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關燈
小
中
大
僖公中
僖公十六年(公元前六四四年)
經十有六年春王正月戊申朔,隕石于宋五,是月,六鹢退飛過宋都。
傳十六年春,隕石于宋五1,隕星也2,六鹢退飛過宋都,風也3。
周内史叔興4聘于宋,宋襄公問焉,曰:“是何祥也,吉兇焉在5?”對曰:“今茲魯多大喪6,明年,齊有亂7,君将得諸侯而不終8。
”退而告人曰:“君失問9,是陰陽之事,非吉兇所生也10。
吉兇由人11,吾不敢逆君故也12。
” 今注 1隕石于宋五:天上落下五塊石頭在宋國都城。
2隕星也:這是天上的星星掉下來。
3六鹢退飛過宋都,風也:六隻水鳥向後退着飛,過宋國的都城上,這是因為風力所壓迫。
鹢音同亦,水鳥名,色白,不畏風。
4叔興:内史的名字。
5是何祥也,吉兇焉在:這是何種的預兆,吉或兇何在?焉等于安。
6今茲魯多大喪:今年魯國多大喪。
多大喪指季友與公孫茲之死。
7齊有亂:齊國有亂。
這是指齊桓公死後,五公子争立的事情。
8君将得諸侯而不終:宋襄公将得到諸侯的擁護,而不能終為霸主。
9君失問:你問的方法不對。
10是陰陽之事,非吉兇所生也:這是陰同陽的事情,不是與吉或兇有關系的。
11吉兇由人:吉或兇皆由人支配。
12吾不敢逆君故也:我因為不敢違背他的意見的緣故。
今譯 十六年春天,天上落下五塊石頭在宋國都城,這是天上的星星掉下來。
有六隻水鳥向後退着飛,飛過宋國的都城上空,這是因為風力所壓迫。
周的内史叔興到宋國聘問,宋襄公問他,說:“這是何種的預兆,吉或兇何在?”回答說:“今年魯國多大喪,明年,齊國有亂,你将得到諸侯的擁護,而不能終為霸主。
”回來就告訴别人說:“宋襄公問的方法不對,這是陰同陽的事情,不是與吉或兇有關系的。
吉或兇皆由人支配而成,這是因為我不敢違背宋襄公意見,才這麼回答他。
” 經三月壬申,公子季友1卒。
今注 1公子季友:這是三桓季氏的祖先。
此經無傳。
今譯 三月壬申,公子季友逝世。
經夏四月丙申,鄫季姬卒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夏天,四月丙申,嫁到鄫國的季姬逝世。
經秋七月甲子,公孫茲1卒。
今注 1公孫茲:是公子叔牙之子。
此經無傳。
今譯 秋天,七月甲子,公孫茲逝世。
傳夏,齊伐厲1,不克,救徐而還2。
今注 1齊伐厲:在僖公十五年,齊伐厲以救徐。
2救徐而還:救了徐國就班師。
今譯 夏天,齊國讨伐厲國,沒有戰勝,救了徐國就班師。
傳秋,狄侵晉,取狐廚、受铎1,涉汾2及昆都3,因晉敗也。
今注 1狐廚、受铎:是晉的二邑。
狐廚在今山西省襄陵縣西北狐谷亭。
受铎應當在狐廚附近。
2涉汾:渡過汾水。
汾是今縱貫山西省的汾河。
汾水出太原,從平陽南流折而西入黃河。
3昆都:晉邑,地在汾水之南。
在今山西省襄陵縣南有昆都聚。
今譯 秋天,狄人侵犯晉國,取得狐廚、受铎二城,渡過汾河,到達了昆都城,這是因為晉國被打敗的緣故。
傳王以戎難告于齊1,齊征諸侯而戍周2。
今注 1王以戎難告于齊:周王以戎的侵略告知齊桓公。
2齊征諸侯而戍周:齊就召集諸侯,派兵戍守周國。
今譯 周王以戎的侵略告于齊桓公,齊就召集諸侯,派兵戍守周國。
傳冬十一月,乙卯,鄭殺子華1。
今注 1鄭殺子華:管仲在僖公七年曾說:子華想去掉鄭國的三良,必定被殺。
今譯 冬天,十一月,乙卯,鄭國人殺了公子華。
經冬,十有二月,公會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邢侯、曹伯于淮。
傳十二月,會于淮1,謀鄫且東略也2,城鄫3。
役人病4,有夜登丘而呼5曰:“齊有亂6。
”不果城而還。
今注 1淮:杜注:“臨淮郡左右。
”未能實指何地。
江永:“晉臨淮郡盱眙。
”指今安徽省盱眙縣,五河縣,或江蘇淮陰縣濱淮之地。
2謀鄫且東略也:謀救鄫國且向東方發展。
3城鄫:給鄫國都城修城。
4役人病:修城的工人生病。
5有夜登丘而呼:有一群人夜裡上到小崗上大喊。
6齊有亂:齊國有亂。
今譯 十二月,諸侯在淮水附近集會,為謀救鄫國且向東方發展,于是給鄫國都城修城,修城的工人生病了,有群人在夜裡上到小崗上大喊:“齊國有亂。
”結果沒有築城就回來了。
僖公十七年(公元前六四三年) 經十有七年春,齊人、徐人伐英氏。
傳十七年春,齊人為徐伐英氏1,以報婁林之役也2。
今注 1齊人為徐伐英氏:英氏是偃姓國,在今安徽省六安縣西南,有英氏城。
齊人為徐國讨伐英氏。
2以報婁林之役也:婁林之役在僖公十五年。
婁林,徐地,在今安徽省泗縣東北。
今譯 十七年春天,齊人為徐國讨伐英氏,以報婁林戰役的仇。
傳夏,晉大子圉為質于秦,秦歸河東而妻之1,惠公之在梁也2,梁伯妻之,梁嬴孕過期3,蔔招父4與其子蔔之。
其子曰:“将生一男一女。
”招曰:“然。
男為人臣,女為人妾5。
”故名男曰圉,女曰妾6,及子圉西質7,妾為宦女焉8。
今注 1秦歸河東而妻之:秦國本已經征稅于晉國的河東,此事在僖公十五年。
現在秦國将河東歸還,而使秦女懷嬴嫁子圉。
2惠公之在梁也:惠公以前在梁國的時候。
3梁嬴孕過期:梁國是嬴姓,梁伯的女兒懷子過十月未能産。
4蔔招父:梁國太蔔。
5男為人臣,女為人妾:男的是做人的臣下,女的是為人的妾。
6故名男曰圉,女曰妾:圉是養馬的人;凡不行聘禮就嫁叫作妾。
7西質:到秦國為人質。
8妾為宦女焉:妾就做秦國的宦女。
宦女等于妾。
今譯 夏天,晉太子圉于秦國做人質,秦國将河東歸還,而使秦女懷嬴嫁給子圉。
惠公以前在梁國的時候,梁伯以女兒嫁他,但梁嬴懷子過了十個月尚未能産,于是蔔招父同其子占蔔。
其子說:“将要生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
”蔔招父則說:“對。
男的是做人的臣下,女的是為人的妾。
”所以命名男的叫圉,女的叫妾,等到太子圉到秦國為人質,妾就做秦國的宦女。
經夏,滅項。
傳師滅項1,淮之會,公有諸侯之事2,未歸而取項3,齊人以為讨而止公4。
今注 1師滅項:魯國的軍隊滅了項國。
項是國名,在今河南省項城縣東北六十裡,有古項城。
2公有諸侯之事:諸侯之事是指着會同講禮的事。
公是魯僖公。
3未歸而取項:他沒有回來,魯國的當政者就取得了項國。
4齊人以為讨而止公:齊人因為這件事,将魯君執獲。
因為是國内的事,所以諱言執獲,變而言止。
今譯 魯國的軍隊滅了項國。
此時,魯僖公正在淮水會見諸侯,有會同講禮的事,沒有回國,魯國的當政者就取得了項國,齊人因為這件事,将魯僖公執獲。
經秋,夫人姜氏會齊侯于卞。
九月,公至自會。
傳秋,聲姜1以公故,會齊侯于卞2。
九月,公至3,書曰:“至自會4。
”猶有諸侯之事焉5,且諱之也6。
今注 1聲姜:魯僖公夫人,是齊國的女兒。
2卞:在今山東省泗水縣東五十裡。
3公至:僖公回來。
4至自會:僖公由會中回來。
5猶有諸侯之事焉:好像仍舊有會同講禮的事情。
6且諱之也:并且避諱說被執,故托會以告廟。
今譯 秋天,魯僖公夫人聲姜因為僖公被執獲的緣故,會見齊侯于卞城。
九月,僖公回國,《春秋》特别記載說:“僖公由會中回來。
”好像仍舊有會同講禮的事情,并且避諱說僖公被執。
經冬十有二月,乙亥,齊侯小白卒。
傳齊侯之夫人三,王姬、徐嬴、蔡姬1,皆無子。
齊侯好内2,多内寵,内嬖如夫人3者六人:長衛姬生武孟4,少衛姬生惠公5,鄭姬生孝公6,葛嬴生昭公7,密姬生懿公8,宋華子生公子雍9。
公與管仲屬10孝公于宋襄公,以為大子。
雍巫11有寵于衛共姬12,因寺人貂13以薦羞14于公,亦有寵。
公許之立武孟。
管仲卒,五公子皆求立15。
冬,十月乙亥,齊桓公卒,易牙入,與寺人貂因内寵以殺群吏16,而立公子無虧。
孝公奔宋。
十二月乙亥,赴17。
辛巳夜,殡18。
今注 1王姬、徐嬴、蔡姬:王姬是周王的女兒;徐嬴是徐國的女兒;蔡姬是蔡國的女兒,即是曾以蕩舟使齊桓公發怒的那個人。
《春秋》的習慣,女子從姓,所以各以該國的姓分稱。
2好内:喜歡女色。
3内嬖如夫人:如夫人的禮秩等于夫人。
内嬖是内裡最寵愛的。
4長衛姬生武孟:長音同掌。
長衛姬即衛共姬,是衛國的女兒。
武孟即公子無虧。
5少衛姬生惠公:少衛姬亦是衛國的女兒。
惠公即公子元。
6鄭姬生孝公:鄭姬是鄭國的女兒。
孝公即公子昭。
7葛嬴生昭公:葛嬴是葛國的女兒,嬴姓,故城在今河南省甯陵縣北十五裡。
昭公即公子潘。
8密姬生懿公:密姬是密國的女兒。
懿公即公子商人。
9宋華子生公子雍:宋華子是宋華氏的女兒子姓。
公子雍未能立為君。
10屬:托付。
屬音主。
11雍巫:即易牙,巫是名字,雍是做飯的人。
12衛共姬:即長衛姬。
13寺人貂:即豎貂,為有寵于桓公的太監。
14薦羞:羞與馐通。
是貢獻好吃的食物。
15五公子皆求立:五公子即孝公以外的公子無虧、公子元、公子潘、公子商人、公子雍。
皆求立是指皆想即位為君。
16因内寵以殺群吏:用内官的權寵殺各種官吏。
17赴:以喪事訃告諸侯。
18殡:是殓。
杜注說經過六十七天乃殡。
今譯 齊桓公的夫人有三個,即王姬、徐嬴、蔡姬,皆沒有生育孩子。
桓公喜歡女色,且多内裡寵愛的,内裡最寵愛的如夫人有六個:長衛姬生公子無虧,少衛姬生公子元,鄭姬生公子昭,葛嬴生昭公,密姬生公子商人,宋華子生公子雍。
齊桓公同管仲托付公子昭給宋襄公,立他為太子。
此時雍巫為長衛姬所寵愛,因為寺人貂的關系貢獻好吃的食物,亦為桓公所喜愛,于是為長衛姬請立公子無虧,公答應了。
管仲逝世後,公子無虧、公子元、公子潘、公子商人、公子雍等五公子皆想即位為君。
冬天,十月乙亥,齊桓公逝世。
易牙進入宮内,同寺人貂用内官的權寵殺各種官吏,而擁立公子無虧即位。
于是公子昭逃奔到宋國。
十一月乙亥,以喪事訃告諸侯。
辛巳的夜晚才入殓。
僖公十八年(公元前六四二年) 經十有八年春王正月,宋公、曹伯、衛人、邾人伐齊。
傳十八年春,宋襄公以諸侯伐齊。
三月,齊人殺無虧1。
今注 1齊人殺無虧:杜預注說,以取悅于宋國,故齊人殺公子無虧。
今譯 十八年春天,宋襄公率領諸侯讨伐齊國。
三月,齊人殺公子無虧,以取悅宋國。
傳鄭伯始朝于楚1,楚子賜之金2,既而悔之,與之盟曰:“無以鑄兵3。
”故以鑄三鐘4。
今注 1鄭伯始朝于楚:因為齊桓公死了,中原沒有霸主,所以鄭伯頭一次到楚國朝見。
2楚子賜之金:楚成王賞給他銅。
春秋時仍稱銅為金。
3無以鑄兵:不要用以鑄造兵器。
4故以鑄三鐘:因此就鑄了三個鐘。
今譯 鄭伯頭一次到楚國朝見,楚成王賞給他銅,不久就後悔,遂與鄭伯盟誓說:“不要用銅來鑄造兵器。
”因此就鑄了三個鐘。
經夏,師救齊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夏天,魯國軍隊救援齊人。
經五月戊寅,宋師及齊師戰于甗,齊師敗績。
傳齊人将立孝公,不勝四公子之徒1,遂與宋人戰。
夏五月,宋敗齊師于甗2,立孝公而還。
今注 1不勝四公子之徒:齊國人打不過四公子的黨羽。
四公子指公子元、公子雍、公子潘與公子商人。
2甗:齊地,在今山東省曆城縣與長清縣之間。
甗音同演。
今譯 齊人欲立公子昭為君,卻又打不過四公子的黨羽,孝公逃亡到宋國。
于是四公子餘黨就同宋人作戰。
夏天,五月,宋人戰敗齊國軍隊在甗地,推立公子昭即位後就班師。
經狄救齊1。
今注 1專門為幫助四公子的黨羽。
此經無傳。
今譯 狄人援救齊國。
經秋八月,丁亥,葬齊桓公。
傳秋,八月,葬齊桓公1。
今注 1葬齊桓公:孝公即位以後,方能葬。
今譯 秋天,八月,安葬齊桓公。
經冬,邢人、狄人伐衛。
傳冬,邢人、狄人伐衛,圍菟圃1,衛侯以國讓父兄子弟及朝衆2,曰:“苟能治之,燬請從焉3。
”衆不可,而後師于訾婁4,狄師還。
今注 1菟圃:衛地,應與訾婁相近。
2衛侯以國讓父兄子弟及朝衆:衛侯以他的國家讓位于他的長輩、晚輩及朝廷上的衆人。
3苟能治之,燬請從焉:假設能夠治理衛國,我也将聽從他的命令。
燬是衛侯的名字。
4訾婁:衛地,在今河南省滑縣西南六十裡,與河北長垣縣接界。
今譯 冬天,邢人、狄人讨伐衛國,包圍菟圃城,衛侯以他的國家讓位于他的長輩、晚輩及朝廷上的衆人,說:“假設能夠治理衛國,我也将聽從他的命令。
”衆人不準衛侯讓位,衛侯後來陳師在訾婁城,狄人軍隊就退去。
傳梁伯益其國,而不能實也1,命曰新裡2,秦取之。
今注 1梁伯益其國,而不能實也:梁伯增擴他的國土,但是他沒有人民來充實它。
2命曰新裡:把新城命名為新裡。
新裡在今陝西省澄城縣東北二十裡,即梁新城。
今譯 梁伯增擴他的土地,但是他沒有人民來充實它,于是把新城命名為新裡,後為秦國取得。
僖公十九年(公元前六四一年) 傳十有九年春,遂城而居之1。
今注 1遂城而居之:這是連着十八年傳所說的“命曰新裡,秦取之”。
所以也不講秦國。
今譯 十九年春天,秦國取得新裡城後,而移民去居住。
經十有九年,春王三月,宋人執滕子嬰齊。
傳宋人執滕宣公1。
今注 1滕宣公即滕子嬰齊。
今譯 宋人執獲滕宣公。
經夏六月,宋公、曹人、邾人盟于曹南1。
今注 1曹南:曹國都城的南邊。
今譯 夏天,六月,宋公、曹人、邾人在曹國都城的南邊會盟。
經鄫子會盟于邾,己酉,邾人執鄫子用之。
傳夏,宋公使邾文公1,用鄫子于次睢之社2,欲以屬東夷3,司馬子魚4曰:“古者六畜不相為用5,小事不用大牲6,而況敢用人乎?祭祀以為人也。
民,神之主也7,用人,其誰飨之8?齊桓公存三亡國,以屬諸侯9,義士猶曰薄德10,今一會而虐二國之君11,又用諸淫昏之鬼12,将以求霸,不亦難乎13?得死為幸14!” 今注 1邾文公:邾國君。
2次睢之社:據張華《博物志》說:“琅邪臨沂縣東界次睢有大叢社,土民謂之食人社,即次睢之社。
”在今山東省臨沂縣境。
3欲以屬東夷:為的可以威懾東方的夷人。
東夷是居淮北泗睢以東之夷人。
4司馬子魚:即公子目夷。
5古者六畜不相為用:古時候,六種牲畜不自相用于祭祀。
這是指着說,祭馬神就不用馬。
6小事不用大牲:為小的事情不用大的犧牲來祭祀。
7民,神之主也:人民是神的主人。
8用人,其誰飨之:用人來祭祀,誰能夠享受。
9存三亡國,以屬諸侯:三王國指着魯、衛、邢。
存三個将亡的國家,以保護諸侯。
10義士猶曰薄德:有義氣的人尚且說他的德行很薄。
11今一會而虐二國之君:宋襄公三月會諸侯執滕子,同一月又執鄫子。
二國之君就指滕子與鄫子。
12又用諸淫昏之鬼:又用來祭祀不合于禮的鬼神。
13将以求霸,不亦難乎:将用來求做霸主,這不也是很難的嗎? 14得死為幸:君能得到好死,這是很慶幸的事。
今譯 夏天,宋襄公派邾文公去到次睢之社,用鄫子來祭祀,想用來威懾東方的夷人。
司馬子魚說:“古時候的祭祀,六種牲畜不自相用于祭祀。
小的事情不用大的犧牲來祭祀,何況敢用人來祭祀嗎?祭祀是為了人求庇護,人民是神的主宰,用人來祭祀,誰能夠享受呢?齊桓公使三個将要滅亡的國家存續下去,借以懷服諸侯。
有正義的人還說他的德行很薄,現在一次會盟就虐待兩個國家的君主,又把他們用于祭祀不合于禮的鬼神,将借此求做霸主,不也是很難的嗎?你能夠得好死,就是很幸運的!” 經衛人伐邢。
傳秋,衛人伐邢,以報菟圃之役1,于是衛大旱,蔔有事于山川2,不吉。
甯莊子3曰:“昔周饑,克殷而年豐4,今邢方無道,諸侯無伯5,天其或者欲使衛讨邢乎?”從之,師興而雨6。
今注 1菟圃之役:在僖公十八年。
2蔔有事于山川:占蔔是否要祭祀山川的神。
3甯莊子:是衛大夫。
4克殷而年豐:滅了殷國以後,就五谷豐收。
5邢方無道,諸侯無伯:邢國政治不上軌道,諸侯也沒有霸主。
6師興而雨:軍隊動員以後,天就降下雨來。
今譯 秋天,衛國人攻伐邢國,為的是報複菟圃之役的仇恨,在這時衛國正好發生大旱災,占蔔是不是要祭祀山川的神,結果是不吉利。
衛大夫甯莊子就說:“從前周朝發生饑荒,滅了殷以後,就五谷豐收,現在邢國的政治不上軌道,諸侯也沒有霸主,難道是上天将要派衛國去讨伐邢國嗎?”衛國君聽從甯莊子的話,軍隊動員以後,天就下雨了。
經秋,宋人圍曹。
傳宋人圍曹,讨不服也1。
子魚言于宋公曰:“文王聞崇2德亂而伐之。
軍三旬而不降3,退修教而複伐之,因壘而降4。
《詩》曰:‘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禦于家邦5。
’今君德無乃猶有所阙6,而以伐人,若之何?盍姑内省德乎?無阙而後動7。
” 今注 1讨不服也:因為在曹都城南方盟誓的時候,曹國沒有遵守地主的禮節。
2崇:崇侯虎。
3軍三旬而不降:圍了三十天而崇國不投降。
4退修教而複伐之,因壘而降:退回來再修教化而又讨伐他,方到城壘,他就投降。
5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禦于家邦:先立禮法對于妻子,擴充到兄弟,漸及于全國。
這是《毛詩·文王》篇。
6今君德無乃猶有所阙:現在你的德行是否尚有所阙失。
7無阙而後動:如果德行沒有阙失,然後方能動軍隊。
今譯 宋國人包圍曹國,讨伐曹國的不講究。
宋公子子魚就對宋襄公說:“周文王聽到崇侯沒有德行,而讨伐他。
圍了三十天,崇侯不投降,退回來再修整教化而又讨伐他,軍隊才到城底下,崇侯就投降了。
《詩經》上說:‘先立禮法對于自己的妻子,再擴充到兄弟,漸及于全國。
’現在你的德行還有阙失,而想要讨伐别人,這怎麼可以呢?何不姑且反省自己的德行,等到沒有阙失,然後再采取行動。
” 經冬,會陳人、蔡人、楚人、鄭人,盟于齊。
傳陳穆公請修好于諸侯1,以無忘齊桓之德2。
冬,盟于齊3,修桓公之好也。
今注 1修好于諸侯:與諸侯修好。
2以無忘齊桓之德:以免忘記齊桓公的德行。
3盟于齊:在齊國都城盟會,所以齊孝公也加入。
今譯 陳穆公請求和諸侯各國和平,以表示不忘記齊桓公的德行。
到了冬天,會盟于齊國的都城,表示重申齊桓公時的友好。
經梁亡。
傳梁亡,不書其主,自取之也1。
初,梁伯好土功2,亟城而弗處3,民罷而弗堪4,則曰:“某寇将至。
”乃溝公宮5。
曰:“秦将襲我6。
”民懼而潰7,秦遂取梁。
今注 1不書其主,自取之也:《春秋》上不寫為何人所滅,這是由于梁國自己找的。
2土功:修建城池的工作。
3亟城而弗處:很急切地修建城池而又不去居住。
4民罷而弗堪:人民很辛苦而不能忍受。
罷音意皆同疲。
5乃溝公宮:使人民在公宮的四面挖成溝渠,作為防禦。
6秦将襲我:秦國将暗中侵略我。
7民懼而潰:人民全害怕就崩潰了。
今譯 梁國亡了,沒有記載梁國君主的名字,因為梁國的滅亡是自找的。
起初,梁伯喜好修建城池,急切地修建城池,又不去居住,人民疲憊而不能忍受,梁伯于是就說:“某一個敵寇将來。
”使人民在梁伯的宮室四面挖成溝渠。
又說:“秦國将暗中侵略我。
”人民害怕,就全體潰散,于是秦國就取得了梁國。
僖公二十年(公元前六四〇年) 經二十年春,新作南門。
傳二十年春,新作南門1,書不時也2。
凡啟塞從時3。
今注 1新作南門:這是魯都城的南門,本名稷門,僖公使之更加高大,所以改名高門。
2書不時也:因為這不是土功的時候,所以特别加以記載。
3凡啟塞從時:門戶橋梁叫作啟,城郭叫作塞,修建啟塞都要按着時候。
今譯 二十年春天,僖公使魯都城的南門更加高大,《春秋》記上一筆,因為這不是土功的時候。
因為凡是修築門戶橋梁及城郭都要按着時候。
經夏,郜子1來朝。
今注 1郜子:郜是姬姓國,在今山東省城武縣東南八十裡。
此經無傳。
今譯 夏天,郜子來魯國朝聘。
經五月乙巳,西宮災1。
今注 1西宮災:西宮是魯僖公的别宮,災是火。
此經無傳。
今譯 五月,乙巳那一天,魯僖公的别宮失火。
經鄭人入滑。
傳滑人1叛鄭而服于衛;夏,鄭公子士2、洩堵寇3帥師入滑4。
今注 1滑人:滑,地應在鄭衛之間,今河南睢縣西北的滑亭。
2公子士:鄭文公子。
3洩堵寇:鄭大夫。
4帥師入滑:他們兩人就領着兵進入滑的都城。
今譯 滑人背叛鄭國而順服衛國;夏天,鄭文公子士及鄭大夫洩堵寇就率領軍隊進入滑國都城。
經秋,齊人、狄人盟于邢。
傳秋,齊、狄盟于邢,為邢謀衛難也1,于是衛方病邢2。
今注 1為邢謀衛難也:這是為邢國計劃對付來自衛國的患難。
2于是衛方病邢:這時衛國方成為邢國的患難。
今注 秋天,齊人和狄人在邢國會盟,這是為邢國計劃對付來自衛國的患難,這時候,衛國才真正成為邢
傳十六年春,隕石于宋五1,隕星也2,六鹢退飛過宋都,風也3。
周内史叔興4聘于宋,宋襄公問焉,曰:“是何祥也,吉兇焉在5?”對曰:“今茲魯多大喪6,明年,齊有亂7,君将得諸侯而不終8。
”退而告人曰:“君失問9,是陰陽之事,非吉兇所生也10。
吉兇由人11,吾不敢逆君故也12。
” 今注 1隕石于宋五:天上落下五塊石頭在宋國都城。
2隕星也:這是天上的星星掉下來。
3六鹢退飛過宋都,風也:六隻水鳥向後退着飛,過宋國的都城上,這是因為風力所壓迫。
鹢音同亦,水鳥名,色白,不畏風。
4叔興:内史的名字。
5是何祥也,吉兇焉在:這是何種的預兆,吉或兇何在?焉等于安。
6今茲魯多大喪:今年魯國多大喪。
多大喪指季友與公孫茲之死。
7齊有亂:齊國有亂。
這是指齊桓公死後,五公子争立的事情。
8君将得諸侯而不終:宋襄公将得到諸侯的擁護,而不能終為霸主。
9君失問:你問的方法不對。
10是陰陽之事,非吉兇所生也:這是陰同陽的事情,不是與吉或兇有關系的。
11吉兇由人:吉或兇皆由人支配。
12吾不敢逆君故也:我因為不敢違背他的意見的緣故。
今譯 十六年春天,天上落下五塊石頭在宋國都城,這是天上的星星掉下來。
有六隻水鳥向後退着飛,飛過宋國的都城上空,這是因為風力所壓迫。
周的内史叔興到宋國聘問,宋襄公問他,說:“這是何種的預兆,吉或兇何在?”回答說:“今年魯國多大喪,明年,齊國有亂,你将得到諸侯的擁護,而不能終為霸主。
”回來就告訴别人說:“宋襄公問的方法不對,這是陰同陽的事情,不是與吉或兇有關系的。
吉或兇皆由人支配而成,這是因為我不敢違背宋襄公意見,才這麼回答他。
” 經三月壬申,公子季友1卒。
今注 1公子季友:這是三桓季氏的祖先。
此經無傳。
今譯 三月壬申,公子季友逝世。
經夏四月丙申,鄫季姬卒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夏天,四月丙申,嫁到鄫國的季姬逝世。
經秋七月甲子,公孫茲1卒。
今注 1公孫茲:是公子叔牙之子。
此經無傳。
今譯 秋天,七月甲子,公孫茲逝世。
傳夏,齊伐厲1,不克,救徐而還2。
今注 1齊伐厲:在僖公十五年,齊伐厲以救徐。
2救徐而還:救了徐國就班師。
今譯 夏天,齊國讨伐厲國,沒有戰勝,救了徐國就班師。
傳秋,狄侵晉,取狐廚、受铎1,涉汾2及昆都3,因晉敗也。
今注 1狐廚、受铎:是晉的二邑。
狐廚在今山西省襄陵縣西北狐谷亭。
受铎應當在狐廚附近。
2涉汾:渡過汾水。
汾是今縱貫山西省的汾河。
汾水出太原,從平陽南流折而西入黃河。
3昆都:晉邑,地在汾水之南。
在今山西省襄陵縣南有昆都聚。
今譯 秋天,狄人侵犯晉國,取得狐廚、受铎二城,渡過汾河,到達了昆都城,這是因為晉國被打敗的緣故。
傳王以戎難告于齊1,齊征諸侯而戍周2。
今注 1王以戎難告于齊:周王以戎的侵略告知齊桓公。
2齊征諸侯而戍周:齊就召集諸侯,派兵戍守周國。
今譯 周王以戎的侵略告于齊桓公,齊就召集諸侯,派兵戍守周國。
傳冬十一月,乙卯,鄭殺子華1。
今注 1鄭殺子華:管仲在僖公七年曾說:子華想去掉鄭國的三良,必定被殺。
今譯 冬天,十一月,乙卯,鄭國人殺了公子華。
經冬,十有二月,公會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邢侯、曹伯于淮。
傳十二月,會于淮1,謀鄫且東略也2,城鄫3。
役人病4,有夜登丘而呼5曰:“齊有亂6。
”不果城而還。
今注 1淮:杜注:“臨淮郡左右。
”未能實指何地。
江永:“晉臨淮郡盱眙。
”指今安徽省盱眙縣,五河縣,或江蘇淮陰縣濱淮之地。
2謀鄫且東略也:謀救鄫國且向東方發展。
3城鄫:給鄫國都城修城。
4役人病:修城的工人生病。
5有夜登丘而呼:有一群人夜裡上到小崗上大喊。
6齊有亂:齊國有亂。
今譯 十二月,諸侯在淮水附近集會,為謀救鄫國且向東方發展,于是給鄫國都城修城,修城的工人生病了,有群人在夜裡上到小崗上大喊:“齊國有亂。
”結果沒有築城就回來了。
僖公十七年(公元前六四三年) 經十有七年春,齊人、徐人伐英氏。
傳十七年春,齊人為徐伐英氏1,以報婁林之役也2。
今注 1齊人為徐伐英氏:英氏是偃姓國,在今安徽省六安縣西南,有英氏城。
齊人為徐國讨伐英氏。
2以報婁林之役也:婁林之役在僖公十五年。
婁林,徐地,在今安徽省泗縣東北。
今譯 十七年春天,齊人為徐國讨伐英氏,以報婁林戰役的仇。
傳夏,晉大子圉為質于秦,秦歸河東而妻之1,惠公之在梁也2,梁伯妻之,梁嬴孕過期3,蔔招父4與其子蔔之。
其子曰:“将生一男一女。
”招曰:“然。
男為人臣,女為人妾5。
”故名男曰圉,女曰妾6,及子圉西質7,妾為宦女焉8。
今注 1秦歸河東而妻之:秦國本已經征稅于晉國的河東,此事在僖公十五年。
現在秦國将河東歸還,而使秦女懷嬴嫁子圉。
2惠公之在梁也:惠公以前在梁國的時候。
3梁嬴孕過期:梁國是嬴姓,梁伯的女兒懷子過十月未能産。
4蔔招父:梁國太蔔。
5男為人臣,女為人妾:男的是做人的臣下,女的是為人的妾。
6故名男曰圉,女曰妾:圉是養馬的人;凡不行聘禮就嫁叫作妾。
7西質:到秦國為人質。
8妾為宦女焉:妾就做秦國的宦女。
宦女等于妾。
今譯 夏天,晉太子圉于秦國做人質,秦國将河東歸還,而使秦女懷嬴嫁給子圉。
惠公以前在梁國的時候,梁伯以女兒嫁他,但梁嬴懷子過了十個月尚未能産,于是蔔招父同其子占蔔。
其子說:“将要生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
”蔔招父則說:“對。
男的是做人的臣下,女的是為人的妾。
”所以命名男的叫圉,女的叫妾,等到太子圉到秦國為人質,妾就做秦國的宦女。
經夏,滅項。
傳師滅項1,淮之會,公有諸侯之事2,未歸而取項3,齊人以為讨而止公4。
今注 1師滅項:魯國的軍隊滅了項國。
項是國名,在今河南省項城縣東北六十裡,有古項城。
2公有諸侯之事:諸侯之事是指着會同講禮的事。
公是魯僖公。
3未歸而取項:他沒有回來,魯國的當政者就取得了項國。
4齊人以為讨而止公:齊人因為這件事,将魯君執獲。
因為是國内的事,所以諱言執獲,變而言止。
今譯 魯國的軍隊滅了項國。
此時,魯僖公正在淮水會見諸侯,有會同講禮的事,沒有回國,魯國的當政者就取得了項國,齊人因為這件事,将魯僖公執獲。
經秋,夫人姜氏會齊侯于卞。
九月,公至自會。
傳秋,聲姜1以公故,會齊侯于卞2。
九月,公至3,書曰:“至自會4。
”猶有諸侯之事焉5,且諱之也6。
今注 1聲姜:魯僖公夫人,是齊國的女兒。
2卞:在今山東省泗水縣東五十裡。
3公至:僖公回來。
4至自會:僖公由會中回來。
5猶有諸侯之事焉:好像仍舊有會同講禮的事情。
6且諱之也:并且避諱說被執,故托會以告廟。
今譯 秋天,魯僖公夫人聲姜因為僖公被執獲的緣故,會見齊侯于卞城。
九月,僖公回國,《春秋》特别記載說:“僖公由會中回來。
”好像仍舊有會同講禮的事情,并且避諱說僖公被執。
經冬十有二月,乙亥,齊侯小白卒。
傳齊侯之夫人三,王姬、徐嬴、蔡姬1,皆無子。
齊侯好内2,多内寵,内嬖如夫人3者六人:長衛姬生武孟4,少衛姬生惠公5,鄭姬生孝公6,葛嬴生昭公7,密姬生懿公8,宋華子生公子雍9。
公與管仲屬10孝公于宋襄公,以為大子。
雍巫11有寵于衛共姬12,因寺人貂13以薦羞14于公,亦有寵。
公許之立武孟。
管仲卒,五公子皆求立15。
冬,十月乙亥,齊桓公卒,易牙入,與寺人貂因内寵以殺群吏16,而立公子無虧。
孝公奔宋。
十二月乙亥,赴17。
辛巳夜,殡18。
今注 1王姬、徐嬴、蔡姬:王姬是周王的女兒;徐嬴是徐國的女兒;蔡姬是蔡國的女兒,即是曾以蕩舟使齊桓公發怒的那個人。
《春秋》的習慣,女子從姓,所以各以該國的姓分稱。
2好内:喜歡女色。
3内嬖如夫人:如夫人的禮秩等于夫人。
内嬖是内裡最寵愛的。
4長衛姬生武孟:長音同掌。
長衛姬即衛共姬,是衛國的女兒。
武孟即公子無虧。
5少衛姬生惠公:少衛姬亦是衛國的女兒。
惠公即公子元。
6鄭姬生孝公:鄭姬是鄭國的女兒。
孝公即公子昭。
7葛嬴生昭公:葛嬴是葛國的女兒,嬴姓,故城在今河南省甯陵縣北十五裡。
昭公即公子潘。
8密姬生懿公:密姬是密國的女兒。
懿公即公子商人。
9宋華子生公子雍:宋華子是宋華氏的女兒子姓。
公子雍未能立為君。
10屬:托付。
屬音主。
11雍巫:即易牙,巫是名字,雍是做飯的人。
12衛共姬:即長衛姬。
13寺人貂:即豎貂,為有寵于桓公的太監。
14薦羞:羞與馐通。
是貢獻好吃的食物。
15五公子皆求立:五公子即孝公以外的公子無虧、公子元、公子潘、公子商人、公子雍。
皆求立是指皆想即位為君。
16因内寵以殺群吏:用内官的權寵殺各種官吏。
17赴:以喪事訃告諸侯。
18殡:是殓。
杜注說經過六十七天乃殡。
今譯 齊桓公的夫人有三個,即王姬、徐嬴、蔡姬,皆沒有生育孩子。
桓公喜歡女色,且多内裡寵愛的,内裡最寵愛的如夫人有六個:長衛姬生公子無虧,少衛姬生公子元,鄭姬生公子昭,葛嬴生昭公,密姬生公子商人,宋華子生公子雍。
齊桓公同管仲托付公子昭給宋襄公,立他為太子。
此時雍巫為長衛姬所寵愛,因為寺人貂的關系貢獻好吃的食物,亦為桓公所喜愛,于是為長衛姬請立公子無虧,公答應了。
管仲逝世後,公子無虧、公子元、公子潘、公子商人、公子雍等五公子皆想即位為君。
冬天,十月乙亥,齊桓公逝世。
易牙進入宮内,同寺人貂用内官的權寵殺各種官吏,而擁立公子無虧即位。
于是公子昭逃奔到宋國。
十一月乙亥,以喪事訃告諸侯。
辛巳的夜晚才入殓。
僖公十八年(公元前六四二年) 經十有八年春王正月,宋公、曹伯、衛人、邾人伐齊。
傳十八年春,宋襄公以諸侯伐齊。
三月,齊人殺無虧1。
今注 1齊人殺無虧:杜預注說,以取悅于宋國,故齊人殺公子無虧。
今譯 十八年春天,宋襄公率領諸侯讨伐齊國。
三月,齊人殺公子無虧,以取悅宋國。
傳鄭伯始朝于楚1,楚子賜之金2,既而悔之,與之盟曰:“無以鑄兵3。
”故以鑄三鐘4。
今注 1鄭伯始朝于楚:因為齊桓公死了,中原沒有霸主,所以鄭伯頭一次到楚國朝見。
2楚子賜之金:楚成王賞給他銅。
春秋時仍稱銅為金。
3無以鑄兵:不要用以鑄造兵器。
4故以鑄三鐘:因此就鑄了三個鐘。
今譯 鄭伯頭一次到楚國朝見,楚成王賞給他銅,不久就後悔,遂與鄭伯盟誓說:“不要用銅來鑄造兵器。
”因此就鑄了三個鐘。
經夏,師救齊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夏天,魯國軍隊救援齊人。
經五月戊寅,宋師及齊師戰于甗,齊師敗績。
傳齊人将立孝公,不勝四公子之徒1,遂與宋人戰。
夏五月,宋敗齊師于甗2,立孝公而還。
今注 1不勝四公子之徒:齊國人打不過四公子的黨羽。
四公子指公子元、公子雍、公子潘與公子商人。
2甗:齊地,在今山東省曆城縣與長清縣之間。
甗音同演。
今譯 齊人欲立公子昭為君,卻又打不過四公子的黨羽,孝公逃亡到宋國。
于是四公子餘黨就同宋人作戰。
夏天,五月,宋人戰敗齊國軍隊在甗地,推立公子昭即位後就班師。
經狄救齊1。
今注 1專門為幫助四公子的黨羽。
此經無傳。
今譯 狄人援救齊國。
經秋八月,丁亥,葬齊桓公。
傳秋,八月,葬齊桓公1。
今注 1葬齊桓公:孝公即位以後,方能葬。
今譯 秋天,八月,安葬齊桓公。
經冬,邢人、狄人伐衛。
傳冬,邢人、狄人伐衛,圍菟圃1,衛侯以國讓父兄子弟及朝衆2,曰:“苟能治之,燬請從焉3。
”衆不可,而後師于訾婁4,狄師還。
今注 1菟圃:衛地,應與訾婁相近。
2衛侯以國讓父兄子弟及朝衆:衛侯以他的國家讓位于他的長輩、晚輩及朝廷上的衆人。
3苟能治之,燬請從焉:假設能夠治理衛國,我也将聽從他的命令。
燬是衛侯的名字。
4訾婁:衛地,在今河南省滑縣西南六十裡,與河北長垣縣接界。
今譯 冬天,邢人、狄人讨伐衛國,包圍菟圃城,衛侯以他的國家讓位于他的長輩、晚輩及朝廷上的衆人,說:“假設能夠治理衛國,我也将聽從他的命令。
”衆人不準衛侯讓位,衛侯後來陳師在訾婁城,狄人軍隊就退去。
傳梁伯益其國,而不能實也1,命曰新裡2,秦取之。
今注 1梁伯益其國,而不能實也:梁伯增擴他的國土,但是他沒有人民來充實它。
2命曰新裡:把新城命名為新裡。
新裡在今陝西省澄城縣東北二十裡,即梁新城。
今譯 梁伯增擴他的土地,但是他沒有人民來充實它,于是把新城命名為新裡,後為秦國取得。
僖公十九年(公元前六四一年) 傳十有九年春,遂城而居之1。
今注 1遂城而居之:這是連着十八年傳所說的“命曰新裡,秦取之”。
所以也不講秦國。
今譯 十九年春天,秦國取得新裡城後,而移民去居住。
經十有九年,春王三月,宋人執滕子嬰齊。
傳宋人執滕宣公1。
今注 1滕宣公即滕子嬰齊。
今譯 宋人執獲滕宣公。
經夏六月,宋公、曹人、邾人盟于曹南1。
今注 1曹南:曹國都城的南邊。
今譯 夏天,六月,宋公、曹人、邾人在曹國都城的南邊會盟。
經鄫子會盟于邾,己酉,邾人執鄫子用之。
傳夏,宋公使邾文公1,用鄫子于次睢之社2,欲以屬東夷3,司馬子魚4曰:“古者六畜不相為用5,小事不用大牲6,而況敢用人乎?祭祀以為人也。
民,神之主也7,用人,其誰飨之8?齊桓公存三亡國,以屬諸侯9,義士猶曰薄德10,今一會而虐二國之君11,又用諸淫昏之鬼12,将以求霸,不亦難乎13?得死為幸14!” 今注 1邾文公:邾國君。
2次睢之社:據張華《博物志》說:“琅邪臨沂縣東界次睢有大叢社,土民謂之食人社,即次睢之社。
”在今山東省臨沂縣境。
3欲以屬東夷:為的可以威懾東方的夷人。
東夷是居淮北泗睢以東之夷人。
4司馬子魚:即公子目夷。
5古者六畜不相為用:古時候,六種牲畜不自相用于祭祀。
這是指着說,祭馬神就不用馬。
6小事不用大牲:為小的事情不用大的犧牲來祭祀。
7民,神之主也:人民是神的主人。
8用人,其誰飨之:用人來祭祀,誰能夠享受。
9存三亡國,以屬諸侯:三王國指着魯、衛、邢。
存三個将亡的國家,以保護諸侯。
10義士猶曰薄德:有義氣的人尚且說他的德行很薄。
11今一會而虐二國之君:宋襄公三月會諸侯執滕子,同一月又執鄫子。
二國之君就指滕子與鄫子。
12又用諸淫昏之鬼:又用來祭祀不合于禮的鬼神。
13将以求霸,不亦難乎:将用來求做霸主,這不也是很難的嗎? 14得死為幸:君能得到好死,這是很慶幸的事。
今譯 夏天,宋襄公派邾文公去到次睢之社,用鄫子來祭祀,想用來威懾東方的夷人。
司馬子魚說:“古時候的祭祀,六種牲畜不自相用于祭祀。
小的事情不用大的犧牲來祭祀,何況敢用人來祭祀嗎?祭祀是為了人求庇護,人民是神的主宰,用人來祭祀,誰能夠享受呢?齊桓公使三個将要滅亡的國家存續下去,借以懷服諸侯。
有正義的人還說他的德行很薄,現在一次會盟就虐待兩個國家的君主,又把他們用于祭祀不合于禮的鬼神,将借此求做霸主,不也是很難的嗎?你能夠得好死,就是很幸運的!” 經衛人伐邢。
傳秋,衛人伐邢,以報菟圃之役1,于是衛大旱,蔔有事于山川2,不吉。
甯莊子3曰:“昔周饑,克殷而年豐4,今邢方無道,諸侯無伯5,天其或者欲使衛讨邢乎?”從之,師興而雨6。
今注 1菟圃之役:在僖公十八年。
2蔔有事于山川:占蔔是否要祭祀山川的神。
3甯莊子:是衛大夫。
4克殷而年豐:滅了殷國以後,就五谷豐收。
5邢方無道,諸侯無伯:邢國政治不上軌道,諸侯也沒有霸主。
6師興而雨:軍隊動員以後,天就降下雨來。
今譯 秋天,衛國人攻伐邢國,為的是報複菟圃之役的仇恨,在這時衛國正好發生大旱災,占蔔是不是要祭祀山川的神,結果是不吉利。
衛大夫甯莊子就說:“從前周朝發生饑荒,滅了殷以後,就五谷豐收,現在邢國的政治不上軌道,諸侯也沒有霸主,難道是上天将要派衛國去讨伐邢國嗎?”衛國君聽從甯莊子的話,軍隊動員以後,天就下雨了。
經秋,宋人圍曹。
傳宋人圍曹,讨不服也1。
子魚言于宋公曰:“文王聞崇2德亂而伐之。
軍三旬而不降3,退修教而複伐之,因壘而降4。
《詩》曰:‘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禦于家邦5。
’今君德無乃猶有所阙6,而以伐人,若之何?盍姑内省德乎?無阙而後動7。
” 今注 1讨不服也:因為在曹都城南方盟誓的時候,曹國沒有遵守地主的禮節。
2崇:崇侯虎。
3軍三旬而不降:圍了三十天而崇國不投降。
4退修教而複伐之,因壘而降:退回來再修教化而又讨伐他,方到城壘,他就投降。
5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禦于家邦:先立禮法對于妻子,擴充到兄弟,漸及于全國。
這是《毛詩·文王》篇。
6今君德無乃猶有所阙:現在你的德行是否尚有所阙失。
7無阙而後動:如果德行沒有阙失,然後方能動軍隊。
今譯 宋國人包圍曹國,讨伐曹國的不講究。
宋公子子魚就對宋襄公說:“周文王聽到崇侯沒有德行,而讨伐他。
圍了三十天,崇侯不投降,退回來再修整教化而又讨伐他,軍隊才到城底下,崇侯就投降了。
《詩經》上說:‘先立禮法對于自己的妻子,再擴充到兄弟,漸及于全國。
’現在你的德行還有阙失,而想要讨伐别人,這怎麼可以呢?何不姑且反省自己的德行,等到沒有阙失,然後再采取行動。
” 經冬,會陳人、蔡人、楚人、鄭人,盟于齊。
傳陳穆公請修好于諸侯1,以無忘齊桓之德2。
冬,盟于齊3,修桓公之好也。
今注 1修好于諸侯:與諸侯修好。
2以無忘齊桓之德:以免忘記齊桓公的德行。
3盟于齊:在齊國都城盟會,所以齊孝公也加入。
今譯 陳穆公請求和諸侯各國和平,以表示不忘記齊桓公的德行。
到了冬天,會盟于齊國的都城,表示重申齊桓公時的友好。
經梁亡。
傳梁亡,不書其主,自取之也1。
初,梁伯好土功2,亟城而弗處3,民罷而弗堪4,則曰:“某寇将至。
”乃溝公宮5。
曰:“秦将襲我6。
”民懼而潰7,秦遂取梁。
今注 1不書其主,自取之也:《春秋》上不寫為何人所滅,這是由于梁國自己找的。
2土功:修建城池的工作。
3亟城而弗處:很急切地修建城池而又不去居住。
4民罷而弗堪:人民很辛苦而不能忍受。
罷音意皆同疲。
5乃溝公宮:使人民在公宮的四面挖成溝渠,作為防禦。
6秦将襲我:秦國将暗中侵略我。
7民懼而潰:人民全害怕就崩潰了。
今譯 梁國亡了,沒有記載梁國君主的名字,因為梁國的滅亡是自找的。
起初,梁伯喜好修建城池,急切地修建城池,又不去居住,人民疲憊而不能忍受,梁伯于是就說:“某一個敵寇将來。
”使人民在梁伯的宮室四面挖成溝渠。
又說:“秦國将暗中侵略我。
”人民害怕,就全體潰散,于是秦國就取得了梁國。
僖公二十年(公元前六四〇年) 經二十年春,新作南門。
傳二十年春,新作南門1,書不時也2。
凡啟塞從時3。
今注 1新作南門:這是魯都城的南門,本名稷門,僖公使之更加高大,所以改名高門。
2書不時也:因為這不是土功的時候,所以特别加以記載。
3凡啟塞從時:門戶橋梁叫作啟,城郭叫作塞,修建啟塞都要按着時候。
今譯 二十年春天,僖公使魯都城的南門更加高大,《春秋》記上一筆,因為這不是土功的時候。
因為凡是修築門戶橋梁及城郭都要按着時候。
經夏,郜子1來朝。
今注 1郜子:郜是姬姓國,在今山東省城武縣東南八十裡。
此經無傳。
今譯 夏天,郜子來魯國朝聘。
經五月乙巳,西宮災1。
今注 1西宮災:西宮是魯僖公的别宮,災是火。
此經無傳。
今譯 五月,乙巳那一天,魯僖公的别宮失火。
經鄭人入滑。
傳滑人1叛鄭而服于衛;夏,鄭公子士2、洩堵寇3帥師入滑4。
今注 1滑人:滑,地應在鄭衛之間,今河南睢縣西北的滑亭。
2公子士:鄭文公子。
3洩堵寇:鄭大夫。
4帥師入滑:他們兩人就領着兵進入滑的都城。
今譯 滑人背叛鄭國而順服衛國;夏天,鄭文公子士及鄭大夫洩堵寇就率領軍隊進入滑國都城。
經秋,齊人、狄人盟于邢。
傳秋,齊、狄盟于邢,為邢謀衛難也1,于是衛方病邢2。
今注 1為邢謀衛難也:這是為邢國計劃對付來自衛國的患難。
2于是衛方病邢:這時衛國方成為邢國的患難。
今注 秋天,齊人和狄人在邢國會盟,這是為邢國計劃對付來自衛國的患難,這時候,衛國才真正成為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