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兼愛(中)——對症下藥,隻有“兼相愛,交相利”,社會才能安定
關燈
小
中
大
【原文】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為事者,必興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為事者也。
”然則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國之與國之相攻,家之與家之相篡,人之與人之相賊,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調,此則天下之害也。
” 然則崇①此害亦何用生哉?以不相愛生邪?子墨子言:“以不相愛生。
”今諸侯獨知愛其國,不愛人之國,是以不憚舉其國,以攻人之國。
今家主獨知愛其家,而不愛人之家,是以不憚舉其家,以篡人之家。
今人獨知愛其身,不愛人之身,是以不憚舉其身,以賊人之身。
是故諸侯不相愛,則必野戰;家主不相愛,則必相篡;人與人不相愛,則必相賊;君臣不相愛,則不惠忠;父子不相愛,則不慈孝;兄弟不相愛,則不和調。
天下之人皆不相愛,強必執弱,富必侮貧,貴必敖賤②,詐必欺愚。
凡天下禍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愛生也,是以仁者非之。
【注釋】 ①崇:應為“察”。
②敖:通“傲”。
【譯文】 墨子說:“仁義的人處理事務的原則,一定是為天下興利除害,以此原則來處理事務。
”既然如此,那麼天下的利是什麼?而天下的害又是什麼呢?墨子說:“就像現在國與國之間相互攻伐,封地與封地之間相互掠奪,人與人之間相互殘害,君王不施惠,臣子不效忠,父親不慈愛,兒子不孝順,兄弟之間不和睦融洽,這就都是天下的禍患啊!” 既然如此,那麼考察這些禍患又是因何産生的呢?是因不相愛産生的嗎?墨子說:“是因不相愛産生的。
”現在的諸侯隻知道愛自己的國家,不愛别人的國家,所以毫無忌憚地發動他自己國家的力量,去攻伐别人的國家。
現在的家族宗主隻知道愛自己的家族,而不愛别人的家族,因而毫無忌憚地發動他自己家族的力量,去掠奪别人的家族。
現在的人隻知道愛自己,而不愛别人,因而毫無忌憚地運用全身的力量去傷害别人。
所以諸侯之間不相愛,就必然發生混戰;家族宗主之間不相愛,就必然相互掠奪;人與人之間不相愛,就必然相互傷害;君與臣之間不相愛,就必然不能相互施惠、效忠;父與子不相愛,就必然不能相互慈愛、孝敬;兄與弟之間不相愛,就必然不能相互和睦融洽。
天下的人都不相愛,強大的就必然控制弱小的,富足的就必然欺侮貧困的,尊貴的就必然傲視卑賤的,狡猾的就必然欺騙愚笨的。
舉凡天下禍亂、掠奪、怨憤、仇恨,都是因不相愛而産生的,所以仁義的人都認為它不對。
【原文】 既以①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愛、交相利之法易之。
”然則兼相愛、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子墨子言: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
是故諸侯相愛,則不野戰;家主相愛,則不相篡;人與人相愛,則不相賊;君臣相愛,則惠忠;父子相愛,則慈孝;兄弟相愛,則和調。
天下之人皆相愛,強不執弱,衆不劫②寡,富不侮貧,貴不敖賤,詐不欺愚。
凡天下禍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愛生也,是以仁者譽之。
【注釋】 ①以:通“已”。
②劫:威逼,脅迫。
【譯文】 既已認為不相愛是不對的,那用什麼去改變它呢?墨子說道:“用人們相親相愛、交互得利的方法去改變它。
”既然這樣,那麼人們相親相愛、交互得利應該怎樣做呢?墨子說道:“看待别人的國家就像自己的國家,看待别人的家族就像自己的家族,看待别人的生命就像自己的生命。
”所以諸侯之間相愛,就不會發生混戰;家族宗主之間相愛,就不會發生掠奪;人與人之間相愛就不會相互殘害;君臣之間相愛,就會相互施惠、效忠;父子之間相愛,就會相互慈愛、孝敬;兄弟之間相愛,就會相互融洽、協調。
天下的人都相愛,強大者就不會控制弱小者,人多者就不會脅迫人少者,富足者就不會欺侮貧困者,尊貴者就不會傲視卑賤者,狡詐者就不會欺騙愚笨者。
舉凡天下的禍患、掠奪、怨憤、仇恨可以不使它産生的原因就是因為相愛,所以仁義的人都贊美它。
【原文】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①兼則善矣;雖然,天下之難物于故也②。
”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③不識其利、辯其故也。
今若夫攻城野戰,殺身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難也。
若君說之④,則士衆能為之。
況于兼相愛、交相利,則與此異!夫愛人者,人必從而愛之;利人者
”然則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國之與國之相攻,家之與家之相篡,人之與人之相賊,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調,此則天下之害也。
” 然則崇①此害亦何用生哉?以不相愛生邪?子墨子言:“以不相愛生。
”今諸侯獨知愛其國,不愛人之國,是以不憚舉其國,以攻人之國。
今家主獨知愛其家,而不愛人之家,是以不憚舉其家,以篡人之家。
今人獨知愛其身,不愛人之身,是以不憚舉其身,以賊人之身。
是故諸侯不相愛,則必野戰;家主不相愛,則必相篡;人與人不相愛,則必相賊;君臣不相愛,則不惠忠;父子不相愛,則不慈孝;兄弟不相愛,則不和調。
天下之人皆不相愛,強必執弱,富必侮貧,貴必敖賤②,詐必欺愚。
凡天下禍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愛生也,是以仁者非之。
【注釋】 ①崇:應為“察”。
②敖:通“傲”。
【譯文】 墨子說:“仁義的人處理事務的原則,一定是為天下興利除害,以此原則來處理事務。
”既然如此,那麼天下的利是什麼?而天下的害又是什麼呢?墨子說:“就像現在國與國之間相互攻伐,封地與封地之間相互掠奪,人與人之間相互殘害,君王不施惠,臣子不效忠,父親不慈愛,兒子不孝順,兄弟之間不和睦融洽,這就都是天下的禍患啊!” 既然如此,那麼考察這些禍患又是因何産生的呢?是因不相愛産生的嗎?墨子說:“是因不相愛産生的。
”現在的諸侯隻知道愛自己的國家,不愛别人的國家,所以毫無忌憚地發動他自己國家的力量,去攻伐别人的國家。
現在的家族宗主隻知道愛自己的家族,而不愛别人的家族,因而毫無忌憚地發動他自己家族的力量,去掠奪别人的家族。
現在的人隻知道愛自己,而不愛别人,因而毫無忌憚地運用全身的力量去傷害别人。
所以諸侯之間不相愛,就必然發生混戰;家族宗主之間不相愛,就必然相互掠奪;人與人之間不相愛,就必然相互傷害;君與臣之間不相愛,就必然不能相互施惠、效忠;父與子不相愛,就必然不能相互慈愛、孝敬;兄與弟之間不相愛,就必然不能相互和睦融洽。
天下的人都不相愛,強大的就必然控制弱小的,富足的就必然欺侮貧困的,尊貴的就必然傲視卑賤的,狡猾的就必然欺騙愚笨的。
舉凡天下禍亂、掠奪、怨憤、仇恨,都是因不相愛而産生的,所以仁義的人都認為它不對。
【原文】 既以①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愛、交相利之法易之。
”然則兼相愛、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子墨子言: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
是故諸侯相愛,則不野戰;家主相愛,則不相篡;人與人相愛,則不相賊;君臣相愛,則惠忠;父子相愛,則慈孝;兄弟相愛,則和調。
天下之人皆相愛,強不執弱,衆不劫②寡,富不侮貧,貴不敖賤,詐不欺愚。
凡天下禍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愛生也,是以仁者譽之。
【注釋】 ①以:通“已”。
②劫:威逼,脅迫。
【譯文】 既已認為不相愛是不對的,那用什麼去改變它呢?墨子說道:“用人們相親相愛、交互得利的方法去改變它。
”既然這樣,那麼人們相親相愛、交互得利應該怎樣做呢?墨子說道:“看待别人的國家就像自己的國家,看待别人的家族就像自己的家族,看待别人的生命就像自己的生命。
”所以諸侯之間相愛,就不會發生混戰;家族宗主之間相愛,就不會發生掠奪;人與人之間相愛就不會相互殘害;君臣之間相愛,就會相互施惠、效忠;父子之間相愛,就會相互慈愛、孝敬;兄弟之間相愛,就會相互融洽、協調。
天下的人都相愛,強大者就不會控制弱小者,人多者就不會脅迫人少者,富足者就不會欺侮貧困者,尊貴者就不會傲視卑賤者,狡詐者就不會欺騙愚笨者。
舉凡天下的禍患、掠奪、怨憤、仇恨可以不使它産生的原因就是因為相愛,所以仁義的人都贊美它。
【原文】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①兼則善矣;雖然,天下之難物于故也②。
”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③不識其利、辯其故也。
今若夫攻城野戰,殺身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難也。
若君說之④,則士衆能為之。
況于兼相愛、交相利,則與此異!夫愛人者,人必從而愛之;利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