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關燈
小
中
大
進禦酒,琵琶。
色長上殿奏喏,獨彈玉琵琶。
前輩有詩詠曰:"寶軸琵琶奏上歡,玉鈎珠結響珊珊。
群臣傾聽天朝樂,卻笑烏孫馬上彈。
"宰臣酒,方響。
色長上殿奏喏,獨打玉方響,亦有詩詠之:"垂珠寶架玉牌方,催送黃金萬壽觞。
疑是飛仙朝帝阙,玲珑環互宮商。
"凡色長獨奏玉樂器,例有宣賜,其彈玉琵琶者賜五兩五匹,打玉方響者,賜三兩三匹,樂伶當殿謝恩祗受訖。
百官酒,樂部起三台舞,參軍色執竿奏數語,勾雜劇入場,一場兩段。
是時教樂所雜劇色何雁喜、王見喜、金寶、趙道明、王吉等,俱禦前人員,謂之"無過蟲"。
再下酒:群仙、天仙餅、太平畢羅、幹飯、縷肉羹、蓮花肉餅。
前筵畢,駕興,少歇,宰臣以下退出殿門幕次伺候,須臾傳旨追班,再坐後筵,賜宰臣百官及衛士殿侍伶人等花,各依品位簪花。
上易黃袍小帽兒,駕出再坐,亦簪數朵小羅帛花帽上。
宰臣以下起居坐。
有詩詠曰:"玉帶黃袍坐正衙,再頒花宴侈恩華。
近臣拜舞瞻龍表,绛蕊高籠壓帽紗。
"樂伶色長看盞。
第六盞再坐,斟禦酒,笙起慢曲子。
宰臣酒,龍笛起慢曲子。
百官酒,舞三台,蹴球人争勝負。
且謂:"樂送流星度彩門,樂西勝負各分番。
勝賜銀碗并彩緞,負擊麻鞭又抹槍。
"下酒供假鼋魚、蜜浮酥捺花。
第七盞進禦酒,筝。
色長上殿奏喏,七寶筝獨彈,宣賜謝恩。
有詩詠曰:"雁行飛入玉琮,滿殿齊看七寶筝。
彈到急催花片處,春聲依約上林莺。
"宰臣酒,慢曲子。
百官酒,舞三台。
參軍色作語,勾雜劇入場,三段。
下酒供排炊羊、胡餅、炙金腸。
禦前宣勸殿上宰執、親王、使相、侍從、外國使副畢,中使二員至禦座前奏過,分東西殿庑,傳宣台官卿監郎丞簿飲,盡酒者三,拜而飲之。
并傳宣外國使副下三節官屬,皆厲聲喏三聲,拜而飲。
有詩詠曰:"内臣拱立近天光,奏罷傳宣下禦廊。
來聽番官三節喏,不須重譯盡來王。
"第八盞進禦酒,歌闆,色長唱踏歌。
宰臣酒,慢曲子。
百官酒,舞三台。
衆樂作合曲破舞旋。
下酒,供假沙魚、獨下饅頭、肚羹。
第九盞進禦酒,宰臣酒,并慢曲子。
百官,舞三台。
左右軍即内等子相撲。
下酒,供水飯,簇下飯。
宴罷,群臣下殿,謝恩退。
前輩有詩雲:"宴罷随班下謝恩,依然騎馬出宮門。
歸來要侈需雲盞,留得天香袖上存。
" 皇帝初九日聖節 四月初九日,度宗生日,尚書省、樞密院官僚,詣明慶寺如前開建滿散。
至日侵晨,平章、宰執、親王、南班百官入内大起居,舞蹈稱賀,随班從駕過皇太後殿起居畢,回集英殿賜宴,儀式不再述。
其賜宴殿排辦事節雲:儀銮司預期先于殿前絞縛山棚及陳設帏幕等。
前一日,儀銮司、翰林司、禦廚、宴設庫、應奉司屬人員等人,并于殿前直宿。
至日侵晨,儀銮司排設禦座龍床,出香金、獅蠻、火爐子、桌子、衣帏等,及設第一行平章、宰執、親王座物,系高座錦褥;第二、第三、第四行,侍從、南班、武臣、觀察使以上,并矮坐紫褥。
東西兩朵殿庑百官,系紫沿席,就地坐。
翰林司排辦供禦茶,床上珠花看果,并供細果,及平章、宰執、親王、使相高坐果桌上第看果,殿上第二行、第三、第四行侍從等平面桌子,三員共一桌。
兩朵殿廊卿監以下,并是平面矮桌,亦三員共一桌。
果桌于未開内門時預行排辦。
禦前頭籠燎爐,供進茶酒器皿等,于殿上東北角陳設,候駕禦玉座應奉。
其禦宴酒盞皆屈卮,如菜碗樣,有把手。
殿上純金,殿下純銀。
食器皆金棱漆碗碟。
禦廚制造宴殿食味,并禦茶床上看食、看菜、匙箸、鹽碟、醋樽、及宰臣親王看食、看菜,并殿下兩朵庑看盤、環餅、油餅、棗塔,俱遵國初之禮在,累朝不敢易之。
故禮其宴設庫提點,監造五局宴食、常行油撒。
百官食味,稱盤斤兩,毋令阙少。
禦酒庫排辦前後禦宴酒,及宣勸禦封酒。
僧寺結制 四月十五日結制,謂之"結夏"。
蓋天下寺院僧尼庵舍設齋供僧,自此僧人安居禅教律寺院,不敢起單雲遊。
自結制後,佛殿起楞嚴會,每日晨夕合寺僧行持誦經咒,燃點巨燭,焚大香。
或有寺院,朝廷降賜錢會、匹帛、金銀錢,啟建祈忏會四十九晝夜,每日六時修忏,祈國安民,其僧人一刻
色長上殿奏喏,獨彈玉琵琶。
前輩有詩詠曰:"寶軸琵琶奏上歡,玉鈎珠結響珊珊。
群臣傾聽天朝樂,卻笑烏孫馬上彈。
"宰臣酒,方響。
色長上殿奏喏,獨打玉方響,亦有詩詠之:"垂珠寶架玉牌方,催送黃金萬壽觞。
疑是飛仙朝帝阙,玲珑環互宮商。
"凡色長獨奏玉樂器,例有宣賜,其彈玉琵琶者賜五兩五匹,打玉方響者,賜三兩三匹,樂伶當殿謝恩祗受訖。
百官酒,樂部起三台舞,參軍色執竿奏數語,勾雜劇入場,一場兩段。
是時教樂所雜劇色何雁喜、王見喜、金寶、趙道明、王吉等,俱禦前人員,謂之"無過蟲"。
再下酒:群仙、天仙餅、太平畢羅、幹飯、縷肉羹、蓮花肉餅。
前筵畢,駕興,少歇,宰臣以下退出殿門幕次伺候,須臾傳旨追班,再坐後筵,賜宰臣百官及衛士殿侍伶人等花,各依品位簪花。
上易黃袍小帽兒,駕出再坐,亦簪數朵小羅帛花帽上。
宰臣以下起居坐。
有詩詠曰:"玉帶黃袍坐正衙,再頒花宴侈恩華。
近臣拜舞瞻龍表,绛蕊高籠壓帽紗。
"樂伶色長看盞。
第六盞再坐,斟禦酒,笙起慢曲子。
宰臣酒,龍笛起慢曲子。
百官酒,舞三台,蹴球人争勝負。
且謂:"樂送流星度彩門,樂西勝負各分番。
勝賜銀碗并彩緞,負擊麻鞭又抹槍。
"下酒供假鼋魚、蜜浮酥捺花。
第七盞進禦酒,筝。
色長上殿奏喏,七寶筝獨彈,宣賜謝恩。
有詩詠曰:"雁行飛入玉琮,滿殿齊看七寶筝。
彈到急催花片處,春聲依約上林莺。
"宰臣酒,慢曲子。
百官酒,舞三台。
參軍色作語,勾雜劇入場,三段。
下酒供排炊羊、胡餅、炙金腸。
禦前宣勸殿上宰執、親王、使相、侍從、外國使副畢,中使二員至禦座前奏過,分東西殿庑,傳宣台官卿監郎丞簿飲,盡酒者三,拜而飲之。
并傳宣外國使副下三節官屬,皆厲聲喏三聲,拜而飲。
有詩詠曰:"内臣拱立近天光,奏罷傳宣下禦廊。
來聽番官三節喏,不須重譯盡來王。
"第八盞進禦酒,歌闆,色長唱踏歌。
宰臣酒,慢曲子。
百官酒,舞三台。
衆樂作合曲破舞旋。
下酒,供假沙魚、獨下饅頭、肚羹。
第九盞進禦酒,宰臣酒,并慢曲子。
百官,舞三台。
左右軍即内等子相撲。
下酒,供水飯,簇下飯。
宴罷,群臣下殿,謝恩退。
前輩有詩雲:"宴罷随班下謝恩,依然騎馬出宮門。
歸來要侈需雲盞,留得天香袖上存。
" 皇帝初九日聖節 四月初九日,度宗生日,尚書省、樞密院官僚,詣明慶寺如前開建滿散。
至日侵晨,平章、宰執、親王、南班百官入内大起居,舞蹈稱賀,随班從駕過皇太後殿起居畢,回集英殿賜宴,儀式不再述。
其賜宴殿排辦事節雲:儀銮司預期先于殿前絞縛山棚及陳設帏幕等。
前一日,儀銮司、翰林司、禦廚、宴設庫、應奉司屬人員等人,并于殿前直宿。
至日侵晨,儀銮司排設禦座龍床,出香金、獅蠻、火爐子、桌子、衣帏等,及設第一行平章、宰執、親王座物,系高座錦褥;第二、第三、第四行,侍從、南班、武臣、觀察使以上,并矮坐紫褥。
東西兩朵殿庑百官,系紫沿席,就地坐。
翰林司排辦供禦茶,床上珠花看果,并供細果,及平章、宰執、親王、使相高坐果桌上第看果,殿上第二行、第三、第四行侍從等平面桌子,三員共一桌。
兩朵殿廊卿監以下,并是平面矮桌,亦三員共一桌。
果桌于未開内門時預行排辦。
禦前頭籠燎爐,供進茶酒器皿等,于殿上東北角陳設,候駕禦玉座應奉。
其禦宴酒盞皆屈卮,如菜碗樣,有把手。
殿上純金,殿下純銀。
食器皆金棱漆碗碟。
禦廚制造宴殿食味,并禦茶床上看食、看菜、匙箸、鹽碟、醋樽、及宰臣親王看食、看菜,并殿下兩朵庑看盤、環餅、油餅、棗塔,俱遵國初之禮在,累朝不敢易之。
故禮其宴設庫提點,監造五局宴食、常行油撒。
百官食味,稱盤斤兩,毋令阙少。
禦酒庫排辦前後禦宴酒,及宣勸禦封酒。
僧寺結制 四月十五日結制,謂之"結夏"。
蓋天下寺院僧尼庵舍設齋供僧,自此僧人安居禅教律寺院,不敢起單雲遊。
自結制後,佛殿起楞嚴會,每日晨夕合寺僧行持誦經咒,燃點巨燭,焚大香。
或有寺院,朝廷降賜錢會、匹帛、金銀錢,啟建祈忏會四十九晝夜,每日六時修忏,祈國安民,其僧人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