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對西方現代哲學的研究

關燈
存在,而乃是與人的情感、意欲、恐懼、驚惶糾纏在一起的主觀的生活或生存。

    這種存在是神秘體驗或直觀的對象。

    而本質則隻是抽象思維的對象。

    他們把本質和存在對立起來,他們重存在輕本質,實即重反理性的直覺、體驗,而輕蔑科學思維和理性。

    有一些存在主義者通過文學藝術表達資産階級悲觀失望情緒,以求在浪漫頹廢的文藝和生活中尋求陶醉和慰藉。

    另有一些存在主義者,則投入宗教、上帝、信仰主義的懷抱中,以求解救生存的苦惱與恐惶。

    存在主義充分反映了資産階級走向沒落,帝國主義走向崩潰時期的資産階級沒落意識和垂死掙紮。

    它是代表現代個人主義、反理性主義、主觀唯心主義的傾向的。

    存在主義也是我們研究批判的重要對象。

     流行于西歐和美國的、主要以宗教和神學為基礎的哲學流派為新托馬斯主義。

    這一流派雖然在西德、意大利、比利時、加拿大、美國都有不少代表人物,但其主要首腦為法國人馬利丹(JacquesMaritain,l882—1973)及伊爾松(EtienneGilson,1884—)。

    馬利丹自1914年以後即在加拿大天主教大學内任教,最近十多年來,又一直在美國芝加哥、哥倫比亞、耶魯、普林斯頓等大學任教,現仍為普林斯頓大學退休教授。

    伊爾松也常在美國和加拿大講學。

    伊爾松的重要著作有《中世紀哲學的精神》(1932)、《精神性的神學和曆史》(1943)、《本質和存在》(1948)等書。

    馬利丹的著作有《托馬斯·亞奎那的生平和思想》(1930)、《真正的人道主義》(1936)、《存在與存在者》(1947)、《人格與公共福利》(1947)、《人與國家》(1951)、《藝術和詩歌中的創造的直覺》(1953)等書。

    新托馬斯主義為天主教教會提供新的哲學理論基礎,而且以馬利丹、伊爾松為代表的最近趨勢,還盡量與存在主義和人格主義相聯系、相呼應,形成其自新托馬斯主義出發的存在主義和人格主義思想。

    尤其在最近馬利丹的《人與國家》、《近代世界中的自由》、《人格與公共福利》等著作中,大發揮其基于新托馬斯神學的社會哲學和政治思想,直接反對社會主義和革命運動。

    我國哲學界特别是研究宗教和無神論的人,應當起來對這一神學和哲學流派進行研究批判。

     邏輯實證主義也是現代西方哲學上一大潮流。

    它是馬赫主義的變種。

    它提出煩瑣、狹隘的以不可知論和主觀唯心主義為基礎的經驗主義,來反對唯物主義和唯物的經驗主義,它尤其強調形而上學的、形式的概念分析、名詞分析的方法,企圖擡出這種以邏輯形式與經驗内容相分裂為特征的形而上學的所謂“邏輯分析方法”,來與唯物辯證法較量和抗衡。

    美國的實用主義者、新實在論者以及其他流派都或多或少受過邏輯實證主義的影響。

    為了清除邏輯實證主義在中國的影響,為了追蹤深入這一流派在西歐,特别在美國的新發展,我們都應該把邏輯實證主義作為進一步介紹理解和批判的對象。

    這派現在正活躍的代表人物在美國有卡爾納普(R.Carnap,1891—1970),維也納學派成員,自1936年後即在美國任教。

    他的著作有《語言的邏輯語法》(1934)、《語義學導言》(1942)、《邏輯的形式化》(1943)、《意義和必然性》(1947)、《或然性的邏輯基礎》(1950)等書。

    此外的重要代表有企圖把邏輯實證主義與實用主義結合起來的美國人摩裡斯(CharlesW.Morris,1901—),他著有《邏輯實證主義、實用主義和科學的經驗主義》(1937)、《符号、語言和行為》(1946)等書;有英國人艾爾(A.J.Ayer,1910—),著有《語言、真理和邏輯》(1946年新版)、《經驗知識的基礎》(1940)、《知識的問題》(1956)等書。

    他們想用他的煩瑣的形而上學的所謂“邏輯分析法”來和唯物辯證法分庭抗禮。

     為了展開對西方現代哲學實事求是的研究批判,我們首先必須大搞資料,掌握有關各流派的書刊論文資料,或譯成中文,或作出提要,以便根據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予以客觀的、科學的研究,在研究的基礎上作出認真的批判。

    為了作好研究和批判工作,我們必須多舉行研究、讨論、批判西方現代資産階級哲學的座談會、讨論會。

    我們還須有計劃有領導地培養西方哲學專業的人才。

     最後,為了加強和搞好對西方現代哲學的研究與批判工作,我們必須記住,千條萬條,黨的領導是第一條,我們必須認真反複深入地學習毛主席的著作,以馬克思列甯主義為指南,以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方法作為武器,這樣一定可以保證我們在研究和批判西方資産階級哲學的工作上取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