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天志(下)——天的意志是判斷人世間一切行為的準則

關燈
愚蠢而卑賤的人那裡來的,必定是從尊貴而聰明的人那裡來的。

    那麼誰是尊貴的?天是尊貴的。

    誰是聰明的?天是聰明的。

    既然如此,那麼義果真是從上天那裡來的了。

    現在天下的士人君子希望奉行道義的話,那麼就不可不順從天意。

    順從天意應怎樣做呢?回答說:愛天下的人。

    怎麼知道是愛天下的人呢?因為天對人民的祭祀全都享用。

    怎麼知道天對人民的祭祀全都享用呢?自古及今,無論如何遙遠偏僻的國家,都喂養牛羊狗豬,幹幹淨淨地準備酒食祭品,用以祭祀天帝、山川、鬼神,由此知道上天享用所有人的供奉。

    假如享用所有人的供奉,必定會愛天下所有的人。

    就好比楚、越的國君一樣:現在楚王在楚國四境之内享用食物,所以愛楚國的人;越王在越國享用食物,所以愛越國的人。

    現在上天對享用所有人的供奉,我因此知道它愛天下所有的人。

     【原文】 且天之愛百姓也,不盡物而止矣。

    今天下之國,粒食之民,殺一不辜者,必有一不祥。

    曰:“誰殺不辜?”曰:“人也。

    ”曰:“孰予之不辜①?”曰:“天也。

    ”若天之中實不愛此民也,何故而人有殺不辜、而天予之不祥哉?且天之愛百姓厚矣,天之愛百姓别②矣,既可得而知也。

    何以知天之愛百姓也?吾以賢者之必賞善罰暴也。

    何以知賢者之必賞善罰暴也?吾以昔者三代之聖王知之。

    故昔也三代之聖王,堯、舜、禹、湯、文、武之兼愛之天下也。

    從而利之,移其百姓之意焉,率以敬上帝、山川、鬼神。

    天以為從其所愛而愛之,從其所利而利之,于是加其賞焉,使之處上位,立為天子以法也,名之曰聖人。

    以此知其賞善之證。

    是故昔也三代之暴王,桀、纣、幽、厲之兼惡天下也,從而賊之,移其百姓之意焉,率以诟侮上帝、山川、鬼神。

    天以為不從其所愛而惡之,不從其所利而賊之,于是加其罰焉。

    使之父子離散,國家滅亡,抎③失社稷,憂以及其身。

    是以天下之庶民,屬而毀之。

    業萬世子孫繼嗣,毀之贲④不之廢也,名之曰失王⑤。

    以此知其罰暴之證。

    今天下之士君子欲為義者,則不可不順天之意矣。

     【注釋】 ①不辜:應為“不祥”。

     ②别:通“遍”。

     ③抎(yǔn):墜落。

     ④贲:當為“者”。

     ⑤失王:據前文應為“暴王”。

     【譯文】 況且上天愛護百姓,還不僅此而己。

    現在天下所有的國家,凡是吃五谷的人,殺了一個無辜的人,必定會得到一種不吉祥的事。

    問:“誰殺了無辜的人呢?”回答說:“是人。

    ”問:“給他不祥的是誰呢?”回答是:“是天。

    ”假如上天内心确實不愛護這些百姓,那為什麼在人殺了無辜之人後,上天要給他以不祥呢?并且上天愛護百姓是很厚重的,上天愛護百姓是很普遍的,這是可以知道的。

    怎麼知道上天是愛護百姓的呢?我從賢者必定要賞善罰暴得知。

    怎麼知道賢者必然賞善罰暴呢?我從前三代聖王的事迹知道這個。

    從前三代的聖王堯、舜、禹、湯、文王、武王兼愛天下,從而造福人民,改移百姓的心意,率領他們敬奉天帝、山川、鬼神。

    上天因為他們愛自己所愛的人,利自己所利的人,于是給予他們賞賜,讓他們居于上位,立為天子,後世以之為表率,稱之為聖人。

    從此可知獎賞善行的證據。

    從前三代的暴君,如桀、纣、幽王、厲王等,憎惡天下人,殘害他們,改移百姓的心意,率領他們侮慢天帝、山川、鬼神。

    上天因為他們不順從自己所愛,反而憎惡他們;不順從自己所利,反而殘害他們,于是對他們加以懲罰,使他們父子離散,國家滅亡,喪失社稷,憂患加身。

    而天下的百姓也都咒罵他們,經過了子孫萬世以後,仍然受到人們的唾罵,稱他們為暴君。

    這就是懲罰惡行的證據。

    現今天下的士人君子,若要行事合乎道義,就不可不順從天意。

     【原文】 曰:順天之意者,兼也;反天之意者,别也。

    兼之為道也,義正①;别之為道也,力正。

    曰:“義正者,何若?”曰:大不攻小也,強不侮弱也,衆不賊寡也,詐②不欺愚也,貴不傲賤也,富不驕貧也,壯不奪老也。

    是以天下之庶國,莫以水火、毒藥、兵刃以相害也。

    若③事上利天,中利鬼,下利人,三利而無所不利,是謂天德。

    故凡從事此者,聖知也,仁義也,忠惠也,慈孝也,是故聚斂天下之善名而加之。

    是其故何也?則順天之意也。

    曰:“力正者,何若?”曰:大則攻小也,強則侮弱也,衆則賊寡也,詐則欺愚也,貴則傲賤也,富則驕貧也,壯則奪老也。

    是以天下之庶國,方以水火、毒藥、兵刃以相賊害也。

    若事上不利天,中不利鬼,下不利人,三不利而無所利,是謂之④賊。

    故凡從事此者,寇亂也,盜賊也,不仁不義,不忠不惠,不慈不孝,是故聚斂天下之惡名而加之。

    是其故何也?則反天之意也。

     【注釋】 ①正:通“政”。

     ②詐:當為“知”。

     ③若:當為“其”。

     ④之:當為“天”。

     【譯文】 說:順從天意,就是“兼”;違反天意,就是“别”。

    兼的主張,就是以道義來治理政務;别的主張,就是以暴力來治理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