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關燈
,今舊曆九月),完畢了所有的農事,就告訴大家工事要開始。

    等到心星出現時,就準備好建築用的器材。

    當水星在黃昏時在最高點(周曆十二月,今舊曆十月)的時候,就豎立闆幹而開始興作。

    到了冬至,工事全部完畢。

     傳樊皮1叛王。

     今注 1樊皮:周大夫。

    樊在今河南省濟源縣東南三十八裡。

    樊是采邑,皮是名字。

     今譯 樊皮背叛周惠王。

     莊公三十年(公元前六六四年) 經三十年春王正月。

     傳三十年春,王命虢公讨樊皮1。

    夏四月丙辰,虢公入樊,執樊仲皮歸于京師2。

     今注 1王命虢公讨樊皮:因為樊皮在去年曾經叛王。

     2執樊仲皮歸于京師:将樊仲皮逮捕,送回周王京城。

     今譯 三十年,春天,周惠王命令虢公讨伐樊皮。

    夏天,四月丙辰,虢公進入樊邑,逮捕樊仲皮,把他送回周王京城。

     經夏,次于成1。

     今注 1成:魯地。

    在今山東省甯陽縣東北九十裡有故城社,即古城也。

    次于成是為的戒備齊國對于紀國的附庸國鄣出兵。

    此經無傳。

     今譯 夏天,駐軍在成。

     經秋七月,齊人降鄣1。

     今注 1鄣:在今山東省東平縣東六十裡有鄣城集,即故鄣城。

    此經無傳。

     今譯 秋天,七月,齊國人威迫鄣國投降。

     經八月癸亥,葬紀叔姬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八月癸亥,安葬紀叔姬。

     經九月庚午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九月庚午朔,發生日食,打鼓并用犧牲祭祀社神。

     傳楚公子元歸自伐鄭,而處王宮1,鬬射師谏2,則執而梏之3。

     今注 1而處王宮:就搬進王宮去居住,是為了蠱惑文夫人。

     2鬬射師谏:鬬射師是楚大夫鬬廉。

    谏是谏诤。

     3執而梏之:就逮捕他,并以鐐加其手腕。

     今譯 楚國的公子元讨伐了鄭國以後回到楚國,就住進王宮裡。

    鬬射師谏诤,他就把鬬射師逮捕并且用手鐐扣住他的手。

     傳秋,申公鬥班1殺子元。

    鬥穀於菟2,為令尹,自毀其家3,以纾4楚國之難。

     今注 1申公鬬班:當時楚國已經把舊申國滅為楚縣,鬬班在那裡做縣尹,所以稱為申公。

     2鬬穀於菟:於音同烏,菟音同徒。

    楚人稱虎為於菟,稱乳為穀,所以令尹子文就名鬬穀於菟。

     3自毀其家:把他自己的家毀掉。

     4纾:音同舒,緩和的意思。

     今譯 秋天,申縣的縣尹鬬班殺了子元。

    鬬穀於菟繼為令尹,自己毀了自己的家,以家财緩和楚國的危難。

     經冬,公及齊侯,遇于魯濟。

     經齊人伐山戎。

     傳冬,遇于魯濟1,謀山戎也2,以其病燕3故也。

     今注 1魯濟:濟水先經過魯國,這段地方就叫作魯濟。

     2謀山戎也:山戎在今河北省灤縣。

     3病燕:燕在今北京。

    病燕是為患于燕國。

     今譯 冬天,魯莊公和齊桓公在魯國境内的濟水上相遇,謀劃攻伐山戎,因為山戎危害燕國。

     莊公三十一年(公元前六六三年) 經三十有一年春,築台于郎1。

     今注 1築台于郎:台據《公羊傳》所說就是泉台。

    郎在今山東省曲阜縣左近。

    此經無傳。

     今譯 三十一年,春天,在郎邑修築泉台。

     經夏四月,薛伯卒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夏天,四月,薛伯逝世。

     經築台于薛1。

     今注 1薛:魯地,在今山東省滕縣東南,築台必在薛國左近。

     今譯 在薛地築一個台。

     經六月,齊侯來獻戎捷。

     傳三十一年,夏六月,齊侯來獻戎捷1,非禮也2。

    凡諸侯有四夷之功,則獻于王3,王以警于夷4,中國則否,諸侯不相遺俘5。

     今注 1齊侯來獻戎捷:齊桓公來獻對北戎的戰利品。

     2非禮也:這是不合于禮法的。

     3凡諸侯有四夷之功,則獻于王:凡諸侯與中國以外的戎敵對戰取得勝利,就将戰利品獻于王。

     4王以警于夷:王用它去警戎夷敵。

     5諸侯不相遺俘:諸侯互相不送戰利品或打仗所得的俘虜。

     今譯 三十一年,夏天,六月,齊桓公來呈獻伐山戎的戰利品,這是不合于禮的。

    凡是諸侯有了戰勝中國以外的四夷的功勞,就把戰利品呈獻周王,周王借此警告夷狄。

    從中國的另外一個諸侯國家所得的戰利品,就不必呈獻周王,并且諸侯之間也不能互相贈送戰利品和俘虜。

     經秋,築台于秦1。

     今注 1秦:在今河南省範縣南三裡秦亭。

    此經無傳。

     今譯 秋天,在秦地築一個台。

     經冬不雨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冬,天,沒有下雨。

     莊公三十二年(公元前六六二年) 經三十有二年春,城小穀。

     傳三十二年春,城小穀1,為管仲也2。

     今注 1城小穀:《公羊》《穀梁》皆作城穀,在今山東省東阿縣治。

     2為管仲也:城中有管仲井。

     今譯 三十二年春天,修築小穀的城牆。

    這是為了管仲的緣故。

     經夏,宋公、齊侯遇于梁丘。

     傳齊侯為楚伐鄭之故1,請會于諸侯。

    宋公請先見于齊侯2。

    夏,遇于梁丘3。

     今注 1楚伐鄭之故:楚伐鄭在莊公二十八年,謀為鄭報楚。

     2宋公請先見于齊侯:在開會以前,宋公請求先與齊侯相會。

     3梁丘:在今山東省城武縣東北三十裡有梁丘山,山南三十裡有梁丘城。

     今譯 齊桓公為了楚國攻伐鄭國的緣故,請求諸侯會盟。

    宋桓公請求在會前先與齊桓公相會。

    夏天,宋桓公與齊桓公相遇于梁丘。

     傳秋七月,有神降于莘1。

    惠王2問諸内史過3,曰:“是何故也4?”對曰:“國之将興,明神降之,監其德也5。

    将亡,神又降之,觀其惡也6。

    故有得神以興,亦有以亡。

    虞、夏、商、周皆有之7。

    ”王曰:“若之何?”對曰:“以其物享焉8。

    其至之日,亦其物也9。

    ”王從之。

    内史過往10,聞虢請命11。

    反曰:“虢必亡矣。

    虐而聽于神12。

    ”神居莘六月,虢公使祝應、宗區、史嚚13享焉,神賜之土田。

    史嚚曰:“虢其亡乎?吾聞之,國将興,聽于民14。

    将亡,聽于神15。

    神聰明正直而壹者16也,依人而行17。

    虢多涼德18,其何土之能得19?” 今注 1莘:虢地,在今河南省陝縣。

     2惠王:惠王名阆,為周代的第十七王。

     3内史過:周大夫。

     4是何故也:這是什麼緣故? 5國之将興,明神降之,監其德也:國家将興盛的時候,神就由天而降,這是為的觀察好的德行。

     6将亡,神又降之,觀其惡也:在國家将亡的時候,神又由天而降,為觀察它的罪惡。

     7虞、夏、商、周皆有之:《國語·周語》說:“夏之興也,祝融降于崇山,其亡也,回祿信于黔隧。

    商之興也,梼杌次于丕山;其亡也,夷羊在牧。

    周之興也,鸾鳴于岐山;其衰也,杜伯射宣王于鎬。

    ” 8以其物享焉:此處的物是指初民社會的個人圖騰。

    享是祭祀。

    用它的圖騰物來祭祀。

     9其至之日,亦其物也:由這一句話,我們可以明白商代為什麼以它所生的日子為名,如以甲日所生者,則曰大甲或小甲。

     10内史過往:内史過往虢國去。

     11聞虢請命:聽見虢國使人求于神,請賜土地之命。

     12虐而聽于神:暴虐人民,而想聽命于神。

     13祝應、宗區、史嚚:祝是太祝,宗是宗人,史是大史。

    應、區、嚚皆人名。

    嚚讀如吟。

     14國将興,聽于民:國家将興的時候,政治就聽人民的話。

     15将亡,聽于神:國家将亡的時候,就聽神的話。

     16神聰明正直而壹者:神是聰明又正直,又能專一的。

     17依人而行:他是依靠人民的志願而去行事。

     18虢多涼德:涼德等于薄聽。

    此指虢國君多薄惡的德行。

     19其何土之能得:他能夠得到何種土地。

     今譯 秋天,七月,有神降臨在莘。

    周惠王問内史過說:“這是什麼緣故呢?”過回答說:“國家将要興盛的時候,神就降臨,觀察這國家的德行;将要滅亡的時候,神又降臨,觀察這國家的罪惡。

    所以,有的因得到神降臨而興盛,有的因而滅亡。

    虞、夏、商、周四代都有神異。

    ”周惠王說:“像這種情形要怎麼辦?”回答說:“用适合他的圖騰的祭品來祭祀。

    他降臨的日子,也就是他的圖騰。

    ”惠王依照他的話去做。

    内史過到虢國去,聽到虢公向神祈求賜給土地。

    回來以後就說:“虢國必定要亡國了。

    對百姓暴虐,而聽命于神。

    ”神停留在莘六個月。

    虢公派太祝應、宗人區、太史嚚祭神,神答應賜土田給虢國。

    太史嚚說:“虢國将要滅亡了嗎?我聽說過,國家将要興起,政治就聽人民的意見;将要滅亡,就聽神的話。

    神,是聰明正直而且專一的,他是依照人的志願而行事的。

    虢國國君有很多薄惡的德行,他怎麼能夠得到土地?” 經秋,七月,癸巳,公子牙卒。

     傳初,公築台臨黨氏1,見孟任2,從之,而以夫人言,許之3,割臂盟公4,生子般焉5。

    雩6,講于梁氏7,女公子觀之8。

    圉人荦9,自牆外與之戲10,子般怒,使鞭之11。

    公曰:“不如殺之,是不可鞭,荦有力焉。

    能投蓋于稷門12。

    ”公疾,問後于叔牙13。

    對曰:“慶父材14。

    ”問于季友15,對曰:“臣以死奉般16。

    ”公曰:“鄉者17,牙曰‘慶父材’。

    ”成季使以君命,命僖叔18待于鍼巫氏19,使鍼季酖之20。

    曰:“飲此,則有後于魯國21,不然,死且無後22。

    ”飲之歸及逵泉23而卒,立叔孫氏24。

     今注 1黨氏:魯大夫。

     2孟任:黨氏女,姓任。

     3以夫人言,許之:告訴她将許立為夫人,孟任答應了。

     4割臂盟公:割破手臂出血,與公相盟誓。

     5生子般焉:生一小孩,名叫子般。

     6雩:祭天。

     7講于梁氏:在梁氏家裡演習。

    梁氏是魯大夫。

     8女公子觀之:女公子是指般妹。

    觀之是去看演習。

     9圉人荦:荦音洛,是圉人的名字。

    圉人是養馬者。

     10自牆外與之戲:自牆外用語言與女公子相戲。

     11使鞭之:用皮鞭打他。

     12能投蓋于稷門:稷門是魯都城南門名。

    顧炎武說:“當從劉炫之說,以蓋為車蓋。

    ”此句指因為圉人荦有力,故能将車蓋自稷門上投下。

     13問後于叔牙:叔牙是莊公弟,與慶父同母。

     14慶父材:慶父有本領。

     15季友:是莊公同母弟。

     16臣以死奉般:我拿性命來侍奉子般。

     17鄉者:以前。

     18僖叔:叔牙的谥法。

     19鍼巫氏:魯大夫。

     20鍼季酖之:酖音丹,鳥名,其羽有毒,入酒則能害人。

    此句意思是季給僖叔飲毒酒。

     21有後于魯國:在魯國可以永遠有後代。

     22死且無後:死并不能夠立後代。

     23逵泉:魯地,在今山東省曲阜縣南五裡。

     24立叔孫氏:就立他後人為叔孫氏,後成為三桓之一。

     今譯 起初,魯莊公在黨氏家的附近築一個台。

    他在台上看到黨氏的大女兒任,就跟在她的後面,但她閉門不見。

    然後莊公告訴她将立她為夫人,她答應了,就割破手臂,以血和莊公盟誓。

    她生了一個兒子叫子般。

    有一次祭天的時候,在梁氏家裡演習,莊公的女兒去觀看,管養馬的人荦從牆外用語言戲弄她。

    子般看到了很生氣,叫人鞭打他。

    莊公說:“不如把他殺死。

    他不是可以鞭打的人。

    荦有很大的力氣,能夠把車蓋投過稷門。

    ”後來,莊公病得很厲害,他問叔牙誰适合做他的繼承人。

    叔牙回答說:“慶父有才幹。

    ”又問季友,季友答道:“我願拿性命來侍奉子般。

    ”莊公就說:“剛才叔牙說,慶父有才幹。

    ”成季(季友)就派人帶着莊公的命令去命令僖叔(叔牙)到巫氏家裡去等候。

    又派季給叔牙飲毒酒,并對他說:“喝了這個,那麼你在魯國可以永遠有後代,不然的話,你死了并不能立後代。

    ”叔牙就喝下毒酒,回到逵泉就死了。

    于是立他的後人為叔孫氏。

     經八月癸亥,公薨于路寝。

     傳八月癸亥,公薨于路寝1,子般即位,次于黨氏2。

     今注 1路寝:人君之正寝謂之路寝。

     2次于黨氏:子般是黨氏的外孫,就住在黨氏家裡。

     今譯 八月癸亥,魯莊公在他的寝宮中逝世。

    子般即位,暫時住在黨氏家裡。

     經冬十月,己未,子般卒。

     傳冬十月,己未,共仲1使圉人荦賊2子般于黨氏。

    成季奔陳3,立闵公4。

     今注 1共仲:是慶父的谥法。

     2賊:是殺。

     3成季奔陳:成季是季友的谥号。

    奔陳是出奔到陳國。

     4立闵公:是莊公庶子。

    杜預雲,闵公于是年八歲,而服虔卻作九歲。

     今譯 冬天,十月己未,共仲(慶父)派管養馬的人荦在黨氏家裡殺死子般。

    成季出奔到陳國。

    魯國人立闵公為國君。

     經公子慶父如齊1。

     今注 1如齊:逃奔齊國。

    此經無傳。

     今譯 公子慶父到齊國去。

     經狄伐邢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狄人侵伐邢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