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辭過——隻有節制各自的欲望,才能使國家因“節儉”而昌盛
關燈
小
中
大
不可不節制。
古代的百姓還不知道制造舟車時,重的東西搬不動,遠的地方去不了,所以聖王開始制造舟車,用以便利民事。
他們制造舟車隻求堅固輕便,可以運重物、行遠路,費用花得少,而好處很多,所以百姓樂于使用。
所以法令不用催促而可推行,民衆不用勞苦而上面财用充足,所以百姓都來歸順他。
而現在的君主制造舟車卻與此不同:舟車已經堅固輕便了,他們還要向百姓橫征暴斂,用以裝飾舟車。
在車上畫以文采,在舟上加以雕刻。
讓女子廢棄紡織而去描繪文采,所以百姓受寒;讓男子脫離耕稼而去從事雕刻,所以百姓挨餓。
國君這樣制造舟車,左右大臣都跟着仿效,所以民衆饑寒交迫,不得已而做奸邪之事。
奸邪之事一多,刑罰必然苛重。
刑罰一苛重,國家就會混亂。
國君如果真的希望天下治理好而厭惡混亂,制造舟車就不能不節制。
【原文】 凡回①于天地之間,包于四海之内,天壤之情,陰陽之和,莫不有也,雖至聖不能更也。
何以知其然?聖人有傳:天地也,則曰上下;四時也,則曰陰陽;人情也,則曰男女;禽獸也,則曰牝牡雌雄也。
真天壤之情,雖有先王不能更也。
雖上世至聖,必蓄私②,不以傷行,故民無怨;宮無拘女③,故天下無寡夫。
内無拘女,外無寡夫,故天下之民衆。
當今之君,其蓄私也,大國拘女累千,小國累百,是以天下之男多寡無妻,女多拘無夫,男女失時,故民少。
君實欲民之衆而惡其寡,當蓄私不可不節。
凡此五者,聖人之所儉節也,小人之所淫佚也。
儉節則昌,淫佚則亡,此五者不可不節。
夫婦節而天地和,風雨節而五谷熟,衣服節而肌膚和。
【注釋】 ①回:旋轉,輪回。
②蓄私:蓄養妾媵。
③拘女:指宮女。
【譯文】 凡周回于天地之間,包容于四海之内的,天地萬物之禀性,陰陽的調和,一切都具備了,即使最偉大的聖人也不能更改。
怎麼知道是這樣的呢?聖人傳下的書記載說:天地稱作上下,四時稱作陰陽,人類分為男女,禽獸分為牝牡雌雄。
天地間的真實情況就是這樣,即使有先世賢王也不能更改。
即使上代至聖,一定都養有侍妾,但卻不因此損害他們的品行,所以民衆無怨。
宮中沒有被強留的宮女,所以天下沒有鳏夫。
宮内沒有被強留的宮女,外無鳏夫,因而天下人口衆多。
現在的國君蓄養侍妾,大國拘禁女子數千,小國也有數百,所以天下男子大多沒有妻子,女子多遭被留在宮中而沒有丈夫。
男女婚姻失時,所以人口減少。
國君如果真想人口增多而厭惡人少,蓄養侍妾就不可不節制。
以上所說的五件事,都是聖人所節儉而小人所奢侈放縱的。
節儉的就昌盛,奢侈放縱的就滅亡,在這五件事上不可不節制。
男女婚嫁有節制,天地就和順;風調雨順,五谷就豐收;衣服有節制,身體肌膚就舒适。
【解析】 本篇主要通過對統治者為宮室、衣服、飲食、舟車、蓄私的古今對照,批判當時統治者的奢侈生活。
篇題所謂辭過,即要求時君改正這五方面的過失。
作者從為宮室、城郭、衣服、飲食、舟船和蓄私六個方面來說明财力必須使用有度,應有所節制。
作者也并不是全盤反對做這些事情,隻是認為如果君王追求奢華享受,那麼遠近之臣就會争相效仿,這樣必将使百姓的負擔加重,生活更加窘迫。
所以墨子認為,在百姓生活還不能完全得到保障的當時,君主和士大夫應節制自己的欲望,才能使國家因節儉而昌盛,否則必将引起百姓的不滿和反抗,從而使國家陷入混亂,嚴重的還會導緻社稷不保,因此對此不能不有所節制。
通觀全篇内容,此篇雖以《辭過》為名,但全篇所說的都是為宮室、城郭、衣服、飲食、舟船和蓄私均要注意節制,因此有的研究者認為這與《節用》上篇、中篇内容十分相近,因而主張将此篇視為《節用》的下篇,讀者可以據此加以理解。
古代的百姓還不知道制造舟車時,重的東西搬不動,遠的地方去不了,所以聖王開始制造舟車,用以便利民事。
他們制造舟車隻求堅固輕便,可以運重物、行遠路,費用花得少,而好處很多,所以百姓樂于使用。
所以法令不用催促而可推行,民衆不用勞苦而上面财用充足,所以百姓都來歸順他。
而現在的君主制造舟車卻與此不同:舟車已經堅固輕便了,他們還要向百姓橫征暴斂,用以裝飾舟車。
在車上畫以文采,在舟上加以雕刻。
讓女子廢棄紡織而去描繪文采,所以百姓受寒;讓男子脫離耕稼而去從事雕刻,所以百姓挨餓。
國君這樣制造舟車,左右大臣都跟着仿效,所以民衆饑寒交迫,不得已而做奸邪之事。
奸邪之事一多,刑罰必然苛重。
刑罰一苛重,國家就會混亂。
國君如果真的希望天下治理好而厭惡混亂,制造舟車就不能不節制。
【原文】 凡回①于天地之間,包于四海之内,天壤之情,陰陽之和,莫不有也,雖至聖不能更也。
何以知其然?聖人有傳:天地也,則曰上下;四時也,則曰陰陽;人情也,則曰男女;禽獸也,則曰牝牡雌雄也。
真天壤之情,雖有先王不能更也。
雖上世至聖,必蓄私②,不以傷行,故民無怨;宮無拘女③,故天下無寡夫。
内無拘女,外無寡夫,故天下之民衆。
當今之君,其蓄私也,大國拘女累千,小國累百,是以天下之男多寡無妻,女多拘無夫,男女失時,故民少。
君實欲民之衆而惡其寡,當蓄私不可不節。
凡此五者,聖人之所儉節也,小人之所淫佚也。
儉節則昌,淫佚則亡,此五者不可不節。
夫婦節而天地和,風雨節而五谷熟,衣服節而肌膚和。
【注釋】 ①回:旋轉,輪回。
②蓄私:蓄養妾媵。
③拘女:指宮女。
【譯文】 凡周回于天地之間,包容于四海之内的,天地萬物之禀性,陰陽的調和,一切都具備了,即使最偉大的聖人也不能更改。
怎麼知道是這樣的呢?聖人傳下的書記載說:天地稱作上下,四時稱作陰陽,人類分為男女,禽獸分為牝牡雌雄。
天地間的真實情況就是這樣,即使有先世賢王也不能更改。
即使上代至聖,一定都養有侍妾,但卻不因此損害他們的品行,所以民衆無怨。
宮中沒有被強留的宮女,所以天下沒有鳏夫。
宮内沒有被強留的宮女,外無鳏夫,因而天下人口衆多。
現在的國君蓄養侍妾,大國拘禁女子數千,小國也有數百,所以天下男子大多沒有妻子,女子多遭被留在宮中而沒有丈夫。
男女婚姻失時,所以人口減少。
國君如果真想人口增多而厭惡人少,蓄養侍妾就不可不節制。
以上所說的五件事,都是聖人所節儉而小人所奢侈放縱的。
節儉的就昌盛,奢侈放縱的就滅亡,在這五件事上不可不節制。
男女婚嫁有節制,天地就和順;風調雨順,五谷就豐收;衣服有節制,身體肌膚就舒适。
【解析】 本篇主要通過對統治者為宮室、衣服、飲食、舟車、蓄私的古今對照,批判當時統治者的奢侈生活。
篇題所謂辭過,即要求時君改正這五方面的過失。
作者從為宮室、城郭、衣服、飲食、舟船和蓄私六個方面來說明财力必須使用有度,應有所節制。
作者也并不是全盤反對做這些事情,隻是認為如果君王追求奢華享受,那麼遠近之臣就會争相效仿,這樣必将使百姓的負擔加重,生活更加窘迫。
所以墨子認為,在百姓生活還不能完全得到保障的當時,君主和士大夫應節制自己的欲望,才能使國家因節儉而昌盛,否則必将引起百姓的不滿和反抗,從而使國家陷入混亂,嚴重的還會導緻社稷不保,因此對此不能不有所節制。
通觀全篇内容,此篇雖以《辭過》為名,但全篇所說的都是為宮室、城郭、衣服、飲食、舟船和蓄私均要注意節制,因此有的研究者認為這與《節用》上篇、中篇内容十分相近,因而主張将此篇視為《節用》的下篇,讀者可以據此加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