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講 為什麼要研究儒家哲學
關燈
小
中
大
可以為時代古思想舊而抛棄之。
3.儒家哲學,有人謂為貴族的非平民的,個人的非社會的。
不錯,儒家道術,誠然偏重私人道德,有點近于非社會的。
而且兩千年來誦習儒學的人都屬于“士大夫”階級,有點近于非平民的。
但是這種現象,是否儒學所專有,是否足為儒學之病,我們還要仔細考察一回。
文化的平等普及,當然是最高理想。
但真正的平等普及之實現,恐怕前途還遠着哩。
美國是最平民的國家,何嘗離得了領袖制度?俄國是勞農的國家,還不是一切事由少數委員會人物把持指導嗎?因為少數人誦習受持,便說是帶有貴族色彩,那麼,恐怕無論何國家,無論何派學說,都不能免,何獨責諸中國,責諸儒家呢?況且文化這件東西,原不能以普及程度之難易定其價值之高低。
李白、杜甫詩的趣味,不能如白居易詩之易于普及享受;白居易詩之趣味,又不能如盲女彈詞之易于普及享受。
難道我們可以說《天雨花》比《白氏長慶集》好,《白氏長慶集》又比《李杜集》好嗎?現代最時髦的平民文學、平民美術,益處雖多,然把文學美術的品格降低的毛病也不小,這是不能否認的事實。
何況哲學這樣東西,本來是供少數人研究的。
主張“平民哲學”,這名詞是否能成立,我不能不懷疑。
儒家道術,偏重士大夫個人修養。
表面看去,範圍似窄,其實不然。
天下事都是士大夫或領袖人才造出來的,士大夫的行為關系全國的安危治亂及人民的幸福疾苦最大。
孟子說得好:“唯仁者宜在高位。
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于衆也。
”今日中國國事之敗壞,哪一件不是由在高位的少數個人造出來。
假如把許多掌握權力的馬弁強盜,都換成多讀幾卷書的士大夫,至少不至鬧到這樣糟。
假使穿長衫的穿洋服的先生們,真能如儒家理想所謂“人人有士君子之行”,天下事有什麼辦不好的呢?我們受高等教育的青年,将來都是社會領袖。
造福造禍,就看我們現在的個人修養何如。
儒家道術專注重此點,能說它錯嗎? 4.有人說自漢武帝以來,曆代君主,皆以儒家做幌子,暗地裡實行高壓政策。
所以儒家學問,成為擁護專制的學問,成為奴辱人民的學問。
誠然曆代帝王,假冒儒家招牌,實行專制,此種情形,在所不免。
但是我們要知道,幾千年來,最有力的學派,不惟不受帝王的指使,而且常帶反抗的精神。
儒家開創大師,如孔、孟、荀都帶有很激烈的反抗精神,人人知道的,可以不必細講。
東漢為儒學最盛時代,但是《後漢書·黨锢傳》,皆屬儒家大師,最令當時帝王頭痛。
北宋二程,列在元祜黨籍;南宋朱熹,列在慶元黨籍。
當時有力的人,摧殘得很厲害。
又如明朝王陽明,在事業上雖曾立下大功,在學問上到處都受摧殘。
由此看來,儒家哲學也可以說是伸張民權的學問,不是擁護專制的學問;是反抗壓迫的學問,不是奴辱人民的學問。
所以曆代儒學大師,非惟不受君主的指使,而且常受君主的摧殘。
要把賊民之罪加在儒家身上,那真是冤透了。
5.近人提倡科學,反對玄學,所以有科學玄學之争。
儒家本來不是玄學,誤被人認是玄學,一同排斥。
這個亦攻擊,那個亦攻擊,幾于體無完膚。
玄學之應排斥與否,那是另一問題。
但是因為排斥玄學,于是排斥儒家,這就未免太冤。
儒家的朱陸,有無極太極之辯,誠然帶點玄學色彩。
然這種學說,在儒家道術中地位極其輕微,不能算是儒家的中心論點。
自孔孟以至陸王,都把憑空虛構的本體論擱置一邊,哪能說是玄學呢? 再說無極太極之辯,實際發生于受了佛道的影響以後,不是儒家本來面目。
并且此種讨論,仍由擴大人格出發,乃是方法,不是目的,與西洋之玩弄光景者不同。
所以說玄學色彩,最淺最淡,在世界要算中國,在中國要算儒家了。
儒家與科學,不特兩不相背,而且異常接近。
因為儒家以人作本位,以自己環境做出發點,比較近于科學精神,至少可以說不違反科學精神。
所以我們盡管在儒家哲學上力下功夫,仍然不算逆潮流、背時代。
據以上五種理由,所以我認為研究儒家道術,在今日實為有益而且必要。
3.儒家哲學,有人謂為貴族的非平民的,個人的非社會的。
不錯,儒家道術,誠然偏重私人道德,有點近于非社會的。
而且兩千年來誦習儒學的人都屬于“士大夫”階級,有點近于非平民的。
但是這種現象,是否儒學所專有,是否足為儒學之病,我們還要仔細考察一回。
文化的平等普及,當然是最高理想。
但真正的平等普及之實現,恐怕前途還遠着哩。
美國是最平民的國家,何嘗離得了領袖制度?俄國是勞農的國家,還不是一切事由少數委員會人物把持指導嗎?因為少數人誦習受持,便說是帶有貴族色彩,那麼,恐怕無論何國家,無論何派學說,都不能免,何獨責諸中國,責諸儒家呢?況且文化這件東西,原不能以普及程度之難易定其價值之高低。
李白、杜甫詩的趣味,不能如白居易詩之易于普及享受;白居易詩之趣味,又不能如盲女彈詞之易于普及享受。
難道我們可以說《天雨花》比《白氏長慶集》好,《白氏長慶集》又比《李杜集》好嗎?現代最時髦的平民文學、平民美術,益處雖多,然把文學美術的品格降低的毛病也不小,這是不能否認的事實。
何況哲學這樣東西,本來是供少數人研究的。
主張“平民哲學”,這名詞是否能成立,我不能不懷疑。
儒家道術,偏重士大夫個人修養。
表面看去,範圍似窄,其實不然。
天下事都是士大夫或領袖人才造出來的,士大夫的行為關系全國的安危治亂及人民的幸福疾苦最大。
孟子說得好:“唯仁者宜在高位。
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于衆也。
”今日中國國事之敗壞,哪一件不是由在高位的少數個人造出來。
假如把許多掌握權力的馬弁強盜,都換成多讀幾卷書的士大夫,至少不至鬧到這樣糟。
假使穿長衫的穿洋服的先生們,真能如儒家理想所謂“人人有士君子之行”,天下事有什麼辦不好的呢?我們受高等教育的青年,将來都是社會領袖。
造福造禍,就看我們現在的個人修養何如。
儒家道術專注重此點,能說它錯嗎? 4.有人說自漢武帝以來,曆代君主,皆以儒家做幌子,暗地裡實行高壓政策。
所以儒家學問,成為擁護專制的學問,成為奴辱人民的學問。
誠然曆代帝王,假冒儒家招牌,實行專制,此種情形,在所不免。
但是我們要知道,幾千年來,最有力的學派,不惟不受帝王的指使,而且常帶反抗的精神。
儒家開創大師,如孔、孟、荀都帶有很激烈的反抗精神,人人知道的,可以不必細講。
東漢為儒學最盛時代,但是《後漢書·黨锢傳》,皆屬儒家大師,最令當時帝王頭痛。
北宋二程,列在元祜黨籍;南宋朱熹,列在慶元黨籍。
當時有力的人,摧殘得很厲害。
又如明朝王陽明,在事業上雖曾立下大功,在學問上到處都受摧殘。
由此看來,儒家哲學也可以說是伸張民權的學問,不是擁護專制的學問;是反抗壓迫的學問,不是奴辱人民的學問。
所以曆代儒學大師,非惟不受君主的指使,而且常受君主的摧殘。
要把賊民之罪加在儒家身上,那真是冤透了。
5.近人提倡科學,反對玄學,所以有科學玄學之争。
儒家本來不是玄學,誤被人認是玄學,一同排斥。
這個亦攻擊,那個亦攻擊,幾于體無完膚。
玄學之應排斥與否,那是另一問題。
但是因為排斥玄學,于是排斥儒家,這就未免太冤。
儒家的朱陸,有無極太極之辯,誠然帶點玄學色彩。
然這種學說,在儒家道術中地位極其輕微,不能算是儒家的中心論點。
自孔孟以至陸王,都把憑空虛構的本體論擱置一邊,哪能說是玄學呢? 再說無極太極之辯,實際發生于受了佛道的影響以後,不是儒家本來面目。
并且此種讨論,仍由擴大人格出發,乃是方法,不是目的,與西洋之玩弄光景者不同。
所以說玄學色彩,最淺最淡,在世界要算中國,在中國要算儒家了。
儒家與科學,不特兩不相背,而且異常接近。
因為儒家以人作本位,以自己環境做出發點,比較近于科學精神,至少可以說不違反科學精神。
所以我們盡管在儒家哲學上力下功夫,仍然不算逆潮流、背時代。
據以上五種理由,所以我認為研究儒家道術,在今日實為有益而且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