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孔子事迹及時代

關燈
宣子聘魯,觀書于太史氏,曰:“周禮盡在魯矣!”(《左傳·昭二年》)孔子生在此國,自然受的感化甚多。

    一方面為文獻荟萃,能開出一種集大成的學術,一方面當然含有保守性質。

    衛為殷故墟,乃前代文化中心。

    史稱其多君子,在春秋時,程度和魯國不相上下。

    孔子在衛很久,亦蒙它的影響,而孔子弟子,亦衛、魯兩國人最多。

     (二)霸政之衰息。

    其時正值晉楚弭兵之後,晉霸已衰,楚亦不競,而吳越方相繼崛起于南。

    當霸政時,各國不甚敢互相攻伐,人民尚稍得蘇息。

    到這時,兼并之禍又漸起了。

    前此各國内政往往受盟主幹涉,不敢十分橫行(《孟子》引齊桓葵丘之會,凡有五命,多涉各國内政),到這時,益發無複顧忌了。

    孔子所親見親曆的,周則王子朝攻逐敬王,魯則季氏逐昭公,陽虎囚季氏,衛則蒯聩出公父子争國,齊則崔杼、陳恒先後弑君,楚則平王弑靈王,吳則阖廬弑王僚。

    此外各國小篡亂尚多,純然是亂臣賊子的時代。

    孔子生當此時,所以正名分弭禍亂的思想,不得不起。

     (三)貴族政治之堕落。

    春秋中葉,算是我國貴族政治全盛時代。

    那時的貴族,實在能做社會的中堅,而且幫助社會發達。

    到孔子時,漸漸堕落了。

    如晉的荀、韓、魏、趙、範、中行,齊的崔、慶、高、陳都是互相殘殺。

    觀叔向與晏嬰私語,互相歎息于季世齊國的情狀,是民參其力二入于公而衣食其一,公聚朽蠹而三老凍餒,國之諸市,屦賤踴貴。

    晉國的情狀,是庶民罷敝而宮室滋侈,道殣相望而女富溢尤,民聞公命,如逃寇雠,政在家門,民無所依,君日不悛,以樂慆憂(《左傳·昭三年》)。

    晉、齊是兩個大國,為貴族政治的模範,今堕落到如此,其他可以類推。

    所以改造社會,破壞貴族政治,實為當時迫切的要求。

     (四)社會思想之展開。

    試留心一讀《左傳》,可以看出上半部和下半部很有不同,上半部所記名人的議論多涉空泛,而且都帶點迷信的色彩;下半部差多了,内中有許多極精的名理,如子産、叔向、蘧伯玉、晏子、季劄、苌弘等輩,尤為精粹,在學術思想史裡頭,都很有價值。

    那時創立學派的人,老子是不用說了。

    像關尹,莊子拿他與老子并稱,都叫作博大真人(《天下》篇),像鄧析操兩可之說設無窮之辭(見《列子》),像史邦有道如矢,邦無道如矢(見《論語》),忍情性,綦溪利,苟以分異人為高(見《荀子·非十二子》篇)。

    這些人都是和孔子同時,各人有特别見解。

    《論語》記棘子成曰:“君子質而已矣,何以文為?”又記:“或曰:以德報怨,何如?”這棘子成和那“或人”,都是有一種反抗時勢的主張。

    還有《論語》裡頭許多隐姓埋名的人,如荷蒉、晨門,楚狂接輿、丈人、長沮、桀溺等輩,主張極端的厭世主義。

    這都是因為社會變遷,漸漸産出些新宇宙觀、新人生觀出來。

    在這種機運裡頭,所以能産出孔子這樣偉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