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穆爾·亞曆山大
關燈
小
中
大
是一個範疇,更不是神,隻是一種心靈的性質,亞曆山大稱這種性質為次于洛克所謂初性(長寬高)和次性(色聲香味)的第三性(tertiaryquality)。
這就是傳統學說裡面所稱的真善美這些價值。
第三性或者說價值,就亞曆山大看來,是不離心而獨立的、主觀上的存在。
他舉例道,“玫瑰是紅的”,玫瑰和紅都有構成它們使它們得以存在的客觀上的條件,都是離心而獨立的。
但如說“玫瑰是美麗的”,這種美麗的判斷卻全在主觀了。
他承認構成美之所以為美的條件客觀,但從這裡并不能推出美的價值判斷也就屬于客觀,同理,“‘玫瑰是紅的’這句話是真的”這種判斷命題真僞的語句,也隻是一種主觀的表現。
實在的客觀論,價值的主觀論。
亞曆山大在這裡代表了新實在論者一貫的看法。
雖然如此,亞曆山大這種對于價值的講法和講個人意識的柏雷、羅素等比較起來卻又高明多了。
他以為對真善美的判斷所依據的主觀不全由個人意識,而是出于集體的意識,出于連接的心靈,出于人群社會的主觀,價值不是個人的偏見,而是社會上的共同的好惡。
真善美三價值分别說來,亞曆山大以為真表示實在的存在,不影響改變實在,善卻在于陶鑄、支配以至于改造實在,真靜而善動,美則介乎二者之間,不改變實在,但不過使它美化罷了。
雖然美化,實在的本質和真面目仍依然存在的。
我們認為亞曆山大對于價值的講法雖然遠比旁的新實在論者高明,但他仍然沒有或者說是故意避免從理性、本心及普遍永恒的意識出發。
他從實際上講價值,他的根據是仍然可以用社會心理學研究的集體意識,不是基于理性的本心。
他的形而上學和傳統意義的形而上學遂不免大相徑庭了。
最後,我們應該略述一下亞曆山大這一系統裡面的“神”,神是層創宇宙裡面的頂點,它不是真善美,它不是理性,它更不是過去宗教裡所假定的一個超越的人格,它隻是一種創進的創造價值的過程,一種由時空而物質而生命而心靈而“神”的發越上沖的力量,它是對于世界的一種永恒的驅迫。
神不是真實完全的事物,也不是真正的業已完成的最高的層次,它可能更向上沖。
在心靈之上突創出其他的事物。
但因它在一切之上,而心靈上面現在又沒有其他的東西,所以把神放上去,實際它并非最高點,隻不過一種永恒的健動罷了。
這種講法是很玄的,神似乎充塞了全宇宙,但又高高在上,它自無限時間的母胎中發生,突創出新形式來,疊疊相淩,不舍晝夜,這就是宇宙,一個永無停息生發向上的宇宙,在赫拉克利特眼中顯現的變動不居的宇宙。
也許,亞曆山大的神的概念正從傳統哲學得來,從柏拉圖的愛(eros),到亞裡士多德的隐德萊希(entelechy),再到柏格森的生命沖力(élanvital),最後到亞曆山大的尼沙斯或神,都是一脈相承,都有同一的領悟,他們所講的關于這方面的道理大抵也是語殊而意一的。
現在我們可以縱觀一下亞曆山大的全部哲學。
這是一個大的體系,在英國哲學史上比斯賓塞還要大還要嚴密的體系。
在這個體系之中,幾乎每兩種相對的性質都得找到它們的合一。
認識論上要求主客合一,這是非邏輯意義的,而是心理學上的合一,即所謂同在(compresence)。
身心論上要求身心合一,把心的過程和神經作用彙合入流,這種合一差不多已經達到了,不過大都是生理學上的看法。
本體論上要求時空合一,這種合一的理論又是從物理學上得來的。
他的哲學之能自成系統,原因就在他的尋求合一。
可惜他的合一不象康德、黑格爾等的範疇推演,作邏輯上的尋求,甚至不象斯賓諾莎,隻不過将心理、生理、物理諸科學的知識加以玄學化,調配成功一個體系而已,有人因此說他是唯物論者。
從上面這些材料和介紹裡面,我們還無法對他作切實中肯的批評,我們可以看看他同時代的布拉德雷的說法,布拉德雷盛贊他的著作偉大,關于認識論和心靈論特别使他感到欽佩,他說亞曆山大的書代表系統的實在論中最好的著作,從類似唯物論的思想開端,歸結于意志派的泛神論(Voluntaristicpantheism),即神和尼沙斯之類的說法。
這些話是布拉德雷對亞曆山大哲學的客觀的認識。
不過最後布拉德雷評道:“亞曆山大的根本事實‘時空’這東西,我認為決非事實,隻是個不值一駁的虛構或抽象的存在(.ctionorabstraction)。
”宇宙或時空這一說法,談不上是事實,也不是邏輯上必然或非如此不可的根本之物。
布拉德雷這種評論的确是富有識見,頗平允中肯,值得作我們評論亞曆山大時的參證。
這就是傳統學說裡面所稱的真善美這些價值。
第三性或者說價值,就亞曆山大看來,是不離心而獨立的、主觀上的存在。
他舉例道,“玫瑰是紅的”,玫瑰和紅都有構成它們使它們得以存在的客觀上的條件,都是離心而獨立的。
但如說“玫瑰是美麗的”,這種美麗的判斷卻全在主觀了。
他承認構成美之所以為美的條件客觀,但從這裡并不能推出美的價值判斷也就屬于客觀,同理,“‘玫瑰是紅的’這句話是真的”這種判斷命題真僞的語句,也隻是一種主觀的表現。
實在的客觀論,價值的主觀論。
亞曆山大在這裡代表了新實在論者一貫的看法。
雖然如此,亞曆山大這種對于價值的講法和講個人意識的柏雷、羅素等比較起來卻又高明多了。
他以為對真善美的判斷所依據的主觀不全由個人意識,而是出于集體的意識,出于連接的心靈,出于人群社會的主觀,價值不是個人的偏見,而是社會上的共同的好惡。
真善美三價值分别說來,亞曆山大以為真表示實在的存在,不影響改變實在,善卻在于陶鑄、支配以至于改造實在,真靜而善動,美則介乎二者之間,不改變實在,但不過使它美化罷了。
雖然美化,實在的本質和真面目仍依然存在的。
我們認為亞曆山大對于價值的講法雖然遠比旁的新實在論者高明,但他仍然沒有或者說是故意避免從理性、本心及普遍永恒的意識出發。
他從實際上講價值,他的根據是仍然可以用社會心理學研究的集體意識,不是基于理性的本心。
他的形而上學和傳統意義的形而上學遂不免大相徑庭了。
最後,我們應該略述一下亞曆山大這一系統裡面的“神”,神是層創宇宙裡面的頂點,它不是真善美,它不是理性,它更不是過去宗教裡所假定的一個超越的人格,它隻是一種創進的創造價值的過程,一種由時空而物質而生命而心靈而“神”的發越上沖的力量,它是對于世界的一種永恒的驅迫。
神不是真實完全的事物,也不是真正的業已完成的最高的層次,它可能更向上沖。
在心靈之上突創出其他的事物。
但因它在一切之上,而心靈上面現在又沒有其他的東西,所以把神放上去,實際它并非最高點,隻不過一種永恒的健動罷了。
這種講法是很玄的,神似乎充塞了全宇宙,但又高高在上,它自無限時間的母胎中發生,突創出新形式來,疊疊相淩,不舍晝夜,這就是宇宙,一個永無停息生發向上的宇宙,在赫拉克利特眼中顯現的變動不居的宇宙。
也許,亞曆山大的神的概念正從傳統哲學得來,從柏拉圖的愛(eros),到亞裡士多德的隐德萊希(entelechy),再到柏格森的生命沖力(élanvital),最後到亞曆山大的尼沙斯或神,都是一脈相承,都有同一的領悟,他們所講的關于這方面的道理大抵也是語殊而意一的。
現在我們可以縱觀一下亞曆山大的全部哲學。
這是一個大的體系,在英國哲學史上比斯賓塞還要大還要嚴密的體系。
在這個體系之中,幾乎每兩種相對的性質都得找到它們的合一。
認識論上要求主客合一,這是非邏輯意義的,而是心理學上的合一,即所謂同在(compresence)。
身心論上要求身心合一,把心的過程和神經作用彙合入流,這種合一差不多已經達到了,不過大都是生理學上的看法。
本體論上要求時空合一,這種合一的理論又是從物理學上得來的。
他的哲學之能自成系統,原因就在他的尋求合一。
可惜他的合一不象康德、黑格爾等的範疇推演,作邏輯上的尋求,甚至不象斯賓諾莎,隻不過将心理、生理、物理諸科學的知識加以玄學化,調配成功一個體系而已,有人因此說他是唯物論者。
從上面這些材料和介紹裡面,我們還無法對他作切實中肯的批評,我們可以看看他同時代的布拉德雷的說法,布拉德雷盛贊他的著作偉大,關于認識論和心靈論特别使他感到欽佩,他說亞曆山大的書代表系統的實在論中最好的著作,從類似唯物論的思想開端,歸結于意志派的泛神論(Voluntaristicpantheism),即神和尼沙斯之類的說法。
這些話是布拉德雷對亞曆山大哲學的客觀的認識。
不過最後布拉德雷評道:“亞曆山大的根本事實‘時空’這東西,我認為決非事實,隻是個不值一駁的虛構或抽象的存在(.ctionorabstraction)。
”宇宙或時空這一說法,談不上是事實,也不是邏輯上必然或非如此不可的根本之物。
布拉德雷這種評論的确是富有識見,頗平允中肯,值得作我們評論亞曆山大時的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