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關燈
她。

     5莘:在今河南省汝陽縣境。

     6以蔡侯獻舞歸:獻舞是蔡侯的名字。

    楚人将蔡侯逮回楚國。

     今譯 蔡哀侯娶妻于陳國,息侯也娶妻于陳國。

    息妫将要歸甯,路過蔡國。

    蔡侯說:“她是我的姨。

    ”就請她留下來相見,但對待她頗不禮敬。

    息侯聽到了,非常生氣,派人去對楚文王說:“你來伐我,我去向蔡國求救,你就趁機攻伐他。

    ”楚文王就聽從他的話。

    到了秋天,九月,楚國把蔡國軍隊打敗于莘,逮住蔡侯獻舞而回。

     經冬十月,齊師滅譚,譚子奔莒。

     傳齊侯之出也1過譚2,譚不禮也3。

    及其入也4,諸侯皆賀,譚又不至。

    冬,齊師滅譚,譚無禮也。

    譚子奔莒,同盟故也5。

     今注 1齊侯之出也:此指齊桓公的出奔。

     2過譚:路過譚地。

    譚,在今山東省曆城縣東南七十裡有譚城。

     3譚不禮也:譚沒有招待他。

     4及其入也:入在莊公九年。

     5同盟故也:譚與莒國是同盟。

     今譯 齊桓公當年出奔的時候,經過譚國。

    譚國沒有招待他。

    等到他回到齊國,諸侯都去祝賀,譚國又不去。

    所以這年冬天,齊國軍隊把譚國消滅,因為譚國無禮。

    譚子出奔到莒國,因為莒和譚是同盟的國家。

     莊公十一年(公元前六八三年) 經十有一年春王正月1。

     今注 1春王正月:《左傳》的經必記四季,所以無事也必記春王正月。

    此經無傳。

     今譯 十一年,春天,周王曆正月。

     經夏五月,戊寅,公敗宋師于鄑。

     傳十一年夏,宋為乘丘之役1,故侵我,公禦之。

    宋師未陳而薄之2,敗諸鄑3,凡師敵未陳曰敗某師4,皆陳曰戰5,大崩曰敗績6,得儁曰克7,覆而敗之曰取某師8,京師敗,曰王師敗績于某9。

     今注 1乘丘之役:在莊公十年。

     2未陳而薄之:敵人沒有排成行列而迫近他。

     3鄑:魯地,在今山東省曲阜縣左近,與莊公元年紀邑之鄑在今山東省都昌縣者為兩地。

     4未陳曰敗某師:未成行列就稱為将某軍打敗。

     5皆陳曰戰:兩方面皆已經成為行列就稱為戰。

    以上各陳字皆讀為陣,古字相通。

     6大崩曰敗績:軍隊全崩潰如山崩一般,則叫作敗績。

     7得儁曰克:儁音俊。

    戰勝并獲雄儁将士叫作克。

     8覆而敗之曰取某師:将對方的軍力全都掩覆,故以取某軍隊為名。

     9王師敗績于某:周王的軍隊若被打敗,則寫上王師為某人所敗。

     今譯 十一年,夏天,宋國為了乘丘之役的緣故,來侵犯我魯國。

    莊公率兵抵禦,趁宋國軍隊還未排好陣式就迫近,把他們在鄑地打敗。

    凡是兩軍相對,敵軍還未排好陣式就把他打敗,叫作“敗某師”。

    敵我兩軍都排好陣式才交戰,叫作“戰”。

    軍隊完全崩潰,叫作“敗績”。

    戰勝并獲雄儁将士叫作“克”,把對方軍隊全部掩覆叫作“取某師”。

    周王的軍隊戰敗,叫作“王師敗績于某”。

     經秋,宋大水。

     傳秋,宋大水,公使吊焉1。

    曰:“天作淫雨,害于粢盛2,若之何不吊3?”對曰:“孤實不敬4,天降之災,又以為君憂,拜命之辱5。

    ”臧文仲6曰:“宋其興乎?禹湯罪己,其興也悖焉7!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8!且列國有兇,稱孤,禮也9。

    言懼而名禮10,其庶乎11?”既而聞之曰:“公子禦說之辭也12!”臧孫達曰:“是宜為君,有恤民之心13。

    ” 今注 1公使吊焉:魯莊公派人去慰問。

     2天作淫雨,害于粢盛:淫雨是大雨。

    此謂天下大雨,有害于谷物。

     3若之何不吊:怎能不加以慰問呢? 4孤實不敬:普通諸侯自稱為寡人,遇兇災則改稱孤。

    我實在不恭敬上天。

     5拜命之辱:拜謝你派人來慰問。

     6臧文仲:魯大夫,即臧孫達。

     7禹湯罪己,其興也悖焉:悖音貝,興盛的意思。

    夏禹商湯承認自己有罪,所以興盛得很快。

     8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夏桀與商纣以旁人為有罪,所以他亡國得也很快。

     9稱孤,禮也:各國有兇事,則照禮自稱孤。

     10言懼而名禮:說的話畏懼天,而自稱孤合于禮。

     11其庶乎:庶幾可以興盛。

     12公子禦說之辭也:說音悅。

    公子禦說是宋莊公之子,即宋桓公。

    此謂這話是公子禦說說的。

     13是宜為君,有恤民之心:他可以做君,因為他有愛惜人民的心。

     今譯 秋天,宋國發生大水災。

    魯莊公派人去吊慰,說:“上天降下大雨,傷害了谷物,怎能不加以吊慰呢?”回答說:“孤實在不恭敬上天,所以上天降災,為此使你憂勞,很感謝你派人來吊慰。

    ”魯大夫臧文仲說:“宋國将要興盛起來吧?禹和湯把罪歸于自己,他們的興起真是蓬勃!桀和纣把罪歸于旁人,他們的滅亡真是迅速!并且各國有了兇事,國君就自稱為孤,是合于禮的。

    言語有所戒懼而自稱合于禮節,他将要興盛的吧?”不久,聽說那是宋莊公的兒子公子禦說所說的話,魯大夫臧孫達便說:“他是适合做國君的。

    他有體恤人民的心。

    ” 經冬,王姬歸于齊。

     傳冬,齊侯1來逆共姬2。

     今注 1齊侯:齊桓公。

     2來逆共姬:逆是迎接。

    共姬是王姬的谥号,共音恭。

     今譯 冬天,齊桓公來魯國迎娶共姬。

     傳乘丘之役,公以金仆姑1射南宮長萬2,公右歂孫3生搏之4,宋人請之5,宋公靳之6。

    曰:“始吾敬子7,今子魯囚也,吾弗敬子矣8。

    ”病之9。

     今注 1金仆姑:魯國的箭名。

     2南宮長萬:宋大夫。

     3歂孫:歂音船。

    是魯大夫。

     4生搏之:活着把他逮回來。

     5宋人請之:宋人到魯國請将他放回。

     6宋公靳之:杜預說:“戲而相愧曰靳。

    ”服虔說:“恥而惡之曰靳。

    ”其實是兩種意思皆有,一方面恨他為魯國所囚,所以用戲言使他自覺慚愧。

     7始吾敬子:以前我敬重你。

     8今子魯囚也,吾弗敬子矣:現在你是魯國的囚犯,所以我不再對你敬重。

     9病之:南宮長萬不以此言為戲,而以為是真正的恥辱。

     今譯 在乘丘之役的時候,魯莊公用金仆姑射擊宋大夫南宮長萬。

    莊公的戎右歂孫把他活捉回來。

    宋國人到魯國來請求把他放回。

    宋闵公用戲言使他自覺慚愧,說道:“從前我敬重你,現在你是魯國的囚犯,我不再敬重你了。

    ”南宮長萬不以為這是戲言,而以為是真正的恥辱。

     莊公十二年(公元前六八二年) 經十有二年春王三月,紀叔姬1歸于酅2。

     今注 1紀叔姬:是魯女,嫁于紀國。

     2酅:已見《左傳·莊公三年》注。

    此經無傳。

     今譯 十二年春天,周王曆三月,嫁給紀侯的叔姬從魯國回到紀國的酅邑。

     經夏四月。

     今譯 夏天,四月。

    此經無傳。

     經秋八月甲午,宋萬弑其君捷及其大夫仇牧。

     傳十二年秋,宋萬1弑闵公2于蒙澤3,遇仇牧4于門,批而殺之5。

    遇大宰督6于東宮7之西又殺之。

    立子遊8,群公子奔蕭9,公子禦說10奔亳11。

    南宮牛12、猛獲13帥師圍亳。

     今注 1宋萬:南宮長萬。

     2闵公:經之宋公捷。

     3蒙澤:宋地,在今河南省商邱縣縣北。

     4仇牧:宋大夫。

     5批而殺之:用手批打而再殺他。

     6大宰督:大音太,即華督,經不書殺華督,因為宋人不以告魯國。

     7東宮:是太子之宮。

     8子遊:指宋國公子。

     9蕭:在今江蘇省徐州市北十裡。

     10禦說:說音悅。

    宋莊公之子。

     11亳:在今河南省商邱縣北有大蒙城,皇甫谧所謂蒙為北亳即是。

     12南宮牛:南宮長萬之子。

     13猛獲:是南宮牛黨羽。

     今譯 十二年,秋天,宋大夫南宮長萬弑闵公于蒙澤。

    在城門遇到大夫仇牧,用手批打他然後殺死他。

    又在東宮的西邊遇到太宰華督,也把他殺了。

    扶立子遊為國君,其他的公子們逃奔到蕭邑,而公子禦說逃奔到亳邑,南宮牛和猛獲率領軍隊去圍攻亳邑。

     經冬十月,宋萬出奔陳。

     傳冬十月,蕭叔大心1及戴、武、宣、穆、莊之族2,以曹師3伐之,殺南宮牛于師4,殺子遊于宋5,立桓公6。

    猛獲奔衛,南宮萬奔陳,以乘車辇其母7,一日而至8。

    宋人請猛獲于衛,衛人欲勿與。

    石祁子9曰:“不可。

    天下之惡一也,惡于宋而保于我,保之何補10?得一夫而失一國,與惡而棄好11,非謀也12。

    ”衛人歸之,亦請南宮萬于陳,以賂13。

    陳人使婦人飲之酒,而以犀革裹之14。

    比及15宋,手足皆見16,宋人皆醢之17。

     今注 1蕭叔大心:蕭叔乃稱呼宋蕭邑大夫,大心是蕭大夫的名字。

     2戴、武、宣、穆、莊之族:皆是宋國各君的後代,隻有殇公無後。

     3以曹師:用曹國的軍隊。

     4殺南宮牛于師:在軍隊陣前把南宮牛殺了。

     5于宋:在宋國的都城。

     6桓公:公子禦說,為闵公之弟。

     7以乘車辇其母:乘車是人乘的車,不是兵車。

    駕人曰辇。

    此謂他的母親坐在車上,而南宮萬自己用力駕車。

     8一日而至:宋都距陳都二百六十裡,可見南宮萬之有力。

     9石祁子:衛大夫。

     10保之何補:保護他有什麼用。

     11與惡而棄好:同惡人相往來,而丢棄本來宋與衛的相好。

     12非謀也:這不是好的計策。

     13以賂:用賄賂。

     14犀革裹之:用犀牛的皮包裹他。

     15比及:等到。

     16手足皆見:手腳全都露出來。

     17皆醢之:醢音海。

    将猛獲與南宮萬皆剁成肉醬。

     今譯 冬天,十月,蕭邑的大夫大心以及宋戴公、武公、宣公、穆公、莊公的後代族人,借着曹國軍隊讨伐南宮萬和他的黨羽。

    在軍隊陣前把南宮牛殺了,把子遊殺死在宋國都城,扶立桓公。

    猛獲逃奔衛國,南宮萬逃奔陳國,用車子載着他母親,他親自駕車,一天就趕到陳國。

    宋國人向衛國要求交出猛獲,衛國不想給,衛大夫石祁子說道:“不可不給。

    天下所厭惡的是一樣的。

    這個人既為宋國所厭惡,而要求我國保護,我們保護他有什麼用呢?得到一個人而失去一國的和好,同惡人往來而違棄與宋國的和好,這不是好計謀。

    ”衛國人就把猛獲送回。

    宋國也向陳國請求南宮萬,用了賂賄。

    陳國人用婦人陪南宮萬飲酒,然後用犀牛皮把他包起來,到達宋國,手腳都露出來。

    宋國人把猛獲和南宮萬都剁成肉醬。

     莊公十三年(公元前六八一年) 經十有三年春,齊侯、宋人、陳人、蔡人、邾人會于北杏。

     傳十三年春,會于北杏1,以平宋亂2,遂人不至3。

     今注 1北杏:齊地,在今山東省東阿縣境。

     2以平宋亂:因為宋國有弑君之亂。

     3遂人不至:遂國是宋的後人,在今山東省甯陽縣西北三十裡遂鄉。

     今譯 十三年春天,齊侯與宋國人、陳國人、蔡國人、邾國人會盟于北杏,為的是平定宋國的内亂。

    遂國人沒有來參加。

     經夏六月,齊人滅遂。

     傳夏,齊人滅遂而戍之1。

     今注 1齊人滅遂而戍之:齊桓公滅遂國,而派人戍守。

     今譯 夏天,齊國人消滅遂國,而派人去戍守。

     經秋七月。

     今譯 秋天,七月。

    此經無傳。

     經冬,公會齊侯盟于柯。

     傳冬,盟于柯1,始及齊平2也。

     今注 1柯:在今山東省陽谷縣境。

     2始及齊平:魯國始同齊桓公和好。

     今譯 冬天,魯莊公與齊侯會盟于柯。

    魯國才開始與齊桓公建立和平關系。

     傳宋人背北杏之會1。

     今注 1背北杏之會:背音倍,此事是明年(莊公十四年)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