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辭過——隻有節制各自的欲望,才能使國家因“節儉”而昌盛
關燈
小
中
大
【原文】
子墨子曰:“古之民,未知為宮室時,就陵阜①而居,穴而處。
下潤濕傷民,故聖王作為宮室。
為宮室之法,曰:室高足以辟潤濕,邊足以圉風寒,上足以待雪霜雨露,宮牆之高,足以别男女之禮,謹②此則止。
凡費财勞力,不加利者,不為也。
役③,修其城郭,則民勞而不傷,以其常正④,收其租稅,則民費而不病。
民所苦者非此也,苦于厚作斂于百姓。
是故聖王作為宮室,便于生,不以為觀樂也;作為衣服帶履便于身,不以為辟⑤怪也。
故節于身,誨于民,是以天下之民可得而治,财用可得而足。
” 當今之主,其為宮室,則與此異矣。
必厚作斂于百姓,暴奪民衣食之财,以為宮室台榭曲直之望、青黃刻镂之飾。
為宮室若此,故左右皆法象⑥之,是以其财不足以待兇饑、振孤寡,故國貧而民難治也。
君欲實天下之治,而惡其亂也,當為宮室,不可不節。
【注釋】 ①陵阜:山丘。
②謹:通“僅”。
③役:上當有“以其常”三字。
④正:通“征”。
⑤辟:通“癖”,癖好。
⑥法象:效法模仿。
【譯文】 墨子說:“古代的百姓在還不知道建造宮室之時,靠近山陵居住,或住在洞穴裡。
地下潮濕,損害人體,所以聖王開始營造宮室。
營造宮室的法則是:地基的高度足以避免濕潤,四面的牆壁足以抵禦風寒,屋頂足以防備霜雪雨露,宮牆的高度足以分隔内外使男女有别——僅此而已。
凡是勞民傷财而不能帶來更多好處的事情,是不會做的。
按照常規分派勞役,修治城郭,那麼百姓就雖勞苦而不至于傷害到根本;按照常規征收租稅,那麼民衆雖有所耗費而不至于困苦。
因為百姓所困苦的并不是這些,而是苦于橫征暴斂。
所以聖王開始制造宮室,隻為方便生活,并不是為了觀賞和享樂;開始創制衣服、腰帶、鞋子,隻為便利身體,而不是為了特殊的癖好。
所以,聖王自身很節儉,并且以此教導百姓,因而天下的民衆得以治理,财用得以充足。
” 而現在的君主,修造宮室卻與此不同:他們必定要向百姓橫征暴斂,強奪民衆的衣食之資用來營造宮室、台榭曲折回轉的景觀,講究色彩和雕刻的裝飾。
君王如此營造宮室,身邊的人也都效仿這種做法,因此國家的錢财就不足應付兇年饑馑、振恤孤寡之人,所以國家窮困而百姓也無法治理。
國君若是真希望天下得到治理,而不願其混亂,那麼營造宮室就不能不注重節儉。
【原文】 古之民未知為衣服時,衣皮帶茭①,冬則不輕而溫,夏則不輕而凊。
聖王以為不中人之情,故作誨婦人治絲麻,棞②布絹,以為民衣。
為衣服之法,冬則練帛之中,足以為輕且暖;夏則絺绤③之中,足以為輕且凊④,謹此則止。
故聖人之為衣服,适身體,和肌膚,而足矣,非榮耳目而觀愚民也。
當是之時,堅車良馬不知貴也,刻镂文采不知喜也,何則?其所道之然。
故民衣食之财,家足以待旱水兇饑者,何也?得其所以自養之情,而不感于外也,是以其民儉而易治,其君用财節而易贍也。
府庫實滿,足以待不然;兵革不頓,士民不勞,足以征不服。
故霸王之業,可行于天下矣。
當今之主,其為衣服,則與此異矣。
冬則輕煗⑤,夏則輕凊,皆已具矣,必厚作斂于百姓,暴奪民衣食之财,以為錦繡文采靡曼之衣,鑄金以為鈎,珠玉以為珮,女工作文采,男工作刻镂,以為身服。
此非雲益煗之情也。
單⑥财勞力,畢歸之于無用也。
以此觀之,其為衣服非為身體,皆為觀好,是以其民淫僻而難治,其君奢侈而難谏也,夫以奢侈之君,禦好淫僻之民,欲國無亂,不可得也。
君實欲天下之治而惡其亂,當為衣服不可不節。
【注釋】 ①茭:草繩。
②棞(kǔn):當為“稇”,編織。
③絺绤(chīxì):細葛布和粗葛布。
④凊(qìn
下潤濕傷民,故聖王作為宮室。
為宮室之法,曰:室高足以辟潤濕,邊足以圉風寒,上足以待雪霜雨露,宮牆之高,足以别男女之禮,謹②此則止。
凡費财勞力,不加利者,不為也。
役③,修其城郭,則民勞而不傷,以其常正④,收其租稅,則民費而不病。
民所苦者非此也,苦于厚作斂于百姓。
是故聖王作為宮室,便于生,不以為觀樂也;作為衣服帶履便于身,不以為辟⑤怪也。
故節于身,誨于民,是以天下之民可得而治,财用可得而足。
” 當今之主,其為宮室,則與此異矣。
必厚作斂于百姓,暴奪民衣食之财,以為宮室台榭曲直之望、青黃刻镂之飾。
為宮室若此,故左右皆法象⑥之,是以其财不足以待兇饑、振孤寡,故國貧而民難治也。
君欲實天下之治,而惡其亂也,當為宮室,不可不節。
【注釋】 ①陵阜:山丘。
②謹:通“僅”。
③役:上當有“以其常”三字。
④正:通“征”。
⑤辟:通“癖”,癖好。
⑥法象:效法模仿。
【譯文】 墨子說:“古代的百姓在還不知道建造宮室之時,靠近山陵居住,或住在洞穴裡。
地下潮濕,損害人體,所以聖王開始營造宮室。
營造宮室的法則是:地基的高度足以避免濕潤,四面的牆壁足以抵禦風寒,屋頂足以防備霜雪雨露,宮牆的高度足以分隔内外使男女有别——僅此而已。
凡是勞民傷财而不能帶來更多好處的事情,是不會做的。
按照常規分派勞役,修治城郭,那麼百姓就雖勞苦而不至于傷害到根本;按照常規征收租稅,那麼民衆雖有所耗費而不至于困苦。
因為百姓所困苦的并不是這些,而是苦于橫征暴斂。
所以聖王開始制造宮室,隻為方便生活,并不是為了觀賞和享樂;開始創制衣服、腰帶、鞋子,隻為便利身體,而不是為了特殊的癖好。
所以,聖王自身很節儉,并且以此教導百姓,因而天下的民衆得以治理,财用得以充足。
” 而現在的君主,修造宮室卻與此不同:他們必定要向百姓橫征暴斂,強奪民衆的衣食之資用來營造宮室、台榭曲折回轉的景觀,講究色彩和雕刻的裝飾。
君王如此營造宮室,身邊的人也都效仿這種做法,因此國家的錢财就不足應付兇年饑馑、振恤孤寡之人,所以國家窮困而百姓也無法治理。
國君若是真希望天下得到治理,而不願其混亂,那麼營造宮室就不能不注重節儉。
【原文】 古之民未知為衣服時,衣皮帶茭①,冬則不輕而溫,夏則不輕而凊。
聖王以為不中人之情,故作誨婦人治絲麻,棞②布絹,以為民衣。
為衣服之法,冬則練帛之中,足以為輕且暖;夏則絺绤③之中,足以為輕且凊④,謹此則止。
故聖人之為衣服,适身體,和肌膚,而足矣,非榮耳目而觀愚民也。
當是之時,堅車良馬不知貴也,刻镂文采不知喜也,何則?其所道之然。
故民衣食之财,家足以待旱水兇饑者,何也?得其所以自養之情,而不感于外也,是以其民儉而易治,其君用财節而易贍也。
府庫實滿,足以待不然;兵革不頓,士民不勞,足以征不服。
故霸王之業,可行于天下矣。
當今之主,其為衣服,則與此異矣。
冬則輕煗⑤,夏則輕凊,皆已具矣,必厚作斂于百姓,暴奪民衣食之财,以為錦繡文采靡曼之衣,鑄金以為鈎,珠玉以為珮,女工作文采,男工作刻镂,以為身服。
此非雲益煗之情也。
單⑥财勞力,畢歸之于無用也。
以此觀之,其為衣服非為身體,皆為觀好,是以其民淫僻而難治,其君奢侈而難谏也,夫以奢侈之君,禦好淫僻之民,欲國無亂,不可得也。
君實欲天下之治而惡其亂,當為衣服不可不節。
【注釋】 ①茭:草繩。
②棞(kǔn):當為“稇”,編織。
③絺绤(chīxì):細葛布和粗葛布。
④凊(qì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