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主義是導緻折衷主義和詭辯論的思想根源
關燈
小
中
大
相聯系,其不通正如我把他的哲學與英國地主貴族的利益相聯系”。
足見他是極不願意揭穿他的哲學理論的社會根源的。
現代實用主義者首先持方法至上論。
詹姆斯常常強調實用主義是一個方法。
杜威嘲笑認識論的研究沒有意義。
他說,近代科學高度發展,已成事實,而哲學家們還在那裡呆問“科學知識何以可能?”豈不可笑。
因此他主張應該把認識論變成尋求知識和促進科學的方法論。
胡适也曾大談:“實驗主義者千言萬語都在教人一個方法。
”他們這種離開立場和觀點而孤立片面地談方法,顯然是有意掩蓋其反動立場和唯心觀點的。
然而盡管他們表面上好象偏重方法,實際上他們的方法不但是不科學的,反辯證法的,而且也是與詭辯有聯系并導向詭辯的。
說句公道話,詹姆斯和杜威在著作裡或者在論辯時,還不是顯明地在進行詭辯。
盡管他們的實用主義與希臘的智者派有許多相同之處,但我們還不應給他們扣上詭辯派的帽子。
不過他們的觀點和方法有可以導緻詭辯論的傾向。
詹姆斯用詞很不審慎,詞語的意義規定欠清楚,常常引起混亂,使讀者迷惑。
譬如,他就常濫用“假設“一詞,他認為上帝是一種假設,業已證實的真理也是假設。
這樣濫用名詞最易使思想混亂,導緻詭辯。
詹姆斯在方法論上最注重直覺,在他同時代的資産階級哲學家中,他最推崇直覺主義者柏格森。
他的同事桑提耶納在《學派的各種風向》(TheWindsofDoctrine)一書中說:“詹姆斯是一個神秘主義者。
很象一位詩人。
”這句話本意是在恭維他,然而卻揭穿了他的非科學的神秘本質。
詹姆斯最反對黑格爾,用了很大力量與黑格爾主義作鬥争。
他也曾表示過他對黑格爾的辯證法的贊賞,不過隻是把它當作一種“洞見”和“印象”來贊賞。
他說:“黑格爾能把自己放在變動不息的宇宙中而得到一個活的印象。
”這充分表明詹姆斯直覺化、神秘化黑格爾的辯證法。
杜威雖然大肆宣揚“實驗方法”、“實驗邏輯”,然而事實上他并沒有創立或運用什麼科學方法或實驗方法。
記得在美國哲學界慶祝杜威七十誕辰的哲學讨論會上,杜威的老同事、哥倫比亞大學烏德布裡幾(Woodbridge)教授批評他說:“杜威雖然高談實驗方法,然而他的著作卻不是根據實驗的成果報告寫成,事實上他仍然采用了辯證法。
”杜威也隻好承認道:“沒有人可以著關于哲學的書而不運用辯證法的。
”既然揭穿了杜威實驗方法的老底,不能再吹噓“實驗方法”,于是便隻好打出“辯證法的招牌”。
然而杜威隻是庸俗化黑格爾的辯證法,多少從心理學、生物學方面采納了一點發生方法和比較方法。
有時他也試圖在對立面中尋求其共同之點,但看不出有什麼對立統一和矛盾發展。
譬如杜威在《确定的尋求》一書中,試圖綜合理性派和經驗派,認為他們盡管互相對立,然而兩派的共同之點在于輕視行動,企圖“尋求确定不移的真理”。
他這種說法是根據他自己所謂以行動為中心的哲學原則的,足見他的“行動”既不是理性派與經驗派的對立統一,也不是從兩派中吸取教訓,為這兩派矛盾發展的成果。
此外,杜威早就提出著名的所謂思維的五步,其中第一步,叫做“困難的發生”或“有問題的情境”,多少有一些“矛盾的發生”的意思,其中第三步,“假設的提出”,多少近似提出解決矛盾的設想或方案,以解決當前發生的實際困難。
但辯證法在這裡已經庸俗化了,受到很大的歪曲,根本失掉其邏輯發展的意義,因為這裡所謂“假設”并不是從前面所謂“困難”,“有問題的情境”或矛盾中内在辯證發展而出的,而是出于實驗者的主觀揣測、嘗試,或從外在的偶然碰巧遇到的情況出發的。
如果說,詭辯方法在詹姆斯、杜威那裡還不是顯明的話,那麼在中國的實用主義代表胡适那裡卻占了顯著的地位。
胡适作為中國五四時期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在當時是起過一些作用的。
這裡僅就胡适某些接近詭辯和折衷的言論作為例證,說明實用主義是導緻折衷主義和詭辯論的思想根源之一。
胡适為了适合個人當時特殊情況下的利益,經常為互相矛盾的說法辯護。
譬如:當五四運動初期,啟蒙思想高漲的時候,他就主張“孔家店應打倒”,因為孔子的學說維護吃人的禮教,阻礙進步。
但是後來蔣家王朝提倡文化複古期間,他又寫了一本《說儒》的冊子,稱贊孔子有“存疑的理性主義”,歌頌“孔子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精神和“仁以為己任”的新教義,說孔子“做了那中興的儒者的不祧的宗主,成了外邦人的光”。
時而提出一些片面理由,攻擊孔子,時而又找出另外一些片面理由,贊美孔子,說不出思想
足見他是極不願意揭穿他的哲學理論的社會根源的。
現代實用主義者首先持方法至上論。
詹姆斯常常強調實用主義是一個方法。
杜威嘲笑認識論的研究沒有意義。
他說,近代科學高度發展,已成事實,而哲學家們還在那裡呆問“科學知識何以可能?”豈不可笑。
因此他主張應該把認識論變成尋求知識和促進科學的方法論。
胡适也曾大談:“實驗主義者千言萬語都在教人一個方法。
”他們這種離開立場和觀點而孤立片面地談方法,顯然是有意掩蓋其反動立場和唯心觀點的。
然而盡管他們表面上好象偏重方法,實際上他們的方法不但是不科學的,反辯證法的,而且也是與詭辯有聯系并導向詭辯的。
說句公道話,詹姆斯和杜威在著作裡或者在論辯時,還不是顯明地在進行詭辯。
盡管他們的實用主義與希臘的智者派有許多相同之處,但我們還不應給他們扣上詭辯派的帽子。
不過他們的觀點和方法有可以導緻詭辯論的傾向。
詹姆斯用詞很不審慎,詞語的意義規定欠清楚,常常引起混亂,使讀者迷惑。
譬如,他就常濫用“假設“一詞,他認為上帝是一種假設,業已證實的真理也是假設。
這樣濫用名詞最易使思想混亂,導緻詭辯。
詹姆斯在方法論上最注重直覺,在他同時代的資産階級哲學家中,他最推崇直覺主義者柏格森。
他的同事桑提耶納在《學派的各種風向》(TheWindsofDoctrine)一書中說:“詹姆斯是一個神秘主義者。
很象一位詩人。
”這句話本意是在恭維他,然而卻揭穿了他的非科學的神秘本質。
詹姆斯最反對黑格爾,用了很大力量與黑格爾主義作鬥争。
他也曾表示過他對黑格爾的辯證法的贊賞,不過隻是把它當作一種“洞見”和“印象”來贊賞。
他說:“黑格爾能把自己放在變動不息的宇宙中而得到一個活的印象。
”這充分表明詹姆斯直覺化、神秘化黑格爾的辯證法。
杜威雖然大肆宣揚“實驗方法”、“實驗邏輯”,然而事實上他并沒有創立或運用什麼科學方法或實驗方法。
記得在美國哲學界慶祝杜威七十誕辰的哲學讨論會上,杜威的老同事、哥倫比亞大學烏德布裡幾(Woodbridge)教授批評他說:“杜威雖然高談實驗方法,然而他的著作卻不是根據實驗的成果報告寫成,事實上他仍然采用了辯證法。
”杜威也隻好承認道:“沒有人可以著關于哲學的書而不運用辯證法的。
”既然揭穿了杜威實驗方法的老底,不能再吹噓“實驗方法”,于是便隻好打出“辯證法的招牌”。
然而杜威隻是庸俗化黑格爾的辯證法,多少從心理學、生物學方面采納了一點發生方法和比較方法。
有時他也試圖在對立面中尋求其共同之點,但看不出有什麼對立統一和矛盾發展。
譬如杜威在《确定的尋求》一書中,試圖綜合理性派和經驗派,認為他們盡管互相對立,然而兩派的共同之點在于輕視行動,企圖“尋求确定不移的真理”。
他這種說法是根據他自己所謂以行動為中心的哲學原則的,足見他的“行動”既不是理性派與經驗派的對立統一,也不是從兩派中吸取教訓,為這兩派矛盾發展的成果。
此外,杜威早就提出著名的所謂思維的五步,其中第一步,叫做“困難的發生”或“有問題的情境”,多少有一些“矛盾的發生”的意思,其中第三步,“假設的提出”,多少近似提出解決矛盾的設想或方案,以解決當前發生的實際困難。
但辯證法在這裡已經庸俗化了,受到很大的歪曲,根本失掉其邏輯發展的意義,因為這裡所謂“假設”并不是從前面所謂“困難”,“有問題的情境”或矛盾中内在辯證發展而出的,而是出于實驗者的主觀揣測、嘗試,或從外在的偶然碰巧遇到的情況出發的。
如果說,詭辯方法在詹姆斯、杜威那裡還不是顯明的話,那麼在中國的實用主義代表胡适那裡卻占了顯著的地位。
胡适作為中國五四時期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在當時是起過一些作用的。
這裡僅就胡适某些接近詭辯和折衷的言論作為例證,說明實用主義是導緻折衷主義和詭辯論的思想根源之一。
胡适為了适合個人當時特殊情況下的利益,經常為互相矛盾的說法辯護。
譬如:當五四運動初期,啟蒙思想高漲的時候,他就主張“孔家店應打倒”,因為孔子的學說維護吃人的禮教,阻礙進步。
但是後來蔣家王朝提倡文化複古期間,他又寫了一本《說儒》的冊子,稱贊孔子有“存疑的理性主義”,歌頌“孔子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精神和“仁以為己任”的新教義,說孔子“做了那中興的儒者的不祧的宗主,成了外邦人的光”。
時而提出一些片面理由,攻擊孔子,時而又找出另外一些片面理由,贊美孔子,說不出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