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尚賢(中)——明小物而不明大物,社稷長存需尚賢
關燈
小
中
大
【原文】
子墨子言曰:“今王公大人之君①人民、主社稷、治國家,欲修②保而勿失,故不察尚賢為政之本也!何以知尚賢之為政本也?曰:自貴且智者為政乎愚且賤者則治,自愚賤者為政乎貴且智者則亂。
是以知尚賢之為政本也。
” 故古者聖王甚尊尚賢而任使能,不黨父兄,不偏富貴,不嬖顔色③。
賢者舉而上之,富而貴之,以為官長;不肖者抑而廢之,貧而賤之,以為徒役。
是以民皆勸其賞,畏其罰,相率而為賢者,以賢者衆而不肖者寡,此謂進賢。
然後聖人聽其言,迹④其行,察其所能而慎予官,此謂事能。
故可使治國者使治國,可使長官者使長官,可使治邑者使治邑。
凡所使治國家、官府、邑裡,此皆國之賢者也。
【注釋】 ①君:統治。
②修:長,長久。
③嬖(bì):寵愛。
顔色:指美貌女子。
④迹:觀察。
【譯文】 墨子說:現在王公大臣統治百姓,主持社稷,治理國家,希望永久保持而不失,卻怎麼看不到崇尚賢能是為政的根本呢?從何知道崇尚賢能是為政的根本呢?回答是:由高貴而聰明的人去治理愚蠢而低賤的人,那麼國家便能治理好;由愚蠢而低賤的人去治理高貴而聰明的人,那麼國家就會混亂。
因此知道崇尚賢能是為政的根本。
所以古時的聖王很尊崇賢人而任用能人,不袒護父兄,不偏護富貴,不寵愛美色。
凡是賢者便選拔上來使其處于高位,給他富貴,讓他做官長;凡是無能之人便免去職位,使之貧賤,讓他做奴仆。
于是人民相互勸賞而畏罰,争相做賢人,所以賢人多而不肖的人少,這便叫薦拔賢能。
之後聖人聽賢人的言語,觀察他的行為,考察他的能力,而謹慎地給他官職,這便叫使用賢能。
因此,可以讓其治國的,就讓其治國;可以讓其居官的,就讓其居官;可以讓其治邑的,就讓其治邑。
凡是可以用來治理國家、官府、邑裡的,都是國家中的賢能之人。
【原文】 賢者之治國也,蚤朝晏退①,聽獄治政,是以國家治而刑法正。
賢者之長官也,夜寝夙興,收斂關市、山林、澤粱之利,以實官府,是以官府實而财不散。
賢者之治邑也,蚤出莫入②,耕稼樹藝、聚菽粟,是以菽粟多而民足乎食。
故國家治則刑法正,官府實則萬民富。
上有以絜為酒醴粢盛以祭祀天、鬼,外有以為皮币③,與四鄰諸侯交接;内有以食饑息勞,将養其萬民;外有以懷天下之賢人。
是故上者天鬼富之,外者諸侯與之,内者萬民親之,賢人歸之。
以此謀事則得,舉事則成,入守則固,出誅則強。
故唯昔三代聖王堯舜禹湯文武之所以王天下、正諸侯者,此亦其法已。
【注釋】 ①蚤:通“早”。
晏:晚。
②莫:通“暮”。
③皮:皮毛。
币:古人用作禮物的絲織品。
【譯文】 賢能的人治理國家,上朝早而退朝晚,審聽案件,處理政務,所以國家得到治理,刑法得以端正;賢能的人做官,晚睡早起,征收關市、山林、川澤的稅利,以充實官家府庫,所以國庫充實而财富不流失;賢能的人治理都邑,早出晚歸,翻耕種植,多聚豆粟,所以糧食多而百姓食用充足,因此國家得到治理,刑法得以端正,國庫充實而萬民富足。
對上能潔治酒食,去祭祀上天鬼神;對外能制造皮毛與絲織品,與四鄰諸侯交往;對内可以使饑者得食,勞者得息,以此來使天下百姓得以休養生息;對外可以招徕天下的賢能之人。
所以上有天帝鬼神賜予他财富,外有諸侯與他結交,内有萬民親附,賢人歸順。
因此謀事能達目的,做事能夠成功,在内防守能夠堅固,出征讨伐能夠強大。
所以從前三代聖王堯、舜、禹、湯、文、武能王霸天下、成為一方諸侯之首,這也正是他們的法則。
【原文】 既曰若法,未知所以行之術,則事猶若未成,是以必為置三本①。
何謂三本?曰:爵位不高,則民不敬也;蓄祿不厚,則民不信也;政令不斷,則民不畏也。
故古聖王高予之爵,重予之祿,任之以事,斷予之令。
夫豈為其臣賜哉?欲其事之成也。
《詩》曰:“告女②憂恤,誨女予爵,孰能執熱,鮮不用濯?”則此語古者國君諸侯之不可以不執善承嗣輔佐
是以知尚賢之為政本也。
” 故古者聖王甚尊尚賢而任使能,不黨父兄,不偏富貴,不嬖顔色③。
賢者舉而上之,富而貴之,以為官長;不肖者抑而廢之,貧而賤之,以為徒役。
是以民皆勸其賞,畏其罰,相率而為賢者,以賢者衆而不肖者寡,此謂進賢。
然後聖人聽其言,迹④其行,察其所能而慎予官,此謂事能。
故可使治國者使治國,可使長官者使長官,可使治邑者使治邑。
凡所使治國家、官府、邑裡,此皆國之賢者也。
【注釋】 ①君:統治。
②修:長,長久。
③嬖(bì):寵愛。
顔色:指美貌女子。
④迹:觀察。
【譯文】 墨子說:現在王公大臣統治百姓,主持社稷,治理國家,希望永久保持而不失,卻怎麼看不到崇尚賢能是為政的根本呢?從何知道崇尚賢能是為政的根本呢?回答是:由高貴而聰明的人去治理愚蠢而低賤的人,那麼國家便能治理好;由愚蠢而低賤的人去治理高貴而聰明的人,那麼國家就會混亂。
因此知道崇尚賢能是為政的根本。
所以古時的聖王很尊崇賢人而任用能人,不袒護父兄,不偏護富貴,不寵愛美色。
凡是賢者便選拔上來使其處于高位,給他富貴,讓他做官長;凡是無能之人便免去職位,使之貧賤,讓他做奴仆。
于是人民相互勸賞而畏罰,争相做賢人,所以賢人多而不肖的人少,這便叫薦拔賢能。
之後聖人聽賢人的言語,觀察他的行為,考察他的能力,而謹慎地給他官職,這便叫使用賢能。
因此,可以讓其治國的,就讓其治國;可以讓其居官的,就讓其居官;可以讓其治邑的,就讓其治邑。
凡是可以用來治理國家、官府、邑裡的,都是國家中的賢能之人。
【原文】 賢者之治國也,蚤朝晏退①,聽獄治政,是以國家治而刑法正。
賢者之長官也,夜寝夙興,收斂關市、山林、澤粱之利,以實官府,是以官府實而财不散。
賢者之治邑也,蚤出莫入②,耕稼樹藝、聚菽粟,是以菽粟多而民足乎食。
故國家治則刑法正,官府實則萬民富。
上有以絜為酒醴粢盛以祭祀天、鬼,外有以為皮币③,與四鄰諸侯交接;内有以食饑息勞,将養其萬民;外有以懷天下之賢人。
是故上者天鬼富之,外者諸侯與之,内者萬民親之,賢人歸之。
以此謀事則得,舉事則成,入守則固,出誅則強。
故唯昔三代聖王堯舜禹湯文武之所以王天下、正諸侯者,此亦其法已。
【注釋】 ①蚤:通“早”。
晏:晚。
②莫:通“暮”。
③皮:皮毛。
币:古人用作禮物的絲織品。
【譯文】 賢能的人治理國家,上朝早而退朝晚,審聽案件,處理政務,所以國家得到治理,刑法得以端正;賢能的人做官,晚睡早起,征收關市、山林、川澤的稅利,以充實官家府庫,所以國庫充實而财富不流失;賢能的人治理都邑,早出晚歸,翻耕種植,多聚豆粟,所以糧食多而百姓食用充足,因此國家得到治理,刑法得以端正,國庫充實而萬民富足。
對上能潔治酒食,去祭祀上天鬼神;對外能制造皮毛與絲織品,與四鄰諸侯交往;對内可以使饑者得食,勞者得息,以此來使天下百姓得以休養生息;對外可以招徕天下的賢能之人。
所以上有天帝鬼神賜予他财富,外有諸侯與他結交,内有萬民親附,賢人歸順。
因此謀事能達目的,做事能夠成功,在内防守能夠堅固,出征讨伐能夠強大。
所以從前三代聖王堯、舜、禹、湯、文、武能王霸天下、成為一方諸侯之首,這也正是他們的法則。
【原文】 既曰若法,未知所以行之術,則事猶若未成,是以必為置三本①。
何謂三本?曰:爵位不高,則民不敬也;蓄祿不厚,則民不信也;政令不斷,則民不畏也。
故古聖王高予之爵,重予之祿,任之以事,斷予之令。
夫豈為其臣賜哉?欲其事之成也。
《詩》曰:“告女②憂恤,誨女予爵,孰能執熱,鮮不用濯?”則此語古者國君諸侯之不可以不執善承嗣輔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