戀打獵,忘記了國
秋天,魯國的叔孫豹同諸侯的大夫們以及陳國的袁僑盟會,因為陳國服從晉國了。
經秋,公至自會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秋天,襄公自盟會回來。
傳晉侯之弟揚幹亂行于曲梁1。
魏绛戮其仆2。
晉侯怒,謂羊舌赤曰:“合諸侯以為榮也,揚幹為戮,何辱如之?必殺魏绛,無失也。
”對曰:“绛無貳志,事君不辟難,有罪不逃刑,其将來辭,何辱命焉3?”言終,魏绛至,授仆人書4,将伏劍,士鲂、張老止之。
公讀其書曰:“日君乏使,使臣斯司馬5,臣聞師衆以順為武6,軍事有死無犯為敬7,君合諸侯,臣敢不敬。
君師不武,執事不敬,罪莫大焉。
臣懼其死,以及揚幹,無所逃罪8,不能緻訓,至于用钺9。
臣之罪重,敢有不從,以怒君心10。
請歸死于司寇。
”公跣而出曰:“寡人之言親愛也,吾子之讨軍禮也。
寡人有弟,弗能教訓,使幹大命,寡人之過也。
子無重寡人之過11,敢以為請。
”晉侯以魏绛為能以刑佐民矣,反役與之禮食,使佐新軍。
張老為中軍司馬12,士富為候奄13。
今注 1揚幹亂行于曲梁:揚幹亂了行列,曲梁的故城,在今河北省永年縣東北。
2魏绛戮其仆:魏绛把他的駕車的人殺掉。
3其将來辭,何辱命焉:他必定有話來說,何必你下命令來拘他? 4授仆人書:交給晉悼公的用人一封信。
5使臣斯司馬:就叫我擔任這司馬的重任。
6臣聞師衆以順為武:臣聽說行兵要能服從才算威武。
7軍事有死無犯為敬:在軍隊裡就是有死也不敢違背就是恭敬。
8無所逃罪:魏绛恐怕犯了不武不敬的罪狀。
9至于用钺:一直到用斧钺來殺揚幹的車夫。
10以怒君心:不敢不聽從你的話,使你君的心更發怒。
11子無重寡人之過:你不要再加重我的過錯。
12張老為中軍司馬:張老就替代魏绛做中軍司馬。
13士富為候奄:士富是士會的族人,他替代張老做候奄的官。
今譯 晉侯的兄弟名叫揚幹,在曲梁亂了軍陣,魏绛就殺死他駕車的仆人。
晉侯便大怒,對羊舌赤說:“會合諸侯,是件榮耀的事,揚幹受了罰,還有什麼侮辱比這更大呢?一定要殺死魏绛,出這口氣,快給我将他拘執起來,不要被他逃走。
”羊舌赤答說:“魏绛一心為公!他服侍君王,能不避患難,有了罪孽,也定不肯逃避刑罰的。
他就要親自來說明了,何用你差人去拘執呢?”話方才說完,魏绛已到了。
給了晉侯的仆人一封奏書,便要去伏在劍上自殺。
幸虧有士鲂、張老阻止他,才得不死。
晉侯讀魏绛所上的奏書,見他書上說道:“日前,君缺乏了使臣,差臣充當司馬。
臣聽說行兵要能使士兵服從才算威武,在軍隊裡就是死也不敢違反命令,才算敬呢。
君會合諸侯,做臣的誰敢不敬嗎?你的軍隊,還不威武,臣治理的軍隊,還是不敬,罪沒有再大的了。
臣怕犯了死罪,以緻累及揚幹,罪責無可逃避;不能夠用訓誨感化他,甚至于動用斧钺。
臣的罪真很重了,哪還敢不服從懲罰來激怒君王呢?請容我死到司寇那裡去吧。
”晉悼公感悟了,便赤着腳走出來說:“寡人的話,是為對弟弟的親愛,你處罰他,是為維持軍紀。
寡人有個兄弟,不能教訓他,使他犯着軍中的号令,這是寡人的過錯。
你快不要自殺了,加重寡人的過錯,謹以此事求你。
”晉侯從此以為魏绛能用刑法治理百姓,從雞澤回國後,設了禮食優待他,差他幫辦新軍,差張老做了中軍司馬,差士富做了候奄。
傳楚司馬公子何忌侵陳,陳叛故也1。
今注 1陳叛故也:陳國反叛了楚國的緣故。
今譯 楚國的司馬公子何忌侵略陳國,因為陳國背叛了楚國。
經冬,晉荀?帥師伐許。
傳許靈公事楚,不會于雞澤,冬,晉知武子帥師伐許。
今譯 許靈公侍奉楚國,不到雞澤來開會。
冬天,晉國的荀率軍隊去讨伐他。
襄公四年(公元前五六九年) 經四年春王三月,己酉,陳侯午卒。
傳四年春,楚師為陳叛故,猶在繁陽1,韓獻子患之,言于朝曰:“文王帥殷之叛國以事纣,唯知時也2。
今我易之,難哉。
”三月,陳成公卒,楚人将伐陳,聞喪乃止。
陳人不聽命3。
臧武仲聞之曰:“陳不服于楚必亡,大國行禮焉而不服,在大猶有咎,而況小乎?”夏,楚彭名侵陳,陳無禮故也。
今注 1繁陽:據《一統志》說:“今河南新蔡縣北有繁陽亭。
” 2唯知時也:就是因為知道那個時間還不能夠相争。
3陳人不聽命:陳人不聽楚人的命令。
今譯 四年春,楚國的軍隊因為陳國的反叛,仍舊駐在繁陽這地方,晉國的韓厥以之為患,就在朝廷上說:“周文王率領着殷朝很多反叛的國家來侍奉商纣,就是因為他知道這時間不可以和纣相争。
現在我們反過來,這是很難的。
”三月,陳成公死了,楚國人正要讨伐他,聽見這個喪事,就停止前進,但是陳人仍不聽楚國的命令。
臧武仲聽見就說:“陳國不服從楚國,必定就亡了,大國有禮,而小國仍不服從,在大國如此尚有災害,何況是小國呢?”夏天,楚國的彭名侵略陳國,是因為陳國無禮。
經夏,叔孫豹如晉。
傳穆叔如晉,報知武子之聘也。
晉侯享之,金奏《肆夏》1之三,不拜,工歌《文王》之三,又不拜,歌《鹿鳴》之三,三拜2。
韓獻子使行人子員3問之曰:“子以君命辱于敝邑,先君之禮藉之以樂,以辱吾子,吾子舍其大而重拜其細,敢問何禮也?”對曰:“三《夏》天子所以享元侯也4,使臣弗敢與聞5。
《文王》兩君相見之樂也,臣不敢及。
《鹿鳴》君所以嘉寡君也,敢不拜嘉6?《四牡》君所以勞使臣也,敢不重拜7?《皇皇者華》,君教使臣曰:‘必谘于周8。
’臣聞之:訪問于善為咨9,咨親為詢10,咨禮為度11,咨事為诹12,咨難為謀13,臣獲五善14,敢不重拜15?” 今注 1《肆夏》:是一種夏朝的曲名。
2歌《鹿鳴》之三,三拜:《鹿鳴》是《詩經·小雅》的頭一篇,第三篇就是《皇皇者華》。
3行人子員:是晉國的行人官,名叫子員。
4天子所以享元侯也:這是天子所宴會牧伯的。
5使臣弗敢與聞:我是使臣,不敢聽此音樂。
6敢不拜嘉:我不敢不拜這個好意。
7敢不重拜:所以我不敢不拜第二次。
8必谘于周:必要詢問忠信的。
9訪問于善為咨:訪問善道就叫着咨。
10咨親為詢:問親戚叫作詢。
11咨禮為度:問禮節叫作度。
12咨事為诹:問政事叫作诹。
13咨難為謀:詢問患難叫作謀。
14臣獲五善:五善就是指着咨、詢、度、诹、謀五種。
15敢不重拜:敢不拜很多次。
今譯 魯國的叔孫豹到晉國去,是報答知的聘問。
晉侯設享禮招待,樂奏《肆夏》的樂曲三篇,他不拜謝;樂工歌唱《文王》的三篇,他又不拜謝;歌《鹿鳴》的三篇,他就行了三拜禮。
韓厥使行人名子員的問他說:“你奉着魯國的君命來到我們的國,我們行着先君所行的禮并再加以奏樂來招待大夫,你為什麼舍去那大節目而特别拜那小節目,我敢問這是什麼禮儀?”他回答說:“三《夏》是周天子所以用以宴享諸侯之長的,我這個使臣不敢來聽。
《文王》這篇詩是兩國的君見面時所奏的樂,我也不敢聽。
《鹿鳴》的詩是晉君用來嘉頌我們魯君的,這種嘉頌我敢不拜謝嗎?《四牡》這詩是晉君用它來慰勞使臣的,我敢不再拜一次嗎?至于《皇皇者華》這篇,晉君叫我說:‘必定去詢問忠信的人。
’我聽見說過訪問善道叫作咨,訪問親戚叫作詢,訪問禮儀叫作度,訪問政事叫作诹,訪問患難叫作謀。
我得到這五種善事,我敢不多拜謝嗎?” 經秋,七月戊子,夫人姒氏薨。
傳秋,定姒1薨,不殡于廟,無榇不虞2。
匠慶3謂季文子曰:“子為正卿,而小君之喪不成,不終君也4,君長誰受其咎5?”初,季孫為己樹六槚于蒲圃東門之外,匠慶請木,季孫曰:“略6。
”匠慶用蒲圃之槚,季孫不禦7。
君子曰:“志所謂多行無禮,必自及也,其是之謂乎。
” 今注 1定姒:是魯襄公的生母。
是成公的妾。
2無榇不虞:榇是貼身的棺材。
沒有貼身的棺材,也不行反哭禮。
3匠慶:是魯國的大匠。
4不終君也:不優待他的生母,那是沒有盡事君之道。
5君長誰受其咎:等到襄公年長以後,必定責備季孫。
6略:是不用正式地去取。
7季孫不禦:季孫不禁止他。
今譯 秋,襄公生母定姒死了,不在廟裡出殡,沒有貼身的棺木,也不反哭。
魯國的大匠叫慶的對季文子說:“你是最高的卿,而君的生母的喪不照儀式,這是沒有盡事君之道,等到君年長了以後必定要責備你的。
”起初,季文子為他自己種了六棵槚樹,在魯國都城東門的外面。
匠慶請用它來做定姒棺椁的木料,季文子說:“簡單點吧。
”匠慶還是用了蒲圃這個槚木,季文子也沒有阻止。
君子說:“書上所說多做沒有禮儀的事情,禍患必定到了自己身上,說的就是這個吧?” 經葬陳成公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給陳成公舉行葬禮。
經八月辛亥,葬我小君定姒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八月辛亥,給我小君定姒舉行葬禮。
經冬,公如晉。
傳冬,公如晉聽政1。
晉侯享公,公請屬鄫2,晉侯不許。
孟獻子曰:“以寡君之密迩于仇雠,而願固事君,無失官命3,鄫無賦于司馬4,為執事朝夕之命敝邑,敝邑褊小,阙而為罪5,寡君是以願借助焉6。
”晉侯許之。
今注 1公如晉聽政:魯襄公到晉國去聽受晉國所要的貢賦多少。
2請屬鄫:請求将鄫國暫時歸魯國管。
鄫國在今山東省峄縣東八十裡。
3無失官命:不要完不成晉國官吏下達的任務。
4鄫無賦于司馬:鄫國對于晉國的司馬并沒有上繳賦稅。
5阙而為罪:有所阙失,就有罪了。
6寡君是以願借助焉:所以我們想着借助鄫國的力量。
今譯 冬天,襄公到晉國去,他為的是聽晉國所要求的貢賦是多少。
晉悼公設享禮招待魯襄公,襄公就請把鄫國歸到魯國的屬下,晉侯先不答應。
孟獻子就說:“因為我們國家離仇人太近,又願意堅決侍奉晉國,不要耽誤執行君王的命令,鄫國并沒有向晉國的司馬繳納賦稅,而晉國的官吏卻經常對魯國發布命令,魯國太小了,無法執行這些命令就犯了罪,所以我們想得到鄫國作為助力。
”晉侯就答應了。
經陳人圍頓。
傳楚人使頓間陳1而侵伐之,故陳人圍頓。
今注 1頓間陳:楚國人使頓國利用陳的不防備來侵伐陳國。
今譯 楚國人使頓國乘着陳國不防備的時候去讨伐它,所以陳國人包圍了頓國都城。
傳無終子嘉父1使孟樂2如晉,因魏莊子納虎豹之皮以請和諸戎。
晉侯曰:“戎狄無親而貪,不如伐之。
”魏绛曰:“諸侯新服,陳新來和,将觀于我。
我德則睦,否則攜貳,勞師于戎,而楚伐陳,必弗能救,是棄陳也,諸華必叛。
戎,禽獸也,獲戎失華,無乃不可乎?夏訓有之曰:‘有窮後羿3。
’”公曰:“後羿何如?”對曰:“昔有夏之方衰也,後羿自遷于窮石4,因夏民以代夏政,恃其射也5,不修民事,而淫于原獸6,棄武羅、伯困、熊髡、尨圉7,而用寒浞。
寒浞伯明氏之讒子弟也8,伯明後寒棄之,夷羿收之9,信而使之,以為己相。
浞行媚于内,而施賂于外,愚弄其民,而虞羿于田10,樹之詐慝,以取其國家,外内鹹服。
羿猶不悛11,将歸自田,家衆殺而享之,以食其子,其子不忍食諸,死于窮門。
靡奔有鬲氏12,浞因羿室13,生澆及豷,恃其讒慝詐僞,而不德于民,使澆用師滅斟灌及斟尋氏14,處澆于過,處豷于戈15。
靡自有鬲氏收二國之燼,以滅浞而立少康16。
少康滅澆于過,後杼17滅豷于戈,有窮由是遂亡,失人故也18。
昔周辛甲19之為大史也,命百官官箴王阙,于《虞人之箴》20曰:‘芒芒禹迹,畫為九州,經啟九道21,民有寝廟,獸有茂草,各有攸處,德用不擾22。
在帝夷羿,冒于原獸,忘其國恤而思其麀牡23,武不可重,用不恢于夏家24。
獸臣司原,敢告仆夫。
’虞箴如是,可不懲乎?”于是晉侯好田,故魏绛及之。
公曰:“然則莫如和戎乎?”對曰:“和戎有五利焉,戎狄薦居,貴貨易土25,土可賈焉,一也。
邊鄙不聳26,民狎其野,穑人成功,二也。
戎狄事晉,四鄰振動,諸侯威懷,三也。
以德綏戎,師徒不勤,甲兵不頓27,四也。
鑒于後羿,而用德度,遠至迩安,五也。
君其圖之。
”公說,使魏绛盟諸戎,修民事,田以時。
今注 1無終子嘉父:江永引顧炎武曰:“無終之為今玉田,無可疑者,然比年無終子使孟樂如晉,請和諸戎。
昭公元年,晉中行穆子敗無終及狄于太原。
《漢書·樊哙傳》,擊陳豨,破得綦毋卯、尹潘軍于無終、廣昌。
則去玉田千有餘裡。
豈無終之國,先在雲中代郡之境,經中行穆子敗後,遷至右北平欤?” 2孟樂:戎國的使臣。
3有窮後羿:《一統志》說:“有窮在安徽省霍邱縣境,一說在英山縣境。
”後羿是有窮的君。
4後羿自遷于窮石:,據《彙纂》說:“今河南滑東十五裡有城,後歸衛。
”江永說窮石就是窮國,當在今河南省洛陽縣南邊。
5恃其射也:仗着他能夠射箭。
6不修民事,而淫于原獸:他不管民間的事情而喜歡打獵。
7棄武羅、伯困、熊髡、尨圉:他們全是羿的賢臣,而後羿不用。
8寒浞伯明氏之讒子弟也:《一統志》說:“寒在今山東省濰縣東北三十裡。
”寒浞是伯明氏一個不好的兒子。
9夷羿收之:後羿用他。
10而虞羿于田:他使後羿一天到晚打獵。
11羿猶不悛:後羿也不改變。
12靡奔有鬲氏:靡是夏後氏的舊臣,而侍奉後羿的,他就逃到有鬲氏去。
據《山東考古錄》說:“有鬲在今山東省德縣東南二十五裡之五甲莊。
” 13浞因羿室:寒浞就用羿的妻妾。
14使澆用師滅斟灌及斟尋氏:就派他的兒子澆用軍隊滅了斟灌同斟尋兩國。
斟灌同斟尋是夏的同姓國。
《續山東考古錄》說:“以觀國故城在觀城縣,斟權故城在壽光縣。
” 15處澆于過,處豷于戈:過,據《大事表》說:“在今山東掖縣北。
”戈,在今河南杞縣。
16少康:是夏後相的兒子。
17後杼:是少康的兒子。
18失人故也:這是失掉人心的緣故。
19辛甲:是周武王的太史。
20于《虞人之箴》:在管打獵的箴言。
21經啟九道:開啟九州的道路。
22德用不擾:人民的德行同禽獸的用途各不相擾害。
23思其麀牡:而想獵獲的獸是公或母。
24用不恢于夏家:他不能擴大夏國。
25戎狄薦居,貴貨易土:戎狄聚在一塊來住,他以貨物為重,而輕視土地。
26邊鄙不聳:邊疆不會發生戰事。
27甲兵不頓:各種軍器全都不會毀壞。
今譯 無終國的國王名叫嘉父,差他的臣子孟樂到晉國來,靠了魏绛的介紹,獻虎豹的皮給晉侯,請求晉國同諸戎講和。
晉侯說:“戎狄沒有什麼情義,卻隻有貪心,不如伐他得好。
”魏绛說:“諸侯新近來歸附,陳國新近來求和,都将觀察我們的行動。
我有德的,便同我和睦,否則便有二心了。
勞動了晉國的軍隊去伐戎狄,倘使楚國趁勢去伐陳國,晉國一定不能夠去救它,這便是棄掉陳國了。
中原諸侯一定都會背叛我們的。
戎狄是和禽獸一般的,得了戎狄,失去中原各國,恐怕不可以吧!《夏書》上說:‘有窮國的君叫後羿。
’……”晉悼公說:“後羿怎麼樣?”魏绛回答:“從前夏朝剛剛衰敗的時候,羿從的地方遷居到窮石,依靠夏民的擁戴取代了夏政,仗着他自己會射箭,不肯修明政治,卻放肆地隻管打獵,抛棄了武羅、伯因、熊髡、尨圉幾個賢臣,而任用寒浞。
寒浞是伯明氏的壞子弟,寒國的君王伯明氏不要他,夷羿卻收留了他,并且相信而使用他,叫他做了宰相。
寒浞對内媚着宮人,對外大肆賄賂,愚弄他的人民,而使羿專心打獵為樂,扶植了奸詐邪惡,靠這個取得了後羿的國家,裡裡外外都服從他的統治。
羿卻還不警醒,将要從打獵地方回來,他的手下竟殺了後羿把他煮了,拿肉給羿的兒子吃,他的兒子不忍吃,就把他殺死在窮門的地方。
夏朝有個遺臣名叫靡,便逃奔到有鬲氏去;寒浞把羿的妃妾當作自己的妃妾,生了澆和豷兩個兒子。
仗着讒慝詐僞,對于人民不肯修德,差澆用兵去滅了斟灌和斟尋兩國。
使澆住在過國,豷住在戈國。
靡從有鬲氏集合了斟灌斟尋兩國的遺民,依靠他們滅掉寒浞,立了少康。
少康滅澆于過國,後杼滅豷于戈國。
有窮國從此就亡了。
這都是失掉人心的緣故。
從前周武王時候有個太史,名叫辛甲,差百官各做箴規的歌辭,以鑒戒君王的過失。
《虞人之箴》上說:‘很廣大的禹迹,劃分成九個州,開通九州的道路,人民有房屋可以安生,有宗廟可以祭祀,禽獸有很茂盛的草木,可以栖息,人和神各有安處的所在,所以兩不相擾。
後羿身居帝位,貪戀打獵,忘記了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