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關燈
小
中
大
闵公
闵公元年(公元前六六一年)
經元年春王正月。
傳元年春,不書即位1,亂故也2。
今注 1不書即位:不将即位典禮記載在竹簡上。
2亂故也:因為魯國亂,所以不能成禮。
今譯 元年,春天,沒有記載即位,是因為國内有亂事,不能成禮。
經齊人救邢。
傳狄人伐邢1,管敬仲2言于齊侯曰:“戎狄豺狼不可厭也3,諸夏親昵不可棄也4,宴安酖毒不可懷也5。
《詩》雲:‘豈不懷歸,畏此簡書6。
’簡書同惡相恤之謂也7,請救邢以從簡書8。
”齊人救邢。
今注 1邢:在今河北省邢台縣西南。
2管敬仲:管夷吾。
3戎狄豺狼不可厭也:戎狄等于豺狼,不可能有滿足的時候。
4諸夏親昵不可棄也:諸夏指周所封的各國,他們全是與齊國非常接近,所以不可以抛棄。
5宴安酖毒不可懷也:酖讀音同震。
宴安等于是毒藥,所以不可懷念。
6豈不懷歸,畏此簡書:難道不想回去?就是怕這個竹簡上寫的字。
7簡書同惡相恤之謂也:就是說共同的災難要互相幫助。
8請救邢以從簡書:請救邢國的災難,以表示尊重簡書的意思。
今譯 狄人侵略邢國,管敬仲對齊桓公說:“戎狄好像是豺狼,不可能令他滿足;中國的國家互相親近,不可以把任何一國抛棄;宴安好像是毒藥,不可以懷念。
《詩經》說:‘難道不想回去嗎?就怕這竹簡上的記載哪!’竹簡上的記載,就是諸侯各國對于共同的災難要互相幫助的意思。
請援救邢國以表示尊重竹簡的記載。
”所以齊國人援救邢國。
經夏六月辛酉,葬我君莊公。
傳夏六月,葬莊公,亂故,是以緩1。
今注 1亂故,是以緩:因為魯國亂,所以經過十一個月乃葬。
今譯 夏天,六月,安葬魯莊公,因為有亂事,所以延緩了安葬的日期。
經秋八月,公及齊侯盟于落姑,季子來歸。
傳秋八月,公及齊侯盟于落姑1,請複季友2也,齊侯許之3,使召諸陳,公次于郎4以待之。
季子來歸,嘉之也5。
今注 1落姑:齊地。
在今山東省東平縣與平陰縣相交接處。
2請複季友:請齊侯準許使季友回國。
3齊侯許之:齊侯答應他。
4公次于郎:郎是近郊的地方。
闵公等待在近郊的地方。
5嘉之也:嘉許他重新回國。
今譯 秋天,八月,魯闵公及齊桓公會盟于落姑,為的是請齊桓公允許季友回魯國,齊桓公答應了。
就派人到陳國去召季友,闵公親在近郊的地方等待他。
經上記載“季子來歸”,是嘉許他的意思。
經冬,齊仲孫來。
傳冬,齊仲孫湫1來省難2。
書曰:“仲孫。
”亦嘉之也。
仲孫歸曰:“不去慶父,魯難未已3。
”公曰4:“若之何而去之5?”對曰:“難不已,将自斃6,君其待之!”公曰:“魯可取乎?”對曰:“不可。
猶秉周禮7,周禮所以本也。
臣聞之,國将亡,本必先颠而後枝葉從之8。
魯不棄周禮,未可動也,君其務甯魯難而親之9,親有禮,因重固10,間攜貳,覆昏亂11,霸王之器也12。
” 今注 1仲孫湫:齊大夫,仲孫是氏,湫是名字。
2省難:來看視魯國的禍亂。
3不去慶父,魯難未已:要不去掉慶父,魯難沒有完結的一天。
4公曰:指齊桓公說的話。
5若之何而去之:怎麼樣能去掉他? 6難不已,将自斃:魯國的禍難要不完,慶父将自己倒下。
7猶秉周禮:他還秉承周國的禮節。
8本必先颠而後枝葉從之:本必定先倒下,而後樹枝同樹葉就随着躺下。
9君其務甯魯難而親之:你務必安定魯國的禍亂而加以親善。
10親有禮,因重固:親善猶秉周禮的,利用重而堅固的。
11間攜貳,覆昏亂:使不團結的人能夠發生離間而相疑,使昏亂的人能夠失敗。
12霸王之器也:這是霸王所用的方法。
今譯 冬天,齊國的大夫仲孫湫來看視魯國的禍亂,經上記載“仲孫”,也是表示嘉許他的意思。
仲孫回到齊國說:“不把慶父除掉,魯國的災難沒有完結的一天。
”齊桓公說:“怎樣才能去掉他呢?”回答說:“禍難不停止,他将會自己倒下去,你且等待着吧!”齊桓公說:“我們可以占取魯國嗎?”回答說:“不可。
魯國還秉承周的禮法。
周的禮法是國家的根本。
我聽說,一個國家将要滅亡,它的根本必定先倒下,然後枝葉随着倒下。
魯國沒有放棄周的禮法,還不能去動搖它。
你務必要安定魯國的禍亂而且親善于魯國。
親善于有禮的,成全穩重堅固的,使不團結而相疑的互相離開,使昏亂的失敗,這是霸王的方法。
” 傳晉侯作二軍1,公将上軍,大子申生将下軍,趙夙禦戎2,畢萬為右3,以滅耿4、滅霍5、滅魏6。
還,為大子城曲沃7,賜趙夙耿,賜畢萬魏,以為大夫。
士曰:“大子不得立矣。
分之都城,而位以卿8,先為之極,又焉得立9?不如逃之,無使罪至10,為吳大伯11,不亦可乎!猶有令名,與其及也12。
且諺曰:‘心苟無瑕,何恤乎無家13?’天若祚大子14,其無晉乎!”蔔偃15曰:“畢萬之後必大16。
萬,盈數也;魏,大名也17。
以是始賞,天啟之矣18!天子曰兆民,諸侯曰萬民,今名之大,以從盈數,其必有衆19。
”初,畢萬筮仕于晉20,遇屯?之比?21,辛廖22占之曰:“吉。
屯固比入23,吉孰大焉24,其必蕃昌25。
震為土26,車從馬27,足居之28,兄長之29,母覆之30,衆歸之31,六體不易32,合而能固,安而能殺33,公侯之卦34也。
公侯之子孫,必複其始35。
” 今注 1二軍:晉本來是隻有一軍,見《左傳·莊公十六年》。
2禦戎:為公所乘車禦者。
3為右:照例,古者,禦以外尚有車右以禦敵人。
4耿:舊姬姓國,在今山西省河津縣東南耿鄉城。
5霍:在今山西省霍縣西十六裡。
6魏:在今山西省芮城縣東北。
7為大子城曲沃:大音泰。
曲沃在今山西省聞喜縣。
8分之都城,而位以卿:曲沃是從前晉國被封的地方,所以稱都城;下軍等于卿的位子,故曰“位以卿”。
9先為之極,又焉得立:先使他到了極位,尚安能立為君? 10不如逃之,無使罪至:不如逃走,以後就不使得到罪名。
11吳大伯:大音泰。
大伯是周太王嫡子,欲讓位而适吳。
12猶有令名,與其及也:如是有好的聲名,勝過留在晉國而引出禍患。
13心苟無瑕,何恤乎無家:假設我們心中并沒有錯誤,則不必憂患沒有國家。
14祚大子:祚的本義是福,此處作動詞用,降福給太子。
15蔔偃:晉占蔔大夫。
傳元年春,不書即位1,亂故也2。
今注 1不書即位:不将即位典禮記載在竹簡上。
2亂故也:因為魯國亂,所以不能成禮。
今譯 元年,春天,沒有記載即位,是因為國内有亂事,不能成禮。
經齊人救邢。
傳狄人伐邢1,管敬仲2言于齊侯曰:“戎狄豺狼不可厭也3,諸夏親昵不可棄也4,宴安酖毒不可懷也5。
《詩》雲:‘豈不懷歸,畏此簡書6。
’簡書同惡相恤之謂也7,請救邢以從簡書8。
”齊人救邢。
今注 1邢:在今河北省邢台縣西南。
2管敬仲:管夷吾。
3戎狄豺狼不可厭也:戎狄等于豺狼,不可能有滿足的時候。
4諸夏親昵不可棄也:諸夏指周所封的各國,他們全是與齊國非常接近,所以不可以抛棄。
5宴安酖毒不可懷也:酖讀音同震。
宴安等于是毒藥,所以不可懷念。
6豈不懷歸,畏此簡書:難道不想回去?就是怕這個竹簡上寫的字。
7簡書同惡相恤之謂也:就是說共同的災難要互相幫助。
8請救邢以從簡書:請救邢國的災難,以表示尊重簡書的意思。
今譯 狄人侵略邢國,管敬仲對齊桓公說:“戎狄好像是豺狼,不可能令他滿足;中國的國家互相親近,不可以把任何一國抛棄;宴安好像是毒藥,不可以懷念。
《詩經》說:‘難道不想回去嗎?就怕這竹簡上的記載哪!’竹簡上的記載,就是諸侯各國對于共同的災難要互相幫助的意思。
請援救邢國以表示尊重竹簡的記載。
”所以齊國人援救邢國。
經夏六月辛酉,葬我君莊公。
傳夏六月,葬莊公,亂故,是以緩1。
今注 1亂故,是以緩:因為魯國亂,所以經過十一個月乃葬。
今譯 夏天,六月,安葬魯莊公,因為有亂事,所以延緩了安葬的日期。
經秋八月,公及齊侯盟于落姑,季子來歸。
傳秋八月,公及齊侯盟于落姑1,請複季友2也,齊侯許之3,使召諸陳,公次于郎4以待之。
季子來歸,嘉之也5。
今注 1落姑:齊地。
在今山東省東平縣與平陰縣相交接處。
2請複季友:請齊侯準許使季友回國。
3齊侯許之:齊侯答應他。
4公次于郎:郎是近郊的地方。
闵公等待在近郊的地方。
5嘉之也:嘉許他重新回國。
今譯 秋天,八月,魯闵公及齊桓公會盟于落姑,為的是請齊桓公允許季友回魯國,齊桓公答應了。
就派人到陳國去召季友,闵公親在近郊的地方等待他。
經上記載“季子來歸”,是嘉許他的意思。
經冬,齊仲孫來。
傳冬,齊仲孫湫1來省難2。
書曰:“仲孫。
”亦嘉之也。
仲孫歸曰:“不去慶父,魯難未已3。
”公曰4:“若之何而去之5?”對曰:“難不已,将自斃6,君其待之!”公曰:“魯可取乎?”對曰:“不可。
猶秉周禮7,周禮所以本也。
臣聞之,國将亡,本必先颠而後枝葉從之8。
魯不棄周禮,未可動也,君其務甯魯難而親之9,親有禮,因重固10,間攜貳,覆昏亂11,霸王之器也12。
” 今注 1仲孫湫:齊大夫,仲孫是氏,湫是名字。
2省難:來看視魯國的禍亂。
3不去慶父,魯難未已:要不去掉慶父,魯難沒有完結的一天。
4公曰:指齊桓公說的話。
5若之何而去之:怎麼樣能去掉他? 6難不已,将自斃:魯國的禍難要不完,慶父将自己倒下。
7猶秉周禮:他還秉承周國的禮節。
8本必先颠而後枝葉從之:本必定先倒下,而後樹枝同樹葉就随着躺下。
9君其務甯魯難而親之:你務必安定魯國的禍亂而加以親善。
10親有禮,因重固:親善猶秉周禮的,利用重而堅固的。
11間攜貳,覆昏亂:使不團結的人能夠發生離間而相疑,使昏亂的人能夠失敗。
12霸王之器也:這是霸王所用的方法。
今譯 冬天,齊國的大夫仲孫湫來看視魯國的禍亂,經上記載“仲孫”,也是表示嘉許他的意思。
仲孫回到齊國說:“不把慶父除掉,魯國的災難沒有完結的一天。
”齊桓公說:“怎樣才能去掉他呢?”回答說:“禍難不停止,他将會自己倒下去,你且等待着吧!”齊桓公說:“我們可以占取魯國嗎?”回答說:“不可。
魯國還秉承周的禮法。
周的禮法是國家的根本。
我聽說,一個國家将要滅亡,它的根本必定先倒下,然後枝葉随着倒下。
魯國沒有放棄周的禮法,還不能去動搖它。
你務必要安定魯國的禍亂而且親善于魯國。
親善于有禮的,成全穩重堅固的,使不團結而相疑的互相離開,使昏亂的失敗,這是霸王的方法。
” 傳晉侯作二軍1,公将上軍,大子申生将下軍,趙夙禦戎2,畢萬為右3,以滅耿4、滅霍5、滅魏6。
還,為大子城曲沃7,賜趙夙耿,賜畢萬魏,以為大夫。
士曰:“大子不得立矣。
分之都城,而位以卿8,先為之極,又焉得立9?不如逃之,無使罪至10,為吳大伯11,不亦可乎!猶有令名,與其及也12。
且諺曰:‘心苟無瑕,何恤乎無家13?’天若祚大子14,其無晉乎!”蔔偃15曰:“畢萬之後必大16。
萬,盈數也;魏,大名也17。
以是始賞,天啟之矣18!天子曰兆民,諸侯曰萬民,今名之大,以從盈數,其必有衆19。
”初,畢萬筮仕于晉20,遇屯?之比?21,辛廖22占之曰:“吉。
屯固比入23,吉孰大焉24,其必蕃昌25。
震為土26,車從馬27,足居之28,兄長之29,母覆之30,衆歸之31,六體不易32,合而能固,安而能殺33,公侯之卦34也。
公侯之子孫,必複其始35。
” 今注 1二軍:晉本來是隻有一軍,見《左傳·莊公十六年》。
2禦戎:為公所乘車禦者。
3為右:照例,古者,禦以外尚有車右以禦敵人。
4耿:舊姬姓國,在今山西省河津縣東南耿鄉城。
5霍:在今山西省霍縣西十六裡。
6魏:在今山西省芮城縣東北。
7為大子城曲沃:大音泰。
曲沃在今山西省聞喜縣。
8分之都城,而位以卿:曲沃是從前晉國被封的地方,所以稱都城;下軍等于卿的位子,故曰“位以卿”。
9先為之極,又焉得立:先使他到了極位,尚安能立為君? 10不如逃之,無使罪至:不如逃走,以後就不使得到罪名。
11吳大伯:大音泰。
大伯是周太王嫡子,欲讓位而适吳。
12猶有令名,與其及也:如是有好的聲名,勝過留在晉國而引出禍患。
13心苟無瑕,何恤乎無家:假設我們心中并沒有錯誤,則不必憂患沒有國家。
14祚大子:祚的本義是福,此處作動詞用,降福給太子。
15蔔偃:晉占蔔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