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

關燈
義和對數理邏輯有所貢獻,而格林則接近康德,但大體說來,他們都是黑格爾思想的傳播者。

     從19世紀末年到20世紀初葉,西方的哲學思想都在新康德、新黑格爾的思潮籠罩之中,歐美哲學家沒有不受它們影響的。

    時間久了,情勢變了,自然免不了要引起反對。

    新黑格爾學派的哲學家,雖然竭力使黑格爾學說英美化,反而激勵起實用主義、新實在論和批判實在論在英美的擡頭,以至泛濫于許多國家,而成為近二三十年來很流行的哲學潮流。

     新實在論、批判實在論和實用主義都可以說是英美的産物。

    特别是新實在論者,他們反對黑格爾,而實際上他們所集中攻擊的卻主要隻是貝克萊的“存在就是被感知”那句話。

    新實在論在近二三十年中勢力最大,方面最廣,人物也最多,有唯心的,有自稱是唯物的,有從數學、物理出發的,也有從生物學、心理學出發的,他們大體上都注重分析方法。

    英國的新實在論者有摩爾(G.E.Moore)、B.羅素、S.亞曆山大、布羅德(C.D.Broad)等,美國有柏雷(R.B.Perry)、E.G.司帕丁(Spaulding)、孟泰格(W.P.Montague)、荷爾特(E.B.Holt)等。

    批判實在論稍後于新實在論,最主要的論點是以感官對象為存在,實而不真,邏輯共相為潛在,真而不實,故對兩者都采懷疑态度,派中有色納爾(R.W.Sellars)、洛佛喬伊(A.O.Lovejoy)、波丁(J.E.Boodin)等人,而以桑提耶納(G.Santayana)為最大代表。

    實用主義方面,則英國有席勒(Schiller,人文主義者),美國有詹姆斯、杜威。

    詹姆斯和杜威的學問方面都極廣博,尤其杜威,美國文化界幾乎無人不受他的影響的,但也就因為影響很廣泛,以緻整個學說分散,到今天很少有真正屬于他的學派的人。

    而這一學派代表美國精神就無可否認了。

     最近思想界上最活躍最有力量的當數維也納學派,代表人物有石裡克(Schlick)、盧道夫·卡爾納普(RudolfCarnap)、魏斯曼(F.Weissman)、萊辛巴赫(H.Reichenbach)和美國的摩裡斯(Morris)等。

    這派又稱邏輯實證主義,和孔德(A.Comte)的社會學基礎上的實證主義大不相同,就是一方面重純粹理論的邏輯的分析,注重科學事實,強調語言分析,但另一方面又重美的生活,和個人的真情實感。

    所以是邏輯家、科學家,又注重藝術家、詩人的陶養和境界。

    大概這派人主張從邏輯得方法,從科學得知識,從情感得到維持生命的熱力。

    他們最尊崇羅素和維特根斯坦,反對玄學,以為玄學既不能給人以理智滿足,又不能給人科學事實,而且沒有任何道德意義,因為它隻有道德理論而沒有道德命令,與道德的實踐無關。

    他們隻承認玄學是情感的一種表現,一種概念的詩;在這種意義下的玄學也就是神秘主義。

    這一學派在英國已經産生了很大的影響,産生了語義學,對名詞意義的分析影響很大,它的注重邏輯分析的實證主義和美國的實用主義有相當接近之處。

    芝加哥大學的摩裡斯就是吸收了實用主義因素的邏輯實證主義的代表。

    新實證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卡爾納普,曾于第二次大戰時來美國芝加哥大學任教甚久,并入美國籍,後轉入加州大學貝克萊分校工作,1970年去世。

    足見邏輯實證主義應是現代哲學上影響較大的一個學派。

     總之,現代西方哲學流派很多,各有淵源,各派哲學都有其代表人物,也有其邏輯基礎、時代和文化的背景。

    下面就我們所接觸到的很有限的少數代表人物簡短、概括地加以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