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講 科學方法
關燈
小
中
大
“在我們所居住的這個地球上,人類用種種方法來了解這個宇宙。
”老教授沉思着,“有些人把這個宇宙看成一個有情的東西,有的把它看成一個有目的之體系,有的把它看成一個意志之實現……這些看法雖然不是毫無所據,卻不足以接近這個宇宙的真相。
比較能夠接近這個宇宙之真相的看法,是科學。
當然,比起那些看法來,科學的看法在‘年資’上淺短得多。
科學的宇宙觀之逐漸成立,嚴格說來,是近三四百年的事。
科學的宇宙觀,是科學方法的産物。
我們善用科學方法,便能比較正确地了解這個宇宙之間的事事物物……” “您可不可以把科學方法對我們講講呢?”周文璞問。
“你的胃口真大,聽了這麼多次的邏輯,還想聽科學方法。
……也好……不過這就出乎邏輯的本格以外了。
充其量,科學方法隻是邏輯的應用。
可是,科學方法既然很有用,談談也是很有益的。
談起科學方法來,真是浩繁。
每一種科學有其特别的方法,從何談起?我們現在即使要談,也隻能談每一種經驗科學的方法所共同的地方。
可是,即使如此,還是談不完。
僅僅讨論科學方法的專書就不少。
我們現在隻好簡而又簡地撮其大要的線索說說。
各位循着這個線索,就好做更進一步的研究了。
“物理學、地質學、生物學、經濟學等,我們叫作經驗科學(empiricalscience)。
經驗科學大部分依賴觀察、試驗和推廣來建立。
經驗科學的許多結論,并非嚴格地從前提推演出來,而多半是些理論。
從這些理論中,我們又可以抽繹出一些推廣(generalizations)。
有許多理論,充其量,隻是高度蓋然的,而不是必然的。
就構成這些理論的語句來觀察,這些理論不能是必然的。
既然如此,從這些理論所抽繹出的推廣,也就不能是必然的。
請各位注意呀!”老教授提高嗓音道,“這就是經驗科學與演繹科學的不同之處。
” “科學理論或推廣,通常叫作假設(hypothesis)。
假設無非也是一個語句,我們借着這個語句,可以檢驗是否有事實與它所描寫的相符。
這種語句,依當前的證據而言,隻有從大于0到小于1之間的蓋然程度(probabilitydegree)。
“科學家從一個假設可以推出好幾種結論。
在這幾種結論中,有的頗為新奇。
新奇的結論,在科學家看來頗為重要,為了檢證假設之真僞,他們求助于直接的觀察和試驗。
“在早前的時候,許多部門的科學之工作是記述某些範圍以内的現象,并且從事安排歸類而已,這些工作,隻是研究科學的初步工作。
關于這一點,我們在前面已經提到過了。
不過,我們要能看出,歸類之中,包含着抽象作用。
抽象作用一經使用,我們便可做種種推廣。
例如,‘水到攝氏零度便結冰’‘凡物體失去支持時便會下降’等都是。
其實,牛頓定律也是這一類的推廣,不過更精确和普遍而已。
我們可以說推廣是經驗科學的中心。
隻有以推廣為依據,我們才能解釋自然現象,并且對自然現象之變化作種種預言。
“設有兩種現象A和B。
如果A出現則B也出現,而且,如果B出現則A也出現。
于是,我們可以做一個推廣,說A與B共變(concomitantvariation)。
從這個推廣,我們又可以演繹,A之一例如出現時即有B之一例随之而起,反之亦然。
如果水被加熱至攝氏一百度的話,則在海平面會沸騰。
這便是一種推演。
“在了解現象時,我們常用到一項觀念,就是因果觀念。
在我們日常言談之間,有意或無意免不了對許多事象做一種解釋。
我們常常說,某一事件B系由A因所産生。
如果有人問我們,‘為什麼……呢’,我們就說‘因為……’。
我們看見街頭圍着一大堆人,出了事件,便常常禁不住要問:‘為什麼出了這件事呢?’這就是在用因果觀念。
當然,‘因果觀念’在世界各地并不一樣。
有的地方,把因果觀念賦予輪回觀念。
某人生來像一隻豬,有人就解釋說,這是‘因為’他前世是一隻豬,所以,今世變成人還有點兒像豬。
又有的人把因果觀念賦予道德果報的觀念中。
有人發了一筆财,許多人就說這是‘因為’他行善事所緻。
有人被雷打死了,許多人就說這是‘因為’他對父母不孝。
這類的因果觀念,也可以看作聯系宇宙事象的方式。
這類方式,是否充滿了原始要素,我們不在這裡讨論。
我們現在所要讨論的是,西方世界的因果觀念,是了解事物之事理的因果觀念。
這種因果觀念,幾乎是在一般有科學興趣的人中最具支配作用的觀念。
依照這種因果觀念來解釋,某人為什麼被雷打死,并不是‘因為’他前世作惡,也不是‘因為’他今生不行孝,而是因為他在雷雨中立乎導電體之下。
……有許多研究科學的人抱持一項設臆‘每個事件有一個原因’,他們認為這一設臆是經驗科學研究中的基本設臆。
不過,有些科學家和科學的哲學家,日漸不喜把因果觀念當作科學研究中基本重要的觀念。
自量子物理學出世以後,這種趨勢尤為明顯。
英國哲學家休谟(Hume)對因果觀念曾提出嚴格的批評,他的這種思想給予後世很大的影響。
近來的趨勢,是拿函數觀念代替因果觀念。
雖然如此,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因果觀念是不可少的,否則,勢必引起極大的不便。
在科學的研究中,因果觀念雖然日漸為函數觀念所替代,可是,至少在初步的研究中,因果觀念仍然是很有用的。
‘他因溜冰,所以把腿折斷了’‘面包之所以烤焦了,是因為爐
”老教授沉思着,“有些人把這個宇宙看成一個有情的東西,有的把它看成一個有目的之體系,有的把它看成一個意志之實現……這些看法雖然不是毫無所據,卻不足以接近這個宇宙的真相。
比較能夠接近這個宇宙之真相的看法,是科學。
當然,比起那些看法來,科學的看法在‘年資’上淺短得多。
科學的宇宙觀之逐漸成立,嚴格說來,是近三四百年的事。
科學的宇宙觀,是科學方法的産物。
我們善用科學方法,便能比較正确地了解這個宇宙之間的事事物物……” “您可不可以把科學方法對我們講講呢?”周文璞問。
“你的胃口真大,聽了這麼多次的邏輯,還想聽科學方法。
……也好……不過這就出乎邏輯的本格以外了。
充其量,科學方法隻是邏輯的應用。
可是,科學方法既然很有用,談談也是很有益的。
談起科學方法來,真是浩繁。
每一種科學有其特别的方法,從何談起?我們現在即使要談,也隻能談每一種經驗科學的方法所共同的地方。
可是,即使如此,還是談不完。
僅僅讨論科學方法的專書就不少。
我們現在隻好簡而又簡地撮其大要的線索說說。
各位循着這個線索,就好做更進一步的研究了。
“物理學、地質學、生物學、經濟學等,我們叫作經驗科學(empiricalscience)。
經驗科學大部分依賴觀察、試驗和推廣來建立。
經驗科學的許多結論,并非嚴格地從前提推演出來,而多半是些理論。
從這些理論中,我們又可以抽繹出一些推廣(generalizations)。
有許多理論,充其量,隻是高度蓋然的,而不是必然的。
就構成這些理論的語句來觀察,這些理論不能是必然的。
既然如此,從這些理論所抽繹出的推廣,也就不能是必然的。
請各位注意呀!”老教授提高嗓音道,“這就是經驗科學與演繹科學的不同之處。
” “科學理論或推廣,通常叫作假設(hypothesis)。
假設無非也是一個語句,我們借着這個語句,可以檢驗是否有事實與它所描寫的相符。
這種語句,依當前的證據而言,隻有從大于0到小于1之間的蓋然程度(probabilitydegree)。
“科學家從一個假設可以推出好幾種結論。
在這幾種結論中,有的頗為新奇。
新奇的結論,在科學家看來頗為重要,為了檢證假設之真僞,他們求助于直接的觀察和試驗。
“在早前的時候,許多部門的科學之工作是記述某些範圍以内的現象,并且從事安排歸類而已,這些工作,隻是研究科學的初步工作。
關于這一點,我們在前面已經提到過了。
不過,我們要能看出,歸類之中,包含着抽象作用。
抽象作用一經使用,我們便可做種種推廣。
例如,‘水到攝氏零度便結冰’‘凡物體失去支持時便會下降’等都是。
其實,牛頓定律也是這一類的推廣,不過更精确和普遍而已。
我們可以說推廣是經驗科學的中心。
隻有以推廣為依據,我們才能解釋自然現象,并且對自然現象之變化作種種預言。
“設有兩種現象A和B。
如果A出現則B也出現,而且,如果B出現則A也出現。
于是,我們可以做一個推廣,說A與B共變(concomitantvariation)。
從這個推廣,我們又可以演繹,A之一例如出現時即有B之一例随之而起,反之亦然。
如果水被加熱至攝氏一百度的話,則在海平面會沸騰。
這便是一種推演。
“在了解現象時,我們常用到一項觀念,就是因果觀念。
在我們日常言談之間,有意或無意免不了對許多事象做一種解釋。
我們常常說,某一事件B系由A因所産生。
如果有人問我們,‘為什麼……呢’,我們就說‘因為……’。
我們看見街頭圍着一大堆人,出了事件,便常常禁不住要問:‘為什麼出了這件事呢?’這就是在用因果觀念。
當然,‘因果觀念’在世界各地并不一樣。
有的地方,把因果觀念賦予輪回觀念。
某人生來像一隻豬,有人就解釋說,這是‘因為’他前世是一隻豬,所以,今世變成人還有點兒像豬。
又有的人把因果觀念賦予道德果報的觀念中。
有人發了一筆财,許多人就說這是‘因為’他行善事所緻。
有人被雷打死了,許多人就說這是‘因為’他對父母不孝。
這類的因果觀念,也可以看作聯系宇宙事象的方式。
這類方式,是否充滿了原始要素,我們不在這裡讨論。
我們現在所要讨論的是,西方世界的因果觀念,是了解事物之事理的因果觀念。
這種因果觀念,幾乎是在一般有科學興趣的人中最具支配作用的觀念。
依照這種因果觀念來解釋,某人為什麼被雷打死,并不是‘因為’他前世作惡,也不是‘因為’他今生不行孝,而是因為他在雷雨中立乎導電體之下。
……有許多研究科學的人抱持一項設臆‘每個事件有一個原因’,他們認為這一設臆是經驗科學研究中的基本設臆。
不過,有些科學家和科學的哲學家,日漸不喜把因果觀念當作科學研究中基本重要的觀念。
自量子物理學出世以後,這種趨勢尤為明顯。
英國哲學家休谟(Hume)對因果觀念曾提出嚴格的批評,他的這種思想給予後世很大的影響。
近來的趨勢,是拿函數觀念代替因果觀念。
雖然如此,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因果觀念是不可少的,否則,勢必引起極大的不便。
在科學的研究中,因果觀念雖然日漸為函數觀念所替代,可是,至少在初步的研究中,因果觀念仍然是很有用的。
‘他因溜冰,所以把腿折斷了’‘面包之所以烤焦了,是因為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