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關燈
小
中
大
洛邑澗水東、瀍水西。
自平王東遷至景王十一世皆居此,敬王遷成周。
3将王:率領周惠王。
4圉門:周都城的南門。
5北門:亦曰幹祭門。
6阙西辟:阙是象魏,在象魏的西邊。
7樂備:六代的音樂全都齊備。
8武公之略:略是界線,當時平王所給鄭武公的地界。
9虎牢:在今河南省成臯縣。
10原伯:周大夫。
11效尤:仿效子頹的樂及遍舞。
12亦将有咎:他也要得到罪患。
13王巡虢守:天子到諸侯的國都去,名曰巡狩。
14玤:音棒。
虢地,今地名不詳。
15酒泉:杜預注是周邑,但周季東遷,酒泉已在岐山以西,故非周轄地。
以此推知,酒泉另指别地。
16鞶鑒:帶有銅鏡子的腰帶。
17爵:飲酒的玉爵。
18始惡于王:開始與周惠王交惡。
今譯 二十一年,春天,鄭伯和虢叔在弭地互相命令。
夏天,一同去讨伐王城。
鄭伯率領周惠王從南門進入王城,虢叔從北門進入王城,殺了王子頹和五位大夫。
鄭伯宴享周惠王于象魏的西邊,六代的音樂全都齊備。
周惠王給予鄭伯當年周平王給鄭武公的地界,包括從虎牢以東的地方。
原伯批評道:“鄭伯仿效王子頹備樂及遍舞,他也将要有禍患的吧!”五月,鄭厲公逝世。
周惠王到虢國巡狩,虢公為王設宮殿于玤,周惠王就給他酒泉的地方。
當鄭伯宴享周惠王的時候,周王把王後的帶有銅鏡子的腰帶送給他,虢公向周惠王請求器物,周惠王卻給了他玉爵。
鄭伯由于這件事開始和周惠王交惡。
經夏,五月辛酉,鄭伯突卒1。
今注 1鄭伯突卒:在莊公十六年曾與魯大夫盟于幽。
今譯 夏天,五月辛酉,鄭伯突然逝世。
(傳在上文中) 經秋七月戊戌,夫人姜氏薨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秋天,七月戊戌,魯桓公夫人姜氏薨。
經冬十有二月,葬鄭厲公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冬天,十二月,安葬鄭厲公。
傳冬,王歸自虢1。
今注 1王歸自虢:自從王巡虢守以後,至冬天方始回到王城,可見王對虢很信任。
今譯 冬天,周惠王從虢國回到王城。
莊公二十二年(公元前六七二年) 經二十有二年1春王正月,肆大眚2。
今注 1二十有二年:《左傳·經》中自十有一年起,至三十有二年止,皆載有字。
阮刻本的經卻記二十有二年為二十二年。
2肆大眚:眚音同省。
赦免罪犯。
此經無傳。
今譯 二十二年,春天,周王曆正月,赦免罪犯。
經癸醜,葬我小君文姜1。
今注 1小君文姜:因為反哭于寝,完成喪禮,故稱小君。
此經無傳。
今譯 癸醜,安葬我魯國的小君文姜。
經陳人殺其公子禦寇。
傳二十二年春,陳人殺其大子1禦寇,陳公子完與颛孫2奔齊,颛孫自齊來奔3。
齊侯使敬仲4為卿,辭曰:“羇旅之臣5,幸若獲宥6,及于寬政7,赦其不閑于教訓8,而免于罪戾,弛于負擔9,君之惠也,所獲多矣。
敢辱高位,以速官謗10,請以死告11。
《詩》雲:‘翹翹車乘12,招我以弓13,豈不欲往,畏我友朋14。
’”使為工正15,飲桓公酒,樂16。
公曰:“以火繼之17。
”辭曰:“臣蔔其晝,未蔔其夜18,不敢。
”君子曰:“酒以成禮,不繼以淫19,義也。
以君成禮,弗納于淫20,仁也。
”初,懿氏21蔔妻敬仲,其妻占之22,曰:“吉,是謂鳳凰于飛,和鳴锵锵23,有妫之後,将育于姜24,五世其昌,并于正卿25,八世之後,莫之與京26。
”陳厲公蔡出也27,故蔡人殺五父而立之28,生敬仲。
其少也,周史29有以《周易》見陳侯者,陳侯使筮之30,遇觀?之否?31。
曰:“是謂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32,此其代陳有國乎?不在此,其在異國33,非此其身,在其子孫34,光遠而自他有耀者也35。
坤土也36,巽風也37,乾天也38,風為天于土上39,山也;有山之材,而照之以天光40,于是乎居土上41,故曰:‘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
’庭實旅百42,奉之以玉帛,天地之美具焉,故曰:‘利用賓于王。
’猶有觀焉43,故曰:‘其在後乎!’風行而著于土44,故曰:‘其在異國乎45!’若在異國,必姜姓也。
姜大嶽46之後也,山嶽則配天47,物莫能兩大,陳衰此其昌乎?”及陳之初亡48也,陳桓子49始大于齊,其後亡也50,成子得政51。
今注 1大子:大音太。
經稱公子,傳稱大子,因為禦寇實是太子。
2公子完與颛孫:颛音專。
公子完與颛孫皆是禦寇的黨羽。
3來奔:奔魯國,不書在《春秋》上,因為颛孫非卿。
4敬仲:陳公子完。
5羇旅之臣:羇音雞。
此指客寄的人。
6幸若獲宥:宥是赦免。
假設獲得赦免。
7及于寬政:及于齊國寬大的政治。
8赦其不閑于教訓:赦免他不熟習教訓。
9免于罪戾,弛于負擔:不計較其出奔的罪狀,并免除他背着行李到處奔走的負擔。
弛音失。
10敢辱高位,以速官謗:不敢以卿的高位,得到做官的毀謗。
11請以死告:敢求死,以免除高位。
12翹翹車乘:遠遠的一輛車。
翹翹是遠貌。
13招我以弓:古代聘請人用弓為禮。
14豈不欲住,畏我友朋:心裡難道不願意去嗎?擔心害怕我的朋友譏笑。
這首詩不見于《詩經》。
15工正:工正是管理百工的官長。
16樂:齊桓公在他的酒宴上很快樂。
17以火繼之:意思是點燈,在夜裡飲酒。
18臣蔔其晝,未蔔其夜:關于白天宴客,我已經占蔔過了,但是夜裡宴客,并未占蔔過,表示謙辭的意思。
19酒以成禮,不繼以淫:淫為夜飲。
飲酒是為的成禮節,不可夜飲過度。
20以君成禮,弗納于淫:對君是為的成禮節,而不可夜飲淫樂。
21懿氏:陳大夫。
22其妻占之:懿氏的妻子占蔔。
23鳳凰于飛,和鳴锵锵:雄曰鳳,雌曰凰,鳳凰并飛,并鳴唱得很有音節。
锵是聲音,音同槍。
24有妫之後,将育于姜:妫是陳姓,姜是齊姓。
陳的後人将生長在齊國。
25五世其昌,并于正卿:等五代以後就昌盛,與正卿相等。
26八世之後,莫之與京:京是大。
在八代以後,沒有人再比他更大。
27陳厲公蔡出也:陳厲公是蔡國的外孫。
28殺五父而立之:五父即陳佗,陳佗被殺見《左傳·桓公六年》。
五父陳佗被殺,而立了陳厲公。
29周史:是周朝的太史。
30筮之:筮音是,用蓍草來占蔔。
31遇觀之否:觀否皆是二卦名,之等于變。
32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這是觀卦的爻辭。
意思是有國家的光輝,而能做王的賓客。
33不在此,其在異國:不能在陳國,而在旁的國家。
34非此其身,在其子孫:不是在他的本身,而是在他的後代。
35光遠而自他有耀者也:光輝很遠,由此地照耀到旁處。
36坤土也:坤等于土。
37巽風也:巽等于風。
38乾天也:乾音前。
乾等于天。
39風為天于土上:風蓋在土上,即成山。
40有山之材,而照之以天光:有山的木材,而以天的光輝來臨照他。
41于是乎居土上:就住到土的上頭。
42庭實旅百:門庭中陳列有百物。
43猶有觀焉:有待觀望。
44風行而著于土:風吹動而果實落地。
45其在異國乎:是在旁的國家嗎? 46大嶽:大音太。
大嶽就是崧高。
47山嶽則配天:顧炎武說:“言天之高大,唯山嶽足以配之。
” 48陳之初亡:昭公八年,楚滅陳。
49陳桓子:是敬仲的五世孫陳無宇。
50其後亡也:是在哀公十七年,楚再滅陳。
51成子得政:成子是敬仲的八世孫陳完,得齊國的政治。
今譯 二十二年,春天,陳國人殺了他們的太子禦寇。
陳公子完和颛孫逃奔到齊國,颛孫又從齊國逃奔魯國。
齊侯想叫敬仲(陳公子完)做卿,他推辭說:“我是客寄的人,假若幸運地獲得赦免,子受齊國寬大的政治,赦免我不熟習教訓,不計較我出奔的罪狀,并免除我背着行李到處奔走,這是您的大恩惠。
我所得到的已經很多了,不敢再占據卿的高位,以加速做官的毀謗,敢請一死以免除高位。
有一首詩說:‘遠遠的一輛車,用弓招呼我去,我心裡難道願去嗎?但心中害怕我的朋友譏笑。
’”齊侯便令他做管理百官的工正。
他就在家裡請齊桓公飲酒,齊桓公很快樂,就說:“點上燈火,繼續喝酒吧!”陳公子完推辭說:“我隻蔔過白天宴客的事,沒有蔔過夜裡宴客的事,所以不敢這樣做。
”君子說:“酒用以完成禮節,不繼續夜飲淫樂,這是正當的。
對國君隻為的完成禮節,而不使他陷入淫樂,這是仁愛的。
”起初,陳國的一位大夫懿氏占蔔要把女兒嫁給敬仲。
懿氏的妻子占蔔,結果是說:“很好,這是說鳳凰并飛,鳴唱得锵锵有聲,陳的後人将生長在齊國,五代以後就會昌盛,地位與正卿一樣,八代以後,就沒有人能夠比他更大了。
”陳厲公是蔡國的外孫,所以蔡國人殺了五父而立他做陳國的君主,他生了敬仲。
當敬仲還小的時候,周朝有一位太史拿着《周易》去見陳侯,陳侯命他用蓍草占蔔,占得的是觀卦變到否卦,太史解釋道:“這觀卦的意思是說借着國家的光輝,而能做王的賓客。
這是他将代替您做陳國的君嗎?不,不是在陳國,而是在别的國家。
并且不在他本身,而是在他的子孫。
光輝照得很遠,從他這裡照耀到别處。
坤,就等于是土;巽,就等于是風;乾,就等于是天;由巽變到乾,就是風變成天,在土之上面,就成為山。
有山的木材,而以天的光輝臨照他,于是他就居在土上。
所以說:‘借着國家的光輝,而能做王的賓客。
’門庭中陳列着百物,供奉着寶玉和絲綢,天地間一切美好的東西都俱備了。
所以說:‘他能做王的賓客。
’但是還有待觀望,所以說:‘是在他後代身上!’風吹動而果實落地,所以說:‘是要在别的國家。
’若是在别的國家,必定是姜姓的國。
姜是大嶽的後裔。
山嶽高大,足以配天,凡事不可能兩大并立。
陳國衰微以後,那麼姜姓要昌盛的吧?”等到昭公八年,陳國第一次為楚國所滅,敬仲的五世孫陳桓子才在齊國做大官。
等到哀公十七年,陳國再度為楚所滅,敬仲的八世孫成子才得執掌齊國的政治。
經夏五月。
今譯 夏,五月。
此經無傳。
經秋七月丙申,及齊高傒1盟于防。
今注 1齊高傒:是齊國的卿。
此經無傳。
今譯 秋天,七月丙申,魯國與齊國的卿高傒會盟于防。
經冬,公如齊納币1。
今注 1納币:是求婚的禮節。
此經無傳。
今譯 冬天,魯莊公到齊國去獻納求婚的禮物。
莊公二十三年(公元前六七一年) 經二十有三年春,公至自齊1。
今注 1公至自齊:莊公自去年納币,至是方從齊回國。
此經無傳。
今譯 二十三年,春天,魯莊公從齊國回國。
經祭叔來聘1。
今注 1祭叔來聘:祭叔是周室的卿。
來聘不是周天王所派。
此經無傳。
今譯 祭叔來魯國聘問。
經夏,公如齊觀社。
傳二十三年夏,公如齊觀社1,非禮也。
曹刿谏曰:“不可。
夫禮所以整民也2,故會以訓上下之則3,制财用之節4,朝以正班爵之義,帥長幼之序5,征伐以讨其不然6,諸侯有王7,王有巡守8,以大習之9,非是君不舉矣10!君舉必書11,書而不法,後嗣何觀?” 今注 1公如齊觀社:因為齊國行社祭的時候,訓練軍隊,以整理軍械,所以莊公要去看。
2夫禮所以整民也:禮的功用,是用來整肅民風。
3會以訓上下之則:開會是用來訓導上下等級的規則。
4制财用之節:制定貢賦的多少。
5朝以正班爵之義,帥長幼之序:王念孫說:“義讀為儀。
”朝見是用來規定朝儀的等位及長幼的秩序。
6征伐以讨其不然:作戰是為的讨伐不聽從命令者。
7諸侯有王:諸侯來做王的事務。
8王有巡守:王到各國去巡視。
9以大習之:對于朝會的禮儀,常加練習。
10非是君不舉矣:除此以外,人君就不再舉行。
11君舉必書:凡君所行動的,必須記在竹簡上。
今譯 二十三年,夏天,魯莊公到齊國去觀看社祭,這是不合于禮的。
曹刿曾經谏诤說:“不可以去。
禮的功用,是用來整肅民風。
所以諸侯互相會見,是用來訓導上下等級的觀念,制定貢賦的多少;諸侯互相朝見,是為的規定朝儀的等位及長幼的秩序;出兵征伐以便聲讨不聽從命令的諸侯。
諸侯有義務做王的事務,王有到各國巡視的責任。
對于朝會的禮儀要常加練習,除此之外,國君就不再有别的舉動。
國君有所行動,都要記載下來;記載下來的事不足以效法,後代用什麼做榜樣呢?” 經公至自齊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魯莊公從齊國回魯國。
經荊人1來聘。
今注 1荊人
自平王東遷至景王十一世皆居此,敬王遷成周。
3将王:率領周惠王。
4圉門:周都城的南門。
5北門:亦曰幹祭門。
6阙西辟:阙是象魏,在象魏的西邊。
7樂備:六代的音樂全都齊備。
8武公之略:略是界線,當時平王所給鄭武公的地界。
9虎牢:在今河南省成臯縣。
10原伯:周大夫。
11效尤:仿效子頹的樂及遍舞。
12亦将有咎:他也要得到罪患。
13王巡虢守:天子到諸侯的國都去,名曰巡狩。
14玤:音棒。
虢地,今地名不詳。
15酒泉:杜預注是周邑,但周季東遷,酒泉已在岐山以西,故非周轄地。
以此推知,酒泉另指别地。
16鞶鑒:帶有銅鏡子的腰帶。
17爵:飲酒的玉爵。
18始惡于王:開始與周惠王交惡。
今譯 二十一年,春天,鄭伯和虢叔在弭地互相命令。
夏天,一同去讨伐王城。
鄭伯率領周惠王從南門進入王城,虢叔從北門進入王城,殺了王子頹和五位大夫。
鄭伯宴享周惠王于象魏的西邊,六代的音樂全都齊備。
周惠王給予鄭伯當年周平王給鄭武公的地界,包括從虎牢以東的地方。
原伯批評道:“鄭伯仿效王子頹備樂及遍舞,他也将要有禍患的吧!”五月,鄭厲公逝世。
周惠王到虢國巡狩,虢公為王設宮殿于玤,周惠王就給他酒泉的地方。
當鄭伯宴享周惠王的時候,周王把王後的帶有銅鏡子的腰帶送給他,虢公向周惠王請求器物,周惠王卻給了他玉爵。
鄭伯由于這件事開始和周惠王交惡。
經夏,五月辛酉,鄭伯突卒1。
今注 1鄭伯突卒:在莊公十六年曾與魯大夫盟于幽。
今譯 夏天,五月辛酉,鄭伯突然逝世。
(傳在上文中) 經秋七月戊戌,夫人姜氏薨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秋天,七月戊戌,魯桓公夫人姜氏薨。
經冬十有二月,葬鄭厲公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冬天,十二月,安葬鄭厲公。
傳冬,王歸自虢1。
今注 1王歸自虢:自從王巡虢守以後,至冬天方始回到王城,可見王對虢很信任。
今譯 冬天,周惠王從虢國回到王城。
莊公二十二年(公元前六七二年) 經二十有二年1春王正月,肆大眚2。
今注 1二十有二年:《左傳·經》中自十有一年起,至三十有二年止,皆載有字。
阮刻本的經卻記二十有二年為二十二年。
2肆大眚:眚音同省。
赦免罪犯。
此經無傳。
今譯 二十二年,春天,周王曆正月,赦免罪犯。
經癸醜,葬我小君文姜1。
今注 1小君文姜:因為反哭于寝,完成喪禮,故稱小君。
此經無傳。
今譯 癸醜,安葬我魯國的小君文姜。
經陳人殺其公子禦寇。
傳二十二年春,陳人殺其大子1禦寇,陳公子完與颛孫2奔齊,颛孫自齊來奔3。
齊侯使敬仲4為卿,辭曰:“羇旅之臣5,幸若獲宥6,及于寬政7,赦其不閑于教訓8,而免于罪戾,弛于負擔9,君之惠也,所獲多矣。
敢辱高位,以速官謗10,請以死告11。
《詩》雲:‘翹翹車乘12,招我以弓13,豈不欲往,畏我友朋14。
’”使為工正15,飲桓公酒,樂16。
公曰:“以火繼之17。
”辭曰:“臣蔔其晝,未蔔其夜18,不敢。
”君子曰:“酒以成禮,不繼以淫19,義也。
以君成禮,弗納于淫20,仁也。
”初,懿氏21蔔妻敬仲,其妻占之22,曰:“吉,是謂鳳凰于飛,和鳴锵锵23,有妫之後,将育于姜24,五世其昌,并于正卿25,八世之後,莫之與京26。
”陳厲公蔡出也27,故蔡人殺五父而立之28,生敬仲。
其少也,周史29有以《周易》見陳侯者,陳侯使筮之30,遇觀?之否?31。
曰:“是謂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32,此其代陳有國乎?不在此,其在異國33,非此其身,在其子孫34,光遠而自他有耀者也35。
坤土也36,巽風也37,乾天也38,風為天于土上39,山也;有山之材,而照之以天光40,于是乎居土上41,故曰:‘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
’庭實旅百42,奉之以玉帛,天地之美具焉,故曰:‘利用賓于王。
’猶有觀焉43,故曰:‘其在後乎!’風行而著于土44,故曰:‘其在異國乎45!’若在異國,必姜姓也。
姜大嶽46之後也,山嶽則配天47,物莫能兩大,陳衰此其昌乎?”及陳之初亡48也,陳桓子49始大于齊,其後亡也50,成子得政51。
今注 1大子:大音太。
經稱公子,傳稱大子,因為禦寇實是太子。
2公子完與颛孫:颛音專。
公子完與颛孫皆是禦寇的黨羽。
3來奔:奔魯國,不書在《春秋》上,因為颛孫非卿。
4敬仲:陳公子完。
5羇旅之臣:羇音雞。
此指客寄的人。
6幸若獲宥:宥是赦免。
假設獲得赦免。
7及于寬政:及于齊國寬大的政治。
8赦其不閑于教訓:赦免他不熟習教訓。
9免于罪戾,弛于負擔:不計較其出奔的罪狀,并免除他背着行李到處奔走的負擔。
弛音失。
10敢辱高位,以速官謗:不敢以卿的高位,得到做官的毀謗。
11請以死告:敢求死,以免除高位。
12翹翹車乘:遠遠的一輛車。
翹翹是遠貌。
13招我以弓:古代聘請人用弓為禮。
14豈不欲住,畏我友朋:心裡難道不願意去嗎?擔心害怕我的朋友譏笑。
這首詩不見于《詩經》。
15工正:工正是管理百工的官長。
16樂:齊桓公在他的酒宴上很快樂。
17以火繼之:意思是點燈,在夜裡飲酒。
18臣蔔其晝,未蔔其夜:關于白天宴客,我已經占蔔過了,但是夜裡宴客,并未占蔔過,表示謙辭的意思。
19酒以成禮,不繼以淫:淫為夜飲。
飲酒是為的成禮節,不可夜飲過度。
20以君成禮,弗納于淫:對君是為的成禮節,而不可夜飲淫樂。
21懿氏:陳大夫。
22其妻占之:懿氏的妻子占蔔。
23鳳凰于飛,和鳴锵锵:雄曰鳳,雌曰凰,鳳凰并飛,并鳴唱得很有音節。
锵是聲音,音同槍。
24有妫之後,将育于姜:妫是陳姓,姜是齊姓。
陳的後人将生長在齊國。
25五世其昌,并于正卿:等五代以後就昌盛,與正卿相等。
26八世之後,莫之與京:京是大。
在八代以後,沒有人再比他更大。
27陳厲公蔡出也:陳厲公是蔡國的外孫。
28殺五父而立之:五父即陳佗,陳佗被殺見《左傳·桓公六年》。
五父陳佗被殺,而立了陳厲公。
29周史:是周朝的太史。
30筮之:筮音是,用蓍草來占蔔。
31遇觀之否:觀否皆是二卦名,之等于變。
32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這是觀卦的爻辭。
意思是有國家的光輝,而能做王的賓客。
33不在此,其在異國:不能在陳國,而在旁的國家。
34非此其身,在其子孫:不是在他的本身,而是在他的後代。
35光遠而自他有耀者也:光輝很遠,由此地照耀到旁處。
36坤土也:坤等于土。
37巽風也:巽等于風。
38乾天也:乾音前。
乾等于天。
39風為天于土上:風蓋在土上,即成山。
40有山之材,而照之以天光:有山的木材,而以天的光輝來臨照他。
41于是乎居土上:就住到土的上頭。
42庭實旅百:門庭中陳列有百物。
43猶有觀焉:有待觀望。
44風行而著于土:風吹動而果實落地。
45其在異國乎:是在旁的國家嗎? 46大嶽:大音太。
大嶽就是崧高。
47山嶽則配天:顧炎武說:“言天之高大,唯山嶽足以配之。
” 48陳之初亡:昭公八年,楚滅陳。
49陳桓子:是敬仲的五世孫陳無宇。
50其後亡也:是在哀公十七年,楚再滅陳。
51成子得政:成子是敬仲的八世孫陳完,得齊國的政治。
今譯 二十二年,春天,陳國人殺了他們的太子禦寇。
陳公子完和颛孫逃奔到齊國,颛孫又從齊國逃奔魯國。
齊侯想叫敬仲(陳公子完)做卿,他推辭說:“我是客寄的人,假若幸運地獲得赦免,子受齊國寬大的政治,赦免我不熟習教訓,不計較我出奔的罪狀,并免除我背着行李到處奔走,這是您的大恩惠。
我所得到的已經很多了,不敢再占據卿的高位,以加速做官的毀謗,敢請一死以免除高位。
有一首詩說:‘遠遠的一輛車,用弓招呼我去,我心裡難道願去嗎?但心中害怕我的朋友譏笑。
’”齊侯便令他做管理百官的工正。
他就在家裡請齊桓公飲酒,齊桓公很快樂,就說:“點上燈火,繼續喝酒吧!”陳公子完推辭說:“我隻蔔過白天宴客的事,沒有蔔過夜裡宴客的事,所以不敢這樣做。
”君子說:“酒用以完成禮節,不繼續夜飲淫樂,這是正當的。
對國君隻為的完成禮節,而不使他陷入淫樂,這是仁愛的。
”起初,陳國的一位大夫懿氏占蔔要把女兒嫁給敬仲。
懿氏的妻子占蔔,結果是說:“很好,這是說鳳凰并飛,鳴唱得锵锵有聲,陳的後人将生長在齊國,五代以後就會昌盛,地位與正卿一樣,八代以後,就沒有人能夠比他更大了。
”陳厲公是蔡國的外孫,所以蔡國人殺了五父而立他做陳國的君主,他生了敬仲。
當敬仲還小的時候,周朝有一位太史拿着《周易》去見陳侯,陳侯命他用蓍草占蔔,占得的是觀卦變到否卦,太史解釋道:“這觀卦的意思是說借着國家的光輝,而能做王的賓客。
這是他将代替您做陳國的君嗎?不,不是在陳國,而是在别的國家。
并且不在他本身,而是在他的子孫。
光輝照得很遠,從他這裡照耀到别處。
坤,就等于是土;巽,就等于是風;乾,就等于是天;由巽變到乾,就是風變成天,在土之上面,就成為山。
有山的木材,而以天的光輝臨照他,于是他就居在土上。
所以說:‘借着國家的光輝,而能做王的賓客。
’門庭中陳列着百物,供奉着寶玉和絲綢,天地間一切美好的東西都俱備了。
所以說:‘他能做王的賓客。
’但是還有待觀望,所以說:‘是在他後代身上!’風吹動而果實落地,所以說:‘是要在别的國家。
’若是在别的國家,必定是姜姓的國。
姜是大嶽的後裔。
山嶽高大,足以配天,凡事不可能兩大并立。
陳國衰微以後,那麼姜姓要昌盛的吧?”等到昭公八年,陳國第一次為楚國所滅,敬仲的五世孫陳桓子才在齊國做大官。
等到哀公十七年,陳國再度為楚所滅,敬仲的八世孫成子才得執掌齊國的政治。
經夏五月。
今譯 夏,五月。
此經無傳。
經秋七月丙申,及齊高傒1盟于防。
今注 1齊高傒:是齊國的卿。
此經無傳。
今譯 秋天,七月丙申,魯國與齊國的卿高傒會盟于防。
經冬,公如齊納币1。
今注 1納币:是求婚的禮節。
此經無傳。
今譯 冬天,魯莊公到齊國去獻納求婚的禮物。
莊公二十三年(公元前六七一年) 經二十有三年春,公至自齊1。
今注 1公至自齊:莊公自去年納币,至是方從齊回國。
此經無傳。
今譯 二十三年,春天,魯莊公從齊國回國。
經祭叔來聘1。
今注 1祭叔來聘:祭叔是周室的卿。
來聘不是周天王所派。
此經無傳。
今譯 祭叔來魯國聘問。
經夏,公如齊觀社。
傳二十三年夏,公如齊觀社1,非禮也。
曹刿谏曰:“不可。
夫禮所以整民也2,故會以訓上下之則3,制财用之節4,朝以正班爵之義,帥長幼之序5,征伐以讨其不然6,諸侯有王7,王有巡守8,以大習之9,非是君不舉矣10!君舉必書11,書而不法,後嗣何觀?” 今注 1公如齊觀社:因為齊國行社祭的時候,訓練軍隊,以整理軍械,所以莊公要去看。
2夫禮所以整民也:禮的功用,是用來整肅民風。
3會以訓上下之則:開會是用來訓導上下等級的規則。
4制财用之節:制定貢賦的多少。
5朝以正班爵之義,帥長幼之序:王念孫說:“義讀為儀。
”朝見是用來規定朝儀的等位及長幼的秩序。
6征伐以讨其不然:作戰是為的讨伐不聽從命令者。
7諸侯有王:諸侯來做王的事務。
8王有巡守:王到各國去巡視。
9以大習之:對于朝會的禮儀,常加練習。
10非是君不舉矣:除此以外,人君就不再舉行。
11君舉必書:凡君所行動的,必須記在竹簡上。
今譯 二十三年,夏天,魯莊公到齊國去觀看社祭,這是不合于禮的。
曹刿曾經谏诤說:“不可以去。
禮的功用,是用來整肅民風。
所以諸侯互相會見,是用來訓導上下等級的觀念,制定貢賦的多少;諸侯互相朝見,是為的規定朝儀的等位及長幼的秩序;出兵征伐以便聲讨不聽從命令的諸侯。
諸侯有義務做王的事務,王有到各國巡視的責任。
對于朝會的禮儀要常加練習,除此之外,國君就不再有别的舉動。
國君有所行動,都要記載下來;記載下來的事不足以效法,後代用什麼做榜樣呢?” 經公至自齊1。
今注 1此經無傳。
今譯 魯莊公從齊國回魯國。
經荊人1來聘。
今注 1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