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關燈
小
中
大
21吾子取其麋鹿以閑敝邑:你們去拿那裡有的鹿,使我們能夠空閑些。
22若何:怎麼樣。
23鄭有備矣,不可冀也:鄭國已有了防備,不能有什麼希望。
24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我們要打它不容易戰勝,包圍他們後來軍隊難續援助,我隻好回秦國去罷! 今譯 三十三年春天,秦兵路過周朝王城的北門,軍人全都去了頭盔,跳下車來,又跳躍上車的,共有三百乘。
這時候王孫滿年紀還小,看見秦兵這樣,對周王說:“秦兵輕狂無禮,定要打敗仗的。
因為輕狂了,便少謀略,沒有禮法了,便一定疏忽,進了險地卻很疏忽,又沒有謀略,能夠不給人打敗嗎?”秦兵到了滑國,鄭國有個商人叫弦高的,正要到周朝去做買賣,路上碰到秦兵,用熟牛皮四張先獻去,随後又用牛十二頭犒賞秦國的兵士,而且說:“寡君聞知你們領了兵要來到敝邑,所以我來犒勞你們,敝邑很不富厚,但可以供給你們停留。
如果住宿着,便替你們預備一天糧米、薪菜;如果行動了,便替你們預備一夜的保衛。
”一面又派人迅速報告鄭伯。
鄭穆公聞知這事,差人去打探杞子等三大夫的館舍,他們早已裝束完備,磨快兵器,喂飽馬匹,等侯秦師了。
穆公便差皇武子辭謝秦大夫說:“你們大夫長久留在敝邑,恐怕是糧食牲畜已經吃完了,為此你們快要離去,我鄭國的有原圃和你秦國的有具圃是一樣的。
你們不妨自己去取些麋鹿,也讓敝邑略得空閑些,不知大夫等以為怎樣?”杞子聽了這話,知道密謀已經走漏,便逃奔到齊國去,逢孫、楊孫逃奔到衛國去,孟明說:“鄭國已經有了防備,無所希望了,攻它不能勝,圍住它,兵少也沒有用,我們不如回去吧!”滅了滑就回來了。
經齊侯使國歸父來聘。
傳齊國莊子1來聘,自郊勞至于贈賄2,禮成而加之以敏3,臧文仲言于公曰:“國子為政,齊猶有禮,君其朝焉4!臣聞之,服于有禮,社稷之衛也5。
” 今注 1國莊子:即國歸父。
2自郊勞至于贈賄:郊勞是來的時候迎接的禮,贈賄是送他走的禮。
3禮成而加之以敏:這各種禮成以後更加上了敏捷。
4國子為政,齊猶有禮,君其朝焉:國莊子國歸父掌政權時齊國猶能行禮,你必須要往齊國朝見。
5服于有禮,社稷之衛也:服從有禮的國家,這等于對本國的保衛。
今譯 齊國的國莊子到魯國聘問,自從郊勞到贈賄,禮節成了以後,而加上以敏捷,臧文仲對魯僖公說:“國莊子掌政權,齊國還有很多禮,你應該到齊國朝見。
我聽見說過服從有禮的國家,這是對社稷的保衛。
” 經夏四月辛巳,晉人及姜戎敗秦師于殽。
經癸巳,葬晉文公。
傳晉原轸曰:“秦違蹇叔而以貪勤民1,天奉我也2。
奉不可失,敵不可縱3,縱敵患生,違天不祥4,必伐秦師。
”栾枝曰:“未報秦施而伐其師,其為死君乎5?”先轸曰:“秦不哀吾喪而伐吾同姓6,秦則無禮,何施之為?吾聞之,一日縱敵,數世之患也7。
謀及子孫,可謂死君乎8?”遂發命,遽興姜戎9,子墨衰绖10,梁弘禦戎,萊駒為右11,夏四月辛巳,敗秦師于殽,獲百裡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以歸。
遂墨以葬文公,晉于是始墨12。
文嬴13請三帥14,曰:“彼實構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厭,君何辱讨焉,使歸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15。
”公許之16。
先轸朝,問秦囚17。
公曰:“夫人請之,吾舍之矣。
”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諸原,婦人暫而免諸國18,堕軍實而長寇仇19,亡無日矣。
”不顧而唾20。
公使陽處父追之21,及諸河,則在舟中矣。
釋左骖22,以公命贈孟明23。
孟明稽首24曰:“君之惠,不以累臣釁鼓25,使歸就戮于秦,寡君之以為戮,死且不朽26。
若從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賜27。
”秦伯素服郊次28,鄉師而哭29,曰:“孤違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
”不替孟明30,曰:“孤之過也。
大夫何罪31?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32。
” 今注 1秦違蹇叔而以貪勤民:秦國違背了蹇叔的忠谏,反因貪心想奪得鄭國而勞苦秦國的人民。
2天奉我也:這是天給我們機會。
3奉不可失,敵不可縱:給我們的機會不可失掉,對于敵人不可放縱。
4縱敵患生,違天不祥:放縱敵人禍患就會發生,違背天意,這是不祥瑞的。
5未報秦施而伐其師,其為死君乎:沒有報答秦國的施惠而反讨伐秦國的軍隊,不是違背了死去文公的心意? 6秦不哀吾喪而伐吾同姓:秦國不哀痛我們晉文公的喪事,反而讨伐我們同姓的國家鄭國。
7一日縱敵,數世之患也:一天放縱敵人這等于數世的患難。
8謀及子孫,可謂死君乎:這是對于後代子孫的謀算,怎麼能夠說我們違背文公心意。
9遽興姜戎:遽然就起用姜戎的軍隊。
按:姜戎在晉國的南部。
10子墨衰绖:子是指晉襄公,将他的喪服染成黑的顔色。
11梁弘禦戎,萊駒為右:梁弘同萊駒,皆是晉國大夫。
12晉于是始墨:晉國從此開始規定黑色為喪服。
13文嬴:秦穆公的女兒,晉文公的夫人。
14請三帥:請把孟明等三帥遣送到秦國,讓秦國處理。
15彼實構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厭,君何辱讨焉,使歸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他們實在使我們兩代君主不歡,秦國的國君若得到他們會把他們吃掉,還不滿足,你何必殺他們,使他們回到秦國去被殺,用以滿足秦君的志向,怎麼樣? 16公許之:晉襄公就準許了。
17先轸朝,問秦囚:先轸上朝,問到秦國的囚犯。
18武夫力而拘諸原,婦人暫而免諸國:晉國的軍隊用了很大的力量,方能把他們拘執在野外,而文嬴一句話,就居然能把他們放縱到晉國以外。
19堕軍實而長寇仇:毀壞了晉國的軍力,并且增長了寇仇的力量。
20不顧而唾:他就不回看襄公,而唾口水于地上。
21公使陽處父追之:陽處父是晉大夫,派他追回秦國的三将領。
22釋左骖:陽處父把他所坐的車左轅的副馬解下。
23以公命贈孟明:他拿晉襄公的命令送給孟明。
24稽首:叩頭。
25君之惠,不以累臣釁鼓:你的恩惠,不把我這個囚徒來殺害。
按:古人殺人以後,必把被殺的血塗到鼓上,所謂釁鼓。
26使歸就戮于秦,寡君之以為戮,死且不朽:使我們到秦國被殺,我們秦國的君若把我治罪,我雖然死了,死且值得。
27若從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賜:要是從你的恩惠,而免除将我們殺掉,那麼三年以後必定要報答你的賞賜。
28秦伯素服郊次:秦穆公穿着素的衣服在城外等候。
29鄉師而哭:迎着歸來的三個人,哭泣不止。
30不替孟明:不撤銷孟明的職務。
31大夫何罪:你們三位大夫有什麼罪呢?意思說過在秦穆公自己。
32吾不以一眚掩大德:一眚等于是小的過錯,等于一個人有了小病一樣,不能掩蓋打仗的大功。
按:眚是眼睛小病。
今譯 晉國大夫原轸說:“秦穆公違反了蹇叔的忠谏,反而因貪心想奪得鄭國而勤勞他的人民,這是天給我勝秦的機會,天賜的機會不可錯過,敵人也是不可放縱的,放縱敵人是要生禍患的,違背天道是不吉祥的,必須要去攻打秦兵才好。
”栾枝說:“沒有報答秦君的恩情,卻去攻伐他的軍隊,難道因為文公已死,便忘掉秦國的恩情嗎?”先轸說:“秦國不哀痛我國有喪事,卻來伐我同姓的鄭國,秦國實在無禮,還管什麼恩情呢!我聽說,一天放縱了敵人,倒要有好幾代的禍患呢!如今我們要給子孫打算,怎麼可以說違背文公的心願呢?”便發出号令,立即征發姜戎的軍隊。
襄公把缞衣染作黑色,再加上麻衣,梁弘替他趕了兵車,萊駒做了車右。
夏天四月辛巳那天,打敗秦兵在二殽的中間,捉住百裡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回來。
便穿了黑色喪服葬晉文公,晉國從此便定黑色做喪服。
襄公的母親文嬴替秦國讨回三帥,說:“都是他們引起我們二君的仇怨,秦君恨這三人,如果得到他們,哪怕吃了他們的肉,心中還沒有滿足呢,為什麼要煩勞你讨伐他們呢!趕緊讓他們回去就刑戮于秦國,也可暢快秦君的心願,不知你以為怎樣。
”襄公就應許她。
後來先轸上朝,問起秦國的囚徒到哪裡去了,襄公說:“夫人來請求我,已經放回他們了。
”先轸怒道:“武夫盡力在疆場拘獲敵人,婦人猝然一說,便把他們放到國外,這枉費晉國的軍力,卻增添仇人的力量,晉國的滅亡沒有日子了。
”便不顧襄公在前,咳起痰來唾在地上。
襄公就差陽處父去追趕三帥,到了黃河邊上,三帥卻已經在船中了。
陽處父便解下左邊的骖馬,假托是襄公的命令,拿馬送給孟明,想等他回轉來謝,把他捉住。
孟明知道是詐,便在船中叩頭辭謝說:“蒙你君的恩惠,不把我們殺了塗在他的鼓上,卻使我們回去就刑戮于秦國,如果寡君治我敗亡的罪,把我正法了,那麼我身雖死,也是死得值得。
如果我們蒙受晉君的恩惠免去死罪,那麼三年之後還要來拜答君賜呢!”将到秦國,穆公着了素服,在郊外等候,向着兵衆哭着說:“我違反了蹇叔的忠谏,使你們受困辱于晉國,這都是我的罪過。
”于是,不撤銷孟明的職務,并且說:“這都是我的差錯,大夫等有什麼罪?并且我終究不肯為了一小的過失,就抹殺他們的大德行的。
” 經狄侵齊。
傳狄侵齊,因晉喪也1。
今注 1因晉喪也:因為晉文公死了,有喪事,所以不能保護齊國。
今譯 狄國侵略齊國,因為晉國的喪事。
經公伐邾取訾婁。
經秋,公子遂帥師伐邾。
傳公伐邾取訾婁1,以報升陉之役2。
邾人不設備3,秋,襄仲複伐邾4。
今注 1訾婁:邾邑,《彙纂》說:“在今山東濟甯縣境。
” 2以報升陉之役:升陉之役在僖公二十二年。
3邾人不設備:邾國沒有防備。
4秋,襄仲複伐邾:秋天,公子遂又伐邾國。
今譯 魯僖公伐邾,取得訾婁這地方,以報複升陉戰役的仇恨。
邾人并不因此設防。
秋天,公子遂又出兵伐邾國。
經晉人敗狄于箕。
傳狄伐晉,及箕1。
八月戊子,晉侯敗狄于箕,郤缺2獲白狄子3。
先轸曰:“匹夫逞志于君4而無讨,敢不自讨乎5。
”免冑入狄師,死焉6。
狄人歸其元7,面如生。
初,臼季使過冀8,見冀缺耨9。
其妻馌之10,敬,相待如賓。
與之歸11,言諸文公曰:“敬,德之聚也,能敬必有德,德以治民,君請用之12,臣聞之,出門如賓13,承事如祭14,仁之則也。
”公曰:“其父有罪15,可乎?”對曰:“舜之罪也,殛鲧。
其舉也,興禹16。
管敬仲,桓之賊也,實相以濟17。
《康诰》18曰:‘父不慈,子不祗19,兄不友,弟不共,不相及也20。
’《詩》曰:‘采葑采菲,無以下體21。
’君取節焉可也22。
”文公以為下軍大夫。
反自箕,襄公以三命命先且居将中軍23,以再命命先茅之縣賞胥臣24,曰:“舉郤缺,子之功也。
”以一命命郤缺為卿25,複與之冀26,亦未有軍行27。
今注 1及箕:江永說:“白狄居河西,度河而伐晉,箕地當近河。
成公十三年傳雲:‘秦入我河縣,焚我箕郜。
’是近河而有箕。
今山西隰州蒲縣東北有箕城,晉敗白狄于箕,當在此。
若太谷之箕,去白狄遠,當别是一地。
”江永之說極是。
2郤缺:郤芮的兒子。
3白狄子:白狄國君,子爵。
4匹夫逞志于君:就是從前對晉襄公不顧而唾的事。
5敢不自讨乎:君并沒有讨我的罪,現在還能自己不讨自己嗎? 6免冑入狄師,死焉:摘去鐵帽子,就沖鋒作戰,死在狄人的軍隊裡。
7狄人歸其元:狄人把他的頭歸還晉國。
8臼季使過冀:冀是晉國的城邑,《紀要》:“今山西河津縣東十五裡有如賓鄉,即其地。
” 9見冀缺耨:看見冀缺正在野外除草。
10其妻馌之:他的妻子給他送飯去。
11與之歸:臼季就同冀缺回到晉國。
12敬,德之聚也,能敬必有德,德以治民,君請用之:恭敬是德行的聚會,能夠恭敬必定有德行,德行是用來治理人民的,請你務必錄用他。
13出門如賓:出門就等于見到大的賓客。
14承事如祭:就一件事情等于祭祀。
15其父有罪:郤缺的父親郤芮想殺晉文公。
見僖公二十四年。
16舜之罪也,殛鲧。
其舉也,興禹:舜定罪的時候就殺了鲧,後來舉賢薦能的時候就使禹興起。
17管敬仲,桓之賊也,實相以濟:管仲曾經反對齊桓公,後來他做齊桓公的宰相而成功。
18《康诰》:是《尚書·周書》篇名。
19父不慈,子不祗:父不慈惠,兒子不恭敬。
20兄不友,弟不共,不相及也:兄長不友愛,弟弟不恭敬,這是互不相連的。
21采葑采菲,無以下體:這是《詩·邶風·谷風》篇句,因為葑同菲的菜全是上邊好下邊壞的菜,所以說不要管他下邊。
22君取節焉可也:你知道取他好的一段就可以了。
23襄公以三命命先且居将中軍:因為先轸是死在狄人手裡,所以就命令先轸的兒子先且居繼續做中軍将領。
24以再命命先茅之縣賞胥臣:以再次命令把先茅這一縣賞給胥臣。
《一統志》說:“故茅亭即茅邑,在今山西平陸縣西南。
” 25命郤缺為卿:叫郤缺為卿。
26複與之冀:又把他父親故邑還給他。
27亦未有軍行:雖然到卿的位置,但在軍隊裡沒有職務。
今譯 白狄攻伐晉國,到了箕城。
八月戊子這天,晉襄公在箕打敗狄人,郤缺擒獲白狄的君。
先轸說:“一個普通的人放肆于君主面前,卻沒有哪個罰他,怎敢不自己責罰呢?”便去了頭盔,殺進狄兵中去,戰死在那裡,後來狄人送還他的頭顱,他的臉孔還和活人一般。
最初,臼季出使他國,走過晉國的冀邑,看見冀缺在田中鋤草,他的妻子給他送飯食,夫妻相敬如賓。
臼季便和他一同回歸晉國來,薦給文公說:“恭敬是德行的彙聚,能夠恭敬的人,一定有德行;有德行的人,方可用以治民呢!君請任用他。
臣聽說:出門好像看見大賓,幹事好像祭祀神明,這就是仁慈的标準。
”文公說:“他的父親有罪,可以用的嗎?”臼季回答說:“從前舜治罪的時候曾經殺了鲧,後來推舉賢能時,卻又起用了禹;管敬仲是桓公的仇敵,桓公靠他幫助才成功霸業。
《書經·康诰》篇上說:‘父不能慈愛,子不能孝順,兄不能友愛,弟不能恭敬,都各有情況,是互不相連的。
’《詩經·谷風》上說:‘采葑采菲的,不可因根部的不好,便丢掉它的葉。
’君隻要取他一節就可以了。
”文公便使郤缺做下軍大夫。
晉軍從箕城回來,襄公用三次命令吩咐先且居代他父親帶領中軍,用兩次命令吩咐把先茅的食邑賞給胥臣,說:“推舉郤缺是你的功勞,所以賞你的。
”用一次命令吩咐郤缺做卿,還給他冀的食邑,但在軍隊裡沒有職務。
經冬十月,公如齊。
十有二月,公至自齊。
乙巳,公薨于小寝。
傳冬,公如齊朝1且吊有狄師也2,反薨于小寝3即安也45。
今注 1冬,公如齊朝:僖公往齊國去朝見。
2且吊有狄師也:并且慰問狄國軍隊的侵犯。
3反薨于小寝:回來就死在他夫人的床上。
4即安也:就便安息。
今譯 冬天,魯僖公到齊國朝見,并且吊慰狄國軍隊的侵犯,回來就死在夫人的寝宮裡,可見他是就便安息的。
經隕霜不殺草1,李梅實2。
今注 1隕霜不殺草:下霜而未把草摧毀掉。
2李梅實:李同梅全長實,因為這時間是周的十一月,等于夏的九月。
今譯 下霜而未把草摧毀掉,李樹同梅樹全都結果。
經晉人、陳人、鄭人伐許。
傳晉、陳、鄭伐許,讨其貳于楚1也,楚令尹子上侵陳、蔡,陳、蔡成2,遂伐鄭,将納公子瑕3。
門于桔柣之門4,瑕覆于周氏之汪5,外仆髡屯禽之以獻6。
文夫人斂而葬之郐城之下7。
今注 1讨其貳于楚:讨伐許國有聯合楚國之心。
2陳、蔡成:陳同蔡全都講和了。
3将納公子瑕:公子瑕是鄭文公的兒子,在僖公三十一年奔楚國。
4門于桔柣之門:桔柣之門是鄭國的城門。
5瑕覆于周氏之汪:公子瑕的車翻在周氏之汪這地方。
周氏之汪是水池的名字。
6外仆髡屯禽之以獻:鄭國的仆人将公子瑕殺死獻給鄭文公。
7郐城之下:服虔雲:“郐城故郐國之墟。
”《一統志》:“在今河南密縣東北五十裡,接新鄭縣界。
” 今譯 晉國、陳國、鄭國讨伐許國,這是讨伐許國有聯合楚國的二心。
楚國令尹子上侵略陳國同蔡國,陳國同蔡國與楚國和平。
楚國就接着伐鄭國。
将送公子瑕回國即君位。
在桔柣之門攻城,瑕在周氏之汪翻了車,仆人髡屯把他殺了,獻給鄭文公。
鄭文公夫人把他收殓,葬在郐城的下面。
傳晉陽處父侵蔡,楚子上救之,與晉師夾泜1而軍。
陽子患之,使謂子上曰:“吾聞之,文不犯順,武不違敵2。
子若欲戰,則吾退舍,子濟而陳3,遲速唯命,不然纾我4,老師費财,亦無益也5!”乃駕以待6。
子上欲涉,大孫伯7曰:“不可,晉人無信,半涉而薄我,悔敗何及8,不如纾之9。
”乃退舍10,陽子宣言曰:“楚師遁矣11。
”遂歸,楚師亦歸,太子商臣谮子上曰:“受晉賂而辟之,楚之恥也,罪莫大焉12。
”王殺子上13。
今注 1夾汦:《一統志》:“原出今河南魯山縣南之堯山,經寶豐、葉縣至舞陽縣北之霍堰入汝水。
”夾泜是晉楚兩軍各在泜水的一邊列陣。
2文不犯順,武不違敵:照文來說就不侵犯順理的一方,照武來說,不回避敵人。
3子若欲戰,則吾退舍,子濟而陳:你要想打仗,我就可以退讓,讓你渡過河,擺成陣式。
4遲速唯命,不然纾我:你要渡得早晚,可随你的便,你要不渡河,就使我緩和。
5老師費财,亦無益也:把軍隊駐得很久,花費财力,這也沒有什麼用處。
6乃駕以待:他就駕好車輛等待着。
7大孫伯:就是子玉的兒子,名成大心。
8晉人無信,半涉而薄我,悔敗何及:晉國人是沒有信用的,我們渡河的一半而他們就打我們,那時候被打敗了,後悔也無用了。
9不如纾之:不如緩慢地讓他們。
10乃退舍:一舍是三十裡,楚國軍隊退後使晉國的軍隊渡河。
11楚師遁矣:楚國軍隊逃走了。
12受晉賂而辟之,楚之恥也,罪莫大焉:子上受晉國的賄賂而躲避他們,這是楚國的恥辱,他的罪沒有比這再大的。
13王殺子上:楚成王就把子上殺了。
今譯 晉國的陽處父侵略蔡國,楚國的令尹子上來救蔡國,跟晉國的軍隊在泜水的兩邊陳列陣式。
陽處父以為憂患,就派人對子上說:“我聽人說過,有文德的人不傷害正義和公理,有武德的人不躲避自己的對手。
你要想作戰,我就退後三十裡,你過了水來陳列陣式,時間早晚全聽你的命令。
要不如此,就使我們緩口氣,使軍隊久守,費财用,這沒有什麼用處。
”他就把車預備好等着。
子上想渡過河。
成大心就說:“不可以,晉人是沒有信用的,我們假若半渡過河去,而他打我們,失敗了後悔來不及,不如讓他們緩口氣。
”于是楚人就退了三十裡,陽處父就宣布說:“楚國軍隊逃走了。
”晉國人就回國,楚國軍隊也回楚國,太子商臣說子上的壞話:“接受晉國的賄賂,而躲避它的軍隊,這是楚國的恥辱,這種罪沒有再大的。
”楚成王就殺掉子上。
傳葬僖公緩1,作主,非禮也2,凡君薨,卒哭而祔3,祔而作主,特祀于主4,烝嘗禘于廟5。
今注 1葬僖公緩:在文公元年寫着四月葬僖公,所以這是很緩慢的。
2作主,非禮也:文公二年才作主,這也是不合禮節的。
3凡君薨,卒哭而祔:凡是君死了以後,等到哭完了,就把他祔在祖先的廟中。
4祔而作主,特祀于主:祔在祖廟中就作了神主,特别的祭祀就在神主的前邊。
5烝嘗禘于廟:冬天祭祀就叫作烝,秋天祭祀就叫嘗。
等到君死以後,三年就大禘,烝、嘗、禘三種禮節,在祖廟中舉行。
今譯 明年四月,方才給僖公下葬,又作神主牌位,這全不是合于禮的。
凡是君死了以後,哭完了就祔在廟中,然後做神主牌位,特别祭祀這個神主牌位,三年後大禘,烝、嘗、禘三種祭祀就在太廟中舉行。
22若何:怎麼樣。
23鄭有備矣,不可冀也:鄭國已有了防備,不能有什麼希望。
24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我們要打它不容易戰勝,包圍他們後來軍隊難續援助,我隻好回秦國去罷! 今譯 三十三年春天,秦兵路過周朝王城的北門,軍人全都去了頭盔,跳下車來,又跳躍上車的,共有三百乘。
這時候王孫滿年紀還小,看見秦兵這樣,對周王說:“秦兵輕狂無禮,定要打敗仗的。
因為輕狂了,便少謀略,沒有禮法了,便一定疏忽,進了險地卻很疏忽,又沒有謀略,能夠不給人打敗嗎?”秦兵到了滑國,鄭國有個商人叫弦高的,正要到周朝去做買賣,路上碰到秦兵,用熟牛皮四張先獻去,随後又用牛十二頭犒賞秦國的兵士,而且說:“寡君聞知你們領了兵要來到敝邑,所以我來犒勞你們,敝邑很不富厚,但可以供給你們停留。
如果住宿着,便替你們預備一天糧米、薪菜;如果行動了,便替你們預備一夜的保衛。
”一面又派人迅速報告鄭伯。
鄭穆公聞知這事,差人去打探杞子等三大夫的館舍,他們早已裝束完備,磨快兵器,喂飽馬匹,等侯秦師了。
穆公便差皇武子辭謝秦大夫說:“你們大夫長久留在敝邑,恐怕是糧食牲畜已經吃完了,為此你們快要離去,我鄭國的有原圃和你秦國的有具圃是一樣的。
你們不妨自己去取些麋鹿,也讓敝邑略得空閑些,不知大夫等以為怎樣?”杞子聽了這話,知道密謀已經走漏,便逃奔到齊國去,逢孫、楊孫逃奔到衛國去,孟明說:“鄭國已經有了防備,無所希望了,攻它不能勝,圍住它,兵少也沒有用,我們不如回去吧!”滅了滑就回來了。
經齊侯使國歸父來聘。
傳齊國莊子1來聘,自郊勞至于贈賄2,禮成而加之以敏3,臧文仲言于公曰:“國子為政,齊猶有禮,君其朝焉4!臣聞之,服于有禮,社稷之衛也5。
” 今注 1國莊子:即國歸父。
2自郊勞至于贈賄:郊勞是來的時候迎接的禮,贈賄是送他走的禮。
3禮成而加之以敏:這各種禮成以後更加上了敏捷。
4國子為政,齊猶有禮,君其朝焉:國莊子國歸父掌政權時齊國猶能行禮,你必須要往齊國朝見。
5服于有禮,社稷之衛也:服從有禮的國家,這等于對本國的保衛。
今譯 齊國的國莊子到魯國聘問,自從郊勞到贈賄,禮節成了以後,而加上以敏捷,臧文仲對魯僖公說:“國莊子掌政權,齊國還有很多禮,你應該到齊國朝見。
我聽見說過服從有禮的國家,這是對社稷的保衛。
” 經夏四月辛巳,晉人及姜戎敗秦師于殽。
經癸巳,葬晉文公。
傳晉原轸曰:“秦違蹇叔而以貪勤民1,天奉我也2。
奉不可失,敵不可縱3,縱敵患生,違天不祥4,必伐秦師。
”栾枝曰:“未報秦施而伐其師,其為死君乎5?”先轸曰:“秦不哀吾喪而伐吾同姓6,秦則無禮,何施之為?吾聞之,一日縱敵,數世之患也7。
謀及子孫,可謂死君乎8?”遂發命,遽興姜戎9,子墨衰绖10,梁弘禦戎,萊駒為右11,夏四月辛巳,敗秦師于殽,獲百裡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以歸。
遂墨以葬文公,晉于是始墨12。
文嬴13請三帥14,曰:“彼實構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厭,君何辱讨焉,使歸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15。
”公許之16。
先轸朝,問秦囚17。
公曰:“夫人請之,吾舍之矣。
”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諸原,婦人暫而免諸國18,堕軍實而長寇仇19,亡無日矣。
”不顧而唾20。
公使陽處父追之21,及諸河,則在舟中矣。
釋左骖22,以公命贈孟明23。
孟明稽首24曰:“君之惠,不以累臣釁鼓25,使歸就戮于秦,寡君之以為戮,死且不朽26。
若從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賜27。
”秦伯素服郊次28,鄉師而哭29,曰:“孤違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
”不替孟明30,曰:“孤之過也。
大夫何罪31?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32。
” 今注 1秦違蹇叔而以貪勤民:秦國違背了蹇叔的忠谏,反因貪心想奪得鄭國而勞苦秦國的人民。
2天奉我也:這是天給我們機會。
3奉不可失,敵不可縱:給我們的機會不可失掉,對于敵人不可放縱。
4縱敵患生,違天不祥:放縱敵人禍患就會發生,違背天意,這是不祥瑞的。
5未報秦施而伐其師,其為死君乎:沒有報答秦國的施惠而反讨伐秦國的軍隊,不是違背了死去文公的心意? 6秦不哀吾喪而伐吾同姓:秦國不哀痛我們晉文公的喪事,反而讨伐我們同姓的國家鄭國。
7一日縱敵,數世之患也:一天放縱敵人這等于數世的患難。
8謀及子孫,可謂死君乎:這是對于後代子孫的謀算,怎麼能夠說我們違背文公心意。
9遽興姜戎:遽然就起用姜戎的軍隊。
按:姜戎在晉國的南部。
10子墨衰绖:子是指晉襄公,将他的喪服染成黑的顔色。
11梁弘禦戎,萊駒為右:梁弘同萊駒,皆是晉國大夫。
12晉于是始墨:晉國從此開始規定黑色為喪服。
13文嬴:秦穆公的女兒,晉文公的夫人。
14請三帥:請把孟明等三帥遣送到秦國,讓秦國處理。
15彼實構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厭,君何辱讨焉,使歸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他們實在使我們兩代君主不歡,秦國的國君若得到他們會把他們吃掉,還不滿足,你何必殺他們,使他們回到秦國去被殺,用以滿足秦君的志向,怎麼樣? 16公許之:晉襄公就準許了。
17先轸朝,問秦囚:先轸上朝,問到秦國的囚犯。
18武夫力而拘諸原,婦人暫而免諸國:晉國的軍隊用了很大的力量,方能把他們拘執在野外,而文嬴一句話,就居然能把他們放縱到晉國以外。
19堕軍實而長寇仇:毀壞了晉國的軍力,并且增長了寇仇的力量。
20不顧而唾:他就不回看襄公,而唾口水于地上。
21公使陽處父追之:陽處父是晉大夫,派他追回秦國的三将領。
22釋左骖:陽處父把他所坐的車左轅的副馬解下。
23以公命贈孟明:他拿晉襄公的命令送給孟明。
24稽首:叩頭。
25君之惠,不以累臣釁鼓:你的恩惠,不把我這個囚徒來殺害。
按:古人殺人以後,必把被殺的血塗到鼓上,所謂釁鼓。
26使歸就戮于秦,寡君之以為戮,死且不朽:使我們到秦國被殺,我們秦國的君若把我治罪,我雖然死了,死且值得。
27若從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賜:要是從你的恩惠,而免除将我們殺掉,那麼三年以後必定要報答你的賞賜。
28秦伯素服郊次:秦穆公穿着素的衣服在城外等候。
29鄉師而哭:迎着歸來的三個人,哭泣不止。
30不替孟明:不撤銷孟明的職務。
31大夫何罪:你們三位大夫有什麼罪呢?意思說過在秦穆公自己。
32吾不以一眚掩大德:一眚等于是小的過錯,等于一個人有了小病一樣,不能掩蓋打仗的大功。
按:眚是眼睛小病。
今譯 晉國大夫原轸說:“秦穆公違反了蹇叔的忠谏,反而因貪心想奪得鄭國而勤勞他的人民,這是天給我勝秦的機會,天賜的機會不可錯過,敵人也是不可放縱的,放縱敵人是要生禍患的,違背天道是不吉祥的,必須要去攻打秦兵才好。
”栾枝說:“沒有報答秦君的恩情,卻去攻伐他的軍隊,難道因為文公已死,便忘掉秦國的恩情嗎?”先轸說:“秦國不哀痛我國有喪事,卻來伐我同姓的鄭國,秦國實在無禮,還管什麼恩情呢!我聽說,一天放縱了敵人,倒要有好幾代的禍患呢!如今我們要給子孫打算,怎麼可以說違背文公的心願呢?”便發出号令,立即征發姜戎的軍隊。
襄公把缞衣染作黑色,再加上麻衣,梁弘替他趕了兵車,萊駒做了車右。
夏天四月辛巳那天,打敗秦兵在二殽的中間,捉住百裡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回來。
便穿了黑色喪服葬晉文公,晉國從此便定黑色做喪服。
襄公的母親文嬴替秦國讨回三帥,說:“都是他們引起我們二君的仇怨,秦君恨這三人,如果得到他們,哪怕吃了他們的肉,心中還沒有滿足呢,為什麼要煩勞你讨伐他們呢!趕緊讓他們回去就刑戮于秦國,也可暢快秦君的心願,不知你以為怎樣。
”襄公就應許她。
後來先轸上朝,問起秦國的囚徒到哪裡去了,襄公說:“夫人來請求我,已經放回他們了。
”先轸怒道:“武夫盡力在疆場拘獲敵人,婦人猝然一說,便把他們放到國外,這枉費晉國的軍力,卻增添仇人的力量,晉國的滅亡沒有日子了。
”便不顧襄公在前,咳起痰來唾在地上。
襄公就差陽處父去追趕三帥,到了黃河邊上,三帥卻已經在船中了。
陽處父便解下左邊的骖馬,假托是襄公的命令,拿馬送給孟明,想等他回轉來謝,把他捉住。
孟明知道是詐,便在船中叩頭辭謝說:“蒙你君的恩惠,不把我們殺了塗在他的鼓上,卻使我們回去就刑戮于秦國,如果寡君治我敗亡的罪,把我正法了,那麼我身雖死,也是死得值得。
如果我們蒙受晉君的恩惠免去死罪,那麼三年之後還要來拜答君賜呢!”将到秦國,穆公着了素服,在郊外等候,向着兵衆哭着說:“我違反了蹇叔的忠谏,使你們受困辱于晉國,這都是我的罪過。
”于是,不撤銷孟明的職務,并且說:“這都是我的差錯,大夫等有什麼罪?并且我終究不肯為了一小的過失,就抹殺他們的大德行的。
” 經狄侵齊。
傳狄侵齊,因晉喪也1。
今注 1因晉喪也:因為晉文公死了,有喪事,所以不能保護齊國。
今譯 狄國侵略齊國,因為晉國的喪事。
經公伐邾取訾婁。
經秋,公子遂帥師伐邾。
傳公伐邾取訾婁1,以報升陉之役2。
邾人不設備3,秋,襄仲複伐邾4。
今注 1訾婁:邾邑,《彙纂》說:“在今山東濟甯縣境。
” 2以報升陉之役:升陉之役在僖公二十二年。
3邾人不設備:邾國沒有防備。
4秋,襄仲複伐邾:秋天,公子遂又伐邾國。
今譯 魯僖公伐邾,取得訾婁這地方,以報複升陉戰役的仇恨。
邾人并不因此設防。
秋天,公子遂又出兵伐邾國。
經晉人敗狄于箕。
傳狄伐晉,及箕1。
八月戊子,晉侯敗狄于箕,郤缺2獲白狄子3。
先轸曰:“匹夫逞志于君4而無讨,敢不自讨乎5。
”免冑入狄師,死焉6。
狄人歸其元7,面如生。
初,臼季使過冀8,見冀缺耨9。
其妻馌之10,敬,相待如賓。
與之歸11,言諸文公曰:“敬,德之聚也,能敬必有德,德以治民,君請用之12,臣聞之,出門如賓13,承事如祭14,仁之則也。
”公曰:“其父有罪15,可乎?”對曰:“舜之罪也,殛鲧。
其舉也,興禹16。
管敬仲,桓之賊也,實相以濟17。
《康诰》18曰:‘父不慈,子不祗19,兄不友,弟不共,不相及也20。
’《詩》曰:‘采葑采菲,無以下體21。
’君取節焉可也22。
”文公以為下軍大夫。
反自箕,襄公以三命命先且居将中軍23,以再命命先茅之縣賞胥臣24,曰:“舉郤缺,子之功也。
”以一命命郤缺為卿25,複與之冀26,亦未有軍行27。
今注 1及箕:江永說:“白狄居河西,度河而伐晉,箕地當近河。
成公十三年傳雲:‘秦入我河縣,焚我箕郜。
’是近河而有箕。
今山西隰州蒲縣東北有箕城,晉敗白狄于箕,當在此。
若太谷之箕,去白狄遠,當别是一地。
”江永之說極是。
2郤缺:郤芮的兒子。
3白狄子:白狄國君,子爵。
4匹夫逞志于君:就是從前對晉襄公不顧而唾的事。
5敢不自讨乎:君并沒有讨我的罪,現在還能自己不讨自己嗎? 6免冑入狄師,死焉:摘去鐵帽子,就沖鋒作戰,死在狄人的軍隊裡。
7狄人歸其元:狄人把他的頭歸還晉國。
8臼季使過冀:冀是晉國的城邑,《紀要》:“今山西河津縣東十五裡有如賓鄉,即其地。
” 9見冀缺耨:看見冀缺正在野外除草。
10其妻馌之:他的妻子給他送飯去。
11與之歸:臼季就同冀缺回到晉國。
12敬,德之聚也,能敬必有德,德以治民,君請用之:恭敬是德行的聚會,能夠恭敬必定有德行,德行是用來治理人民的,請你務必錄用他。
13出門如賓:出門就等于見到大的賓客。
14承事如祭:就一件事情等于祭祀。
15其父有罪:郤缺的父親郤芮想殺晉文公。
見僖公二十四年。
16舜之罪也,殛鲧。
其舉也,興禹:舜定罪的時候就殺了鲧,後來舉賢薦能的時候就使禹興起。
17管敬仲,桓之賊也,實相以濟:管仲曾經反對齊桓公,後來他做齊桓公的宰相而成功。
18《康诰》:是《尚書·周書》篇名。
19父不慈,子不祗:父不慈惠,兒子不恭敬。
20兄不友,弟不共,不相及也:兄長不友愛,弟弟不恭敬,這是互不相連的。
21采葑采菲,無以下體:這是《詩·邶風·谷風》篇句,因為葑同菲的菜全是上邊好下邊壞的菜,所以說不要管他下邊。
22君取節焉可也:你知道取他好的一段就可以了。
23襄公以三命命先且居将中軍:因為先轸是死在狄人手裡,所以就命令先轸的兒子先且居繼續做中軍将領。
24以再命命先茅之縣賞胥臣:以再次命令把先茅這一縣賞給胥臣。
《一統志》說:“故茅亭即茅邑,在今山西平陸縣西南。
” 25命郤缺為卿:叫郤缺為卿。
26複與之冀:又把他父親故邑還給他。
27亦未有軍行:雖然到卿的位置,但在軍隊裡沒有職務。
今譯 白狄攻伐晉國,到了箕城。
八月戊子這天,晉襄公在箕打敗狄人,郤缺擒獲白狄的君。
先轸說:“一個普通的人放肆于君主面前,卻沒有哪個罰他,怎敢不自己責罰呢?”便去了頭盔,殺進狄兵中去,戰死在那裡,後來狄人送還他的頭顱,他的臉孔還和活人一般。
最初,臼季出使他國,走過晉國的冀邑,看見冀缺在田中鋤草,他的妻子給他送飯食,夫妻相敬如賓。
臼季便和他一同回歸晉國來,薦給文公說:“恭敬是德行的彙聚,能夠恭敬的人,一定有德行;有德行的人,方可用以治民呢!君請任用他。
臣聽說:出門好像看見大賓,幹事好像祭祀神明,這就是仁慈的标準。
”文公說:“他的父親有罪,可以用的嗎?”臼季回答說:“從前舜治罪的時候曾經殺了鲧,後來推舉賢能時,卻又起用了禹;管敬仲是桓公的仇敵,桓公靠他幫助才成功霸業。
《書經·康诰》篇上說:‘父不能慈愛,子不能孝順,兄不能友愛,弟不能恭敬,都各有情況,是互不相連的。
’《詩經·谷風》上說:‘采葑采菲的,不可因根部的不好,便丢掉它的葉。
’君隻要取他一節就可以了。
”文公便使郤缺做下軍大夫。
晉軍從箕城回來,襄公用三次命令吩咐先且居代他父親帶領中軍,用兩次命令吩咐把先茅的食邑賞給胥臣,說:“推舉郤缺是你的功勞,所以賞你的。
”用一次命令吩咐郤缺做卿,還給他冀的食邑,但在軍隊裡沒有職務。
經冬十月,公如齊。
十有二月,公至自齊。
乙巳,公薨于小寝。
傳冬,公如齊朝1且吊有狄師也2,反薨于小寝3即安也45。
今注 1冬,公如齊朝:僖公往齊國去朝見。
2且吊有狄師也:并且慰問狄國軍隊的侵犯。
3反薨于小寝:回來就死在他夫人的床上。
4即安也:就便安息。
今譯 冬天,魯僖公到齊國朝見,并且吊慰狄國軍隊的侵犯,回來就死在夫人的寝宮裡,可見他是就便安息的。
經隕霜不殺草1,李梅實2。
今注 1隕霜不殺草:下霜而未把草摧毀掉。
2李梅實:李同梅全長實,因為這時間是周的十一月,等于夏的九月。
今譯 下霜而未把草摧毀掉,李樹同梅樹全都結果。
經晉人、陳人、鄭人伐許。
傳晉、陳、鄭伐許,讨其貳于楚1也,楚令尹子上侵陳、蔡,陳、蔡成2,遂伐鄭,将納公子瑕3。
門于桔柣之門4,瑕覆于周氏之汪5,外仆髡屯禽之以獻6。
文夫人斂而葬之郐城之下7。
今注 1讨其貳于楚:讨伐許國有聯合楚國之心。
2陳、蔡成:陳同蔡全都講和了。
3将納公子瑕:公子瑕是鄭文公的兒子,在僖公三十一年奔楚國。
4門于桔柣之門:桔柣之門是鄭國的城門。
5瑕覆于周氏之汪:公子瑕的車翻在周氏之汪這地方。
周氏之汪是水池的名字。
6外仆髡屯禽之以獻:鄭國的仆人将公子瑕殺死獻給鄭文公。
7郐城之下:服虔雲:“郐城故郐國之墟。
”《一統志》:“在今河南密縣東北五十裡,接新鄭縣界。
” 今譯 晉國、陳國、鄭國讨伐許國,這是讨伐許國有聯合楚國的二心。
楚國令尹子上侵略陳國同蔡國,陳國同蔡國與楚國和平。
楚國就接着伐鄭國。
将送公子瑕回國即君位。
在桔柣之門攻城,瑕在周氏之汪翻了車,仆人髡屯把他殺了,獻給鄭文公。
鄭文公夫人把他收殓,葬在郐城的下面。
傳晉陽處父侵蔡,楚子上救之,與晉師夾泜1而軍。
陽子患之,使謂子上曰:“吾聞之,文不犯順,武不違敵2。
子若欲戰,則吾退舍,子濟而陳3,遲速唯命,不然纾我4,老師費财,亦無益也5!”乃駕以待6。
子上欲涉,大孫伯7曰:“不可,晉人無信,半涉而薄我,悔敗何及8,不如纾之9。
”乃退舍10,陽子宣言曰:“楚師遁矣11。
”遂歸,楚師亦歸,太子商臣谮子上曰:“受晉賂而辟之,楚之恥也,罪莫大焉12。
”王殺子上13。
今注 1夾汦:《一統志》:“原出今河南魯山縣南之堯山,經寶豐、葉縣至舞陽縣北之霍堰入汝水。
”夾泜是晉楚兩軍各在泜水的一邊列陣。
2文不犯順,武不違敵:照文來說就不侵犯順理的一方,照武來說,不回避敵人。
3子若欲戰,則吾退舍,子濟而陳:你要想打仗,我就可以退讓,讓你渡過河,擺成陣式。
4遲速唯命,不然纾我:你要渡得早晚,可随你的便,你要不渡河,就使我緩和。
5老師費财,亦無益也:把軍隊駐得很久,花費财力,這也沒有什麼用處。
6乃駕以待:他就駕好車輛等待着。
7大孫伯:就是子玉的兒子,名成大心。
8晉人無信,半涉而薄我,悔敗何及:晉國人是沒有信用的,我們渡河的一半而他們就打我們,那時候被打敗了,後悔也無用了。
9不如纾之:不如緩慢地讓他們。
10乃退舍:一舍是三十裡,楚國軍隊退後使晉國的軍隊渡河。
11楚師遁矣:楚國軍隊逃走了。
12受晉賂而辟之,楚之恥也,罪莫大焉:子上受晉國的賄賂而躲避他們,這是楚國的恥辱,他的罪沒有比這再大的。
13王殺子上:楚成王就把子上殺了。
今譯 晉國的陽處父侵略蔡國,楚國的令尹子上來救蔡國,跟晉國的軍隊在泜水的兩邊陳列陣式。
陽處父以為憂患,就派人對子上說:“我聽人說過,有文德的人不傷害正義和公理,有武德的人不躲避自己的對手。
你要想作戰,我就退後三十裡,你過了水來陳列陣式,時間早晚全聽你的命令。
要不如此,就使我們緩口氣,使軍隊久守,費财用,這沒有什麼用處。
”他就把車預備好等着。
子上想渡過河。
成大心就說:“不可以,晉人是沒有信用的,我們假若半渡過河去,而他打我們,失敗了後悔來不及,不如讓他們緩口氣。
”于是楚人就退了三十裡,陽處父就宣布說:“楚國軍隊逃走了。
”晉國人就回國,楚國軍隊也回楚國,太子商臣說子上的壞話:“接受晉國的賄賂,而躲避它的軍隊,這是楚國的恥辱,這種罪沒有再大的。
”楚成王就殺掉子上。
傳葬僖公緩1,作主,非禮也2,凡君薨,卒哭而祔3,祔而作主,特祀于主4,烝嘗禘于廟5。
今注 1葬僖公緩:在文公元年寫着四月葬僖公,所以這是很緩慢的。
2作主,非禮也:文公二年才作主,這也是不合禮節的。
3凡君薨,卒哭而祔:凡是君死了以後,等到哭完了,就把他祔在祖先的廟中。
4祔而作主,特祀于主:祔在祖廟中就作了神主,特别的祭祀就在神主的前邊。
5烝嘗禘于廟:冬天祭祀就叫作烝,秋天祭祀就叫嘗。
等到君死以後,三年就大禘,烝、嘗、禘三種禮節,在祖廟中舉行。
今譯 明年四月,方才給僖公下葬,又作神主牌位,這全不是合于禮的。
凡是君死了以後,哭完了就祔在廟中,然後做神主牌位,特别祭祀這個神主牌位,三年後大禘,烝、嘗、禘三種祭祀就在太廟中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