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關燈
小
中
大
文公上
文公元年(公元前六二六年)
經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1。
今注 1公即位:公指文公,名興,僖公的兒子,他的母親為聲姜,據谥法“慈惠愛民曰文”,又“忠信接禮曰文”。
即位是行即位的典禮。
此經無傳。
今譯 文公元年春王正月,文公即位。
經二月癸亥,日有食之1。
< 今注 1二月癸亥,日有食之:這二月初一不寫朔,這是史官的過失。
今譯 二月癸亥,魯國有日食。
經天王使叔服來會葬。
傳元年春,王使内史叔服來會葬1,公孫敖2聞其能相人也,見其二子焉3。
叔服曰:“谷也食子,難也收子4。
谷也豐下,必有後于魯國5。
” 今注 1王使内史叔服來會葬:内史是官名,叔服是人名,來會同舉行葬禮。
2公孫敖:是慶父的兒子。
3聞其能相人也,見其二子焉:聽說他能夠給人相面,就使他的兩個兒子來見叔服。
4谷也食子,難也收子:谷是孟文伯,難是孟惠叔。
谷可以奉承你的祭祀,難可以葬你。
難音同挪。
5谷也豐下,必有後于魯國:谷的面貌下邊,他的子孫必定能在魯國有後代。
今譯 周天王叫内史叔服參加僖公的葬禮,公孫敖聽說他能夠給人相面,使他的兩個兒子去看他。
叔服就說:“谷可以供奉祭祀,難能夠給你下葬,谷的臉下邊很豐滿,必定在魯國有後人。
” 傳于是閏三月非禮也1。
先王之正時也,履端于始,舉正于中,歸餘于終2。
履端于始,序則不愆3,舉正于中,民則不惑4,歸餘于終,事則不悖5。
今注 1于是閏三月非禮也:照曆法上說,閏月應當在僖公末年。
現在改在今年三月立閏,所以說不合禮。
2先王之正時也,履端于始,舉正于中,歸餘于終:先王在規正曆法的時候,在每年最初,把正月擺在開始,而把以後的時間皆合于中氣,然後将剩餘的日子歸到末了,成為閏月。
3履端于始,序則不愆:把正月擺在開頭,前後各月的次序就不會有錯亂。
4舉正于中,民則不惑:把各月皆合于中氣,寒暑皆不失掉常态,人民就沒有疑惑了。
5歸餘于終,事則不悖:把剩下的日子歸到末了,事實全沒有變化,所以并沒有悖亂。
今譯 這時間有閏三月,這是不合于禮的。
先王規正曆法,每年最初把正月擺在開始,以後各月皆合于中氣,而把剩下的日子擱到末了,把正月擺在開頭,四時的次序就不會錯亂,各月份都合中氣,人民就不會疑惑,把剩餘的日子擱到末了,事情就不會悖亂。
經夏四月丁巳,葬我君僖公。
傳夏四月丁巳,葬僖公1。
今注 1夏四月丁巳,葬僖公:杜預說:“這條傳的後邊已見僖公三十三年末。
” 今譯 夏天四月丁巳,給僖公舉行葬禮。
經天王使毛伯來錫公命。
傳王使毛伯衛來錫公命1,叔孫得臣如周拜2。
今注 1王使毛伯衛來錫公命:毛國伯爵現在為王卿士,毛是伯爵,名衛。
凡是諸侯即位的時候,周天子必定賞賜給他命圭。
2叔孫得臣如周拜:叔孫得臣就到周國都城去拜謝。
今譯 周天王派毛伯衛來賞賜魯文公的命圭。
叔孫得臣就到周國王城去拜謝。
經晉侯伐衛。
傳晉文公之季年,諸侯朝晉,衛成公不朝1,使孔達侵鄭2,伐綿訾及匡3。
晉襄公既祥4,使告于諸侯伐衛,及南陽5。
先且居曰:“效尤禍也6。
請君朝王,臣從師7。
”晉侯朝王于溫,先且居、胥臣伐衛8。
五月辛酉,朔,晉師圍戚9,六月戊戌取之,獲孫昭子10。
衛人使告于陳,陳共公曰:“更伐之,我辭之11。
”衛孔達帥師伐晉。
君子以為古12,古者越國而謀13。
今注 1衛成公不朝:衛成公不到晉國去朝見。
2使孔達侵鄭:孔達是衛國大夫。
3伐綿訾及匡:江永說:“綿訾,當與匡接近。
”《水經注》說:“濮水又東迳匡城北,孔子去衛适陳,遇難于匡者也。
《一統志》:‘匡在今河北長垣縣西南十五裡。
’” 4晉襄公既祥:晉襄公經過他父親晉文公的祥祭以後。
按《儀禮疏》:“自祔以後十三月小祥。
” 5南陽:現今河内的地方。
6效尤禍也:仿效錯誤,這是一種禍害。
因為衛國不朝晉侯,假使晉國也不朝周王,那就等于效尤。
7臣從師:我去領兵打衛國。
8先且居、胥臣伐衛:且音疽。
晉國的統帥,他領着軍隊去伐衛國。
9戚:明《一統志》:“在今河北濮陽縣北七裡,有古戚城。
” 10孫昭子:衛大夫,他是守戚的大夫。
11更伐之,我辭之:你去伐晉國,我來跟他們說。
12君子以為古:君子以為這屬于粗心大意。
13古者越國而謀:粗心指的是讓别的國家為自己出主意。
今譯 在晉文公晚年的時候,諸侯全到晉國朝見,唯獨衛成公不去朝見,并且派孔達侵略鄭國,進攻綿訾同匡這兩地。
晉襄公過了他父親晉文公的祥祭之後,叫人告訴諸侯們伐衛,打到南陽。
先且居說:“仿效錯誤是禍害,請你朝見周王,我率領着軍隊去伐衛國。
”晉襄公到溫這地方去朝見周王,先且居同胥臣讨伐衛國。
五月辛酉朔,晉國軍隊圍了衛國戚這地方。
六月戊戌占領了該地,捕獲孫昭子。
衛人叫人向陳國求救,陳共公說:“你去伐他,我去跟他們說。
”衛國孔達就率領軍隊伐晉國,君子以為這很粗心大意,粗心是指讓别的國家為自己出主意。
經秋,公孫敖會晉侯于戚。
傳秋,晉侯疆戚田1,故公孫敖會之2。
今注 1秋,晉侯疆戚田:晉侯強占衛國戚的田地,将它劃為自己的疆界。
2公孫敖會之:魯大夫去跟他開會。
今譯 秋天,晉襄公強占衛國戚的地方的田地,所以,魯國大夫公孫敖就拜會于他。
經冬,十月丁未,楚世子商臣弑其君。
傳初,楚子1将以商臣2為大子,訪諸令尹子上。
子上曰:“君之齒未也3,而又多愛,黜乃亂也4。
楚國之舉,恒在少者5。
且是人也,蠭目而豺聲,忍人也6,不可立也。
”弗聽。
既又欲立王子職7而黜大子商臣。
商臣聞之而未察8,告其師潘崇9曰:“若之何而察之?”潘崇曰:“享江芈而勿敬也10。
”從之。
江芈怒曰:“呼11!役夫12,宜君王之欲殺女而立職也。
”告潘崇曰:“信矣。
”潘崇曰:“能事諸乎13?”曰:“不能。
”“能行乎14?”曰:“不能。
”“能行大事乎15?”曰:“能。
”冬十月,以宮甲16圍成王。
王請食熊蹯而死17,弗聽。
丁未,王缢,谥之曰靈18,不瞑19,曰成,乃瞑20。
穆王立,以其為大子之室與潘崇21,使為大師,且掌環列之尹22。
今注 1楚子:楚成王。
2商臣:楚穆王。
3君之齒未也:你的年歲尚沒有老。
齒等于年。
4而又多愛,黜乃亂也:你有很多喜愛的妃嫔,如果立了一個太子,再廢他,那就會發生亂事。
5楚國之舉,恒在少者:楚國的習慣,所立的常是年輕的兒子。
6且是人也,蠭目而豺聲,忍人也:并且這個人眼睛鼓起來,而有豺狼的聲音,是很狠的人。
7王子職:王子是商臣的庶弟。
8未察:并沒有确定。
9潘崇:是楚大夫,穆王的老師。
10享江芈而勿敬也:江芈是楚成王的妹妹,嫁給江國。
你請江芈吃飯而不要對她恭敬。
11呼:一種罵人的聲音。
12役夫:是職業賤的人。
13能事諸乎:能不能侍奉王子職? 14能行乎:能不能逃到别的國家去? 15能行大事乎:大事指的是弑君。
16宮甲:太子住的宮的軍隊。
17王請食熊蹯而死:因為熊蹯很難熟,所以楚成王一再拖時間,以等着救援。
18王缢,谥之曰靈:成王上了吊,給他壞的谥号,叫靈。
19不瞑:不閉上眼。
20曰成,乃暝:将谥号改為成,就閉上眼了。
21以其為大子之室與潘崇:将他做太子的時候所住的房子給潘崇。
22使為大師,且掌環列之尹:使他成為太師,掌管王宮衛隊。
大音泰。
今譯 最初的時候,楚成王想立商臣做太子,就此訪問令尹子上,子上說:“你的年紀尚輕,而且又有很多寵愛的嫔妃,如立太子以後再改變,就變成亂事。
楚國立太子,常常立年輕的人。
商臣眼睛鼓出,而有豺狼的聲音,這是一個狠心的人,不可以立。
”楚成王不聽。
後來又想立王子職,把太子商臣廢掉。
商臣聽說了,但是未能确定,告訴他的師父潘崇說:“怎麼樣能夠确定呢?”潘崇說:“宴請你的姑母江芈,而對她不要恭敬。
”就照這樣辦了。
江芈就發怒了說:“啊,你這個賤人,所以君王想廢了你,而立王子職。
”商臣就告訴潘崇說:“确定了。
”潘崇說:“你能夠侍奉王子職嗎?”回答說:“不能夠。
”“能夠出奔到外國嗎?”又回答說:“也不能夠。
”“能夠辦大事情嗎?”回答說:“可以。
”冬天十月,用太子宮中的軍隊包圍了成王,王要求吃了熊掌再死,想以此拖延時間,商臣不聽。
丁未,楚成王上吊。
給他谥号叫作靈,他不閉眼,叫作成,他方才閉眼。
穆王立了以後,把當太子時所住的房屋給潘崇,叫他做太師的官,并且掌握着宮中的軍隊。
經公孫敖如齊。
傳穆伯如齊,始聘焉,禮也1。
凡君即位,卿出并聘。
踐修舊好,要結外援2,好事鄰國,以衛社稷,忠信卑讓之道也3。
忠,德之正也;信,德之固也;卑讓,德之基也4。
今注 1穆伯如齊,始聘焉,禮也:穆伯是公孫敖,到齊開始聘問,這是合于禮的。
2踐修舊好,要結外援:這是為修整舊的盟好,團結外援。
3好事鄰國,以衛社稷,忠信卑讓之道也:跟鄰國要好,以保衛國家,這是忠誠信實而禮讓的道理。
4忠,德之正也;信,德之固也;卑讓,德之基也:忠,是德行的純正;信,是德行的固守;卑讓,是德行的根基。
今譯 公孫敖到齊國去,開始聘問,這是合于禮的。
凡是君即位以後,卿就出國聘問。
為的是修舊好,團結外援,對鄰國示好,以保衛國家,這是忠信卑讓的道理。
忠是德行的純正,信是德信的穩固,卑讓是德行的根基。
傳殽之役,晉人既歸秦帥,秦大夫及左右皆言于秦伯曰:“是敗也,孟明之罪也,必殺之。
”秦伯曰:“是孤之罪1也。
周芮良夫之詩2曰:‘大風有隧,貪人敗類3,聽言則對,誦言如醉4,匪用其良,覆俾我悖5。
’是貪故也6,孤之謂矣。
孤實貪以禍夫子7,夫子何罪?”複使為政。
今注 1是孤之罪:這是我的錯誤。
2芮良夫之詩:芮良夫是周大夫芮伯,這是刺周厲王的事。
3大風有隧,貪人敗類:杜注:“隧,蹊徑也,周大夫芮伯刺厲王,言貪人之敗善類,若大風之行,毀壞衆物,所在成蹊徑。
” 4聽言則對,誦言如醉:意思說昏亂的君王,聽見道聽途說的話,就可以答對,但是如果人家給他讀書典的話,他就如同喝醉的人不細聽。
5匪用其良,覆俾我悖:我不聽良臣的話,使我做的事情等于背亂。
6是貪故也:這是因為貪心的緣故。
7孤實貪以禍夫子:夫子指孟明。
我實在貪心,因而害了孟明。
今譯 在殽的戰役之後,晉國人既然放回三個秦國将帥,秦大夫同秦穆公的左右,全對秦穆公說:“這個敗仗是孟明的罪過,必須要殺掉他。
”秦穆公說:“這是我的罪過。
從前周代的芮良夫有詩說:‘大風迅猛地将一切摧毀,貪婪的人把善良屏退,昏亂的君聽見道聽途說的話就高興,聽見典雅的話,就如喝醉酒一樣,我不聽良臣的話,就使我做的事情等于悖亂。
’這是貪的緣故,說的就是我呀。
我實在是貪,害了孟明,孟明有何罪呢?”就叫他重新掌握政權。
文公二年(公元前六二五年) 經二年春王二月甲子,晉侯及秦師戰于彭衙,秦師敗績。
傳二年春,秦孟明視帥師伐晉,以報殽之役。
二月,晉侯禦之。
先且居将中軍,趙衰佐之1。
王官無地禦戎2,狐鞫居3為右。
甲子,及秦師戰于彭衙4。
秦師敗績。
晉人謂秦:“拜賜之師5。
”戰于殽也,晉梁弘禦戎,萊駒為右。
戰之明日,晉襄公縛秦囚,使萊駒以戈斬之。
囚呼,萊駒失戈。
狼瞫6取戈斬囚,禽之以從公乘,遂以為右。
箕之役,先轸黜之7,而立續簡伯。
狼瞫怒。
其友曰:“盍死之。
”瞫曰:“吾未獲死所8。
”其友曰:“吾與女為難9。
”瞫曰:“《周志》10有之,勇則害上,不登于明堂11。
死而不義,非勇也。
共用12之謂勇。
吾以勇求右,無勇而黜,亦其所也。
謂上不我知,黜而宜,乃知我矣13。
子姑待之。
”及彭衙,既陳,以其屬馳秦師死焉。
晉師從之,大敗秦師。
君子謂狼瞫于是乎君子14,《詩》曰:“君子如怒,亂庶遄沮15。
”又曰:“王赫斯怒,爰整其旅16。
”怒不作亂,而以從師17,可謂君子矣。
秦伯猶用孟明,孟明增修國政18,重施于民。
趙成子19言于諸大夫曰:“秦師又至,将必辟之20,懼而增德,不可當也21。
《詩》曰:‘毋念爾祖,聿修厥德22。
’孟明念之矣,念德不怠,其可敵乎23?” 今注 1趙衰佐之:趙衰為中軍佐,替代郤溱。
2王官無地禦戎:王官是氏,無地是人名,禦戎是軍車。
3狐鞫居:即續簡伯,鞫音居。
4彭衙:秦邑,即陝西白水縣東北之衙縣故城,今為彭衙堡。
5拜賜之師:因為當時孟明被秦國放歸的時候曾經說:“三年将拜君賜。
” 6狼瞫:是晉國的勇士。
瞫音審。
7先轸黜之:先轸就把狼瞫免職。
8吾未獲死所:我還沒得到死的地方。
9吾與女為難:我跟你去造反。
10《周志》:周國的志書。
11勇則害上,不登于明堂:勇敢而又害了上邊的人,就不會到明堂去受降賜。
12共用:以死力來供給國家的用途。
13黜而宜,乃知我矣:現在我被免職是很合理的,上邊已經知道我。
14君子謂狼瞫于是乎君子:因為狼瞫先攻擊秦師而死。
晉師跟着他打了勝仗,所以君子說狼瞫等于是個君子。
15君子如怒,亂庶遄沮:見《詩經·小雅·節南山之什·巧言》篇。
意思說君子要發了怒,戰亂就可以停止。
16王赫斯怒,爰整其旅:見《詩經·大雅·文王之什·皇矣》篇。
意思說文王要是發起脾氣來整頓他的軍隊,就要讨伐禍亂了。
17怒不作亂,而以從師:發怒而不為禍亂,反倒遵從軍隊的辦法。
18增修國政:孟明就修整秦國的政治,特别加重對人民的施舍。
19趙成子:即趙衰。
20秦師又至,将必辟之:秦國的軍隊又要來了,我們隻好躲避。
21懼而增德,不可當也:他害怕,增加了德行,那是不可以抵抗的。
22《詩》曰:“毋念爾祖,聿修厥德”:這是《詩經·大雅》的一篇,意思說,你要時常想念你的祖先文王之德,來修明自己的德行。
23念德不怠,其可敵乎:思念德行,永遠不停止,那怎樣能夠抵擋。
今譯 文公二年春王二月,秦國孟明視率領軍隊去伐晉國,用以報複殽的戰役。
二月,晉襄公率兵去抵禦,先且居率領中軍,趙衰佐助他,王官無地趕着車,狐鞫居作車右。
甲子這天,同秦國的軍隊在彭衙開戰,秦國大敗,晉國人稱秦軍為“道謝的軍隊”。
以前在殽打仗的時候,晉國梁弘趕着車,萊駒作車右。
作戰的第二天,晉襄公綁着秦人,使萊駒用戈殺他,囚徒大叫,使萊駒失了戈,狼瞫取起戈就将囚徒殺掉,擒萊駒,更登上公的車,就成了晉襄公的車右。
箕那次戰役,先轸将狼瞫免職,更以續簡伯為車右。
狼瞫生了氣,他的朋友說:“何不去死呢?”他說:“我不知往哪裡去死。
”他的朋友又說:“我同你一起發難,去殺先轸。
”狼瞫就說:“周國的志書上說,勇敢而又殺了上邊的人,他死了以後就不能登上明堂。
死了而不合義禮這不是勇敢。
為國家來拼命這叫作勇。
我是拿勇敢來得到車右,沒有勇敢而被免職,這是很合理的。
說是上邊人不知道我,把我免職是應該的,就是了解我了。
你就慢慢地看着吧。
”到了彭衙,擺成陣勢,帶着他的屬兵,攻打秦國軍隊戰死了。
晉國軍隊跟上去,把秦國軍隊打敗了。
君子說狼瞫這個人是個君子。
《詩經·小雅》說過,君子若發怒,亂就可以止住。
又說:文王要發怒,整理他的軍隊,就可以讨伐禍亂了。
發怒而不作亂反倒領着兵,可以說是君子了。
秦穆公仍舊用孟明,孟明就修整秦國的政治,特别加重對人民的施舍。
趙衰對晉國大夫們說:“秦國軍隊假設又來,我們必定要躲避,害怕而增加德行,這是不可以抵擋的。
《詩經·大雅》說:‘你要時常想念祖先文王之德,修明自己的德行。
’孟明是記住這詩了,記住修德又不懈怠,這還能夠抵擋嗎?” 經丁醜,作僖公主。
傳丁醜,作僖公主,書不時也1。
今注 1作僖公主,書不時也:按:僖公葬已過十個月方才作神主牌,所以說是不合時候。
今譯 丁醜這天,作僖公的神主牌,這是表示不合于時候。
經三月乙巳,及晉處父盟。
傳晉人以公不朝來讨,公如晉。
夏四月己巳,晉人使陽處父盟公以恥之1,書曰及晉處父盟,以厭之也2,适晉不書,諱之也。
今注 1晉人使陽處父盟公以恥之:陽處父是晉大夫。
使他與魯君盟誓,以羞辱魯君。
2以厭之也:為的用以表示對他讨厭。
今譯 晉國人因為文公不去朝見,就來讨伐魯國,文公就到晉國去了。
夏四月己巳,晉人叫陽處父來與公盟誓,這是為的羞辱魯國。
《春秋》上寫着同晉國處父盟誓,這表示對晉國人的厭惡。
到晉國去不寫到《春秋》上,這是避諱的緣故。
經夏六月,公孫敖會宋公、陳侯、鄭伯、晉士縠盟于垂隴。
傳公未至,六月,穆伯會諸侯及晉司空士縠1盟于垂隴2,晉讨衛故也。
書士縠,堪其事也3。
陳侯為衛請成于晉,執孔達以說4。
今注 1司空士縠:晉國的司空是官名,士縠是士的兒子。
2盟于垂隴:垂隴是鄭地,在今河南省廣武縣,東北
今注 1公即位:公指文公,名興,僖公的兒子,他的母親為聲姜,據谥法“慈惠愛民曰文”,又“忠信接禮曰文”。
即位是行即位的典禮。
此經無傳。
今譯 文公元年春王正月,文公即位。
經二月癸亥,日有食之1。
< 今注 1二月癸亥,日有食之:這二月初一不寫朔,這是史官的過失。
今譯 二月癸亥,魯國有日食。
經天王使叔服來會葬。
傳元年春,王使内史叔服來會葬1,公孫敖2聞其能相人也,見其二子焉3。
叔服曰:“谷也食子,難也收子4。
谷也豐下,必有後于魯國5。
” 今注 1王使内史叔服來會葬:内史是官名,叔服是人名,來會同舉行葬禮。
2公孫敖:是慶父的兒子。
3聞其能相人也,見其二子焉:聽說他能夠給人相面,就使他的兩個兒子來見叔服。
4谷也食子,難也收子:谷是孟文伯,難是孟惠叔。
谷可以奉承你的祭祀,難可以葬你。
難音同挪。
5谷也豐下,必有後于魯國:谷的面貌下邊,他的子孫必定能在魯國有後代。
今譯 周天王叫内史叔服參加僖公的葬禮,公孫敖聽說他能夠給人相面,使他的兩個兒子去看他。
叔服就說:“谷可以供奉祭祀,難能夠給你下葬,谷的臉下邊很豐滿,必定在魯國有後人。
” 傳于是閏三月非禮也1。
先王之正時也,履端于始,舉正于中,歸餘于終2。
履端于始,序則不愆3,舉正于中,民則不惑4,歸餘于終,事則不悖5。
今注 1于是閏三月非禮也:照曆法上說,閏月應當在僖公末年。
現在改在今年三月立閏,所以說不合禮。
2先王之正時也,履端于始,舉正于中,歸餘于終:先王在規正曆法的時候,在每年最初,把正月擺在開始,而把以後的時間皆合于中氣,然後将剩餘的日子歸到末了,成為閏月。
3履端于始,序則不愆:把正月擺在開頭,前後各月的次序就不會有錯亂。
4舉正于中,民則不惑:把各月皆合于中氣,寒暑皆不失掉常态,人民就沒有疑惑了。
5歸餘于終,事則不悖:把剩下的日子歸到末了,事實全沒有變化,所以并沒有悖亂。
今譯 這時間有閏三月,這是不合于禮的。
先王規正曆法,每年最初把正月擺在開始,以後各月皆合于中氣,而把剩下的日子擱到末了,把正月擺在開頭,四時的次序就不會錯亂,各月份都合中氣,人民就不會疑惑,把剩餘的日子擱到末了,事情就不會悖亂。
經夏四月丁巳,葬我君僖公。
傳夏四月丁巳,葬僖公1。
今注 1夏四月丁巳,葬僖公:杜預說:“這條傳的後邊已見僖公三十三年末。
” 今譯 夏天四月丁巳,給僖公舉行葬禮。
經天王使毛伯來錫公命。
傳王使毛伯衛來錫公命1,叔孫得臣如周拜2。
今注 1王使毛伯衛來錫公命:毛國伯爵現在為王卿士,毛是伯爵,名衛。
凡是諸侯即位的時候,周天子必定賞賜給他命圭。
2叔孫得臣如周拜:叔孫得臣就到周國都城去拜謝。
今譯 周天王派毛伯衛來賞賜魯文公的命圭。
叔孫得臣就到周國王城去拜謝。
經晉侯伐衛。
傳晉文公之季年,諸侯朝晉,衛成公不朝1,使孔達侵鄭2,伐綿訾及匡3。
晉襄公既祥4,使告于諸侯伐衛,及南陽5。
先且居曰:“效尤禍也6。
請君朝王,臣從師7。
”晉侯朝王于溫,先且居、胥臣伐衛8。
五月辛酉,朔,晉師圍戚9,六月戊戌取之,獲孫昭子10。
衛人使告于陳,陳共公曰:“更伐之,我辭之11。
”衛孔達帥師伐晉。
君子以為古12,古者越國而謀13。
今注 1衛成公不朝:衛成公不到晉國去朝見。
2使孔達侵鄭:孔達是衛國大夫。
3伐綿訾及匡:江永說:“綿訾,當與匡接近。
”《水經注》說:“濮水又東迳匡城北,孔子去衛适陳,遇難于匡者也。
《一統志》:‘匡在今河北長垣縣西南十五裡。
’” 4晉襄公既祥:晉襄公經過他父親晉文公的祥祭以後。
按《儀禮疏》:“自祔以後十三月小祥。
” 5南陽:現今河内的地方。
6效尤禍也:仿效錯誤,這是一種禍害。
因為衛國不朝晉侯,假使晉國也不朝周王,那就等于效尤。
7臣從師:我去領兵打衛國。
8先且居、胥臣伐衛:且音疽。
晉國的統帥,他領着軍隊去伐衛國。
9戚:明《一統志》:“在今河北濮陽縣北七裡,有古戚城。
” 10孫昭子:衛大夫,他是守戚的大夫。
11更伐之,我辭之:你去伐晉國,我來跟他們說。
12君子以為古:君子以為這屬于粗心大意。
13古者越國而謀:粗心指的是讓别的國家為自己出主意。
今譯 在晉文公晚年的時候,諸侯全到晉國朝見,唯獨衛成公不去朝見,并且派孔達侵略鄭國,進攻綿訾同匡這兩地。
晉襄公過了他父親晉文公的祥祭之後,叫人告訴諸侯們伐衛,打到南陽。
先且居說:“仿效錯誤是禍害,請你朝見周王,我率領着軍隊去伐衛國。
”晉襄公到溫這地方去朝見周王,先且居同胥臣讨伐衛國。
五月辛酉朔,晉國軍隊圍了衛國戚這地方。
六月戊戌占領了該地,捕獲孫昭子。
衛人叫人向陳國求救,陳共公說:“你去伐他,我去跟他們說。
”衛國孔達就率領軍隊伐晉國,君子以為這很粗心大意,粗心是指讓别的國家為自己出主意。
經秋,公孫敖會晉侯于戚。
傳秋,晉侯疆戚田1,故公孫敖會之2。
今注 1秋,晉侯疆戚田:晉侯強占衛國戚的田地,将它劃為自己的疆界。
2公孫敖會之:魯大夫去跟他開會。
今譯 秋天,晉襄公強占衛國戚的地方的田地,所以,魯國大夫公孫敖就拜會于他。
經冬,十月丁未,楚世子商臣弑其君。
傳初,楚子1将以商臣2為大子,訪諸令尹子上。
子上曰:“君之齒未也3,而又多愛,黜乃亂也4。
楚國之舉,恒在少者5。
且是人也,蠭目而豺聲,忍人也6,不可立也。
”弗聽。
既又欲立王子職7而黜大子商臣。
商臣聞之而未察8,告其師潘崇9曰:“若之何而察之?”潘崇曰:“享江芈而勿敬也10。
”從之。
江芈怒曰:“呼11!役夫12,宜君王之欲殺女而立職也。
”告潘崇曰:“信矣。
”潘崇曰:“能事諸乎13?”曰:“不能。
”“能行乎14?”曰:“不能。
”“能行大事乎15?”曰:“能。
”冬十月,以宮甲16圍成王。
王請食熊蹯而死17,弗聽。
丁未,王缢,谥之曰靈18,不瞑19,曰成,乃瞑20。
穆王立,以其為大子之室與潘崇21,使為大師,且掌環列之尹22。
今注 1楚子:楚成王。
2商臣:楚穆王。
3君之齒未也:你的年歲尚沒有老。
齒等于年。
4而又多愛,黜乃亂也:你有很多喜愛的妃嫔,如果立了一個太子,再廢他,那就會發生亂事。
5楚國之舉,恒在少者:楚國的習慣,所立的常是年輕的兒子。
6且是人也,蠭目而豺聲,忍人也:并且這個人眼睛鼓起來,而有豺狼的聲音,是很狠的人。
7王子職:王子是商臣的庶弟。
8未察:并沒有确定。
9潘崇:是楚大夫,穆王的老師。
10享江芈而勿敬也:江芈是楚成王的妹妹,嫁給江國。
你請江芈吃飯而不要對她恭敬。
11呼:一種罵人的聲音。
12役夫:是職業賤的人。
13能事諸乎:能不能侍奉王子職? 14能行乎:能不能逃到别的國家去? 15能行大事乎:大事指的是弑君。
16宮甲:太子住的宮的軍隊。
17王請食熊蹯而死:因為熊蹯很難熟,所以楚成王一再拖時間,以等着救援。
18王缢,谥之曰靈:成王上了吊,給他壞的谥号,叫靈。
19不瞑:不閉上眼。
20曰成,乃暝:将谥号改為成,就閉上眼了。
21以其為大子之室與潘崇:将他做太子的時候所住的房子給潘崇。
22使為大師,且掌環列之尹:使他成為太師,掌管王宮衛隊。
大音泰。
今譯 最初的時候,楚成王想立商臣做太子,就此訪問令尹子上,子上說:“你的年紀尚輕,而且又有很多寵愛的嫔妃,如立太子以後再改變,就變成亂事。
楚國立太子,常常立年輕的人。
商臣眼睛鼓出,而有豺狼的聲音,這是一個狠心的人,不可以立。
”楚成王不聽。
後來又想立王子職,把太子商臣廢掉。
商臣聽說了,但是未能确定,告訴他的師父潘崇說:“怎麼樣能夠确定呢?”潘崇說:“宴請你的姑母江芈,而對她不要恭敬。
”就照這樣辦了。
江芈就發怒了說:“啊,你這個賤人,所以君王想廢了你,而立王子職。
”商臣就告訴潘崇說:“确定了。
”潘崇說:“你能夠侍奉王子職嗎?”回答說:“不能夠。
”“能夠出奔到外國嗎?”又回答說:“也不能夠。
”“能夠辦大事情嗎?”回答說:“可以。
”冬天十月,用太子宮中的軍隊包圍了成王,王要求吃了熊掌再死,想以此拖延時間,商臣不聽。
丁未,楚成王上吊。
給他谥号叫作靈,他不閉眼,叫作成,他方才閉眼。
穆王立了以後,把當太子時所住的房屋給潘崇,叫他做太師的官,并且掌握着宮中的軍隊。
經公孫敖如齊。
傳穆伯如齊,始聘焉,禮也1。
凡君即位,卿出并聘。
踐修舊好,要結外援2,好事鄰國,以衛社稷,忠信卑讓之道也3。
忠,德之正也;信,德之固也;卑讓,德之基也4。
今注 1穆伯如齊,始聘焉,禮也:穆伯是公孫敖,到齊開始聘問,這是合于禮的。
2踐修舊好,要結外援:這是為修整舊的盟好,團結外援。
3好事鄰國,以衛社稷,忠信卑讓之道也:跟鄰國要好,以保衛國家,這是忠誠信實而禮讓的道理。
4忠,德之正也;信,德之固也;卑讓,德之基也:忠,是德行的純正;信,是德行的固守;卑讓,是德行的根基。
今譯 公孫敖到齊國去,開始聘問,這是合于禮的。
凡是君即位以後,卿就出國聘問。
為的是修舊好,團結外援,對鄰國示好,以保衛國家,這是忠信卑讓的道理。
忠是德行的純正,信是德信的穩固,卑讓是德行的根基。
傳殽之役,晉人既歸秦帥,秦大夫及左右皆言于秦伯曰:“是敗也,孟明之罪也,必殺之。
”秦伯曰:“是孤之罪1也。
周芮良夫之詩2曰:‘大風有隧,貪人敗類3,聽言則對,誦言如醉4,匪用其良,覆俾我悖5。
’是貪故也6,孤之謂矣。
孤實貪以禍夫子7,夫子何罪?”複使為政。
今注 1是孤之罪:這是我的錯誤。
2芮良夫之詩:芮良夫是周大夫芮伯,這是刺周厲王的事。
3大風有隧,貪人敗類:杜注:“隧,蹊徑也,周大夫芮伯刺厲王,言貪人之敗善類,若大風之行,毀壞衆物,所在成蹊徑。
” 4聽言則對,誦言如醉:意思說昏亂的君王,聽見道聽途說的話,就可以答對,但是如果人家給他讀書典的話,他就如同喝醉的人不細聽。
5匪用其良,覆俾我悖:我不聽良臣的話,使我做的事情等于背亂。
6是貪故也:這是因為貪心的緣故。
7孤實貪以禍夫子:夫子指孟明。
我實在貪心,因而害了孟明。
今譯 在殽的戰役之後,晉國人既然放回三個秦國将帥,秦大夫同秦穆公的左右,全對秦穆公說:“這個敗仗是孟明的罪過,必須要殺掉他。
”秦穆公說:“這是我的罪過。
從前周代的芮良夫有詩說:‘大風迅猛地将一切摧毀,貪婪的人把善良屏退,昏亂的君聽見道聽途說的話就高興,聽見典雅的話,就如喝醉酒一樣,我不聽良臣的話,就使我做的事情等于悖亂。
’這是貪的緣故,說的就是我呀。
我實在是貪,害了孟明,孟明有何罪呢?”就叫他重新掌握政權。
文公二年(公元前六二五年) 經二年春王二月甲子,晉侯及秦師戰于彭衙,秦師敗績。
傳二年春,秦孟明視帥師伐晉,以報殽之役。
二月,晉侯禦之。
先且居将中軍,趙衰佐之1。
王官無地禦戎2,狐鞫居3為右。
甲子,及秦師戰于彭衙4。
秦師敗績。
晉人謂秦:“拜賜之師5。
”戰于殽也,晉梁弘禦戎,萊駒為右。
戰之明日,晉襄公縛秦囚,使萊駒以戈斬之。
囚呼,萊駒失戈。
狼瞫6取戈斬囚,禽之以從公乘,遂以為右。
箕之役,先轸黜之7,而立續簡伯。
狼瞫怒。
其友曰:“盍死之。
”瞫曰:“吾未獲死所8。
”其友曰:“吾與女為難9。
”瞫曰:“《周志》10有之,勇則害上,不登于明堂11。
死而不義,非勇也。
共用12之謂勇。
吾以勇求右,無勇而黜,亦其所也。
謂上不我知,黜而宜,乃知我矣13。
子姑待之。
”及彭衙,既陳,以其屬馳秦師死焉。
晉師從之,大敗秦師。
君子謂狼瞫于是乎君子14,《詩》曰:“君子如怒,亂庶遄沮15。
”又曰:“王赫斯怒,爰整其旅16。
”怒不作亂,而以從師17,可謂君子矣。
秦伯猶用孟明,孟明增修國政18,重施于民。
趙成子19言于諸大夫曰:“秦師又至,将必辟之20,懼而增德,不可當也21。
《詩》曰:‘毋念爾祖,聿修厥德22。
’孟明念之矣,念德不怠,其可敵乎23?” 今注 1趙衰佐之:趙衰為中軍佐,替代郤溱。
2王官無地禦戎:王官是氏,無地是人名,禦戎是軍車。
3狐鞫居:即續簡伯,鞫音居。
4彭衙:秦邑,即陝西白水縣東北之衙縣故城,今為彭衙堡。
5拜賜之師:因為當時孟明被秦國放歸的時候曾經說:“三年将拜君賜。
” 6狼瞫:是晉國的勇士。
瞫音審。
7先轸黜之:先轸就把狼瞫免職。
8吾未獲死所:我還沒得到死的地方。
9吾與女為難:我跟你去造反。
10《周志》:周國的志書。
11勇則害上,不登于明堂:勇敢而又害了上邊的人,就不會到明堂去受降賜。
12共用:以死力來供給國家的用途。
13黜而宜,乃知我矣:現在我被免職是很合理的,上邊已經知道我。
14君子謂狼瞫于是乎君子:因為狼瞫先攻擊秦師而死。
晉師跟着他打了勝仗,所以君子說狼瞫等于是個君子。
15君子如怒,亂庶遄沮:見《詩經·小雅·節南山之什·巧言》篇。
意思說君子要發了怒,戰亂就可以停止。
16王赫斯怒,爰整其旅:見《詩經·大雅·文王之什·皇矣》篇。
意思說文王要是發起脾氣來整頓他的軍隊,就要讨伐禍亂了。
17怒不作亂,而以從師:發怒而不為禍亂,反倒遵從軍隊的辦法。
18增修國政:孟明就修整秦國的政治,特别加重對人民的施舍。
19趙成子:即趙衰。
20秦師又至,将必辟之:秦國的軍隊又要來了,我們隻好躲避。
21懼而增德,不可當也:他害怕,增加了德行,那是不可以抵抗的。
22《詩》曰:“毋念爾祖,聿修厥德”:這是《詩經·大雅》的一篇,意思說,你要時常想念你的祖先文王之德,來修明自己的德行。
23念德不怠,其可敵乎:思念德行,永遠不停止,那怎樣能夠抵擋。
今譯 文公二年春王二月,秦國孟明視率領軍隊去伐晉國,用以報複殽的戰役。
二月,晉襄公率兵去抵禦,先且居率領中軍,趙衰佐助他,王官無地趕着車,狐鞫居作車右。
甲子這天,同秦國的軍隊在彭衙開戰,秦國大敗,晉國人稱秦軍為“道謝的軍隊”。
以前在殽打仗的時候,晉國梁弘趕着車,萊駒作車右。
作戰的第二天,晉襄公綁着秦人,使萊駒用戈殺他,囚徒大叫,使萊駒失了戈,狼瞫取起戈就将囚徒殺掉,擒萊駒,更登上公的車,就成了晉襄公的車右。
箕那次戰役,先轸将狼瞫免職,更以續簡伯為車右。
狼瞫生了氣,他的朋友說:“何不去死呢?”他說:“我不知往哪裡去死。
”他的朋友又說:“我同你一起發難,去殺先轸。
”狼瞫就說:“周國的志書上說,勇敢而又殺了上邊的人,他死了以後就不能登上明堂。
死了而不合義禮這不是勇敢。
為國家來拼命這叫作勇。
我是拿勇敢來得到車右,沒有勇敢而被免職,這是很合理的。
說是上邊人不知道我,把我免職是應該的,就是了解我了。
你就慢慢地看着吧。
”到了彭衙,擺成陣勢,帶着他的屬兵,攻打秦國軍隊戰死了。
晉國軍隊跟上去,把秦國軍隊打敗了。
君子說狼瞫這個人是個君子。
《詩經·小雅》說過,君子若發怒,亂就可以止住。
又說:文王要發怒,整理他的軍隊,就可以讨伐禍亂了。
發怒而不作亂反倒領着兵,可以說是君子了。
秦穆公仍舊用孟明,孟明就修整秦國的政治,特别加重對人民的施舍。
趙衰對晉國大夫們說:“秦國軍隊假設又來,我們必定要躲避,害怕而增加德行,這是不可以抵擋的。
《詩經·大雅》說:‘你要時常想念祖先文王之德,修明自己的德行。
’孟明是記住這詩了,記住修德又不懈怠,這還能夠抵擋嗎?” 經丁醜,作僖公主。
傳丁醜,作僖公主,書不時也1。
今注 1作僖公主,書不時也:按:僖公葬已過十個月方才作神主牌,所以說是不合時候。
今譯 丁醜這天,作僖公的神主牌,這是表示不合于時候。
經三月乙巳,及晉處父盟。
傳晉人以公不朝來讨,公如晉。
夏四月己巳,晉人使陽處父盟公以恥之1,書曰及晉處父盟,以厭之也2,适晉不書,諱之也。
今注 1晉人使陽處父盟公以恥之:陽處父是晉大夫。
使他與魯君盟誓,以羞辱魯君。
2以厭之也:為的用以表示對他讨厭。
今譯 晉國人因為文公不去朝見,就來讨伐魯國,文公就到晉國去了。
夏四月己巳,晉人叫陽處父來與公盟誓,這是為的羞辱魯國。
《春秋》上寫着同晉國處父盟誓,這表示對晉國人的厭惡。
到晉國去不寫到《春秋》上,這是避諱的緣故。
經夏六月,公孫敖會宋公、陳侯、鄭伯、晉士縠盟于垂隴。
傳公未至,六月,穆伯會諸侯及晉司空士縠1盟于垂隴2,晉讨衛故也。
書士縠,堪其事也3。
陳侯為衛請成于晉,執孔達以說4。
今注 1司空士縠:晉國的司空是官名,士縠是士的兒子。
2盟于垂隴:垂隴是鄭地,在今河南省廣武縣,東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