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

關燈
1諸侯還:因為諸侯怕楚國軍隊,所以就退回。

     今譯 冬天,各諸侯讨伐鄭國。

    十月庚午,圍了鄭國的都城,楚國的公子申率軍隊救鄭國,駐紮在汝水的河上。

    十一月諸侯就退兵了。

     經十有一月,公至自伐鄭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十一月,成公從讨伐鄭國回來。

     經壬申,公孫嬰卒于貍脤。

     傳初,聲伯夢涉洹1,或與己瓊瑰2食之,泣而為瓊瑰,盈其懷3。

    從而歌之曰:“濟洹之水,贈我以瓊瑰,歸乎歸乎,瓊瑰盈吾懷乎。

    ”懼不敢占也。

    還自鄭,壬申至于貍脤4,而占之曰:“餘恐死,故不敢占也,今衆繁而從餘三年矣5,無傷也。

    ”言之之莫而卒。

     今注 1洹:在今河南省安陽縣北四裡。

     2瓊瑰:瓊是玉,瑰是珠子。

     3盈其懷:滿身全是。

     4貍脤:在今山東省曲阜縣西境。

     5衆繁而從餘三年矣:衆人追随我已經三年了。

     今譯 最初,魯國的聲伯夢見步行渡過洹水,有人給他瓊瑰吃,他哭出來的眼淚變成滿懷的珠玉。

    因此,他就歌唱說:“渡過了洹水,贈給我珠玉,回去吧!回去吧!我已經滿懷的珠玉了。

    ”他不敢占蔔。

    從鄭國開會回來,壬申到了貍脤這地方,就占蔔說:“我因為恐怕死,所以不敢占蔔。

    現在看很多的人追随着我已經三年了,沒有關系了。

    ”說了這件事,到晚間,他就死了。

     經十有二月丁巳朔,日有食之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十二月丁巳,有日食。

     經邾子貜且卒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邾國君貜且死了。

     傳齊侯使崔杼為大夫,使慶克佐之,帥師圍盧1。

    國佐從諸侯圍鄭,以難請而歸2。

    遂如盧師,殺慶克,以穀叛。

    齊侯與之盟于徐關而複之。

    十二月,盧降,使國勝3告難于晉,待命于清4。

     今注 1盧:是齊國的地方,在今山東省長清縣東南。

     2以難請而歸:因國内有難,請求各諸侯準許他回齊國。

     3國勝:是國佐的兒子。

     4清:在今山東省堂邑縣東南三十裡。

     今譯 齊靈公叫崔杼為大夫,又派慶克為他的佐理,率領軍隊圍了盧地。

    國佐跟從諸侯去包圍鄭國。

    他以齊國國内有難,請求各諸侯準許他回國。

    就到包圍盧地的軍隊裡,殺掉了慶克,占據穀地來反叛。

    齊靈公就和國佐盟誓于徐關,才恢複了他的職位。

    十二月,盧地投降,齊靈公派國勝到晉國去告患難,讓他在清這地方等候命令。

     經晉殺其大夫郤锜、郤犨、郤至。

     傳晉厲公侈,多外嬖,反自鄢陵,欲盡去群大夫而立其左右。

    胥童1以胥克之廢也,怨郤氏,而嬖于厲公。

    郤锜奪夷陽五田2,五亦嬖于厲公。

    郤犨與長魚矯争田3,執而梏之,與其父母妻子同一轅4,既矯亦嬖于厲公。

    栾書怨郤至,以其不從己而敗楚師也5,欲廢之。

    使楚公子茷告公曰:“此戰也,郤至實召寡君,以東師之未至也6,與軍帥之不具7也。

    曰:‘此必敗,吾因奉孫周以事君8。

    ’”公告栾書,書曰:“其有焉,不然,豈其死之不恤,而受敵使乎9?君盍嘗使諸周而察之10。

    ”郤至聘于周,栾書使孫周見之。

    公使觇之,信11,遂怨郤至。

    厲公田,與婦人先殺而飲酒,後使大夫殺12。

    郤至奉豕,寺人孟張奪之13,郤至射而殺之。

    公曰:“季子欺餘14。

    ”厲公将作難,胥童曰:“必先三郤,族大多怨15,去大族不偪,敵多怨有庸16。

    ”公曰:“然。

    ”郤氏聞之,郤锜欲攻公,曰:“雖死,君必危。

    ”郤至曰:“人所以立,信、知、勇也。

    信不叛君,知不害民,勇不作亂,失茲三者,其誰與我?死而多怨,将安用之?君實有臣而殺之,其謂君何?我之有罪,吾死後矣。

    若殺不辜,将失其民,欲安得乎17?待命而已。

    受君之祿,是以聚黨。

    有黨而争命18,罪孰大焉?”壬午,胥童、夷羊五帥甲八百,将攻郤氏,長魚矯請無用衆,公使清沸魋19助之,抽戈結衽20,而僞訟者21。

    三郤将謀于榭22,矯以戈殺駒伯、苦成叔于其位23。

    溫季曰:“逃威也。

    ”遂趨,矯及諸其車,以戈殺之,皆屍諸朝24。

    胥童以甲劫栾書、中行偃于朝,矯曰:“不殺二子,憂必及君。

    ”公曰:“一朝而屍三卿,餘不忍益也25。

    ”對曰:“人将忍君26。

    臣聞亂在外為奸,在内為軌。

    禦奸以德,禦軌以刑27。

    不施而殺,不可謂德,臣偪而不讨,不可謂刑。

    德刑不立,奸軌并至,臣請行!”遂出奔狄。

    公使辭于二子28,曰:“寡人有讨于郤氏,郤氏既伏其辜矣。

    大夫無辱,其複職位。

    ”皆再拜稽首曰:“君讨有罪,而免臣于死,君之惠也。

    二臣雖死,敢忘君德。

    ”乃皆歸,公使胥童為卿。

    公遊于匠麗氏29,栾書、中行偃遂執公焉。

    召士匄,士匄辭30,召韓厥,韓厥辭曰:“昔吾畜于趙氏,孟姬之讒吾能違兵31。

    古人有言曰:‘殺老牛莫之敢屍32。

    ’而況君乎?二三子不能事君,焉用厥也?” 今注 1胥童:胥克的兒子。

     2奪夷陽五田:奪掉夷陽五的田地。

     3長魚矯争田:長魚是雙姓,名矯,為田産來争執。

     4同一轅:同拴在一個車轅上。

     5以其不從己而敗楚師也:因為他不聽自己的話,而結果打敗了楚國軍隊。

     6東師之未至也:因為東方齊、魯、衛各國的軍隊還沒有到來。

     7軍帥之不具:因為是荀佐下軍居首,所以說是軍隊不完備。

     8吾因奉孫周以事君:我就可以使孫周來事奉你楚王。

    孫周就是晉悼公。

     9受敵使乎:在鄢陵打仗時,楚王派使臣來問候郤至,郤至接見過使臣。

     10君盍嘗使諸周而察之:你何不派他到周國去,再偵察他。

     11公使觇之,信:厲公将去測探他,他果然見着孫周了。

     12後使大夫殺:後來才讓大夫們殺野獸。

     13寺人孟張奪之:太監名叫孟張的奪去他的豬。

     14季子欺餘:季子就是郤至。

    他太欺負我。

     15族大多怨:他家族很大,并且内部有很多矛盾。

     16敵多怨有庸:如果敵人有很多人怨恨他,我們讨伐他就很容易成功。

     17欲安得乎:厲公想安居在君位,那還能夠嗎? 18有黨而争命:有了親族而與國君死命相争。

     19清沸魋:他是厲公的嬖人之一。

     20抽戈結祍:拿着槍捆上衣服。

     21而僞訟者:而假作打官司的人。

     22三郤将謀于榭:郤氏三弟兄将在講武堂上計謀。

     23于其位:在他們位置上。

     24皆屍諸朝:全都把死屍擺到朝上。

     25餘不忍益也:我不忍心再增加。

     26人将忍君:栾書同中行偃可忍心對你。

     27禦軌以刑:對于内亂的,用刑法。

     28公使辭于二子:厲公就使人辭謝栾書同中行偃。

     29公遊于匠麗氏:厲公到嬖大夫匠麗氏家去遊玩。

     30士匄辭:士匄是士燮的兒子,他辭謝不去。

     31吾能違兵:我能夠頂住不出兵。

     32殺老牛莫之敢屍:殺一隻老的牛,還沒有人敢做主。

     今譯 晉厲公很驕侈,他有很多寵信的大夫,從鄢陵戰勝回來,想除掉很多大夫,而立他左右的人。

    胥童因為他父親胥克的被廢,而怨恨郤氏。

    他得到厲公的寵愛。

    郤锜奪去夷陽五的田地,而夷陽五也得寵于厲公。

    郤犨和長魚矯争奪田地,把他逮起來跟他的父母妻子同系到一個車轅上。

    不久,長魚矯也得到厲公的寵信。

    栾書怨恨郤至,因為郤至不聽他的話,可是打敗了楚國的國隊,想廢除郤至。

    栾書讓楚國的公子茷告訴晉厲公說:“鄢陵這一戰役,實在是郤至召來楚君的,因為東方齊、魯、衛各國的軍隊還沒有來,晉國軍隊的指揮官不齊全。

    說:‘這一戰,晉國必定打敗,我就可以擁護晉悼公做君王了。

    ’”晉厲公把這話告訴栾書。

    栾書回答說:“可能是有的,要不如此,郤至豈能不怕死,而接見敵國的使臣?你何不派他去周朝而察看他。

    ”郤至到周朝去聘問,栾書想辦法讓晉悼公去見他。

    晉厲公派人去察看,證實郤至與晉悼公有聯系,因而就怨恨郤至。

    晉厲公去打獵,與婦人先殺射獵,然後喝酒,後使大夫再去射獵。

    郤至獵到一頭豬去獻給晉厲公,太監孟張奪走野豬,郤至射太監就把他殺掉了。

    晉厲公說:“郤至真是欺負我。

    ”晉厲公将要發難除去群大夫,胥童說:“必須由三郤來開始,他族人很多,内部矛盾很多,去了大族,公室就不再受逼迫。

    讨伐内部矛盾多的人,容易成功。

    ”晉厲公說:“很對。

    ”郤氏聽見這個消息,郤锜想先攻打晉厲公,說:“雖然我們死了,但是晉君也必定危險。

    ”郤至不同意,說:“信、知、勇是人立身的要件,信用就是對君不反叛,聰就不害人民,勇敢就不作亂。

    失去了這三者,誰還擁護我們?死了得到很多怨恨,這還有什麼用處呢?君實在有臣而殺掉他,能把君怎麼樣呢?我若是有罪,我的死已經很晚了。

    若國君殺了無罪的人,将失去民心,想着安穩君位,還能夠得到嗎?還是等待命令吧。

    受君的俸祿,所以聚親族。

    有了新族而和國君争,還有比這罪過更大的嗎?”壬午這天,胥童與夷陽五率甲兵八百,想攻打郤氏。

    長魚矯請求不要用重兵,晉厲公就使清沸魋來幫助他。

    長魚矯抽出槍系上衣服,假裝着同清沸魋打官司。

    三郤将在講武堂上計謀,長魚矯用槍殺郤锜同郤犨在他們的位置上。

    郤至說:“無罪被殺,須要逃走。

    ”就驅車而逃,長魚矯追上他的車,用槍把他殺掉,把他們的屍身全陳列到朝廷上。

    胥童帶甲兵劫持栾書、中行偃在朝上,長魚矯說:“不殺他們兩個人,憂必定連到君。

    ”晉厲公說:“一天而殺了三位卿,我不願意再增添了。

    ”長魚矯回答說:“栾書同中行偃将忍心殺你。

    我聽說,禍亂在外邊叫奸,在裡邊叫軌。

    對奸的駕馭是用德行,對于軌的駕馭是用刑法。

    不施教化而殺人,這不可以算是德行;人臣偪亂而不讨伐,不可以叫作刑。

    德與刑全不樹立,外患内憂會一起來到。

    下臣請求離開。

    ”就逃奔到狄國去。

    晉厲公派人對栾書同中行偃說:“我是專為讨伐郤氏的,郤氏已經服罪。

    大夫們不要感到羞辱,趕緊回到原位上吧。

    ”他們全都再拜稽首說:“君讨有罪的人,而赦免下臣死,這是君王的恩惠。

    我們兩個人即使死了,也不敢忘君王的恩德。

    ”于是就回家了。

    晉厲公就派胥童做卿。

    一次,晉厲公到大夫匠麗氏家去遊玩,栾書同中行偃就把晉厲公逮起來。

    他們叫士匄去,士匄不去,又叫韓厥去,韓厥也辭謝說:“我從前在趙氏家裡長大,孟姬誣陷趙氏,我能夠頂住不出兵。

    古人說過:‘殺老牛沒有人敢做主。

    ’何況是國君呢!你們不能侍奉國君,又哪裡用得到我呢?” 經楚人滅舒庸。

     傳舒庸人1以楚師之敗也,道吳人圍巢,伐駕,圍厘、虺2,遂恃吳而不設備。

    楚公子橐師襲舒庸,滅之。

     今注 1舒庸人:舒庸在今安徽省舒城縣境。

     2道吳人圍巢,伐駕,圍厘、虺:巢、駕、厘、虺是楚國四邑。

    《春秋大事表》說:“駕、厘皆在無為縣,虺在廬江縣境。

    ” 今譯 舒庸人看見楚師打敗仗了,就引導着吳國人去圍巢地、伐駕地,圍了厘地同虺地,因此就依仗着吳國而不設防。

    楚國公子橐的軍隊襲擊舒庸,把它滅掉。

     傳閏月乙卯晦,栾書、中行偃殺胥童1,民不與郤氏、胥童道君為亂,故皆書曰晉殺其大夫2。

     今注 1栾書、中行偃殺胥童:因為胥童曾經劫持他們。

     2晉殺其大夫:就指殺胥童。

     今譯 在閏月乙卯晦,栾書、中行偃把胥童殺掉,人民也不贊同郤氏、胥童引導晉厲公作亂,所以《春秋》上寫着晉國人殺了他們的大夫。

     成公十有八年(公元前五七三年) 經十有八年春王正月,晉殺其大夫胥童1。

     今注 1傳在成公十七年。

    此經無傳。

     今譯 成公十八年春天正月,晉國殺它的大夫胥童。

     經庚申,晉弑其君州蒲。

     傳十八年春王正月庚申,晉栾書、中行偃使程滑1弑厲公,葬之于翼東門之外,以車一乘2。

    使荀?、士鲂逆周子3于京師而立之,生十四年矣。

    大夫逆于清原4,周子曰:“孤始願不及此,雖及此,豈非天乎?抑人之求君,使出命也,立而不從,将安用君?二三子用我今日,否亦今日。

    共而從君,神之所福也。

    ”對曰:“群臣之願也。

    敢不唯命是聽!”庚午,盟而入5,館于伯子同氏6。

    辛巳,朝于武宮7。

    逐不臣者七人8。

    周子有兄而無慧,不能辨菽麥9,故不可立。

     今注 1程滑:是晉大夫。

     2以車一乘:照道理是君下葬要用七乘,現在車一乘,可見是不合君的禮。

     3周子:即悼公,名周。

    晉襄公的兒子。

     4清原:據《一統志》說:“在山西省稽山縣東南與聞喜縣相接。

    ” 5盟而入:和大夫盟誓就進了都城。

     6館于伯子同氏:住到晉大夫伯子同氏的家中。

     7朝于武宮:武宮是曲沃武公的廟。

     8逐不臣者七人:這就是夷陽五之類的人。

     9不能辨菽麥:分不清豆子同麥子。

     今譯 十八年春天正月庚申這日,晉國的栾書、中行偃使晉國大夫程滑弑晉厲公,就葬在翼東門的外邊,用車輛一輛,這是比國君的葬禮應當用的車輛七輛少得多。

    另派荀、士鲂到周國的都城迎接悼公立他為君,他已經十四歲了。

    大夫們到清原迎接他,晉悼公說:“我最初的願望到不了這裡,現在居然到了這裡,豈不是天命如此?然而,人們要求有國君,就是使他發布命令。

    如果立了他,而不聽從他的命令,那立君有什麼用處?你們用我在今天,不用我也在今天。

    恭敬而聽從君的命令,這是神靈所保佑的。

    ”大夫們回答說:“這是我們諸臣的願望,不敢不聽從你的命令。

    ”庚午這天,晉悼公同諸大夫盟誓後進入國都,暫時住在晉大夫伯子同氏的家中。

    辛巳這天,到曲沃武公的廟中去朝見。

    驅逐不肯做臣的七個人。

    晉悼公有個哥哥是白癡,不能夠分辨豆子同麥子,所以他不能夠立。

     經齊殺其大夫國佐。

     傳齊為慶氏之難故,甲申晦,齊侯使士華免1以戈殺國佐于内宮之朝,師逃于夫人之宮2。

    書曰齊殺其大夫國佐,棄命、專殺,以穀叛故也。

    使清人殺國勝3,國弱來奔4,王湫奔萊5。

    慶封為大夫,慶佐為司寇。

    既齊侯反國弱,使嗣國氏,禮也。

     今注 1華免:齊士官,掌刑政。

     2師逃于夫人之宮:埋伏的兵逃到夫人的宮裡。

     3使清人殺國勝:使清這地方的人殺掉國佐的兒子國勝。

     4國弱來奔:國弱是國勝的弟弟,逃到魯國。

     5王湫奔萊:王湫是國佐的黨羽,逃到萊國去。

     今譯 齊國由于國佐殺掉慶克的禍難,甲申三十這天,齊侯派他的士官華免用槍在夫人的宮中殺了國佐,埋伏的兵逃到夫人的宮裡去。

    《春秋》上說,齊國殺掉他的大夫國佐,是因為他背棄齊君的命令,專權殺戮,據有穀地而反叛。

    使清這地方的人殺國佐的兒子國勝,國勝的弟弟國弱就逃奔到魯國,而國佐的黨徒王湫逃奔到萊國。

    慶封就做了大夫,慶佐就做了司寇。

    後來不久,齊侯就叫國弱回到齊國,接續着國氏的宗嗣,這是合于禮的。

     傳二月乙酉朔,晉侯悼公即位于朝1。

    始命百官,施舍已責2,逮鳏寡3,振廢滞4,匡乏困,救災患,禁淫慝,薄賦斂,宥罪戾5,節器用6,時用民7,欲無犯時8,使魏相、士鲂、魏颉、趙武為卿9,荀家、荀會、栾黡、韓無忌10為公族大夫,使訓卿之子弟,共儉孝弟,使士渥濁11為大傅,使修範武子之法,右行辛為司空,使修士之法12,弁糾13禦戎,校正屬焉,使訓諸禦知義,荀賓為右,司士屬焉,使訓勇力之士時使14,卿無共禦,立軍尉以攝之15。

    祁奚為中軍尉,羊舌職佐之,魏绛16為司馬,張老為候奄,铎遏寇17為上軍尉,籍偃為之司馬,使訓卒乘親以聽命。

    程鄭18為乘馬禦,六驺屬焉,使訓群驺知禮。

    凡六官之長,皆民譽也。

    舉不失職,官不易方19,爵不逾德20,師不陵正,旅不偪師,民無謗言21,所以複霸也22。

     今注 1即位于朝:在朝上即君位。

     2施舍已責:布施恩惠,舍除勞役,停止債務。

     3逮鳏寡:惠及鳏夫同寡婦。

     4振廢滞:把從前廢官在家的,使他重新做官。

     5宥罪戾:把犯罪的人全都寬赦。

     6節器用:節省所用的物品。

     7時用民:按天時來用人民工作。

     8欲無犯時:不縱私欲以侵犯民時。

     9魏相、士鲂、魏颉、趙武為卿:魏相是魏锜的兒子,士鲂是士會的兒子,魏颉是魏顆的兒子,趙武是趙朔的兒子,這四個人皆做到卿的官階。

     10荀家、荀會、栾黡、韓無忌:栾黡是栾書的兒子,荀家、荀會是荀氏的族人,韓無忌是韓厥的兒子。

     11士渥濁:是士貞子。

     12使修士之法:使他修明士的成法。

    士在晉獻公時曾經做過司空。

     13弁糾:即栾糾。

     14使訓勇力之士時使:叫他教訓勇敢有力量的人,以備臨時的使用。

     15立軍尉以攝之:設立軍尉來代理他。

     16魏绛:是魏犨的兒子。

     17铎遏寇:铎遏是雙姓,名字叫寇。

     18程鄭:是荀氏族中的一個人。

     19官不易方:官都守着他的事業,不變他的常度。

     20爵不逾德:官爵不超過他的德行。

     21民無謗言:人民沒有毀謗的話。

     22所以複霸也:所以恢複了晉國的霸業。

     今譯 二月乙酉初一這天,晉悼公在朝廷上即位。

    開始任命百官,布施恩惠,舍除勞役,免除百姓對國家的欠債,加恩給鳏夫同寡婦,并且起用有賢才而廢除在家裡的人,使他重新做官,救濟困苦的人,援救受災患的人,禁止淫邪的壞人,減稅收,赦免犯罪的人,節省各種用度,按時節來使用人民,不縱私欲來侵犯民時。

    派魏相、士鲂、魏颉、趙武做卿的官,荀家、荀會、栾黡、韓無忌皆做公族大夫的官,使他們教訓卿的兒子或兄弟,恭敬、節儉、孝順、友愛;使士渥濁做太傅,修整範武子從前的法令,右行辛做司空,使他修整士的法令;弁糾駕戎車,凡是主持馬政的官皆屬他管,叫他訓練凡駕車的人全知道節義;荀賓做車右,凡做車右的官全歸他管,使他訓勉勇力的人,待時選用;卿沒有固定的禦者,立軍尉兼管這些事。

    祁奚做中軍的尉官,羊舌職做他的副佐,魏犨的兒子魏绛做司馬的官;張老做候奄的官,铎遏寇做上軍的尉官,籍偃做司馬,使他們訓練兵卒同戰車卒,互相親近,以聽候上邊的命令。

    程鄭做乘馬禦,馬官全都歸他管,使他訓練馬官們全都知道禮節。

    凡是六官的首領,全是人民所稱譽的人。

    舉拔的人不失職,當官的人不改變常規,爵位皆合于他的德行。

    不欺淩師正,旅不能偪陵師,人民沒有毀謗的話。

    晉悼公之所以再稱霸主,就是如此。

     經公如晉。

     傳公如晉,朝嗣君也1。

     今注 1朝嗣君也:這是為朝見新即位的晉悼公。

     今譯 魯成公到晉國去,就是為的朝見晉悼公。

     經夏,楚子、鄭伯伐宋,宋魚石複入于彭城。

     傳夏六月,鄭伯侵宋,及曹門1外,遂會楚子伐宋,取朝郏2,楚子辛、鄭皇辰侵城郜3,取幽丘4,同伐彭城,納宋魚石、向為人、鱗朱、向帶、魚府5焉,以三百乘戍之而還。

    書曰複入。

    凡去其國,國逆而立之曰入,複其位曰複歸。

    諸侯納之曰歸,以惡曰複入6。

    宋人患之,西吾7曰:“何也?若楚人與吾同惡8,以德于我,吾固事之也,不敢貳矣。

    大國無厭,鄙我猶憾9。

    不然而收吾憎,使贊其政10,以間吾釁,亦吾患也。

    今将崇諸侯之奸而披其地11,以塞夷庚12,逞奸而攜服13,毒諸侯而懼吳晉,吾庸多矣,非吾憂也。

    且事晉何為?晉必恤之。

    ” 今注 1曹門:是宋國都城的西北門。

     2朝郏:宋邑,在今河南省夏邑縣境。

     3城郜:宋邑,在今安徽省蕭縣西南境。

     4幽丘:宋邑,在今安徽省蕭縣境内。

     5魚石、向為人、鱗朱、向帶、魚府:這五個人皆在魯成公十五年逃奔到楚國。

     6以惡曰複入:意思說要是反叛的就寫成複入。

     7西吾:西是雙姓,名吾,是宋大夫。

     8與吾同惡:和我們相同,恨魚石他們。

     9大國無厭,鄙我猶憾:大國根本對我們仍舊有怨恨,把我們當作一個屬國,那還不滿意。

     10使贊其政:要不然他就收買我們憎恨的人,使輔佐他的政治。

     11崇諸侯之奸而披其地:掌握諸侯的奸惡,而分散他們的疆土。

     12以塞夷庚:堵塞晉國同吳國的要道。

     13逞奸而攜服:使奸人快樂,而使服從的國家分散。

     今譯 夏天六月,鄭伯侵犯宋國,到了宋國的都城西北方面的曹門,于是就會同楚王一起伐宋國,得到朝郏這地方。

    楚國的令尹子辛同鄭國大夫皇辰,侵了城郜這地方,又取得幽丘,一同去讨伐彭城,納入從前逃奔到楚國的魚石、向為人、鱗朱、向帶、魚府這五個人。

    楚王派三百輛軍車去戍守,然後回國。

    《春秋》上記載說“複入”。

    凡是離開他的國,本國迎接他回來就叫入,恢複他的位子就寫上複歸。

    諸侯使他回來就寫上歸,反叛的進來叫複入。

    宋國人很害怕,宋國的大夫西吾說:“這有什麼呢?要是楚國人和我們全都恨魚石他們,施恩德于我們,那麼我們就侍奉楚國不敢有二心了。

    假設楚國有無厭的要求,拿我們當作屬國尚不滿意;要不然它收留我們不滿意的人,使這些人幫助楚國的政權,鑽我們的空子,這才是我們的禍患。

    現在利用諸侯的奸惡而分裂他的地方,以堵塞吳、晉兩國的要塞,這是使奸人快心,而使服從楚國的離心。

    毒害諸侯并且使吳、晉懼怕,我們的好處很多了,這不是我們的憂患,并且我們侍奉晉國為什麼呢?晉國必然來幫助我們。

    ” 經公至自晉。

     經晉侯使士匄來聘。

     傳公至自晉。

    晉範宣子來聘,且拜朝也1。

    君子謂晉于是乎有禮。

     今注 1且拜朝也:且拜謝魯成公往晉國的朝見。

     今譯 魯成公從晉國回到魯國。

    晉大夫範宣子到魯國來聘問,并且拜謝魯成公往晉國的朝見。

    君子說晉國在這件事上是合乎禮的。

     經秋,杞伯來朝。

     傳秋,杞桓公來朝,勞公,且問晉故,公以晉君語之1,杞伯于是驟朝于晉,而請為昏2。

     今注 1公以晉君語之:魯成公把晉悼公的德政告訴他。

     2而請為昏:同時要求和晉國做婚姻。

     今譯 秋天,杞桓公來朝見,慰勞魯成公,并且問晉國的情況。

    成公把晉悼公的德政告訴他,于是杞桓公就馬上到晉國去朝見,并且請求婚姻。

     經八月,邾子來朝。

     傳七月,宋老佐、華喜圍彭城,老佐卒焉1。

    八月,邾宣公來朝,即位而來見也。

     今注 1老佐卒焉:老佐死在那裡,所以沒能攻下彭城。

     今譯 七月,宋國大夫老佐同華喜以軍隊包圍彭城,老佐死在那裡了。

    八月,邾宣公到魯國朝見,他方才即君位,所以來朝見。

     經築鹿囿。

     傳築鹿囿。

    書不時也1。

     今注 1書不時也:這是記載不合于建築的時候。

     今譯 修築養鹿的園子,《春秋》記載這件事,是因為不合于建築的時令。

     經己醜,公薨于路寝。

     傳己醜,公薨于路寝,言道也1。

     今注 1言道也:這是很合于正道的。

     今譯 己醜這天,魯成公死在路寝,這是說他很合于為君的道理。

     經冬,楚人、鄭人侵宋。

     經晉侯使士鲂來乞師。

     傳冬十一月,楚子重救彭城伐宋。

    宋華元如晉告急。

    韓獻子為政,曰:“欲求得人,必先勤之1,成霸安疆,自宋始矣。

    ”晉侯師于台谷2以救宋,遇楚師于靡角之谷3,楚師還。

    晉士鲂來乞師,季文子問師數于臧武仲4。

    對曰:“伐鄭之役,知伯實來,下軍之佐也。

    今彘季5亦佐下軍,如伐鄭可也。

    事大國無失班爵而加敬焉,禮也。

    ”從之。

     今注 1欲求得人,必先勤之:想得到旁國擁戴,必須對它先付出勤勞。

     2台谷:在今山東省曹縣東南。

     3靡角之谷:靡角是宋地。

    《方輿紀要》說:“永城縣東北有磨山,為砀山之别阜,是時屬于宋。

    ” 4臧武仲:是臧宣叔的兒子。

     5彘季:就是士鲂。

     今譯 冬天十一月,楚國令尹子重派兵救彭城,讨伐宋國,宋國的華元到晉國去告急。

    這時韓厥當政權,就說:“想求得到旁人擁戴,必定要先對他的急難勤恤。

    成霸主,安定疆業,必定由宋國打仗開始。

    ”晉國的軍隊就到台谷這地方以救援宋國,到靡角之谷這地方遇見楚國軍隊。

    楚軍害怕就回去了。

    晉國的士鲂來請求魯國出兵,季文子問臧武仲出多少兵。

    他回答說:“上回讨伐鄭國的時候,知伯來過,他是晉國下軍佐。

    現在士鲂也是下軍佐,所出兵數,可以跟讨伐鄭國那次戰事一樣。

    侍奉大國不要弄錯爵位,再加上恭敬,這是合于禮的。

    ”就聽從了他。

     經十有二月,仲孫蔑會晉侯、宋公、衛侯、邾子、齊崔杼同盟于虛朾。

     傳十二月,孟獻子會于虛朾1,謀救宋也。

    宋人辭諸侯而請師以圍彭城。

    孟獻子請于諸侯而先歸會葬。

     今注 1虛朾:朾音廳。

    據說就是宋國的虛,在今河南省柘城縣境。

     今譯 十二月,孟獻子到虛朾去開會,這是計謀救宋國,宋國人辭謝各諸侯,隻請求各國的軍隊包圍彭城。

    孟獻子向諸侯們申請先回來葬成公。

     經丁未,葬我君成公。

     傳丁未,葬我君成公,書順也1。

     今注 1書順也:在記載上說是很順時的。

     今譯 丁未這天,葬魯成公,《春秋》上這樣說是表示一切安排順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