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關燈
今譯 莒國大夫慶來魯國迎接叔姬。

     經杞伯來朝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杞國伯爵來朝見。

     傳晉侯将伐虢,士曰:“不可。

    虢公驕,若驟得勝于我1,必棄其民2。

    無衆,而後伐之,欲禦我誰與3?夫禮樂慈愛,戰所畜也4;夫民讓事樂和,愛親哀喪,而後可用也5。

    虢弗畜也,亟戰将饑6。

    ” 今注 1若驟得勝于我:若馬上能戰勝我。

     2必棄其民:必定不養他的人民,等于舍棄。

     3欲禦我誰與:同誰能夠一起抵抗我。

     4禮樂慈愛,戰所畜也:禮、樂、慈、愛,這四件事,是戰争所需要的事情。

     5夫民讓事樂和,愛親哀喪,而後可用也:等到人民對于事情謙讓,而且安樂,這兩件事是指禮同樂。

    愛親所謂慈,哀喪等于愛,總說即是禮樂慈愛,這些條件具備,然後可用以戰。

     6虢弗畜也,亟戰将饑:虢國不具備這些條件,極力打仗,将得到饑荒。

     今譯 晉侯将要讨伐虢國,士說:“不可。

    虢公很驕傲,若是他馬上戰勝了我國,必定會舍棄他的人民。

    等到他沒有民衆的支持,然後才讨伐他,誰會同他一起抵禦我們呢?禮、樂、慈、愛四件事,是戰争所需要的。

    人民能夠對事謙讓,安樂和洽,愛自己的親人,哀悼親人的喪亡,然後才能用他們。

    虢國沒有具備這些條件,又極力發動戰争,将會導緻饑荒。

    ” 傳王使召伯廖1賜齊侯命2,且請伐衛,以其立子頹也3。

     今注 1召伯廖:是王卿士。

     2賜齊侯命:命齊桓公為侯伯。

     3立子頹:在莊公十九年。

     今譯 周惠王派召伯廖賜命齊桓公為侯伯,并且請齊桓公讨伐衛國,因為衛國曾扶立王子頹。

     經公會齊侯于城濮1。

     今注 1城濮:衛地。

    此經無傳。

     今譯 魯莊公會見齊桓公于城濮。

     莊公二十八年(公元前六六六年) 經二十有八年,春王三月甲寅,齊人伐衛,衛人及齊人戰,衛人敗績。

     傳二十八年春,齊侯伐衛,戰,敗衛師,數之以王命1,取賂而還2。

     今注 1數之以王命:以王命責備衛人。

     2取賂而還:受了衛國之賄賂,就旋師而歸。

     今譯 二十八年,春天,齊桓公讨伐衛國,交戰的結果,把衛軍打敗。

    就用王命責備衛人,接受了衛國的賄賂,才班師回國。

     經夏四月丁未,邾子瑣1卒。

     今注 1邾子瑣:未同盟而赴以名。

    此經無傳。

     今譯 夏天,四月丁未,邾國子爵瑣逝世。

     傳晉獻公1娶于賈2,無子。

    烝于齊姜3,生秦穆夫人4及大子申生5。

    又娶二女于戎,大戎狐姬6生重耳7,小戎子8生夷吾9。

    晉伐骊戎10,骊戎男,女以骊姬11,歸,生奚齊12,其娣生卓子13。

    骊姬嬖14,欲立其子,賂外嬖梁五15與東關嬖五16,使言于公曰:“曲沃,君之宗也17。

    蒲18與二屈19,君之疆也20。

    不可以無主。

    宗邑無主則民不威,疆埸無主則啟戎心21。

    戎之生心,民慢其政22,國之患也。

    若使大子主曲沃,而重耳、夷吾主蒲與屈,則可以威民而懼戎,且旌君伐23。

    ”使俱曰:“狄之廣莫于晉為都24,晉之啟土,不亦宜乎25。

    ”晉侯說26之。

    夏,使大子居曲沃,重耳居蒲城,夷吾居屈,群公子皆鄙27。

    唯二姬之子28在绛29。

    二五卒30與骊姬谮31群公子而立奚齊。

    晉人謂之“二五耦32”。

     今注 1晉獻公:晉武公之子。

     2賈:姬姓國,侯爵。

    在今山西省臨汾縣賈鄉。

     3烝于齊姜:齊姜是晉武公的妾。

    納父之妾為烝。

     4秦穆夫人:是秦穆公的夫人。

     5大子申生:大音太。

    因為他母親是姜姓,所以名曰申生。

     6大戎狐姬:唐叔子孫别在戎狄者,姬姓,以狐為氏。

     7重耳:晉文公,晉獻公的次子。

     8小戎子:我幼年讀《左傳》時,以為子是子姓,而杜注以子為女,疑誤,後始見顧亭林《左傳杜解補正》,始說明子是小戎的姓,與我所見相同。

     9夷吾:是獻公的第三子,晉惠公的名字。

     10骊戎:姬姓國,男爵。

    在今陝西省臨潼縣東二十四裡。

     11女以骊姬:以骊姬嫁獻公。

     12生奚齊:她的兒子名叫奚齊,後為裡克所弑。

     13其娣生卓子:她的陪嫁女子生一子,名卓子。

     14骊姬嬖:骊姬得晉獻公的寵愛。

     15賂外嬖梁五:賄賂男嬖梁五。

     16東關嬖五:王引之說:“東關是雙姓,《漢書·古今人表》正作東關五。

    ” 17君之宗也:是你的宗廟所在地。

     18蒲:晉邑,在今山西隰縣西北。

     19二屈:晉邑,在今山西省吉縣有北屈廢縣。

    二屈蓋兼指南北二屈而言。

     20君之疆也:這兩個地方,全在你的疆界裡。

     21疆埸無主則啟戎心:埸音亦。

    邊疆若沒有人管理,容易引起戎狄侵略的野心。

     22民慢其政:人民對于政令就很怠慢。

     23且旌君伐:并且彰顯你的功勞。

     24狄之廣莫于晉為都:顧炎武:“都者大邑之名,隐公元年傳曰‘大都不過參國之一’是也。

    ”杜注非。

     25晉之啟土,不亦宜乎:晉的開辟疆土,因此不是很應當的嗎。

     26說:音同悅。

     27皆鄙:全到邊鄙之邑。

     28二姬之子:是骊姬之子奚齊,同其娣之子卓子。

     29绛:在今山西省新绛縣西北。

     30卒:終于。

     31谮:在背後說壞話。

     32晉人謂之“二五耦”:顧炎武說:“言相比為奸也。

    古人共耕曰耦,共财亦曰耦。

    ” 今譯 晉獻公娶賈侯的女兒為夫人,沒有生育子嗣。

    他就納了他父親的妾齊姜,生一個女兒(後來成為秦穆公夫人)和太子申生。

    又從戎狄中娶了二位女子,大戎狐姬生重耳,小戎子生夷吾。

    後來晉國攻伐骊戎,骊戎的男爵把女兒骊姬嫁給晉獻公,回到晉國,生了奚齊,她陪嫁的女子生了卓子。

    骊姬得寵,想要立她自己的兒子作太子。

    她就賄賂獻公所寵信的兩位大夫梁五和東關五,讓他們向獻公說:“曲沃,是你的宗廟所在地,蒲和二屈,是你的兩個邊疆重鎮,都不可以沒有管理人。

    宗廟所在地沒有管理人,人民就感受不到威服的力量;邊疆重鎮沒有管理人,就容易引起戎狄侵略的野心。

    戎狄生了野心,人民怠慢政令,這兩件事都是國家的禍患。

    若是派太子去管理曲沃,而派重耳和夷吾分别管理蒲和二屈,那麼就可以使人民威服而戎狄畏懼,并且彰顯你的功勞。

    ”又讓他們都說:“把戎狄廣大的土地變成晉國的一個都邑,晉國開辟疆土,不也是很應當的嗎?”晉獻公聽了很高興。

    夏天,他就派太子去住在曲沃,重耳住在蒲城,夷吾住在屈邑,群公子全住到邊疆各邑。

    隻有二姬的兒子留在绛城。

    兩個名叫五的嬖人終于和骊姬谮害了所有的公子,而立奚齊為太子。

    晉國人把這件事叫作“兩個名叫五的人相比為奸”。

     經秋,荊伐鄭,公會齊人、宋人救鄭。

     傳楚令尹子元1欲蠱文夫人2,為館于其宮側而振萬焉3,夫人聞之泣曰:“先君以是舞也,習戎備也4。

    今令尹不尋諸仇雠5,而于未亡人之側,不亦異乎6!”禦人7以告子元,子元曰:“婦人不忘襲仇8,我反忘之。

    ”秋,子元以車六百乘伐鄭,入于桔柣之門9,子元、鬬禦疆、鬬梧、耿之不比為旆10,鬬班、王孫遊、王孫喜殿11。

    衆車入自純門12,及逵市13,縣門不發14,楚言而出15。

    子元曰:“鄭有人焉16?”諸侯救鄭,楚師夜遁,鄭人将奔桐丘17。

    諜18告曰:“楚幕有烏19。

    ”乃止。

     今注 1令尹子元:是楚文王之弟。

     2蠱文夫人:蠱惑文王夫人息妫。

     3為館于其宮側而振萬焉:在文王宮的旁邊,蓋一座房子,而大聲地演萬舞。

     4先君以是舞也,習戎備也:先君指楚文王。

    以為這種萬舞是練習作戰。

     5令尹不尋諸仇雠:令尹不去尋找仇人。

     6于未亡人之側,不亦異乎:因為楚文王已死,所以息妫自稱未亡人。

    不亦異乎,是表示很奇怪。

     7禦人:是息妫的侍人。

     8婦人不忘襲仇:一個女人不忘對仇人的襲擊。

     9入于桔柣之門:進入鄭遠郊的城門。

    桔音結,柣音碟,桔柣是鄭遠郊的城門。

     10鬬禦疆、鬬梧、耿之不比為旆:鬬禦疆、鬬梧、耿之不比皆楚大夫。

    旆是大旗。

     11鬬班、王孫遊、王孫喜殿:鬬班等三人皆楚大夫。

    殿是殿後的意思。

     12純門:是鄭的外郭門。

     13逵市:鄭都城市名。

     14縣門不發:縣音同玄。

    門開着,鄭人表示從容的意思。

     15楚言而出:用楚國的音調來說話。

     16鄭有人焉:子元看見鄭國有戒備,說鄭國有人能計劃。

     17桐丘:《水經注》說:“洧水東南迳桐邱城。

    ”在今河南省許昌縣東約三十五裡。

     18諜:奸細。

     19楚幕有烏:楚國的帳篷上有烏鴉。

     今譯 楚國的令尹子元想要蠱惑文王夫人,在文王的宮殿旁蓋一座房子,而在那裡表演萬舞。

    文王夫人聽到了,哭泣着說:“先君用這種萬舞來練習打仗,現在令尹不用它去對付仇敵,而用在未亡人的旁邊,不也是很奇怪嗎?”夫人的侍者把這些話告訴子元,子元說:“一個女子不忘要襲擊敵人,我反而忘了。

    ”秋天,子元用六百輛戰車去攻伐鄭國,進入了鄭國遠郊的桔柣門。

    子元、鬬禦疆、鬬梧及耿之不比拿着大旗走在最前,鬬班、王孫遊及王孫喜殿後,大隊兵車從外郭純門進入,到達郭内的逵市。

    然而,鄭國内城的門大開着,鄭國人說着楚國話走出城門。

    子元說:“啊!鄭國有能人呢!”諸侯來救鄭國,楚國軍隊連夜逃遁。

    鄭國人原将要逃奔去桐丘,間諜告訴他們說:“楚國人的帳篷上有烏鴉。

    ”所以他們才停止逃奔。

     經冬築郿。

     傳築郿1,非都也。

    凡邑有宗廟先君之主,曰都2,無曰邑,邑曰築,都曰城3。

     今注 1郿:音枚。

    《公羊》《穀梁》皆作微。

    在今山東省東平縣西微鄉城。

     2凡邑有宗廟先君之主,曰都:凡是有先君之宗廟,就名曰都。

     3邑曰築,都曰城:邑修的時候叫作築,都修的時候叫作城,以示區别。

     今譯 冬天,建築郿邑。

    郿不是一個都。

    凡是一個邑有宗廟供奉先君的神主,就叫作都,沒有的就叫作邑。

    修築邑城就說是“築”,修築都城就說是“城”。

     經大無麥禾,臧孫辰告籴于齊。

     傳冬饑1,臧孫辰2告籴于齊3,禮也。

     今注 1饑:沒有糧食。

     2臧孫辰:魯大夫。

     3告籴于齊:籴音笛,謂買入谷類。

    此指向齊國購買糧食。

     今譯 冬天,發生饑荒,臧孫辰到齊國去要求購買糧食,這是合于禮的。

     莊公二十九年(公元前六六五年) 經二十九年春,新延廄。

     傳二十九年春,新作延廄1,書不時也2。

    凡馬日中而出,日中而入3。

     今注 1新作延廄:按:經無作字,想必經中确有此字。

    延是馬廄的名字。

     2書不時也:因為記在竹簡上,是表示對農時不合時。

     3日中而出,日中而入:日中是表示日夜相等的時間,在日曆中就是春分及秋分。

    在秋分的時候,馬進到廄中,而在春分時,馬離廄,出到外面,現在是在春天修馬廄,所以書不時。

     今譯 二十九年,春天,重新修整延廄。

    記載這件事表示不合時。

    因為馬在春分時離開馬廄,秋分時進入馬廄。

     經夏,鄭人侵許。

     傳夏,鄭人侵許,凡師有鐘鼓曰伐1,無曰侵2,輕曰襲3。

     今注 1凡師有鐘鼓曰伐:凡軍隊用鐘聲同鼓聲讨其罪的,就稱伐。

     2無曰侵:沒有鐘鼓的聲音,就叫作侵。

     3輕曰襲:軍隊偷偷地進攻,就稱偷襲。

     今譯 夏天,鄭國人侵略許國。

    凡是軍隊帶着鐘鼓去聲讨的叫作“伐”,沒有鐘鼓的叫作“侵”,迅速輕進的,就叫作“襲”。

     經秋有蜚。

     傳秋,有蜚為災也1,凡物不為災不書2。

     今注 1有蜚為災也:蜚音同匪,害蟲名,體輕如蚊,食稻花。

    因為蜚蟲損害谷物,所以造成災害。

     2凡物不為災不書:凡是事物不造成災害的,就不記載。

     今譯 秋天,發生由蜚蟲造成的災害。

    凡是事物不造成災害的,就不記載。

     經冬十有二月,紀叔姬卒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冬天,十二月,紀叔姬逝世。

     經城諸及防。

     傳冬十二月,城諸1及防,書時也2。

    凡土功3,龍見而畢務4,戒事也5。

    火見而緻用6,水昏正而栽7,日至而畢8。

     今注 1諸:在今山東省諸城縣。

     2書時也:築城的時候,很合于禮。

     3凡土功:興築的時候。

     4龍見而畢務:龍見在今舊曆九月,龍星就是二十八宿中的角宿及亢宿。

    此句言就在九月間,完畢所有的事務。

     5戒事也:這是告訴大家修築城牆工作要開始。

     6火見而緻用:火是大火,亦名曰心星,它在天上顯露,次于角宿同亢宿。

    緻用是說預備建築用的器材。

     7水昏正而栽:水昏正指今舊曆十月,就豎立闆幹開始興作。

     8日至而畢:日至就是冬至,工務就做完。

     今譯 冬天,十二月,修築諸及防的城牆,記載這件事表示合時。

    凡是土木工程的興築,在龍星出現時(周曆十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