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六
關燈
小
中
大
。
)充實見諸公更相應答,機鋒甚銳,遂哀鳴不已。
自是處眾和易,待人亦有禮。
諺所調「菱角」、「雞頭」之說,信矣。
蘇民三百年不識兵 姑蘇自劉、白、韋為太守時,風物雄麗,為東南之冠。
乾符間,雖大盜蠭起,而武肅錢王以破黃巢,誅董昌,盡有浙東西。
五代分裂,諸藩據數州自王,獨錢氏常順事中國。
本朝既受命,盡籍土地府庫,帥其屬朝京師,遂去其國。
蓋自長慶以來,更七代三百年,吳人老死不見兵革。
承平時,太伯廟楝,猶有唐昭宗時寧海鎮東軍節度使錢鏐姓名書其上,可謂盛矣。
大觀中,樞密章公之子綖,為蔡京誣以盜鑄,詔開封尹李孝壽,即吳中置獄,連逮千餘人。
遣甲士五百圍其家,鉦鼓之聲,晝夜不絕,俗謂之「聒囚鼓」。
州民目所未覩,莫不為之震駭。
獄既不就,又遣三禦史蕭服、沈畸、姚(忘其名。
)重案。
其至也,人皆自門隙中窺之,不敢正視。
識者已知非太平氣象,故其後有建炎之禍。
方章氏事未覺時,城中小兒所在羣聚,皆唱雲「沈逍遙」,莫知其由。
已而,三禦史果至。
之彜老 之彜老,外岡楊氏子,名則之,字彜老。
嘗學詩於西湖順老,學禪於大覺璉禪師。
詩號《禪外集》,禪學有《十玄談參同契》,俱行於世。
嘗作《早梅》詩雲:「數萼初含雪,孤清畫本難。
有香終是別,雖瘦亦勝寒。
橫笛和愁聽,斜枝倚病看。
朔風如解意,容易莫吹殘。
」又《雪霽觀梅》詩雲:「荒園晚景斂寒煙,數朵清新破雪過。
幽豔有誰能畫得,冷香無主賴詩傳。
看來最畏前村笛,折去難逢野渡船。
向晚十分終更好,靜兼江月淡娟娟。
」 紀異 盛章季文作守時,譙樓一夕為火所焚,有得其煨燼之餘者,欲析而為薪,見其中有「大吉」二字,遂聞之於朝。
又郡學有一立石,中夜光起,教官言於州,因作《瑞石放光頌》,亦奏之。
又大成殿一夕忽為雷擊其柱,火光異常,東壁額上遺四帶青布巾,大可貯五鬥粟,教官命以香案置之中庭,詰朝視之,無有矣。
朱氏盛衰 朱沖微時,以常賣為業,後其家稍溫,易為藥肆。
生理日益進,以行不檢,兩受徒刑。
既擁多貲,遂交結權要,然亦能以濟人為心。
每遇春夏之交,即出錢米藥物,募醫官數人,巡門問貧者之疾,從而賙之。
又多買弊衣,擇市嫗之善縫紉者,成衲衣數百,當大寒雪,盡以給凍者。
諸延壽堂病僧,日為供飲食藥餌,病愈則已。
其子勔,因賂中貴人,以花石得幸,時時進奉不絕,謂之「花綱」。
凡林園亭館,以至墳墓間所有一花一木之奇怪者,悉用黃紙封識,不問其家,徑取之。
有在仕途者,稍拂其意,則以違上命文緻其罪。
浙人畏之如虎。
花綱經從之地,巡尉護送,遇橋梁則徹以過舟,雖以數千緡為之者,亦毀之不恤。
初,江淮發運司於真、揚、楚、泗有轉般倉,綱運兵各據地分,不相交越。
勔既進花石,遂撥新裝運船,充禦前綱以載之,而以餘舊者載糧運,直達京師。
而轉般倉遂廢,糧運由此不繼,禁衛至於乏食,朝廷亦不之問也。
勔之寵日盛,父子俱建節鉞,即居第創雙節堂。
又得徽廟禦容置之一殿中,監司、郡守必就此朝朔望。
勔嘗預曲晏,徽宗親握其臂與語,勔遂以黃羅纏之,與人揖,此臂竟不舉。
弟姪數人,皆結姻於帝族,因緣得至顯官者甚眾。
盤門內有園極廣,植牡丹數千本,花時以繒綵為幙帟覆其上,每花標其名,以金為標榜,如是者裡所。
園夫畦子藝精種植及能疊石為山者,朝釋負擔,暮紆金紫,如是者不可以數計。
圃之中又有水閣,作九曲路入之,春時縱婦女遊賞,有迷其路者,老朱設酒食招邀,或遺以簪珥之屬,人皆惡其醜行。
一日勔敗,撿估其家貲,有黃發勾者素與勔不協,既被旨,黎明造其室,家人婦女盡驅之出,雖閭巷小民之家,無敢容納。
不數日,已墟其圃。
所謂牡丹者,皆析以為薪。
每一扁牓,以三錢計其直。
勔死,又竄其家於海島,前日之受誥身者盡褫之。
當時有謔詞雲:「做園子,得數載,栽培得那花木,就中堪愛。
特將一個保義酧勞,反做了今日殃害。
詔書下來索金帶,這官誥看看毀壞。
放牙笏便擔屎擔,卻依舊種菜。
」又雲:「疊假山,得保義,幞頭上帶著百般村氣。
做模樣偏得人憎,又識甚條制。
今日伏惟安置,官誥又來索氣[87]。
不如更疊箇盆山,賣八文十二。
」初,勔之進花石也,聚於京師艮嶽之上。
以移根自遠,為風日所殘,植之未久,即槁瘁,時時欲一易之,故花綱旁午於道。
一日內晏,諢人因以諷之。
有持梅花而出者,諢人指以問其徒,曰:「此何物也?」應之曰:「芭蕉。
」有持松檜而出者,復設問,亦以「芭蕉」答之。
如是者數四,遂批其頰曰:「此某花,此某木,何為俱謂之芭蕉?」應之曰:「我但見巴巴地討來,都焦了。
」天顏亦為之少破。
太學生鄧肅有《進花石》詩,大寓規諫之意,至今傳于世。
徐稚山 徐林,遊定夫先生字之曰稚山。
紹興中,坐趙忠簡公所引,忤秦丞相意,罷宗正少卿。
又以前任江西運使日,嘗案秦之妻弟王昌,秦婦大銜之。
俄有將兩浙漕節者,密受風旨,誣劾公譏議均田良法,安置興化軍。
秦死放還,除戶部侍郎。
事
)充實見諸公更相應答,機鋒甚銳,遂哀鳴不已。
自是處眾和易,待人亦有禮。
諺所調「菱角」、「雞頭」之說,信矣。
蘇民三百年不識兵 姑蘇自劉、白、韋為太守時,風物雄麗,為東南之冠。
乾符間,雖大盜蠭起,而武肅錢王以破黃巢,誅董昌,盡有浙東西。
五代分裂,諸藩據數州自王,獨錢氏常順事中國。
本朝既受命,盡籍土地府庫,帥其屬朝京師,遂去其國。
蓋自長慶以來,更七代三百年,吳人老死不見兵革。
承平時,太伯廟楝,猶有唐昭宗時寧海鎮東軍節度使錢鏐姓名書其上,可謂盛矣。
大觀中,樞密章公之子綖,為蔡京誣以盜鑄,詔開封尹李孝壽,即吳中置獄,連逮千餘人。
遣甲士五百圍其家,鉦鼓之聲,晝夜不絕,俗謂之「聒囚鼓」。
州民目所未覩,莫不為之震駭。
獄既不就,又遣三禦史蕭服、沈畸、姚(忘其名。
)重案。
其至也,人皆自門隙中窺之,不敢正視。
識者已知非太平氣象,故其後有建炎之禍。
方章氏事未覺時,城中小兒所在羣聚,皆唱雲「沈逍遙」,莫知其由。
已而,三禦史果至。
之彜老 之彜老,外岡楊氏子,名則之,字彜老。
嘗學詩於西湖順老,學禪於大覺璉禪師。
詩號《禪外集》,禪學有《十玄談參同契》,俱行於世。
嘗作《早梅》詩雲:「數萼初含雪,孤清畫本難。
有香終是別,雖瘦亦勝寒。
橫笛和愁聽,斜枝倚病看。
朔風如解意,容易莫吹殘。
」又《雪霽觀梅》詩雲:「荒園晚景斂寒煙,數朵清新破雪過。
幽豔有誰能畫得,冷香無主賴詩傳。
看來最畏前村笛,折去難逢野渡船。
向晚十分終更好,靜兼江月淡娟娟。
」 紀異 盛章季文作守時,譙樓一夕為火所焚,有得其煨燼之餘者,欲析而為薪,見其中有「大吉」二字,遂聞之於朝。
又郡學有一立石,中夜光起,教官言於州,因作《瑞石放光頌》,亦奏之。
又大成殿一夕忽為雷擊其柱,火光異常,東壁額上遺四帶青布巾,大可貯五鬥粟,教官命以香案置之中庭,詰朝視之,無有矣。
朱氏盛衰 朱沖微時,以常賣為業,後其家稍溫,易為藥肆。
生理日益進,以行不檢,兩受徒刑。
既擁多貲,遂交結權要,然亦能以濟人為心。
每遇春夏之交,即出錢米藥物,募醫官數人,巡門問貧者之疾,從而賙之。
又多買弊衣,擇市嫗之善縫紉者,成衲衣數百,當大寒雪,盡以給凍者。
諸延壽堂病僧,日為供飲食藥餌,病愈則已。
其子勔,因賂中貴人,以花石得幸,時時進奉不絕,謂之「花綱」。
凡林園亭館,以至墳墓間所有一花一木之奇怪者,悉用黃紙封識,不問其家,徑取之。
有在仕途者,稍拂其意,則以違上命文緻其罪。
浙人畏之如虎。
花綱經從之地,巡尉護送,遇橋梁則徹以過舟,雖以數千緡為之者,亦毀之不恤。
初,江淮發運司於真、揚、楚、泗有轉般倉,綱運兵各據地分,不相交越。
勔既進花石,遂撥新裝運船,充禦前綱以載之,而以餘舊者載糧運,直達京師。
而轉般倉遂廢,糧運由此不繼,禁衛至於乏食,朝廷亦不之問也。
勔之寵日盛,父子俱建節鉞,即居第創雙節堂。
又得徽廟禦容置之一殿中,監司、郡守必就此朝朔望。
勔嘗預曲晏,徽宗親握其臂與語,勔遂以黃羅纏之,與人揖,此臂竟不舉。
弟姪數人,皆結姻於帝族,因緣得至顯官者甚眾。
盤門內有園極廣,植牡丹數千本,花時以繒綵為幙帟覆其上,每花標其名,以金為標榜,如是者裡所。
園夫畦子藝精種植及能疊石為山者,朝釋負擔,暮紆金紫,如是者不可以數計。
圃之中又有水閣,作九曲路入之,春時縱婦女遊賞,有迷其路者,老朱設酒食招邀,或遺以簪珥之屬,人皆惡其醜行。
一日勔敗,撿估其家貲,有黃發勾者素與勔不協,既被旨,黎明造其室,家人婦女盡驅之出,雖閭巷小民之家,無敢容納。
不數日,已墟其圃。
所謂牡丹者,皆析以為薪。
每一扁牓,以三錢計其直。
勔死,又竄其家於海島,前日之受誥身者盡褫之。
當時有謔詞雲:「做園子,得數載,栽培得那花木,就中堪愛。
特將一個保義酧勞,反做了今日殃害。
詔書下來索金帶,這官誥看看毀壞。
放牙笏便擔屎擔,卻依舊種菜。
」又雲:「疊假山,得保義,幞頭上帶著百般村氣。
做模樣偏得人憎,又識甚條制。
今日伏惟安置,官誥又來索氣[87]。
不如更疊箇盆山,賣八文十二。
」初,勔之進花石也,聚於京師艮嶽之上。
以移根自遠,為風日所殘,植之未久,即槁瘁,時時欲一易之,故花綱旁午於道。
一日內晏,諢人因以諷之。
有持梅花而出者,諢人指以問其徒,曰:「此何物也?」應之曰:「芭蕉。
」有持松檜而出者,復設問,亦以「芭蕉」答之。
如是者數四,遂批其頰曰:「此某花,此某木,何為俱謂之芭蕉?」應之曰:「我但見巴巴地討來,都焦了。
」天顏亦為之少破。
太學生鄧肅有《進花石》詩,大寓規諫之意,至今傳于世。
徐稚山 徐林,遊定夫先生字之曰稚山。
紹興中,坐趙忠簡公所引,忤秦丞相意,罷宗正少卿。
又以前任江西運使日,嘗案秦之妻弟王昌,秦婦大銜之。
俄有將兩浙漕節者,密受風旨,誣劾公譏議均田良法,安置興化軍。
秦死放還,除戶部侍郎。
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