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關燈


    彤矢是紅顔色的箭。

     9今陪臣來繼舊好:現在我來繼續舊的和好。

     10君辱贶之,其敢幹大禮以自取戾:你特别賜給我宴會,我何敢幹犯大禮,以自己取得罪。

     今譯 衛國甯速來魯國聘問,魯文公給他舉行宴會,叫樂工們歌唱《湛露》同《彤弓》兩篇詩。

    他不辭謝也不另賦旁的詩篇來答謝,魯文公派使者去私問。

    他回答說:“我以為你們在練習,歌唱到這兩篇詩。

    從前諸侯在周王那裡上朝而受政教的時候,王設宴奏樂,樂工歌唱《湛露》,就是天子在上面,諸侯聽指揮。

    諸侯反對王所恨的人而獻上他的功勞,周王就賞給他彤弓一個,彤矢一百個,玈弓矢一千,以明示慶功宴會。

    我現在來續舊的和好,你就給我這麼大的賞賜,我哪裡敢幹犯大的禮節,以自取罪戾。

    ” 經冬,十有一月壬寅,夫人風氏薨。

     傳冬,成風薨1。

     今注 1成風薨:僖公的母親即文公的祖母死了。

     今譯 冬天,僖公的母親成風死了。

     文公五年(公元前六二二年) 經五年春王正月,王使榮叔歸含且赗。

     經三月辛亥葬我小君成風。

    王使召伯來會葬。

     傳五年春,王使榮叔來含且赗1,召昭公來會葬2,禮也。

     今注 1王使榮叔來含且赗:周王派卿士榮叔來送死者口中所含的珠玉,并且贈送車馬。

     2召昭公來會葬:昭伯也是天子的卿士。

     今譯 五年春,周襄王叫周卿士榮叔來參加成風葬禮,送來死者口裡含的珠玉,且送陪葬的車馬,召昭公來參加葬禮,這是很合于禮的。

     經夏,公孫敖如晉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夏天,公孫敖到晉國去。

     經秦人入鄀。

     傳初,鄀叛楚即秦1,又貳于楚2,夏,秦人入鄀3。

     今注 1鄀叛楚即秦:鄀國背叛了楚國而聯合秦國。

     2又貳于楚:後來又聯合楚國。

     3秦人入鄀:所以秦人就侵入鄀國的都城。

     今譯 最早的時候,鄀國人對楚國反叛,而同秦國聯合,後來又跟楚國聯合,夏天,秦國人就侵入鄀國。

     經秋,楚人滅六。

     傳六人叛楚即東夷1,秋,楚成大心、仲歸2,帥師滅六。

     今注 1六人叛楚即東夷:六是偃姓國,臯陶後。

    《一統志》:“在今安徽六安縣北十三裡。

    ”六人反叛了楚國,而聯合了東方的各種夷人。

     2楚成大心、仲歸:成大心同子家。

     今譯 秋天,因為六國人對楚國反叛,聯合東夷,楚國成大心同仲歸率領軍隊滅了六國。

     傳冬,楚子燮滅蓼1,臧文仲聞六與蓼滅,曰:“臯陶庭堅不祀忽諸2,德之不建,民之無援,哀哉3。

    ” 今注 1楚子燮滅蓼:楚子燮是楚大夫,滅了蓼國。

     2臯陶、庭堅不祀忽諸:臯陶、庭堅不能受祭祀,這是忽然間的事。

     3德之不建,民之無援,哀哉:德行不建立,人民也沒有救援,這真是可哀的事情。

     今譯 冬天,楚國子燮滅了蓼,臧文仲聽見六同蓼被滅了,就說:“臯陶同庭堅忽然得不到祭祀,德行的不建立,人民也沒援助,這是悲哀的事。

    ” 傳晉陽處父聘于衛,反過甯1,甯嬴從之2及溫而還。

    其妻問之,嬴曰:“以剛。

    《商書》曰:‘沈漸剛克,高明柔克3。

    ’夫子壹之,其不沒乎!天為剛德,猶不幹時4,況在人乎?且華而不實,怨之所聚也5。

    犯而聚怨,不可以定身6。

    餘懼不獲其利,而離其難。

    是以去之。

    ”晉趙成子7、栾貞子8、霍伯9、臼季10皆卒。

     今注 1甯:《一統志》:“今河南獲嘉縣治,即古修武,亦即甯邑,晉陽處父聘于衛,反過甯,即此。

    ” 2甯嬴從之:甯嬴是晉國的大夫。

    就跟着他去了。

     3沈漸剛克,高明柔克:沈漸就是滞溺,能由剛強的人來戰勝他。

    對于高明的人要用溫柔來戰勝他。

     4夫子壹之,其不沒乎!天為剛德,猶不幹時:這位先生純為剛強,将來不得好死。

    天是以剛強為德行,但是由長長的寒暑推移,氣候永遠不一樣。

     5華而不實,怨之所聚也:并且隻開花而不結果實,這是怨所招聚的。

     6犯而聚怨,不可以定身:侵犯旁人,而得到很多怨恨,這是沒法安定身體的。

     7趙成子:晉大夫趙衰。

     8栾貞子:栾枝。

     9霍伯:先且居。

     10臼季:是胥臣。

     今譯 晉國陽處父到衛國聘問,返回晉國時,路過甯這地方,甯這地方的大夫嬴跟着他去,一直到溫這地方就回來了。

    他的夫人問他陽處父怎麼樣,甯嬴說:“太剛強了。

    《商書》說過:‘深沉的人要用剛強來克服,高明的人要用柔弱來克服。

    ’夫子個性純剛,恐怕不得善終吧。

    天有剛的德行,尚且有四時變化,何況人呢?并且華而不實,這是怨望所聚集的。

    用剛來侵犯人,又聚集很多怨恨,這是不可以安身的,我恐怕得不到好處,而反得到他的禍難,所以離開他。

    ”晉國的趙衰、栾枝、先且居以及胥臣全都死了。

     文公六年(公元前六二一年) 經六年春,葬許僖公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六年春,給許僖公下葬。

     傳六年春,晉蒐于夷,舍二軍1,使狐射姑将中軍2,趙盾佐之3。

    陽處父至自溫,改蒐于董4,易中軍5。

    陽子成季之屬也,故黨于趙氏。

    且謂趙盾能,曰:“使能,國之利也,是以上之6。

    ”宣子于是乎始為國政7,制事典8,正法罪9,辟獄刑10,董逋逃,由質要11,治舊洿12,本秩禮13,續常職14,出滞淹15,既成以授大傅陽子與大師賈佗16,使行諸晉國,以為常法17。

     今注 1晉蒐于夷,舍二軍:在僖公三十一年,晉始作五軍,現在又抛去二軍回複三軍制度。

    夷是晉地,江永以為就是莊公十九年的夷,但是程發轫教授以為不對,應該距離晉國的都城绛不遠。

     2使狐射姑将中軍:替代先且居。

    射音亦。

     3趙盾佐之:趙盾是趙衰的兒子,他替代趙衰。

     4改蒐于董:《水經注》:“涑水西迳董澤,陂南即古池,東西四裡,南北三裡,《春秋·文公六年》,蒐于董,即斯澤也。

    ” 5易中軍:改換以趙盾為中軍帥,而将狐射姑由中軍帥改成中軍佐。

     6使能,國之利也,是以上之:使派能幹的人,是國家的利益,所以把趙盾改為中軍帥,地位更高。

     7宣子于是乎始為國政:宣子是趙盾的谥号,于是開始管理國家的政治。

     8制事典:制定各種規章。

     9正法罪:使法律的輕重全都合适。

     10辟獄刑:治理刑獄事件。

     11董逋逃,由質要:清查因欠債而逃走的人,并用契約來防止逃債。

     12治舊洿:清理舊的錯誤。

     13本秩禮:分别貴同賤。

     14續常職:把所廢的官職全恢複。

     15出滞淹:選拔賢能。

     16大師賈陀:大音太。

    賈陀是曾經随着晉文公流亡在外的人。

     17以為常法:拿它作為經常的法典。

     今譯 晉國在夷這地方檢閱軍隊,去掉兩個軍,叫狐射姑為中軍将,趙盾來輔佐他。

    陽處父從溫這地方回來,改在董的地方檢閱軍隊,換了中軍的将佐。

    因為陽處父是趙衰的屬下,所以跟趙盾為黨并且說趙盾很能幹,就說:使用能幹的将領,是對國家有利的,所以把趙盾提拔為中軍帥。

    趙盾就開始管理晉國的政權,制定規章,正法律的輕重,辦理刑獄事件,清查因欠債而逃亡的人,并用契約來防止逃債,清理舊的錯誤,分别貴賤,把廢的官職更立好,又提拔賢能,新的政令法規完成以後,就交給太傅陽處父同大師賈陀,使他們在晉國行使,以為常用的法典。

     經夏,季孫行父如陳。

     傳臧文仲以陳衛之睦也,欲求好于陳1,夏,季文子聘于陳且娶焉2。

     今注 1臧文仲以陳衛之睦也,欲求好于陳:臧文仲因為陳國同衛國很和睦,所以想同陳國要好。

     2季文子聘于陳且娶焉:季文子即季孫行父,因此就往陳國聘問,并且在那裡娶陳侯的女兒。

     今譯 臧文仲因為陳國同衛國很和睦,就希望同陳國要好,夏天,季文子到陳國聘問,并且娶了陳侯的女兒回來。

     經秋,季孫行父如晉。

     經八月乙亥,晉侯卒。

     傳秦伯任好卒1,以子車氏之三子奄息、仲行、鍼虎為殉2,皆秦之良也。

    國人哀之,為之賦《黃鳥》3。

    君子曰:“秦穆之不為盟主也宜哉,死而棄民4。

    先王違世猶诒之法5而況奪之善人乎?《詩》曰:‘人之雲亡,邦國殄瘁6。

    ’無善人之謂,若之何奪之7?”古之王者知命之不長,是以并建聖哲8,樹之風聲9,分之采物10,著之話言11,為之律度12,陳之藝極13,引之表儀14,予之法制15,告之訓典16,教之防利17,委之常秩18,道之以禮則,使毋失其土宜19,衆隸賴之20,而後即命21,聖王同之22。

    今縱無法以遺後嗣,而又收其良以死23,難以在上矣24!君子是以知秦之不複東征也25。

     今注 1秦伯任好卒:任好是秦穆公的名字,他死了。

     2以子車氏之三子奄息、仲行、鍼虎為殉:子車是秦國大夫的氏,奄息、仲行、鍼虎是他族中的三個兒子,跟秦穆公一起下葬,殉是活葬的意思,這種殉葬是古代的方法,到春秋已經廢除,不過秦國是西戎化的東夷,可能在這時候,仍舊保持古代的風俗。

     3《黃鳥》:秦國人就給他賦《黃鳥》這篇詩,現見于《毛詩·秦風》中。

     4死而棄民:死了以後而抛棄了人民。

     5先王違世猶诒之法:先王死的時候,尚且留下法律。

     6人之雲亡,邦國殄瘁:這是《詩經·大雅》的一句,他說善人要死了,就使他的國家整個全像得了病一樣。

     7無善人之謂,若之何奪之:這是講沒有善人的話,為什麼還要把善人奪掉。

     8古之王者知命之不長,是以并建聖哲:古代的王者,知道命已不長,就養成很多聖哲,使他們管理人民。

     9樹之風聲:依土地同風俗建立了聲教的方法。

     10分之采物:采物指的是旗子、衣服各有不同。

     11著之話言:寫下很多好的言語。

     12為之律度:律度是指鐘律和度量。

     13陳之藝極:貢獻了很多的标準。

     14引之表儀:還給他引申出來很多威儀。

     15予之法制:給他各種法律制度。

     16告之訓典:訓典是先王所著的書冊。

     17教之防利:教他防備壞事,興發利益。

     18委之常秩:給他各官常用的職務。

     19道之以禮則,使毋失其土宜:用禮來導引他,叫他不要丢掉他這方面所應該用的事物。

     20衆隸賴之:大家全都聽從他的。

     21而後即命:然後方才死。

     22聖王同之:聖智的王跟古代一樣。

     23今縱無法以造後嗣,而又收其良以死:現在雖然沒有方法留下後來做君的人,又把他的善良的人殉葬了。

     24難以在上矣:難以在上面做君王。

     25君子是以知秦之不複東征也:所以秦國從此以後沒有辦法東征各諸侯而稱霸。

     今譯 秦穆公死了,把子車氏的三個兒子奄息、仲行、鍼虎做了殉葬的人,這三人全是秦國的傑出人物,秦國人都哀悼他們,為他們賦《黃鳥》這篇詩。

    君子說:“秦穆公不能作盟主,這是很相宜的,死了而抛棄人民。

    先王離開這個世界,尚且留下法典,何況又把國家的善人奪走呢?《詩經·大雅》說過:‘善人要死了,邦國全像得了病。

    ’這是指國家沒有善人,為什麼還要奪走他。

    ”古代的王者,知道他的壽命不能長久,所以培養很多聖哲,來管理人民,因土地風俗建立教化方法,給他們分配旌旗衣服,寫下很多善言,制作鐘律度量,貢獻了很多标準,引了很多威儀,并給他法制,告訴他先王的訓典,教給他防惡興利,還給他各官常用的職務,以禮指導他,使他不要違背了因地制宜,衆人全仰賴他,而後才死。

    聖王也和這相同。

    現在既然沒有法留給後嗣,而又讓他的良臣去死,這很難為在上做君王的人了,君子所以知道秦國不能再往東邊征伐了。

     傳秋,季文子将聘于晉,使求遭喪之禮以行。

    其人曰:“将焉用之1?”文子曰:“備豫不虞,古之善教也2,求而無之實難3,過求何害4。

    ”八月乙亥,晉襄公卒,靈公少,晉人以難故,欲立長君5,趙孟曰:“立公子雍,好善而長。

    先君愛之,且近于秦,秦,舊好也。

    置善則固,事長則順,立愛則孝,結舊則安6,為難故,故欲立長君,有此四德者,難必抒矣7。

    ”賈季8曰:“不如立公子樂9,辰嬴嬖于二君10,立其子,民必安之。

    ”趙孟曰:“辰嬴賤,班在九人11,其子何震之有12?且為二君嬖淫也13,為先君子,不能求大,而出在小國,辟也14,母淫子辟,無威,陳小而遠,無援15,将何安焉16?杜祁以君故,讓偪姞而上之17,以狄故,讓季隗而己次之,故班在四18,先君是以愛其子,而仕諸秦,為亞卿焉19。

    秦大而近,足以為援,母義子愛,足以威民20,立之,不亦可乎?”使先蔑、士會21如秦逆公子雍。

    賈季亦使召公子樂于陳,趙孟使殺諸郫22。

    賈季怨陽子之易其班也23,而知其無援于晉也24,九月,賈季使續鞫居25殺陽處父,書曰:“晉殺其大夫,侵官也。

    ” 今注 1将焉用之:有什麼用處。

     2備豫不虞,古之善教也:事先預備好了,就不會發生困難,這是古人的好教導。

     3求而無之實難:如臨時要尋找,不易得到,那就是困難。

     4過求何害:求得過分有什麼錯誤。

     5晉人以難故,欲立長君:晉人因為國家多難,所以想立年長的為君。

     6置善則固,事長則順,立愛則孝,結舊則安:立了善良的人則政治可以安穩,侍奉年長的君這是很順理的,立了先君所愛的兒子,這是很孝順,并且秦國是晉國的舊好,跟舊好的國家結合,就可以安全。

     7有此四德者,難必抒矣:有以上四種德行的人,國家的困難必定會抒除。

     8賈季:就是狐射姑。

     9公子樂:也是晉文公的兒子。

     10辰嬴嬖于二君:辰嬴是懷嬴,秦穆公的女兒先嫁晉懷公,後來秦穆公又叫她嫁給晉文公。

     11班在九人:在晉文公的各夫人中她列在第九位。

     12其子何震之有:她的兒子有什麼威力(影響力)。

     13且為二君嬖淫也:曾經為二君喜愛,這是等于淫亂。

     14而出在小國,辟也:而他出在小的陳國,這是固陋。

     15陳小而遠,無援:陳國小而且又遠,這是沒法幫助他回來的。

     16将何安焉:那麼這将何以安定。

     17杜祁以君故,讓偪姞而上之:杜祁是杜國的女孩子,祁是她的姓,以君故,是因晉襄公的緣故,使偪姞的地位在她上面。

    偪姞是偪國的女兒,姬姓,是襄公的生母。

     18以狄故,讓季隗而己次之,故班在四:季隗是狄國的女兒,文公在狄國的時候所娶,所以杜祁讓她,因而她的地位排于第四。

     19而仕諸秦,為亞卿焉:叫他到秦國做官,為第二等的卿官。

     20母義子愛,足以威民:母親謙讓,很有義氣,兒子又為父親所愛,這足以使人民威服。

     21先蔑、士會:先蔑是士伯,士會就是随季。

    全是晉大夫。

     22郫:是晉地,《一統志》:“邵原廢縣,在濟源縣西一百二十裡,古曰郫亦曰郫邵,今為邵原鎮。

    ” 23易其班也:因為怒恨陽處父将他的中軍帥變成中軍佐。

     24而知其無援于晉也:因為族人少,而又得罪人多,所以晉國沒人援助他。

     25鞫居:是狐射姑的族人。

     今譯 秋天,季文子将到晉國去聘問,讓人詢問遇見喪事應有的禮儀,然後才動身。

    他的随從說:“這哪裡有用?”文子說:“預備意外的事,是古時候的好教訓,臨時要找那是很困難,多準備一下有什麼害處。

    ”八月乙亥,晉襄公死了,他的兒子靈公年幼,晉人因為禍難的緣故,想立年長的君,趙盾說:“立文公的兒子公子雍,他喜歡善事而年長。

    先君也很喜歡他,并且他近于秦國,秦國是與晉國要好的國家。

    立一個善良的人,政局就能穩固,侍奉長君也很順理,立了先君所愛就是孝順,聯合舊的友好,就安定,因為禍難的緣故,所以想立年長的君,有了這四件事,這禍難必定可以解除了。

    ”狐射姑說:“不如立公子樂,他的母親辰嬴為兩個君所喜歡,立了她的兒子為君,人民必定安定。

    ”趙盾說:“辰嬴是很低賤的,班次在第九人,她的兒子有什麼威信?并且她是兩個君所喜歡,是淫亂的。

    公子樂為先君的兒子,不能到大國去,而出在小國,這是固陋,母親淫亂,兒子固陋,沒有威信,陳國很小而離晉國遠,沒法援助,這怎麼能使國家安定呢?杜祁因為襄公的緣故,所以使偪姞在她的上邊,因為狄國的緣故,讓季隗而自己在下邊,所以班次在第四,文公因為喜愛她的兒子,叫他到秦國做亞卿的官,秦國很大又近,可以做援助,母親很有義氣,兒子被憐愛,足以使人民畏懼,立他,不也可以嗎?”就派先蔑、士會到秦國去迎接公子雍。

    狐射姑也派人去陳國去迎接公子樂,趙盾派人在郫這地方把他殺掉。

    狐射姑因為恨陽處父換了他的班次,又知他在晉國沒有援助,九月,狐射姑使續簡伯殺了陽處父,《春秋》上寫着:“晉國殺他大夫。

    ”這是因為陽處父侵奪官職。

     經冬十月,公子遂如晉,葬晉襄公。

     經晉殺其大夫陽處父。

     經晉狐射姑出奔狄。

     傳冬十月,襄仲如晉葬襄公,十一月丙寅,晉殺續簡伯1。

    賈季奔狄2。

    宣子使臾骈送其帑3。

    夷之蒐,賈季戮臾骈,臾骈之人欲盡殺賈氏以報焉4。

    臾骈曰:“不可,吾聞前志5有之曰:‘敵惠敵怨,不在後嗣,忠之道也6。

    ’夫子禮于賈季,我以其寵報私怨,無乃不可乎?介人之寵非勇也7,損怨益仇非知也8。

    以私害公非忠也9,釋此三者,何以事夫子?”盡具其帑與其器用财賄10,親帥扞之送緻諸竟11。

     今注 1續簡伯:即續鞫居。

     2賈季奔狄:賈季即狐射姑逃到狄國去了。

     3宣子使臾骈送其帑:趙盾叫臾骈(晉大夫)把他的家産及妻子全都送到狄國去了。

     4夷之蒐,賈季戮臾骈,臾骈之人欲盡殺賈氏以報焉:在夷檢閱軍隊的時候,賈季曾經刑辱臾骈,所以臾骈的部屬就想盡殺賈氏的人報仇。

     5吾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