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六
關燈
小
中
大
,景繁結為一社,與之唱酬。
今張集有《送顧景繁暫歸浙西》,詩雲:「牆頭飛花如雪委,牆根老柳絲垂地。
春正濃時君不留,山路曉風鳴馬箠。
濤江入眼浪千尺,想見吳儂問行李。
田園久荒慢檢校,親舊相逢半悲喜。
行朝諸公訪人材,故人新賜尚書履。
袖中有策則可陳,君亦因行聊爾耳。
」又他詩稱譽景繁不一,如雲:「顧侯風味更嚴苦,家貧闕辦三韭菹。
龜腸撐突五千卷,底用會萃箋蟲魚。
」又雲:「虎頭文字逼前輩,衮衮顓蒙分尺素。
天閑老驥日千裡,何用鹽車追蹇步?」景繁隱居五十年,享高壽而終。
(子美除漕到蘇臺,過南峰山,拜先都官墓。
都官,子美之外祖也。
巡尉護送至山中,親題于享亭之壁[82]。
予視景繁為中表。
) 慈受禪師 慈受禪師深老,靖康間住靈巖,學徒甚尊之。
平生所作勸戒偈頌甚多,皆有文法,鏤闆行於世。
嘗自為真贊雲:「自顧箇形骸,舉止凡而陋。
隻因放得下,觸事皆成就。
醍醐與毒藥,萬味同一口。
美惡盡銷融,是故名慈受。
」孫仲益作守,時因上元,命之陞座,慈受舉似雲:「靈巖上元節,且與諸方別。
隻點一椀燈,大千俱照徹。
也不用添油,光明長皎潔。
雨又打不溼,風又吹不滅。
大眾畢竟是甚麼燈?教我如何說。
」時高峰瓚老雖相去不遠,絕不會面,因中秋賞月,書一絕寄瓚老雲:「靈岫高峰咫尺間,青松長伴白雪閒。
今宵共賞中秋月,莫道山家不往還。
」(師名懷深。
) 蔣侍郎不肯立坊名 胡文恭公守蘇,蔣公希魯將緻政歸。
文恭公頃為諸生,賞受學於蔣,因即其居第表為「難老坊」。
蔣公見之,愀然謂文恭曰:「此俚俗歆豔,內不足而假之人以誇者,非所望於故人也。
願即徹去。
」文恭公槐謝,欲如其請,則營繕已嚴,乃資其嘗獲芝草之瑞,改為「靈芝」。
文恭公退而語人曰:「識必因德而後達。
蔣公之德,蓋人所畏,而其識如是,固無足疑,非吾所及也。
」 孫郎中 孫緯,字彥文。
擢進士第,仕至尚書郎。
為人誠樸,好以俗下語為詩文而多近理。
秦師垣生於臘月二十五日,嘗獻壽詩雲:「面臉丹如朱頂鶴,髭髯長似綠毛龜。
欽知相府生辰日,此是人間祭竈時。
」師垣甚喜之。
公精於本朝典故,及巨室大家名系世次,無不通曉。
嘗著本朝人物志,行於世。
潘悅之 潘兌,字悅之。
操履甚正,鄉人皆尊敬之。
徽宗朝為中書舍人,遷禮部侍郎。
與先君子甚厚,常往來於滄浪之上,飲酒賦詩,延款竟日。
悅之無子。
姪民贍[83],工於詩,與季父唱和成集。
南北章 章氏,本建安郇公之裔,後徙于平江者有二族,子厚丞相家州南,質夫樞密家州北。
兩第屹然,輪奐相望,為一州之甲。
吳人號南北章以別之。
餘良弼占卦影 餘仔,字良弼。
三舍法行,與餘皆肄業郡庠,又以同經聚于一齋。
良弼試上舍,義題自「假樂君子,顯顯令德」至「千祿百福,子孫千億」,良弼反覆用天人之說,遂中高選。
既貢京師,道由南徐。
訪一日者揲蓍,得卦影畫文書一軸,書「天人」二字於其上,下書兩「甲」兩「癸」;又畫二雁,一入雲中,一為箭所中。
日者雲:「此文書二十年後可復用。
」良弼以為不然。
既試南宮,果不第,退舍而歸,累試皆蹉跌。
後罷舍法,以免舉赴省,義題與預貢時不少異,即欲盡寫舊作。
同舍曉之雲:「文格與今不同矣,用之必不驗。
」良弼深以卦影之言為信,竟書之不易一字。
鄉人用新格者俱見黜,獨良弼得之。
廷試後一第下世,時去揲蓍時,適滿二十年之數。
王彥光 王葆,字彥光,擢宣和甲辰第。
崑山自郟正夫登第後,有孫積中,積中後六十載,無有繼之者。
彥光擢第時,吳昉博士適為邑宰,有緻語雲:「振六十載之頹風,賈三千人之餘勇。
」紀其實也。
紹興改元,天子廣開言路,講求賢良等科[84]。
彥光時主麗水簿,慨然上疏陳十弊,皆切中時病,其末以儲嗣為請,語尤切宜。
至謂「仁宗時,中外無事,海宇晏然,而範鎮等為國遠慮,其所納忠,急急在此。
況當今日,國步多艱,人心易動,強虜未靖,羣盜陸梁,天下之勢,危若綴旒,而甲觀之崇,未聞流慶,中外惴恐,此為甚急。
臣願陛下為宗社無疆之計,廣求宗室之中仁明孝友、時論所歸者,歷試諸事,以係人心。
」執政讀而奇之。
彥光素為秦益公器重。
和議既定,梓宮及太後皆還。
彥光時主宗正寺簿,上書於益公,僅三百字,大意謂自古宰相功業之盛,無如伊尹、周公,究其終始之言,伊尹過周公遠矣。
方其相成湯,輔太甲,其功無與比。
當是時,遂思復政於君,而啟其告歸之意,今《鹹有一德》之書是也。
周公則不然,夾輔成王,坐緻太平之功,此時可以告老矣,而卒不之魯,故其後有四國流言之禍。
今欲為伊尹乎?欲為周公乎?惟閣下所擇。
益公得書頗喜。
久之,除司封郎。
彥光既丁內艱,服闋,再居舊職。
一日,益公語彥光曰:「檜待告老如何?」彥光曰:「此事不當問之於某。
」益公曰:「他人不敢言,以公有直氣,故問之。
嘗記紹興八年,某為右相時,公以書勸某去位,保全功名,今何故不言?」彥光曰:「果欲告
今張集有《送顧景繁暫歸浙西》,詩雲:「牆頭飛花如雪委,牆根老柳絲垂地。
春正濃時君不留,山路曉風鳴馬箠。
濤江入眼浪千尺,想見吳儂問行李。
田園久荒慢檢校,親舊相逢半悲喜。
行朝諸公訪人材,故人新賜尚書履。
袖中有策則可陳,君亦因行聊爾耳。
」又他詩稱譽景繁不一,如雲:「顧侯風味更嚴苦,家貧闕辦三韭菹。
龜腸撐突五千卷,底用會萃箋蟲魚。
」又雲:「虎頭文字逼前輩,衮衮顓蒙分尺素。
天閑老驥日千裡,何用鹽車追蹇步?」景繁隱居五十年,享高壽而終。
(子美除漕到蘇臺,過南峰山,拜先都官墓。
都官,子美之外祖也。
巡尉護送至山中,親題于享亭之壁[82]。
予視景繁為中表。
) 慈受禪師 慈受禪師深老,靖康間住靈巖,學徒甚尊之。
平生所作勸戒偈頌甚多,皆有文法,鏤闆行於世。
嘗自為真贊雲:「自顧箇形骸,舉止凡而陋。
隻因放得下,觸事皆成就。
醍醐與毒藥,萬味同一口。
美惡盡銷融,是故名慈受。
」孫仲益作守,時因上元,命之陞座,慈受舉似雲:「靈巖上元節,且與諸方別。
隻點一椀燈,大千俱照徹。
也不用添油,光明長皎潔。
雨又打不溼,風又吹不滅。
大眾畢竟是甚麼燈?教我如何說。
」時高峰瓚老雖相去不遠,絕不會面,因中秋賞月,書一絕寄瓚老雲:「靈岫高峰咫尺間,青松長伴白雪閒。
今宵共賞中秋月,莫道山家不往還。
」(師名懷深。
) 蔣侍郎不肯立坊名 胡文恭公守蘇,蔣公希魯將緻政歸。
文恭公頃為諸生,賞受學於蔣,因即其居第表為「難老坊」。
蔣公見之,愀然謂文恭曰:「此俚俗歆豔,內不足而假之人以誇者,非所望於故人也。
願即徹去。
」文恭公槐謝,欲如其請,則營繕已嚴,乃資其嘗獲芝草之瑞,改為「靈芝」。
文恭公退而語人曰:「識必因德而後達。
蔣公之德,蓋人所畏,而其識如是,固無足疑,非吾所及也。
」 孫郎中 孫緯,字彥文。
擢進士第,仕至尚書郎。
為人誠樸,好以俗下語為詩文而多近理。
秦師垣生於臘月二十五日,嘗獻壽詩雲:「面臉丹如朱頂鶴,髭髯長似綠毛龜。
欽知相府生辰日,此是人間祭竈時。
」師垣甚喜之。
公精於本朝典故,及巨室大家名系世次,無不通曉。
嘗著本朝人物志,行於世。
潘悅之 潘兌,字悅之。
操履甚正,鄉人皆尊敬之。
徽宗朝為中書舍人,遷禮部侍郎。
與先君子甚厚,常往來於滄浪之上,飲酒賦詩,延款竟日。
悅之無子。
姪民贍[83],工於詩,與季父唱和成集。
南北章 章氏,本建安郇公之裔,後徙于平江者有二族,子厚丞相家州南,質夫樞密家州北。
兩第屹然,輪奐相望,為一州之甲。
吳人號南北章以別之。
餘良弼占卦影 餘仔,字良弼。
三舍法行,與餘皆肄業郡庠,又以同經聚于一齋。
良弼試上舍,義題自「假樂君子,顯顯令德」至「千祿百福,子孫千億」,良弼反覆用天人之說,遂中高選。
既貢京師,道由南徐。
訪一日者揲蓍,得卦影畫文書一軸,書「天人」二字於其上,下書兩「甲」兩「癸」;又畫二雁,一入雲中,一為箭所中。
日者雲:「此文書二十年後可復用。
」良弼以為不然。
既試南宮,果不第,退舍而歸,累試皆蹉跌。
後罷舍法,以免舉赴省,義題與預貢時不少異,即欲盡寫舊作。
同舍曉之雲:「文格與今不同矣,用之必不驗。
」良弼深以卦影之言為信,竟書之不易一字。
鄉人用新格者俱見黜,獨良弼得之。
廷試後一第下世,時去揲蓍時,適滿二十年之數。
王彥光 王葆,字彥光,擢宣和甲辰第。
崑山自郟正夫登第後,有孫積中,積中後六十載,無有繼之者。
彥光擢第時,吳昉博士適為邑宰,有緻語雲:「振六十載之頹風,賈三千人之餘勇。
」紀其實也。
紹興改元,天子廣開言路,講求賢良等科[84]。
彥光時主麗水簿,慨然上疏陳十弊,皆切中時病,其末以儲嗣為請,語尤切宜。
至謂「仁宗時,中外無事,海宇晏然,而範鎮等為國遠慮,其所納忠,急急在此。
況當今日,國步多艱,人心易動,強虜未靖,羣盜陸梁,天下之勢,危若綴旒,而甲觀之崇,未聞流慶,中外惴恐,此為甚急。
臣願陛下為宗社無疆之計,廣求宗室之中仁明孝友、時論所歸者,歷試諸事,以係人心。
」執政讀而奇之。
彥光素為秦益公器重。
和議既定,梓宮及太後皆還。
彥光時主宗正寺簿,上書於益公,僅三百字,大意謂自古宰相功業之盛,無如伊尹、周公,究其終始之言,伊尹過周公遠矣。
方其相成湯,輔太甲,其功無與比。
當是時,遂思復政於君,而啟其告歸之意,今《鹹有一德》之書是也。
周公則不然,夾輔成王,坐緻太平之功,此時可以告老矣,而卒不之魯,故其後有四國流言之禍。
今欲為伊尹乎?欲為周公乎?惟閣下所擇。
益公得書頗喜。
久之,除司封郎。
彥光既丁內艱,服闋,再居舊職。
一日,益公語彥光曰:「檜待告老如何?」彥光曰:「此事不當問之於某。
」益公曰:「他人不敢言,以公有直氣,故問之。
嘗記紹興八年,某為右相時,公以書勸某去位,保全功名,今何故不言?」彥光曰:「果欲告