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公輸——不尚空談,不辭辛苦,維護正義
關燈
小
中
大
說:“楚國的地方,方圓五千裡;宋國的地方,方圓五百裡,這就像彩車與破車相比。
楚國有雲夢大澤,犀、兕、麋鹿充滿其中,長江、漢水中的魚、鼈、鼋、鼍富甲天下;宋國卻連野雞、兔子、狐狸都沒有,這就像美食佳肴與糟糠相比。
楚國有巨松、梓樹、楠、樟等名貴木材;宋國連棵大樹都沒有,這就像華麗的絲織品與粗布短衣相比。
從這三方面的比較來看,我認為楚國進攻宋國,與有偷竊病的人是同一種類型。
我認為大王您如果這樣做,一定會損害道義,卻不會有什麼收獲。
”楚王說:“說得好!可即使這樣,公輸盤已經給我造了雲梯,我還是一定要攻取宋國。
” 【原文】 于是見公輸盤。
子墨子解帶為城,以牒①為械,公輸盤九②設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距③之。
公輸盤之攻械盡,子墨子之守圉有餘。
公輸盤诎④,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問其故,子墨子曰:“公輸子之意,不過欲殺臣;殺臣,宋莫能守,可攻也。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雖殺臣,不能絕也。
”楚王曰:“善哉!吾請無攻宋矣。
” 子墨子歸,過宋。
天雨,庇其闾中,守闾者不内⑤也。
故曰:“治于神⑥者,衆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衆人知之。
” 【注釋】 ①牒:小木片。
②九:虛數,指多次。
③距:通“拒”。
④诎:同“屈”。
⑤内:通“納”。
⑥神:事變處在醞釀的隐微階段。
【譯文】 于是又叫來公輸盤見面。
墨子解下腰帶,圍作一座城的樣子,用小木片作為守備的器械。
公輸盤多次陳設攻城用的機巧多變的器械,墨子也多次擊退了他的進攻。
公輸盤攻戰用的器械用盡了,墨子的守禦戰術仍是綽綽有餘。
公輸盤認輸了,卻說:“我知道用什麼辦法對付你了,但我不說。
”楚王問原因。
墨子回答說:“公輸盤的意思,不過是殺了我;殺了我,宋國沒有人能防守了,就可以進攻了。
但是,我的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經手持我守禦用的器械,在宋國的都城上等待楚國入侵呢。
即使殺了我,守禦的人卻是殺不盡的。
”楚王說:“好吧!那我不攻打宋國了。
” 墨子從楚國歸來,經過宋國,突然下起雨來,他便到闾門去避雨,守闾門的人卻不讓他進去。
所以說:“那些把災禍消滅在萌芽階段的人,衆人不知道他的功勞;而那些于明處争辯不休的人,衆人卻都知道他。
” 【解析】 本篇記述公輸盤制造雲梯,準備幫助楚國進攻宋國,墨子從齊國起身,到楚國制止公輸盤、楚王準備進攻宋國的故事。
全文生動地表現了墨子“兼愛”“非攻”的主張,從故事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墨子不辭辛苦維護正義的品格和機智、果敢的才能。
本篇是《墨子》中藝術性和情節性都很強的作品,充分表現了這位墨家領袖不尚空談、為了維護正義而不辭奔勞的可貴精神和勇敢機智的品性。
魯迅先生《故事新編》中的《非攻》篇,即是以此為本而進行再創作的。
楚國有雲夢大澤,犀、兕、麋鹿充滿其中,長江、漢水中的魚、鼈、鼋、鼍富甲天下;宋國卻連野雞、兔子、狐狸都沒有,這就像美食佳肴與糟糠相比。
楚國有巨松、梓樹、楠、樟等名貴木材;宋國連棵大樹都沒有,這就像華麗的絲織品與粗布短衣相比。
從這三方面的比較來看,我認為楚國進攻宋國,與有偷竊病的人是同一種類型。
我認為大王您如果這樣做,一定會損害道義,卻不會有什麼收獲。
”楚王說:“說得好!可即使這樣,公輸盤已經給我造了雲梯,我還是一定要攻取宋國。
” 【原文】 于是見公輸盤。
子墨子解帶為城,以牒①為械,公輸盤九②設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距③之。
公輸盤之攻械盡,子墨子之守圉有餘。
公輸盤诎④,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問其故,子墨子曰:“公輸子之意,不過欲殺臣;殺臣,宋莫能守,可攻也。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雖殺臣,不能絕也。
”楚王曰:“善哉!吾請無攻宋矣。
” 子墨子歸,過宋。
天雨,庇其闾中,守闾者不内⑤也。
故曰:“治于神⑥者,衆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衆人知之。
” 【注釋】 ①牒:小木片。
②九:虛數,指多次。
③距:通“拒”。
④诎:同“屈”。
⑤内:通“納”。
⑥神:事變處在醞釀的隐微階段。
【譯文】 于是又叫來公輸盤見面。
墨子解下腰帶,圍作一座城的樣子,用小木片作為守備的器械。
公輸盤多次陳設攻城用的機巧多變的器械,墨子也多次擊退了他的進攻。
公輸盤攻戰用的器械用盡了,墨子的守禦戰術仍是綽綽有餘。
公輸盤認輸了,卻說:“我知道用什麼辦法對付你了,但我不說。
”楚王問原因。
墨子回答說:“公輸盤的意思,不過是殺了我;殺了我,宋國沒有人能防守了,就可以進攻了。
但是,我的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經手持我守禦用的器械,在宋國的都城上等待楚國入侵呢。
即使殺了我,守禦的人卻是殺不盡的。
”楚王說:“好吧!那我不攻打宋國了。
” 墨子從楚國歸來,經過宋國,突然下起雨來,他便到闾門去避雨,守闾門的人卻不讓他進去。
所以說:“那些把災禍消滅在萌芽階段的人,衆人不知道他的功勞;而那些于明處争辯不休的人,衆人卻都知道他。
” 【解析】 本篇記述公輸盤制造雲梯,準備幫助楚國進攻宋國,墨子從齊國起身,到楚國制止公輸盤、楚王準備進攻宋國的故事。
全文生動地表現了墨子“兼愛”“非攻”的主張,從故事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墨子不辭辛苦維護正義的品格和機智、果敢的才能。
本篇是《墨子》中藝術性和情節性都很強的作品,充分表現了這位墨家領袖不尚空談、為了維護正義而不辭奔勞的可貴精神和勇敢機智的品性。
魯迅先生《故事新編》中的《非攻》篇,即是以此為本而進行再創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