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關燈
芳薦豐陳鼎俎香。

    "薦牲官,"繭栗犧牲總用,近壇視宰尚聞聲。

    須臾玉俎供肥,主上躬臨奏薦牲。

    妙選甘泉侍從臣,列祠太乙九宮神。

    高上錫垂靈贶,同衛宸旒奉帝真。

    "乃分祀九宮貴神于東青門外祠壇也。

    "分祀農師重至,有司設勢岩岩。

    報崇人主親日,不比春祈詠載芟。

    "其夜三更,攝大宗伯執牙牌奏中嚴外辦,奏行事,駕出齋殿,面南設一大幄次,更換祭服,青衮龍服,中單朱舄,繩玉,裹平天冠,二十四旒,并大真珠為旒。

    知禦帶環衛,及大禮使、太常禮直官前導,二内侍禦辇扶侍。

    上自黃道,撒瑞腦香而行,至明堂殿小幄次,請上升禦座,少歇,伺禮節嚴整。

    其登歌道士十餘人,列鐘磬二架,歌色琴瑟等,有五七執事人在殿上執役,殿前設宮架樂,在列編鐘玉磬。

    其架如方響者同,但增廣而高大,立于地。

    編鐘形稍褊。

    玉磬狀似曲尺,系其曲尖處,皆上下四層,挂之架,兩角綴以流蘇。

    次列數架大鼓,或三或五,以木穿貫,立于架座上。

    又有大鐘,曰景鐘。

    曰節鼓。

    有如琴而長者,如筝而大者。

    截竹如箫管,兩頭存節而橫吹者。

    有土燒成,如圓彈而開竅者。

    如笙而大者,如箫而增管者。

    有歌聲則聲清亮。

    宮架前立兩竿,樂工皆裹介帻如籠巾,着绯寬衫,勒帛。

    其舞者頂紫色冠,冠上有橫闆,皂服,朱裙履。

    樂作,初則文舞,手執小牌,比文舞者加數人,擊銅铙響環,又擊如鋪竈突者,又兩人共移一銅甕就地擊者。

    舞者形如擊刺,如乘雲,如分手,皆舞容矣。

    "冕旒奕奕接靈光,酌醴惟勤舉将。

    文德武功皆寓舞,自然綴兆合彜章。

    ""舞分《八》樂章諧,執羽揚幹古意回。

    莫道缛儀無祖述,兩階曾格有苗來。

    "樂作,先擊,以木造,如方壺,畫山水之狀,每奏樂擊之,内外共九下。

    樂止,則擊,如伏虎形,脊上皆鋸齒,一曲終,以破竹刮之,而樂止。

    明堂樂章,奏《乾安》、《景安》、《嘉安》、《廣安》、《化安》、《豐安》、《光安》、《禧安》、《彰安》、《德安》、《正安》、《熙安》之曲。

    凡樂典共十九章,明祀俱用十二章;景靈宮及太廟四章,互相更易以奏,皆"安"字為名,"清廟靈宮暨壇,伶工總屬奉常官。

    八音欲格神人悅,樂曲更成十九安。

    "明堂樂舞,文德武功之舞,凡登歌宮架樂,全憑押樂官掌之。

    凡大祀用登歌宮架樂,差攝太常丞二員,一則充壇上舉麾,一則充壇下舉麾。

    又差協律郎二員,一則視壇上舉麾,一則視壇下舉麾,則拜。

    "宮架登歌屬奉常,舉麾押樂選丞郎。

    殿堂互奏鈞天樂,亟拜精虔合典章。

    "一常直官于小幄次奏請行禮,導引上至殿階下,惟有禮直及大禮使兩使扶侍上登殿,其知、禦帶、環衛,俱侍立殿檻下伺駕回。

    上登殿,詣正北一位昊天上帝前拜跪攝殿中監察東向一拜,進爵,再拜。

    複次引詣正東太祖、太宗、高宗位拜跪,進爵,并行初獻禮,駕繞升殿,宮架樂止,則殿上登歌樂作。

    駕降殿,則登歌樂止,宮架樂複作。

    "龍衮初升殿陛墀,奉天酌祖蒇皇儀。

    虎關夕啟鹹來燕,從坐紛綸衛百祗。

    "亞獻差親王代行禮。

    理廟朝委皇太子充亞獻,其祭服準制度。

    按,《宋朝會要》:"服衮冕,垂白珠九旒,章大小雙绶,謂之'衮冕'。

    ""□□珠旒薦二觞,九章雙绶表儲皇。

    由來欽若為家法,嗣服無疆有道長。

    "亞獻畢,禮直官再奏請駕升殿,詣昊天上帝位前,左右二員,奉玉冊官登冊而跪。

    上拜跪奠酒,執玉圭而跪,中書舍人讀玉冊。

    正謂"币玉高擎授上公,發函讀冊頌成功。

    捧來寶爵親監滌,醴酒浮香琥珀紅。

    "上複降殿小幄内,終獻。

    差親王行禮。

    "祗事明與幾筵,禮成三奠樂重宣。

    欲令廟如磐固,宗祀先來肺腑賢。

    "終獻畢,禮直官奏請上登殿,飲酒受胙,進玉爵跪進,上跪受。

    "穹皇鴻福萬年觞,三咽仍分飲胙香。

    斂錫庶民皆協極,受元純福喜新嘗。

    "飲胙畢,送神。

    "景安樂舞衆靈旋,誠達穹徹豆笾。

    羽葆霓旌回盼獨,福流鴻祉萬斯年。

    "上降殿,詣小幄前拱立則望燎,上殿禮科币帛玉冊,并由右階而下。

    南去有燎爐,上有一人點喝諸物,入爐焚之。

    殿側與庑廊陪祀天星百神,陪祀官及執事官皆面北而立班,贊者喝卿拜,衆俱拜而出。

    上自小次前登小輿,還大次,更服登辇,教樂所伶人在殿門排列,奏慶禮成曲。

    一甲士舞禮成曲破訖,伶人進口号,樂複作,麗正門外諸軍鼓吹俱作,聲振天地。

    辇入垂拱殿,宰執百官常服入賀,大起居,蹈舞九拜,嵩呼稱壽。

    樞密宣制曰:"履茲新慶,與卿等同。

    "攝禮部郎奏解嚴于殿前,宰臣百官出麗正門外幕位,伺候天明,入登門放赦。

     明禮成登門放赦 宰執百官立班于麗正樓下,駕興,宮架樂作,上升樓,而"扇蓋初臨樓檻外,卷簾敞坐正臨軒,要令祭澤該方國,先示堯民肆罪恩。

    "丈竿尖直,上有盤,立金雞,銜紅幡,上書"皇帝萬歲",盤底以紅彩索懸于四角,令四紅巾百戲人争先沿索而上,先得者執金雞嵩呼謝恩。

    前輩有詩曰:"立起青雲百尺盤,文身骁勇上雞竿。

    嵩呼争得金幡下,萬姓均歡仰面看。

    "禦樓上以紅錦索引金鳳銜赦文放下,至宣赦台前,通事舍人接赦宣讀,大理寺帥漕兩司等處,以見禁杖罪之囚,衣褐衣,荷花枷,以獄卒簪花跪伏門下,傳旨釋放。

    "湯網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