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非命(上)——我命由我不由天,成功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創造

關燈
是這三種。

    現在即使從中尋找主張有天命的言論,肯定也找不到,這不就可以放棄嗎? 【原文】 今用執有命者之言,是覆天下之義。

    覆天下之義者,是立命者也,百姓之谇①也。

    說百姓之谇者,是滅天下之人②也。

    然則所為欲義在上者,何也?曰:義人在上,天下必治,上帝、山川、鬼神,必有幹主③,萬民被其大利。

    何以知之?子墨子曰:古者湯封于亳,絕長繼短,方地百裡,與其百姓兼相愛,交相利,移④則分,率其百姓以上尊天事鬼,是以天鬼富之,諸侯與之,百姓親之,賢士歸之,未殁其世而王天下、政諸侯。

    昔者文王封于岐周,絕長繼短,方地百裡,與其百姓兼相愛,交相利,則⑤。

    是以近者安其政,遠者歸其德。

    聞文王者,皆起而趨之;罷⑥不肖、股肱不利者,處而願之,曰:“奈何乎使文王之地及我,吾則吾利,豈不亦猶文王之民也哉!”是以天鬼富之,諸侯與之,百姓親之,賢士歸之,未殁其世而王天下、政諸侯。

    鄉⑦者言曰:義人在上,天下必治,上帝、山川、鬼神,必有幹主,萬民被其大利。

    吾用此知之。

     【注釋】 ①谇:通“悴”,憂愁。

     ②人:通“仁”。

     ③幹主:宗主。

     ④移:為“利”字之誤。

     ⑤則:當為“利則分”。

     ⑥罷:通“疲”。

     ⑦鄉:通“向”,從前。

     【譯文】 現在要采用主張有天命的人的言論,這是颠覆天下的道義。

    颠覆天下道義的人,就是那些确立有天命觀點的人,是百姓的憂患所在。

    把百姓所傷心的事看作樂事,是要滅亡天下的仁義。

    既然如此,那麼還要講道義的人處在上位,這是為什麼呢?答道:講道義的人處在上位,天下必定能得到治理,上帝、山川、鬼神就有了主持祭祀的人,百姓都能得到他的好處。

    怎麼知道是這樣的呢?墨子說:“古時侯湯封于亳地,取長補短,據有方圓百裡之地。

    湯與百姓相互愛戴,相互給予幫助,得利就互相分享。

    湯率領百姓向上尊奉天帝鬼神,所以,天帝鬼神使他富貴,諸侯歸順他,百姓親近他,賢士歸附他,沒死之前就已成為天下的君王,成為諸侯之長。

    從前文王封于岐周,取長補短,據有方圓百裡之地。

    湯與百姓相互愛戴,相互給予幫助,得利就互相分享。

    所以,近處的人安心受他管理,遠處的人歸順他的德行。

    聽說過文王的人,都趕快投奔他。

    做事懈怠、沒有才德、手腳不便的人,聚在一起盼望他,說:‘怎樣才能使文王的領地達到我們這裡,我們也得到好處,豈不是也和文王的國民一樣了嗎?’所以天帝鬼神使他富貴,諸侯歸順他,百姓親近他,賢士歸附他,沒死之前就已成為天下的君王,成為諸侯之長。

    前人說:‘講道義的人在上位,天下必定能得到治理。

    上帝、山川、鬼神就有了主事的人,萬民都能得到他的好處。

    ’我因此認識到這一點。

    ” 【原文】 是故古之聖王,發憲出令,設以為賞罰以勸賢。

    是以入則孝慈于親戚,出則弟①長于鄉裡,坐處有度,出入有節,男女有辨。

    是故使治官府,則不盜竊;守城,則不崩②叛;君有難則死,出亡則送。

    此上之所賞、而百姓之所譽也。

    執有命者之言曰:上之所賞,命固且賞,非賢故賞也;上之所罰,命固且罰,不暴故罰也。

    是故入則不慈孝于親戚,出則不弟長于鄉裡,坐處不度,出入無節,男女無辨。

    是故治官府,則盜竊;守城,則崩叛;君有難則不死,出亡則不送。

    此上之所罰、百姓之所非毀也。

    執有命者言曰:上之所罰,命固且罰,不暴故罰也;上之所賞,命固且賞,非賢故賞也。

    以此為君則不義,為臣則不忠,為父則不慈,為子則不孝,為兄則不良,為弟則不弟。

    而強執此者,此特兇言之所自生,而暴人之道也! 【注釋】 ①弟:通“悌”。

     ②崩:為“背”之假借字。

     【譯文】 所以古時候的聖王頒布憲法和律令,設立賞罰制度以鼓勵賢人。

     因此賢人在家對雙親孝順慈愛,在外能尊敬鄉裡的長輩,舉止有禮節,出入有規矩,能區别地對待男女。

    因此讓他們治理官府,則沒有盜竊發生;守城則沒有叛亂,國君有難則可以以死盡忠,國君逃亡則會護送相随。

    這些人就是受上面所獎賞、百姓所稱譽的。

    主張有天命的人說:“被上司獎賞,是命裡本來就該受獎賞,并不是因為賢良才被贊賞的;被上司懲罰,是命裡本來就該受懲罰,不是因為兇暴才受懲罰的。

    ”所以在家對雙親不孝順慈愛,在外對鄉裡長輩不尊敬,舉止沒有禮節,出入沒有規矩,不能區别對待男女。

    所以讓他治理官府則會發生盜竊,守城則會叛逃,國君有難不能以死盡忠,國君逃亡也不會護送相随。

    這些人都是受上司所懲罰百姓所責罵的。

    主張有天命的人說:“被上司懲罰,是命裡本來就該懲罰,不是因為他兇暴才受懲罰的;被上司贊賞,是命裡本來該贊賞,不是因為賢良才被贊賞的。

    ”以此來做國君則不義,做臣下則不忠,做父親則不慈愛,做兒子則不孝順,做兄長則不溫良,做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