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節用(上)——聖明的君王治理天下,不追求華美而隻在乎實用
關燈
小
中
大
西,無一不是有益于實用才去做的。
所以财物不會浪費,民衆不感到勞苦,他們增加的利益就多了。
又去掉王公大臣搜集珠玉、鳥獸、狗馬的愛好,用來增加衣服、房屋、兵器、車船的數量,應當是能夠以倍計吧? 要做到這些并不難。
但什麼是難以倍增的呢?隻有人是難以倍增的。
然而人也有可以倍增的辦法。
古代聖王制定法則,說道:“男子年滿二十,不許不成家;女子年滿十五,不許不嫁人。
”這是聖王的法規。
聖王既已去世,百姓對待婚姻開始放任自流,那些想早點成家的,有時二十歲就成家;那些想遲點成家的,有時四十歲才成家。
将早婚的與晚婚的相減,與聖王的法則差了十年。
如果婚後都是三年生一個孩子,就可多生兩三個孩子了。
這不是讓百姓早成家便可使人口倍增嗎?然而現在執政的人卻不這樣做。
【原文】 今天下為政者,其所以寡人①之道多。
其使民勞,其籍斂厚,民财不足,凍餓死者,不可勝數也。
且大人惟毋興師,以攻伐鄰國,久者終年,速者數月,男女久不相見,此所以寡人之道也。
與居處不安,飲食不時,作②疾病死者,有與侵就亻愛橐③,攻城野戰死者,不可勝數。
此不令為政者所以寡人之道亦數術而起與?聖人為政特無此。
不④聖人為政,其所以衆人之道,亦數術而起與? 故子墨子曰:“去無用之費,聖王之道,天下之大利也。
” 【注釋】 ①寡人:使人口減少。
②作:疑作“乍”,突然。
③侵就亻愛(ài)橐:意為“侵掠俘虜”。
④不:為“夫”字之誤。
【譯文】 現在執政的人,他們讓人口減少的原因很多。
他們使百姓勞苦,他們加重稅收,百姓财用不足,凍死餓死的不可勝數。
而且王公大臣們興師動衆去攻打鄰國,時間久的要一年,快的也要幾個月,男女之間很久不能見面,這就是減少人口的根源。
再加上居住不安定,飲食不定時,暴病而死的,以及因侵略被俘虜的,攻城野戰而死的,也不可勝數。
這不正是那些不善于治政的人使人口減少的多種政策嗎?聖人施政絕對沒有這種情況。
聖人施政,他使人口衆多的方法,不也是采取多種手段造成的嗎? 所以墨子說:“除去無用的費用,是聖王之道,是天下最大的利益。
” 【解析】 《節用》分為上、中、下三篇,此為上篇。
節用是墨子學說的一個重要思想。
當時的統治者過着荒淫奢侈的生活,對宮室、飲食、衣服、舟車和蓄私有着無止境的享樂的欲望,這就是墨子提出“節用”的原因之所在。
墨子認為聖明的君王治理天下,不追求華美而隻在乎實用,所謂“無不加用而為者”,也就是說,沒有益處的事情是不做的,因此省下這筆支出,使國家的财利可以加倍。
因此,他主張凡不利于實用、不能給百姓帶來利益的,應一概取消。
墨子認為隻要做到這一點,想要使衣服、宮室、铠甲、盾牌、兵器、車船等的數目增加一倍,并不是難事,最困難的是要增加人口的數量。
要使人口增加,就要像古代聖明的君王一樣,不過度地役使人民,使他們可以安居生産,按時結婚生子,人口就會增加。
這才是有利于天下的“聖王之道”。
所以财物不會浪費,民衆不感到勞苦,他們增加的利益就多了。
又去掉王公大臣搜集珠玉、鳥獸、狗馬的愛好,用來增加衣服、房屋、兵器、車船的數量,應當是能夠以倍計吧? 要做到這些并不難。
但什麼是難以倍增的呢?隻有人是難以倍增的。
然而人也有可以倍增的辦法。
古代聖王制定法則,說道:“男子年滿二十,不許不成家;女子年滿十五,不許不嫁人。
”這是聖王的法規。
聖王既已去世,百姓對待婚姻開始放任自流,那些想早點成家的,有時二十歲就成家;那些想遲點成家的,有時四十歲才成家。
将早婚的與晚婚的相減,與聖王的法則差了十年。
如果婚後都是三年生一個孩子,就可多生兩三個孩子了。
這不是讓百姓早成家便可使人口倍增嗎?然而現在執政的人卻不這樣做。
【原文】 今天下為政者,其所以寡人①之道多。
其使民勞,其籍斂厚,民财不足,凍餓死者,不可勝數也。
且大人惟毋興師,以攻伐鄰國,久者終年,速者數月,男女久不相見,此所以寡人之道也。
與居處不安,飲食不時,作②疾病死者,有與侵就亻愛橐③,攻城野戰死者,不可勝數。
此不令為政者所以寡人之道亦數術而起與?聖人為政特無此。
不④聖人為政,其所以衆人之道,亦數術而起與? 故子墨子曰:“去無用之費,聖王之道,天下之大利也。
” 【注釋】 ①寡人:使人口減少。
②作:疑作“乍”,突然。
③侵就亻愛(ài)橐:意為“侵掠俘虜”。
④不:為“夫”字之誤。
【譯文】 現在執政的人,他們讓人口減少的原因很多。
他們使百姓勞苦,他們加重稅收,百姓财用不足,凍死餓死的不可勝數。
而且王公大臣們興師動衆去攻打鄰國,時間久的要一年,快的也要幾個月,男女之間很久不能見面,這就是減少人口的根源。
再加上居住不安定,飲食不定時,暴病而死的,以及因侵略被俘虜的,攻城野戰而死的,也不可勝數。
這不正是那些不善于治政的人使人口減少的多種政策嗎?聖人施政絕對沒有這種情況。
聖人施政,他使人口衆多的方法,不也是采取多種手段造成的嗎? 所以墨子說:“除去無用的費用,是聖王之道,是天下最大的利益。
” 【解析】 《節用》分為上、中、下三篇,此為上篇。
節用是墨子學說的一個重要思想。
當時的統治者過着荒淫奢侈的生活,對宮室、飲食、衣服、舟車和蓄私有着無止境的享樂的欲望,這就是墨子提出“節用”的原因之所在。
墨子認為聖明的君王治理天下,不追求華美而隻在乎實用,所謂“無不加用而為者”,也就是說,沒有益處的事情是不做的,因此省下這筆支出,使國家的财利可以加倍。
因此,他主張凡不利于實用、不能給百姓帶來利益的,應一概取消。
墨子認為隻要做到這一點,想要使衣服、宮室、铠甲、盾牌、兵器、車船等的數目增加一倍,并不是難事,最困難的是要增加人口的數量。
要使人口增加,就要像古代聖明的君王一樣,不過度地役使人民,使他們可以安居生産,按時結婚生子,人口就會增加。
這才是有利于天下的“聖王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