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關燈
小
中
大
16畢萬之後必大:因為畢萬是畢公高之後,他将來必能發達。
17魏,大名也:魏等于巍,表示高大之意,所以說他是大名。
18以是始賞,天啟之矣:以魏為封邑,開始賞賜他,這是天所啟示的。
19今名之大,以從盈數,其必有衆:給他一個大名,又從萬的盈數,這必使他有衆多的擁護者。
20畢萬筮仕于晉:畢萬當初占蔔到晉國做官的時候。
21遇屯之比:遇見屯卦變到比卦。
22辛廖:是晉大夫。
23屯固比入:屯卦表示堅固,比卦表示親密。
24吉孰大焉:這是沒有再比它吉利的卦。
25其必蕃昌:他的後人必定很多且很昌盛。
26震為土:震為長男,變為坤卦,坤是母親。
27車從馬:震為車,坤為馬,震變為坤就等于車從馬。
28足居之:震是足,震動而遇坤,安靜之象。
29兄長之:震為長男,所以是長兄。
30母覆之:坤為母,所以說母覆之。
31衆歸之:坤也是衆,所以說衆歸之。
32六體不易:由震為土到衆歸之共有六義,是不可以更改的。
33合而能固,安而能殺:以比承屯的變化,所以說“合而能固”。
震有雷殺的現象,以坤卦承震卦的變化,所以說“安而能殺”。
34公侯之卦:比合屯固,坤安震殺,這是公侯的卦。
35公侯之子孫,必複其始:因為畢萬是畢公高之後,畢公高是侯爵,所以必定要恢複從前的地位。
今譯 晉獻公成立二軍。
獻公自己統率上軍,太子申生統率下軍。
趙夙擔任獻公戎車的禦者,畢萬擔任車右。
用這些軍隊去消滅耿國、消滅霍國、消滅魏國。
回國以後,獻公為太子修築曲沃的城牆。
把耿國賜給趙夙,把魏國賜給畢萬,并且命他們為大夫。
士說:“太子不能夠被立為君了。
分給他都城,而安置他卿的地位,既然先使他得到了最高的官位,又怎麼能夠立他為國君呢?不如逃走,以免将來罪名加到身上。
做一個吳大伯,不也是很好的嗎?這樣做還可以保持美好的名譽,勝過留在晉國而受到禍害。
并且諺語說:‘心裡若是沒有瑕疵,何必擔心沒有國家?’天若是要降福給太子,會不為他保有晉國嗎?”蔔偃說:“畢萬的後嗣必定要發達。
萬,是充盈完滿的數字。
魏,是高大的名稱。
用這個開始他的封賞,是天所要啟示他。
說到天子,我們說‘兆民’;說到諸侯,我們說‘萬民’。
現在給他一個大名,以配合盈滿的數字,他必定将有衆人。
”當初,畢萬占蔔到晉國做官的時候,遇到屯卦變到比卦。
辛廖解釋說:“很吉利。
屯卦表示堅固,比卦表示親密,還有比這更吉利的嗎?将來必定會繁盛昌大。
再進一步說,由震變為坤,就等于是車從馬,又表示他的雙足站立在土地上,表示他是長兄,表示他受到母親的保護,表示衆人歸附。
這六種意義是不能改變的。
合和而能穩固,安靜而能有威嚴,這是預示公侯的卦。
公侯的子孫,必定要恢複他祖先從前的地位。
” 闵公二年(公元前六六○年) 經二年春王正月,齊人遷陽1。
今注 1陽:國名,在今山東省沂水縣有陽都城,即古陽國。
孔穎達注疏:《世本》土地名阙。
此經無傳。
今譯 二年春天,周王曆正月,齊國人強遷陽國的人民。
傳二年春,虢公敗犬戎1于渭汭2。
舟之僑3曰:“無德而祿,殃也,殃将至矣4!”遂奔晉。
今注 1犬戎:據《穆天子傳》說:“犬戎胡觞天子于雷首之阿。
”雷首山在今山西省永濟縣。
2渭汭:是渭水入黃河的地方,在今陝西省華陰縣。
3舟之僑:是虢大夫。
4無德而祿,殃也,殃将至矣:沒有德行而得到好處,這是一種禍害,禍害将來到。
今譯 二年春天,虢公在渭水流入黃河的地方打敗犬戎。
舟之僑說:“沒有德行而得到好處,這是一種禍害。
禍害将要到來了吧!”于是就逃奔到晉國。
經夏五月乙酉,吉禘于莊公。
傳夏,吉禘1于莊公,速也2。
今注 1吉禘:将新近死者的牌位藏于廟中,将遠祖遷于祧廟,以審别昭、穆,是為吉禘。
2速也:太快。
今譯 夏天,舉行禘祭,把莊公的牌位放在廟中。
這件事做得太早了。
經秋八月辛醜,公薨。
經九月,夫人姜氏孫于邾。
經公子慶父出奔莒。
傳初,公傅1奪蔔2田,公不禁3。
秋,八月辛醜,共仲4使蔔賊公于武闱5。
成季以僖公6适邾,共仲奔莒,乃入立之7,以賂求共仲于莒,莒人歸之,及密8,使公子魚9請10,不許11,哭而往。
共仲曰:“奚斯之聲也。
”乃缢。
闵公,哀姜之娣叔姜之子12也,故齊人立之,共仲通于哀姜13,哀姜欲立之,闵公之死也,哀姜與知之14,故孫于邾15,齊人取而殺之于夷16,以其屍歸17,僖公請而葬之。
今注 1公傅:是闵公的師傅。
2蔔:是魯大夫。
3公不禁:闵公不加以禁止。
4共仲:共音同恭。
是公子慶父的谥号。
5賊公于武闱:武闱是宮中小門的名字。
賊公是指刺殺闵公。
6僖公:是闵公庶兄,成風所生的兒子。
7乃入立之:成季就回到魯都城,而立僖公。
8密:魯地。
《水經注》:“沂水南迳東安縣故城東而南,合時密水,水出時密山,莒人歸共仲于魯及密而死,是也。
” 9公子魚:奚斯。
10請:是請求不死。
11不許:不應允他的要求。
12哀姜之娣叔姜之子:哀姜的妹妹叔姜所生的兒子。
13共仲通于哀姜:共仲與哀姜通奸。
14與知之:與音同預。
事先知道這件事。
15孫于邾:孫音遜。
指逃亡到邾國。
16夷:杜注隻說魯地。
17以其屍歸:齊國把他的屍首運回都城。
今譯 起初,闵公的師傅強奪蔔的田地,闵公不加以禁止。
今年秋天八月,辛醜,共仲派蔔刺殺闵公于武闱。
成季帶着僖公到邾國,後來,共仲逃奔到莒國,成季就回到魯國都城,立僖公為國君。
然後,用賄賂要求莒國送共仲回魯國。
莒人就把共仲送回。
當共仲到達密地,共仲派公子魚去請求允許他不死,沒有準許共仲的要求,公子魚就哭着去回複,共仲聽到了說:“那是奚斯的哭聲。
”于是就自缢而死。
闵公是哀姜的妹妹叔姜所生的兒子,所以齊國人支持立他為國君。
共仲和哀姜通奸,所以哀姜想要立共仲為國君。
闵公的死,哀姜事先知道,所以她逃亡到邾國。
齊國人把她捉住,在夷的地方殺死,帶着她的屍首而回。
僖公請求把屍首送到魯國都城,把她安葬。
傳成季之将生也,桓公使蔔楚丘1之父蔔之。
曰:“男也,其名曰友2,在公之右3,間于兩社4,為公室輔,季氏亡則魯不昌5。
”又筮之,遇大有之乾6,曰:“同複
17魏,大名也:魏等于巍,表示高大之意,所以說他是大名。
18以是始賞,天啟之矣:以魏為封邑,開始賞賜他,這是天所啟示的。
19今名之大,以從盈數,其必有衆:給他一個大名,又從萬的盈數,這必使他有衆多的擁護者。
20畢萬筮仕于晉:畢萬當初占蔔到晉國做官的時候。
21遇屯之比:遇見屯卦變到比卦。
22辛廖:是晉大夫。
23屯固比入:屯卦表示堅固,比卦表示親密。
24吉孰大焉:這是沒有再比它吉利的卦。
25其必蕃昌:他的後人必定很多且很昌盛。
26震為土:震為長男,變為坤卦,坤是母親。
27車從馬:震為車,坤為馬,震變為坤就等于車從馬。
28足居之:震是足,震動而遇坤,安靜之象。
29兄長之:震為長男,所以是長兄。
30母覆之:坤為母,所以說母覆之。
31衆歸之:坤也是衆,所以說衆歸之。
32六體不易:由震為土到衆歸之共有六義,是不可以更改的。
33合而能固,安而能殺:以比承屯的變化,所以說“合而能固”。
震有雷殺的現象,以坤卦承震卦的變化,所以說“安而能殺”。
34公侯之卦:比合屯固,坤安震殺,這是公侯的卦。
35公侯之子孫,必複其始:因為畢萬是畢公高之後,畢公高是侯爵,所以必定要恢複從前的地位。
今譯 晉獻公成立二軍。
獻公自己統率上軍,太子申生統率下軍。
趙夙擔任獻公戎車的禦者,畢萬擔任車右。
用這些軍隊去消滅耿國、消滅霍國、消滅魏國。
回國以後,獻公為太子修築曲沃的城牆。
把耿國賜給趙夙,把魏國賜給畢萬,并且命他們為大夫。
士說:“太子不能夠被立為君了。
分給他都城,而安置他卿的地位,既然先使他得到了最高的官位,又怎麼能夠立他為國君呢?不如逃走,以免将來罪名加到身上。
做一個吳大伯,不也是很好的嗎?這樣做還可以保持美好的名譽,勝過留在晉國而受到禍害。
并且諺語說:‘心裡若是沒有瑕疵,何必擔心沒有國家?’天若是要降福給太子,會不為他保有晉國嗎?”蔔偃說:“畢萬的後嗣必定要發達。
萬,是充盈完滿的數字。
魏,是高大的名稱。
用這個開始他的封賞,是天所要啟示他。
說到天子,我們說‘兆民’;說到諸侯,我們說‘萬民’。
現在給他一個大名,以配合盈滿的數字,他必定将有衆人。
”當初,畢萬占蔔到晉國做官的時候,遇到屯卦變到比卦。
辛廖解釋說:“很吉利。
屯卦表示堅固,比卦表示親密,還有比這更吉利的嗎?将來必定會繁盛昌大。
再進一步說,由震變為坤,就等于是車從馬,又表示他的雙足站立在土地上,表示他是長兄,表示他受到母親的保護,表示衆人歸附。
這六種意義是不能改變的。
合和而能穩固,安靜而能有威嚴,這是預示公侯的卦。
公侯的子孫,必定要恢複他祖先從前的地位。
” 闵公二年(公元前六六○年) 經二年春王正月,齊人遷陽1。
今注 1陽:國名,在今山東省沂水縣有陽都城,即古陽國。
孔穎達注疏:《世本》土地名阙。
此經無傳。
今譯 二年春天,周王曆正月,齊國人強遷陽國的人民。
傳二年春,虢公敗犬戎1于渭汭2。
舟之僑3曰:“無德而祿,殃也,殃将至矣4!”遂奔晉。
今注 1犬戎:據《穆天子傳》說:“犬戎胡觞天子于雷首之阿。
”雷首山在今山西省永濟縣。
2渭汭:是渭水入黃河的地方,在今陝西省華陰縣。
3舟之僑:是虢大夫。
4無德而祿,殃也,殃将至矣:沒有德行而得到好處,這是一種禍害,禍害将來到。
今譯 二年春天,虢公在渭水流入黃河的地方打敗犬戎。
舟之僑說:“沒有德行而得到好處,這是一種禍害。
禍害将要到來了吧!”于是就逃奔到晉國。
經夏五月乙酉,吉禘于莊公。
傳夏,吉禘1于莊公,速也2。
今注 1吉禘:将新近死者的牌位藏于廟中,将遠祖遷于祧廟,以審别昭、穆,是為吉禘。
2速也:太快。
今譯 夏天,舉行禘祭,把莊公的牌位放在廟中。
這件事做得太早了。
經秋八月辛醜,公薨。
經九月,夫人姜氏孫于邾。
經公子慶父出奔莒。
傳初,公傅1奪蔔2田,公不禁3。
秋,八月辛醜,共仲4使蔔賊公于武闱5。
成季以僖公6适邾,共仲奔莒,乃入立之7,以賂求共仲于莒,莒人歸之,及密8,使公子魚9請10,不許11,哭而往。
共仲曰:“奚斯之聲也。
”乃缢。
闵公,哀姜之娣叔姜之子12也,故齊人立之,共仲通于哀姜13,哀姜欲立之,闵公之死也,哀姜與知之14,故孫于邾15,齊人取而殺之于夷16,以其屍歸17,僖公請而葬之。
今注 1公傅:是闵公的師傅。
2蔔:是魯大夫。
3公不禁:闵公不加以禁止。
4共仲:共音同恭。
是公子慶父的谥号。
5賊公于武闱:武闱是宮中小門的名字。
賊公是指刺殺闵公。
6僖公:是闵公庶兄,成風所生的兒子。
7乃入立之:成季就回到魯都城,而立僖公。
8密:魯地。
《水經注》:“沂水南迳東安縣故城東而南,合時密水,水出時密山,莒人歸共仲于魯及密而死,是也。
” 9公子魚:奚斯。
10請:是請求不死。
11不許:不應允他的要求。
12哀姜之娣叔姜之子:哀姜的妹妹叔姜所生的兒子。
13共仲通于哀姜:共仲與哀姜通奸。
14與知之:與音同預。
事先知道這件事。
15孫于邾:孫音遜。
指逃亡到邾國。
16夷:杜注隻說魯地。
17以其屍歸:齊國把他的屍首運回都城。
今譯 起初,闵公的師傅強奪蔔的田地,闵公不加以禁止。
今年秋天八月,辛醜,共仲派蔔刺殺闵公于武闱。
成季帶着僖公到邾國,後來,共仲逃奔到莒國,成季就回到魯國都城,立僖公為國君。
然後,用賄賂要求莒國送共仲回魯國。
莒人就把共仲送回。
當共仲到達密地,共仲派公子魚去請求允許他不死,沒有準許共仲的要求,公子魚就哭着去回複,共仲聽到了說:“那是奚斯的哭聲。
”于是就自缢而死。
闵公是哀姜的妹妹叔姜所生的兒子,所以齊國人支持立他為國君。
共仲和哀姜通奸,所以哀姜想要立共仲為國君。
闵公的死,哀姜事先知道,所以她逃亡到邾國。
齊國人把她捉住,在夷的地方殺死,帶着她的屍首而回。
僖公請求把屍首送到魯國都城,把她安葬。
傳成季之将生也,桓公使蔔楚丘1之父蔔之。
曰:“男也,其名曰友2,在公之右3,間于兩社4,為公室輔,季氏亡則魯不昌5。
”又筮之,遇大有之乾6,曰:“同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