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關燈
文公下 文公十一年(公元前六一六年) 經十有一年春,楚子伐麇。

     傳十一年春,楚子伐麇1。

    成大心敗麇師于防渚2,潘崇複伐麇,至于錫穴3。

     今注 1楚子伐麇:楚國讨伐麇國,因為去年逃厥貉的盟誓的緣故。

     2防渚:麇地,據《紀要》說:“房陵城,在今湖北省,房縣縣治。

    ” 3錫穴:也是麇地,據《大事表》說:“以錫穴即今湖北鄖縣縣治。

    ” 今譯 十一年春楚王伐麇國,成大心敗麇國的軍隊在防渚,潘崇文伐麇,一直打到錫穴。

     經夏,叔仲彭生會晉郤缺于承匡。

     傳夏,叔仲惠伯1會晉郤缺于承匡2,謀諸侯之從于楚者3。

     今注 1叔仲惠伯:魯大夫,就是叔彭生。

     2承匡:就是匡城,在今河南省睢縣。

     3謀諸侯之從于楚者:商讨如何對付服從楚國的諸侯。

     今譯 夏天,魯叔彭生到承匡去與晉國郤缺開會,商讨如何對付服從楚國的諸侯。

     經秋,曹伯來朝。

     傳秋,曹文公來朝,即位而來見也1。

     今注 1即位而來見也:他掌君位以後來魯國朝見。

     今譯 秋天,曹文公來魯國朝見,這是因為他初即位而來朝見的。

     經公子遂如宋。

     傳襄仲聘于宋,且言司城蕩意諸而複之1,因賀楚師之不害也2。

     今注 1且言司城蕩意諸而複之:文公八年,蕩意諸逃到魯國,到現在魯國又對宋國說,準他回宋國。

     2因賀楚師之不害也:并且賀喜楚國的軍隊對宋國沒有妨害,這是因為文公十年楚國的軍隊駐在厥貉,一直想侵略宋國。

     今譯 公子遂往宋國聘問,并提及司城蕩意諸,想使他重回宋國,并道賀楚國軍隊對宋國無害。

     經狄侵齊。

     經冬十月甲午,叔孫得臣敗狄于鹹。

     傳鄋瞞1侵齊遂伐我,公蔔使叔孫得臣追之吉,侯叔夏禦莊叔2,綿房甥為右,富父終甥驷乘3。

    冬十月甲午,敗狄于鹹4,獲長狄僑如5,富父終甥摏其喉,以戈殺之6,埋其首于子駒之門7,以命宣伯8。

    初宋武公之世9,鄋瞞伐宋。

    司徒皇父帥師禦之10,耏班禦皇父充石11,公子穀甥為右,司寇牛父驷乘12,以敗狄于長丘13,獲長狄緣斯14,皇父之二子死焉15,宋公于是以門賞耏班,使食其征16,謂之耏門。

    晉之滅潞17也,獲僑如之弟焚如18,齊襄公之二年,鄋瞞伐齊,齊王子成父獲其弟榮如19,埋其首于周首之北門20。

    衛人獲其季弟簡如21,鄋瞞由是遂亡22。

     今注 1鄋瞞:鄋音搜。

    鄋瞞是狄國的君名,漆姓。

     2侯叔夏禦莊叔:侯叔夏是魯大夫,他為叔孫得臣駕車。

     3綿房甥為右,富父終甥驷乘:綿房甥與富父終甥皆是魯大夫,普通三個人共一個車,這因為對于長狄害怕,所以車上另有第四個人,因而名為驷乘。

     4鹹:據《山東通志》說:“在山東巨野縣南。

    ” 5長狄僑如:僑如是鄋瞞國君長,身高有三丈。

     6摏其喉,以戈殺之:用戈撞他的喉管,殺掉他。

     7埋其首于子駒之門:子駒之門是魯都的國門,将他的頭埋于此地。

     8以命宣伯:命就是名,宣伯是叔孫得臣的兒子,這也是古代社會的一種習慣。

     9宋武公之世:這是在春秋前的事情。

     10司徒皇父帥師禦之:司徒皇父是宋戴公的兒子,領着軍隊來抵抗。

     11耏班禦皇父充石:耏音而。

    耏班是宋大夫,充石是皇父的名字。

     12公子穀甥為右,司寇牛父驷乘:公子穀甥同司寇牛父皆宋大夫,因為長狄甚為可怕,所以四個人共一輛車以抵抗。

     13以敗狄于長丘:長丘是宋地,《左通補釋》說在今河南封丘縣南八裡,有長丘亭。

     14緣斯:是僑如的祖先。

     15皇父之二子死焉:皇父同穀甥牛父皆戰死。

     16宋公于是以門賞耏班,使食其征:門是指着關稅的門。

    使耏班享用這種關稅。

     17晉之滅潞:晉國滅潞國的時候。

     18焚如:焚如是僑如弟弟的名字。

     19榮如:是焚如的弟弟。

     20周首之北門:《山東通志》說:“周首在今山東省東阿縣東北,與平陰縣接界。

    ” 21簡如:是僑如最小的弟弟。

     22鄋瞞由是遂亡:長狄也就從此絕種。

     今譯 鄋瞞先去侵掠齊國,順便來侵掠魯國。

    魯文公占蔔後,知道派叔孫得臣追擊敵人,甚吉,便派侯叔夏去為得臣駕兵車,綿房甥做車右,富父終甥做同車的第四個人。

    冬天十月甲午這天,叔孫得臣在鹹這地方打敗了狄人,捉住長狄僑如,富父終甥用戈撞他的喉嚨,殺了他,埋他的頭在魯國的子駒之門,得臣就把僑如的名字來叫他的第三個兒子宣伯。

    以前宋武公的時候,鄋瞞來伐宋國,宋國的司徒皇父率領軍隊去抵抗,耏班給皇父充石駕車,公子穀甥做車右,司寇牛父做同車的第四個人,在長丘這地方打敗狄人,捉住長狄緣斯,皇父及穀甥同牛父皆受傷死了,宋公因此将此門賞給耏班,使他享受關門的稅,就叫作耏門。

    晉國滅赤狄潞氏的時候,捕獲僑如的弟弟焚如。

    齊襄公的二年,鄋瞞來伐齊,齊大夫王子成父擒獲焚如的弟弟榮如,埋他的頭在周首的北門。

    當狄人退走的時候,衛國人捉着他的小弟弟簡如。

    鄋瞞從此就絕種了。

     傳郕大子朱儒自安于夫鐘1。

    國人弗徇2。

     今注 1郕大子朱儒自安于夫鐘:郕國的太子名字叫朱儒,居住在夫鐘。

    夫鐘是郕邑,在今山東省甯陽縣西北。

     2國人弗徇:國人不順從他,這就是第二年郕伯來奔魯國的原因。

     今譯 郕國太子朱儒自己住在夫鐘這地方,郕國的貴族全不服從他。

     文公十二年(公元前六一五年) 經十有二年春王正月,郕伯來奔。

     傳十二年春,郕伯卒,郕人立君1。

    大子以夫鐘與郕邽來奔2,公以諸侯逆之,非禮也,故書曰郕伯來奔,不書地,尊諸侯也3。

     今注 1郕人立君:因為太子自己住在外邑,所以郕人就自己立了另外的君。

     2夫鐘與郕邽來奔:杜注以為郕邽也是邑,但是《太平禦覽·黃親部十二》引服虔注曰:郕圭,邑名也,一曰郕邦之寶圭,太子以其國寶與地夫鐘來奔也,王引之謹案:寶圭之說是也,郕大子以郕圭來奔,猶莒太子仆以其寶玉來奔耳(見十八年)。

    郕為伯爵,當執躬圭,圭為郕國之寶故謂之曰郕圭,猶王子朝所用之圭稱成周之寶圭也(見昭公二十四年)。

     3不書地,尊諸侯也:不寫以夫鐘來奔,這是所謂尊敬諸侯的原因。

     今譯 十二年春天,郕伯死了,郕人自己立了君,太子帶着夫鐘與郕國的寶圭,一同逃到魯國來,魯文公拿諸侯的禮節來迎接他,這是不合于禮的,所以《春秋》上寫着郕伯來奔,不寫以土地來奔,這是把郕伯作為諸侯來尊重。

     經杞伯來朝。

     經二月庚子,子叔姬卒。

     傳杞桓公來朝,始朝公也1,且請絕叔姬而無絕昏2,公許之。

    二月,叔姬卒,不言杞,絕也3。

    書叔姬,言非女也4。

     今注 1始朝公也:開始朝見魯文公。

     2且請絕叔姬而無絕昏:請和魯女叔姬斷絕關系,但是不要斷絕婚姻,這意思是立她的從嫁的女娣為夫人。

     3不言杞,絕也:不稱為“杞”叔姬,就因為她已經跟杞國斷絕關系。

     4書叔姬,言非女也:隻寫上“叔姬”,意思是說,她是已結婚的女兒。

    因為女子要沒有結婚就死,那就不加記載。

     今譯 桓公來魯國朝見,頭一次來朝魯文公,并且請求與叔姬斷絕關系,而不要斷絕兩國婚姻的關系,文公答應了他。

    二月,叔姬死了,不說杞叔姬,就是因為她已經與杞國斷絕關系。

    隻說“叔姬”,表示她不是未嫁的女子。

     經夏,楚人圍巢。

     傳楚令尹大孫伯卒,成嘉為令尹1。

    群舒2叛楚。

    夏,子孔執舒子平3及宗子,遂圍巢4。

     今注 1成嘉為令尹:成嘉字子孔,是若敖的曾孫。

     2群舒:是偃姓的各國。

    比如,舒庸、舒鸠之類。

    在今安徽省盧江、舒城二縣境。

     3子孔執舒子平:成嘉逮着舒國的君長叫平。

     4及宗子,遂圍巢:同宗君的君長,就把巢國圍住了。

     今譯 楚國令尹大孫伯死了,成嘉接着他做令尹。

    各舒國全都背叛了楚國。

    夏天,成嘉把舒子平同宗子全逮着,就圍了巢國。

     經秋,滕子來朝。

     傳秋,滕昭公來朝,亦始朝公也1。

     今注 1始朝公也:也是開始來朝見魯文公。

     今譯 秋天,滕昭公來魯國朝見,也是開始朝見魯文公。

     經秦伯使術來聘。

     傳秦伯使西乞術來聘,且言将伐晉。

    襄仲辭玉1曰:“君不忘先君之好,照臨魯國,鎮撫其社稷,重之以大器2,寡君敢辭玉。

    ”對曰:“不腆敝器,不足辭也3。

    ”主人三辭,賓客曰4:“寡君願徼福于周公魯公以事君,不腆先君之敝器5,使下臣緻諸執事,以為瑞節6。

    要結好命,所以借寡君之命,結二國之好,是以敢緻之。

    ”襄仲曰:“不有君子,其能國乎?國無陋矣7。

    ”厚賄之。

     今注 1襄仲辭玉:公子遂辭謝玉器不受。

     2重之以大器:大器是指玉做的圭璋之類的東西。

     3不腆敝器,不足辭也:不豐富的壞玉器,這不值得辭謝。

     4賓客曰:石經、宋本淳熙本、嶽本足利本,客作荅。

     5不腆先君之敝器:因為在出聘以前,必定先告于宗廟,所以稱為先君之敝器。

     6使下臣緻諸執事,以為瑞節:使我将它送到掌事人的手中,以作為祥瑞的信物。

     7不有君子,其能國乎?國無陋矣:要沒有這種外交人才,還能維持國家嗎?所以這種國家,并不會簡陋。

     今譯 秦伯派西乞術來聘問,并且說将伐晉國。

    公子遂辭謝他所送的玉,說:“貴國國君不忘與先君的友好,光臨魯國,鎮撫我們的國家,十分厚重地贈給大的玉器,寡君不敢接受玉。

    ”西乞術回答說:“不值錢的玉器,你不要推辭。

    ”主人三次辭讓,客人說:“寡君願意在周公魯公這裡求取福祿以侍奉貴國國君,所以用不值錢先君的玉器,派遣下臣緻送給執事,作為祥瑞的信物。

    相約友好,所以借寡君的命令,結兩國的要好,所以敢把這玉緻送。

    ”公子遂說:“沒有這種外交人才,還能夠立國嗎?秦國不會簡陋了。

    ”就用重禮贈送給西乞術。

     經冬十有二月戊午,晉人、秦人戰于河曲。

     傳秦為令狐之役故,冬,秦伯伐晉,取羁馬1,晉人禦之,趙盾将中軍,荀林父佐之,郤缺将上軍,臾骈佐之2,栾盾3将下軍,胥甲佐之4。

    範無恤禦戎,以從秦師于河曲。

    臾骈曰:“秦不能久,請深壘固軍以待之。

    ”從之,秦人欲戰,秦伯謂士會曰:“若何而戰?”對曰:“趙氏新出其屬曰臾骈,必實為此謀,将以老我師也5!趙有側室曰穿,晉君之婿也。

    有寵而弱,不在軍事6,好勇而狂7,且惡臾骈之佐上軍也,若使輕者肆焉,其可8!”秦伯以璧祈戰于河9,十二月戊午,秦軍掩晉上軍,趙穿追之不及。

    反怒曰:“裹糧坐甲,固敵是求,敵至不擊,将何俟焉10?”軍吏曰:“将有待也11。

    ”穿曰:“我不知謀。

    将獨出。

    ”乃以其屬出。

    宣子曰:“秦獲穿也,獲一卿矣12!秦以勝歸,我何以報?”乃皆出戰交綏13。

    秦行人夜戒晉師曰:“兩君之士,皆未憖也14,明日請相見也!”臾骈曰:“使者目動而言肆,懼我也15,将遁矣,薄諸河必敗之。

    ”胥甲趙穿當軍門呼曰:“死傷未收而棄之,不惠也16。

    不待期而薄人于險,無勇也17。

    ”乃止,秦師夜遁,複侵晉入瑕18。

     今注 1羁馬:晉邑《寰宇記》:“名涉邱,今山西永濟縣南三十六裡,有羁馬城。

    ” 2臾骈佐之:臾骈替代荀林父。

     3栾盾:是栾枝的兒子。

    是替代先蔑的位置。

     4胥甲佐之:胥甲是胥臣的兒子,替代先都的位置。

     5趙氏新出其屬曰臾骈,必實為此謀,将以老我師也:趙盾新派出他的部屬叫臾骈,必定是他的計劃,使我們的軍心變老。

     6有寵而弱,不在軍事:他得到晉君的寵愛而年青,不懂得作戰的事情。

     7好勇而狂:喜歡打仗而又狂妄無知。

     8若使輕者肆焉,其可:肆是去挑戰而又後退。

    要使一個輕銳的人去挑戰,那就可以。

     9秦伯以璧祈戰于河:秦康公拿玉璧向河水祈求戰勝。

     10裹糧作甲,固敵是求,敵至不擊,将何俟焉:吃着糧食,穿着鐵甲,這是專門為着得到敵人,敵人來了而不打他,還等什麼呢? 11将有待也:因為是等到可以的時候再說。

     12秦獲穿也,獲一卿矣:秦國如果得到趙穿,這等于得到晉國一個卿。

     13“秦以勝歸,我何以報?”乃皆出戰交綏:秦國戰勝回去,我怎樣報告國家?于是全體出去作戰。

    交綏,就是兩方面一交戰就後退。

     14兩君之士,皆未憖也:憖方言說等于傷,兩方面的人全沒有受傷。

     15使者目動而言肆,懼我也:秦國派來的人,眼睛亂動,表示心在不安,而說的話非常之狂,可見他是怕我。

     16死傷未收而棄之,不惠也:死傷的人沒有收埋起來,而遺棄他們,這是沒有恩義。

     17不待期而薄人于險,無勇也:秦國本來約着明天打仗,而現在不等到明天,又在河邊險要的地方去打,這是沒有勇氣。

     18秦師夜遁,複侵晉入瑕:秦軍趁夜逃走,又侵了晉國,到瑕這個城。

    瑕是晉地,在今河南省閻鄉縣西。

     今譯 秦人因為令狐那次戰敗的緣故,冬天秦伯便領兵來伐晉,取了晉國羁馬的地方。

    晉人出兵抵禦他,趙盾帶了中軍,荀林父幫着他,郤缺帶了上軍,臾骈幫着他,栾盾帶了下軍,胥臣幫着他,範無恤做駕戎車的,在河曲迎戰秦軍。

    臾骈說:“秦兵不能久留的,隻請開深壕溝,高築營壘,堅固的屯紮住,等到秦兵自己退去的時候,再攻擊。

    ”趙盾聽從他的意見,不同秦國開戰。

    秦人要想速戰,秦伯問士會說:“怎樣可以使晉人出戰呢?”士會說:“趙盾屬下的大夫,新出來佐上軍的,名叫臾骈,一定是他想出這法子的,他是要使我們久駐在外感到疲乏!趙氏有個側室的子弟,名叫趙穿,是晉君的女婿,很有榮寵,但是年紀還輕,不知道什麼是軍事,喜歡勇武又很輕狂,并且恨臾骈擔任上軍佐。

    如果差輕銳的兵士去激怒他,或者可以一戰的。

    ”秦伯便用璧玉向黃河祈求戰勝。

    十二日戊午那天,秦伯聽了士會的計策,差輕銳的兵士去攻打晉國的上軍,上軍不出動,隻有趙穿獨自追擊,沒有追上,回去便大怒說:“帶着糧食披着甲衣,不過是要抵禦敵人,如今敵人來了,卻不去追擊,還等什麼呢?”軍吏回答說:“要等候可擊的機會呢!”趙穿說:“我不懂什麼計謀,我要獨自出戰了。

    ”就領了自己的屬下人出去。

    趙盾說:“秦國如果捉住了趙穿,便是捉得我們一個卿了,秦國若因此得勝回去,我們怎樣回報國家?”就大家出戰,兩邊都接戰了一下便退。

    秦國的軍使夜間約晉師說:“我們兩軍的兵士都沒有受傷,隻等明天再請相會吧!”臾骈說:“秦國軍使眼睛動,言語很放肆,他在懼我了,怕要逃走了。

    我隻逼他們到黃河邊,一定可打敗他的。

    ”胥甲、趙穿兩人,立在軍門前大叫說:“死的傷的還沒有收拾,卻丢掉他去追趕敵人,這是沒有恩義了。

    不等到相約的時候,卻去逼人家于險要地方,這便是沒有勇武了。

    ”晉師便停止不進。

    秦兵果然趁夜間逃走,又侵掠晉地,進了瑕那地方。

     經季孫行父帥師城諸及郓。

     傳城諸1,及郓2,書時也。

     今注 1諸:今山東諸城縣西南,一名季孫城。

     2郓:《一統志》說:“今山東沂水縣東北四十裡,有員亭,在沭水西岸,即郓城也,是為東郓。

    ”又成四年城郓,是為西郓。

     今譯 修理諸城同郓城,《春秋》上有記載,因為合于時宜。

     文公十三年(公元前六一四年) 經十有三年春王正月。

     傳十三年春,晉侯1使詹嘉2處瑕以守桃林之塞3。

    晉人患秦之用士會也,夏,六卿4相見于諸浮5。

    趙宣子曰:“随會在秦,賈季在狄6,難日至矣,若之何?”中行桓子7曰:“請複8賈季,能外事9,且由舊勳10。

    ”郤成子曰:“賈季亂,且罪大11。

    不如随會,能賤而有恥,柔而不犯12,其知足使13也,且無罪14。

    ”乃使魏壽餘15僞以魏叛者以誘士會,執其帑16于晉,使夜逸。

    請自歸于秦17。

    秦伯許之。

    履士會之足于朝18,秦伯師于河西19,魏人在東20,壽餘曰:“請東人之能與夫二三有司言者,吾與之先21。

    ”使士會22,士會辭曰:“晉人,虎狼也,若背其言,臣死,妻子為戮,無益于君,不可悔也23。

    ”秦伯曰:“若背其言,所不歸爾帑者,有如河24。

    ”乃行。

    繞朝25贈之以策26,曰:“子無謂秦無人,吾謀适不用也27。

    ”既濟,魏人噪而還28。

    秦人歸其帑29,其處者為劉氏30。

     今注 1晉侯:晉靈公。

     2詹嘉:是晉大夫。

     3桃林之塞:《地理通釋》說:“自潼關至函谷關曆陝華二州之地,俱謂之桃林塞。

    今陝西華陰縣以東,河南靈寶縣以西皆是也。

    ”《水經注》:“謂桃林在河南阌鄉縣南谷中。

    ” 4六卿:就是中軍、上軍、下軍各将佐。

     5諸浮:晉地,六卿相見當在晉都城左近的地方。

     6随會在秦,賈季在狄:随會即士會他在秦國,賈季即狐射姑,他逃到狄國。

     7桓子:就是荀林父。

     8請複:請狐射姑回國。

     9能外事:能夠懂得外邊的事情。

     10且由舊勳:并且由于狐偃從亡晉文公的舊功勞。

     11賈季亂,且罪大:賈季作亂,并且有殺陽處父的罪狀。

     12不如随會,能賤而有恥,柔而不犯:不如随會好,能夠做低賤的事而知羞恥,能夠和柔,而不可以用不義的事情來侵犯他。

     13其知足使:并且他的智慧足夠使用。

     14且無罪:是趙盾派他到秦國迎接公子雍的,他并沒有罪。

     15魏壽餘:畢萬的後人。

     16執其帑:晉國把他的妻子逮起來。

     17請自歸于秦:自己要求逃到秦國去。

     18履士會之足于朝:偷着踐踩士會的腳在秦國的朝廷上。

     19秦伯師于河西:秦伯就把軍隊擺在黃河的西岸,以預備偷襲魏地,魏在今山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