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

關燈
派。

     法國的柏格森(HenriBergson)則相當接近叔本華,如叔氏重意志,柏氏則重生命沖動;叔氏重默想,柏氏則重直覺;叔氏重藝術,柏氏也重藝術;而且柏氏著作中有些章節例證直接就抄襲叔本華,所以講現代哲學的人,常是把他們二人連接講述的。

    不過柏格森沒有悲觀思想,的确不宜歸入叔本華學派中,隻是二者有近似之點罷了。

    一般談現代哲學的人把他的學說劃入生機主義(Vitalism),是就其重生命沖動而言的,亦可叫做直覺主義,是就其直覺方法和境界而言的。

     從費希特、謝林至黑格爾,是康德哲學真正的發展,而由黑格爾集大成。

    黑格爾哲學體系太大,他的學生意見紛歧,特别是對宗教、政治的态度不同。

    他死以後,他的學生分裂為三派,都是隻承受黑格爾的一偏,可以稱為左派、右派和中派。

    右派用黑格爾學說來講神學,替宗教辯護,政治上傾向保守。

    中派則用來寫曆史和哲學史,如羅森克朗茨(Rosenkranz)、愛德曼(BennoErdmann)、采勒爾(E.Zeller)、庫諾·費舍(KunoFischer)、拉松(GeorgLasso)等人。

    左派又叫青年黑格爾派,是這三派中聲勢最浩大的,有施特勞斯、鮑威爾兄弟、施蒂納。

    費爾巴哈受教于黑格爾,但走向黑格爾的對立面,形成由後康德學派到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中間環節。

    馬克思用辯證法來讨論經濟、社會、曆史等問題,遠超出青年黑格爾派,在今日政治上、社會上革命影響極深,從哲學、曆史文化的眼光來看,達到新的總結和高度,成了一個思想、政治變革的國際力量。

     當歐美資本主義興盛,進而達到壟斷資本主義時代,承繼黑格爾思想的在英、美、意三國就分别發展了新黑格爾學派。

    英國有格林(T.H.Green)、布拉德雷(F.H.Bradley)、瓦拉士(W.Wallace)、約翰·開爾德和愛德華·開爾德(JohnCaird,EdwardCaird)兄弟等人。

    美國有聖路易學派(St.LouisSchool)創始人哈裡士(W.T.Harris)、杜威的老師摩裡士(G.S.Morris);另有在哈佛大學與詹姆斯齊名的魯一士(JosiahRoyce),魯一士的學生霍金(W.E.Hocking);此外有耶魯大學教授布蘭夏爾德,康奈爾大學教授康甯漢(G.W.Cunningham)等人。

    意大利有克羅齊(B.Croce)及景體勒(G.Gentile)。

    克羅齊的著作大部分有英文譯本,是近二十年來影響世界哲學界,特别英美學界很大的。

    大概1880年至1920年間,新黑格爾學派成了西方哲學的主潮,控制思想界達四十年之久。

    到了1931年,黑格爾逝世百年紀念時,德國又産生“黑格爾複興運動”,主要人物有克朗納(R.Kroner)、拉松(G.Lasson)、格羅克納(H.Glockner)和哈特曼(N.Hartmann)等。

    克朗納著有《從康德到黑格爾》(VonKantbisHegel,1924)兩卷走在前頭,哈特曼的兩卷本《德國的唯心論哲學》(Ⅰ.費希特、謝林和浪漫主義,Ⅱ.黑格爾,1929),對于德國古典唯心論又曆史地加以補充和發揮。

    其他諸人都參與對黑格爾全集加以編輯校訂的工作。

    這是德國本土的新黑格爾運動。

    至于英美的新黑格爾學派,則用英美自由民主思想沖淡了黑格爾辯證法哲學的完整的精神現象學、邏輯學、應用邏輯學的體系,使其和他們的時代需要和民族文化傳統融彙而被吸收。

    這些人中間當然彼此也小有歧異,如魯一士晚期接近意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