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修身——品行是為人治國的根本,君子必須以品德修養為重
關燈
小
中
大
【原文】
君子戰雖有陳①,而勇為本焉;喪雖有禮,而哀為本焉;士雖有學,而行為本焉。
是故置本不安者,無務豐末②;近者不親,無務求遠;親戚不附,無務外交;事無終始,無務多業;舉物而暗③,無務博聞。
是故先王之治天下也,必察迩來遠,君子察迩而迩修者也。
見不修行見毀而反之身者也,此以怨省而行修矣。
谮慝④之言,無入之耳;批扞⑤之聲,無出之口;殺傷人之孩⑥,無存之心,雖有诋讦之民,無所依矣。
故君子力事日強,願欲日逾,設壯⑦日盛。
【注釋】 ①陳:通“陣”。
②末:根本。
③暗:不明事理。
④谮慝(zèntè):惡意的诽謗。
谮:說别人的壞話,誣陷。
慝:奸邪,邪惡。
⑤批扞(hàn):抨擊。
⑥孩:通“荄”,草根。
⑦設壯:疑作“飾壯”,品行莊正。
【譯文】 君子作戰時雖然要排兵布陣,但勇敢才是最根本的;辦喪事雖講禮儀,但哀傷才是最根本的;士人雖有才學,但德行才是最根本的。
因此,根基不牢的,就不要奢望枝葉繁盛;身邊的人都不能親近,就不要奢望能招徕遠方的人才;連親戚都不能使之歸附的,就不要奢望能結納外人;做一件事情有始無終,就不必奢望能從事多種事業;對一件事物尚且弄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就不必奢望做到見聞廣博。
所以,先王治理天下,必定要明察左右的人,招徕遠方的賢人。
君子能明察左右的人,左右之人也就能修養自己的品行了。
不能修養自己的品行而受人诋毀,那就應當自我反省,這樣别人的怨言就減少了,而自己的品德也得到了修養。
诽謗之言不入于耳,攻擊他人之語不出于口,傷人的念頭不存于心,這樣,即使遇有喜歡诋毀别人的人,他們也就無從入手了。
所以,君子本身的能力會一天比一天加強,志向會一天比一天遠大,品行會一天比一天端正。
【原文】 君子之道也:貧則見廉,富則見義,生則見愛,死則見哀。
四行者不可虛假,反之身者也。
藏于心者,無①以竭愛;動于身者,無以竭恭;出于口者,無以竭馴②。
暢之四支③,接之肌膚,華發隳颠④,而猶弗舍者,其唯聖人乎! 【注釋】 ①無:發語詞,無實義。
②馴:通“訓”,教導,教誨,雅言。
③支:通“肢”。
④隳(huī)颠:秃頂。
隳:毀壞。
颠:通“巅”,指頭頂。
【譯文】 君子要能夠做到以下幾點:貧窮時表現出廉潔,富足時表現出好義,對生者表示出仁愛,對死者表示出哀痛。
這四種品行不能是虛情假意,而必須是發自内心的。
凡是存在于内心的,都是無窮的慈愛;舉止于身體的,都是無比的謙恭;談說于嘴上的,都是無上的雅言。
能夠讓這些暢達于四肢,接觸于肌膚,直到白發掉光之時仍不肯舍棄的,大概隻有聖人吧!
是故置本不安者,無務豐末②;近者不親,無務求遠;親戚不附,無務外交;事無終始,無務多業;舉物而暗③,無務博聞。
是故先王之治天下也,必察迩來遠,君子察迩而迩修者也。
見不修行見毀而反之身者也,此以怨省而行修矣。
谮慝④之言,無入之耳;批扞⑤之聲,無出之口;殺傷人之孩⑥,無存之心,雖有诋讦之民,無所依矣。
故君子力事日強,願欲日逾,設壯⑦日盛。
【注釋】 ①陳:通“陣”。
②末:根本。
③暗:不明事理。
④谮慝(zèntè):惡意的诽謗。
谮:說别人的壞話,誣陷。
慝:奸邪,邪惡。
⑤批扞(hàn):抨擊。
⑥孩:通“荄”,草根。
⑦設壯:疑作“飾壯”,品行莊正。
【譯文】 君子作戰時雖然要排兵布陣,但勇敢才是最根本的;辦喪事雖講禮儀,但哀傷才是最根本的;士人雖有才學,但德行才是最根本的。
因此,根基不牢的,就不要奢望枝葉繁盛;身邊的人都不能親近,就不要奢望能招徕遠方的人才;連親戚都不能使之歸附的,就不要奢望能結納外人;做一件事情有始無終,就不必奢望能從事多種事業;對一件事物尚且弄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就不必奢望做到見聞廣博。
所以,先王治理天下,必定要明察左右的人,招徕遠方的賢人。
君子能明察左右的人,左右之人也就能修養自己的品行了。
不能修養自己的品行而受人诋毀,那就應當自我反省,這樣别人的怨言就減少了,而自己的品德也得到了修養。
诽謗之言不入于耳,攻擊他人之語不出于口,傷人的念頭不存于心,這樣,即使遇有喜歡诋毀别人的人,他們也就無從入手了。
所以,君子本身的能力會一天比一天加強,志向會一天比一天遠大,品行會一天比一天端正。
【原文】 君子之道也:貧則見廉,富則見義,生則見愛,死則見哀。
四行者不可虛假,反之身者也。
藏于心者,無①以竭愛;動于身者,無以竭恭;出于口者,無以竭馴②。
暢之四支③,接之肌膚,華發隳颠④,而猶弗舍者,其唯聖人乎! 【注釋】 ①無:發語詞,無實義。
②馴:通“訓”,教導,教誨,雅言。
③支:通“肢”。
④隳(huī)颠:秃頂。
隳:毀壞。
颠:通“巅”,指頭頂。
【譯文】 君子要能夠做到以下幾點:貧窮時表現出廉潔,富足時表現出好義,對生者表示出仁愛,對死者表示出哀痛。
這四種品行不能是虛情假意,而必須是發自内心的。
凡是存在于内心的,都是無窮的慈愛;舉止于身體的,都是無比的謙恭;談說于嘴上的,都是無上的雅言。
能夠讓這些暢達于四肢,接觸于肌膚,直到白發掉光之時仍不肯舍棄的,大概隻有聖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