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其事,又刳脅取肝為常膳。
長姒潘氏,亦股而進,姑食而病愈。
州家長官劉既濟上于朝,诏旌表其門闾。
淩大淵妻劉氏,及笄許嫁,請期将至,而淩生告卒,劉氏聞之,告于父母曰:"兒聞女子以一志為良,死生不易其節,兒已許淩,今既已喪,則吾夫也,兒當易服奔喪,誓詠《柏舟》,不更二也。
"父母以"女未嘗踐其庭,何遽若此?"女答以"身許人而背之乎?有死而已,決無易其志!"父母懼其言而從所請,易粗衰,臨棺舉哀,以修婦道,守義節,以兄子養為己子,與之娶婦,至于抱孫,白首不易其志也。
曆代方士 曆代方士:蔡經、郭文字文舉、葛洪字稚川号抱樸子、許邁字叔元、杜子恭、徐靈府号默希子、錢道士、令狐絢、丁飛字翰之、潘尊師、馬湘字自然、管歸真賜号元靖崇教法師正白先生、沈若濟字子舟号洞元大師、徐立之舊名炳一号回峰先生、陸維之字永仲又名凝之又表子才号石室先生。
王衷字天誘賜号悟靜處士、徐賜号沖晦先生。
俱杭之得道仙士,有超世之志,修真之術,或上升,或羽化,或葬而解化,或羽化後遊于外郡,乃真仙作用,使凡夫俗眼,茫然不知。
諸士之詳,載于淳、鹹淳兩志,及《感應神仙傳》中。
考之有著《百論石室小隐集》行于世矣。
曆代方外僧 曆代高僧,自宋武帝朝為始。
僧慧靜、慧基、慧集、法匮、淨度、瑜本、翼本。
僧诠道、琳、本明、徹法、開惠、明昙、超真、宮宇、聖遠号南天竺嶽師、道欽、國一、澄悟禅師、圓修、道林号鳥窠禅師、會通号招賢禅師、齊安号悟空禅師、道标号西嶺和尚。
慧琳字抱玉,交遊前後刺史學士,如杜陟、裴常棣、陸則、楊憑、盧元輔、白居易、李幼、崔鄯、路異,俱造室講論心要。
靈照,名龍華禅師,号真覺大師,行修,生有異相,兩耳垂肩,稱長耳相禅師,賜号崇慧大師。
延壽,号抱一子,幼在俗誦經,感諸群羊跪聽,後舍業為僧,聚徒講道,傳播高麗,遣使盡弟子禮,奉金線織袈裟、紫水晶數珠、金藻罐為獻。
宋開寶入滅,号智覺大師。
崇甯歲,追谥宗照禅師。
志逢号普覺大師、遇安号善智禅師、慶祥九曲禅師。
行明開化禅師,太宗朝賜紫衣師,号善升,天禧年诏注釋禦制《法音集》,賜号曰觀大師,又深于琴律。
法照,不妄交遊,與和靖先生同時僧智圓為友,宰臣王欽若、王随、王化基深敬之,崇甯歲賜号元照大師。
道誠慧悟大師,餘弼《題上方寺》詩曰:"孤峰牢落幾何年,台殿于今插半天。
已是精藍誇絕僥,更将寶塔在危巅;煙霞色任陰晴變,鐘磬聲随上下傳。
珍重老僧無幻境,一生幽趣隻山川。
"契嵩字仲靈,自号潛子,姓李,賜号明教大師。
熙甯歲季夏入滅,以釋氏法荼毗,而五根不壞,名其塔曰"五根不壞之塔"。
贊甯,太平興國奉阿育王舍利朝太宗,賜号通慧大師,真宗召對賜坐,以右階升左階僧錄,賜号通慧圓明大師。
寶達号刹利法師。
智圓孤山法師自号中庸子。
遵式,姓葉。
字知白,崇甯歲,賜号慧通大師,掌天台教觀,紹興間高宗降旨,賜号曰忏慧禅主大法師,塔号瑞光思悟,每誦咒,身出舍利。
元照,姓唐,字湛如,号安忍子,賜号靈芝大智律師。
宗本,字無诘,姓管,号靜慈圓照禅師,神宗召對,賜茶,入福甯殿說法,诏賜肩輿入内。
善本,賜法通大師号,哲宗遣中使撫問,降香宣賜高麗磨衲衣,敕賜大通禅師,大觀入滅,追谥圓定之号,塔号定光之塔。
元淨,字無象,姓徐,賜紫衣,辨才法師号,師生時,左肩有肉起如袈裟條,至八十一日方消,師之入滅,實八十一歲矣。
延壽興教小壽禅師修廣,字叔徽,自京師至于四方,凡公卿至于學士大夫,知其名皆樂從之,景歲賜紫衣,诏賜寶月大師之号。
文益,于周顯德時谥封大法眼禅師,塔名無相。
道潛字參寥,嘗與蘇東坡、秦少遊兩先生為密友,曾詠《臨平絕句》雲:"風蒲獵獵弄輕柔,欲立蜻蜒不自由,五月臨平山下路,藕花無數滿汀洲。
"東坡守杭時,因道潛入智果精舍賦詩雲:"雲崖有淺井,玉醴常半
長姒潘氏,亦股而進,姑食而病愈。
州家長官劉既濟上于朝,诏旌表其門闾。
淩大淵妻劉氏,及笄許嫁,請期将至,而淩生告卒,劉氏聞之,告于父母曰:"兒聞女子以一志為良,死生不易其節,兒已許淩,今既已喪,則吾夫也,兒當易服奔喪,誓詠《柏舟》,不更二也。
"父母以"女未嘗踐其庭,何遽若此?"女答以"身許人而背之乎?有死而已,決無易其志!"父母懼其言而從所請,易粗衰,臨棺舉哀,以修婦道,守義節,以兄子養為己子,與之娶婦,至于抱孫,白首不易其志也。
曆代方士 曆代方士:蔡經、郭文字文舉、葛洪字稚川号抱樸子、許邁字叔元、杜子恭、徐靈府号默希子、錢道士、令狐絢、丁飛字翰之、潘尊師、馬湘字自然、管歸真賜号元靖崇教法師正白先生、沈若濟字子舟号洞元大師、徐立之舊名炳一号回峰先生、陸維之字永仲又名凝之又表子才号石室先生。
王衷字天誘賜号悟靜處士、徐賜号沖晦先生。
俱杭之得道仙士,有超世之志,修真之術,或上升,或羽化,或葬而解化,或羽化後遊于外郡,乃真仙作用,使凡夫俗眼,茫然不知。
諸士之詳,載于淳、鹹淳兩志,及《感應神仙傳》中。
考之有著《百論石室小隐集》行于世矣。
曆代方外僧 曆代高僧,自宋武帝朝為始。
僧慧靜、慧基、慧集、法匮、淨度、瑜本、翼本。
僧诠道、琳、本明、徹法、開惠、明昙、超真、宮宇、聖遠号南天竺嶽師、道欽、國一、澄悟禅師、圓修、道林号鳥窠禅師、會通号招賢禅師、齊安号悟空禅師、道标号西嶺和尚。
慧琳字抱玉,交遊前後刺史學士,如杜陟、裴常棣、陸則、楊憑、盧元輔、白居易、李幼、崔鄯、路異,俱造室講論心要。
靈照,名龍華禅師,号真覺大師,行修,生有異相,兩耳垂肩,稱長耳相禅師,賜号崇慧大師。
延壽,号抱一子,幼在俗誦經,感諸群羊跪聽,後舍業為僧,聚徒講道,傳播高麗,遣使盡弟子禮,奉金線織袈裟、紫水晶數珠、金藻罐為獻。
宋開寶入滅,号智覺大師。
崇甯歲,追谥宗照禅師。
志逢号普覺大師、遇安号善智禅師、慶祥九曲禅師。
行明開化禅師,太宗朝賜紫衣師,号善升,天禧年诏注釋禦制《法音集》,賜号曰觀大師,又深于琴律。
法照,不妄交遊,與和靖先生同時僧智圓為友,宰臣王欽若、王随、王化基深敬之,崇甯歲賜号元照大師。
道誠慧悟大師,餘弼《題上方寺》詩曰:"孤峰牢落幾何年,台殿于今插半天。
已是精藍誇絕僥,更将寶塔在危巅;煙霞色任陰晴變,鐘磬聲随上下傳。
珍重老僧無幻境,一生幽趣隻山川。
"契嵩字仲靈,自号潛子,姓李,賜号明教大師。
熙甯歲季夏入滅,以釋氏法荼毗,而五根不壞,名其塔曰"五根不壞之塔"。
贊甯,太平興國奉阿育王舍利朝太宗,賜号通慧大師,真宗召對賜坐,以右階升左階僧錄,賜号通慧圓明大師。
寶達号刹利法師。
智圓孤山法師自号中庸子。
遵式,姓葉。
字知白,崇甯歲,賜号慧通大師,掌天台教觀,紹興間高宗降旨,賜号曰忏慧禅主大法師,塔号瑞光思悟,每誦咒,身出舍利。
元照,姓唐,字湛如,号安忍子,賜号靈芝大智律師。
宗本,字無诘,姓管,号靜慈圓照禅師,神宗召對,賜茶,入福甯殿說法,诏賜肩輿入内。
善本,賜法通大師号,哲宗遣中使撫問,降香宣賜高麗磨衲衣,敕賜大通禅師,大觀入滅,追谥圓定之号,塔号定光之塔。
元淨,字無象,姓徐,賜紫衣,辨才法師号,師生時,左肩有肉起如袈裟條,至八十一日方消,師之入滅,實八十一歲矣。
延壽興教小壽禅師修廣,字叔徽,自京師至于四方,凡公卿至于學士大夫,知其名皆樂從之,景歲賜紫衣,诏賜寶月大師之号。
文益,于周顯德時谥封大法眼禅師,塔名無相。
道潛字參寥,嘗與蘇東坡、秦少遊兩先生為密友,曾詠《臨平絕句》雲:"風蒲獵獵弄輕柔,欲立蜻蜒不自由,五月臨平山下路,藕花無數滿汀洲。
"東坡守杭時,因道潛入智果精舍賦詩雲:"雲崖有淺井,玉醴常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